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
踩
根据考试大纲,在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的下午H考试中,要求根据试卷上给出的与项目管理有关的四个论文题目,选择其中一个题目,按照规定的要求写论文和摘要。但在往年的考试中,试卷都只给出了两个论文题目,要求考生选择其中的一个题目。
论文涉及的类别如下。
(1)信息系统项目管理:项目选择、可行性分析、项目全生命期流程管理、项目的整体、范围、进度、成本、质量、人力资源、沟通、风险和采购管理、项目评估、企业级信息系统项目管理体系的建立和项目中的质量管理与企业质量管理异同分析。
(2)信息安全:信息安全体系、信息安全体系的安全风险评估和企业信息安全策略。
(3)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监理的方法和工作流程,监理的机构及监理工程师,监理中的质量、投资、进度和变更控制,监理中的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和安全管理和监理中的组织协调。
(4)信息化战略与实施:企业建设信息化系统的过程、信息化系统建设过程中常见问题、新技术对信息化建设的影响、CIO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作用、信息化规划、不同类型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差异、电子政务建设和企业自身管理成熟度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影响。
(5)大型、复杂信息系统项目和多项目的管理:计划过程、跟踪和控制管理、范围管理、资源管理和协作管理。
(6)项目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团队绩效与项目绩效的关系、绩效评估方法、项目绩效指标设计和绩效改进。
23.1.1试题l(2005年5月试题1)
试题:论信息系统项目的需求管理和范围管理
在信息系统项目的开发过程中,人们越来越体会到需求管理和范围管理的重要性,含糊的需求和范围经常性的变化使信息系统项目的甲乙双方吃尽了苦头,这使得人们急于寻找良策以管理范围。
请围绕“需求管理和范围管理”论题,分别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1)概要叙述与你参与管理过的信息系统项目,以及该项目在需求管理和范围管理方面的情况;
(2)论述需求开发、需求管理和范围管理的区别与联系;
(3)详细论述在你参与管理过的大型信息系统项目中具体系用的范围管理过程、方法、工具及其实际效果。
23.1.2 试题1分析
要写好这个论文,考生必须首先弄清楚需求管理和范围管理的概念,以及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否则难以下笔。
(1)需求管理和范围管理。
需求是指用户对目标系统在功能、行为、性能、设计约束等方面的期望。通过对应问题及其环境的理解与分析,为问题涉及的信息、功能及系统行为建立模型,将用户需求精确化、完全化,最终形成需求规格说明,这一系列的活动即构成信息系统开发生命周期的需求分析阶段。需求工程是随着计算机的发展而发展的,在计算机发展的初期,系统规模不大,信息系统开发所关注的是代码编写,需求分析很少受到重视。后来信息系统开发引入了生命周期的概念,需求分析成为其第一阶段。随着系统规模的扩大,需求分析与定义在整个开发与维护过程中越来越重要,直接关系到信息系统的成功与否。
需求工程是指应用已证实有效的技术、方法进行需求分析,确定客户需求,帮助分析人员理解问题并定义目标系统的所有外部特征的一门学科。它通过合适的工具和记号系统地描述待开发系统及其行为特征和相关约束,形成需求文档,并对用户不断变化的需求演进给予支持。
需求工程是一个不断反复的需求定义、文档记录、需求演进的过程,并最终在验证的基础上冻结需求。我们可以把需求工程的活动划分为以下5个独立的阶段。
①需求获取:通过与用户的交流,对现有系统的观察及对任务进行分析,从而开发、捕获和修订用户的需求;
②需求建模:为最终用户所看到的系统建立一个概念模型,作为对需求的抽象描述,并尽可能多地捕获现实世界的语义;
②形成需求规格:生成需求模型构件的精确的形式化的描述,作为用户和开发者之间的一个协约;
④需求验证:以需求规格说明为输入,通过符号执行、模拟或快速原型等途径,分析需求规格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⑥需求管理:支持系统的需求演进,确保各方对需求的求的变更,从需求到最终产品的双向跟踪。
其中前4个阶段通常统称为需求开发阶段。’致理解,管理和控制需
项目范围是为了达到项目目标,为了交付具有某种特制的产品和服务,项目所规定要做的。项目的范围管理就是要确定哪些工作是项目应该做的,哪些不应该包括在项目中。项目范围是项目目标的更具体的表达。
如果项目的范围不明确,那么项目解决的不是对应的问题,或者项目人员把时间浪费在从事不属于他们指责的工作上。范围管理必须清晰地定义项目目标,此定义必须在客户与执行项目的组织之间达成致,并且把项目工作范围详细的划分为工作包。
在信息系统项目中,实际上存在两个相互关联的范围,分别是产品范围和项目范围。产品范围是指信息系统产品或者服务所应该包含的功能,项目范围是指为了能够交付信息系统项目所必须做的工作。
显然,产品范围是项目的范围的基础,产品的范围定义是信息系统要求的量度,而项目范围的定义是产生项目计划的基础,两种在应用上有区别。另外的区别在于“需求分析”更偏重于软件技术,而项目范围管理则更偏向于管理。判断项目范围是否完成,要以项目管理计划、项目范围说明书、工作分解结构、工作分解结构词汇表来衡量。而信息系统产品或服务是否完成,则根据产品或服务是满足了需求分析。
项目的范围基准是经过批准的详细的项目范围说明书、项目的工作分解结构和工作分解结构词汇表。
由于进行项目的范围管理,能够确定项目的边界,明确项目的目标和项目的主要可交付成果,所以范围管理能够提高对项目费用、时间和资源估算的准确性。首先人们对复杂的事务的预测要比相对简单的事务的预测要困难得多,而且误差也大得多。而且,即使两者误差相同,由于范围管理使用项目分解结构,将项目范围分解成可管理的工作包,人们发现误差的和小于和的误差,虽然人们多项目分解结构的每一项的估算都存在误差,但由于这些误差可能相互抵消,所以最终误差将比总估算的误差要小。
项目范围管理,包括为成功完成项目所需要的范围计划编制、范围定义、创建工作分解结构、范围确认和范围控制等5个过程。①范围计划编制:项目范围管理计划是一种规划的工具,说明项目组将如何进行项目的范围管理,具体来说,包括如何进行项目范围定义,如何制定工作分解结构,如何进行项目范围核实和控制等。
②范围定义:项目和子项目都需要编写项目的范围定义,项目范围定义明确项目的范围,即项目的合理性、目标和主要可交付成果等。
②创建工作分解结构:WBS是项目定义对于项目范围定义的输出结果,WBS定义了项目的全部范围。明确和准确说明项目范围,项目组成员能够清楚地理解任务的性质和需要努力的方向。wBS能够帮助项目降低成本,减少离职带来的影响和屏蔽干扰因素。
④范围确认:范围确认主要是确认项目的可交付成果是否满足项目利益相关人的要求。把项目的可交付成果列表提交给项目利益相关人,也应该展示项目的进度安排。
⑥范围控制:对于范围变更,不能随意进行。所有的变更必须记载,范围控制必须能够对造成范围变化的因素施加影响,估算对项目的资金、进度和风险等影响,以保证变化是有利的,同时需要判断范围变化是否发生,如果已经发生,那么对变化进行管理。对范围变更进行控制时,要以工作分解结构、项目进展报告、变更请求和范围管理计划为依据。进行范围变更控制必须经过范围变更控制系统。
(2)需求开发、霄求管理和范围管理的区别与联系。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虽然需求管理贯穿信息系统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但只有经过需求分析过程之后才能确定项目的范围,需求的变更会引起项目范围的变更。
首先通过需求开发来获取项目的需求,在此基础上确定项目的范围,进行项目范围管理。需求管理是对己批准的项目需求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其过程包括需求管理定义、需求管理流程、制订需求管理计划、管理需求和实施建议等,其中最主要的工作是需求的变更管理。
(3)范围管理过程、方法、工具。
前面我们已经介绍了范围管理的5个过程,其中使用了方法和工具主要有:
①范围计划编制:专家判断、样板、表格、标准。
②范围定义:产品分析、可选方案识别、专家判断。
②创建工作分解结构:WBS模板、分解。
④范围确认:检查。
⑥范围控制:变更控制系统、配置管理系统、重新规划。
有关这些方法和工具的详细介绍,请读者阅读《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辅导教程》第6章
23.1.3 试题1解答要点
