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article > 正文

计算机双非本科毕业小结_双非一本计算机毕设

双非一本计算机毕设

前言

其实,笔者想写篇总结自己大学生涯的文章已经很久了。
其中也是纠结了很多,有想过分开几篇写,写一下大学自己技术学习路线、个人职业规划、面试准备和经验等等。考虑再三,还是认为一篇足够了,自己也没到著书立说的地步,无需事无巨细一一记录。
此篇文章主要还是记录和总结一下自己的大学经历,顺便就给普通一本或者说双非的计算机专业的后辈们一个小参考。
至于技术路线、面试之类,笔者其中走的歪路也不少,同时也并不能确认现在正探索着的就是所谓的“捷径”,有心人还是需多自我探索了。

目前状态

现在是2018年4月份,从实习回到学校来弄毕设。
已经签了上海爱奇艺的三方,部门硬性需求少,对自主学习能力要求高,同事和组长都是技术大牛。也是很庆幸能拿到这么一份offer。

大学经历

笔者刚进大学目标就比较明确:毕业能进一个不错的互联网公司。
然后就在探索中开始了自己的大学生涯。

大一

大一最大的目标就是确认自己之后的方向。
其中有两个最重要的选择:

  1. 考研还是本科就去找工作
  2. 大学期间的技术学习方向

途径的话无非是知乎、百度。
通过各种网上信息了解,计算机这个专业,本科如果能自主好好学习,毕业找到一个好工作也是不难的,考研对于我这种情况来讲就不是那么必要了。
至于方向,最终选择的是Android,这个就见仁见智了。
另外的话,我学校有自己的oj,大一也没什么编程任务,所以在oj上刷题300道左右。

当然,大一也是参加了学生会,各种才艺、辩论活动之类。一年后马上退出学生会,也几乎不再参加任何活动。个人实在是反感这些拙劣的洗脑方式和冠冕堂皇的自我晋升手段。也是看着有的人一边通过欺骗获得贫困生补助金,另一边却在学生会挂着“无私奉献”的牌子轻松入党。

大二

刚进大学通过考试进了“卓越班”,然后根据学校的教学计划,大二可以自己选择导师。(在此非常感谢胡威老师在整个大学阶段的指导!)
本科导师制中,导师主要还是扮演一个“方向引导者”的作用,并不需要对你过多负责。所以我很多同学在快毕业的时候也有“只见过导师一面”的情况。
你有问题去问导师,导师一般都会倾囊相授,但是如果你本身坐等导师“喂养”,那么导师也不会至于牵着你鼻子拉你前进。毕竟人家本身也是带着研究生的。
一方面是看导师本身,另一方面是看学生自主意识。我的话,由于自己本来就定好了Android方向,所以基本有小方向问题了就会找导师讨论,比如觉得自己需要实践了就会找导师要项目做,学的迷茫了也会通过导师联系一下往届学长。
然后大二主要就在实验室项目的实践和各Android书籍的学习中度过了。

另外大一下也是开始写博客,大二下的时候也是申请到了“CSDN博客专家”。对于这个荣誉,我感觉更多的还是对博主的分享精神的一种认可,而技术深度和广度,我深知自己还差的很远。

大三

上半学期主要就是拿着大二做的一些项目去参加比赛,一方面但是拓展眼界,另一方面是丰富自己的简历,毕竟双非的学校本身在就业中就是一个劣势,必须通过其他方面来弥补。

下半学期就是找实习了,最终也是去了上海爱奇艺(后来转正)。
找实习的时候,一开始比较傲娇,觉得自己从大一就开始准备,肯定比其他人优势大得多了,那时候也是很迷腾讯(毕竟是玩鹅厂游戏长大的),春招实习两个月里只投了腾讯一家。后来三面过了之后,在面试委员会加面的时候挂了,当时给自己打击也是不小。之后春招都快结束了才开始投一些其他公司,也是拿到了几个offer。
通过找实习也是了解到了自己技术上的很大的不足,自己过分注重Android的知识,却忽略了算法、计算机网络等重要基础,也是在找实习的时候吃了大亏。

大四

大四开始就主要是在上海爱奇艺实习了。
实习期间同样是发现了自己一个很大的缺点:过分注重方向。
刚开始实习的时候,除了Android相关的知识或者技术,其他的我都不太想接触。
因为我很倔强认为自己的职业规划中应该先精通Android,之后再触类旁通的去学习其他知识。
期间,我组长和我说一个思想让我改变了自己几年来对自己的职业规划:

任何一个专业领域中的大牛,绝对不会是在单单一个方向上是大牛。

这个其实很好理解,比如在Android中学习到进程间通信,你要深入了解这个你必须对linux和操作系统这方面有一定理解,不然你就只能止步于此了。如果你是个深谙Android源码的大牛,那么你对操作系统的理解也一定很有深度。

然后自己就开始努力适应小组内工作节奏,到后来工作就变成了一种“学习这么快乐的事情还可以拿钱”的事情了。

大学其他事件

  • 整个大学每周至少健身房一次,长假期间都会去健身房办卡,一周至少三次。
  • 和女朋友一起旅游,去过凤凰、庐山、桂林、苏州、木兰天池等,武汉本地的话基本都是跑遍了。
  • 大二下的暑假和女朋友互相见父母(主要大三下暑假要去实习,所以在安排中就提前到大二了)

