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
踩
既然选择这个行业,选择了做一个程序员,也就明白只有不断学习,积累实战经验才有资格往上走,拿高薪,为自己,为父母,为以后的家能有一定的经济保障。
学习时间都是自己挤出来的,短时间或许很难看到效果,一旦坚持下来了,必然会有所改变。不如好好想想自己为什么想进入这个行业,给自己内心一个答案。
面试大厂,最重要的就是夯实的基础,不然面试官随便一问你就凉了;其次会问一些技术原理,还会看你对知识掌握的广度,最重要的还是你的思路,这是面试官比较看重的。
最后,上面这些大厂面试真题都是非常好的学习资料,通过这些面试真题能够看看自己对技术知识掌握的大概情况,从而能够给自己定一个学习方向。包括上面分享到的学习指南,你都可以从学习指南里理顺学习路线,避免低效学习。
大厂Java架构核心笔记(适合中高级程序员阅读):
*/
public class SynReorderExample {
// 定义变量a
int a = 0;
// flag变量是个标记,用来标志变量a是否被写入
boolean flag = false;
public synchronized void writer() { // 获取锁
a = 1;
flag = true;
} // 释放锁
public synchronized void reader() { // 获取锁
if (flag) {
int i = a * a;
System.out.println(“i:” + i);
}
} // 释放锁
}
测试代码
/**
测试
@param args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final SynReorderExample re = new SynReorderExample();
new Thread() {
public void run() {
re.writer();
}
}.start();
new Thread() {
public void run() {
re.reader();
}
}.start();
}
执行多次结果结果都为1
总结
在上面的示例代码中,假设A线程执行writer()方法后,B线程执行reader()方法。这是一个正确同步的多线程程序。根据JMM规范,该程序的执行结果将与该程序在顺序一致性内存模型中的执行结果相同。
顺序一致性模型中和JMM内存模型中的执行时序图
总结
在顺序一致性模型中,所有操作完全按程序的顺序串行执行。而在JMM中,临界区内的代码可以重排序(但JMM不允许临界区的代码“逸出”到临界区之外,那样会破坏监视器锁的语义)。JMM会在进入临界区和退出临界区的关键时间点做一些特殊处理,使得线程在这两个时间点具有顺序一致性模型中相同的内存视图。虽然线程A在临界区内做了重排序,但由于监视锁互斥执行的特性,这里线程B无法“观察”到线程A在临界区内的重排序。JMM在具体实现上的基本方针为:在不改变(正确同步)程序执行结果的前提下,尽可能为编译器和处理器的优化打开方便大门。
对于未同步或者未正确同步(代码写错了的兄弟们),JMM只提供最小的安全性:
线程执行时读取到的值不会无中生有(Out Of Thin Air)
之前某个线程写入的值
默认值(0、Null、False)-- JVM会在已经清零了内存空间(Pre-zeroed Memory)分配对象。
未同步程序在两个模型中的执行特性对比
| 比较内容\模型名称 | 顺序一致性模型 | JMM模型 |
| — | — | — |
| 单线程内顺序执行 | √ | × |
| 一致的操作执行顺序 | √ | × |
| 64位long型和double型变量写原子性 | √ | × |
第三个差异和总线的机制有关。在一些32位处理器上,处理64位的数据写操作,需要将一个写操作拆分为两个32位的写操作。
在计算机中,数据通过总线在处理器和内存之间传递,每次处理器和内存之间的数据传递都是通过一系列的步骤来完成的,这一系列的步骤称之为总线事务(Bus Transaction)。总线事务包括读事务(Read Transaction)和写事务(WriteTransaction),事务会读\写内存中一个或多个物理上连续的字。
读事务 → 内存到处理器
写事务 → 处理器到内存
重点是,总线会同步试图并发使用总线的事务。在一个处理器执行总线事务期间,总线会禁止其他处理器和I\O设备执行内存的读\写。
图示:
总线工作机制
由上图所示,假设处理器A、B、C、D同时向总线发起总线事务,这时总线总裁(Bus Arbitration)会对竞争作出裁决,这里假设处理器A在竞争中获胜(总线仲裁会确保所有处理器能公平访问内存)。此时处理器A继续它的总线事务,而其他所有的总线事务必须要等待A的事务完成才能再次执行内存的读\写操作。总线事务工作机制确保处理器对内存的访问以串行的方式执行。在任意时间点都只有一个处理器可以访问内存,这个特性能确保总线事务之间的内存读\写操作具有原子性。
在一些32位的处理器上,如果要求对64位数据的写操作具有原子性,那么会有非常大的同步开销。Java语言规范中鼓励但不强求JVM对64位long型和double类型的变量写操作具有原子性。当JVM在这种处理器上运行时,会把一个64位的变量写操作拆成两个32位写操作来执行,此时写不具备原子性。
图示:
总线事务执行的时序图
存在问题:
假设处理器A写一个long类型的变量,同时处理器B要读这个long类型的变量。处理器A中64位的写操作被拆分成两个32位的写操作,且这两个32位的写操作被分配到不同的事务中执行。此时,处理器B中64位的读操作被分配到单个读事务中执行。如果按照上面的执行顺序,那么处理器B读取的将会是一个不完整的无效值。
处理方式:
JSR-133内存模型开始(JDK1.5),写操作能拆分成两个32位写事务执行,读操作必须在单个事务中执行。
文章总结至《Java并发编程艺术》,下篇总结“volatile的内存语义”,敬请关注。
各位读者,由于本篇幅度过长,为了避免影响阅读体验,下面我就大概概括了整理了
[外链图片转存中…(img-V8MQ202c-1714999846672)]
Copyright © 2003-2013 www.wpsshop.cn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