从23.1.2节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得知,关于“论信息系统项目的需求管理和范围管理”论文的写作,要点大体上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用400字—500字的篇幅简单介绍项目的背景、发起单位、目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主要交付物、最终交付的产品。着重介绍项目的需求、范围和作者在其中担任的工作。 ·
(2)根据23.1.2节的分析,结合项目实际,讨论需求开发、需求管理和范围管理的区别与联系。
(3)详细阐述作者在参与管理过的大型信息系统项目中具体采用的范围管理过程、方法、工具。5个管理过程必须完整无缺,其中使用的工具和方法可以进行选择,不一定要全部写出来,每个过程择其l—2个方法和工具做具体介绍。
(4)用300字。400字的篇幅简单说明和评价使用上述过程、方法和工具后,整个项目管理的实际效果如何。然后进行总结,指出其不足之处,并且说明这种不足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在今后如何避免或改进。值得注意的是,实际效果要切实际,要谈出体会和深度来。23.1.4 试题2(2005年U月试题1)试题:论项目的风险管理
对项目风险进行管理,已经成为项目管理的重要方面。每一个项目都有风险。完全避开或消除风险,或者只享受权益而不承担风险,都是不可能的。另一方面,对项目风险进行认真的分析、科学的管理,能够避开不利条件、减少损失、取得预期的结果并实现项目目标。
请围绕“项目的风险管理”论题,分别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1)概要叙述你参与管理过的信息系统项目(项目的背景、发起单位、目的、项目用期、交付的产品等),以及该项目在风险管理方面的情况。
(2)请简要叙述你对于项目风险的认识,以及项目风险管理的基本过程。
(3)结合你的项目经历,概要论述信息系统项目经常面临的主要风险、产生根源和可以来取的应对措施。
23.1.5 试题2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项目风险的理解,项目风险管理的过程,以及如何应对信息系统项目风险。
(1)对项目风险的认识。
Robert Ch眺tte在他关于风险管理的著作中对风险给出了如下定义:“首先,风险关系到未来发生的事情。……我们今天收获的是以前的活动播下的种子。问题是,能否通过改变今天的活动为我们自身的明天创造一个完全不同的充满希望的美好前景。其次,风险会发生变化,就像爱好、意见、动作或地点会变化一样……。第三,风险导致选择,而选择本身将带来不确定性。因此,风险就像死亡那样,其生命周期很少有确定性的东西”。
项目风险具有以下特点:
①风险存在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作为损失发生的不确定性,风险是不以入的意志为转移并超越人们主观意识的客观存在,而且在项目的全寿命周期内,风险是无处不在、无时没有的。这些说明为什么虽然人类一直希望认识和控制风险,但直到现在也只能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内改变风险存在和发生的条件,降低其发生的频率,减少损失程度,而不能也不可能完全消除风险。
②某一具体风险发生的偶然性和大量风险发生的必然性。
任一具体风险的发生都是诸多风险因素和其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一种随机现象。个别风险事故的发生是偶然的、杂乱无章的,但对大量风险事故资料的观察和统计分析,发现其呈现出明显的运动规律,这就使人们有可能用概率统计方法及其他现代风险分析方法去计算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失程度,同时也导致风险管理的迅猛发展。
②风险的可变性。
这是指在项目实施的整个过程中,各种风险在质和量上是可以变化的。随着项目的进行,有些风险得到控制并消除,有些风险会发生并得到处理,同时在项目的每一阶段都可能产生新的风险。
④风险的多样性和多层次性。
大型开发项目用期长、规模大、涉及范围广、风险因素数量多且种类繁杂,致使其在全寿命周期内面临的风险多种多样。而且大量风险因素之间的内在关系错综复杂、各风险因素之间与外界交叉影响又使风险显示出多层次性。
虽然不能说项目的失败都是由于风险造成的,但成功的项目必然是有效地进行了风险管理。任何项目都有风险,由于项目中总是有这样那样的不确定因素,所以无论项目进行到什么阶段,无论项目的进展多么顺利,随时都会出现风险,进而产生问题。
(2)项目风险管理的基本过程。
项目风险管理就是要争取避免风险的发生或尽量减小风险发生后的影响。项目风险管理实际上就是贯穿在项目开发过程中的一系列管理步骤,其中包括风险识别、风险估计、风险管理策略、风险解决和风险监控等。
有关项目风险管理的基本过程,各种不同的书籍描述不尽一致,但大体上都是相同的。下面我们采用《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辅导教程》第12章中的过程进行简单介绍。
①制定风险管理计划。风险管理计划编制过程描述如何为项目处理和执行风险管理活动。通常采用会议的方法制订风险管理计划。
②风险识别。风险识别的目标是识别和确定出项目究竟有哪些风险,这些项目风险究竟有哪些基本的特性,这些项目风险可能会影响项目的哪些方面。风险识别的主要方法有头脑风暴、专家评估、因果分析(鱼骨图)、假设分析和风险检查表、德尔菲法等。
②风险定性分析。风险定性分析包括对已识别风险进行优先级排序,以便采取进一步措施,如进行风险量化分析或风险应对。风险定性分析的方法和工具主要有可能性评估、会议、专家参与评估、风险优先级矩阵、风险类型列表等。
④风险定量分析。定量风险分析过程定量地分析风险对项目目标的影响。它对不确定因素提供了一种量化的方法,以帮助我们做出尽可能恰当的决策。风险定量分析的方法和工具主要有专家评估、乐观、中性和悲观估计、风险模型、模拟、蒙特卡罗法、风险列表等。
③制定风险应对策略。风险应对通过开发备用的方法、制定某些措施以便提高项目成功的机会,同时降低失败的威胁。制定风险应对策略的方法和工具主要有防范策略、响应策略、避免策略、转移策略、减轻策略、风险列表等。
⑥风险跟踪与监控。风险监控跟踪己识别的危险,监测残余风险和识别新的风险,保证风险计划的执行,并评价这些计划对减轻风险的有效性。风险跟踪与监控的方法和工具主要有风险跟踪矩阵、重新评估风险、过程审计、分析、会议、风险列表等。
以上6个过程也可以简单地归纳为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量化和处理、风险监控4个阶段。
(3)信息系统项目中常见的风险及应对方法。
信息系统项目的风险从宏观上来看,可以分为项目风险、技术风险和商业风险。从微观上看,信息系统面临的主要风险分类如表23。1所示。
在具体细节方面,对于不同的风险,要采用不同的应对方法。在信息系统开发项目中,常见的风险项、产生原因及应对措施如表23—2所示。
23.1.6试题2解答要点从23.1.5节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得知,关于“论项目的风险管理”论文的写作,要点大体上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用枷—500字的篇幅简单介绍项目的背景、发起单位、目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主要交付物、最终交付的产品。着重介绍项目的风险管理和作者在其中担任的工作。
(2)根据23.1.5节的分析,谈谈作者对于项目风险的认识。结合项目实际,详细叙述项目风险管理的基本过程,以及在各个过程中采用的技术和方法。
(3)结合项目实际,概要阐述信息系统项目经常面临的主要风险、产生根源和可以采取的应对措施。可以参考表23。2,从其中选择一些主要的风险进行介绍。
(4)用200字左右的篇幅简单说明和评价作者在项目中进行风险管理的实际效果如何。然后进行总结,指出其不足之处,并且说明这种不足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在今后如何避免或改进。
23.1.7 试题3(2005年11月试题2)试题:论项目的质量管理
现代项目管理中非常重视质量管理,很多个人和组织将质量作为判定项目是否成功的重要依据。在IT业界,有很多知名公司将质量提高到了公司战略的高度来对待,并投入大量资源用于质量管理。
请围绕“项目的质量管理”论题,分别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1)概述你参与管理过的信息系统项目,以及在项目中所遇到的质量管理问题。
(2)请简要论述你对于质量、质量管理和质量成本的认识。
(3)简要论述你认为提升项目质量应做哪些工作。
23.1.8 试题3分析
这是一道关于质量管理的试题,主要考查考生对质量、质量管理和质量成本的认识,以及有哪些措施可以提升项目质量。
(1)质量、质量管理和质量成本。
美国质量管理协会对质量的定义为:“过程、产品或服务满足明确或隐含的需求能力的特征”。明确或隐含的需求是指按项目要求制订的基础性文件。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对质量的定义为:“一组固有特性满足需求的程度”。需求指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特性是指可区分的特征——可以是固有的或赋予的、定性或定量的、各种类别(物理的、感官的、行为的、时间的、功能的等)。
