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
踩
系统生命周期:
系统规划:产出可行性分析报告 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社会可行性
系统分析:产出逻辑模型(逻辑设计) 产生系统说明书 系统说明书是系统设计的依据 也是系统验收的依据
系统设计:产出物理模型(物理设计) 产生系统设计说明书
系统实施:产出实施进度报告 系统测试分析报告
系统运行和维护:可以有系统维护的内容 原则 系统可靠性 安全性 系统监理与审计 系统评价
系统:
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扩展:系统由若干要素(部分)组成,系统有一定的结构,系统有一定的功能,特别是人造系统总有一定的
目的性。
系统的稳定性:
指在外界作用下的开放系统有一定的自我稳定能力,能够在一定范围内作物调节,从而保持和恢复原来的有序状态,原来的结构和功能。
系统的突变性:
指系统通过失稳从一种状态进人另一种状念的一种剧烈受化过住。它是系统质变的一种基本形式。
信息:
信息是经过加工后的数据。它对接收者有用,对决策或行为有现实或潜在的价值。
广义的信息管理:
对信息资源及其相关资源(如信息设备、信息技术、信息人员、信息系统的)进行规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过程。
狭义的信息管理:
信息管理就是对信息本身的管理,即采用各种技术方法和手段对信息进行组织、规划、控制、存储和检索等,并达到预订的目标。
信息系统:
信息系统就是输入数据,通过加工处理,产生信息的系统。 扩展:计算机并不一定是信息系统的必要条件。事实上,在任何一个地方,只要有管理,就离不开信息,离不开信息系统。
社会可行性:
所建立的信息系统能否在该企业实现,在当前操作环境下能否很好地运行,即组织内外是否具备接受和试用新系统的条件。
技术可行性:
根据现有的技术条件,能否达到所提出的要求;
所需的物理资源是否具备,能否得到。
技术条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硬件、系统软件、应用软件、技术人员、
资源的生命周期:
一项资源由获得到退出所经历的阶段,一般划分为产生、获得、服务、归宿四个阶段。
UML:
统一建模语言是由单一元模型支持的一组图示法。 扩展:这些图示法有助于表达与设计软件系统,特别是采用面向对象构造的软件系统。
类:
具有相同属性和服务的一组对象的集合,它为属于该类的全部对象提供了统一的抽象描述,包括对所有属性和操作的声明。类也称为对象类。 扩展:OOA→面向对象分析;OOD→面向对象设计;OOP→面向对象编程
多态性:
多态性又叫多形性,指相同的操作(函数或过程)可作用于多种类型的对象并获得不同的结果。 不同的对象收到同一消息产生不同的结果。
继承:
特殊类的对象拥有其一般对象类的全部属性与服务。同时该特殊类也拥有自己特有的属性和服务。
封装:
封装是软件模块化思想的体现,也是面向对象方法的一个重要原则。封装事项了信息隐藏。
包:
复杂的系统基本组成部件成千上万,为了方便管理,通常会对鼻尖进行分组构成更大的部件。包就是这样一种分组机制。
子系统:
按照业务功能或管理职能组织包,并对这样的包进行彻底封装实现后,一个高层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构件就产生了,这就是子系统。
构件:
是系统中实际存在的可更换部分,它实现特定的功能,符合一套接口标准并实现一组接口。
模块:
通常指用一个名字就可以调用的一段程序语句。
耦合:
耦合是影响系统复杂程度的一个重要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因素
联系方式——模块间通过什么方式联系;
来往信息的作用——模块间来往信息做什么用
数量——模块间来往信息的多少
“功>顺>通>步>时>逻>偶”
模块的逻辑内聚:↑↑
将几个逻辑上相似的功能放在一个模块中,模块内联系就是逻辑内聚。
模块的时间类聚:
与时间有关的联系,即把需要有限时间间隔内处理的成分放在同一模块内,例如一些初始化模块。
模块的功能内聚:
一个模块包括并且仅包括为完成一个具体任务所需的所有成分,则这个模块是功能内聚。
测试流程
系统测试>验收测试(确认测试)>联合测试>模块测试(单元测试)
模块测试:
对一个模块测试,根据模块的功能说明,检验是否有错误。这种测试在各模块编程后进行。
验收测试:
检验系统说明书的各项功能与性能是否实现,满足要求,也称确认测试。
系统测试:
是对整个系统的测试,将硬件、软件、操作人员看做一个整体,检验它是否有不符合系统说明书的地方。
白箱测试:
根据一个软件部件的内部控制结构,测试是否依据设计正确地执行。
黑箱测试:
根据一个软件部件由外部界面所能观察到的功能效果,测试它是否与其他部件正确的沟通,一般指输入正确时,看是否有正确的输出。
系统的可靠性:
满足一定条件的应用环境中能够正常工作的能力。 扩展:信息系统的可靠性,可以按一般工程系统的可靠性标准进行评价,也可以通过平均无故障运行时间、系统开工率、系统平均维护时间等指标来定量衡量。
系统的安全性:
为了保护系统硬件、软件和数据不致受到偶然或蓄意的修改,破坏和泄露,而采取的技术和管理措施。
扩展:影响信息系统的因素很多,如:
(1) 自然和不可抗拒因素,如地震等自然灾害﹑战争和社会暴力。
(2) 硬件和物理因素,如电磁波的干扰与辐射。
(3软件因素,如计算机病毒的侵入,软件的非法删改、窃取。
(4数据因素,如数据在存储和传输过程中的丢失、泄密。
(5)人为和管理因素,包括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责任心,管理制度﹑法律、法规。
注意:行政安全措施占比最大 65%
监理和审计是系统的安全措施之一。管理信息系统的监理和审计应由专门的审计人员负责。在组织体制上,他们要独立于系统开发人员和系统运行人员。他们应具备以下基本素质:
(1)责任心强,公正无私,认真负责。
(2)知识面广。除懂得管理的一般知识外,还必须懂得计算机软、硬件知识,能阅读、检查﹑编写计算机程序,全面熟悉监理信息系统的技巧。
(3)接触面广。必须参与系统开发工作,深入了解系统运行情况,广泛接触系统各类人员
系统监理:
防止系统出现差错的一系列措施。5类 外部监理、管理监理、操作监理、说明性文件监理、安全性监理。
系统审计:
系统审计是发现、纠正错误或失窃的措施。
完善性维护:
为了改善系统功能或应,用户需要而增新的功能的维护工作。
简答题
系统的主要特性:
1系统的整体性、2系统的层次性、3系统的目的性、4系统的稳定性、5系统的突变性、6系统的自组织性、7系统的相似性。
信息的特征(基本属性):
1事实性(最基本的属性)、2扩散性、3传输性、4共享性、5增值性、6不完全性、7等级性、8滞后性
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
1数据的采集和输入、2数据的传输、3信息的存储、4信息的加工、5信息的维护、6信息的使用
决策支持系统的特点:
缩写DSS 是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个概念。它的特点在于以交互方式支持决策者解决半结构化的决策问题。
扩展:数据处理系统EDPS信息系统初级阶段。
管理信息系统MIS 具有统一规划的数据库是管理信息系统成熟的重要标致。 特点 一高度集中 二利用定量化的科学管理方法支持管理决策。
主管支持系统EIS (ESS)
原型法的原理步骤及优点:
优点:1增进用户与开发人员之间的沟通,启迪和发觉用户的真实需求。
2 用户在系统开发过程中起主导作用,随时提供现场的第一手资料吗,帮助开发人员认识用户的真正需求。
3 降低开发风险,更有效的辨认用户需求,减少开发人员度用户需求的误解。
4 帮助开发人员尽早验证系统架构,关键算法、人机交互等设计方案的有效性。
迭代开发方法的好处:
它以功能递增或进化的方式进行软件开发,不仅可以较快的产生可操作的系统,改善测试效果,而且分析师、设计师和程序工程师等技术人员可以并行话作业。此外,在每一轮迭代中,都可以吧用户或开发人员的经验结合到不断求精的下一个迭代周期中,软件质量不断进步,降低开发总成本。
信息系统工程与一般工程项目在组织与管理上的区别:
技术手段复杂:信息系统是信息技术与现代管理理论结合的产物。
内容复杂,目标多样:面向管理是信息系统最重要的特征。管理系统需要的信息量大而广、形式多样,来源复杂。
