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article > 正文

Redis入门实战:使用Redis实现缓存功能_主动缓存与被动缓存

主动缓存与被动缓存

1.背景介绍

一、什么是缓存?

缓存(cache)是计算机科学中重要的性能优化技术之一,它用来减少CPU负担或者提升应用响应速度。简单来说,缓存就是临时存储数据的地方,通过对比数据库或者其他数据源的最新状态,将近期经常访问的数据进行存储,这样当用户需要访问这些数据的时候就能快速从缓存获取,而不用每次都从源头(比如数据库)获取,从而大幅度提升应用程序的响应速度。缓存可以分为主动缓存和被动缓存两种,前者是指应用在执行某些操作的时候就主动将数据缓存在内存中,后者则是指当缓存失效或即将过期时,才去请求数据源获取并写入缓存。缓存一般分为内部缓存和外部缓存两种类型,前者指把数据存放在内存里,而后者指利用磁盘空间来存储数据。除此之外,还包括分布式缓存、集群缓存等不同类型。下面简单介绍下缓存的作用。

  • 提升访问速度:缓存可以有效地避免频繁访问的数据源,进而提升系统整体的访问速度。对于复杂查询型应用,如新闻网站、电商平台等,缓存的效果尤其明显。

  • 分担服务器压力:对于那些读多写少的静态资源,例如图片、视频、CSS样式表等,缓存也可以起到加速作用。因为这些资源并不是经常变动,所以可以在缓存层直接提供给用户,节省了服务器的负担。

  • 降低服务器成本:缓存服务器的部署及维护成本较低,而且可以根据业务量自动调整缓存策略,同时降低服务器硬件成本。对于大规模网站而言,这种技术优势非常明显。

    二、Redis概述

    Redis是一个开源的高级键值对数据库,它的主要特征如下:

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不代表【wpsshop博客】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您发现有侵权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psshop.cn/w/运维做开发/article/detail/967086
推荐阅读
相关标签
  

闽ICP备140086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