对于信息系统质量,需要从以下层次来理解:
①信息系统产品中能满足给定需求的性质和特性的总体。例如明。
②信息系统具有所期望的各种属性的组合程度。
②顾客和用户觉得信息系统满足其综合期望的程度。
④确定信息系统在使用中将满足顾客预期要求的程度。符合需求规格说
质量管理是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包括制定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和责任的所有工作,以及通过质量系统中的质量计划、质量保证、质量控制和质量提高等手段来实施这些工作。质量管理体系是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管理体系。
项目质量管理必须考虑项目过程和项目产品两个方面。在信息系统项目管理中,一般使用术语产品来涵盖信息系统产品与客户服务两者。因为在实际工作中,信息系统供应商往往需要为信息系统产品提供配套的客户服务,两者是作为一个整体提供给客户的。只要两者之一不符合质量要求,就会给项目干系人或客户带来严重的消极后果。
项目的实施过程,也是质量的形成过程。质量并不是只存在于开发产品或项目实施起始阶段,也不只是在交付客户的时候才存在,而是关系到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并涉及产品的各层面。项目的生命周期的每个阶段(可行性研究、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阶段、测试阶段、维护阶段等)都会有质量问题。在这一过程中,追求项目成果质量的主要目的就是开发出正确的产品及正确地开发产品。
项目的质量是通过项目生命周期传递给客户的。而在项目整个生命周期中,项目的工作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失误。实践表明,在项目生命周期中,越早检测出的错误,改正错误所需花费的费用就越低。在设计、实现、使用阶段出现的质量问题所付出的成本一般存在这样一个比率1:3:8。在信息系统行业,在信息系统使用阶段修正一个错误所花的成本,比在设计阶段发现并改正这个错误所需成本高出很多倍。据估算,有40%以上的信息系统错误发生在需求说明和设计阶段。
质量成本是为了取得信息系统产品所付出的所有努力的总成本,是一致成本和不一致成本之和。一致意味着交付满足要求的和适用的产品。如编制一个质量计划有关的成本分析和管理产品要求的成本、软件测试成本和配置管理成本等属于一致成本。不一致成本意昧着对信息系统故障或没有满足质量期望负责。
对于质量成本依照成本的性质分为一致性成本和非一致性成本,依照成本发生的方式分为预防成本、评估成本和缺陷成本。其中缺陷成本还可进一步细分为内部缺陷成本和外部缺陷成本。应该注意的是上述两种分类法中,一致性成本对应于“预防成本十评估成本”、非一致性成本对应于缺陷成本。
预防成本是为了使项目结果满足项目的质量要求,在项目结果产生之前而采取的一些活动;而评估成本是项目的结果产生之后,为了评估项目的结果是否满足项目的质量要求进行测试活动而产生的成本;缺陷成本是在项目的结果产生之后,通过质量测试活动发现项目结果不能满足质量要求,为了纠正其错误使其满足质量要求而发生的成本。
项目管理团队应该意识到项目决策能影响质量成本,在产品返工、保证的赔偿和产品召回时都会发生质量成本。反之,质量成本的估算也是指导项目决策的重要信息。然而,重要的是项目管理团队必须明确:项目的暂时性特征使得产品质量提高上的投资,尤其是预防缺陷和评审的成本,要依赖于实施项目的组织来提供,因为这种投资的效果可能在项目结束以后才能得以体现。
(2)项目质量管理的过程。
项目质量管理一般包括质量计划编制、项目质量保证、项目质量控制和过程改进等过程。
①质量计划编制。判断哪些质量标准与本项目相关,并决定应如何达到这些质量标准。信息系统项目的质量标准可能包括功能性、稳定性、经济性、生命力、适用性、可靠性、安全性指标、可维护性、移植性等信息系统产品指标和服务时间、服务能力、服务态度等客户服务指标。例如,可以设置标准,规定从帮助界面获得帮助响应需要多长时间、运送一个保修硬件的部件应当用多长时间。
②项目质量保证。定期评估项目总体绩效,建立项目能达到相关质量标准的信心。该项目过程对项目的最终结果负责,而且还要对整个项目过程承担质量责任。高级管理层应强调全体员工在质量保证活动中发挥作用,尤其是高级管理者要发挥作用。
②项目质量控制。监测项目的总体结果,判断它们是否符合相关质量标准,并找出如何消除不合格绩效的方法。对于信息系统项目,一般采用软件测试和配置管理等质量控制手段来有效控制信息系统产品质量,与传统制造行业常采用统计抽样、控制图等
工具有很大区别。
④过程改进。持续改进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和过程,使组织的信息系统工程成熟度逐步提高。可以参考CMM/CMMI进行。
项目质量管理的方法和工具主要有配置管理、测试、帕累托分析(PMeto)、控制图、流程图、直方图、趋势图、散点图、统计抽样、质量功能分布图(Q四)、关联树图和方案效果分析法等。
(3)如何提升项目质量。
①强有力的领导。强有力的领导是盯企业提高信息系统项目质量的基础。朱兰和许多质量专家都认为,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强有力领导。大部分质量问题出在管理上,而非技术上。
②建立组织级项目管理体系。盯企业是全面实施项目管理的优质土壤,企业高层管理者必须高度重视项目管理,确立组织级战略项目管理地位。组织级战略项目管理要求,在企业内建立一整套完整的实践性很强的项目管理体系,以提供良好的项目运作环境,主要包括组织机构、工作流程和内部项目环境等方面。
②建立组织级质量管理体系。保持和改进现有的质量管理体系。采用上述方法的组织能对其过程能力和产品质量树立信心,为持续改进提供基础,从而增进顾客和其他相关方满意并使组织成功。
④建立项目级激励制度。基于项目绩效考核情况,把责任、绩效与奖励捆绑在一起,实施目标管理(oM)和挣值管理(EVM),采取必要的物质和精神激励措施将极大调动团队成员的积极性。
23.1.9试题3解答要点
从23.1.8节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得知,关于“论项目的质量管理”论文的写作,要点大体上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用400—500字的篇幅简单介绍项目的背景、发起单位、目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主要交付物、最终交付的产品。着重介绍在项目中遇到的质量管理问题,以及作者在其中担任的工作。
(2)根据23.1.8节的分析,谈谈作者对于质量、质量管理和质量成本的认识。在这里,最好能结合项目实际情况来讨论。
(3)结合项目实际,概要作者为了提升项目质量,做了哪些工作,使用了什么方法和工具等。
(4)用200字左右的篇幅简单说明和评价作者在项目中进行质量管理的实际效果如何。然后进行总结,指出其不足之处,并且说明这种不足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在今后如何避免或改进。23.2 论文写作注意事项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下论文题对于广大考生来说,是比较头痛的一件事情。首先从根源上讲,由于国内的开发人员对文档的重视度非常的不够,因此许多人没有机会(也可能是时间不允许等原因)以之作为应试前的一种锻炼的手段;再则由于缺少相应的文档编写实战训练,很难培养出清晰、多角度思考的习惯,所以在应试时往往显得捉襟见肘。可见,事前准备绝对必要。
23.2.1 学习方法
根据考生自身经验的多寡,所采取的学习方法也不一样。
1.经验丰富的应考人员
主要是将自己的经验进行整理、多角度(技术、管理、经济方面等角度)的对自己做过的项目进行一一剖析,然后再总结。这样可以做到心中有物。值得注意的是,在总结时不要忘了多动动笔。
2.经验欠缺的在职开发人员
可以通过问读、整理组织现有文档、案例,同时参考报刊、杂志、网络上的相关文章进行学习。思考别人是如何站在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角度考虑问题的,同时可以采取临摹的方式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和思考能力。这类人员学习的重心应放在自己欠缺的方面,力求全面把握。 ’
3.考前多练习写作
很多考生有丰富的项目管理实践经验和扎实的理论知识,但就是在考试时,论文始终不及格。一是因为不适应考试论文的写作模式和要求,要的论文未能体现试题要求。二是平常用惯了键盘,写字感到别扭,速度很慢,不能按时完成写作。
因此,考生在备考的过程中,一定要加强练习,考前多写。写作时,手写而不要使用计算机录入。23.2.2 论文准备定要坚持用
1.基于论点,进行练习
根据所提供或拟定的题目,制定你所要阐述的论点,然后依照项目概要、背景、个人职责、考虑角度、下过功夫的地方、事前对策、评价这样一条线进行练习。每写完一篇论文,都要进行总结和归纳,提取出300字—400字的摘要。