投资密度大,效益难以计算:信息系统建设,包括开发维护都需要投入大量资金。
环境复杂多变:信息系统要适应企业竞争的有力武器,必须适应企业的竞争环境。
系统规划的主要任务:
1、制定信息系统的发展战略——服务于企业管理,其发展战略必须与整个企业的战略目标协调一致。
2、制定信息系统的总体方案,安排项目开发计划—提出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方案。确定系统和应用项目开发次序和事件安排
3、制定信息系统建设的资源分配计划—提出实现开发计划所需的硬件、软件、技术人员、资金等资源,以及整个系统建设的概算,进行可行性分析。
系统规划的特点:
1、 系统规划是面向全局、面向长远的关键问题,具有交强的不确定性,结构化程度较低。
2、 系统规划是高层次的系统分析,高层管理人员是工作的主体。
3、 系统规划不宜过细。
4、 系统规划是企业规划的一部分,并随着环境发展而变化。
系统规划应遵守的原则:
1、 支持企业的总目标。
2、 整体着眼于高层管理,兼顾各管理层的要求。
3、 拜托信息系统对组织的依从性。
4、 使系统结构有良好的整体性。
5、 便于实施。
企业系统规划法BSP的含义,它的4个基本步骤,基本出发点:
基本出发点:帮助企业制定信息系统的规划,以满足企业近期和长期的信息需求。
含义:通过全面调查,分析企业信息需求,指定信息系统总体方案。
步骤:1定义管理目标
2 定义管理功能,也称定义企业过程。即识别企业在管理过程中的主要活动。注意:资源识别资源的生命周期
3 定义数据类
4 定义信息结构
关键因数成功法CSF的方法步骤:
1 确定组织目标
2 确定关键成功因素
3 确定关键成功因素的性能指标KPI
4 确定信息需求
系统分析的基本任务:
系统分析员与用户在一起,充分了解用户的需求,并把双方的理解用系统说明书表达出来。系统说明书通过审核之后,将成为系统设计的依据,也是将来验收系统的依据。
系统设计中选择计算机系统的依据:
功能要求:所研制的信息系统功能要求,如处理方式、联网、汉字要求等。
容量要求:根据所研制的信息系统的近期、若干年发展规划所要求的可能数据量,提出计算机内存、外存容量要求
性能需求:根据用户提出的时间性、精确度要求,确定计算机的运行速度等。
外部设备要求:从系统要求实际出发,选定外部设备。
通信网络要求:包括终端数目、地理分布、通信量、通信速度等
市场和国情考虑、经济技术条件等当面的限制
代码设计的主要原则:
代码—无实义代码:顺序码、无序码
—有实义代码:排序码、逻辑码—矩阵码、自检码
单一职责原则:
对于一个类而言,应该仅有一个引起它变化的原因,即内聚性原则。如果职责过多可能会削弱或抑制该类完成其他职责的能力,并影响到构件、测试和部署等活动。 简单说:一个类型要实现的功能应该仅包含该功能有的代码,不需要去干与该功能无关的事情
面向对象的主要概念,它有哪些优势:
对象是一些属性及专用服务的封装体,它是问题空间中一些失误的抽象。
优势:自然而又灵活的模拟现实世界,使我们能更准确的描述世界。
输入设计的原则:
最小量原则, 越小出错的概率越小,数据一致性越好
简单性原则, 输入不要过于复杂,减少错误发生
早检验原则, 数据数据检验尽量接近原数据发生点,使错误及时改正
少转换原则, 尽量输入符合要求系统要求的数据
输入设备的选用因考虑的因素:
考虑适应不同操作水平的用户,便于维护和修改
考虑设备的维修性质方便与否
考虑设备的价格及采购因素
考虑设备是够与系统匹配
人机对话设计的原则 界面设计应考虑:
对话要清楚,简单,用词要符合用户观点和习惯。
对话要适应不同操作水平的用户,便于维护和修改。
错误信息设计要有建议性,用词应该友善,简洁清楚,尽可能告知发生错误的原因
关键操作要有强调和警告,对某些有害操作应进一步确认,避免造成恶劣后果。
代码设计的作用与原则:
作用(功能):1 鉴别功能(代码的最基本特征)一个代码只能唯一的标识一个分类对象。
2 分类
3排序
4专用含义
原则:1唯一性,一个编码体系中,一个对象只能赋予它一个唯一的代码。
2 合理性 代码结构应与相应的分类体系相对应
3 可扩充性 应留有充分的余地,以备将来不断扩充的需要
4 简单性 结构尽可能简单,减少各种差错
5 适用性 便于记忆,便于填写
6 规范性
