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article > 正文

MP3参数,格式,术语有关一切内容详解。_mp3压缩参数 采样率 采样位宽

mp3压缩参数 采样率 采样位宽

原文:http://itbbs.pconline.com.cn/bbs/3119490.html

一 音频编码篇

 通常我们采用脉冲代码调制编码,即PCM编码。PCM通过抽样、量化、编码三个步骤将连续变化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编码。 

1、什么是采样率和采样大小(位/bit)? 

  频率对应于时间轴线,振幅对应于电平轴线。波是无限光滑的,弦线可以看成由无数点组成,由于存储空间是相对有限的,数字编码过程中,必须对弦线的点进行采样。采样的过程就是抽取某点的频率值,很显然,在一秒中内抽取的点越多,获取得频率信息更丰富,为了复原波形,一次振动中,必须有2个点的采样,人耳能够感觉到的最高频率为20kHz,因此要满足人耳的听觉要求,则需要至少每秒进行40k次采样,用40kHz表达,这个40kHz就是采样率。我们常见的CD,采样率为44.1kHz。光有频率信息是不够的,我们还必须获得该频率的能量值并量化,用于表示信号强度。量化电平数为2的整数次幂,我们常见的CD位16bit的采样大小,即2的16次方。采样大小相对采样率更难理解,因为要显得抽象点,举个简单例子:假设对一个波进行8次采样,采样点分别对应的能量值分别为A1-A8,但我们只使用2bit的采样大小,结果我们只能保留A1-A8中4个点的值而舍弃另外4个。如果我们进行3bit的采样大小,则刚好记录下8个点的所有信息。采样率和采样大小的值越大,记录的波形更接近原始信号。 

2、有损和无损 

  根据采样率和采样大小可以得知,相对自然界的信号,音频编码最多只能做到无限接近,至少目前的技术只能这样了,相对自然界的信号,任何数字音频编码方案都是有损的,因为无法完全还原。在计算机应用中,能够达到最高保真水平的就是PCM编码,被广泛用于素材保存及音乐欣赏,CD、DVD以及我们常见的WAV文件中均有应用。因此,PCM约定俗成了无损编码,因为PCM代表了数字音频中最佳的保真水准,并不意味着PCM就能够确保信号绝对保真,PCM也只能做到最大程度的无限接近。我们而习惯性的把MP3列入有损音频编码范畴,是相对PCM编码的。强调编码的相对性的有损和无损,是为了告诉大家,要做到真正的无损是困难的,就像用数字去表达圆周率,不管精度多高,也只是无限接近,而不是真正等于圆周率的值。 

3、为什么要使用音频压缩技术 

  要算一个PCM音频流的码率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采样率值×采样大小值×声道数bps。一个采样率为44.1KHz,采样大小为16bit,双声道的PCM编码的WAV文件,它的数据速率则为 44.1K×16×2 =1411.2 Kbps。我们常说128K的MP3,对应的WAV的参数,就是这个1411.2 Kbps,这个参数也被称为数据带宽,它和ADSL中的带宽是一个概念。将码率除以8,就可以得到这个WAV的数据速率,即176.4KB/s。这表示存储一秒钟采样率为44.1KHz,采样大小为16bit,双声道的PCM编码的音频信号,需要176.4KB的空间,1分钟则约为10.34M,这对大部分用户是不可接受的,尤其是喜欢在电脑上听音乐的朋友,要降低磁盘占用,只有2种方法,降低采样指标或者压缩。降低指标是不可取的,因此专家们研发了各种压缩方案。由于用途和针对的目标市场不一样,各种音频压缩编码所达到的音质和压缩比都不一样,在后面的文章中我们都会一一提到。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他们都压缩过。 

4、频率与采样率的关系 

  采样率表示了每秒对原始信号采样的次数,我们常见到的音频文件采样率多为44.1KHz,这意味着什么呢?假设我们有2段正弦波信号,分别为20Hz和20KHz,长度均为一秒钟,以对应我们能听到的最低频和最高频,分别对这两段信号进行40KHz的采样,我们可以得到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呢?结果是:20Hz的信号每次振动被采样了40K/20=2000次,而20K的信号每次振动只有2次采样。显然,在相同的采样率下,记录低频的信息远比高频的详细。这也是为什么有些音响发烧友指责CD有数码声不够真实的原因,CD的44.1KHz采样也无法保证高频信号被较好记录。要较好的记录高频信号,看来需要更高的采样率,于是有些朋友在捕捉CD音轨的时候使用48KHz的采样率,这是不可取的!这其实对音质没有任何好处,对抓轨软件来说,保持和CD提供的44.1KHz一样的采样率才是最佳音质的保证之一,而不是去提高它。较高的采样率只有相对模拟信号的时候才有用,如果被采样的信号是数字的,请不要去尝试提高采样率。 

  因为,根据耐奎斯特采样理论,你的采样频率必须是信号最高频率的两倍。例如,音频信号的频率一般达到20Hz,因此其采样频率一般需要40Hz。 而人耳收听的范围只能到23Khz以下,所以CD的采样率才是44.1Khz。22Khz×2=44Khz,考虑到一定的余量采用44.1Khz. 

5、流特征 

  随着网络的发展,人们对在线收听音乐提出了要求,因此也要求音频文件能够一边读一边播放,而不需要把这个文件全部读出后然后回放,这样就可以做到不用下载就可以实现收听了。也可以做到一边编码一边播放,正是这种特征,可以实现在线的直播,架设自己的数字广播电台成为了现实。 


                             WAVE文件的编解码器
WAV文件格式是一种由微软和IBM联合开发的用于音频数字存储的标准,它采用RIFF文件格式结构,非常接近于AIFF和IFF格式。多媒体应用中使用了多种数据,包括位图、音频数据、视频数据以及外围设备控制信息等。RIFF为存储这些类型的数据提供了一种方法,RIFF文件所包含的数据类型由该文件的扩展名来标识,能以RIFF文件存储的数据包括:


# 音频视频交错格式数据(.AVI)

# 波形格式数据(.WAV)

# 位图格式数据(.RDI)

# MIDI格式数据(.RMI)

# 调色板格式(.PAL)

# 多媒体电影(.RMN)

# 动画光标(.ANI)

# 其它RIFF文件(.BND)

  RIFF是一种含有嵌套数据结构的二进制文件格式,每个数据结构都称为因一个chunk(块)。Chunk在RIFF文件中没有固定的位置,因而偏移量不能用于定位域值。一个块中的数据包括数据结构、数据流或其它组块(称为子块)等,每个RIFF块都具有如下结构:

typedef struct _Chunk

{

DWORD ChunkId; /*块标志*/

DWORD ChunkSize; /*块大小*/

BYTE ChunkData[ChunkSize]; /*块内容*/

} CHUNK;

  ChunkId由4个ASCII字符组成,用以识别块中所包含的数据。字符RIFF用于标识RIFF数据块,间隔空格在右面是不超过4个字符的ID。由于这种文件结构最初是由Microsoft和IBM为PC机所定义,RIFF文件是按照little-endian字节顺序写入的,而采用big-endian字节顺序的文件则用‘RIFX’作为标志。

  ChunkSize(块大小)是存储在ChunkData域中数据的长度,ChunkId与ChunkSize域的大小则不包括在该值内。

  ChunkData(块内容)中所包含的数据是以字(WORD)为单位排列的,如果数据长度是奇数,则在最后添加一个空(NULL)字节。

  子块(Subchunk)与块具有相同的结构。一个子块就是包含在其它块内部的一个块,只有RIFF文件块‘RIFF’和列表块‘List’才能含有子块,所有其它块仅能含有数据。一个RIFF文件就是一个RIFF块,文件中所有其它块和子块均包含在这个块中。

  WAV文件可以存储大量格式的数据,通常采用的音频编码方式是脉冲编码调制(PCM)。由于WAV格式源自Windows/Intel环境,因而采用Little-Endian字节顺序进行存储。

脉冲编码调制

  Claude E. Shannon于1948年发表的“通信的数学理论”奠定了现代通信的基础。同年贝尔实验室的工程人员开发了PCM技术,虽然在当时是革命性的,但今天脉冲编码调制被视为是一种非常单纯的无损耗编码格式,音频在固定间隔内进行采集并量化为频带值,其它采用这种编码方法的应用包括电话和CD。PCM主要有三种方式:标准PCM、差分脉冲编码调制(DPCM)和自适应DPCM。在标准PCM中,频带被量化为线性步长的频带,用于存储绝对量值。在DPCM中存储的是前后电流值之差,因而存储量减少了约25%。自适应DPCM改变了DPCM的量化步长,在给定的信造比(SNR)下可压缩更多的信息。

共同的执行过程

  在对WAV音频文件进行编解码过程中,最一致的地方包括采样点和采样帧的处理和转换。一个采样点的值代表了给定时间内的音频信号,一个采样帧由适当数量的采样点组成并能构成音频信号的多个通道。对于立体声信号一个采样帧有两个采样点,一个采样点对应一个声道。一个采样帧作为单一的单元传送到数/模转换器(DAC),以确保正确的信号能同时发送到各自的通道中。

WAVE音频格式的优缺点

  WAV音频格式的优点包括:简单的编/解码(几乎直接存储来自模/数转换器(ADC)的信号)、普遍的认同/支持以及无损耗存储。WAV格式的主要缺点是需要音频存储空间。对于小的存储限制或小带宽应用而言,这可能是一个重要的问题。WAV格式的另外一个潜在缺陷是在32位WAV文件中的2G限制,这种限制已在为SoundForge开发的W64格式中得到了改善。 
                            
                           二 有损与无损格式篇
 1.无损压缩格式FLAC与APE对比

在音频压缩领域,有两种压缩方式,分别是有损压缩和无损压缩!我们常见到的MP3、WMA、OGG被称为有损压缩,有损压缩顾名思义就是降低音频采样频率与比特率,输出的音频文件会比原文件小。另一种音频压缩被称为无损压缩,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要说的主题内容。无损压缩能够在100%保存原文件的所有数据的前提下,将音频文件的体积压缩的更小,而将压缩后的音频文件还原后,能够实现与源文件相同的大小、相同的码率。目前无损压缩格式有APE、FLAC、WavPack、LPAC、WMALossless、AppleLossless、La、OptimFROG、Shorten,而常见的、主流的无损压缩格式目前只有APE、FLAC。下面就针对这两种无损压缩格式进行一下对比!

    APE是Monkey's Audio,一种无损压缩格式。这种格式的压缩比远低于其他音频格式,但能够做到真正无损,同时其开放源码的特性,也获得了不少音乐发烧友的青睐。在现有不少无损压缩方案中,APE是一种有着突出性能的格式,令人满意的压缩比以及飞快的压缩速度,在国内应用比较广泛,成为了不少朋友私下交流发烧音乐的选择之一。

    FLAC是Free Lossless Audio Codec的简称,是一种非常成熟的无损压缩格式,名气不在APE之下!该格式的源码完全开放,而且兼容几乎所有的操作系统平台。它的编码算法相当成熟,已经通过了严格的测试,当在编码损坏时依然能正常播放。另外,该格式是最先得到广泛硬件支持的无损格式,世界知名数码产品如:Rio公司的硬盘随身听Karma,建伍的车载音响MusicKeg以及PhatBox公司的数码播放机都能支持FLAC格式。

    
    前面已经说明,无损压缩是在保证不损失源文件所有码率的前提下,将音频文件压缩的更小,也就是说这两种音频格式都能保证源文件码率的无损。但两种压缩格式毕竟为两种压缩算法,下面列举一下两种压缩格式的异同点:

相同点:

    一、压缩比决定无损压缩文件所占存储空间

    FLAC与AEP的压缩比基本相同,FLAC的压缩比为58.70%,而APE的压缩比则要更高一些,为55.50%,都能压缩到接近源文件一半大小。

    二、编码速度考验用户的耐心,速度快者优

    非常值得赞扬的是,FLAC与APE的编码速度都相差无几,这是因为两者的压缩技术是开源的,开发者可以借鉴两者在编码上的不同优势进行开发,不过目前编码速度最快的是WavPack和Shorten两种无损压缩格式,但这两种格式的非开源性限制了其普及。

    三、平台的支持决定普及度

    音频压缩不但需要硬件的支持,也需要的软件的支持,因此能够被更广泛的平台支持,也就意味着被更多用户使用。FLAC与APE在这方面做的都非常出色,能够兼容所有系统平台,现在无论您是Windows用户还是众多版本的Linux用户,哪怕您是Mac OS的忠实FANS,都无需担心无法使用FLAC或APE。

    四、两者的开源特性,完全免费的技术

    两者的开源特性,意味着任何组织或个人都可以免费使用这两种压缩技术,任何组织或个人都可以修改和发布基于这两种技术的新产品,这给众多MP3厂商降低成本提供了有力保障,且消费者也能够以相对低廉的价格购买到只有世界级MP3(例如:iPod支持ALAC)才支持的无损压缩音频、CD级的音质表现!

