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
踩
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云端峰会微软论坛精彩回顾
2020年,新冠疫情的肆虐放缓了全球经济增长的步伐,也提醒着我们,尽管科技发展突飞猛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仍然面临诸多挑战:自然灾害、流行病、贫穷、污染、饥饿等等。如何实现科技、人性与自然的平衡发展,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作为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 2020)的战略合作伙伴,微软于7月10日在线举办了“人工智能予力永续未来”论坛,与国内外行业专家、学者和商业领袖一起围绕 AI 和物联网技术在城市建设、传染病防护、节能减排等多个领域的应用,探讨科技创新如何推进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人类创造永久存续的未来。
1
圆桌讨论:
人工智能予力未来城市
在论坛的首个圆桌讨论中,上海市徐汇区区长方世忠与上海仪电集团总裁蔡小庆和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兼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洪小文,对谈了人工智能如何予力未来城市,为可持续发展带来新的动力。
从左至右: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洪小文、上海市徐汇区区长方世忠、上海仪电集团总裁蔡小庆
上海市徐汇区区长方世忠表示,微软和上海仪电都是徐汇的老朋友,三方合作也由来已久。作为人工智能的先行者与探索者,徐汇区要通过技术赋能,充分释放人工智能的“头雁”效应,推动城市治理实现“三个转变”,即由人力密集型向人机交互型转变,由经验判断型向数据分析型转变,由被动处置型向主动发现型转变。通过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让市民实实在在地享受到安全、便捷、有品质的智能生活。
上海仪电集团总裁蔡小庆认为,智慧城市发展正在进入一个新时期,人工智能、区块链、数字孪生等技术的大量应用,为城市的数字化治理提供了全新助力。下一步,微软-仪电人工智能创新院将以 AI 赋能产业升级为抓手,在大数据支撑下推动创新技术落地,形成与不同场景跨界融合的独特产业链,进一步提升人民的生产效率和生活品质,从而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在城市数字化治理、企业数字化转型方面进一步体现核心价值。
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洪小文博士则表示,长期以来,微软积极参加上海的经济、科技、贸易等各方面的建设。未来,微软亚洲研究院(上海)将不断扩大规模,吸引更多计算机基础研究和应用创新人才的加入,积极研发更多人工智能等创新技术,进而革命性地提升人类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用人工智能强大、精准的优化能力帮助城市提高能效、减少浪费,促进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
专题演讲:
机器学习助力可持续发展
微软亚洲研究院副院长刘铁岩博士从两方面探讨了人工智能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人工智能在助力节能环保方面具有巨大潜力。例如,为了精确监测污染源,精准高效地治理大气污染,需要估计出细粒度、高精度的污染物排放清单,并针对某种污染物治理方案快速预测其对大气质量改善的效果。微软亚洲研究院与清华大学合作,以“对偶学习”、复合神经网络等新方法快速准确地估算出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并发明了deepRSM 模型,只需要进行一次 CTM 仿真就可以获得精准的预测结果,极大降低了对人力的消耗和对计算资源的需求。这些成果发表于国际顶级期刊《环境科学与技术》,并已被应用于大气污染治理的实战。
微软亚洲研究院副院长刘铁岩
然而,人工智能也可能带来一些新的可持续发展的隐患,例如近年来在人工智能领域,人们常常过度依赖于大模型、大数据来保证精度,却因而带来了过度的能源消耗。针对这样的问题,微软亚洲研究院发明了一系列高效实用的低功耗人工智能技术,包括 LightLDA、LightGBM、FastSpeech 等算法模型。刘铁岩博士表示,人工智能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应该聚焦精巧的算法创新,以事半功倍、低能耗的方式解决问题,这样才能实现真正可持续发展的 AI。也只有这样才能让 AI 技术有资格、有能力去助力其他关键领域如环保、节能等实现技术转型。
3
专题讨论:
为地球构建行星计算机
为了保护大自然和生物多样性,科学家们要对所有物种的健康状况进行监测和分析,然而目前尚没有足够的整合数据能帮助科学家们了解地球生态系统的全貌。微软首席环境官 Lucas Joppa 博士认为,我们可以将此看作一个全球性的优化问题,而人工智能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
