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
踩
目录
谈论一个好的管理者或许指标不一,那不妨来逆向思考一下「如何判断一个差的管理者」。
当然了,讨论之前先做一些约定,方便更好讨论问题:
可能由于「亲疏关系不同」,「连带对成员不信任」等等原因,同一件事情,却看人下菜碟。
例子:
例子:
一个100人的大测试团队,还有额外20多人的外包测试人员。 实际上 只有30多人、外加所有外包人员在实际负责做业务需求。剩下的60多人很少负责业务需求,那么他们在干什么呢?
统计各种数据:
1)增量覆盖率:
多少需求接入率,增量覆盖率,需要人工配置,统计。哪怕,改动一行代码,CR代码一分钟就能上线的需求、页面点点半分钟就能上线的需求,为了统计这个指标画的司机比整个集成测试时间都长; 甚至很多情况下都是为了这个统计数据,额外花时间来做。
那么此时的增量覆盖率,除了「统计数据」的功效外,不仅仅不赋能业务,反而拖累业务需求进度。
个人认为,这个指标只能作为参考,QA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性使用进行查漏补缺。如果QA还需要依赖这个指标来做需求测试,本身可能就是比较危险的事情。 如果一名QA 刚接受业务、大型重构、大型业务需求,可能会侧重参考这个指标外。 其他情况下,要么是不会白盒测试,要么不懂业务也不懂实现,才会需要使用这个指标?
2)研发测试工时比。
这个比例是多少合适。看团队A的操作:
- Q3要求比例是3:1
- Q4又改动,B C 端分开统计。B端业务需求比例是4:1,C端业务需求比例是3:1, 不达标就要分析原因和改进措施。
这样区分B C 端,而且B端比例阈值4 ,C端比例阈值是3,本质上同样研发时间,测试时间C端更多。 这样定的依据难道是B端业务线更简单、发布要求可以低些,质量水位比C端低些(B端允许比C端多出些线上问题)
个人观点: 这个比例只是个最终的参考数据,光定比例没有实际意义。本质上,QA只对质量负责,不对进度负责。 QA本质上是保障每次的迭代质量,至于研发测试工时比,是个最终参考数据,整个研发、测试排期,工时 只要几方认可,可接受即可。
3)项目迭代流程一刀切
就是无论项目需求大小,一律走相同的迭代流程。
例子:
- 一个小需求改动,本来一分钟CR代码就可以上线,甚至可以走免测的,
- 为了落地迭代流程,不得不走一整套完整提测(表单填写),甚至流程推广前已经上线的需求,额外再次走下这个提测流程。
- 走一个平台的提测,Q3 是一种提测方式,强行让接入,好不容易刚刚适应,Q4 是又走另外一种方式,对业务迭代的实际价值,却效率从来不提。
个人理解:实际上,需求本身改动大小不同,风险不同,走不同的迭代,轻量级迭代方式,一个人仅仅是小感冒,非要按大手术那一套来准备,真的有必要吗? 可以按照不同需求级别、不同需求走不同迭代流程。
无论什么指标,需要遵守统计标准:
- 完全自动统计,不需要业务团队一线人员手动填写;
- 只能作为结果指标,而非过程指标;指标是来记录行为的,赶过来良性指导团队。而非指标是最终目的,团队必须改变来在此指标下做事。
首先是合作规范、各自原则的约定,其次是落地。 一些流程规范,是需要推动其他角色配合去做些事情的。
比如,需要推动新的提测流程,需要研发认可并落地,实际上需要push研发,而不是只会强行push 自己团队的人,这实际上是push错了对象。
除非其团队直接成员也是管理者(俗称大老板),此时 你不必知道详细,做整体规划。反之则需要,不然一定不会是一个好的管理者。
1)技术上 不能提出什么好的 需要优化建议、业务上也不能思考更深更远
管理本质上来说,是在业务、技术实现痛点难点基础上,合理 分配资源,精力和时间。不然就会反反复复一线同学解释:
- 为什么重点投入业务A ,不投入业务B。
- 需求1 免测根本零风险,需求2 存在大风险。
- 自动化为什么不适用业务A, 适合业务B。
2)关注重点完全跑偏
如 根据需求绝对数量来评估人力是否紧张
3)感知不到团队解决痛点难点背景和实际价值
如,按团队约定的自测规范来迭代需求,最终需求高效、高质量上线,明明是一件值得称赞的事,但由于自测需求没有那些统计指标数据,反而又在追问看起来QA人力不紧张为什么自测。
4) leader只是在做粘贴复制的事情(看有多少人吐槽就知道了)
个人理解:管理者除了向上管理之外(关乎饭碗问题自不必多说)向下管理 难道只用(管理岗位本身赋予的强制性权力)就够了吗,你能给团队成员带来什么良性影响? 换句话说,除了拿leader 这个身份强行push给团队一些事情外,还有别的事情吗? 团队的战斗力 取决于士兵 也在于将军。能否彼此信任,彼此认可,敢于一起上战场? 不然 其实 关注点完全不对 就是让团队成员配合做无聊的事,业务价值输出 技术输出 反而却无视。
个人理解: 最重要的事情 一定是所有人关注的重点,只不过leader 视野更高一些。如 成员 需求高质量 快速迭代完成 产生预期收益。 leader 关注这一点,关注到整体大盘数据,成员遇到困难,我能提供什么优化建议,支持,从中协助做什么,影响力方面,技术产出方面,业务产出方面。给团队成员更多参考: 别的团队横向对比指标如何,哪些是共同的,哪些是差异化的,为什么差异化?痛点。
Copyright © 2003-2013 www.wpsshop.cn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