在写好一篇完整的论文之后,不妨“封存”一段时间,然后回过头来再客观地对自己的论文进行仔细检查,相信会有一番新的收获。
2.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个人书写的论文存在的缺点,自己一般很难看穿。因此可以虚心向别人讨教来增加自己的认知能力。考生之间可以互相进行评判,吸取别人论文中的“精华”,去除自己论文中的“糟粕”,一举两得。例如,考生可以把自己的习作发布到希赛网技术社区(h9p:/Abs.csai.cn)中的“资格水平考试”版块的“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栏目。这里是国内最火爆和活跃的软考社区,几乎所有的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考生都会集中在这里进行讨论和交流。一旦某个考生发布自己的习作后,其他考生就会进行评价。这样,起到了学习和交流的作用。
当然,如果有专家和过来人的指导,效果会更好些,而且可以避免走很多弯路,事半功倍。例如,考生可以参加希赛软考学院(htb:他du.csai.cn)的辅导,希赛软考学院的历年学员论文单科及格率都在90%以上。
23。2.3合格论文的条件
1、以我为中心。由于论文考核的是以考生作为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的角度上对项目管理的认知能因此在写法上要使阅卷人信服,只是把自己做过的事罗列出来是不够的。考生必须清楚地说明针对具体项目自己所做的事的由来、遇到的问题、解决方法和实施效果,而不要夸耀所参加的工程项目,体现实力的是考生具体做了些什么。下面几点可供参考:
(1)体现实际经验,不要罗列课本上的内容:
(2)条理性的说明实际经验;
(3)写明项目开发体制和规模;
(4)明确“我”的工作任务和所起作用;
(5)以“我”在项目中贡献的为重点说明;
(6)以“我”的努力(怎样作出贡献的)为中心说明。2.站在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高度相当一部分考生由于平时一直在路程序打交道,因此在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方式上,往往单纯地从技术序实现方面考虑。事实上,论文考核的是以考生作为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的角度上对项目的认知能力,要求全面、详尽地考虑问题。这类考生要转变自己的角色定位,从全局和项目管理的角度思考问题。3.忠实于论点
由于忠实于论点首先是建立在正确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因此要仔细阅读论题要求。为了完全符合题意,考生需要很好的理解关于试题背景的说明,然后根据正确的题意提取论点加以阐述。阐述时要绝对服从论点,不要节外生枝,化自身为困境;也不要偏离论点,半天讲不到点子上去,结果草草收场。这往往是大多考生最容易出错的地方。
4*写好摘要
按照考试评分标准:“摘要应控制在200。400字的范围内,凡是没有写论文摘要,摘要过于简略,或者摘要中没有实质性内容的论文”将扣5—10分。
如果论文写得辛辛苦苦,而摘要被扣分,就太不划算了。而且,如果摘要的字数少于120字,论文将“给予不及格”!下面是摘要的几种写法。
(1)本文讨论……系统项目的……(论文主题)。该系统……(项目背景、简单功能介绍)。在本文中首先讨论了……(技术、方法、工具、策略),最后……(不足之处/如何改进、特色之处、发展趋势)。在本项目的开发过程中,我担任了……(作者的工作角色)。
(2)根据……需求(项目背景),我所在的……组织了……项目的开发。该项目……(项目背景、简单功能介绍)。在该项目中,我担任了……(作者的工作角色)。我通过采取……(技术、方法、工具、策略),使该项目圆满完成, 得到了用户们的一致好评。但现在看来,……(不足之处砂口何改进、特色之处、发展趋势)。
(3)×年×月,我参加了……项目的开发,担任……(作者的工作角色)。该项目……(项目背景、简单功能介绍)。本文结合作考的实践,以……项目为例,讨论……(论文主题),包括……(技术、方法、工具、策略)。
(4)……是……(戴帽子,讲论文主题的重要性)。本文结合作者的实践,以……项目为例,讨论……(论文主题),包括……(技术、方法、工具、策略)。 在本项目的开发过程中,我担任了……(作者的工作角色)。
摘要应该概括地反映正文的全貌,要引人入胜,要给人一个好的初步印象。一般来说,不要在摘要中“戴帽子”(如果觉得字数可能不够,例如少于200字,则可适当加50字左右的帽子)。
上述的“技术、方法、工具、策略”就是指论文正文中论述的技术、方法、工具、策略,可把每个方法(技术、工具、策略,下同)的要点用一两句话进行概括,写在摘要中。
在写摘要时,千万不要只谈大道理,而不牵涉到具体内容。否则,就变成了“摘要中没有实质性内容”。
5.首尾一致
2个小时内写30d旧字的论文已经是不容易的一件事了。但对于考生来说,这还不够,还应做到序论与结论间互相呼应、言辞的意思忌途中变封。因为言辞若与论题提泊不一致,导致论文内部不一致,阅卷入就会怀疑是否如考生所说的那样,甚至认为考生有“造假嫌疑”,从而影响论文得分。故而考生应在论文准备阶段就应注意这方面的疑炼。此外与首尾一致相关的一些检查事项诸如错字、漏字等情形也要注意。如果在论文写完还有时间的话,请做一些必要的修正,这也是合格论文的必须条件之一。23.2.4论文解答步骤
如果做好了充分的论文准备,临场便可以从容自如。如果所有试题都与准备的内宅出入很大的话,那也不要紧张,选定自己把握最大的论题,按平时的速度写下去。
一般的做法是先写正文后写摘要,但是对于速度馒的考生,或是为了避免“有尾。头”的情况发生,同时为了明确正文论点的话,还是先写摘要为好。
1.时间分配试题选择 5分钟论文设计 U分钟摘要 10分钟正文 80分钟检查修改 15分钟(注:以上仅供参考,个人根据自己实际情况作修改。)2.选试题(1)选择自己最熟悉,把握最大的题目。(2)不要忘记在答题卷上画圈和填写考号。3.设计论文(1)构思论点(主张)和下过功夫的地方。(2)将构思的项目内容与论点相结合。(3)决定写入摘要的内容。(4)划分章节,把内容写成简单草稿(几字带过,(5)大体字数分配。无需繁枝细节)。4.写摘要以用语简洁、明快,阐明自己的论点为上策。5.正文撰写(1)按草稿进行构思、追忆项目素材(包括收集的素材)进行编写(2)控制好内容篇幅。(3)与构思出入的地方,注意不要前后矛盾。6.检查修正主要是有无遗漏、有无错字。注意点:(1)卷面要保持整洁。(2)格式整齐,字迹工整。(3)力求写完论文(对速度慢者而言),切忌有头无层。
23。3 论文写作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
从希赛软考学院辅导的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考试学员的习作来看,在撰写论文时,经常性出现的问题归纳如下:
(1)字数不够。按照考试要求,摘要需要300—400字,正文需要20d旧—3咖字。一般来说,摘要需要写300字以上,正文需要写25凹字左右。当然,实际考试时,这些字数包括标点符号和图形,因为阅卷者不会去数字的个数,而是根据答题纸的格子计数。
(2)字数伯多。如果摘要超过350字,正文超过30d旧字,则字数太多。有些学员在练习时,不考虑实际写作时间,只讲究发挥淋漓尽致,结果,文章写下来,达400旧。5加旧字,甚至有超过8咖字的情况。实际考试时,因为时间限制,几乎没有时间来写这么长的论文的。所以,考生在平常练习时,要严格按照考试要求的时间进行写作。
(3)摘要归纳欠妥。摘要是一篇文章的总结和归纳,是用来检查考生概括、归纳和抽象能力的。写摘要的标准是“读者不看正文,就知道文章的全部内容”。在摘要中应该简单地包括正文的重点词句。在摘要中不要加一些“帽子性”语句,而是要把正文的内容直接“压缩”就可以了。
(4)深度不够。文章所涉及的方法/工具或措施太多,但都没有深入,因此,文章深度不够。有些文章把主题项目中所使用的方法/工具或措施一一列举,而因为受到字数和时间的限制,每一个方法都是蛹蜒点水式的描述,既没有特色,也没有深度。在撰写论文时,选择自己觉得有特色的2—3个方法/工具或措施,进行深入展开讨论就可以了,不要企图面面俱到。
(5)缺乏特色。所采取的方法/工具措施没有特色,泛泛而谈,把书刊杂志上的知识点进行罗列,可信性不强。由于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考试论文实际上就是经验总结,所以不需要讲理论,只要讲作者在某个项目中是如何做的就可以了。所有方法/工具都应该紧密结合主题项目,在阐述方法/工具/措施时,要以主题项目中的具体内容为例。特别要注意的是不要罗列有关理论、工具的特点和使用方法、技术的优点等。
(6)文章口语化太重。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在写任何正式文档时,都要注意使用书面语言。特别是在文章中不要到处都是“我”,虽然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论文强调真实性(考生自身从事过的项目),但任何一个稍微大一点的项目,都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而是集体劳动的结晶。