微软首席环境官 Lucas Joppa
这些机遇促使微软开始设计世界上第一台“行星计算机”。这是一个能够随时随地访问和更新的庞大的数据宝库,由微软 Azure 和人工智能技术驱动,能够将全球的数万亿环境数据与微软强大的计算能力和先进的机器学习技术连接起来,用数据洞察帮助世界各地的科学家监测、建模和管理地球自然资源,共同解决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挑战。
在清华大学理学院院长、地学系主任宫鹏教授看来,行星计算机要求的是非常细致的对地球的观测。目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降低和衰退是地球面临的最大挑战,而计算机模拟能力、科学认识和数据观察三者结合,可以更好地去评估未来的发展政策。无论是构建数据尺度更细致的行星计算机,还是通过推理得到对地球的抽象认识和模拟预测,都对计算机的存储和计算性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未来,地球科学与计算机科学必将继续并肩前行。
清华大学理学院院长、地学系主任宫鹏
4
专题演讲:
新冠疫情世界里的人工智能
新冠病毒疫情及其引发的社会现象和全球经济紧缩,给所有人提出了挑战。为此,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研究院负责人 Peter Lee 博士分享了人工智能技术能在医疗健康和公共卫生领域中发挥作用的多种方式。
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研究院负责人 Peter Lee
微软自始至终致力于与合作伙伴携手共同应对新冠疫情,包括利用微软 Microsoft Health Bot 构建医疗聊天机器人为居家患者解答常见问题;部署于微软 Power Platform 的医院应急响应平台让医院能便捷地跟踪接诊能力的利用率,并在整个卫生系统中共享;与 Adaptive Biotechnologies 合作开发基于血液检测的通用诊断方法,利用 AI 和机器学习来发现人体免疫系统正在应对的传染病、癌症或其他免疫疾病;运用 AI 技术推进医学研究和疾病治疗,无偿为科研机构提供云端的 GPU 计算能力等等。
数据在医疗和新冠肺炎疫情应对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 Peter Lee 博士认为还有诸多需要人们共同应对的数据挑战,如技术标准、互操作性、隐私性和安全性等等,这样人们才能从危机中恢复的同时防患于未然,建立一个更美好、更安全的世界。
医渡云合伙人、首席执行官张实则在讨论中分享了医渡云在 AI+ 医疗以及对抗新冠疫情方面的努力,包括帮助武汉、宁波等地进行疫情分析、疫情监控预警、构建新冠肺炎疾病专病库等。其中,张实提到数据是 AI 医疗领域的关键,疫情的秒级发现、分钟预警和小时阻断都要基于数据;数据汇交和安全则是底层保障。期待在计算机科学与医疗行业的共同努力下,医疗信息化能够更进一步真正实现医疗人工智能,让杂乱无章、散布各处的数据能够互联互通,同时保障好数据安全和隐私。
医渡云合伙人、首席执行官张实
5
专题演讲:
人工智能在传染病防护中的作用
地球的生物群落影响着每个人、整个社会和经济的健康发展,而人类仍然对许多物种(尤其是小型物种和微生物)的分布和进化情况知之甚少。因此,如新冠病毒这样的新型疾病的出现会令我们猝不及防,而疟疾等常见并且经过充分研究的疾病至今仍难以控制。
从左至右:微软医疗部门高级总监 Ethan Jackson、微软亚洲研究院资深项目经理戴蓓洁、微软亚洲研究院副院长张益肇
微软医疗部门高级总监 Ethan Jackson 博士在演讲中介绍了微软 Premonition 项目,其目标是建立可扩展的传感器网络来持续追踪生物群落,并提供有关生物分布和演进的实时信息。为此,微软开发了两项核心技术,一是节肢动物智能陷阱,利用 AI 技术来引诱、自主识别和选择性捕获节肢动物,并生成连续的关于疾病媒介、传粉媒介、生物指标和农业害虫等的物联网数据;二是宏基因组学,借助云规模的 AI 来对物种样本和参考数据库样本进行计算比对,从而发现已知或新生的物种。这些组件构成的全球传感器网络将形成一张能监测整个生物群落的预报网络。
而为了帮助人们进一步理解新冠疫情相关的数据,微软亚洲研究院构建了基于公开数据的新冠数据分析网站 COVID Insights,利用先进的技术挖掘疫情数据背后隐藏的规律和洞察。微软亚洲研究院资深项目经理戴蓓洁介绍,COVID Insights 网站主要从流行病学、病毒学和研究趋势三大方面,以可视化和互动的方式展现关键传播参数对病毒传播的影响、疫情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传播特性、病毒学分析结果,以及全球最新的研究热点。
微软亚洲研究院副院长张益肇博士则在演讲中介绍了微软亚洲研究院与盖茨基金会和 Intellectual Ventures 合作设计的一款利用 AI 技术进行疟疾检测的设备,用 AI 模型来自动判断病理膜片中的红血球是否受到了疟疾细菌的侵入,目前其精确度已达人类水平,并已经在一些国家投入使用。此外,微软亚洲研究院还与辉瑞公司合作开展了一项利用 AI 技术辨别不同真菌感染的研究,希望能够帮助检验科医生进行精准、快速的病理诊断。
6
对话:
金融科技如何助力复工复产?