不同点:

    一、自我纠错能力,谁更人性化?

    很多消费者都经历过MP3的爆音问题,然后归咎于MP3质量有问题,其实,很大一部分爆音是因为音频压缩过程中,编码的微小损坏,造成在解码时,处理出来的数据与音频不一致,导致爆音现象。无损格式压缩的不好也会导致编码损坏,而在处理这种问题时,FLAC的会以静音方式代替有损部分,而APE的处理则与常见的有损压缩格式处理的方式相同,以爆音方式代替有损部分。这一点FLAC设计的更人性化!

    二、优化的编码结构,决定了解码的速度!

    由于编码方式的不同,将影响两种无损压缩格式的解码速度,通常FLAC的解码速度比APE快30%,这是因为,FLAC只需执行整数运算,而无需执行占用系统更高频率和更大数据处理量的浮点运算。基于这一点,一般硬件均可完美实现实时解码。

    三、方便的资源获取,意味着能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与支持

    无论FLAC还是APE,在资源获取上,两者都能通过网络搜索轻松获得!

    通过以上的对比,相信很多用户对FLAC和APE的认识更加深了一些,单从技术角度讲,FLAC要明显比APE优秀,原因在于,FLAC是第一个开源的且被世界公认的无损压缩格式,有来自世界各地的顶尖级开发高手对FLAC进行免费的开发与技术完善,同时,FLAC有广泛的硬件平台的支持,几乎所有采用便携式设计的高端解码芯片都能够支持FLAC格式的音乐,FLAC第三个优势在于:优秀的编码使得硬件在解码时只需采用简单的整数运算即可,这将大大降低所占用的硬件资源!不过两种公开的技术具有极强的互补性,任何一方都不可能全面超越另一方!

                

 2.主流音频格式浅析之一 有损压缩篇

·谁说MP3播放器好就行了? 
 
   随着MP3播放器的普及,越来越多的MP3走进我的视线,在选择一款自己喜欢的MP3播放器的同时,不知道各位玩家有没有想过,我们每天听的都是些怎样的音乐呢?

  我们都知道MP3播放器的音质相当重要,没有好的音质表现,外观再漂亮的MP3都称不上完美;可如果只有好的工具,显然还是不够的,音源方面也是不容忽视的,那么我们对每天听的那些音乐又有多少了解?它们都有那些格式?孰优孰劣?

  我想可能有玩家会说,MP3播放器,播放的不就是MP3么?如果这样想,那您就大错特错了——是的,MP3确实是MP3播放器支持的最基本格式,可除了MP3,我们还有更多可以选择的数字音频格式:

  数字音频格式,最早指的是CD;而CD经过压缩之后,才产生了林林总总的数码随身听适用音频格式。这里所说的压缩,是指把PCM编码的或WAV格式的音频流经过特殊的压缩处理,转换成其他格式,从而达到缩小文件体积、节省空间的效果,而这种压缩大致上又可以分为两类:有损压缩的和无损压缩。

  有损压缩是指经过压缩后产生的新文件所保留的声音信号相对于原来的PCM/WAV格式的信号而言有所削减;无损压缩是指经过压缩后产生的新文件所保留的声音信号相对于原来的PCM/WAV格式的信号而言完全相同,没有削减。当然,我们这里所说的无损压缩,和自然、真实的声音相比还是有损的——作为数字音频格式,只能做到无限接近于无损,想要完全做到无损显然是不可能的。所以一般来说,都以PCM作为最高的保真水平。

MP3和WMA 有谁不支持么? 
 
 
  先来说说有损压缩格式吧。

  我们目前能得到的比较流行的有损压缩格式主要有MP3、WMA、OGG、MP3pro、AAC、VQF、ASF等。

  MP3格式。自不待言,这是最为我们广大玩家熟知的音频格式,也是最为流行的音频格式,我们在网络上能找到的音频文件大都是MP3格式的。MP3全称MPEG Audio Laye-3,是由德国夫朗和费研究院(Faunhofe IIS)和法国汤姆逊(Thomson)公司于1993年推出的杰作。

  早期的MP3编码技术并不完善,很长的一段时间以来,大多数人都使用128Kbps的CBR(固定编码率)来对MP3文件进行编码,直到近年VBR(可变编码率)和ABR(平均编码率)压缩方式的出现,MP3文件的音质才取得了长足进步,目前MP3格式编码比特率最高可达320Kbps,其音质绝非128Kbps可比。

  鉴于MP3格式大家都很熟悉,笔者这里就不再赘述。

  WMA格式。相信绝大多数玩家手中的MP3播放器都支持这种格式,WMA和MP3同样是MP3播放器所支持的最基本格式。WMA全称Windows Media Audio,看名字就知道是微软的杰作,相对于MP3来说,WMA最大的特点就是有极强的可保护性,从某种程度上我们也可以说,WMA就是针对MP3没有版权保护的缺点而推出的,因此WMA广受唱片公司欢迎。

  从文件体积和音质上来看,文件比特率小于128Kbps时,WMA格式文件体积比MP3格式小,音质也要优于后者;文件比特率大于128Kbps时,MP3格式文件的音质则要更胜一筹。

   鉴于MP3格式文件编码比特率的提高,320Kbps的MP3文件音质要优于WMA格式;而网络上的音源也要远多于后者,对于追求音质的玩家来说,笔者认为MP3格式是更好的选择。

MP3pro和OGG 不能只看到流行 
 
 
  上文介绍的是两种最常见的音频格式。当然,除了MP3和WMA,我们还有其它选择:

  MP3pro格式。上文笔者说过,MP3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编码技术并不完善,仅能达到128Kbps的编码比特率,而音质更佳、文件体积更小、又有版权保护的WMA格式的问世,对其造成了很大的威胁,并大有淘汰MP3格式文件的趋势。面对这样的严峻形式,德国夫朗和费研究院(Faunhofe IIS)和法国汤姆逊(Thomson)公司又携手发布了一种新的音频格式——MP3pro。

  MP3pro是对MP3格式的改良,其编码算法要比MP3复杂得多。MP3pro分两层编码,简单的说,它是在MP3的基础上再与SB频段复制技术进行混合编码。这种格式在低比特率的时候压缩率非常高,同比特率的MP3pro文件体积要比MP3和WMA都小得多,而音质却是三者之最!不仅如此,MP3pro格式文件扩展名同MP3一样,都是.mp3,也就是说它还兼容MP3格式文件。

  小令点评:从技术上讲,MP3pro是一种非常优秀的编码方式,同时凌驾于MP3和WMA之上;但遗憾的是它高昂的专利费限制了它的流行。当然,Thomson的玩家就不在此列了,因为Thomson的播放器可以很好的支持MP3pro格式。

  OGG格式。OGG全称OGG Vobis,是一种免费的开源音频格式。它最出众之处就是支持多声道,而不像MP3只能支持双声道。多声道音乐的优点是非常明显的,它可以带给玩家更强烈的现场感,欣赏电影和交响乐时尤其有优势。

  除了多声道,OGG格式相较MP3格式的另一大优势是在文件体积相对较小的情况下实现更好的音质。Q0(64Kbps码率)品质的OGG格式文件就能达到128Kbps码率MP3格式文件的音质,可以节省约一半的存储空间;而Q10(500Kbps)品质的OGG格式文件的音质与无损压缩的CD级WAV格式文件处于同一水平,而文件大小却只有WAV格式文件的三分之一左右。可以看出,OGG的编码格式比MP3要先进,它同MP3一样支持VBR(可变比特率)和ABR(平均比特率)两种编码方式,还具有比特率缩放功能,可以不用重新编码便可调节文件的比特率。

  小令点评:OGG格式所采用的压缩技术比MP3好,但比MP3pro差一些。随着它的流行,以后用随身听来听DTS编码的多声道作品将不再是梦想。其多声道、免费、开源等特点使它很有可能成为一个新的流行音频格式,现在已有不少MP3播放器可以支持OGG格式文件。

  以上四种有损压缩的音频格式是较为常见,影响力也较大的,除此之外还有ASF、VQF、AAC等其它音频格式,但都影响不大,音源也较少。其中AAC(即Advance Audio Coding),是杜比试验室的作品,支持的量化级和采样率都很高,同OGG一样支持多声道,音质佳;但是由于其对硬件要求相对较高,因此目前为止只有iPod支持这种格式。

现在市面上的MP3播放器大多都支持MP3和WMA格式,无疑MP3更加流行,允为目前最为流行的音频文件格式;MP3pro格式则由于其高昂的专利费流传不广;从目前来看最有发展空间的还是OGG格式,不少MP3播放器厂商也开始在其产品中支持OGG格式,但在短期内它还无法取代MP3的地位。



主流音频格式浅析之二 无损压缩篇

 3.无损,就是无损 APE格式 
 
   在《主流音频格式浅析之一 有损压缩篇》中笔者为大家简单的介绍了几种较为常见的有损压缩音频格式,它们也是广大玩家MP3播放器中音乐的“中坚力量”,尤其是MP3格式,更是占据了其中的大半壁江山。

  但对于很多对音质比较挑剔的玩家,尤其是发烧级玩家来说,有损压缩音频文件的音质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这时无损压缩就显得非常必要了,今天笔者为大家简单的介绍几种能在MP3播放器上播放的无损压缩音频格式,对音质要求较高的玩家不妨看一下。

  相对于有损压缩的一些格式,无损压缩格式对很多玩家来说还比较陌生,事实上无损压缩的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今天笔者将介绍其中几种比较常见的格式:

  APE格式。说起无损压缩,就不能不提APE格式。APE是目前流行的、由Monkey's Audio出品的一种数字音乐文件格式。与MP3、OGG这类有损压缩方式不同,APE是目前世界上惟一得到公认的音频无损压缩格式,也就是说当您将从音频CD上读取的音频数据文件压缩成APE格式后,还可以再将APE格式的文件还原,而还原后的音乐文件与压缩前一模一样,没有任何损失!由于APE的采样率高达800kbps~1400kbps,接近于音乐CD的1411.2kbps,远远高于MP3的128kbps,因此它在压缩后的音质和源文件音质几乎毫无差异,其音质之佳已经过了严格的盲听测试,得到了全世界发烧友的公认,这些都是其它压缩方式所无法比拟的。
                                                              在APE出现之前,人们都认为以CD或者WAV来保存自己喜欢的音乐是最好的方法;但APE的出现,足以使他们改变这种看法,因为APE既可以保持音乐信号的无损,又可以以比WAV高得多的压缩率(接近2:1)压缩文件,而且可以无须解压直接播放。由于压缩后的APE文件只有源文件一半左右大小,因此它受到了许多音乐爱好者的喜爱,特别是对于希望通过网络传输音频CD的玩家来说,APE可以帮助他们节约大量的资源和时间。
                   

不能让APE独大 FLAC格式 
 
 
  FLAC格式。相比APE,支持FLAC格式的MP3播放器较多一些,FLAC(Fee Lossless Audio Codec),全称OGG FLAC。从名字就可以看出,它是OGG计划的一部分,因此也是一种开源、免费的音频格式,这也是它如此迅速的得到一些MP3厂商支持的原因。作为一个开放源代码并且完全免费的无损音频压缩格式,目前很多音频处理软件都可以输入、输出FLAC格式文件,这也给音频的后期处理带来了方便。

  另外,它的解码速度很快,只需进行整数运算即可完成整个解码过程,对CPU的运算能力要求相当低,对于MP3播放器来说这不啻于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毕竟作为随身数码产品,我们不能苛求MP3播放器的运算能力。由于FLAC的解码复杂程度相对较低,可以在很简单的硬件(例如汽车音响等等)上实现实时解码播放。    

  FLAC的容错性很强,即使有小段音乐损坏,也不影响后面的音乐播放;

