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
踩
入行汽车电子行业已经要三年了,闲下来的时间爱总结总结,感受一下现在自己的行业水平,技术水平和发展想法。
首先,工作三年了,除了业务知识积累之外,我觉得增长更多的是沟通与做事方式的长进。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道理都懂,但就是不清楚怎么做。”从小学到大学,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在学校里更多的是教会了自己如何快速高效的记忆,却并未就给自己太多思考的时间。
虽说到了大学后,时间多了,可以有很多思考的时间,但殊不知,思维差不多已经固化了,很多习惯好像在机械重复了多遍以后,就像是刻进了基因里,长进了骨子里,它让你很多个瞬间总是毫不犹豫的选择了那些个你觉得不确定的确定,所有的这些选择构成了我们现在的人生。
以前我可以只选择我愿意接触的,避开那些个我看不惯的不愿意接触的。上高中的时候,我不喜欢学习音乐,于是偏科。上大学的时候我不喜欢参加社团活动,于是在到毕业活动学分刚刚凑满,但工作后就不同了,工作后,大家强调的是团队合作,职场人做久了,难免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和事,这里面就不可能总是我们喜欢的。如果想到跳槽,它可以帮我们一时逃离,却并不能从根本上帮我们解决这些个人际沟通方面的问题。所以为了每月稳步上升的入账额,我们不仅要用硬核的技术技能武装自己,还要学会在人际中游刃有余,才能真正发挥自己的价值,在工作和生活中获得双重丰收。其实也并不是说让大家去谄媚,而是想跟大家分享一些避免碰不必要南墙的方法技巧经验,一些让职场生活稍微顺心一点的方法。因为我自己就感受过气氛不好的团队和职场环境。
1、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成长过程中,最要紧的事情是:停止暴露自己,学会隐藏自己”。这不是教我们虚伪,而是职场中的大智慧。很多人都是打着“追求自己的内心”的幌子,来掩盖自己情绪控制方面的低能。生活不是电视剧,你表现出自己的嫉恶如仇,不会使得“坏人”得到惩罚,还有可能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说话之前一定要想想日后会不会后悔,不能图一时嘴上爽快;发微信消息或者邮件也一样,有些时候文字会让事情变得更复杂,具有更大的杀伤力。看到一个方法很好用,你觉得邮件里写的内容或者微信要发送的消息,如果在面对面沟通的情况下,你是不会这么直接发泄的,那么便不要发。
2、学会向上管理
“向上管理”这个词,乍一听,会给基层的职场人一种误解,作为员工的我,出来打工挣钱的,只有被管的份儿,那还有权利管别人。其实错了,即使是最基层的职场人,也可以拥有这项能力。可能很多人都有这种感慨“在工作中,不是努力了就有回报”。是的,那可能恰巧就是因为我们缺少了这种向上管理的技能。管理层其实不单纯是管人,他们更大的职能是资源的分配与协调,所以做好了向上管理,也就意味着你可以得到上级更多的重视,也就意味着得到更多的资源倾斜的可能性也变大了。其实向上管理包含很多方面,具体跟大家推荐一本书“向上管理:如何正确汇报工作”。分享一些个人经验:
认识、分析并尊重我们的领导,认真倾听上级对自己的看法,设法获取他的指导。
职场中你最重要的资源其实就是你的直接上级。
领导交代的事 先服从,如无异议,坚持做到更好,如有异议,私下里提,不要当众反驳。
任何时候都不要剥夺领导的决策权,尤其是涉外的一些沟通,一定要提前跟领导汇报沟通好。
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是第一位,除此之外可以适当多承担一些,毕竟学到的东西真的是你。
