赞
踩
在科技日新月异不断进步的当下,人工智能正在深入的改变人们的生活,智能机器人、智能穿戴、智能手机等,都让世界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其中的人工智能写作,正在成为一种新生事物,人工智能创作的文案、电影剧本、诗歌、小说等,不断出现在世人面前。人工智能写作,将改写文学创作的未来?面对高科技的发展和影响,有作家表示,借助高科技的手段完成写作依然还在尝试探索当中,而借助高科技的发展,可以激发作家的想象力、开拓其创作空间等,从而更好地推动中国文学创作的发展。
借助高科技的手段完成写作依然还在尝试探索当中,而借助高科技的发展,可以激发作家的想象力、开拓其创作空间等,从而更好地推动中国文学创作的发展。
在全部771部短篇小说中,人工智能选出的10部作品,有人工智能参与写作的作品超越莫言的作品名列第一;接触过人工智能写作的青年作家走走、陈楸帆等表示,用人工智能写作仍有很大的局限性,文字段落之间没有逻辑性、没有独特的情感倾诉等,比如在我们平时读的小说里,作家常常会在一些地方埋下伏笔,又或者描绘一个行动后,人物有什么样的心理变化,这些都具有内在逻辑关系,但这一点是目前世界上所有人工智能都还学不会的技能。青年作家范墩子表示,智能写作的出现会更大程度地激发作家去思考未来,从而创作出更好的文学作品。
文学作品评选 人工智能做“评委”
如果是人工智能写作的文学作品,你会阅读吗?今年年初,走走所在的谷臻故事工场,与上海的《思南文学选刊》做了一次文学作品的评选活动,参评作品是国内20家纯文学刊物2018年全年刊发的771部短篇小说,而担任评委的,是叫做“谷臻小简”的人工智能系统。评选结果出来前一天,“谷臻小简”选出的最爱读物始终是莫言的《等待摩西》。但到了次日,同样参与此次评选的《小说界》和《鸭绿江》两家刊物的80部短篇小说赶到后,有趣的事情发生了,“谷臻小简”选出的年度短篇是陈楸帆发表于《小说界》2018年第4期的《出神状态》,而莫言的《等待摩西》屈居第二。
这个榜单出来后,让包括走走在内的众多业内人士感到“震惊”,走走联系上陈楸帆之后才知道,排在第一的《出神状态》,有人工智能写作参与其中。走走感慨万千地说:“一个AI,何以从771部小说中,准确指认出另一个AI的身影?我们相信人工智能系统的公正性,它不会有人的感情因素在里面,也许正如有作家点评的那样,人工智能更喜欢读科幻,这样才显得很合理。”
陈楸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给人工智能系统输入了上百万字自己的作品之后,人工智能系统可以通过输入关键词和主语等,能自动每次大约写出几十到一百字以内的内容。经过反复大量的学习之后,人工智能已逐渐熟悉了他的写作偏好,比如在使用祈使句时爱用什么句式、描写人物动作时喜欢用什么样的形容词等。“第一次看到人工智能程序写出来的句子时,我觉得既像又不像我写的,但可以肯定的是,人工智能写的这些文字没有逻辑性,也无法对上下文的剧情和情绪产生指涉性的关联,为了把这些文字不经加工地嵌入到人类写作中去,我必须做更多的事情。
所以最后我围绕着这些人工智能创作的语句去构建出一个故事的背景,比如说发表在《小说界》2018年第四期的《出神状态》中人类意识濒临崩溃的未来上海,比如收录在《人生算法》中《恐惧机器》中完全由人工智能进行基因编辑后产生的人类星球,在这样的语境中,人工智能的话语风格可以被读者接受并被视为合理的,而且是由人类从与他者的对话情境中带出,从认知上不会与正常人类的交流方式相混淆,因此它在叙事逻辑上是成立的,是真实可信的。这次与人工智能共同创作的试验之后我发现,不是机器帮助我完成写作,而是我帮助机器完成了一篇小说的写作。”
人工智能写作 有明显的局限性
《出神状态》排在《等待摩西》之前,是否就能表明前者的语言就好于后者呢?对此,走走表示:“人工智能在目前还无法分别出来语言的好坏。它无法评选出一个作家的这部作品语言好还是下部作品的语言好,也无法判断出是莫言的作品语言好还是余华的作品语言好,因为即便是我们人类来做判断,也只会选自己喜欢的风格的作品。像‘谷臻小简’这个人工智能系统,它已经阅读过几千部优秀剧本,近万部网络文学与纯文学作品,它能以闪电般的速度读完几百万字,理解情绪,提取结构,把握叙事节奏感……但它还没法甄别语言的好坏,应该说人工智能目前还没法从根本上改变这个古老的行业。”
陈楸帆认为,现在的人工智能写作情况,是一种“初级的机器辅助写作”,给人工智能一个关键元素、关键词,人工智能能够从数据库中检索,找到历史上所有涉及这个词语的文本。例如,单写一个“云”字,人工智能就能查到历史上不同时段、不同文本里描绘“云”的不同方式,为作家提供选择。
“人工智能写作的局限性也非常明显,尽管写出来的句子最初看过去非常相似,但是,多读一些就很容易识别出哪些是机器写的,哪些是人写的。机器写的句子往往在50字、100字以内让人惊讶,但是把长度扩展到200字、500字时,涉及到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关系时,就会让读者感觉莫名其妙,像小学生写的。而在我们平时读的小说里,作家常常会在一些地方埋下伏笔,又或者描绘一个行动后,人物有什么样的心理变化,具有内在逻辑关系,但这是目前人工智能都还学不会的技能。”
传统文学创作 需要更多关注未来
人工智能写作,会对文学创作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
陈楸帆表示:“现在的智能写作只是一个开始,未来我相信人工智能将会更深入地卷入人类写作和叙事中,未来的文学版图也许会变得更加复杂而有趣。”
范墩子告诉记者:“对我个人而言,写作是我生活的一部分。因为写作,我的生命不至于无聊寂寞,也因为写作,我的心灵有了更多的寄托,我在我虚构的故事里,寄托了我所有美好的祝愿。对于大众,文学会让这个时代变得更温柔。文学就像夜里的月光,可以照亮所有迷茫、悲伤、痛苦的人们的心灵。无论这个时代怎样发展变化,文学永远是最为恒定的精神事物,人们无论在什么时候都需要文学的滋润和洗礼。文学让人心安宁,带给人们美好的希望。”
对于人工智能写作,范墩子表示:“我个人从内心来说不接受人工智能写作这一方式,但从某种意义上说,智能写作的出现,可以改变我们传统的写作观念和思维方式,因为人工智能的出现并非偶然,我们应该敞开心扉,更大程度接纳它。毕竟,人工智能技术正在一点一点地改变我们的生活。排斥它,是愚蠢的做法。
我不觉得智能写作会危害中国文学,恰恰相反,智能写作的出现会更大程度地刺激到作家,以让我们摒弃陈旧思想,有了危机感,作家就不仅仅会考虑我们的历史和过去,更会去思考未来。而关注人类的未来,恰恰是中国作家最为欠缺的东西。更多的关注未来,我们也许会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转载于:https://blog.51cto.com/14321245/2394780
Copyright © 2003-2013 www.wpsshop.cn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