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
踩
Git是最流行的代码版本控制系统,这一系列文章介绍了一些Git的高阶使用方式,从而帮助我们可以更好的利用Git的能力。本系列一共8篇文章,这是第3篇。原文:Better Collaboration With Pull Requests[1]
本文是“Git进阶系列”的第三篇,将介绍pull request这一对大型和小型开发团队都很有帮助的超棒特性。Pull request不仅改进了评审和反馈过程,还有助于跟踪和讨论代码变更。最后重要的一点是,pull request是向其他没有写访问权限的代码库贡献内容的理想方式。
Git进阶系列:
首先需要知道,pull request不是Git核心特性。相反,是由使用的Git托管平台提供的,GitHub、GitLab、Bitbucket、AzureDevops以及其他平台都提供类似的内置功能。
在我们讨论如何创建完美的pull request的细节之前,先来讨论一下为什么需要这个特性。
假设我们刚刚完成软件的一个新特性,也许之前一直在特性分支中工作,因此下一步将是将其合并到主线分支(master
分支或main
分支)。在某些情况下,比方说你是项目中唯一的开发人员,或者有足够的经验并确定团队成员不会提出异议,那么直接合并一点问题都没有。
不过如果代码变更稍微复杂一点,并且希望其他人能够检查这部分工作,该怎么办呢?这就是pull request的目的。有了pull request,可以邀请其他人来评论所作的工作并给出反馈。
一旦创建了pull request,就可以和其他开发人员讨论相关代码。大多数Git托管平台允许其他用户在此过程中添加评论以及提出建议,当评审人员批准后,就可以将其合并到另一个分支中。
评审工作流并不是创建pull request的唯一原因。如果想对其他没有写访问权限的代码库做出贡献,用pull request就会很方便。想想所有的开源项目,如果你有一个新特性的想法,或者如果想提交一个补丁,pull request是一个很好的方式来展示想法,而不必加入这个项目并成为主要贡献者。
这就引出了一个与pull request紧密相关的话题: fork。
fork是现有Git代码库的个人副本。回到之前关于开源的示例,第一步是创建原始代码库的副本(fork),之后就可以在自己的个人副本中更改代码。
一旦完成,就可以创建一个pull request,要求原始代码库的维护者采用你的更改。维护者或其他主要贡献者可以检查相关代码,然后决定是否采用。
重要提示: Pull request总是基于分支,而不是单个提交!创建pull request时,需要基于一个特定的分支并请求采用。
如前所述,pull request并不是Git的核心特性。相反,每个Git平台都有自己的设计以及关于pull request如何工作的想法。这些设计在GitLab, GitHub, Bitbucket等平台上看起来都不太一样,每个平台都有略微不同的工作流,用于跟踪、讨论和审查更改。
无论使用什么代码托管服务,Tower Git客户端这样的桌面GUI能够提供一致的用户界面,让这一切都变得更容易。
尽管如此,一般的工作流程都差不多,包括以下步骤:
我们看看pull request本身,以及如何创建让其他开发人员的生活更轻松的请求。首先应该简短,以便快速审阅,当面对3000行代码而不是30行代码时,就很难理解代码了。
其次,确保添加良好的、不言自明的标题和有意义的描述。试着描述做了哪些更改,为什么创建pull request,以及这些更改对项目的影响。大多数平台都允许添加屏幕截图来帮助展示这些变化。
一旦变更被批准,你(或具有写访问权的人)就可以将分支合并到主分支中。但是,如果审阅者不想在当前状态下合并pull request,该怎么办?嗯,你可以等会儿,也可以将新的提交推送到那个分支上,这样现有的pull request也会更新。
此外,维护者或其他具有写访问权限的人可以在不想合并更改时拒绝pull request。
如你所见,pull request是与其他开发人员沟通协作的好方法。通过让其他人检查所作的工作,可以确保只有高质量的代码进入代码库。
如果想更深入了解高级Git工具,可以免费查看“Advanced Git Kit[3]”: 这是关于分支策略、交互式Rebase、Reflog、子模块等主题的短视频集合。
References:
[1] Better Collaboration With Pull Requests: https://css-tricks.com/better-collaboration-with-pull-requests/
- END -你好,我是俞凡,在Motorola做过研发,现在在Mavenir做技术工作,对通信、网络、后端架构、云原生、DevOps、CICD、区块链、AI等技术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平时喜欢阅读、思考,相信持续学习、终身成长,欢迎一起交流学习。
微信公众号:DeepNoMind
本文由 mdnice 多平台发布
Copyright © 2003-2013 www.wpsshop.cn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