多主动跟领导汇报自己工作的完成状态,不要老等着被提问,汇报要有有所准备,不要一问三不知。
3、英语水平很重要
别觉得我们做测试的,又不涉及对外沟通,只要会用工具会写点脚本就行了。万一哪天公司来了国际业务要你和客户review测试用例,或者猎头提供了一个名外企的机会,结果因为英语不行,拉胯了。最近公司入职了一个互联网行业的员工,进来对汽车电子很多都不甚了解,但仍旧给的是高工,并且接的都是国际大项目。一下子让我惊醒,原来只要英语好,就可以盖住所有的不足。所以各位筒子们,集美们,一定要英语上多下功夫啊。不要再被网上的什么发音要标准误导了,只要听得懂,哪怕说的口音让人觉得耳朵收到了侮辱都没关系,只要吐字清晰,表达顺畅,不要一直“嗯,啊,嗯,呃,……”就已经达到了有效沟通的目的了,千万不要沉迷于什么地道表达、纯正口音,老外没那么笨的,因为你说的不地道发音不标准就听不懂了,多想想你听老外讲中文的时候就明白了。
4、多跟比自己强一点的人学习
这条可能不具有普遍性。但如果你也是跟我一样老担心麻烦别人,跟大佬沟通有点羞怯心理忒强,那就对了。当然这个操作的前提是,要对自己有个清晰的认知,知道自己是什么水平。你如果觉得自己很厉害,跟大牛也只差一点,那也可以经常直接去找大佬请教。
其实也很简单,可以拿工作年限判断。比如我工作三年,我平时就跟那些个工作五六年的天天在一起沟通聊天的比较多,一起吃饭,周末一起打打球什么的。然后在一起的时候就可以聊聊工作情况呀,市场需求呀,薪资涨幅啊什么的,多关心关系自己的朋友和同行是一件好事,可以让我们了解整个行业的趋势,毕竟汽车电子行业的圈子是很小的。然后有什么问题也可以直接请教,跟他们的工作经历差别较小,所以更容易产生工作中的共鸣,尤其是困惑我的,也是不久前困惑他们的,所以在这些问题方面,他们更能够也更愿意帮助咱们。在人家帮助了咱们以后,一定不要吝啬夸奖,顺手买瓶水也是可以的。这样一来一回,下次再问不难嘛。
另外,看着这些人,了解了他们的一些工作状况,也可以对我们未来近几年的职业规划可以做一些参考。现在这个年代,不确定性这么大,看不了十年,看三两年还是可以的吧。
最后,这些人本身也处于职业生涯的中期,还是很追求上进并且追求肯定的一批人,帮助我们这些小白,也会让他们心里美滋滋自己的职业成就感,真的是你好我好大家都好的大团圆结局了,一般做软件行业的都会很乐意分享的,不论是技术还是技巧,不然你就不会看到这篇文章了
5、跟团队搞好关系,尤其是开发
其实跟我们测试日常接触最多的,也就是软件开发部了。虽然我们是测试,报bug是“天经地义”的,但是一定要注意表达方法。万一遇到个“脾气大且差”(情商低&自大狂)的开发,不就点炸药了吗,无论最后谁占上风,最后反正别扭是结下了,项目还得继续做呀,多扎心。
所以,跟开发平时多打打哈哈,没事去他们工位上侃侃大山,多一些交流,除了报bug时候更顺畅之外,没准儿还可以启蒙我们码代码或者没事给烧个板子,和项目吵架时候,多个队友,也是好处多多。
其实工作中公事公办很好,但是掺杂了一些交情以后,事情可以办的更顺畅,毕竟公司流程再完整,也是有很多三不管的盲区的,大家一个团队里氛围融洽的话,也就都“助人为乐”“做好事不留名”的帮着做了。扯皮的事情也就会少一些。
6、领导项目要坚持
领导项目一定要坚持,只要不是强行把你撤掉,那你就要坚持下去。解决问题总是有方法,领导者的任务之一就是找到它,并且实施下去。遇到只要是非人性困难,首先想到的要是如何去解决,不是逃避。跳槽也是从一个坑跳到另一个坑
7、做好风险计划
要有风险计划,哪怕很简单一定要有,比如项目延期风险,应对策略加强进度管理,项目超支风险加强成本管理,项目质量风险,加强质量监控。这些看起来是废话的句子,可能会帮助你拯救项目。
8、项目需求是过程,客户利益最大
产品满足用户需要才能满意,沟通的初始是倾听,了解需求背后的动机,需求可以协商,立场不是最重要的,利益才是。