  FLAC的压缩比可以达到2:1,对于无损压缩来说,这已经是相当高的压缩比例了,只是压缩比不如APE高,大约有3%左右的差距。 
 APE和FLAC是两种最主要的无损压缩方式,虽然APE现在得到了绝大多数人的认同,但事实上从很多角度来看,FLAC的优势也是不容小觑的。首先,APE是一个个人作品,未来不排除出现版权问题;其次,APE格式相当封闭,从音频后期处理上远不如FLAC来的方便;第三,目前支持APE格式的随身数码播放器还少之有少,相比之下FLAC要更加普及;第四,APE文件的容错性比较差,只要在传输过程中出现一点差错,就会让整首APE音乐作废,所以用APE备份CD并非万无一失。

iPod御用 AppleLossless格式 
 
 
  AppleLossless格式。一看名字,就知道它是Apple公司的作品。这种格式制作非常方便,只需用iTunes软件即可直接把音乐CD制作成AplleLossless文件;不过也只有Apple自己的软件才能播放这种格式。

微软无处不在 WMALossless格式 
 
 
  WMALossless格式。同前面的AppleLossless相似,顾名思义这是一种微软推出的音频格式。玩家只需用Windows Media Player 9.0以上版本就可以直接将其从CD上抓下来制成WMALossless格式。


  
   相比有损压缩,无损压缩的普及程度还远远不够,尤其是在随身数码播放器上,较大的文件体积是限制其普及的最大因素,尤其是对于闪存容量较小的MP3播放器来说,有损压缩MP3才是最适合的文件格式。但笔者相信随着MP3播放器闪存技术的不断进步、成本的逐渐降低,MP3播放器的闪存容量会越来越大,届时无损压缩就不会“英雄无用武之地”了。

                                三 音效篇
MP3生产厂商在努力提高产品质量,优化外观设计的同时也在提升自己产品的技术设计。一些实力雄厚的MP3厂商往往会将一部分资本投入到MP3音效的研发上。MP3重在聆听,因此拥有优秀音质的产品就更加受到了消费者的喜爱。

  今天将要同大家一起了解的是MP3的一些常见音效。在了解这些音效之前,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人耳的听音原理。

一.人耳听音原理 

  由于随身听设备都采用耳机作为发声单位,所以声道的选择上只有左、右双声道,而音效技术就是基于双声道对整个声场进行模拟,因此介绍音效之前首先要从最基本的人耳听音原理说起。 

  1.双耳效应:人的两只耳朵对同一声源发出的声音有着时间差,声强差和相位差,人耳的听觉可以根据上面说的这些微小的差别来确定声源的位置。 

  2.耳廓效应:人耳的耳廓对声波,主要是低频段的声波的反射,产生的相位差对空间声源有着定位的作用(就这一点来看,耳机有着比耳塞在声场上更具优势的原因之一) 

  3.人耳的定位机制:对于低频端主要是靠相位差来定位(这在前面的耳廓效应中已经提到了)在中频范围内靠声强差来定位,对高频部分就单纯靠时间差定位,稍做比较能看出来。人耳在对低频的定位最不准确,首先是低频部分在和中频部分同一个声强的情况下,人耳对中频段更加敏感,另外,由于低频声波的波长较长,容易反射,很容易是人耳在定位时发生错误。 

  4.头部相关传递函数(HRTF):人的听觉系统能对不同方位的声音产生不同的频谱,就由HRTF来描述。有了上面几个效应,人耳的空间定位包括了水平垂直及前后4个方向,水平定位是靠双耳,垂直定位靠耳壳,前后定位和对环绕声场的感受是靠HRFT函数来实现的。虚拟环绕声技术的任务就是制造出和实际声源传播到人耳处一样的声波状态,使人脑对声源的位置有相应的判断。这种虚拟环绕立体声的实现是利用一块DSP把解码芯片解码出来的信号,通过一系列函数精密的计算加工对声场进行模拟,再送到耳放部分放大输出到耳机。 

二.常见的音效技术

1.SRS 3D(Sound Retrieval System)声音检索系统 

  常见MP3中包含的效果:SRS,SRS TruBass,SRS Focus,SRS WOW。

  这是微软力推的虚拟声音系统,SRS是非硬件三维声场,其从听觉心理学出发模拟出一个三维声场, SRS根据立体声信号中能体现现场感的环绕声(反射声与混响声)分别记录在左、右两声道中,将R、L两个信号相加产生一个总信号(R+L),然后再将两个信号相减产生两个差分信号(R-L)和(L-R),然后再将经SRS处理后的总信号、差分信号及周围的环境信息(反射音场和混响声场),提供给人耳的听觉系统。而对于麦克风和常规的立体声音响来说,由于它们“听”不到“L-R”和“R-L”这两种差分信号,因此立体声音响系统也就不可能复制,所以重放时没有空间感。但SRS就能对差分信号和总信号进行处理,然后将最终符合人听觉系统的声音和空间信息更好地恢复出来,通过对真实演奏环境的恢复,来增强立体声效,使人能感觉到音效的空间方位感和分布情况,也就是说,用这种音效技术听歌能更好的再现现场的真实效果。 

  采用SRS音效的随身听产品有三星YEPP系列、IRIVER的H10(资料 文章 价格 评论)系列,还有国产的品牌魅族和昂达也得到了SRS实验室的授权,其产品也可以搭载SRS音效。

  优点:SRS本身是通过叠加左右声道使人产生虚幻的环绕效果。SRS TruBass是SRS的重低音,下潜很深。SRS Focus是用来改变声场焦点的,如果是背投电视,音箱在屏幕的下放,可以通过调整Focus来改变心理声场的位置。SRS WOW就是环绕和重音的叠加。 

  缺点:SRS需要一定的适应时间,并且要从较低值,比如SRS=2开始慢慢适应。长时间听,容易疲劳。SRS TruBass虽然下潜很深,但是重音缺乏弹性,容易使耳朵疼痛。如果同时开环绕和重音,也就是WOW音效,容易使人产生烦躁的感觉。 

  总体评价:适合喜欢强劲低音的人,但是一定要保护听力。

2.BBE技术  

  常见MP3中包含的效果:BBE,BBE MP,BBE Mach3Bass,BBE Viva(3D)。 
 
  我们了解到BBE技术起源于1985年,而现在,BBE技术经过数代的发展,已经从最初应用于功放上面的专利技术而发展到从AV视听、随身听、广播、CD以及现在的数码音频技术等领域。 

  由于BBE Sound公司一直对于BBE技术有着非常严格的质量控制,简单的说,虽然BBE技术的授权费用非常低廉,但想要得到BBE的授权并不是那么简单。在合作公司向BBE Sound提出申请后,BBE Sound首先就会派人对合作公司进行调查,在公司实力得到认可后,才会得到BBE的授权,而在使用了BBE技术的产品设计过程中,BBE Sound公司就会参于关于音效部分的设计,在最终的音质得到认可后,产品才可以加注BBE Sound的商标。也正在这种严谨的运作方式,让BBE商标成为音响界象征高超品质的识别标志。不过遗憾的是,由于对于中国关于知识产权方面的不信任,BBE Sound目前还不对中国的企业进行直接的算法授权。因此,目前中国的企业大多都是通过购买第三方国家的芯片得到BBE Sound的间接授权。 

  BBE技术对于音质带来的改善,主要表现在整个的音域似乎一下子比原音宽广了很多,高低音的层次也变得非常清晰,这种感受与传统的EQ所带来的效果明显不同。那BBE到底使用哪种方法来提高音质的呢? 

  需要说明的是通常说的BBE技术只是一个统称,实际上,BBE技术在面向不同应用的时候有不同的分枝,而BBE是最基础的一项,根据应用不同,还包含: 

  BBE - 最基本算法,所有其它分支都是建立在BBE的基础之上的 
  BBE Mach3Bass - 低音提升算法,适用范围比较广泛 
  BBE ViVA - BBE的3D效果,适用于立体声电视、便携单体声音响等 
  BBE MP - 压缩补偿算法,适用于MP3、MD等使用有损压缩音乐格式的产品 
  BBE Optima - 简化的BBE相关算法,去除了调节项的BBE算法 
  BBE K3/K1 - 压缩/限制/自动增益控制,适用于专业节目录制 
  BBE T2(资料 文章 价格 评论)/T2R/T2C/T2M - BBE电话技术,综合使用BBE MP及BBE K3技术来实现高质量的电话通话效果 

用于MP3的BBE技术主要有: 

  BBE Mach3Bass:是建立在BBE之上,用于提升低频能力的算法,它不同于一般的EQ方式的简单提升,由于通过一定的误差修正,因此它在提升低频的同时,并不会让有感觉到其它频率,特别是中频(人声)的衰减。 

  BBE MP:这一算法对于像我们这些经常播放MP3的人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它的诞生就是为了弥补这类有损压缩(包括MP3、MD、OGG、WMA等)所带来的损失。通常,这类压缩算法会丢弃音乐中信号强度比较弱的部分,因为按照听觉理论上来说,那一部分的音频是人耳听不到的。但在实际中,那一部分声音里可能会包含一些画龙点睛的细节。因此加入了这部分补偿以后的音乐,会让人感觉到更加细腻,经过BBE-MP处理的音乐包含有更多的细节。 

  就实际的听音效果而言,BBE技术实现的音效在中频部分几乎没有什么损失,而SRS在这方面处理的并不完美,但是在临场感上SRS强于BBE。 

  由于BBE的入场资格要求的非常严格,因此我们很难在普及型的设备中见到BBE的踪影,目前只有iAudio(资料 文章 价格 评论)的几款MP3播放器带有BBE音效,因此可以看出现在数码产品也开始注意到BBE的魅力。相信随着BBE的知名度的提高,会有越来越多的带有BBE音效的MP3出现。 

  优点:BBE效果使声音效果更清澈、通透,而且长时间听不容易烦躁,声音很耐听。
 
  BBE MP特别针对mp3等有损压缩类型文件的声音回放,进行频率再生,对于码率较高的文件,可以接近MD的效果。BBE M3B的重音,弹性很好,耳朵不容易痛。BBE 3D的环绕效果与SRS、Xtreme 3D很相似。其实几乎所有的3D音效都是比较接近的。之间差别不大。
  
  缺点:BBE M3B的重音下潜不是很深。
  
  总体评价:BBE的各种音效更适合听流行,较轻的摇滚。声音清澈、耐听。

3.Xtreme 3D音效技术 

  常见MP3中包含的效果:Xtreme EQ 、 Xtreme 3D。

  Xtreme 3D和其他虚拟环绕立体声技术不同,没有预设值,是通过对3D EQ setting来实现的,用户可以自己设置不同频率段的dB数,其使用方法和Xtreme EQ一样,而利用DBE setting 的设置可以调节BASS的等级,加强重低音的效果,而在Xtreme 3D的等级上选择natural就可以了,maximum会使声音失真和严重。 

  就具体聆听的效果而言,可能一部分人对这种模拟的声场不是很喜欢,主要听感就是中高频发虚,听起来不是很实在,虽然有环绕在里面,但是总是感觉不自然,如果你有这种感觉的话,建议你不要打开Xtreme 3D,其实Xtreme 3D对一些演唱会,现场录制的JAZZ音乐有很好的渲染作用,而对于大编制的交响乐,NEW AGE不太适用。 

  优点:声音震撼,效果不错。

  缺点:长时间聆听容易产生烦躁。 

  总体评价:Xtreme 3D音效更加适合聆听演唱会。
              
                              四 视频格式


                         随着MP3芯片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视频格式已经为MP3所支持。今天我们将要一同了解的就是MP3所支持的几种常见视频格式。

RM格式 

  Networks公司所制定的音频视频压缩规范称之为Real Media,用户可以使用RealPlayer或RealOne Player对符合RealMedia技术规范的网络音频/视频资源进行实况转播,并且RealMedia还可以根据不同的网络传输速率制定出不同的压缩比率,从而实现在低速率的网络上进行影像数据实时传送和播放。这种格式的另一个特点是用户使用RealPlayer或RealOne Player播放器可以在不下载音频/视频内容的条件下实现在线播放。 

RMVB格式 

  这是一种由RM视频格式升级延伸出的新视频格式,它的先进之处在于RMVB视频格式打破了原先RM格式那种平均压缩采样的方式,在保证平均压缩比的基础上合理利用比特率资源,就是说静止和动作场面少的画面场景采用较低的编码速率,这样可以留出更多的带宽空间,而这些带宽会在出现快速运动的画面场景时被利用。这样在保证了静止画面质量的前提下,大幅地提高了运动图像的画面质量,从而图像质量和文件大小之间就达到了微妙的平衡。