(7)文字表达能力太差。有些文章的方法/工具不错,且能紧密结合主题项目,但由于作者平时写得少,文字表达能力比较差。建议平时多读文章,多写文档。
(8)文章缺乏主题项目。这是一个致命缺点,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考试论文一定要说明作者在某年某月参加的某个具体项目开发情况,并指明作者在该项目中的角色。因为每个论文试题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简述你参与的此类应用项目以及你在其中所担任的主要工作”。所以,考生不能笼统地说“我是做银行系统的”,“我负责航天系统开发”等,而要具体说明是一个什么项目,简单介绍该项目的背景和功能。
(9)所论述的方谢工易措施没有技术含量。文章中所采取的工具和方法等比较传统,既没有新意,也没有技术含量。在该用项目管理工具时没有使用,不能体现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的素质。
(10)文章最后没有提出不足之处和改进方法。虽然有些试题没有这个要求,但最好能提出不足之处和改进方法,因为提不出尚存在的问题,往往是因为缺乏实践经验,或者是因为容易满足现状,不能清晰地认识问题。这是缺乏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素质的表现。且在提出不足之处时,要重点指出文章中所述方法/工具/措施的不足,而不是笼统地说主题项目还存在哪些问题。
(11)论文项目年代久远。一般来说,主题项目应该是考生在近3年内完成的。
(12)整篇文章从大一二三到小123,太死板,给人以压抑感。在论文中,虽然可以用数字来标识顺序,使文章显得更有条理。但如果全文充满数字条目,则显得太死板,会影响最后得分。
(13)所论述的工具防法与论文主题无关。考生所提及的工具/方法与论文题目没有关系,或者关系不紧密,形成一种典型的“答非所问”。有些文章中所提及的工具/方法如果单独拿出来,或者换个主题,则是一篇很好的文章。所以,撰写论文时,一定要看懂论文试题的三个问题,把三个问题的答案组合起来就可以了。
(14)文章结构不够清晰,段落太长。这也与考生平时的训练有关,有些不合格的文章如果把段落调整一下,则是一篇好文章。另外,一般来说,每个自然段不超过6行。8行,否则,会给阅卷者产生疲劳的感觉,影响得分。
下面是信息产业部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办公室给出的论文评分标准。
(1)论文满分是75分,论文评分可分为优良、及格与不及格分3个档次。评分的分数可分为:
①60分至75分优良(相当于百分制80分至100分)。
②45分至59分及格(相当于百分制60分至79分)。
②o分至44分不及格(相当于百分制0分至59分)。
评分时可先用百分制进行评分,然后转化为以75分为满分(乘0.75)。
(2)建议具体评分时,参照每一试题相应的“解答要点”中提出要求方法,对照下述5个方面评分:
①切合题意(30%)。
无论是技术论文、理论论文和实践论文,都需要切合解答要点中的一个主要方面或者多个方面进行论述。可分为非常切合,较好地切合与基本上切合3档。
②应用深度与水平(20%)。
可分为很强的、较强的、一般的、较差的独立工作能力4档。
②实践性(20%)。可分为如下4档:.有大量时间和深入的专业级水平与体会。.有良好的实践与切身体会和经历。.有一般的实践与基本合适的体会。.有初步实践与比较肤浅的体会。④表达能力(15%)。 ’可从是否逻辑清晰、表达严谨、文字流畅和条理分明等区分为3档⑤综合能力与分析能力(15%)。可分为很强、比较强和一般3档。
(3)下述情况的论文,需要适当扣分(5—10分):
①摘要应控制在200—400字的范围内,凡是没有写论文摘要,者摘要中没有实质性内容的论文。
②字迹比较潦草,其中有不少字难以辨认的论文。
②正文基本上只是按照条目方式逐条罗列叙述的论文。
④确实属于过分自我吹嘘和自我标榜、夸大其词的论文。
⑤内容有明显错误和漏洞的,按同一类错误每一类扣一次分。摘要过于简略,或
⑥内容仅属于大学生或研究生实习性质的项目,并且其实际应用背景的水平相对较低的论文。
(4)下述情况之一的论文,不能给与及格分数:
①虚构情节,文章中有较严重的不真实或者不可信的内容出现的论文。
②未能详细讨论项目开发的实践经验,主要从书本知识和根据资料摘录进行讨论的论文。
②所讨论的内容与方法过于陈旧,或者项目的水准相对非常低效的论文。例如,数据库设计只讨论了Foxpro且没有鲜明特色的;开发的是仅能用单机版的(孤立类型的)、规模很小的,并且没有特色的应用项目。
④内容不切题意,或者内容相对很空洞,基本上是泛泛而淡的、没有较为深入体会的论文。
⑥正文与摘要的篇幅过于短小的论文(如正文少于1删字)。
⑥文理很不通顺,错别字很多,条理与思路不清晰,字迹过于潦草等情况相对严重的论文。
(5)下述情况,可考虑适当加分(5—10分):
①有独特的见解或者有着很深入的体会,相对非常突出的论文。
②观点很高,确实符合于当今计算机应用系统发展的新趋势与新动向,并能初步加以实现的论文。
②内容翔实,体会中肯,思路清晰,非常切合实际的很优秀的论文。
④项目难度很高,或者项目完成的质量优异,或者项目涉及重大课题,并且能正确按照试题要求论述的论文。
23.5 题型练习23.5.1 练习1:论信息系统的文档编制
由于文档的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信息系统质量的好坏,所以文档编制工作是信息系统开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你实际参与开发的经验论述下列三个问题:
(1)简要叙述你参与开发的信息系统的概要和你所担任的工作。
(2)具体叙述你参与开发的信息系统的文档编制的情况,包括编制了哪些文档,为了提高文档编制的效率和质量,采用了哪些文档编制方法和工具?在文档编制过程中你遇到了哪些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你采取过哪些措施?
(3)简要叙述你所采取的措施的效果如何?你现在认为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以及如何改进?
23.5.2 练习2:论项目的进度管理
进度管理是信息系统开发项目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有效的进度管理是保证信息系统开发项目如期完成的重要环节。
根据你实际与开发的项目的经验论述下列三个问题:
(1)简要叙述你参与开发的信息系统的概要和你所担任的工作。
(2)具体叙述你参与开发的信息系统项目是怎样进行进度管理的。在进度管理过程中遇到过哪些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你采取了什么措施?
(3)简要叙述采取上述措施的效果如何?你现在认为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以及如何改进?
23.5.3 练习3:论信息系统开发成本估算
成本估算是信息系统工程项目管理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开发成本主要是指开发过程中所花费的工作量及相应的代价,开发成本估算应该以整个开发过程中所花费的人工代价为依据。
请围绕“信息系统开发成本估算”论题,依次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1)概要叙述你参与分析和开发的应用项目,以及你所担任的主要工作。
(2)论述在估算开发成本时可以采用的方法和模型,并进一步分析这些估算方法和模型的优缺点。
(3)详细论述在你参与分析和开发的应用项目中具体采用的估算开发成本的技术、方法、模型、工具及其实际效果。
23.5.4 练习4:论配置管理技术
通常,配置管理是为信息系统开发提供一套配置软件及其部件的管理办法和原则,涉及到管理各类信息系统及其部件的配置参数与信息,以及有关的变更信息。比如,配置管理的内容可以包括制定好配置的计划、实施软件的变更管理、版本管理与发行管理、提供配置审核和配置报告等。
(1)简述你参与分析和开发的系统概要和你所承担的具体工作。
(2)具体叙述你在开发过程中是如何进行配置管理的,采取过哪些配置管理的技术和措施?解决过哪些相应的矛盾或问题?
(3)简要说明你在开发过程中实施配置管理的具体效果。你现在认为还有哪些可以改进,如何改进?
23.5.5 练习5:论CASE工具的选用
采用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CASE(ComputerAided Softw眺Engineering)技术,将为信息系统的开发提供必要的环境和工具。
CASE工具的引入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信息系统开发与生产的方式,有助于提高信息系统产品的生产率和质量。
根据你实际参与开发信息系统的经验,论述下列三个问题:
(1)简述你参与开发的信息系统概要和你所担任的工作。
(2)具体叙述你开发信息系统时所采用过的主要CASE工具和技术。在使用CASE工具时,遇到过哪些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你采取过哪些相应措施?
