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article > 正文

100种思维模型之万物联系思维模型-41_万物联系思维模型案例

万物联系思维模型案例

        万物联系思维,又叫万物互联思维,即万物之间会有各种各样的联系。

        如,互联网,把人、事、物、数据一个给节点连接起来,继而创造出了新的消费模式——线上购物、线上教学等线上服务。

01、何谓万物联系思维模型

一、万物联系思维

        联系是指,一切事物、现象、过程之间以及其内部诸多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

        世界的普遍联系是世界物质统一性的内在表现,正所谓老子说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而所谓万物联系,指的是万物之间有各种各样的联系,有些联系是看得见的,有些联系是看不见的;有些联系是自然的联系,有些是人为的联系。

        如:父母跟孩子的关系,父母养育孩子,满足孩子物质需求是看得见的联系,而满足孩子安全感、归属感、价值感等精神需求是看不见的,现实中很多案例告诉我们,父母养育孩子这种看不见的精神需求联系是孩子健康成长的保障。

        再比如,生态系统中的一片森林与每棵树木之间的关系就是自然的联系;而阿里巴巴以互联网为主线,发展物流、金融、支付、电商、数字娱乐等,筑建产品生态圈是人为的联系。

        所以,万物联系思维告诉我们,要看到事物之间的连接、要看到最关键的那个连接且要看到连接形成的整个系统。

二、万物联系思维模型

        所谓万物联系思维模型,就是指将万物联系思维运用到解决问题上。

        生活、工作中,培养自己的万物联系思维,即看到事物之间的连接,并找到关键的连接且要全局、系统的看问题(看到连续形成的系统、全局),继而创造新事物或找到全局最优解。

02、万物联系思维模型生活中的运用

一、六度人脉理论——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六度人脉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米尔格兰姆提出,他认为,世界上任意两个人之间建立联系,最多只需要六个人,因此被成为六度理论。

        六度人脉理论,通俗地讲:“我们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六个人我们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

        我经常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互联网技术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当前,如果我们想认识某个领域很牛的人或者学习一个新领域的知识,非常简单,简单到不需要有六个人,也许只要有一个人或者也许一个人都不需要,我们就可以直接跟对方对话或者视频沟通。

        如,我想认识某个公号的主理人,我直接在她公号留言就可以联系到对方;我想学习一个新领域的知识,我可以利用互联网先搜索这个领域的大咖,然后关注他的公号、视频号或者购买他的书籍就可以直接跟他学习。

        以上,六度人脉理论、互联网技术,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如今只要你想认识某个人、学习某个知识,就可以做到——看到连接,继而找到连接,最后落实行动即可。

二、组合创新

        我以前分享过这样一篇文章“十二聪明孕育创新”——其实说的就是组合创新,即把不同的事物连接在一起,继而创造出新的产品:

        “加一加,减一减,扩一扩,缩一缩,变一变,改一改,联一联、学一学、代一代、搬一搬、反一反、定一定。”

        如,加一加,铅笔和橡皮做连接,创造出带橡皮的铅笔;又比如,减一减,奥迪四环标志的创意来自,奥运五环和一环项圈做连接,五环减一环而成。

        所以,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试着把两个不相干的物品做一下连接,也许会创造出一个非常棒的产品,如万能遥控器——一键管理所有的家电。

三、系统思维:新手看树木,高手看森林

        孔子的弟子子贡遇到一个来请教孔子的人。子贡问,您有什么问题问我的老师呢?

        对方说,我想问问一年有几季。子贡说,四季啊。对方说,不对,明明是三季!双方争吵起来,声音惊动了孔子。

        孔子观察了一会儿,对那个人说:你说得对,是三季。那人大笑而去。

        子贡问,先生,一年为何是三季?

        孔子说,你看那个人一身青衣,应该是蚂蚱所变。蚂蚱春生秋亡,哪里见过冬天?在他的脑子里根本没有冬天,所以他就是个三季人,你和他讨论上三天三夜,也没有用啊。

        如果以后你看到不讲理的人,记得提醒自己——他是三季人,你也就心平气和了。

        当下,如果我们只看到树木,看不到森林;只看到事物,看不到事物背后的系统,我们就是现代社会的三季人。

        所以,生活中我们要系统、全局的看事情,别再就事论事,要看到事情背后的系统。

        如,孩子养育中,家长为了让孩子很好的完成作业,会选择陪孩子写作业,开始陪后就再也不能不陪了,如果有一次没有陪着,那作业绝对不能看!