一些个人看法

找工作

先投中小型公司,再投大公司。在投自己的心目中公司的时候,一定要保证自己已经完全准备好。
在春招和秋招中,BAT等大公司基本一般都是最早开始的,所以很多人(包括笔者自己)都会很着急地去投,生怕没有HC。但是这种情况往往是自己断送了自己几个月的复习时间。
一方面,大公司虽然开始地早,但是周期也长,退一万步讲即使你真的错过了,之后也是可能有补招的。
但是如果你没有准备好就去投,如果没过,那你就是真正地丧失了这次机会。有的人可能会说,阿里提前批内推没过,正式秋招还会有一次机会。是的,你会还有一次机会,但是面试官能看到你上次没过的原因,有时候看到你上次没过,可能就直接不想面你了。
另外,先投中小型公司,获得保底offer后再去投大公司。首先,在面试中积累的经验能让你受益匪浅,其次,有了保底offer本身的心态也会好很多。

最后就是找实习的时候不要去在意城市。实习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千万不要因为在意城市而放弃某些大公司的机会,这是真的得不偿失的。有一个大公司的实习经历,在秋招的时候是一个巨大的优势。

本科生和研究生

本科就想去找工作,甚至只想进一线公司的,必须要有一定的觉悟。

在相同水平下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大企业绝对会选择研究生。

可能很多人会很好奇:“一个本科生能到达和研究生一样的水平,不是很有潜力吗?”
这句话没错,但是面试本身能面试出的水平是有限的,研究生与本科生相比,本身在科研水平甚至知识的广度上就有天然的优势。毕竟多学了几年,能得到一个更好的人才,大公司也不会在意那么几k的钱。
所以如果你想在本科出来进大公司,你就必须有通过大学4年超过部分研究生的觉悟。否则只能退而求其次。

另外就是985、211的问题,如果你也和笔者一样是双非的本科,那么你本科阶段不能仅仅局限于自己的技术提升了。你还要有意识的去丰富自己之后的简历,不然你可能连大公司的简历筛选都过不了。
这是个很现实的问题,如果你实在只有技术没有资源,又只想进一线公司,那么要么寄托于运气,渴望大公司能让你简历过,要么就只有考研。
就笔者个人观点来讲,如果你已经有了一定技术(超过部分研究生的程度),对考研也没有非常热衷,那么直接找工作就可以了。哪怕进不了一线公司,进个二线公司应该问题不大,只要有技术水平,那么之后的选择机会也是很多的。

本科学习方向

一定要选择一个自己的方向。
本科期间不乏每一项技术都只接触一点点的情况,尤其是在很多人适应了高中跟随老师节奏的学习方式,大学功课又繁杂的环境下。
如果没有一方面的长处,那么找工作的时候是没有竞争力可言的。就拿前端来讲,如果你只会HTML+CSS+简单JS,完全没有任何竞争力,这样简单的操作很多人一个礼拜不到甚至两三天就可以完全搞定了。

不过方向的专精并不意味着抛弃其他的,而是相关的知识都要能了解一二,甚至深度了解。
就拿笔者自己来说,我准备做Android,那么Android的API肯定要用的666吧,另外相关的一些经典框架原理要懂吧。再深入些,平时经常用的一些API的原理是什么,Android内部一些机制的实现原理是什么。
涉及到原理了,那么操作系统的基础你首先要打牢吧,不然别人和你解释原理你也不懂。涉及到Android网络框架了,那么各种数据包结构都不理解就说不通了吧,最好连包怎么传递的都知道那就很厉害了啊。
当然以上就是打个比方,笔者曾有很长一段时间一直局限于对API的使用和对开源框架的探索,碰到不会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知识怎么办——跳过。毕竟笔者之前一直想单独地先精通Android,然后再触类旁通地去学其他的。现在看来这种想法是多么地可笑,也是错过了那么多突破自我瓶颈的机会。

是否进ACM

这个话题与上面的相比可能受众面会小很多,只是大学没有参加ACM一直是笔者的一个遗憾
笔者由于大一就确定要走工程路线,所以一直认为进ACM对自己来说完全没有必要。虽然当时也有在OJ上刷题300道左右,但是始终没有进ACM进行相对专业和集中的训练,对于算法的学习也都只是自学。现在想想如果当时能有前辈对我作一点引导,或许自己对算法的理解又能有更进一步了,不至于在刚刚找工作的时候显得那么狼狈。
对于刚刚进大学的计算机学生来讲,如果学校有较不错的ACM组织,那么无论你之后做什么方向(不管是前端、后台、算法),都可以进ACM进行一段时间的学习。能拿奖丰富下自己的简历最好,即使不能,那么用相对空闲的大一来学习算法也是一件很有价值的事情。

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不代表【wpsshop博客】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您发现有侵权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psshop.cn/w/酷酷是懒虫/article/detail/827587
推荐阅读
相关标签
  

闽ICP备140086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