7 系统性 一定的分组规则,整个系统中具有通用性
程序设计的步骤:
了解功能—设计模块—控制耦合—实施编码
好程序应具备的条件:
能够工作、调试代价底、易于维护、易于修改、设计不复杂、效率高、良好的编程风格、良好的程序书写格式。
结构化程序设计时程序员应该遵守的标准:
模块间的耦合程度低,内聚程度高,合理的模块控制范围与扇入扇出数量
进行程序注释时应主要的问题:
每个文件的开始部分应指明程序的主要内容,编写者,最后修改日期等方便管理
每个过程或函数前应该有简要的接口描述信息,如函数功能,参数要求等
注释必须与程序一致,否则将毫无价值
程序段的注释,不是每一句都需要注释
系统实施的主要任务:
硬件准备:包括计算机主机,输入输出设备,存储设备,辅助设备等。
软件准备:系统软件、数据库管理软件以及其他一些应用程序。
人员培训:用户的培训,用户包括主管人员和业务人员。
数据准备:数据的收集、整理。录入
系统测试的基本原则:
测试用例应包括输入数据和预期的输出结果
不仅要用合理的输入数据作为测试用例,还要选不合理的输入数据作为测试用例
既要检查程序是否完成了它应做的工作,还要检查它是否做了它不应该做的事情。
测试用例应该长时间保留,知道这个程序被废弃。
系统转换的主要方式及特点:
直接转换方式:直接由新系统替换原先的老系统,优点转换简单,费用少。缺点:新系统没有正式工作过会出现问题,风险过大。
试运行方式:类似于新老系统平行运行。优点:风险较小可平稳过渡。 缺点:新老系统同一个数据或流程需要走一次。
逐步转换方式:用新系统一部分功能替换老系统一部分功能,直至新系统完全替换老系统。 优点: 避免直接替换的危险性,费用较小。 缺点: 新老系统接口不统一时,容易产生数据等其他错误。
系统维护的主要工作:
程序维护:根据运行记录,发现程序的错误,就需要改正。
数据文件的维护:业务发生了变化,从而需要建立新文件,或者对现有文件的结构进行修改。
代码的维护:环境的变化,就得代码不能适应新的要求,必须进行改造。
机器设备的维护:机器设备的日常维护和更换。
系统的安全性,影响安全性的主要因素:
为了保护系统软件、硬件、数据不致受到偶然或蓄意的修改、破坏、泄露而采取的管理措施
因素:自然和不可抗力因数,如地震海啸,战争等。
硬件和物理因素,如电磁波干扰
软件因素 如计算机病毒入侵
数据因素 如数据在存储或传输过程被修改或丢失
人为和管理因素 如工作人员的专业成都和责任心。
系统审计的基本方法:
调查表法:审计过程中进行大量调查。调查表由审计机构根据系统特点制定
间接审计:把系统作为一个黑盒子,通过调查系统的输入,输出来达到审计的目的。有点像黑箱测试
直接审计:直接审计强调测试系统本身,而不完全是输出结果。
应用程序的审计审查:对程序逻辑进一步了解没发现问题,应审查程序。
安排系统维护人员工作时的注意事项:
首先工作人员应责任心强,认证负责,其次应按照系统维护的基本步骤执行
1 提出修改要求,用书面的形式向主管人员提出修改申请
2 领导批准
3 分配任务 如果修改人员过多 应该各司其职 任务分配清晰
4 验收成果 修改完毕需要对已修改的内容进行再次测试和验收
5 登录修改情况 登记所做的修改,作为新版本通报用户和操作人员。
系统评价的范围(依据):
系统运行的一般情况:系统功能是否达到设计要求;用户付出的资源是否控制在预定界限内,资源的利用率是否达到要求;用户对系统工作情况的满意程度。
系统的使用效果:用户对所提供的信息的满意程度;提供信息的及时性;提供信息的准确性
系统的性能:计算机资源的利用情况;系统可靠性;系统可扩充性
系统的经济效益:系统费用投入、系统收益、投资效益
集中式系统的优点和缺点:
优点:是部署结构简单。同时还具有以下优点:数据容易备份,只需要把中央计算机上的数据备份即可;不易感染病毒,只要对中央计算机做好保护,终端一般不需要外接设备,感染病毒的几率很低;总费用较低,中央计算机的功能非常强大,终端只需要简单、便宜的设备。
缺点:中央计算机需要执行所有的运算,当终端很多时,会导致响应速度变慢;另外,如果终端用户有不同的需要,要对每个用户的程序和资源做单独的配置,在集中式系统上做起来比较困难,而且效率不高。
Copyright © 2003-2013 www.wpsshop.cn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