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
踩
1990 年代中期,因特网因出现 World Wide Web, HTML 这种新型态的应用, 而开始迅速的延烧全世界。一夕间,架设因特网主机的需求激增。这时有一套可 以免费取得,并且能让 x86 计算机升格成 UNIX 级主机的免费操作系统,开始了 吸引全世界目光。在传媒与计算机工程师们的竞相走告下成为了这个新世代的焦 点,这个新的名字就是 Linux。 Linus Benedict Torvalds当然,这套媒体吹捧的当红炸子鸡,可非一人之功, 一夕即成的。Linux 是一套版权彻彻底底与 AT&T 无关的 UNIX-like OS。原始 核心程序的创作者是芬兰籍的 Linus Benedict Torvalds(现今他仍旧是核心程 序的维护者)。操作系统里大部分的系统工具,来自于 RMS 行之多年的 GNU 计 划成果,以及其它的自由软件写作计划产生的软件,如 X Windows、KDE、 Gnome 等窗口接口。由于构成操作系统的主要部分均奉行 GPL 版权,所以市面 上有相当多样的安装套件,目前较广为人知的有 RedHat、Slackware、 SuSE、Debian GNU/Linux...。也因此,这套操作系统,可说是包含了无数字 自由软件写作者的共同心血。如此的一套操作系统其实也就是 RMS 多年来想要达 成的宿愿 -- "Free UNIX"。所以,RMS 本人总认为该将名称改做 "GNU/Linux"。因此,也有人用 GNU/Linux 来称呼这个操作系统。 Torvalds 打从十岁出头当他外公的"键盘手"开始,到了中学就已成了不折不扣的 计算机迷。1990 年,当他就读赫尔辛基大学(University of Helsinki)信息系二 年级,选修一门「C 语言与 UNIX 操作系统」的课程,因而疯狂地迷恋上了 UNIX 操作系统。那年正好赫尔辛基大学正好添购的一台 VAX,安装 Ultrix 操作 系统。连接了 16 台终端机供授课师生使用。有所限制的计算机资源,对一位计 算机迷来说是极痛苦忍受的。Torvalds 开始作梦想"搞"一套可以在自己计算机上 跑的 UNIX。 1991 年 1 月,Torvalds 利用 "学生贷款" 加上去年的 "耶诞红包",以分期付 款方式买了一台 386 DX33 个人计算机(他的第三台计算机)。他选择安装的操作 系统则是在学术界颇负盛名的 Minix[注5]。在几番奋战下,就绪运作的 Minix OS 功能性却多方面无法满足 Torvalds 的需求,因而激发了他重头来的欲念。于 是 Torvalds 在他的 386 DX33 上逐步探索并撰写出他自己的核心程序。他网络 上释放的第一个版本是 1991 年 9 月 17 日的 0.01 版。虽然她是个简陋的开 始,但由于 Torvalds 本人持续维护与网友回馈贡献,原本一个人所撰写的核心 程序竟在不知不觉中逐渐转化成 "虚拟团队" 的运作模式。 然而,一般计算机使用者,需要的是可安装运作的操作系统(农夫我习惯以"安装套 件"称之),而非单一的操作系统核心。当时英国的曼彻斯特电算中心 (Manchester Computer Center, 简称 MCC)便根据 0.12 版核心程序制作了 一套名为 MCC Imterin 的安装套件。随后各地的安装套件有如雨后春笋般地出 现;如美国德州 Dave Safford 的 TAMU(Texas A&M University)版、Martin Junius 的 MJ 版、Peter McDonald 的 SLS(Softlanding Linux Sustem)版 等非商业安装套件的出现。在安装需求日增的情况下,Linux 安装套件创造出了一块新的需求市场。这一线商机,让非商业安装套件的也开始出现在商业市场 上。Slackware 大概可算是最早出现的商业安装套件了。到如今,商业与非商业 的安装套件则已多得数不清了。 随着使用人数激增,核心程序的版本与功能也开始加速演化,但仍不失于稳健。 1994 年 3 月 13 日,核心程序 1.0 正式发表。其安装套件在功能上的整合已急 起直追当时商业版的 UNIX OS。此时的 Linux OS 已拥有数十万名使用者。当 时赫尔辛基大学还以此为由举办了一场名为"Linux 首度正式发表会"。就在芬兰 电视台与众多传媒的郑重其事的报导下,Torvalds 成了芬兰人的自豪,Linux OS 宛如刚诞生的"超新星",闪闪发亮地展现在众人眼前。 早期的 Linux 核心程序曾被 Andrew Tanenbaum 指出,过度紧密地与 x86 处理器结合,所以他认为 Linux 核心程序将无法移植到别的处理器上。这点显然 与 UNIX OS 的可移植性大不相同。当时的情况的确是如此,这或多或少与 Torvalds 本人受限于拥有的硬件资源有关。但当 Linux 的使用族群拓展开来之 后,便开始有人主动地将她移植到不同的平台上。像 Dave Miller 即以不下于 Torvalds 狂热与学习精神将 Linux 成功地移植到 SUN 的 SPARC 工作站上。 此外如 Amiga、Atari、PowerPc、MIPS R4000 也陆续见到 Linux 的身影。 这些移植严格地从技术的角度来看,仅能说是"个案"。但这已激发 Torvalds 的 兴趣。真正撼动 Linux 核心的移植是对 Alpha 处理器。 