ASF格式 

  它的英文全称为Advanced Streaming format,它是微软为了和现在的Real Player竞争而推出的一种视频格式,用户可以直接使用Windows自带的Windows Media Player对其进行播放。由于它使用了MPEG-4的压缩算法,所以压缩率和图像的质量都很不错。 

AVI格式 

  它的英文全称为Audio Video Interleaved,即音频视频交错格式。它于1992年被Microsoft公司推出,随Windows3.1一起被人们所认识和熟知。所谓“音频视频交错”,就是可以将视频和音频交织在一起进行同步播放。这种视频格式的优点是图像质量好,可以跨多个平台使用,但是其缺点是体积过于庞大,而且更加糟糕的是压缩标准不统一,因此经常会遇到高版本Windows媒体播放器播放不了采用早期编码编辑的AVI格式视频,而低版本Windows媒体播放器又播放不了采用最新编码编辑的AVI格式视频。其实解决的方法也非常简单,我们将在后面的视频转换、视频修复部分中给出解决的方案。 

MTV格式

  这是视频MP3较早支持播放的视频格式,也是目前最常见的视频格式。但其缺点也很明显,文件体积大,一分钟的MTV格式文件约占12MB的容量,而且画面质量也欠佳。MTV视频格式正逐渐被表现更好的AMV视频格式所取代。 

AMV格式

  相对于MTV格式来说,AMV视频格式比MTV视频格式有着更好的压缩比例以及画面质量。通过AMV转换工具转换出来的影音文件一分钟的容量约为1.8MB。也就是说,256MB的MP3播放器可存放130分钟的AMV格式的电影,这样用户就可将一部电影从头看到尾,真正让视频MP3播放器成为“电影播放机”,所以AMV视频格式正被广泛应用。 

SWF格式 

  利用Flash我们可以制作出一种后缀名为SWF(Shockwave Format)的动画,这种格式的动画图像能够用比较小的体积来表现丰富的多媒体形式。在图像的传输方面,不必等到文件全部下载才能观看,而是可以边下载边看,因此特别适合网络传输,特别是在传输速率不佳的情况下,也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SWF如今已被大量应用于WEB网页进行多媒体演示与交互性设计。此外,SWF动画是其于矢量技术制作的,因此不管将画面放大多少倍,画面不会因此而有任何损害。综上,SWF格式作品以其高清晰度的画质和小巧的体积,受到了越来越多网页设计者的青睐,也越来越成为网页动画和网页图片设计制作的主流,目前已成为网上动画的事实标准。

MPEG格式

  MPEG 是 Motion Picture Experts Group 的缩写,它包括了 MPEG-1, MPEG-2 和 MPEG-4 (注意,没有MPEG-3,大家熟悉的MP3 只是 MPEG Layeur 3)。MPEG-1相信是大家接触得最多的了,因为它被广泛的应用在 VCD 的制作和一些视频片段下载的网络应用上面,可以说 99% 的 VCD 都是用 MPEG1 格式压缩的,(注意 VCD2.0 并不是说明 VCD 是用 MPEG-2 压缩的)使用 MPEG-1 的压缩算法,可以把一部 120 分钟长的电影(未视频文件)压缩到 1.2 GB 左右大小。MPEG-2 则是应用在 DVD 的制作(压缩)方面,同时在一些 HDTV(高清晰电视广播)和一些高要求视频编辑、处理上面也有相当的应用面。使用 MPEG-2 的压缩算法压缩一部 120 分钟长的电影(未视频文件)可以到压缩到 4 到 8 GB 的大小(当然,其图象质量等性能方面的指标 MPEG-1 是没得比的)。MPEG-4 是一种新的压缩算法,使用这种算法的 ASF 格式可以把一部 120 分钟长的电影(未视频文件)压缩到 300M 左右的视频流,可供在网上观看。其它的 DIVX 格式也可以压缩到 600M 左右,但其图象质量比 ASF 要好很多。

DivX格式

  DivX 视频编码技术可以说是一种对 DVD 造成威胁的新生视频压缩格式(有人说它是 DVD 杀手),它由 Microsoft mpeg4v3 修改而来,使用 MPEG4 压缩算法。同时它也可以说是为了打破 ASF 的种种协定而发展出来的。而使用这种据说是美国禁止出口的编码技术 --- MPEG4 压缩一部 DVD 只需要 2 张 CDROM!这样就意味着,你不需要买 DVD ROM 也可以得到和它差不多的视频质量了,而这一切只需要你有 CDROM 哦!况且播放这种编码,对机器的要求也不高,CPU 只要是 300MHZ 以上(不管你是PII、CELERON、PIII、AMDK6/2、AMDK6III、AMDATHALON、CYRIXx86)在配上 64 兆的内存和一个 8兆 显存的显卡就可以流畅的播放了。这绝对是一个了不起的技术,前途不可限量! 

WMV格式

  它的英文全称为Windows Media Video,也是微软推出的一种采用独立编码方式并且可以直接在网上实时观看视频节目的文件压缩格式。WMV格式的主要优点包括:本地或网络回放、可扩充的媒体类型、部件下载、可伸缩的媒体类型、流的优先级化、多语言支持、环境独立性、丰富的流间关系以及扩展性等。 

SMV格式

    这是一些采用SigMatel解码芯片的MP3所支持的视频格式。其画质清晰,文件体积也很小,目前在国内很多被使用。新出的M8×系列的产品都支持的是SMV格式的视频文件,其最大可以支持到128×160显示。 

    SMV是一种屏幕录像保存的格式,可以用S-Recorder等软件打开,
                              五 耳机篇   
耳机参数都代表什么
一款耳机的性能参数主要有:阻抗、灵敏度、频率响应和失真度。通过前面这四个参数,我们也可以从一个角度判定出一款耳机的好坏来。

  耳机的阻抗是其交流阻抗的简称,它的大小是线圈直流电阻抗在200Ω以上,这是为了有专业机上的耳机插口匹配。在台式机或功放、VCD、DVD电视等有耳机插孔输出的机器上,一般使用中高阻抗的耳机比较适宜。如果使用低阻耳机,一定先要把音量调低再插上耳机,再一点点把音量调上去,阻止耳机过载将耳机烧坏或是音圈变形错位造成破音,阻抗的耳机一般比较容易推动,因此随身听等便携、省电的机器应选择低阻抗耳机,同时还要注意灵敏度要高,对随身听来说灵敏度指标更加重要。

灵敏度

  灵敏度又称声压级。通俗的讲,耳机的灵敏度反映的是在同样的响度的情况下,需要输入的功率的大小。耳机灵敏度越高所需要的输入功率越小,在同样功率的音源下输出的声音越大。对于随身听等便携设备来说,灵敏度是一个很值得重视的指标。一般来说,随身听耳机灵敏度比监听级耳机高,在110db左右,因此对随身听来说这个值自然是越大越好。

频率响应

  频率响应是指将一个以恒电压输出的音频信号与系统相连接时,音箱产生的声压随频率的变化而发生增大或衰减、相位随频率而发生变化的现象,这种声压和相位与频率的相关联的变化关系称为频率响应。也是指在振幅允许的范围内音响系统能够重放的频率范围,以及在此范围内信号的变化量称为频率响应,也叫频率特性。在额定的频率范围内,输出电压幅度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以分贝数(dB)来表示其不均匀度。

失真度

  失真度分为谐波失真、互调失真和瞬态失真。谐波失真是指声音回放中增加了原信号没有的高次谐波成分而导致的失真;互调失真影响到的主要是声音的音调方面;瞬态失真是因为扬声器具有一定的惯性质量存在,盆体的震动无法跟上瞬间变化的电信号的震动而导致的原信号与回放音色之间存在的差异。它在音箱与扬声器系统中则是更为重要的,直接影响到音质音色的还原程度的,所以这项指标与音箱的品质密切相关。
  
  这项常以百分数表示,数值越小表示失真度越小。

  通过以上这四项参数,我们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到一款耳机产品的好坏。但,大家不能过分依赖于耳机的性能参数,选购一款适合自己的耳机还是需要大家去卖场中亲自试听一下再做选择。

 
HIFI耳机基础知识入门
 
 
一、耳机是如何分类的? 
1、按换能原理(Transducer)分

  主要是动圈(Dynamic)和静电(Electrostatic)耳机两大类,虽然除这二类之外尚有等磁式等数种,但或是已被淘汰或是用于专业用途市场占有量极少,在此不做讨论。

  动圈耳机原理:目前绝大多数(大约99%以上)的耳机耳塞都属此类,原理类似于普通音箱,处于永磁场中的线圈与振膜相连,线圈在信号电流驱动下带动振膜发声
静电耳机:振膜处于变化的电场中,振膜极薄、精确到几微米级(目前STAX新一代的静电耳机振膜已精确到1.35微米),线圈在电场力的驱动下带动振膜发声。
2、按开放程度分

主要是开放式、半开放式、封闭式(密闭式)。


(1)开放式:一般听感自然,佩带舒适,常见于家用欣赏的HIFI耳机,声音可以泄露、反之同样也可以听到外界的声音,耳机对耳朵的压迫较小。

(2)半开放式:没有严格的规定,声音可以只进不出亦可以只出不进,根据需要而做出相应的调整。

(3)封闭式:耳罩对耳朵压迫较大以防止声音出入,声音正确定位清晰,专业监听领域中多见此类,但这类耳机有一个缺点就是低音音染严重,W100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3、按用途分

  主要是家用(Home)、便携(Portable)、监听(Monitor)、混音(Mix)、人头唱片(Binaural Recording) 
二、耳机相关参数

阻抗(Impedance)

  注意与电阻含义的区别,在直流电(DC)的世界中,物体对电流阻碍的作用叫做电阻,但是在交流电(AC)的领域中则除了电阻会阻碍电流以外,电容及电感也会阻碍电流的流动,这种作用就称之为电抗,而我们日常所说的阻抗是电阻与电抗在向量上的和。

灵敏度(Sensitivity)

  指向耳机输入1毫瓦的功率时耳机所能发出的声压级(声压的单位是分贝,声压越大音量越大),所以一般灵敏度越高、阻抗越小,耳机越容易出声、越容易驱动。

频率响应(Frequency Response)

  频率所对应的灵敏度数值就是频率响应,绘制成图象就是频率响应曲线,人类听觉所能达到的范围大约在20Hz-20000Hz,目前成熟的耳机工艺都已达到了这种要求。

三、音质评价术语

音域:乐器或人声所能达到最高音与最低音之间的范围

音色:又称音品,声音的基本属性之一,比如二胡、琵琶就是不同的音色

音染:音乐自然中性的对立面,即声音染上了节目本身没有的一些特性,例如对着一个罐子讲话得到的那种声音就是典型的音染。音染表明重放的信号中多出了(或者是减少了)某些成分,这显然是一种失真。

失真:设备的输出不能完全复现其输入,产生了波形的畸变或者信号成分的增减。 动态:允许记录最大信息与最小信息的比值

瞬态响应:器材对音乐中突发信号的跟随能力。瞬态响应好的器材应当是信号一来就立即响应,信号一停就嘎然而止,决不拖泥带水。(典型乐器:钢琴)

信噪比:又称为讯噪比,信号的有用成份与杂音的强弱对比,常常用分贝数表示。设备的信噪比越高表明它产生的杂音越少。

空气感:用于表示高音的开阔,或是声场中在乐器之间有空间间隔的声学术语。此时,高频响应可延伸到15kHz-20kHz。反义词有“灰暗(dull)”和“厚重(thick)”。 

低频延伸:指音响器材所能重放的最低频率。系用于测定在重放低音时音响系统或音箱所能下潜到什么程度的尺度。比方说,小型超低音音箱的低频延伸可以到40Hz,而大型超低音音箱则下潜到16Hz。

明亮:指突出4kHz-8kHz的高频段,此时谐波相对强于基波。明亮本身并没什么问题,现场演奏的音乐会皆有明亮的声音,问题是明亮得掌握好分寸,过于明亮(甚至啸叫)便让人讨厌。
四、关于放大器方面的相关知识 
1、一般的放大器可分为晶体管(石机)和电子管(胆机)放大器两类

2、放大器:前置放大器和功率放大器的统称。

(1)功率放大器:简称功放,用于增强信号功率以驱动音箱发声的一种电子装置。不带信号源选择、音量控制等附属功能的功率放大器称为后级。 

(2)前置放大器:功放之前的预放大和控制部分,用于增强信号的电压幅度,提供输入信号选择,音调调整和音量控制等功能。前置放大器也称为前级。 

3、甲类放大(class-A) :也称A类放大。为放大器的一种工作状态。此时晶体管或电子管放大器将会对整个的音频信号进行放大。

 乙类放大(class-B):也称B类放大。为放大器的一种工作状态。此时一路晶体管或电子管放大器将会放大音频信号的正半部分,而另一路晶体管或电子管放大器则放大信号的负半部分。 