        为什么?当我们去问这个孩子:没有家长陪为什么就不能把作业写好呢?他肯定会说:写作业是爸爸妈妈和我一起做的事情,既然他们都不陪了,那我也就不好好写了。

        陪写作业没能让孩子意识到写作业是他自己的事情,孩子的自主学习系统未养成,而家长这时会怎么做呢?一遍责怪自己的孩子不好好学习,一遍辛苦的继续陪着……中间某天意外没有陪着,作业再次写的糟糕……如此循环……看不见孩子的自主学习系统!

03、怎么培养该思维模型

        那么,如何培育自己的万物联系思维呢?

        以下3点建议会给你带来一些启发:

一、建立习惯:反思、怀疑、推翻

        每个人都有固有的思维框架,如遇到一个问题,我们是按照什么流程做的!是先百度查看类似案例,相关标准,还是请教同事,吸收经验,还是自己独立做一些思考——问自己几个问题,是什么?为什么?目前有什么?怎么做?怎么做更好?……

        这个思维框架,构成了一个人认识事物的方式、思维和信念。

        如果一个人的思维框架受到质疑和挑战,第一反应是什么呢?是习惯性的自我防卫!

        这种自我防卫,恰恰是万物建立联系的大敌。

        所以,我们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陷入固定思维或者觉得钻牛角尖了,不妨跳出来,从更高的角度看待自己:

        有哪些观念是我认为“不言自明”、“绝对正确”的?

        如果不考虑这些观念,会怎么样?

        如果站在这些观念的反面去考虑,会怎么样?

        建立这样的习惯,可以帮助我们,摆脱“固定思维”的影响,将新的信息吸纳进来,继而建立新的连接。

二、广泛涉猎:接触多学科,了解它们的底层原理

        查理·芒格说过:在手里拿着铁锤的人看来,每个问题都像钉子。

        研究人性的心理学表面:如果我们只会使用一两种思维模型,我们将会扭曲现实,直到它符合我们的思维模型,或者至少到我们认为它符合我们的模型为止。

        所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查理·芒格说,我们必须涉猎各个不同的学科,通过广泛涉猎,了解各学科最基本的原理。

        这样做对我们有什么用呢?通过这样做我们会发现,这世界上不同的领域之间,其实都有着一些共性,这些共性就是最基本的“底层原理”。

        很多时候,我们无需去了解一个领域的细节,只需要掌握这些基本原理,我们就能掌握它的脉络,从而从更高的层面去看待这些领域。

        不同领域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让我们的思维变得更加立体,同时,也可以拓展我们思考问题的通道。

        对于一个问题,我们将不再局限于一两条固定路径,而是看到更多的连接——即以用多元化、多路径的方式去进行思考,从而找到更好的、更高层次的解决方法。

三、建立联系:世界的本质是简洁的

        生活中,突然某个时刻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记忆力,大量零碎的片段、想法、知识点,突然间福至心灵,被一根根无形的线索联系到一起,组成了一张张全新的、庞大的网络。

        这个网络是自洽的,完善的,我们会感到,以前所有的疑难和困惑,随着这张网络的建立,全部烟消云散。

        这是我们知识体系构建的一个过程,同时是新连接建立的过程。

        世界的本质是简洁的,万事万物之间,必然存在着某种联系和共通之处,我们要做的就是找到这个连接。

        如,我常说知识的迁移,其实说的也是这个点,把知识从一个体系迁移至新的体系,继而做到融会贯通。

04、写在最后

        如果,我们的思考、学习还是以点的形式,那说明我们还没有找到最本质的那条线,能够将它们联系起来。

        我们要尽早修的万物联系思维模型

        继而看到看到连接、建立连接,并跳出点,看到线,继而看到面,最后看到体。

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不代表【wpsshop博客】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您发现有侵权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psshop.cn/w/小蓝xlanll/article/detail/564652
推荐阅读
相关标签
  

闽ICP备140086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