1994 年 5 月,在 DEC 使用者协会上,Digital 的工程师 John Hall(外号 Maddog)碰上了 Torvalds,双方一见如故。Maddog 力劝 Torvalds 将 Linux 移植到 Alpha 芯片上,并主动提供了一台 Alpha 计算机供 Torvalds 研 究使用。当年可说是全世界最快的 64-bits Alpha 芯片是 DEC 引以为豪的一项 成就,其架构与功能均优越过同一时期的 Intel 32-bits 处理器。这种技术性的 挑战吸引了 Torvalds 的投入。这项移植,但这对原先以 x86 微处理器为写作基 础的 Linux 核心程序而言,实在不是一件小工程。在 Torvalds 与 DEC 相关人 员的将近一年奋战后,Linux 核心程序脱胎换骨,成功地移植到 Alpha 处理器上 (与 x86 处理器使用同一套程序代码)。1995 年 3 月,被戏谑是 Linux'95 的 1.2 版核心程序正式发表,支持 Intel x86、DEC Alpha、SUN SPARC、MIPS 等处理器。 1996 年 6 月,核心程序版本由 1.3 直接跃升为 2.0 版。Torvalds 本人正式钦 定了一只"企鹅"作为 Linux 的标志。同时也开始支持对称式多重处理器 (Symmetric Multi-Processing,简称 SMP)架构的计算机;而支持的处理器则 又多了 Motorola 68k 和 PowerPc。在自由软件团体们的努力与计算机产业业 界的支持投入之下,Linux 具备的功能逼近商业版 UNIX OS。当然,Linux 要达 到"成熟"与"稳定",实际上还有好长的一段路要走。 时至今日,散播在全球各地的 Linux 虚拟发展团体,仍旧持续地发展中。能维持 到什么时候?这在将来的历史自有答案。但至少在现今,一个 RMS 奋斗的目标 -- 可自由分享程序代码的操作系统,已可贵地呈现在我们的眼前。 备注: *5 Minix 是 Andrew Tanenbaum 教授为教学目的而撰写的操作系统。在教 育界可算是一套学习 UNIX 基础的好范本。
Linux 自由共享
到此,这一段关于 UNIX 发展的文字,已从过去的历史当中走回到了今日 ... 21 世纪的今日。本文也接近尾声了。请诸位原谅农夫将以极为自身的历史感受,来 作为本文的结语。 阅读与探究历史,是农夫个人在年轻时即有的一点小癖好。通常我无法忍受对自 己喜好事物的缘由一无所知。所以我会想办法去探究她由谁所创、因何而生与发 展的沿革。也正因为如此,我才会为 UNIX 这个当初我没能在英文字典上找的怪 字,写了这么一篇文字。 然而在 UNIX 的发展过程当中,我惊讶地发现了一项有别于我探索 20 世纪历史 的东西。我相信诸君应该清楚,20 世纪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为血腥残暴的一段岁 月。在其间,多数民族的上个世代所遭逢的苦难,都是空前的。哲学家柏林 (Isaiah Berlin)回顾 20 世纪的感受,说了以下这样的一段话。 「我的一生--我一定得这么说一句--经历了二十世纪,却不曾遭逢个人苦难。 然而在我的记忆之中,它却是西方史上最可怕的一个世纪。」 的确,每当我阅读 20 世纪的相关史料,我就更能加倍地感受到这份莫名的幸 运。我生长在台湾,这块回顾其历史仅能以"悲土"称之的岛上,她的苦难直至今 日亦尚未完全结束。尽管多数年轻的一代已然淡忘,来自何方,归往何处。身为 一个中国人,站立在这块似乎仍将被同胞武力相向的孤岛上....我已不清楚历史伤 口会因得到同胞的爱而痊愈,还是再次因人类残暴掠夺的天性而迸裂.........抱 歉,离题了. 我想说的是,在 20 世纪未的因特网时代中,我感受到了令人喜悦地,根源于 心、跨越既有疆界藩篱的自由共享文明。这相较于 20 世纪初将"战争"视作为文 明象征的人类而言,实属无价可贵的进展。即使这文明仍仅是刚播下的种子。但 我相信,她将如贝聿铭所言: 「你永无法明确知道你已播种的东西何时可以收割;或许只有一次收成,或许 可重复收成。你也许遗忘曾播种了些什么,一种经验,一种感受,与某人的关 系,抑或一种哲学及一项传统。然后,忽然间就开花了,被全然不同的环境所唤 醒。这种盛开可以冲破藩篱及整个时代。」 多希望亲眼看到,几个世代后的某日,人类彼此掠夺的行为如天花一般地在人类 社会中绝迹;而,共享已成为人类整体奉行的道德公理。如果这样的一个社会是 我们今日所企求的;那么,这个方向与希望,就值得你我花一生的精力去努力。 当然,这仅只是一个个人的希望,我也清楚这世间并非如此美好。但,如果因假 设一件事物不可能做到,而决定不去做;那是假设得到胜利,而非真实的事实。 或许过去的历史,曾经证实正义、公理、平等与理想的胜利,不过是短暂的昙花 一现;那又如何。只要我们不放弃希望,希望就有机会成为真实。今日,所有的 美好均因此得来,明日也是。 这几年来,我已看到不少因特网上诸君们的努力。我也相信这崭新文明的种子, 有朝一日将展现出令人赞叹、愉悦的美景。未来存在我们尚未发现的国度。我相 信,我们能发现未曾走过的通道,打开不曾打开的门,进入玫瑰园中.....那会是一 个崭新的文明。
Copyright © 2003-2013 www.wpsshop.cn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