 甲乙类放大(class AB):也称为AB类放大。放大器的一种工作状态。此时放大器的输出级在输出功率为低电平时便按甲类放大状态,而在输出功率为高电平时便转换为乙类放大。

4、关于耳机线材:大多数耳机线都以铜为原料,一般的纯度(一般用几N表示,比如4N、6N……)越高导电性越好,信号失真越小,常见的有:

TPC(电解铜):纯度为99.5%
OFC(无氧铜):纯度为99.995%
LC-OFC(线形结晶无氧铜或结晶无氧铜):纯度在99.995%以上
OCC(单晶无氧铜):纯度最高,在99.996%以上,又分为PC-OCC和UP-OCC

5、关于前端器材:许多HIFI发烧友习惯将唱机分离成转盘和解码器两部分以得到音质更好的音乐。

前端:多指声频系统中的信号源,如LP密纹慢转唱机或CD唱机,有时也指调谐器(收音头)中处理从无线接收到的信号的前级。

CD转盘:将CD机的机械传动部分独立出来的机器。 

D/A转换器:数码音响产品(例如CD、DVD) 中将数字音频信号转换为模拟音频信号的装置。D/A转换器可以做成独立的机器,以配合CD转盘使用,此时常常称为解码器(DAC)。 

怎样鉴别一款优秀耳机

一款耳机的优劣不是外在的因素能够决定的,某些材料和某种结构的采用并不能代表什么,优秀耳机的设计是现代电声学、材料科学、人体工程学和音响美学的完美结合。——《耳机的评价》 

  对于一款耳机的评价我们需要经过客观的测试与主观听音后方能得出结论。耳机的客观测试包括频率响应曲线、阻抗曲线、方波测试、互调失真等。

  今天,我们仅探讨耳机的主观听音评价,这是我们选择耳机的必要步骤。 

  要正确评价耳机的声音首先要了解耳机声音的特点。耳机有音箱所不能比拟的优势,相位失真小,频率响应宽阔,瞬态响应好,细节丰富,能还原出细腻逼真的音色。但是耳机有两个缺点,准确的说这是耳机的两个特点,它们是由耳机相对于人体的物理位置决定的。 

第一个特点是:耳机的“头中效应”。

  耳机营造的声学环境是自然界所没有的,自然界的声波是与人的头部和双耳相互作用后进入耳道的,耳机发出的声音则直接进入耳道;而唱片大部分又是为音箱重放制作的,声像位于两支音箱的连 接线上,由于这两个原因我们用耳机时会感到声像形成在头中,听感不自然,容易引起疲劳。耳机的“头中效应” 可以通过采用特殊的物理结构加以改善,声场模拟软件和硬件在市场上也有不少。 

第二个特点是:耳机的低频。

  低频下段(40Hz-20Hz)和超低频(20Hz以下)是通过身体感知的,人耳对这些频段是不敏感的。耳机可以完美的重放这低频,但由于身体无法感觉到低频,会让人觉得耳机的低频不足。 

  既然耳机的听音方式与音箱是不同的,耳机对声音的均衡就有其特有的方式。耳机的高频一般都有所提升,这样给人以细节丰富声音平衡的感觉;一只低频完全平坦的耳机往往会让人觉得低频不足,声音偏瘦,适当提升低频也是耳机经常采用的手段,这样可以使耳机的声音显得丰满,低频下潜深。最常使用这一手段的是轻型耳机和耳塞,它们的振膜面积小无法重放出深沉的低频,通过提升低频中段(80Hz-40Hz)就可以得到令人满意的低频效果。 

  真实的声音不一定是美好的,在耳机设计中这两种方法是有效的,但是过犹不及,如果过度的提升高频和低频会破坏声音的平衡感,刺激的音色容易引起疲劳。中频对于耳机是一个敏感的区域,这里音乐的信息最丰富,也是人耳最敏感的地方。耳机的设计对待中频是谨慎的,一些低档耳机其频率响应范围有限,却通过提提升中频的上段和低段获得明亮尖锐的音色和浑浊、有力度的声音,造成高低频不错的假象,长时间聆听这种耳机,会觉得索然无味。 

优秀的耳机声音应该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声底纯净,无任何令人不悦的“嘶”、“嗡”、“哄”声。 

二、平衡感好,音色从不过亮或过暗,高中低频能量分布均匀,频段间的融合自然滑顺,无突兀和毛刺。

三、高频延伸良好,细腻而柔顺。 

四、低频下潜深,干净饱满,富有弹性和力度,无任何肥、慢的感觉。 

五、中频失真极小,透明而温暖,人声亲切自然,有厚度,有磁性,不夸张齿音和鼻音。 

六、解析力好,细节丰富,微小的信号也能清晰的重放。 

七、有良好的声场刻画能力,声场开阔,乐器定位准确而稳定,声场中有足够的信息量,没有空洞的感觉。 

八、动态没有明显的压缩、具有较好的速度感,大音量下不失真或失真很小。 

  这样一只耳机可以较完美的重放任何类型的音乐,有良好的像真度和音乐感,长期使用不会引起疲劳,能够使聆听者沉浸在音乐之中。


MP3音频格式制作之  CD抓取WAV

CD抓轨WAV 推荐软件Exact Audio Copy 
 
   
   我们知道,无论是制作有损压缩还是无损压缩音频文件,音源都是必不可少的。这里所说的音源是指WAV格式文件,其采样率为44.1KHz,量化级为16bit,并采用了双声道PCM编码。WAV文件是从CD光盘获取的,而CD光盘上的歌曲与一般数据光盘的文件系统不同,它是以音轨的方式进行储存的,我们无法直接直接将其内容复制到硬盘上,这时我们就要用到抓轨软件了。

  可以用来抓轨的软件很多,比如Windows系统自带的Windows Media Player就具备这个功能,这里笔者为大家介绍的软件是这款Exact Audio Copy。笔者使用的Exact Audio Copy版本为V0.95 Prebeta 5,这是一款绿色软件,下载并解压缩后可以直接使用,无需安装;兼且软件语言为中文,玩家使用起来相当方便。