(3)简要叙述你使用CASE工具,以及所采取措施的作用与效果。你现在认为还有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以及应当如何去加以改进?
23.5.6 练习6:论项目管理工具的选用
项目管理是系统分析师必须面对的一项常现任务。组织、计划和管理项目的开展协调、安排与调度项目中各类可用的资源,期望在有限的时间、资源和费用的约束下保质保量地完成项目,这些是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目前大都己采用相应的巧目管理工具加以辅助。
根据你实际参与开发和管理的经验,论述下列三个问题:
(U简述你参与分析和开发的项目概要和你所担任的工作。
(2)具体叙述你是如何选用项目管理工具来辅助项目的管理的。采取了哪些相应日措施和办法?取得了什么效果?
(3)进一步叙述你对所选用的项目管理工具的评价。你认为有哪些可以改进的女方?你所期望的理想的项目管理工具应当有哪些主要特征?
23.6练习题分析23.6.1 练习1分析
信息系统的文档,不但包括软件开发过程中产生的文档,还包括硬件采购和网络设计中形成的文档;不但包括上述有一定格式要求的规范文档,也包括系统建设过程中的各种来往文件、会议记要、会计单据等资料形成的不规范文档,后者是建设稳中有各方谈判甚至索赔的重要依据;但包括系统实施记录,也包括程序资料和培训教程等。
下面我们从用户、分析人员、开发人员、项目管理人员、测试人员、维护人员之间的交流沟通将这些文档做一个分类总结。
(1)用户和分析人员的沟通。
.可行性研究报告。
.总体规划报告。
.系统开发合同。
.系统方案说明书。
(2)开发人员与项目管理人员的沟通。
.系统开发计划(包括计划相关的各种文档)。
.系统开发月报。
.系统开发总结报告。
.开发人员间的交流。
.系统方案说明书。
.系统设计说明书。
(3)测试人员和开发人员间的沟通。
.系统方案说明书。
.系统开发合同。
.系统设计说明书。
.测试计划。
.测试用例。
.测试记录。
.测试报告。
(4)系统开发人员和用户之间的沟通。
.用户手册。
.操作指南。
(5)系统开发人员和系统维护人员间的沟通
.系统设计说明书。.系统开发总结报告。
.技术手册。
(6)用户与维护人员间的沟通。
.系统运行报告。
.维修修改建议。
在信息系统项目开发过程中,文档编制要求具有针对性、精确性、清晰性、完整性、灵活性、可追溯性。
在整个信息生存期中,各种文档作为半成品或是最终成品会不断地生成、修改或补充。为了最终得到高质量的产品,达到顶目质量要求,必须加强对文档的管理。以下几个方面是应注意做到的。
(1)项目小组应设一位文档保管人员,负责集中保管本项目已有文档的两套主文本。两套文本内容完全一致。其中的一套可按一定手续,办理借阅。
(2)项目小组的成员可根据工作需要在自己手中保存一些个人文档。这些一般都应是主文本的复制件,并注意和主文本保持一致,在做必要的修改时,也应先修改主文本。
(3)开发人员个人只保存着主文本中与他工作相关的部分文档。
(4)在新文档取代了旧文档时,管理人员应及时注销旧文档。 在文档内容有更动时,管理人员应随时修订主文本,使其及时反映更新了的内容。
(5)项目开发结束时,文档管理人员应收回开发人员的个人文档。发现个人文档与主文本有差别时,应立即着手解决。这常常是末及时修订主文本造成的。
(6)在开发过程中,可能发现需要修改己完成的文档,特别是规模较大的项目,主文本的修改必须特别谨慎。修改以前要充分估计修改可能带来的影响,并且要按照提议、评议、审核、批准和实施等步骤加以严格的控制。
在现在的文档编制中,可以使用各种工具,例如通常的编辑工具等。建模工具也能导出文档,甚至一个模型本身就是一个文档。
23.6.2 练习1解答要点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归纳出在编写关于“论信息系统的文档编制”的论文时,在写作方面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点:
(1)用枷。500字的篇幅简单介绍项目的背景、发起单位、目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主要交付物、最终交付的产品。着重介绍在项目中遇到的文档编制与管理问题,以及作者在其中担任的工作。
(2)简单列举出在系统的开发过程中,需要编写哪些文档,各文档的作用是什么。
(3)具体叙述所采用的文档编写方法和工具。注意不要面面俱到,只要有重点地介绍2—3种文档的编制就可以了。
(4)简单介绍在系统开发过程中,是如何对文档进行管理和维护的。
(5)最后应根据项目的实际执行情况,说明文档编制的效果如何,如何改进。
23.6.3 练习2分析
进度管理是信息系统开发项目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有效的进度管理是保证开发项目如期完成的重要环节。
进度安排的准确程度可能比成本估算的准确程度更重要。产品可以靠重新定价或者靠大量的销售来弥补成本的增加,但是进度安排的落空,会导致市场机会的丧失,使用户不满意,而且也会导致成本的增加。
有关进度管理的问题,请读者阅读《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辅导教程》第7章,掌握其中的概念、过程、方法和工具。在这里,我们只简单地强调几点。
1.开发小组人数与生产率
对于一个小型信息系统开发项目,一个人就可以完成需求分析、设计、编码和测试工作。随着信息系统项目规模的增大,就需要更多的人共同参与同一项目的工作,因此要求由多人组成项目小组。但是,信息系统产品是逻辑产品而不是物理产品,当几个人共同承担开发项目中的某一任务时,人与人之间必须通过交流来解决各自承担任务之间的接口问题,即所谓通信问题。通信需花费时间和代价,会引起软件错误增加,降低软件生产率。
若两个人之间需要通信,则在这两人之间存在一条通信路径。如果一个项目组有M个人,每两人之间都需要通信,则总的通信路径有n×(n—1)/2(条)。
因此,从理论上来说,一个信息系统任务由一个人单独开发,生产率最高。但是,在实际开发中,这是不现实的。稍大的信息系统开发,都必须组织一个开发小组。2.任务的确定与并行性
当参加同一信息系统工程项目的人数不止一人的时候,开发工作就会出现并行情形。在开发过程的各种活动中,第一项任务是进行项目的需求分析和评审,此项工作为以后的并行工作打下了基础。一旦系统的需求得到确认,并且通过了评审,系统设计工作和测试计划制定工作就可以并行进行。如果系统模块结构已经建立,对各个模块的详细设计、编码、单元测试等工作又可以并行进行。待到每一个模块都已经调试完成,就可以对它们进行组装,并进行组装测试,最后进行确认测试,为产品交付进行确认工作。
信息系统开发进程中要设置许多里程碑。里程碑为管理人员提供了指示项目进度的可靠依据。当一个信息系统工程任务成功地通过了评审并产生了文档之后,一个里程碑就完成了。
信息系统工程项目的并行性提出了一系列的进度要求。因为并行任务是同时发生的,所以进度计划必须决定任务之间的从属关系,确定各个任务的先后次序和衔接,确定各个任务完成的持续时间。此外,应注意构成关键路径的任务,即若要保证整个项目能按进度要求完成,就必须保证这些任务要按进度要求完成。这样就可以确定在进度安排中应保证的重点。
3.制订开发进度计划
按照经典的应用系统的40—20—40原则占40%,编码后的工作量占40%。即编码的工作量占20%,编码前的工作量
当然,40—20—40原则只用来作为一个指南。实际的工作量分配比例必须按照每个项目的特点,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
除非是具有高风险的巨额投资的项目,否则一般在计划阶段的工作量很少超过总工作量的2%—3%。需求分析可能占总工作量的10%—25%;花费在分析或原型化上面的工作量应当随项目规模和复杂性成比例地增加,通常用于软件设计的工作量在20%—25%之间;而用在设计评审与反复修改的时间也必须考虑在内。
由于系统设计已经投入了工作量,因此其后的编码或实施工作相对来说困难要小一些,用总工作量的15%—20%就可以完成。测试和随后的调试工作约占总工作量的30%—40%。所需要的测试量往往取决于系统的重要程度。
4.进度安排的方法
信息系统项目的进度计划和工作的实际进展情况,需要采用图示的方法描述,特别是表现各项任务之间进度的相互依赖关系。
(1)甘特图。
甘特图(Gann图)用水平线段表示任务的工作阶段:线段的起点和终点分别对应着任务的开工时间和完成时间;线段的长度表示完成任务所需的时间。如图23—1所示为一个具有5个任务的甘特图。
如果这5条线段分别代表完成任务的计划时间,则在横坐标方向附加一条可向右移动的纵线。它可随着项目的进展,指明己完成的任务(纵线扫过的)和有待完成的任务(纵线尚未扫过的)。我们从甘特图上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各子任务在时间上的对比关系。
在甘特图中,每一任务完成的标准,不是以能否继续下一阶段任务为标准,而是必须交付应交付的文档与通过评审为标淮。因此在甘特图中,文档编制与评审是软件开发进度的里程碑。甘特图的优点是标明了各任务的计划进度和当前进度,能动态地反映软件开发进展情况。缺点是难以反映多个任务之间存在的复杂的逻辑关系。
(2)PEBT技术和CPM方法。
