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article > 正文

读千脑智能笔记09_大脑的错误信念

读千脑智能笔记09_大脑的错误信念

1. 人类智能的未来

1.1. 气候变化如此剧烈,在下一个百年里,一些城市很可能会不再适合人类居住,大面积的农业区或将变得更加贫瘠

1.1.1. 气候并非唯一需要关注的问题

1.1.2. 人类的一些技术,如核武器和基因编辑,为少数人提供了杀死数十亿人的可能

1.2. 物种将以极快的速度走向灭绝,一些科学家甚至称之为地球历史上的第六次物种大灭绝,而正是人类智能导致了这些快速的变化

1.3. 从一开始,生命的进程就被基因和进化所决定

1.3.1. 进化没有计划,也没有预设的方向

1.3.2. 物种的进化和灭绝取决于它们是否为后代留下基因复制的能力

1.3.3. 生命是由生存竞争力和繁衍驱动的,其他都无关紧要

1.4. 与我们的祖先相比,我们的身体更健康,生活更舒适,劳累更少

1.4.1. 技术和科学发现的迅速发展无疑是重要因素,这使得我们能够大量生产食物,消除疾病,并将各种货物运送到最需要的地方

1.5. 智能是我们成功的源泉,但它也对人类生存构成了威胁

2. 大脑的错误信念

2.1. “缸中之脑”假说

2.1.1. 证明了一种可能性,即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并非真实世界,而是计算机模拟出的虚拟世界

2.1.2. 我们所认为的自己身处的世界,并非真实世界,而是对真实世界的模拟

2.1.2.1. 我们相信的东西往往不是真实的

2.2. 你的大脑在一个盒子里,也就是在你的头骨里

2.2.1. 大脑本身并没有任何传感器,所以组成大脑的神经元其实隐藏在黑暗中,与真实的外部世界是分隔开的

2.2.2. 大脑了解现实世界的唯一方式就是通过头骨内的感觉神经纤维

2.2.2.1. 没有实际的光线或声音传入大脑,传入的只有电子脉冲信号
2.2.2.1.1. 即使是对最基础的光线、声音和触感的感觉也是大脑创造的,它们只存在于大脑构建的世界模型中
2.2.2.1.2. 我们的感官将这些特征转化为神经脉冲,也就是转化为我们可以理解的光线和声音,但是感官本身并不能感知一切事物
2.2.2.1.2.1. 光线在真实世界中存在的频率范围很广,但是我们的眼睛能接收到的光线信息极其有限
2.2.2.1.2.2. 我们的耳朵能探测到的声波范围也非常狭窄
2.2.2.1.2.3. 我们感知到的光线和声音只是再现了万事万物中的一部分
2.2.2.2. 大脑的神经纤维也和肌肉相连,肌肉控制着身体和身上的传感器从而改变大脑所感知的世界
2.2.2.3. 通过不停地感知、移动,大脑便学会了外部世界的运行机制
2.2.2.4. 没有任何直接构成我们的心理体验的感知来自感觉神经,这些感知包括毛茸茸的宠物、朋友的叹息,以及秋日落叶的颜色等
2.2.2.5. 感觉神经只发出脉冲信号,但我们并不能直接感知脉冲信号,我们感知到的一切都必须经过大脑的加工
2.2.2.6. 因为感官的不同,即便身处同一个宇宙,我们的感知体验也不同

2.3. 大脑只认识真实世界的一个部分(子集)

2.4. 我们感知到的只是这个世界的模型,并不是真实世界本身

3. 生活在虚拟世界中吗

3.1. 活跃的神经元反映了我们当下的所思所感

3.1.1. 这些思绪和感知是和大脑构建出的模型紧密相连的,而不是与大脑外的真实世界紧密相连

3.1.2. 我们所感知到的实际上只是真实世界的虚拟模型

3.1.3. 我们通过感知形成了自己关于世界的模型,而非世界本身或大脑中快速变化的脉冲信号

3.2. 我们以为的现实与缸中之脑假说非常相似

3.2.1. 人类生活在虚拟世界中,只不过这一切没有发生在计算机中,而是发生在人类自己的大脑里

3.3. 模型有时候也会出错

3.3.1. 截肢的人经常会感觉失去的肢体似乎还在

3.3.2. 甚至“幻肢”还可以“移动”到不同的位置

3.4. 人类构建的世界模型可能是不准确的

3.4.1. 能感知各种不存在的东西(如幻肢)

3.4.2. 能错误地感知确实存在的东西(如异肢和橡胶手

3.4.3. 大脑构建的模型与大脑输入不一致的情况并不罕见,而且在很多情况下,这是有益的

3.4.3.1. 大脑也会被欺骗

3.5. 存在于我们大脑中的世界模型通常是准确的

3.5.1. 它获取到的有关现实世界的结构,通常不受我们当前的观点和其他有冲突的数据的影响

3.5.2. 大脑中的世界模型也有可能是完全错误的

4. 错误的模型

4.1. 错误信念指的是,大脑构建的模型相信某些东西存在,但实际上这些东西在客观世界中并不存在

4.2. 肢体被截掉后,皮质柱还依然存在,它们构建出来的肢体模型也还存在于大脑中

4.3. “地球是平的”这个模型不仅和我们的感知一致,也更适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

