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
踩
活动地址:毕业季·进击的技术er
目录
我是2020届的学生,毕业快2年了
计算机专业
1. 我的大学导师冯先生,我到现在依然很感激他。当初他给我和另外的一位同学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学习环境,后来还指定一位师兄带着我们,使我们得到了很好的指导,为我们以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2.通过跟冯老师多次交流,学会了很多东西,更坚定了走软件开发这条路。
3.我认识了三位15和14级的师兄,没有他们,我的知识面可能非常的窄,很多知识都是他们让我学的。
4.有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一块学习,从而使自己不至于那么孤独。
5.能够耐得住寂寞,经常去图书馆苦心学习。
6.很少打网络游戏。
3.1 改变1、从一群人到一个人
在我脱离学生身份、进入职场之后,开始过上了这种有足够个人空间的独居生活。
在这样的个人空间里,我感受到了更多的自在、轻松、随意。
尤其是当我晚上下班之后觉得非常疲惫,非常需要一个不被打扰的、足够安静的环境去梳理思绪、恢复能量时,这个完全属于我的个人空间给了我足够的包容与舒适感。
当然偶尔也会感觉到孤独。
周末会把住在一公里外的一个朋友请到家里来一起做饭、吃饭。
一个人呆在屋里的时候会点起好友临毕业送我的香薰,顿时有了她就在我身边、在我眼前陪伴着我的感觉。
总之现在的独居生活我很满意
愿你能在寂静里喜悲,能在孤独中优雅。
3.2 改变2、个人时间从“足够宽裕”到“极其奢侈”
学生时代真的是有大把属于自己的时间,合理的安排会使得你几乎可以去完成所有想做的事。
而在上班之后,尤其是在这种互联网企业工作,让我感受到自己的个人时间急剧缩水。
极其奢侈的一点空闲时间,必须想清楚什么更重要,要不断的去做选择,舍弃掉没那么重要的事。
这道理虽然以前也明白,可现在算是感慨万分深刻。想要在工作之余还坚持健身、读书、学习充电,要主动去放弃很多“琐事”,要更好的去管理自己。
改变3、重视每日的复盘与总结,变得更加清醒、谨慎与理性
工作之后,愈加意识到每日与定期的复盘和总结是非常重要的事。
你需要不断的去反思——哪里做的不够好、浪费了哪些时间、目标是否被达成、努力方向是否正确以及心中是否有邪念,需要不断的去提醒自己,保持清醒、理性与谨慎。
以上即是我入职场一周来觉得改变最大的三个地方。下面再接着聊聊这一周我遇到的问题以及反思。
问题1:羞于发问
有一天leader给了我一个小任务让我去完成。听他描述完这个任务后,我一头雾水,对于他提到的一些名词甚至都不是很理解。
但我当时没好意思问清楚,害怕被嫌弃,心里想着自己不懂可以去查。
那天我花了很长时间去搞清楚leader“究竟让我做什么”。
晚上我们开站会的时候聊到工作进展,我发现我完全理解错了他的意思,相当于这一天的时间我都是在错误的方向努力。
那晚我在睡前重读那本《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时,恰巧读到那段:
“如果学生不肯发问,不肯暴露自己的无知,不肯让老师知道他掌握知识的真正水平,那么就学不到东西,也就不能有长进。而且伪装实非长久之计,总有被拆穿的一天。承认自己的无知往往是求知的第一步。”
我意识到,不要害怕暴露自己的无知,也不要耻于发问,在通过一定的思考以及查询之后,仍然存有疑惑,就要积极发问,搞清楚需求,将事情高效的做好才是最重要。
问题2:急于成长
初入职场,面对全新且陌生的业务,我发现自己特别“笨拙”,特别“菜”。一件很简单的事,我需要很久才可以理清楚。
我会有焦虑,会有着急,会有不安,会害怕自己因成长太慢而做不好当下工作。
我会在一次次的反思里安抚自己,去接受自己最初的笨拙。亦切实体会到“耐心”的重要——你要给自己一定时间去成长,你不要去急于求成。
关于我在初入职场遇到的这两个问题,无论是「无知」还是「笨拙」,我想总而言之,这就是我现在状态的“本来面目”,无需刻意遮掩。
放下遮掩的心,去接受和承认,让一切「如其所如」,反倒让我觉得轻松了许多,也更能全心投入于当下。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漫长的学习生涯而言,好的计划是成功的一半。
1、长期规划
长期规划的实施需要毅力和决心,但是做正确的长期规划还需要高瞻远瞩的眼界、超级敏感的神经和中大奖的运气。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长期规划定主要是“定方向”。但遵循如下原则能够减少犯方向性错误的概率:
* 远离日暮西山的行业。
* 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 做有积累的事情。
* 一边走一边看,切勿一条道走到黑。
2、短期规划
良好的短期规划应该在生活、成长、绩效和晋升之间取得平衡。大部分公司都会制定一个考核周期——少则一个月,多则一年。所以不妨以考核周期作为短期学习规划周期。本质上,规划是一个多目标优化问题,它有一系列的理论方案,这里不一一细说。基于相关理论,我给出一个简单易行的方案:
* 确定目标优先级。比如:成长、生活、绩效。
* 确定每个目标的下限。从优化理论的角度来看,这被称为约束。比如绩效必须在一般以上,之前已经规划好的旅行不能更改,必须读完《Effective Java》等等。
* 优先为下限目标分配足够的资源。比如,事先规划好的旅行需要 10 天,这 10 天就必须预算出去。
* 按照各主目标的顺序依次分配资源。
古人云:“活到老,学到老。”互联网算是最辛苦的行业之一,“加班”对工程师来说已是“家常便饭”,同时互联网技术又日新月异,很多工程师都疲于应付,叫苦不堪。以至于长期以来流传一个很广的误解:35 岁是程序员工作的终点。
我自己的一些总结,从三个方面来解答:
* 第一部分阐述了一些学习的原则。任何时候,遵循一些经过检验的原则,都是影响效率的重要因素,正确的方法是成功的秘诀。
* 提升工作和学习效率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释惑和良好心态。第二部分分析了我在工作中碰到和看到的一些典型困惑。
* 成为优秀的架构师是大部分初中级工程师的阶段性目标。第三部分剖析架构师的能力模型,让大家对目标所需能力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知。
1.贵在坚持
有报道指出,过去几十年的知识量超过之前人类几千年的知识量总和。而计算机领域绝对是当代知识更新最快的领域之一,因此,工程师必须要接受这样一个现实,现在所掌握的深厚知识体系很快就会被淘汰。要想在计算机领域持续做优秀架构师,就必须不停的学习,掌握最新技术。总之,学不可以已。
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通往架构师的道路漫长而又艰巨,轻易放弃,则所有付出瞬间付之东流。要想成为优秀的架构师,贵在坚持!
虽然知识更新很快,但是基础理论的变化却非常缓慢。这就是“道”和“象”关系,纵是世间万象,道却万变不离其宗。对于那些非常基础的理论知识,我们需要经常复习,也就是“学而时习之”。
2.重视实践
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学习领域有所谓 721 模型):个人的成长 70% 来自于岗位实践,20% 来自向他人学习,10% 来自于培训。虽然这种理论存在争议,但对于工程师们来说,按照实践、学习和培训的方式进行重要性排序,大致是不错的。所以重视实践,在实践中成长是最重要的学习原则。
人类的认知有两种:感性认知和理性认知。这两种认知互相不可替代性。实践很大程度来自于感性学习,看书更像是理性学习。以学开汽车做例子,很难想象什么人能够仅仅通过学习书本知识就会开汽车。
书本知识主要是传道——讲述抽象原型,而对其具体应用场景的讲述往往含糊其辞,对抽象原型之间的关系也是浅尝辄止。采用同样精确的语言去描述应用场景和关联关系将会失去重点,让人摸不着头脑。所以,仅仅通过看书来获得成长就像是用一条腿走路。
重视实践,充分运用感性认知潜能,在项目中磨炼自己,才是正确的学习之道。在实践中,在某些关键动作上刻意练习,也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重视交流
牛顿说:“如果说我看得比别人远一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需要从别人身上学习。从老师、领导、同事、下属甚至对手身上学习,是快速成长的重要手段。
向老师和领导学习已经是人们生活习惯的一部分了。但是从同事甚至对手那里学习也很重要,因为这些人和我们自身更相似。所以要多多观察,取其所长,弃其所短。对于团队的小兄弟和下属,也要“不耻下问”。
此外,在项目中积极参与具体方案讨论也非常重要。参与者先验感知了相关背景,并且讨论的观点和建议也是综合了发言者多种知识和技能。所以,讨论让参与者能够非常全面,立体地理解书本知识。同时,和高手讨论,他们的观点就会像修剪机剪树枝一样,快速的剪掉自己知识领域里面的疑惑点。
4.重视总结和输出
工程师在实践中会掌握大量细节,但是,即使掌握了所有细节,却没有深刻的总结和思考,也会陷入到“学而不思则罔”的境地。成长的“量变”来自于对细节的逐渐深入地把控,而真正的“质变”来自于对“道”的更深层次的理解。
将经验输出,接受别人的检验是高层次的总结。这种输出不仅帮助了别人,对自身更是大有裨益。总结的方式有很多,包括组织分享,撰写技术文章等等。当然“日三省吾身”也是不错的总结方式。总之,多多总结,多多分享,善莫大焉!
解答别人的问题也是个人成长的重要手段。有时候,某个问题自己本来不太懂,但是在给别人讲解的时候却豁然开朗。所以,“诲人不倦”利人惠己。
·愿你能在寂静中喜悲,能在孤独中优雅。
·全情投入于每一个当下,完全燃烧自己。
·舍弃无关紧要的东西,保持清醒、理性、谨慎。
·保持阅读的习惯。
活动地址:毕业季·进击的技术er
Copyright © 2003-2013 www.wpsshop.cn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