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article > 正文

计算机网络OSI七层参考模型,TCP、IP模型_osl 模型,分析 pci 在输入、输出端的数据链路层完成的任务是什么?

osl 模型,分析 pci 在输入、输出端的数据链路层完成的任务是什么?

目录

一.分层思想

  1.定义

  2.作用

二.OSI七层参考模型

1.简介

  2.分层及功能

  3.端到端和点到点通信区别

三.TCP/IP模型和OSI七层模型

四.TCP/IP协议族的组成

1.物理层,数据链路层

  2.网络层

3.传输层

4.应用层

5.传输层和应用层的关系

五.数据封装与解封装过程

  1.数据封装过程

2.数据解封装过程

六.PDU

七.设备与层的对应关系

八.各层间通信

九.总结


一.分层思想

  1.定义

  将复杂的问题分解为几个功能相对单一的子过程

  2.作用

      整个流程更加清晰,复杂问题简单化

      更容易发现问题并针对性的解决问题

二.OSI七层参考模型

1.简介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1984年颁布了开放系统互连(OSI)参考模型,一个开放式体系结构。

  2.分层及功能

分层功能
应用层网络服务与最终用户的一个接口
表示层数据的表示,安全,压缩
会话层建立,管理,终止会话
传输层定义传输数据的协议端口号,以及流控和差错校验
网络层进行逻辑地址寻址,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路径选择
数据链路层建立逻辑连接,进行硬件地址寻址,差错校验等功能
物理层建立,维护,断开物理连接

  该表格中,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为高三层面向用户。传输层为承上启下。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为低三层面向硬件。

  3.端到端和点到点通信区别

  端口到端口是传输层的通信,点叫网络模型,点到点是两个电脑中间用一个网线连接,是网络层的,终端到终端通信(pc至pc)。

三.TCP/IP模型和OSI七层模型

  TCP/IP4层模型为思科定义。

  TCP/IP5层模型为华为定义。

  OSI7层模型由国际标准化组织颁布。

四.TCP/IP协议族的组成

1.物理层,数据链路层

  由底层网络定义的协议

  2.网络层

  ICMP:网络连通性诊断

  IGMP:组播

  IP:网络层协议

  ARP:正向地址解析协议,根据IP地址获取MAC地址(物理地址),通过ARP广播来寻求目标MAC

  RARP:反向地址解析协议根据MAC地址,找IP地址

3.传输层

 TCP:可靠的传输层协议

 UDP:不可靠的传输层协议

4.应用层

 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

 FTP:文件传输协议

   TFTP:简单文件传输协议

   SMTP:简单邮件传输协议

 SNMP:网络设备管理协议

 DNS:域名解析服务

5.传输层和应用层的关系

 TCP追求可靠性,有重传机制,所以HTTP,FTP,SMTP属于TCP

    UDP注重的是效率,无重传机制TFTP,SNMP,DNS属于UDP

五.数据封装与解封装过程

  1.数据封装过程

  上层数据为纯数据,封装方向自上而下,每层上一个包头,传输层TCP头部,网络层IP头部,数据链路层MAC头部,最后变为数字信号(比特流)进行传输。

2.数据解封装过程

 

 此过程是自下而上,数据链路层去MAC头部,网络层去IP头部,传输层去TCP头部。数据解封装和封装是相反的过程。

六.PDU

 PDU是协议数据单元(每一层有个单位)

应用层的单位为message(信息,报文),传输层单位segment(数据段),网络层单位packet(数据包),数据链路层单位frame(数据帧),物理层单位bits(比特流)。

七.设备与层的对应关系

应用层计算机
传输层防火墙
网络层路由器
数据链路层交换机
物理层(物理硬件)网卡

    网卡在通讯角度属于数据链路层。

八.各层间通信

应用层应用层协议应用层
传输层传输层协议传输层
网络层网络层协议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协议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物理层协议物理层

九.总结

  OSI七层参考模型分层及功能较为重要,OSI七层模型为理论,TCP/IP5层模型为实际使用。数据封装及解封顺序为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

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不代表【wpsshop博客】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您发现有侵权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psshop.cn/w/笔触狂放9/article/detail/178572
推荐阅读
相关标签
  

闽ICP备140086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