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
踩
(1)电动势(或理论电压),是指电池内部的电化学反应完全停止,电池达到稳定状态时,两极间的电位差。电动势是以电池内部化学反应为动力产生的,是维持电池两极间电压的保障。电动势随电池内部化学反应的减弱(或消失)而减弱(或消失)。
(2)开路电压是指外电路电流为零时,电池两极间的电位差。电池在没有达到热力学平衡时,电池内部存在极化现象,一般开路电压不等于电池电动势。但经长时间静置后,电池的开路电压与电动势比较接近。
(3)端电压(或工作电压)是指在充放电过程中,电池两极间的电位差。由于电池欧姆内阻和极化内阻的存在,在同一时刻端电压并不等于开路电压。
图1 端电压响应曲线
从图1中可以看出,磷酸铁锂电池进行放电的瞬间,端电压突然陡降,随后缓慢降低;在放电结束的瞬间,端电压突然陡升,随后缓慢回升,这种特性即为磷酸铁锂电池的电压回弹特性。
磷酸铁锂电池的电压回弹特性是由电池本身的等效内阻引起的。欧姆内阻一般与电池本身的材料、结构有关,在一定条件下可看成常量,放电过程中端电压的陡升和陡降均是由电池欧姆内阻引起的;电池极化内阻的存在造成电池端电压的缓慢降低和缓慢升高。
等效电路模型的选择应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能较好的反应电池的动态特性,模型不能太复杂,模型阶数不能太高,减少处理器的运算,便于工程应用。由于电池模型的准确性随模型阶数的增加而提高,同时模型的复杂度也相应增加,故在实际应用中需在两者之间权衡利弊。二阶RC模型相对一阶RC模型精度提高很大,而三阶以上模型精度相对二阶模型精度提升很小。综合考虑选择二阶RC模型,在这种模型下进行模型参数辨识及SOC估算。二阶RC等效电路模型如图2所示。
图2 二阶RC等效电路模型
图2中,UL为电池端电压,Uoc为电池开路电压,Ro为电池欧姆内阻,R1、C1为电化学极化电阻和极化电容,R2、C2为浓度差极化电阻和极化电容。电路中,Ro作为电池欧姆内阻可以反映电池端电压的突变特性,而二阶RC 并联网络可以反映电池端电压的渐变特性,电压源Uoc可以反映电池电动势与SOC间的关系。
图3
欧姆内阻的存在使电池端电压在放电结束的瞬间产生跳跃式的变化,突变主要是由R0引起的。可据此辨识出R0的值。
电池在脉冲放电结束后静置时间内(即图3中从C点到E点)的电压响应为零输入电压响应,其端电压响应表达式如式所示:
式中,V1(0)为电路模型中 R1C1并联网络的初始电压,V2(0)为电路模型中R2C2并联网络的初始电压。
利用matlab 工具箱cftool 中的Custom Equations,根据上面公式对电池在脉冲放电结束后静置时间内进行指数拟合。
因此有:
经过长时间的静置后,电池内部的极化反应已经消失,则在脉冲放电时(即图3中从A点到C点)的电压响应为零状态响应,其端电压响应表达式如式(3-4)所示:
在C点处,RC并联网络的电压等于公式(3-1)中的初始电压,即:
公式3-5可化简为:
联立(3-6)与(3-3)得到:
a、b、c、d、f已经经过指数拟合求出,、、、就能够求出。下面是我辨识soc=0.5的过程,也包含辨识过程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将原始电压数据(放电+静置)导入matlab,做散点图如图4首先进行数据处理,将原始数据处理成利于进行指数拟合的数据,
图4
可以发现,数据比较多,噪声也比较大,首先进行删除部分数据处理,我采用的方法时每隔100个点取一个值。处理后的数据如图5。
图5
接着用smooth函数+一次指数平滑法对图5的数据进行降噪处理,处理后如图6。
图6
图7
使用拟合工具箱进行拟合,由于使用的自定义函数,matlab软件不会对待辨识参数进行初始化,这会导致辨识结果出现很大的误差,如果不进行初始值的设定将会得到图9的结果。
图9
根据之前的拟合经验得到的数据,手动输入初始值对待辨识参数进行初始化,辨识结果如图10。
图10
a =0.1026
b =0.172
c =20.83
d =0.006005
f =13.53
至此,就得到了所有的待辨识参数。
硕博期间所有的程序代码,一共2个多g,可以给你指导,赠送半个小时的语音电话答疑。电池数据+辨识程序+各种卡尔曼滤波算法都在里面了,后续还会有新模型的更新。快速入门BMS软件。某鹅:2629471989
还没完,刚入门电池管理SOC估计这块的小伙伴的福利来啦,下面是我硕博期间编写以及搜集到的有关SOC估计的程序、模型、电池测试数据共110多个文件,需要学习的小伙伴们找我拿呀!!!!
Copyright © 2003-2013 www.wpsshop.cn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