9、做好Case,代码脚本的备份
做任何事情都要有第二手准备,测试也是,在平常的Case设计,Case更新,思维框架图都要保存好,包括你对别人发给你的文档,最好不要直接做修改,而是存一份原始的在本地,再去修改编辑。做好配置管理,备份,代码安全,别做删库跑路的事情,要预防其他的意外。
有时脑子会乱想一些其他的,所以也说说除测试之外的一些职场小感触:
很多人认为事情做得多,事情做得好就能晋升是个广泛的误区,事情做的多,做得好并不代表你可以晋升,只能代表你的熟练程度提高了。晋升的基本原则是你提前具备了下一个等级的能力,然后有遇到或者自己创造了一个机会,最后顺利晋升到下一级别岗位。
很多人喜欢不停的做事,但不会停下来思考,缺乏总结复盘的能力,其实阶段性总结复盘,不仅能够固化前面的经验,也能梳理后面的方向;把事情做对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做对的事;另外不要贪快,方向正确慢就是快。
不要和你的同事比工资,没有意义,比工资总会有人受伤,更多的是负面影响,并且很多时候受伤的会是你。你只要认清楚自己的实力,清楚自己的行业水平,知道自己在行业的场景下并且结合自己的具体情况,尽力的去争取资源,往自己的需求靠近就可以了,明白了这些,大可不必为那1-2k去纠结自己的价值或者贬低别人的价值。
不要说一项技能没有用,任何你掌握的技能都有价值,但是你要学会找到发挥它的场景。工作中如果要上升,你要勇于承担麻烦的、有挑战的任务,当你推掉麻烦的时候,你也推掉了机遇。当然也要敢于拒绝职场PUA,尺度自己拿捏
不要把自己家庭和身体的不幸到处宣扬。同事永远都只是同事,朋友也永远都只是朋友。这两个角色永远代替不了亲人这个角色
不要幼稚的把人事部门当成你的倾诉对象,站在老板的角度想一想,他会怎么看你的倾诉内容。
犯错误不可怕,但不要重复犯错误,更不要犯低级错误。出处错了第一步明确承担责任,第二步积极寻找方法弥补损失,三步坚持到底挽救过错。这个同样适用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适当的宣传你的成绩。比如建立业务影响力,建立技术影响力,不要等着被发现。
如果一个员工做杂事做的非常好,那上司大概率会每次遇到同类杂事都会委托他去做。如果一个员工贴发票贴的不好,但是核心业务每次完成都很出色,大概率领导会把更核心的事情交个他做。所以什么事情应该做好,什么事情应该减少你的精力去做,你自己心里要有数。
事事有着落,才显得靠谱。我在工作期间一直,几次被不靠谱的人坑过,所以我对自己暗暗要求做靠谱的人,这样才让别人觉得你可靠,愿意把核心工作交给你。具体表现在:工作定期要向上司汇报情况,反应进度,上司就是上司,尊重这个职位,上司并不是在请求你。
无论是写代码还是设计用例,是个脑力体力都需要的活,身体很重要,千万重视。你自己的身体是第一生产力,记得保护好自己。★★★
汽车软件测试 VS 手机软件测试
我在毕业后工作的这几年,遇到了很多同事,他们测试经验丰富,但是他们之前是从手机测试转到车载测试。所以对于这个话题,有些见解。
首先,汽车软件测试,相比于手机软件测试,很明显的一个区别就是:汽车软件测试需要搭建硬线测试环境。在我的测试经验中,嵌入式软件有的时候出现的问题很奇葩,就是莫名其妙的出现,莫名其妙的消失。当然,你可以理解为“环境问题”,或是“devices issue”,但是你也大可以去尝试分析出现这种“无厘头”问题的原因,有的时候,顺藤摸瓜,了解低沉原理知识,你就可以去分析出导致这个问题的原因。即便无法确切的定位问题,但是也可以大概的认知到问题可能出现在那个模块。其实无论在什么时候,做什么工作,在工作过程中都会遇到问题,而重要的是会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然后去耐心的解决问题。这是一个很好的习惯,也是资历老的员工比新员工多出来的一种能力。在具体的工作中,手机软件测试,在手机有电的情况下,你只需要把App装进去就可以进行测试了。然而汽车软件测试,你测试的往往只是一个电子控制单元(ECU),为了让它工作,你需要把它接入到一个完整的闭合回路中,要连接电源、上位机以及电流计或者电压计,有时候还需要接入对手件等,必要时还要接入屏幕、喇叭以及多个电源,然后看到的画面里面就只有线束了……有时候测试只需要五分钟,搭建硬线环境就需要两小时……