CD规格资料
关于HDCD,XRCD,SACD 什么是HDCD?传统CD规格形同瓶颈在1983年刚推出CD之时,曾出现过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数字音响的赞许者预言:CD将会为音响业开创一个新纪元。反对者则认为:CD的重放音质欠佳。它损失了原始音响中的调频细节和弱音记号,声音生硬,缺乏感染力。在音色上,CD难与LD等模拟器材相媲美。这些意见道出了CD规格的一些缺陷。 
>>>>大家知道,普通CD采用了16BIT/44.1KHZ的声频规格。这里存在着几个限制: 
>>>> 
>>>>首先,16BIT的保真度,在经过复杂的录制和编码处理之后,可能仅剩下14BIT或更低的精度,声音的漏损失较大。动态范围降低。即使在理想状态下,按照1BIT等效于6DB计算,该系统的动态范围的上限限定在96DB,又考虑到实用中的衰减等因素,这将难以适应更大动态的节目源。 
>>>>其次,根据奈奎斯特(NYQUIST)取样定理,44.1KHz的取样率,可处理的声频上限为20.05KHz,实用中取到20KHz;然而,某些音乐的高次谐波或隐含着高频细节乃至室内混响的讯息频率,则可能要远高于20KHz,因此,在高品质录放技术中,44.1KHzR的取样率己无法满足要求。 
>>>>再则,量化噪声“掩蔽”了一些声音中的弱音讯号,很难“原汁原味”地再现出乐曲的神韵。 
>>>>总而言之,随着前后端设备的频繁更新与不断进步,传统的CD规格已经变成一个“瓶颈”。严重影响了数字音响的品质提升。尽管不少录音公司均采用了高比特、超取样率的预录制技术,也发售过一些以24BIT、96/128KHz为取样方式的CD。但是事实上,这些碟片仅在母盘制作之前采用了这类高位录制方式,在制作CD母盘时,它们仍要降到16BIT/44.1KHz标准格式,并未摆脱CD规格的局限性。那么,是否能有一种既能完全兼容CD,又能大幅度改善声源保真度的技术呢?
--------------------------------------------------------------------------------
 二、HDCD技术应运而生? 
>>>>90年代技术中期,美国太平洋音响微音公司的HDCD就应运而生了,并受到了国际音响界的极大关注和重视,HDCD的唱片特别受到了音响发烧友们的欢迎,已成为当今唱片技术发展的最新、最高科技的代表。那么,HDCD的成功秘决在哪里呢?美国太平洋音响微音公司推广的HDCD技术的处理过程,可以分为编码和解码两个部分。可以说,它技高一筹之处就在于,它把那些将被CD格式抛弃的必要讯息进行编码,再把相关指令存入比特流的最小有效位(LSB)中,从而不必改动CD格式,而是通过及24BIT D/A转换器输出,这样能大幅度提升重放音质。 
1.>>编码处理 
>>>>将原录制的模拟讯号,首先经过高速A/D转换器进行数字化处理。其处理字长24BIT,取样率为l92KHz。采用高位处理技术的优点很多,以一在样点取样为例,24BIT系统可以精确定义出16777216个取样值;在取值精度上,它要比16BIT系统的小得多。另外,选用l92KHz取样率,不仅可展现高端响应,以减少漏损失真,而且为了再现那些与HDCD编码相关的讯息,要求该系统具有远高于20KHz的峰值响应,以免损伤音乐瞬态。经A/D转换的讯号,再通过微处理器分析、滤波、数据再格式化之后,把会被传统CD格式漏损掉的讯息分离出来。这类讯息可能涉及到音乐细节、乐器音色、人声齿音。空间混响各种种弱音讯号等。用24BIT字组中的最小有效位(LS承载与这类讯息相关的指令,这样它与该字组段中的主要讯息相伴而生,时序上不会错位。经HDCD编码后的节目源,再转制到CD-R盘或其它数码母盘(带)上,用来生产出带有HDCD“基因”的音乐碟片。 
2.>>解码处理 
>>>>相对而言,解码处理比编码处理简单。HDCD解码器有解码和数字滤波方式。解码器通过检索CD比特流的LSB,看是否载有HDCD的编码讯息,以决定处理方式。当它察觉LSB上有HDCD编码讯息时,就按照LSB时序所拾的连续指令组,激活并处理在碟片的数据;如果检查普通CD,该解码器则通过专用D/A转换器处理来提升音质。
--------------------------------------------------------------------------------
 三、为什么HDCD比普通CD好? 
>>>>HDCD唱片的出现使得CD这种格式产生了飞跃性的变化,得到了全球发烧友们一致推崇。那么,HDCD唱片到底比普通CD唱片好在哪里呢?一些专家的评测报告的意见认为:HDCD唱片比普通CD唱片更具鲜活的临场感,酷似模拟式的原声母带,它即有数字声音的高清晰度,又具有模拟声的温暖感,听起来其声场宏大,纵深感强,低电平的空间混响与背景噪声再现自然,具有更丰宣细腻的音色层次和解析力,动态范围更宽且启蒙及全音域,在极高的程度上挖掘出了CD这种格式的潜力。 
>>>>因此,HDCD是目前所有CD格式的改进措施中最好一种,正如《唱片指南》(ALAM GARY CAMPBELL)所指出的一样:“HDCD示范碟是终极示范碟,是最靓声的CD产品”。 
>>>>HDCD最初定规格时,是以20BIT的D/A转换来达到讯息转换的现在新研制的HDCD MODEL TWO。即2型机器已经达到了24BIT D/A转换。虽然它最终在还原的时侯是以16BIT的方式输出,但音乐细节却被提升了很多。从理论上讲24BIT的解码精度仅比20BIT多出4BIT,但反映在动态范围上,却多出了24DB。也就是说16BIT的格式,你最能听到96DB,其中还有损耗,实际上达不到96BIT的精度,怎么都可以到达100DB以上,如此一来,HDCD唱片的音效比普通的CD好很多。。 
HDCD如何还原播放 
>>>>目前主流CD及其播放器材拥有很大的使用量,如果改进CD音质的同时需要发烧友们来一次彻底换机大行动的话,那是不太现实的,HDCD是现在所有CD格式的改进措施中最好的一种。HDCD有两种还原方式:第一是用专业的解码器将碟片内所含编码讯息解析出来,第二是它能通过普通CD机兼容播放且比普通CD唱片效果明显要好。现在许多进口和国产功放、DVD机、CD机和民用解码器上都配备有了专门的解码系统.所以大家大可不必担心HDCD唱片的音效要比普通的CD好很多。 
HDCD唱片的识别 
>>>>现在市场上很多CD唱片都印有HDCD标志,但实际上,由于HDCD唱片高昂的制作费用的原因,真正的HDCO唱片很少,怎样识别它的真假呢? 
>>>>HDCD唱片不同于其它一些改进措施的CD唱片的另一明显标志是它有显著的识别标准,即它有标识指示灯。当唱片放入带有HDCD解码器的CD机、DVD机上时,解码器就会将HDCD的编码解析出来,此时,HDCD的指示灯就会亮起,证明这是一张真的HDCD唱片,相反,如灯不亮,就是假的。 
>>>>从美国太平洋音响微音公司的HDCD的MODEL ONE(1型机)到今天的MODEL TWO(2型),构成了HDCD技术的推广主要也是依据专利方式进行的。
--------------------------------------------------------------------------------
 SACD与现在流行的CD相比有何优势?问:何为SACD?它与现在流行的CD相比有何优势? 
答:SACD全称叫Super Audio CD,即超级音频激光播放机,它是由索尼和飞利普公司合作开发的一款具有全面取代CD音源实力的最新格式的数码播放机。1999年5月,当日本SONY公司推出全球第一台SACD格式的SCD-1型光盘机时,其超凡入圣的高保真度和音乐再现能力以及音质音色、动态范围和频响范围就已大大超过当时最高级的分体式CD播放机,经过两年来不断的改进与发展,SACD技术已高度成熟,其频率范围可达1 Hz-100kHz,动态范围及信噪比更可达120dB!成本也大幅度降低到几乎人人都可以买得起的范围。是目前Hi-Fi业界绝大多数专家和发烧友一致公认的最先进、音质最好的音源设备,以下附SACD和CD的参数和部分技术特性比较。 
名 称 SACD CD 
编码方式 1bit信号流 16 bit线性PCM信号 
采样频率 2.8224MHz 44.KHz 
量化比特数 1bit 16 bit 
声道数 2 . 5 . 6 2 
播放时间 双声道 109分 74分 
附加信息量 900 k/s 43k/s 
重放频响 2Hz - 100kH z 20Hz – 20kHz 
动态范围 120d B 96dB 
问:能简单介绍SACD的技术要点吗? 
答:关于SACD的技术,简单地讲:它是SONY采用的DSD(Direct Stream Digital直接数据流)技术转换音频讯号,将1比特数据直接以1比特形式录制在唱片上。由于采用1bit量化不需要经过传统的PCM信号取样由十进制经多比特量化到二进制、重放时又必须由二进制转换为十进制的中间过程,所以电路及器件相对PCM数据流来说要简单得多,且精度高、成本低,编解码过程更是简捷方便。从理论上讲,重放端仅需要一个RC积分电路就可成功地还原音频模拟信号。同时,又从根本上剔除了PCM所固有的一些失真,使音频信号得以高度的返真还原。DSD制式的取样频率为2.8224MHz,较传统CD的取样频率 44.1kHz高出64倍,而总的信息容量为传统CD的4倍。理论上可以把频响范围扩展至1Hz-400kHz,这就大大超越传统CD20 kHz的极限。而64倍于CD的超取样频率,又可使听域范围的量化噪声完全被分配到人耳的听域之外。更因为DSD技术中又开发了所谓的“噪声整形电路”可进一步把可闻频带(0 ~ 20kHz)内的噪声进一步转移到20kHz以上的超音频范围中去,从而令SACD的信噪比高达120dB以上。 
问:SACD和DVD-Audio号称本进纪取代传统CD的两大数码音源,就目前的实际情况,这两大音源孰优孰劣? 
答:SACD和DVD-Audio虽原理不同、电路各异但都比传统CD的音质改善甚多。而就技术指标而言,SACD和DVD-Audio可谓旗鼓相当。因而两者之争至今也无法统一。但就目前的情况而言,SACD始终保持着领先的地位。 
首先:在硬件供应方面,SACD已先一步走到DVD-Audio之前,早在两年前,SONY公司就有一款轰动业界的SCD-1旗舰问世,之后接踵而来的SCD-777SE、SCD-555、SCD-XB940,甚至影音兼容的DVP-S9000ES、Manantz公司的SA-1、SHARP公司的DX-SX1、先锋公司的DXAX100;飞利浦公司的SACD1000,还有日本著名的Hi-Fi精品金嗓子DP-100/DC-101分体机,其它如日本安桥、爱华、第一音响等等,不胜枚举。而DVD-Audio阵容到目前为止也仅有松下、胜利、天龙等几家公司的少量品种应市。不过近来DVD-Audio也在加快步伐追赶。 
其次,软件供应方面也是SACD捷足先登,至今已有超过300款SACD唱片面世,国内看得到的也有近百种,其中SONY和Philips一方面凭借自己旗下的唱片公司源源不断地出版SACD碟以示支持。另一方面更说服Telarc、DMP、拿索丝、DIGITAL等发烧唱片公司加盟SACD陈营,不断推出SACD软件给广大消费者造成了“先入为主”的极深印象。而DVD-Audio却时乖命蹇,还在摇篮中就被计算机黑客破解了防盗版密码,从而大大推迟了DVD-Audio唱片推出的时间表,这也是许多饱受盗版之苦的唱片公司暂不考虑对DVD-Audio阵营支持的主要原因。 
档次方面:SACD一开始就把自己定位于Hi-end级别,索尼推出的第一台旗舰SCD-1可谓极尽发烧之能事,无论内部用料、整机工艺都严格按Hi-end唱机规格设计,以后推出的中低档机型也严格按厚重沉稳,用料实在的发烧理念设计制造。深受广大Hi-Fi发烧友的青眯与肯定。而DVD-Audio陈营在与SACD的争斗中,一直把DVD-Audio当作是一种花费不多,效果不错的功能附加在普及型DVD影碟机上进行宣传的,给人的印象是一种大路货,加之DVD-Audio功能众多但并不专一,机身纤薄,用料一般,故在广大音响发烧友心目中并不好看,从而在档次上输给了SACD。 
音质方面:由于SACD自身的定位以及1比特量化DSD直接数据流在技术方面的简洁和优势,大多数资深的音响发烧友经过亲耳聆听后,主观感觉都认为SACD在音质上略胜一筹。因而音响界许多朋友都认为,若组建家庭影院兼容Hi-Fi,DVD-Audio应该是首?gt;>5粢酝娓弑U嬉衾治鳎乇鹗且宰非笠糁室羯闹琳嬷链课康牡呐笥讯裕琒ACD是您理想的选择。
--------------------------------------------------------------------------------
 谁是下一代的音频霸主?金耳朵经常抱怨,CD虽然方便好用,但声音还是不够理想,欠缺温暖韵味,和做得较好的 LP(即传统黑胶唱片)比起来,还是差了一些。 资深的发烧友也知道音频载体大约在10~20年间就会出现一种替代品。44.1kHz取样频率、16bit量化标准的CD格式音频已生存近20年,看来快到退休期了。 据国际消费指南的统计,目前在世界各地消费者手上的CD机和CD ROM机约有七亿部,而CD唱片则已远远超过一百亿张。可从1997年开始,全球CD盘片销量却出现负增长,显然CD 即将要步出历史舞台,市场正期待新的生命。七倍于CD记录量的DVD出现令人们看到了曙光,早在1995年12月,由日立、松下、飞利浦、索尼等10家公司联合组建的DVD联盟就着手开发音频DVD。经过两年多的不懈努力,该制式标准已于1998年6月完成,并在1998年11月的东京音频展览会上亮相,DVD-Audio软件、硬件也同步亮相。就在DVD各系列产品全面出击之际,索尼与飞利浦公司却于1997年底离开拥有122个成员公司的DVD联盟大家庭,另辟蹊径,在经过了一年多的认真开发之后,又一种崭新的音频制式SACD(Super Audio Compact Disc)超级音频CD出现在我们面前。1998年3月19日,最终的SACD标准传出。1998年5月,两家公司宣布开发成功1.0版本的SACD。时至1999年的下半年索尼正式销售它的SACD机。而P a n a s o n i c也准备在2000年初把世界首台DVD-Audio机推向市?gt;>V链耍珼VD-Audio与SACD两音频制式已摆开了对阵,一场音频制式战已拉开了序幕。那么,在纯音响方面,到底谁会成为CD的接班人呢?且看。。。。。。。。 
DVD-Audio 
>>>>1999年上半年,举世关注的DVD-Audio V1.0最终版本终于在Forum (DVD Forum的成员包括东芝、三菱、日立、胜利等日本厂商)出台 。全球46家相关厂家,已经同意DVD AUDIO采用统一规格。此规格定义了DVD-Audio与DVD-VIDEO同样是单面唱片,分单层与双层两种,单层唱片信息存储量为4。7GB,约为CD的7倍。另外这项V1.0的DVD-Audio规范要求用户使用能处理6个音频信道,且在两个信道的立体声中能容纳74分钟录音的五英寸光盘。这种格式的光盘能提供9.6Mbps的数据传输率。除数字音频数据外,该光盘还能储存唱片的说明文字, 包括名称和演唱者的作品目录等。 DVD音频V1.0版是目前最高、最全面的音频标准,它囊括了所有的声道模式[从2声道立体声到多声道模式, 按照采用MLP(MLP是一种无损延长播放时间的编码)的优先权方式,声道的分配方案共有21种];所有的取样频率和编码位(如取样频率48/96/192kHz44.1/88.2/176.4kHz;编码位有16/20/24bit)和所有的音频格式:LPCM、杜比数字、DTS、SDDS、MPEG。44.1kHz /16bit标准CD机一出现人们就听出了数码声,音感没有模拟音频柔和流畅。后来在还原系统上采用了高倍取样和再量化等技术,确实使后代CD机的声音越来越靓。高倍取样把还原音频中的高次谐波分量向高端推去,从而减轻了模拟滤波器的压力, 192kHz取样的基波频率(Sampling Frequency)就比44.1kHz取样频率要高出3倍。高端可达192kHz的频率响应完全能再现自然界一些高频超过20kHz的各种声音,而其高取样频率能使铙、钹和三角铁等尖锐刺耳的发声趋于平和,使各种乐器发声层次分明,立体声逼真,方位感清晰,而且192kHz格式经D/A变换后的信号, 对模拟滤波器的要求变得很低,普及型结构的机种也能放出很好的音质了。24bit(Quantization)的量化率可提供144dB的动态范围。宽的动态范围给音乐中的力度、环境、空间方位和分离度等方面提供更多的感觉。人类刚能听到1kHz声音时的声压是0dB,把耳朵刺得生痛的声压为140dB,差不多接近24bit的差距 。 
