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article > 正文

技术牛逼,就可以成为专家吗?

一流的工程师天生充满了责任感和好奇心,他们大都满怀

作者| Mr.K   编辑| Emma

来源| 技术领导力(ID:jishulingdaoli)

01

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为专家?

职场当中,只要技术牛逼,就可以成为专家,看起来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真的是这样吗?我们先来看一个案例:

美国安然公司财务造假事件,导致这家“美国财富500强”排名第7的巨头公司轰然倒塌。而担任安然公司审计工作长达16年的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也因为财务造假事件,宣布倒闭。

如果就会计工作的专业性来说,安达信的员工是当之无愧的世界顶尖专家,然而就是这样的一群顶尖专家,毁了客户,毁了自己,他们根本没有资格称自己为专家。据说,凡是履历上有过在安达信工作的会计师,后来就业都非常困难,因为没有职业操守的人,是没有任何一家公司愿意雇佣的。

所以,仅仅有专业知识和技能还不能够称为专家,首先要有职业操守、守住道德底线

再来看一个例子,科学家曾经做过一个实验,他们想让猴子成为灭火专家,于是他们开始训练猴子,在它面前点火,然后用一桶水把火浇灭,反复几次之后,猴子就学会了。

后来,科学家把这个场景搬到船上,点了火,但是旁边的桶是空的,猴子不加以思索地用空桶灭火,它只懂得按部就班,根本不懂得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解决方案,所以猴子成为不了灭火专家。

对于职场人来说,道理是一样的:只懂得例行公事的人,顶多是个专业技术人员,不能称为专家。因为,专家必须能够处理例外事件

那么,究竟怎样才能称为专家?

专家是遵守职业道德,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处理例行事件和例外事件的人

d6e548dd58be9242094c1d47e1fc5ab7.png


02

职场当中,专家究竟有多值钱?

阿里云创始人王坚博士,他是国内云计算领域的顶级专家,在所有人反对的时候,他坚持云计算是未来,他带领团队在极其简陋的办公室里敲下了阿里云第一行代码,为阿里巴巴日后发展成为万亿商业帝国,立下汗马功劳。王坚博士也获得了民间一第院士的殊荣,个人实现名利双收。

IBM的前CEO郭士纳,他是世界级的企业经营和管理专家,1993年他开始执掌严重亏损的IBM,彻底改变旧的生产模式,调整组织结构,重振大型机业务,拓展PC业务。仅仅1年,IBM就扭亏为盈,1996年IBM的股票升到了有史以来最高点,他自己获得了巨额的股票收益。

苹果公司的创始人乔布斯,他是产品设计专家,在他第二次重返苹果公司之后,果断砍掉大部分的产品线。随后推出的iPod重新定义了数字音乐和娱乐方式,iPad让人类进入了平板时代,iMac颠覆了个人电脑笨重、粗糙的设计风格。带领苹果重新成为一家伟大的科技公司。

《浪潮之巅》里提到,“一流的工程师能顶得上10个二流的工程师,一流的工程师天生充满了责任感和好奇心,他们大都满怀信心但虚怀若谷,他们直接但不粗鲁,他们不推诿,他们不在乎工作边界,以团队而不是自己的工作任务为目标。”

专家的价值对一家企业来说,是不言而喻的。那么,要具备怎样的能力,才能成为一名专家呢?

824de982b15cd60b0ae77a1b4a03e166.png


03

成为专家需要具备的4种能力

日本著名管理学家、作家,大前研一,在他的著作《专业主义》中提出过,成为专家需要具备的4种能力:先见的能力、构思的能力、讨论的能力、适应矛盾的能力,下面K哥结合自己的职业经历,谈一谈我的理解。

第一,先见的能力

什么是先见的能力?简单来讲,就是在VUCA时代下,你比别人更快的看到变化和发展趋势。

怎样训练自己的先见能力?

1、打破惯常的心智模式。当今世界是一个快速变化的世界,我们所掌握的常识,每隔5年就会被颠覆。

正如5年前你无法想象,手机完全替代了钱包;每天接到的80%的电话是AI机器人打来的;随时随地都能够叫到出租车。

因此,要敢于质疑自己的常识和经验。

2、享受变化。许多人都不愿意改变,认为变化意味着失去。实际上变化也是机遇,字节跳动抓住了移动互联网、5G的红利,成为继BAT之后的又一个快速崛起的科技巨头。

3、接受失败。当今时代,失败是最重要的学习方式,所有人都在快速试错中成长,不接受失败就是抗拒成长。

4、保持适度紧张。偏执狂更容易成功,保持适度的焦虑、适度的紧张对个人成长有好处。

5、对事业倾注全力。我不鼓励大多数的年轻人搞副业。至少不要在应该全力搞主业的时候,分散自己的精力去搞副业,那样会错过事业的最佳发展期。

当你的主业已经达到一定的高度,或者主业发展遇到瓶颈,需要进一步拓展职业可能性的时候,才应该发展副业。

6、磨炼直觉的能力。正确判断是经验的结果,经验是错误判断的结果。在正确与错误之间不断发展、不断磨炼直觉。


第二,构思的能力

何为构思的能力?就是把蓝图变成现实的能力。

在蓝图落地的过程中,警惕两个误区:

1、用老方法解决新问题。有了新问题就有应对的新方法,不要拿着你的老锤子,去打所有的新钉子。要及时升级自己的思维模型,提升自己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正如,进入移动时代以后,人们的购物方式发生改变。于是阿里的蒋凡带领的手淘团队,推出千人千面的购物模式,为手淘赢得了移动时代的头等仓船票。黄峥,利用“拼团”购买的方式,撬动了社区电商巨大流量,拼多多横空出世,成为第二大电商平台。

假如,淘宝不是all in移动,而是把PC的购物模式,照搬到手淘,也许早就被时代淘汰了。

有一句老话叫做:拿着旧地图,找不到新大陆。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不要用老方法解决新问题。

2、预设的方案解决所有问题。许多人都以为企业经营,就是规划好了再去行动。世界零售巨头沃尔玛的创始人--山姆沃顿,一直被外界认为是商业规划大师。后来他的继承人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否定了这种说法:沃尔玛不是规划出来的,而是一边干、一边摸索出来的。

从顾客中来,回到顾客中去,这才是沃尔玛成功的秘诀。

b99923fd37ba841e2a38afb4a20e1fe8.png


第三,讨论的能力

在资讯爆炸、市场快速变化的今天,学会正确的讨论问题,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只有快速收集大家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商讨达成一致,才能够拥有敏捷反应的能力,才能够立于不败之地。

正确讨论的原则有以下4个:

1、问题面前人人平等。“是什么”比“谁说的”更重要,不要张口闭口引用名人语录,在不同的场合也许名人的话就是不成立的。别把鸡汤当良药,它也可能是砒霜。

2、讨论必须符合逻辑。就算你的资历浅薄,只要你运用逻辑,提供数据支撑,你的论点有理有据,就能够说服比你资历深的人,别人就会认为你是专业的。

3、非情绪化沟通。讨论的时候,我们要谨记一点:不是争对错,而是找出最佳答案。这样就能避免情绪化的沟通。

4、学会倾听。相对于说服来讲,有时候倾听是更有力的武器。美国成立之初,在颁布美国宪法之前,要得到各州长的共识,于是派出富兰克林来主导这个事。

在外人看来,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老练沉稳、富有大智慧的富兰克林,用倾听达成各州共识,顺利推出这部影响美国200多年的宪法。这就是倾听的力量。


第四,适应矛盾的能力

在这样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真理的反面不一定是谬误,也可能是另一个真理。我们要养成从相对立的角度看问题的习惯,矛盾是长期共存的、相生相伴的。

矛盾带给我们新的视角去看待世界,给了我们一个打开内心的机会,去接纳一个更加多彩的世界。

9c9f9fb1a7c80b3f127a3c03cbaf9c79.png


结束语

小结一下本文内容:

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为专家?

专家是遵守职业道德,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处理例行事件和例外事件的人

成为专家需要具备的4种能力:

第一,先见的能力。就是比别人更快的看到变化和发展趋势。

怎样训练自己的先见能力?

1、打破惯常的心智模式;2、享受变化;3、接受失败;4、保持适度紧张;5、对事业倾注全力;6、磨炼直觉的能力。

第二,构思的能力。即把蓝图变成现实的能力。

在蓝图落地的过程中,警惕两个误区:

1、用老方法解决新问题。记住,拿着旧地图,找不到新大陆。

2、预设的方案解决所有问题。从用户中来,回到用户中去。

第三,讨论的能力

正确讨论的原则有以下4个:

1、问题面前人人平等;2、讨论必须符合逻辑;3、非情绪化沟通;4、学会倾听。

第四,适应矛盾的能力

真理的反面不一定是谬误,也可能是另一个真理。

最后,愿你找到自己擅长,并且热爱的领域,用刻意练习不断打磨你的手艺,成为那个领域的顶尖人才,在工作当中持续修炼自己,实现你人生的终极目标。


K哥开通视频号了,快来看K哥直播分享干货,关注一波吧。

42a26065832b66c0b79f12bf77e09df6.png作者简介Mr.K,“技术领导力”公众号 作者,从一名普通程序员逆袭成为独角兽公司技术高管。出版过多本畅销书,写出多篇10W+文章。分享:行业趋势、职场经验、团队管理、商业通识等话题。

注:发文24小时后才可以转载,转载请注明:作者、来源、作者介绍。不规范转载一经发现,将永久取消转载资格。

推荐阅读:

为什么CTO不写代码,还这么牛逼?

面试官:HashMap有几种遍历方法?推荐使用哪种?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互联网全栈架构,收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71af3c4b5e9b44339867247ce640636d.png

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不代表【wpsshop博客】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您发现有侵权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psshop.cn/w/菜鸟追梦旅行/article/detail/124586
推荐阅读
相关标签
  

闽ICP备140086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