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article > 正文

程序员如何扩宽思维,寻找适合自己的副业

程序员如何扩宽思维,寻找适合自己的副业

作为一名曾经埋头于代码的程序员,我深知技术领域的专业性与挑战。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开始意识到,单一的技术能力虽然重要,但在职业生涯中可能会遇到瓶颈。

因此,我开始探索转型的可能性,最终找到了自己的新方向。

在职场和生活中,人脉的力量不容小觑。雅虎的前首席战略官提姆·桑德曾经指出:“你的社交圈就是你的净值。” 这句话揭示了一个简单而深刻的真理:与优秀的人交往,可以提升自己的价值。

美国著名的商业哲学家吉姆·罗恩提出了“密友五次元理论”,这个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一个人的财富和智慧水平,往往接近于其最常交往的五个朋友的平均水平。具体到财富层面,这意味着一个人的收入大致相当于其五个最亲密朋友收入的平均值

基于这样的理论,我们应该积极与那些在各自领域表现卓越的人建立联系。以我个人的经历为例,我自大学时代起就热衷于挑战自我。

毕业之后,我在北京开始了我的职业生涯。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我总是喜欢探索不同的社区和论坛,寻找那些技术界的大咖,并通过微信与他们建立联系。我是一个对技术充满热情的人,但我的兴趣并不局限于技术领域。

记得有一次,我关注了一个技术界的大咖,发现他不仅在技术领域有所建树,还在新兴的今日头条平台上撰写文章,每篇文章都能轻松获得数十万的阅读量。这让我感到十分羡慕,也激发了我尝试写作的欲望。于是,我开始研究如何玩转今日头条,并很快找到了感觉。

不久后,我在浏览他的朋友圈时,注意到他还经营着自己的公众号。这再次激发了我的模仿欲望,我也开始尝试创建并运营自己的公众号。那一年,我不仅成功运营起了今日头条账号,还顺利开启了公众号之旅。

那时候,通过今日头条平台,我每天仅凭文章的阅读量就能赚取一些广告费。尽管现在平台上的内容创作者越来越多,流量也随之分散,但那段经历为我打开了自媒体的大门。

从那以后,除了日常工作,我开始了自己的自媒体之路,这不仅丰富了我的业余生活,也为我带来了额外的收入和成就感。

要想实现圈层的突破,我们就必须主动去寻找那些层次更高的人进行学习和交流。在这个互联网时代,除了积极参与线下的技术沙龙、行业活动,结交行业内的佼佼者,我们还应该在线上积极融入那些有价值的社群和社区,与那些比自己更优秀的人建立联系。一旦你成为他们圈子中的一员,即使你不发言,仅仅是观察和学习,你的能力和见识也会得到显著提升。

我个人之所以涉足自媒体领域,就是因为我在社交网络上关注了许多视野广阔的人。通过不断地观察他们的动态,了解他们在做什么,我依样画葫芦,一步步尝试,最终成就了现在的我。

分享这些经历,我想强调两个要点:

  1. 不要只埋头于技术,不要局限于技术思维。我们应该更多地去观察外面的世界,拓宽我们的视野。这样,我们才能发现更多的机会,紧跟时代的步伐,不被时代所淘汰。我们需要既远大的眼光(眯着眼看世界)来洞察未来的趋势,也需要切实的目光(瞪着眼看世界)来清晰认识眼前的现实。

  2. 频繁参与社群、社区和论坛的活动,广泛结交行业内的牛人。这些牛人就像我们身边的明灯和指路人,他们的经验和智慧将为我们指明方向,帮助我们在职业道路上取得进步。

很多人成功融入了优质的圈子和社群,看到众多牛人分享的赚钱案例,可能会产生尝试各种项目的冲动。你可能会按照分享的案例去尝试多个不同的领域,但最终发现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成功。

观察他人的成功经验,我们往往会被其简洁的文字所吸引,误以为成功似乎轻而易举。然而,理论与实践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许多人往往“理解容易,执行难”。

核心问题在于,你可能还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赛道,并持之以恒。如何判断自己适合什么样的赛道呢?这里我要分享一个我总结的方法,称之为“复利思维副业赚钱法”。

以我自己为例,作为一名多年的程序员,我深知程序员缺乏真正的“被动收入”。为此,我开始探索如何利用“复利思维”来增加“副业收入”。

早在大学时期和刚毕业的那几年,我就尝试过做独立开发者,并分享了许多关于独立开发的经验文章。许多程序员梦想成为独立开发者,期待着能够轻松赚钱,享受所谓的“被动收入”。

然而,现实并非如此。如果独立开发真的那么简单,我现在可能就不用写公众号文章了。事实上,独立开发者需要不断地迭代产品、维护服务器,并跟随平台政策的变化调整功能。如果你的软件长时间不更新,平台可能会将其下架或降低其质量等级。