4.3.1. 如果你不是一个长距离旅行者,那么平地模型对于日常生活已经够用了

4.3.2. 为了坚信这套说辞,你更愿意选择与那些和你信念相同的人共同生活,这样你接收的信息输入会与你头脑中的模型更为一致

4.3.3. 现在,你可以通过互联网轻松实现。你只要在网络上有选择性地观看和自己观念一致的视频就可以了

4.3.4. 如果你对世界的认知只依赖于自己的个人体验,那么你很可能会过上一种相对平淡的生活,然后相信地球是平的,人类登月是伪造出来的,人类的活动不会导致全球气候变化,物种不会进化,疫苗会导致疾病,大规模枪击案件都是假

4.4. 大脑中的新皮质一直不断在做出各种预测,这些预测可以帮助大脑测试它对世界的建模是否准确

4.5. 一个错误的预测说明大脑中的模型出错了,需要修复

4.5.1. 一个错误的预测将会导致新皮质的一系列活动,这会将我们的注意力转到引起错误的信息输入上

4.6. 有证据表明,那些不相信气候变化的人如果经历一次极端天气或因海水上涨导致的洪水,就更容易变成气候变化的拥护者

5. 病毒式传播的世界模型

5.1. 一个幻肢的模型不会病毒式传播,它只是一个不准确的模型,只局限于一个大脑

5.2. 地平模型也不是病毒式的,因为它要求人们只相信自己的个人体验

5.2.1. 相信地平说不会让你将此信念传播给其他人

5.3. 关于儿童应该接受教育这一部分,就是病毒式模型

5.4. 选择性教育模式也是病毒式的,可能更有利于基因的延续

5.4.1. 从达尔文进化论的角度讲,选择性教育是个很好的策略,但前提是那些没受过教育的人能够接受

6. 病毒式传播的错误世界模型

6.1. 假设我们有一本错漏百出的历史书

6.1.1. 这本书的开头为读者列了几份阅读说明

6.2. 第一份阅读说明写道:“这本书里所写的一切都是真实的。请无视和这本书矛盾的其他证据。”

6.3. 第二份阅读说明写道:“如果你遇到其他和你一样笃信这本书的人,请给予他们需要的任何帮助,他们同样也会这样帮助你。”

6.4. 第三份阅读说明写道:“尽可能地向别人介绍这本书。如果他们拒绝相信书中内容的真实性,你应该驱逐或杀死他们。”

6.5. 修订版增加了更多的说明性文字,比如“女人应该生育尽可能多的孩子”“为防止儿童听到关于此书的批评,应禁止儿童上学”

6.6. 随着时间的推移,相信此书真实性的大脑模型会呈病毒式传播,“传染”给越来越多的大脑

6.7. 这本历史书正是模因(meme)的一个实例

6.8. 模因的概念最初由进化生物学家理查德·道金斯提出,模因会在社会演化进程中自我繁殖和进化,如同基因一样,但是模因通过文化演化完成

6.9. 模因和基因一同进化,而且它们可协同强化

6.10. 模因通过大脑完成复制,为了最大化它们的利益,模因已经进化出一套方法控制大脑的行为

6.11. 这本历史书中的模因和相信此书的人的基因之间存在一种共生关系

6.11.1. 这本书规定它的信徒应该得到其他信徒的支持

6.11.2. 会导致这些信徒的后代有更高的生存概率(也就复制了更多的基因)

6.11.3. 反过来又会导致越来越多的人相信这本书是真的(复制了更多的模因)

6.11.4. 它们帮助彼此繁殖,在演进的过程中相互促进

6.12. 这本历史书可能充满事实错误,但是生命并不是为了拥有一个正确的世界模型而存在

6.12.1. 生命的目的在于复制

6.13. 只要错误信念可以通过信徒的基因传播开来,那么错误的世界模型就会广泛传播

7. 语言与错误信念的传播

7.1. 在语言产生之前,个体生命的世界模型受限于他们所能造访的地方和他们所遇到的事情

7.2. 人类的智能之所以远超其他物种,人类这个物种之所以能自我启蒙,原因就在于我们对世界模型的拓展远超我们直接可以观察到的范围

7.2.1. 知识的拓展是通过各种各样的工具,如船、显微镜和望远镜等,以及各种形式的交流,如书面语和图片等实现的

7.3. 只通过语言来了解这个世界并不是百分之百可靠的

7.3.1. 充斥错误观念的历史书显示了这些错误观念是如何通过语言传播的,即使传播者并未刻意传播虚假信息

7.4. 只有一种方法可以区分错误和真实,即检测我们的世界模型是否出了差错,也就是主动寻找和我们的信念相矛盾的证据

7.4.1. 发现支撑我们信念的证据虽然有帮助,但不能起到决定性作用

7.4.2. 找到相反的证据才可以提醒我们,自己大脑中的世界模型发生了偏差,需要立即进行修复

7.5. 积极寻找相反的证据,尝试推翻我们的信念是一种科学的方法

7.5.1. 是我们所知的可以接近真理的唯一方法

7.6. 新皮质可以通过不断做出预测来测试它的世界模型,所以该模型是可以实现自我修复的

7.6.1. 大脑自身将不可阻挡地构建出越来越准确的世界模型,但是这个进程正在全球范围内受到那些病毒式传播的错误信念的阻碍

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不代表【wpsshop博客】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您发现有侵权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psshop.cn/w/知新_RL/article/detail/706641
推荐阅读
相关标签
  

闽ICP备140086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