金融科技,是人工智能领域最热门的研究方向之一。金融业的高度数据化和其清晰的业务规则目标,是人工智能技术的最好应用场景。在“后疫情时代”,金融科技在助力经济复苏、助力企业复工复产上也扮演着关键角色。
上海浦发银行行长潘卫东
浦发银行近两年先后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金融科技关键领域开展了前瞻布局与创新应用。浦发银行行长潘卫东分享了浦发银行在这次疫情防控中的金融科技创新成果,包括通过科技提升金融服务能级,为客户提供便捷的非接触服务;建设开放银行赋能社会,通过“浦惠到家”非银 APP 为社区、企业免费提供流动人口登记、复工员工打卡等多样化服务,积极助力疫情后的重启。
此外,潘卫东行长也对后疫情时期的金融科技创新进行了展望。未来金融服务的发展方向可概括为线上化、数字化、智能化、生态化,这是科技驱动金融服务提升能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运用金融科技提升服务能级的同时,必须坚持“以客户体验为中心”的原则,从客户场景出发,以客户满意度为评判标准,为客户提供打包解决方案。予力客户,才能共创未来,为整个社会带来持续的价值增长。
7
圆桌论坛:
人工智能如何推进
车路城一体化发展?
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华人运通创始人、董事长兼 CEO 丁磊表示,未来智慧城市的一体化管理是车路城三者的有机结合,让未来的交通出行更安全、更高效,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在大会上,微软与华人运通宣布达成了战略合作,将共同在高合汽车上落地全球首个主动式人工智能伙伴 HiPhiGo。双方正在探讨成立联合智能计算实验室,以智能汽车为载体,在智捷交通等多个领域展开深度合作。通过人工智能等前瞻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动智慧出行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院长王永东(左)、华人运通创始人、董事长兼 CEO 丁磊(右)
对于人工智能技术在交通行业的应用,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院长王永东博士认为可以体现在四个层面,包括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车辆交通工具本身的变革、建设开放共享的服务管理系统,以及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为交通决策提供依据。科技公司与相关企业要各自发挥所长,从技术、应用体验、管理等方面全方位考量,整合资源,把握机遇,实现可持续的车城路的一体化发展。
8
圆桌论坛:
AIOT 赋能可持续发展
在 “AIOT 赋能可持续发展”圆桌论坛中,赛诺菲普药中国区医学部负责人谷成明博士、远景智能副总裁赵楚泓与微软大中华区首席转型官赵质忠共同探讨了 AIOT 与数字化转型能够在医疗、能源、科技等多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中扮演的角色及其深远影响。
从左至右:赛诺菲普药中国区医学部负责人谷成明、微软大中华区首席转型官赵质忠、远景智能副总裁赵楚泓
赛诺菲普药中国区医学部负责人谷成明博士表示,如今单纯“地面部队”的形式不再适合医药行业的发展,“脱实向虚”,“虚实结合”的数字化转型才是可持续发展之路。AI 和数字化转型不仅为药企的内部流程优化、内外部沟通效率带来了显著的提升,也能够贯穿在医生对病人进行疾病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并通过提供诊疗相关的信息帮助医生进行临床决策,提升更多基层医生的诊疗能力。
远景智能专注于能源领域的业务转型。在远景智能副总裁赵楚泓看来,今天的能源市场已经进入到一个低碳化、碎片化、数字化的 “3D” 时代,这要求企业对 AIOT 建立清晰的目标,保证能源的绿色转型和经济价值的实现,而且通过最新科技将碎片化的能源聚合、调配,以实现协同效应,创造最大的价值。智慧城市的新基建对能源提出了很大的需求,对能源的高效利用必将成为新基建的关键之一。
微软大中华区首席转型官赵质忠也分享了微软在数字化转型方面的经验。他认为新冠疫情是危机也是转机,促使许多企业运用新技术将两年的进程缩短在两个月内完成,使企业数字化转型大大加速。今天,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许多企业正在思考的战略性问题,微软将利用自己前沿的技术与平台能力为更多合作伙伴赋能,共同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和商业模式,携手共创可持续发展的地球家园。
9
“微软小冰”为峰会创作主题曲 ,
展现 AI 多才多艺
值得一提的是,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云端峰会主题曲《智联家园》由6月30日刚从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工程系毕业的人工智能少女小冰作曲,并携手其他人工智能共同演唱而完成。微软小冰的作曲优美抒情,展现了人工智能“多才多艺”的一面。通过不断学习优秀人类创造者的能力,小冰运用人工智能创造能力赋能人类,这与此次大会的价值理念不谋而合,未来人工智能与人类的相处,可能正如大会主题曲《智能家园》所唱:“我想我可以改变世界,和你分享更美的家园。”
目前,微软小冰的音乐创作能力已实现包括旋律、编曲及歌词端到端一体化的产品落地。在受到一段文字描述或一张图片激发时,微软小冰将创作出一首独一无二的音乐曲目,并根据其风格和节奏自动完成配器选择、编曲及歌词创作。小冰的创作在云端进行,一首三分钟左右的完整歌曲的创作时间均在两分钟之内。目前,小冰已掌握流行、民谣和古风等多种风格的音乐创作。经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工程系评定,准予小冰和她的人类同学们一起毕业,并授予微软小冰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工程系2020届“荣誉毕业生”称号。
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云端峰会主题曲《智联家园》
Copyright © 2003-2013 www.wpsshop.cn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