我所认识的一些独立开发者虽然收入不错,但工作非常辛苦,几乎每两周就要更新一次产品。在当前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对于开发者来说,真正的“被动收入”几乎是不存在的,都需要不断的主动努力。

相比于幻想一次性的“被动收入”,我认为“副产品收入”的思路更具吸引力和可行性:将你的主要职业(如上班)产生的副产品包装成商品进行销售。这种方法成本更低,竞争优势更高,具有独特性,并且可以持续不断地进行。

很多人把“副业”和“复业”混为一谈,但实际上,它们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区别。

什么是复业?复业是指,在主业之外,我们能够利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资源和人脉去创造持续增长的收益。它不仅为我们带来经济上的回报,还能对冲主业可能面临的风险,比如裁员或收入下降。

而副业,通常指的是在业余时间做的兼职工作,如打零工、家教、微商等。这些活动仅仅是用时间换取金钱,并没有长期的个人成长性,也不会带来复利效应。

以我为例,作为一个长期坚持写作的人,我不仅在新的平台上使用我的写作技能创造财富,还通过传播写作的价值来多重变现。这些都是我的复业。

对于程序员来说,除了日常工作中的编码,他们还可以通过录制技术视频课程、编写技术文章等方式来拓展复业。这样不仅可以增加收入,还能提升个人品牌和影响力。

同样,擅长使用办公软件的行政人员也可以开展复业,如成为PPT美化师、Excel整理师,甚至录制教程视频进行售卖。

复业并不是与主业无关的工作,而是应该与主业相辅相成,共同促进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通过在互联网上放大个人价值,我们可以实现复利思维下的复业收入。

在选择复业时,我们需要进行价值判断,找到与自己主业相匹配、能够持续发展的领域。这样,我们才能在不断提升主业的同时,让复业为我们带来更大的收益。

在众多复业选项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并不复杂,关键在于利用自己的长板优势,而非受限于木桶原理。

人的精力毕竟有限,我们不应将一生的精力花在补足短板上,试图将自己塑造成“完美”的人。相反,我们应该经常分析并发现自己的长处,不断放大这些优势,成为某领域的专家或强者。相对于木桶理论,成功更在于尽早识别自己的长板,并集中精力发展它。

以下是寻找复业的几个步骤:

  1. 列出你的五个最强技能;
  2. 记录你目前工作中积累的经验;
  3. 写下你的兴趣爱好。

结合这三者,找到它们的共同点,这个交集可能就是打造你复业的最佳起点。

以我为例,我是技术背景出身,擅长编程,我的工作经验是软件开发,同时我对写作有热情。将这三者结合,我选择成为技术布道者,撰写技术文章,推广技术知识,逐渐建立个人影响力。随着影响力的增长,我可以利用这一影响力来盈利。

这种基于主业衍生的复业,并不是完全转行去开网约车或送外卖。

影响力可以看作是价值的放大器。一旦建立了影响力,你的价值会被无限放大,增长将是指数级的,而不仅仅是线性的增长。因此,复业能够产生乘法效应的收入。

此外,我认为最值得投入时间和精力的事业通常具备以下两个特点:

  1. 你投入的时间与精力的边际成本越来越低;
  2. 产生的价值具有“复利效应”。

在考虑如何降低工作时的边际成本时,我们需要找到那些随着时间推移,所需投入的精力和时间逐渐减少的工作。这样,我们可以实现“被动收入”,而不再单纯依赖出售自己的时间来赚钱。

以我作为程序员为例,每天上班工作,公司按月支付工资。日常工作繁杂,需要不断投入时间和精力,这样的工作边际成本并不会因为工作量的增加而减少。

那么,作为一名程序员,如何降低工作的边际成本呢?

例如,除了是程序员,我还是一名自媒体作者。我可以写书吗?写书是一个边际成本随时间递减的过程。我可能需要花费1年时间来完成一本书,但在随后的10年里,每年都能获得版税,实现被动收入。这样的成本摊销后,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此外,我今天写的有价值的文章,其价值不会随时间消失或减少,人们可以持续阅读,为我带来流量和收入。

再举一个例子,投资也是一个边际成本递减的过程。我可以投资股票和基金,只需前期花费一年时间学习相关知识,寻找市场上那些具有长期增长潜力的公司进行投资。一旦投资完成,我就可以获得价值投资的收益。例如,你投资10万元,10年后可能赚得200万元。

因此,你现在的工作能否实现边际成本递减呢?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当我们从事的工作不仅满足边际成本递减的规律,而且产生的价值还符合“复利效应”,那么这项工作无疑是值得投入的,也更容易带来高额回报。

以我开发一款App为例,开发完成后,不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只需进行日常维护。假设这款App质量很高,受到用户的好评,它的月收入会逐月增加:第一月收入3000元,第二月增至6000元,第三月达到9000元,第四月上升到12000元,如此类推。这种由用户口碑带来的增长就是金钱的“复利效应”,这将极大地提高你实现财富自由的可能性。