>>>>每个数码字则由24个1或者0的数目组成,而量化的数值愈大,则表示音波可切分得更细,再还原成声音时,得到的细节就会更多。传统16bit/441kHz的CD录放之时,由于bit数低、取样慢、分析力弱、在PCM的过程,产生大量的混淆误差,出现无数的量化误差和数码信号的时间误差,这些误差令CD声音劣化。DVD就是因为bit数高、取样快、分析力强,因而精确、细密,使上述的误差得以消除。不难想象,真正24 bit/192kHz的DVD-Audio一定靓声。 前年日本电子展中Pioneer率先展出DVA-24bit/96kHz 的DVD Audio 样板机,去年Pioneer扩大展出规模,推出新的样板机DV-LX10,Panasonic也正式加入DVD-Audio, 而今年不论Pioneer或Panasonic都已经将两声道播放时的规格提高到24bit/192kHz。近日Panasonic更领先全球,开发出世界上第一台既可播放传统CD和DVD盘片,又可播放最新的DVD音乐光盘的DVD-Audio商品机。并将于近期以Panasonic、Technics和National等不同品牌在美国、日本两地上市。 软件业者也将配合发行爵士、古典等数十种DVD。而令人印象最为深刻的还是24bit/192kHz两声道的模式,信息量与空间感都达到相当惊人的地步,无论是声音清晰度、声音的质感、动态范围还是方位特性,DVD-Audio均远超过CD唱片。192KHz 是指取样频率,24Bit 则是指量化,两者都是将乐器发出的声音作数字录音时,必须运用到的规格,也是决定声音优劣的因素。 
松下的Panasonic DVD-A7(见上层图) 与Technics DVD-A10(见下层图)是即将面市的世界首批DVD-Audio∕Video“兼容”播放机。 
>>>>正如各方预期,这两款DVD家族最新成员,果然配备了众所瞩目的高位高取样DAC,松下宣布两机内置以“MASH”技术研发出的「Noise Shaping(噪讯修整式)」新型DAC,最高可以对应至两声道24bit∕192kHz,与六声道24bit∕96kHz的LPCM处理。 而且为了确保高品质模拟讯号的纯净,这两款机种设计了可隔离噪声的“虚拟电池”,并且采用独门“Class AA”电路,完全分离处理各式数字∕模拟、与影像∕声音等讯号,以隔绝干扰。另外更令人兴奋的是,这两款机种不仅仍可播放CD∕VCD,兼容DVD-Audio∕Video,甚至还已经内置好现成的DTS与Dolby Digital解码电路,与5.1声道模拟输出端子!而且相关的基本前级环绕设定功能,两机都一律齐备,无论音响迷还是AV迷,都可以一次完全升到顶级,不需再另购一堆DAC或解码器,这样玩家可节省一大笔的卖机经费了。两款兼容机仍然内置两声道“V.S.S.虚拟5.1环绕”功能,而且耳机输出时仍然有效。“Cinema剧院模式”可以针对画面内容,自动消除噪声,减少闪烁,并增进暗部细节;同时也可以提升中央声道里对白的清晰度,而不影响整体音量。跟DVD-A7相比,DVD-A10采用的部分组件更为高级,设计上更为讲究。配备了“R-core变压器”,与独家“竹 II 电解电容”;还有新式24∕192芯片数字处理电路,就算是播放传统CD,也能进一步提升音质。此外,虽然DVD-A10与DVD-A7的外观相同,但前者的机箱下方另附有重量级的“复合结构避震底板”,因此两机重量分别为8.6及5.2公斤。两机没有倍频输出,这点未免令到想欣赏高质的景象效果的玩家失望。不过,最令人惊讶的是,这两款功能齐备DVD-Audio∕Video兼容机,价格不仅远低于其主要对手--SACD播放机,甚至比起目前一些DVD-Video单机,还要便宜许多!定价分别为DVD-A7日币十二万∕美金$999.95 ,及DVD-A10日币十五万∕美金$1,199.95,吸引死了! 
>>>>宣布近期推出DVD-Audio商品机除了松下外另一品牌是Pioneer,型号为DV- S10A(见上层图),与价钱平些的DV-AX10(见下层图)。它与Panasonic的两款新机共同特色是,它们都是DVD-Audio的兼容机,都可播放DVD-Audio∕Video软件。Pioneer DV- S10A的外型和该公司的当前代表性机种DV -S9相似,延续相同风格,但内里则大不相同。首先,在Audio方面,共可分成两大部分,一是作两声道的立体声(Stereo)使用时,此机即可以内置的声频DAC(数字模拟转换器),将最高规格的192KHz/24Bit, S/N比高达120dB,音乐讯号完整呈现;二是作多声道的环绕音效使用时,此机即可以96KHz/24Bit的规格产生6个数字声道,重现环绕声音效果。换句话说,在Stereo的情况下,将可再生最美好的音乐。 
事实上此机具有新开发的纯声频时基参考功能,可对应44.1KHz及48KHz两种系统,因此能播放多种音频讯号,不会出现那种软件无法播放的情况。而新设计的Hi-Bit IC则能将原来16 Bit的讯号转换成24 Bit,可提高分辨率。至于内置dts及Dolby Digital双数字环绕音效则快变成是Pioneer 高级DVD的标准配备了。其次,在Video 的部分,值得注意的是,此机已开始采用循序扫描(Progressive Scan),以倍频方式进行图像扫描,这样做之后,就可使得DVD影像画质再进一步提高,看起来会更细致美丽,赏心悦目。事实上循序扫描正在逐渐取代传统的隔行扫描方式,将来会有更多的DVD播放机跟着采用。不过必须提醒的是,因为循序扫描的扫描频率高出一倍,所以如果家里的电视太旧,将无法播放,变成有了新DVD机也不能观看的情况。Pioneer计划在2000年第一季才推出DV-S10A上市,目前售价未定,但在日本的参考售价则是20万日币。至于松下的两款新型的DVD-Audio有许多功能都与Pionee DV-S10A/DV-AX10相同,例如192KHz/24Bit的高音质立体声播放等等,不过此机并没有循序扫描输出功能。以此机播放DVD-Audio 软件时,再接电视,那么即可从屏幕上看到专辑的相关资料,例如乐曲解说、歌词等等,甚至还可以像幻灯机一般,播出静态的歌者、指挥等碟片内置的文字与图像信息。
--------------------------------------------------------------------------------
 除了上述两机外还有VictorXV-D9000DVD DVD-Audio∕Video兼容播放机,DVD-A24/192不用多讲,CD部份是Victor独门武器K2——ExtendedK2Processing,如果听过XRCD的发烧友都知经K2后的威力;而且Video部份与Pioneer DV S10A一样具备顺序扫描输出端,无论声与影,都可堪称一流。 
>>>>可能有人会突然想问:有了DVD-Audio的机器,那。。。。。。DVD-Audio片子在哪里呢?本来这>>并不是问题,因为DVD-Audio软件发行上的最后关键——著作权保护问题,在年99年上半年时终于解决,DVD-Audio盘片上已经确定使用“数字水?gt;>奔际跸拗品妗6舅上鹿綝VD音频产品原计划采用CSS2“数字水?gt;>卑嫒ū;は低常牵贒VD视频产品上使用的CSS版权保护系统在一个月前遭到挪威的技术开发机构MoRE( Master of Reverse Engineering)破译之后,原来制定的计划陷入一片混乱之中。 CSS2版权保护系统是CSS版权保护系统的更新版本。由于DVD视频产品的版权保护系统被破译,人们担心DVD音频产品中的版权保护系统也会被破译,因此,大家正在考虑使用更强有力的保护措施。松下将推出一种新的版权保护系统,它将拥有更强大的密钥和全新的编码系统。松下公司,东芝公司,英特尔公司和IBM等过去推出 CSS2系统的企业,正在开发一种新的替代系统。一旦开发工作完成之后,这四家企业将提议DVD论坛把新的替代系统作为标准。就在DVD格式的开发者们正在忙着寻找一种新的版权保护系统之际,松下公司表示,它预计将会把DVD音频产品的发布日期推迟。其它准备推出DVD-Audio的公司也因此而不约而同决定或考虑暂缓推出,以避免新盗版风潮发生,这就比本以提早占领市场的SACD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SONY/PHILIPS DSD/SACD 
>>>>为了争夺新一代音频格式盟主的地位,飞利浦在1996年宣布与索尼共同开发DSD新技术来取代DVD的音响制式,并于今年的3月4日正式颁布了SACD1.O版本技术规范,而更令人高兴的是前段时间索尼刚刚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商品化的SACD播放机——SCD-1(见图)。SACD唱片制式使用DSD(Direct Stream Digital)定向信息流数字编码技术,其高密度层采用无损耗数据压缩系统(一种由索尼与飞利浦联合开发的预先编码与平均信息量编码的综合方式),其原理是利用一种连续流通有次序地处理的数码信号。SACD技术根植于的PWM理论,Pulse Width Modulation, 脉冲宽度调变,听起来很复杂,但其实却是非常直观的观念。 
>>>>大家知道,数字输出就是高低电位的变化,如果我们控制 高低电位变化的时间,那不就是等于控制脉冲的宽度? 真够简单的!只要让“1”久一点,脉冲就长一点,让“1”短一点,脉冲就短一点。而“t”越小,就代表数字输出端所能呈现脉冲宽度变化更为细腻。 更为细腻?这就是“调变频率”高一点。 摆在CPU或数字系统上,这意味速度快一点,让我们可以用更快的速度缩短输出时间间隔,呈现最细致的变化。 想想极端的例子,如果CPU的输出仅能做到每秒切换一次高低(t=1秒),或者每秒切换100,000次,哪个厉害?哪个 “一齿、一齿”少?当然是后者。如果,每秒切换速度在2,000,000次以上,大概只要用一个很简单的低通滤波器就可以没什么“一齿、一齿”,平平滑滑的了,这就是SACD。当音乐储存在软件上时,呈现的状态是PWM的,即用一对0与1来表示脉冲宽度的关系(当然还是用上许多编码技术啦),然后利用一些机制把这些0与1捉出来 ,变成很直观的长短脉冲,接着送入低通滤波器,然后出来便是我们能听得懂的模拟音频信号。而整个PWM 的过程就是DAC——一个简单的DAC。以电路而言简单直接就是对保证信号真实还原最好的方式,故此这设计无论从对音质的优化还是对节省整机的价钱都是一个很好的主意。 SONY/Philips强调的是,如果有一天软件储存技术更高了, 运算技术也更强悍,几乎不必动到DAC,我猜,SONY指的是那个低通滤波器,因为我们只是把更密集的脉冲送入低通滤波器、换取更佳的音质。SACD是基于直接数据流DSD技术开发而成,因此SCD-1播放机的核心是DSD解码芯片。在进行DSD解码之前,它首先识别并读取SACD盘片上的数字水印,若发现是非法软件,则拒绝播放;若确认为合法软件,则借助于一个大容量的缓冲存储器来重新安排输出数据,以形成连续的数据流; 该机所采用的电流脉冲D/A转换器,是索尼最新开发的新型芯片,可将来自同步控制器的输出电压转换为一连串的高精度脉冲信号。 
SCD-1针对CD过多使用数码滤波而影响音色的弱点,由头到尾采用1bit脉动音响信号贯穿全程,简单直接,原音原色。再加上它采取比传统CD高出64倍,即2.8MHz的惊人速度去取样, 故此,它能准确地截取记录每一个最细微的原始声音。SACD是DSD制式下的新软件, 它同CD一样大小,分两层组成:第一层是CD层,采用独家的超比特变换技术把DSD处理过的音信储存到此,可用所有的CD机播放。第二层是高密度层,容量达4.7GB,里面包括正式DSD的两声道立体音信,频带达100K,动态120dB,比起CD的96dB,史无前例。另外,此处还包含DSD六声道的相同音信及其它的图文资料, 听过真正DSD/SACD的人士都说其瞬变和动态惊人,声音非常纤细,极度透明, 而且它十分悦耳和富于音乐感。另外现正使用CD的朋友也绝不须担心,超级音频CD最突出的特点是与CD唱片的双向兼容性,故此在这方面它绝不顾此失彼。为了增强播放CD时的音频性能, SCD-1采用了一种新的可变系数数字滤波器(VC24)。 
>>>>它能以24bit的字长进行数字滤波运算,精度和效率远高于普通CD唱机采用的恒定系数滤波器,音质自然是会较普通的唱机播放为好。在外观上金属加工层次颇有Sony顶级高价机种的风范,就连造型设计亦是极为相近。至于转盘方面更采用了近似SONY CDP-XA7ES SONY Fixed Pick Up Mechanism(光头固定读取系统)素质就更不用怀疑了。在继SCD-1之后SONY还推出较平价的SCD-777ES(见图),它采用上方置片,机械仍是沿用固定激光头的方式,喜欢SACD的玩家又多一个选择的机会了。近期索尼已在日本本土发行了多张SACD唱片,内容有古典音乐和爵士音乐 ,据称今后每个月将新发行10张左右的SACD软件,看来SONY在这次世纪之争是志在必得的。除了SONY之外还有其它的公司如Aiwa等也推出它们的样机。只可惜真正商品化的SACD暂时仍然只Sony一家孤军作战。 
两种制式相比有以下异同: 
>>>>1、相同点: 1)光盘直径和CD唱片一样,为12cm;2)都系单面存储信息;3)存储的都是数字信号;4)主要存储的均是音乐节目;5)都可记录文本、图形和活动图像等附加信息;6)音质都好于CD;7)都为保护版权考虑了相应的防范措施;8)都有双声道与多声道两种放音声道模式;9)目前都不能相互兼容播放对方。 
>>>>2、不同点 1)DVD-Audio所用1。2mm厚的光盘结构与DVD-Video相同。系两片0。6mm的基片粘合而成,而SACD所用1。2mm厚的光盘结构则与一般CD唱片相同,无需两片相粘;2)DVD-Audio除标准12cm直径光盘外,还有8cm直径的小型光盘,而SACD仅有12cm直径光盘一种;3)DVD-Audio唱片有单层与双层两种,而SACD唱片仅双层一种;4)DVD-Audio唱片的双层是性质相同的信息记录层,而SACD双层则一层是一般的CD层,而另一层是高密度HD层;5)DVD-Audio可提供一套以上的多声道放音,而SACD只提供一套;6)DVD-Audio可向下兼容播放CD唱片,而CD唱机则不能向上兼容播放DVD-Audio,系单向兼容;然而SACD可双向兼容播放,即SACD播放机可播放CD唱片,同样,CD唱机也可播放SACD唱片;7)DVD-Audio的播放时间有多种,而SACD的播放时间仅有一种,与CD一样,里外两层均为74分钟;8)DVD-Audio的声道设置有2、3、5、6四种,而SACD的声道设置是2、4、5、6四种;9)DVD-Audio的信号编码采用与CD一样的线性脉冲调制,而SACD信号编码采用的是索尼公司开创的DSD定向信息流数字技术。 
>>>>DVD-Audio与SACD的较量已不可避免,谁胜谁负或以兼容形式握手言和分庭抗礼,长期共存,目前不得而知。谁是下一代音频载体的真命天子,读者不妨拭目以待。
--------------------------------------------------------------------------------
 XRCD来龙去脉 
     