因为线束太多,还出现过短路线束冒烟的情况……所以每个测试工程师的桌面上基本上都是线的海洋,一片狼藉……
其次,手机App测试,大多时候只要人和手机就构成用户使用测试场景了。然而因为很多汽车ECU开发过程是没有实车测试环境的,需要创建仿真工程,以实现实车测试的效果。在做测试时候我们需要利用一个测试硬件(CANoe)创建一个仿真工程,以实现测试ECU和其他ECU的交互。手机App测试,除了简单的功能测试外,还需要做性能测试、接口测试等。源于互联网行业多年的发展,手机App这方面测试需要的工具在市场上已经有很成熟的商业用软件工具了,比如Jmeter、postman以及LoaderRunner等。然而车用软件一方面相比于互联网手机类APP软件流量较小,所以对于网络负载等性能测试要求较低;此外,车用软件根据总线类型(CAN or LIN)有固定的性能测试要求(一致性测试),这类测试多包涵物理层、数据链路层以及网络层等相关的测试,一方面包含硬件测试,另外一方面,测试时候需要外接的设备较多(像LIN网络测试多需要外接示波器),对于人工测试的需求更多一点,因此可自动化的发展程度较低。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很多车企,尤其是零部件供应商,多根据自己的产品自主研发自动化测试框架,开展局部的自动化测试。从这个方面讲,车企的自动化工程师是很稀缺的,物依稀为贵哟。另外,最重要的是,汽车软件产品研发周期长,测试任务相对较分散。不像大部分手机APP类软件,都迭代较快。因为车上用的东西,都是与安全相关的。搞不好来个召回事件,很多零部件供应商都吃不消的。基于这个行业大背景,车用软件的开发都会遵循一个严谨的开发流程(ASPICE开发流程),一个项目的周期一般最少在两年,像宝马奔驰类的项目,可能有做九年的(听公司老同事说的),一轮测试,周期也较长,所以节奏并没有很紧凑(加班少),相对舒适,不像互联网手机APP类,动不动就要通宵达旦,我有几个做互联网类手机应用软甲的朋友,经常一遇到软件发布,就是凌晨三点打下班卡。
基本上,一个软件测试工程师要想得到一个较满意的收入,市场对其提出了以下几点要求:
熟悉测试业务,基本功能(娱乐和仪表)、网络、诊断的要测试经验要有(有2~3年测试经验)有测试管理经验,
包括但不限于测试流程标准制定、测试任务分配与跟踪会用测试工具,包括但不限于CANoe,SPY3,示波器等会点自动化,
包括但不限于写自动脚本以及办公自动化等;
英语熟练
每天激励自己好好干活的心理暗示就是,“我要好好学习业务,为了明日跳槽……”
人总想着安逸,容易不自觉放慢进步的步伐。但也应该对当下心存感激,尤其是看了市场招聘需求,真是对公司不感激都显得没良心,我们不贩卖焦虑,但是别把自己的雄心壮志埋没在工作的一地鸡毛与生活的琐碎中,加油吧,以下一句话,我们共勉:“你是这样年轻,一切都在开始。”
暂时先写到这,以上都是三年历来的小总结。不一定符合大多数人,但大多都是老生常谈的“大道理”,有些我已经做到了,有些还未完全做到,但意识觉醒是行动的先导嘛。职场,真的是一个需要大智慧的地方,哪里有风平浪静,平步青云,不过是处处小心,步步为营的积累换来的,做对事比做好事更重要。
Copyright © 2003-2013 www.wpsshop.cn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