邢RT技术叫做计划评审技术,CPM方法叫做关键路径法,它们都是安排开发进度,制定项目开发计划的最常用的方法。它们都采用网络图来描述一个项目的任务网络,也就是从一个项目的开始到结束,把应当完成的任务用图或表的形式表示出来。通常用两张表来定义网络图。一张表给出与一特定项目有关的所有任务(也称为任务分解结构),另一张表给出应当按照什么样的次序来完成这些任务(也称为限制表)。
PERT技术和CPM方法都为项目计划人员提供了一些定量的工具,如:
.确定关键路径,即决定项目开发时间的任务链。
.应用统计模型,对每一个单独的任务确定最可能的开发持续时间的估算值。
.计算边界时间,以便为具体的任务定义时间窗口。边界时间的计算对于软件项
目的计划调度是非常有用的。
在组织较为复杂的项目任务时,或是需要对特定的任务做更为详细的计划时,可以使用分层的任务网络图。
5.进度的追踪和控制
项目进度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进行追踪和控制。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追踪,例如:
(1)定期举行项目状态会议。在会上,每一位项目成员报告他的进展和遇到的问题。(2)评价在信息系统工程过程中所产生的所有评审的结果。
(3)确定由项目的计划进度所安排的可能选择的正式的里程碎。
(4)比较在项目资源表中所列出的每一个项目任务的实际开始时间和计划开始时间。
(5)非正式地与开发人员交谈,以得到他们对开发进展和刚冒头的问题的客观评价。
项目管理师还可以利用“控制”来管理项目资源、覆盖问题,以及指导项目工作人员。如果事情进行得顺利(项目按进度安排要求且在预算内实施,各种评审表明进展正常且正在逐步达到里程砷),控制将是轻微的。但当问题出现的时候,项目管理人员必须实行控制以尽可能快地排解它们。在诊断出问题之后,在应用论域中可能需要一些追加资源;人员可能要重新部署,或者项目进度要重新调整。
在信息系统工程项目中必须处理好进度与质量之间的关系。在开发实践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事情,当任务未能按计划完成时,只好设法加快进度赶上去。但事实告诉我们,在进度压力下赶任务,其成果往往是以牺牲产品的质量为代价的。
23.6.4 练习2解答要点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归纳出在编写关于“论软件项目的进度管理”的论文时,在写作方面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点:
(U用400—500字的篇幅简单介绍项目的背景、发起单位、目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主要交付物、最终交付的产品。着重介绍在项目中遇到的进度管理问题,以及作者在其中担任的工作。
(2)简单介绍项目开发计划和用户要求的交付日期等与进度有关的数据。
(3)详细叙述进度计划的制订和安排进度的方法。
(4)简单叙述是如何进行项目的跟踪和控制的。 ·
(5)最后应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对所选择的进度管理方法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同时指出其不足之处,并且说明这种不足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在今后如何避免或改进。
23.6.5 练习3分析成本估算是一个十分容易被忽视,但却又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内容。其重要的原因是没有成本估算,项目计划就会失去基础;容易被忽视的原因却是由于大部分软件开发组织未能够有效掌握它。
项目估算包括规模估算、工作量估算、进度估算和成本估算。整个估算的过程是:首先根据需求进行规模估算,也就是预计系统的规模,通常以代码行数、功能点数为单位;然后在估计的规模的基础上,根据项目的特定因素(例如技术能力、使用的语言和平台、团队稳定性、项目复杂度等)、开发生产率经验数字来估算开发的工作量,通常以人天、人月、人年为单位;最后根据客户提出的进度需求进行进度估算,根据人员及其他成本(如设备、房租、差旅等)对总的开发成本进行估算。估算的基础是经验数字和经验模型。
从上面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出规模估算是系统开发成本估算的基础(数据来源),而工作量估算则是系统开发成本估算的关键(决定了开发成本)。
规模估算最常用的方法包括LOC(代码行)估算法、PP(功能点)估算法。LoC估算法主要根据历史项目记录,以经验数据进行推测;而FP估算法则通过一个较严谨的经验模型计算公式来进行估算。FP估算法是一种比较通行的软件规模估算方法。
而工作量估算可以采用的模型、方法和技术就比较多了,大致可以分为算法方法、类比法、自底向上法3种。
1.算法方法
算法方法估算是自顶向下的方式实现,使用数学方式表达出估算所含的各种参数之间的关系,如规模、工作量、进度、复杂度之间的关系。这个模型可以是静态的,也可是动态的。最常见的算法方法估算模型包括M毗H估算、COCoM081、CoCOMOH、COCoMo组、Putnam估算模型等。
(1)Mark H FF估算:不是一个严格的算法模型,是基于各种因素和它们的影响的主观评价之间关系的一些理解。
(2)COCOM0:是根据产品规模和几个特征计算工作量和日历时问的估算算法模型。它是由Barry Boehm博士开发的,首发于1981年,即CoCOM081,而CoCOMOH则是其新版本,不过由于它们各有特色,因此还共同存在于估算实践中。是一个较严格,并经受了大量实践考验的一个经典估算模型。
(3)COCOM0组:包括重点应用于COTS组件项目的CoCOTS模型;用来预测每干I‘oC或FP中残留错误的CoQUALMo模型;着重于开发系统的成本在开发活动上的分布的COSSEMo模型;着重在预测新技术、提高生产率的发明方面最有效的成本分配的COPRoM0模型。
(4)Ntnam估算模型:它是一个工作量动态的、多变量的估算模型,它对交付时间十分敏感。
(5)糠态模型:除了以上动态模型外,还有一些常用的静态模型,其中最常用的是watson和FeHx模型。其计算公式是不变的:工作量=5.2×(KLOC)。j1,持续时间(月)24.1×(趾OC)”36,可以用来生成较粗略的估算值。
算法方法估算法虽然定义严谨,但是由于这些算法只是源于几十个项目的数据总结,因此其结果并不是精确的,但其仍然还是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并且随着开发团队数据的积累和经验的堆积,产生的估算也会越来越精确。2.类比估算法
类比估算法则是自顶向下的察看系统,它借助经验丰富的人员的“本能感受”去识别待估项目和已完成的项目之间的相似与差异之处,并评估这些差别对评估的影响。这种方法的主观意识较强,估算的结果的精确度与估算人员的经验有很大的联系。
3. 自底向上估算法
自底向上估算法自底向上估算是将项目分解成为较小的活动和任务,对每个较低层的任务做估算,然后将所有的较低层的任务估算值加在一起,就可以得到项目总的工作量估算值。由于这种估算通常是由程序员来进行小任务块的估算,因此容易让程序员产生责任感,进度更有保障。
而有了工作量估算后,就可以计算出工作人员成本,但在进行开发成本估算时还应该考虑硬件、软件、通信、差旅、培训,以及其他管理成本。23.6.6 练习3解答要点
我们可以从上面的描述中总结出撰写关于“论信息系统开发成本估算”的论文,主要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点:
(1)由于许多软件开发成本估算模型都需要一些参数依据,因此应该对于项目的复杂度、涉及到的关键技术、团队情况等因素进行阐述,以便能够连贯地说明估算的过程。
(2)由于工作量估算是成本估算的关键,其估算的结果决定了成本估算,而成本估算则是在工作量的基础上做一些简单的财务计算,因此可以理解为工作量估算的方法和模型。
(3)文章中应该列举出算法方法估算法、类比估算法,以及自底向上估算法三种模型,并且应该抓住它们各自鲜明特点进行深入的阐述。
(4)在前面描述的基础上,针对本项目的特色进行分析,引出最合适的模型,然后再结合实例,详细地说明应用的具体方案。在编写时,一定要注意突出其真实性。
(5)文章应该花一定篇幅来说明估算的效果,也就是估算的误差值是多少,并且可以简要地分析这些误差值会来源于何处。
23.6.8 练习4解答要点
关于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的配置管理技术的论文的写作要点大体上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用400。500字的篇幅简单介绍项目的背景、发起单位、目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主要交付物、最终交付的产品。着重介绍在项目中遇到的配置管理问题,以及作者在其中担任的工作。
(2)具体叙述作者在开发过程中是如何进行配置管理的(基线的确定,变更控制等),采取过哪些配置管理的技术和措施?解决过哪些相应的矛盾或问题?