     
     我们要对一位与CD奋斗许久的音响界前辈-马浚,致上敬意。马浚原本在香港经营金弦洋行,专卖一些Hi-End音响器材,移居国外后继续以金弦为品牌,搜罗世界上顶尖发烧录音,以最好的技术进行数字化,分享给发烧朋友们。最早他发行LP与24K金CD,其中最有名的是明星打击乐团演奏的“卡门幻想曲”,这原是美国Moss唱片在1982年的模拟录音,金弦不但请到Doug Sax负责重刻,还以180克厚胶发行LP,同时也有24K的金CD。此举一炮而红,马浚开始找寻更多的发烧录音,而24K金CD也在太平洋两岸掀起一阵热潮。 
   1992年音响界传奇人物Keith Johnson与RR唱片、太平洋音响软件公司合作,推出了HDCD的编码技术,这项技术在1995年的AES年会与拉斯维加斯WCES展览中引起了轩然大波,众人一致叫好。HDCD宣称可将分辨率提高到20位水平,并有效改善CD的失真,有一期Billboard杂志以显著的标题写道:“HDCD技术将成为数字录音的标准格式”。没想到HDCD遭到日本厂商抵制,最后落得雷声大雨点小的下?gt;>=鹣沂适钡耐瞥鲆恍〩DCD软件,甚至成为极少数死忠支持HDCD的发烧唱片公司之一。后来金弦改名为FIM(First Impression Music),马浚希望大家一听钟情,依然以HDCD技术加上24K金CD作为主打招牌。有几张超级HDCD,还用上了24 Bit/88.2KHz的新处理器,并出版了Audiophile Reference的CD,还是值得买来试试看。可惜有HDCD译码器的唱盘越来越少,不,应该说CD唱盘越来越少了,马浚也无法继续苦撑,但他在后CD时代,找到了另一个新希望:XRCD。 
完美的16位(1.2) 
   由于HDCD必须要对应的译码器才能克尽全功,对越来越多DVD唱机的用家来说,不一定能听出好处。很早已前Denon的工程师就说过,有完美的16位,何必要20位?你知道很多专业器材,或者如Revox、Studer等音响产品,都还在用16位芯片吗?XRCD可以说是完美的16位,不需要任何附加设备,在任何一部唱机上都能表现出CD的最高音响效果来。JVC开发的K2接口,包括了Mastering设备、制造工续、硬件与理论等多方面成果,目前只在Victor的音响上可以见到K2接口的运用。多年前Victor有一套旗舰的转盘/数类转换器,都用上了K2接口,有位音响迷自己从日本携带回来(售价贵到极点),据他说效果非笔墨所能形容。“新视听”的主编陆怡昶也试用过装有K2接口的DVD唱机,他印象深刻,直说那是数字科技的一大突破。至于是什么突破,很抱歉,我也说不上来。 
   JVC官方的说法,过去唱片制作人拿到Sony的UMATIC 1630母带(由3/4吋专业录像机改良而来),或者较新的PMCD、DDP数字母带,都会担忧制成CD以后,到底损失了多少讯号。笔者也有类似的经验,在录音室听到原始录音母带,与市面上发售的CD比较,简直会怀疑自己的耳朵,或以为那是不同人的歌唱。但利用JVC的K2技术,制作人可以放心的睡大头觉,最后CD成品与母带的声音几乎难以分辨。K2接口仍然利用20位的A/D转换器,并非买不起24位设备,但从24位降频为16位,中间的损失怎不叫人胆颤心惊?K2所用的20位,128倍超取样A/D转换,动态范围可达108dB,总谐波失真-96dB,有效频宽范围内频率误差小于0.05dB。 
   数字讯号经过K2接口,最大的作用是降低时基误差。很有趣的现象,在CD时代大家斤斤计较Jitter,到了DVD时代,时基误差对于高位讯号影响更大,但反而大家都不关心了。事实上唯有真正降低时基误差,才能得到正确无误的数字讯号,这也是K2接口的最大果效。在数字化过程中,JVC把讯号储存在Sony的PCM-9000 MO光盘上,最后一连串的K2编码,以及K2刻盘、压片,全由JVC位于横滨的工厂内进行,中间绝不假手他人。透过SDIF-2传输(Sony开发的数字传输技术,JVC认为比工业标准的AES/EBU更好),以及尔后的每个环节,JVC在时钟位准与电源净化上都下了很多功夫,确保数字讯号不受任何干扰。 
   由于这是JVC独家技术,日本压片成本又高,所以不论是JVC自己出版的XRCD,或是FIM的重刻发烧盘,价格都很昂贵。例如号称是“爵士当铺”完整版的两张XRCD(XRCD 012、013),Master过程邀请到Prophone原厂(Proprius老板的儿子另外成立以爵士乐为主的唱片公司)与日本三盲鼠的名录音师Takeshi Tee Fujii助阵,售价要一千多台币,我在香港看到时犹豫了好久,差点买不下去。这么贵的XRCD到底有没有效呢?我仍然找了几张原版来比较,包括“Esther”(原版Atr CD001,XRCD01,有意还是巧合?),细川玲子Ayako Hosokawa精选集(原版TBM CD3008,XRCD011),日本三盲鼠精选集(金弦GSCD006,XRCD018),“当铺爵士”(原版Proprius PRCD7778,XRCD012),“丝竹管弦”(原版Saydisc CD-SDL368,XRCD019)。透明度与高频延伸绝佳 
   在完全一样的音响系统上,XRCD很明显在透明度、高频的圆滑延伸、立体感与珠圆玉润的质感等方面,要胜过原版的CD。好透明的声音,好干净的背景,丝毫不带火气与毛边的乐器与人声,这是首次听XRCD者共同的印象。的确,相形之下,原来的CD都像有一层薄雾遮掩在聆听者与演奏者之间,XRCD如同一阵风吹散了轻烟,眼前一片通清明朗。此外,音乐的背景变得更加安静深沉,以细川玲子“恶水上的大桥”这首歌为例,前面有一组弦乐四重奏,歌唱者站在中间,原版的声音比较暖调丰腴,弦乐共鸣感多一点,但换成XRCD后才发现,原版的乐器分离度不够好,乐器形体感不够清晰,背景的细微骚动也减损了定位的浮凸效果。 
   有了好的透明度,安静的背景,录音中原本的细节自然而然跑了出来。1976年一个冬夜在斯德哥尔摩爵士俱乐部中进行的现场录音,很传神的捕捉到香烟袅绕,酒气弥漫的气氛,“爵士当铺”因此多年来百听不厌。在XRCD版上,现场的空间感更加明显,乐手在舞台上的表情彷佛可见,台下听众啜饮咖啡或品酩小酒的细碎声响,情不自禁的吆喝声,还有侍者来回穿梭的走动着,这一切“实况”在XRCD版上都回来了。LP时代考倒很多人的“Esther”,原始录音1972年在慕尼黑一家录音室完成,慕尼黑爱乐的伴奏粗犷有力,旋律优美,1989年发行的CD依旧是音响迷的试金石。XRCD版给人的惊异是弦乐变得甜美滑溜,光泽亮丽漂亮,嗓音的磁性还是那么迷人,所有棱角却被修整得平顺无比,好象用顶级的真空管器材一样,三度空间感妙极了。 
   三盲鼠的精选集中,我们则发现XRCD的低音更加凝聚干净,线条清楚快速,尤其是低音贝斯与鼓声最明显,钢琴的音粒结实泛着光彩,弱音与强音间的动态对比幅度大,在轰隆乐音中依旧如丝绸般细致平滑。低音漂亮,XRCD的高音同样精彩?gt;>八恐窆芟摇闭庹臗D原来是香港菁英独奏团1981年的模拟录音,国乐器有些声音响亮(如鼓、琵琶),有些声势单薄(如古琴、筝、扬琴),动态对比本来就很大,加上乐器多偏向高音域,很难表现得好。XRCD版比原版更加清甜飘逸,一部份选自“大浪淘沙”的英国录音立体感强烈,选自“夜曲”的香港录音场面平淡一些,这些差距清楚可辨,还加上很宁静祥和的气氛与起落迅捷的节奏,非常精彩。
--------------------------------------------------------------------------------
 走马说靓碟从XRCD到XRCD2日本JVC公司开发的XRCD(EXTENDED RESOLUTION CD)这一先进的数码制作唱片科技,在CD制作的各个环节都以独创的主时钟系统对时基进行控制,使CD制版的抖晃失真系数以及玻璃母模的组误差系数有大幅降低,制版精度大幅提高,从而使CD制作中的保真度有了更好的保证。XRCD制品的一个大好处是重播时不需要使用特别的解码器,即使在普通的CD唱机中播放也能获得极好的重播效果,重播音乐的保真度、动态、立体感、清晰度和乐器的结像力、分离度等硬指标都是传统CD制品所不及的。 
>> 
1998年底,一直在不懈地追求更加完美的数码音响科技的JVC又在音频信号处理和唱片制造技术方面有了新的发展。这种发展的产物就是第二代XRCD技术,即XRCD2。XRCD2是在XRCD基础上作了更好的改进。XRCD2制品重播时也不需要另外配置专门的解码器,用普通的16比特CD唱机播放即可,但它能真正淋漓尽致地运用16比特CD机的动态与分析力,获得最好的重播效果。XRCD2除了进一步加强主时钟系统对时基的控制外,还在工作电源的净化上下足了功夫。 
>> 
以XRCD和XRCD2技术生产CD唱片成本很高,相应地有关CD产品的市售价格也就比较昂贵,比如在日本本土,XRCD2唱片零售定价为3885日元/张,而在我国国内,北京、上海、长沙等地的XRCD唱片市场零售价约为一般进口原版CD唱片价格的两倍以上,如果是XRCD2唱片,价格还会更高一点,简直是令人咋舌!如果"发烧"程度不是极高的话,遇到如此昂贵的唱片,恐怕谁都会敬谢不敏的。话虽如此,仍然有那么一些发烧唱片厂家看准了XRCD和XRCD2的市场,不惜工本地向JVC申请它们的使用权,也有那么一些唱片发烧友和CD藏家甘愿花大价钱来虔心罗致陆续上市的每一张XRCD和XRCD2唱片,因为在他们的心目中,"凡是XRCD唱片,必属无上天碟"!

DVD-Audio(小白注意区分Audio-DVD)
作为新世纪音频格式的正统继承人,让我看看DVD-A具有哪些特点:

1、DVD-A和CD均采用120mm直径碟片,但DVD-A的信息容量已大大增加,从CD的650MB扩展到DVD-A的最大容量17GB,记录时间也从CD的74分钟延长到DVD-A的最长时间400分钟。

2、DVD-A两声道格式的取样频率最高达192Hz,多声道格式的最高取样频率达96Hz,而CD的两声道取样频率为44.1Hz。

3、DVD-A的最高量化精度为24bit,而CD的量化精度仅为16bit。

4、DVD-A的重放频率范围为DC-96KHz,而CD的重放频率范围为5-20Hz。

5、DVD-A的动态范围最高可达114dB,而CD的动态范围为98dB。 




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不代表【wpsshop博客】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您发现有侵权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psshop.cn/w/菜鸟追梦旅行/article/detail/410150?site
推荐阅读
相关标签
  

闽ICP备140086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