(3)最后应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对实施配置管理的效果进行评价,同时指出其不足之处,并且说明这种不足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在今后如何避免或改进。
23.6.9 练习5分析
信息系统在开发期间使用了许多软件工具来帮助系统的开发,这种软件工具集叫做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CASE)。主要的软件工具可做如下分类。
(1)业务系统计划工具。业务系统计划工具借助特定的“元语言”建立一个组织的战略信息需求的模型,导出特定的信息系统。这些工具要解答一些简单但重要的问题,例如,业务关键数据从何处来?这些信息又向何处去?如何使用它们?当它们在业务系统中传递时又如何变换?要增加什么样的新信息?
(2)项目管理工具。项目管理人员使用这些工具可生成关于工作量、成本及项目持续时间的估算,定义开发策略及达到达一目标的必要的步骤,计划可行的项目进程安排,以及持续地跟踪项目的实施。此外,管理人员还可使用工具收集建立开发生产率和产品质量的那些度量数据。 h
(3)支持工具。支持工具可以分类为文档生成工具、网络系统软件、数据库、电子邮件、通报板,以及在开发系统时控制和管理所生成信息的配置管理工具。
(4)分析和设计工具。分析和设计工具可帮助开发人员建立目标系统的分析模型和设计模型。这些工具还帮助人们进行模型质量的评价,它们靠对每一个模型进行执行——致性和有效性的检验,帮助开发人员在错误扩散到程序中之前排除之。
(5)编程工具。系统软件实用程序、编辑器、编译器及调试程序都是CASE中必不可少的部分。而除这些工具之外,还有一些新的编程工具,如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工具、第四代程序生成语言、高级数据库查询系统,及一大批PC工具(如表格软件)。
(6)组装和测试工具。测试工具为系统测试提供了各种不同类型和级别的支持。有些工具,像路径覆盖分析器为测试用例设计提供了直接支持,并在测试的早期使用。其他工具,像自动回归测试和测试数据生成工具,在组装和确认测试时使用,它们能帮助减少在测试过程中所需要的工作量。
(7)原型化和模拟工具。原型化和模拟工具是一个很大的工具集,它包括的范围从简单的窗口画图到实时嵌入系统时序分析与规模分析的模拟产品。原型化工具把注意力集中在建立窗口和为使用户能够了解一个信息系统或工程应用的输入/输出域而提出的报告。使用模拟工具可建立嵌入式的实时应用,例如,为一架飞机建立航空控制系统的模型。在系统建立之前,可以对用模拟工具建立起来的模型进行分析,对系统的运行时间性能进行评价。
(8)维护工具。维护工具可以帮助分解一个现存的程序并帮助开发人员理解这个程序。开发人员必须利用直觉、设计观念和人的智慧来完成逆向工程过程及再工程。
(9)框架工具。这些工具能够提供一个建立集成项目支撑环境(USE)的框架。在多数情况,框架工具实际提供了数据库管理和配置管理的能力与一些实用工具,能够把各种工具集成到职SE中。
由于工具众多,在此不详细介绍。有关各种工具的功能和使用方法,请参考《系统分析师常用工具》。23.6.10 练习5解答要点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得知关于论CASE工具的使用的论文的写作要点大体上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用400—500字的篇幅简单介绍项目的背景、发起单位、目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主要交付物、最终交付的产品,以及作者在其中担任的工作。
(2)具体叙述你开发系统时所采用过的主要CASE工具和技术。注意不要面面俱到,在简单介绍各阶段使用的CASE工具后,再择其1—2个工具做具体介绍。
(3)讨论在使用CASE工具时,遇到过哪些问题(例如,工具的集成问题和兼容问题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采取过哪些相应措施。
(4)最后应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对使用CASE工具,以及所采取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价,同时指出其不足之处,并且说明这种不足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在今后如何避免或改进。
的管理。多项目协同则必须使用Microso且PIdect专业版、Microsoft PYoject Server和MicrosoftProject SewerCAL的组合来进行管理。MicrosoftPrDject的专业版本支持基本项目的管理,它包括了任务安排、资源管理、项目追踪及报表输出等功能。
有关Mic凹softkoject的详细使用方法,请参考《系统分析师常用工具》。
2. P3E
P3E(比maverak05ectHannerforEnterpllser)是由美国的Nmavera公司开发出的企业集成项目管理工具。
Nmavera的产品P3在建筑、设计、施工行业占80%的市场份额。后推出产品P3E进入企业项目管理软件领域,最新P3E版本为2.0,并兼并了另一家项目管理工具厂商TeanlPlay。
P3E包括以下4个模块。
(1)凹E计划模块:主模块,供项目经理使用,进行项目计划制定、管理和控制。C1ienVServer模式,数据库可采用0racle、MS SQL、InterBase等。
(2)进度汇报模块(PIl09193s Re90rter):供项目成员使用,用来接收任务分配,反馈任务执行的进度。基于Web,项目成员可通过浏览器访问。
(3)Mmav;s50n模块:项目经理使用该模块来发布项目计划,计划发布到一个1nbanet或者Intemet站点上,允许项目成员和其他感兴趣的人员使用web浏览器查看所有项目信息;
(4)PonroHoAndyst模块:向项目主管、高层管理者,以及项目分析员提供项目总结和跟踪信息,包括丰富的图形、电子数据表和报表等。
3.AI亿misViews
AItemisViews 4是美国Artemis公司推出的企业级项目管理工具。A2temisViews 4包括四个模块:koiectView,CostView,G10balView,TrackView;每一种模块分别针对不同的用户对象。C1ienVServer模式,支持数据库包括oracle,MS SQI‘,Sybase等,服务器平台支持仍ndowsNT,HP——Ux Sun S01办s o
主要功能包括:支持层次结构的的多计划视图;分析多项目计划的成本和资源的需求;可以直接将MSkoject的数据存到中央数据库;允许MSpmject的数据进入跟踪接块,来实现活动和时间的自动跟踪;支持w曲—b朋ed的用户离线填报工时,连上服务器后自动更新数据库的数据;企业级成本计划和控制;提供项目进度、活动和资源的四务角度视图;支持在线成本数据和差异分析;挣值的项目控制和汇报;支持ERP的集成;为不同权限的用户提供不同的使用模块。
4.PMO勋ce
PMo历ce(简称PMo)是IPD业务变革项目所衍生出来的项目管理工具。PMO是由加拿大的SystemCorp.公司开发出的企业集成项目管理工具。SystemCorp.推出PMO3。1.2后,吸引了IBM的投资,合作开发PMO 4.0。PMo认为,项目活动可主要分为三类:计划、执行和监控;参与项目活动的角色可分为:系统管理员/业务管理员、项目经理、项目成员、项目主管和功能部门经理。不同的角色在刚O这个公共平台上,各司其职,协同完成各类项目活动。PM0具有很好的企业级项目管理理念,具体可概括为以下3点:
(1)集成性。全公司所有研发项目集成在一个公共平台上,便于项目监控和分析,以及公司决策。另外,项目的进度计划、资源计划、风险管理和文档管理被集成在一个系统中,提高了项目管理效率。
(2)协同性。刚0是一个基于Web的企业级应用,项目主管、项目经理、项目成员、功能部门经理在同一平台上协同工作,共同保证项目成功。
(3)统一性。所有项目共享一个统一的资源池,合理充分利用公司资源。所有项目共享标准模板,保证以前经验的继承和项目管理的规范性。
但是就目前来看,PM0还不是很成熟。
23.6.12 练习6解答要点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得知关于“论项目管理工具的选用”的论文的写作要片大体上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用400字—500字的篇幅简单介绍项目的背景、发起单位、目的、开始时间鼎结束时间、主要交付物、最终交付的产品,以及作者在其中担任的工作。
(2)简单叙述选择项目管理工具的原则(例如,功能、集成性、易用性、兼容性等)
(3)具体叙述是如何使用项目管理工具来辅助项目的管理的,采取了哪些相应的提施和办法,取得了什么效果。
(4)最后应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对所选用的项目管理工具进行评价。
(5)简单谈谈你所期望的理想的项目管理工具应当具有的主要特征。
Copyright © 2003-2013 www.wpsshop.cn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