写书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我花费1年时间写一本书,它可能会持续畅销多年,每年的销量可能因口碑好而翻倍增长,这就是赚钱产生的“复利效应”。

因此,我们需要审视自己当前的主业和副业,判断它们是否符合这两个特征。

如果两者都符合,那么这份工作非常值得做;即使只符合其中一个特征,也是值得考虑的。

很多人在追求目标时,遇到困难就容易怀疑并频繁更换赛道。但实际上,问题可能并不在于选择的领域,而在于实施的方法。

以我的经历为例,一旦确定了前进的方向,不应轻易改变。我们应该坚持战略,不断尝试和调整方法和手段。在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下,任何小众市场都有足够的空间。因此,关键在于如何去做,而非简单地频繁更换目标。

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于我们是否能区分愿望、欲望、成果和行为,并将抽象的欲望转化为具体可量化的目标。我们需要拆分行为,量化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

愿望是我们的长期目标,需要坚持不懈。而行为则是实现愿望的具体方法。例如,想要成为自媒体大V是愿望,拥有10万粉丝则是具体的成果目标。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需要采取各种有效的操作和方法。

我在自媒体领域的成功,正是因为我坚持了8年的时间,在这个期间,我不断尝试和优化吸引粉丝的方法。如果我没有这样坚定地坚持,而是频繁更换方向,可能最终什么都不会成功。

在找到适合自己的领域和发展复业后,如何更有效地增强个人影响力呢?

我的秘诀在于利用已有的平台和趋势来加速成长。我之所以能在知乎积累32万粉丝,在公众号上接近20万粉丝,关键在于“借势”和“顺势而为”。

在互联网时代,仅仅依靠个人努力是不足够的,我们需要学会借助平台的力量和跟随潮流的趋势。以知乎为例,尽管我是后期加入的,但我的粉丝增长速度却很快。以下是我实现这一成就的方法:

  1. 长期坚持:一旦选择了合适的平台,就要持续投入。这是我之前提到的,选定了赛道后,不应轻易切换。你可以改变策略和方法,但应坚守自己的领域。

  2. 积极参与:作为一个问答平台,积极回答问题是提升知名度的关键。这符合平台的基本特性。

  3. 参与官方活动:官方举办的活动往往会带来流量扶持。在这些活动中积极参与,可以借力平台推力,间接提升自己的影响力。

  4. 关注热榜话题:热榜是了解当前最热门话题的窗口。对于刚上榜且回答较少的问题,迅速作答可以获得更多曝光。

  5. 社区共建:我有时会修正问题中的标点错误或描述不当,这样的社区贡献可以增强与平台的互动,提高个人在平台上的活跃度。

这些方法的核心在于理解和利用平台特性,以及跟随和利用平台推广的潮流。比如,知乎大力推广视频内容时,我就增加视频产出,迎合平台的推广方向。

这些策略不仅适用于知乎,也适用于其他任何平台。核心在于识别平台特性,积极参与活动,寻找提升流量的机会,从而让平台推动你的成长。

通过这样的操作,你会发现自己比其他人更容易增加粉丝和影响力。这就是我说的“借势起量,顺势而为”,它是互联网时代提升个人品牌和影响力的不二法门。

从2013年开始投身微信公众号,我一直在不断书写和奋斗。

经过长时间的坚持,我的公众号吸引了将近20万的粉丝,而在整个网络上,我的粉丝数量接近70万。

很多人认为成功是无法复制的,我对此表示赞同。但我认为,有些经验是可以迁移的,影响力也是可以迁移的。

通过我的经历,我想告诉大家:当你把一件事情做好时,接下来做其他事情通常也会更容易成功。

世界上许多未能成功的人,往往是因为他们想做的事情太多,而没有一件事情做得好。

以我为例,我坚持写公众号8年,我相信即使最普通的人,只要在某件事上坚持8年,都会积累一定的粉丝,能力强的人甚至能达到百万级别。

我认为自己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天赋,我最大的优势可能就是自律和坚持。

例如,我利用8年时间打造了公众号,这自然形成了影响力。随后,我将经验和能力转移到了知乎,用两年多的时间将粉丝从2万增加到超过30万。

这就是成功的迁移。

如果有人写了3个月的公众号,没有增加粉丝,失去了动力,然后放弃,转而去做知乎,那他在知乎上也不会有经验。如果没有成功做过一件事,又怎么会有可以迁移的经验和能力呢?可能再过3个月,他在知乎上也看不到成果,便又放弃了。

我相信大多数人都是这样的思维模式。

通过写公众号,我了解到只要用心创作内容,坚持下去,就一定会有成效。我知道如何分析每篇文章的阅读量,计算点赞率,了解什么样的内容能获得更多点赞,知道什么内容更受欢迎。

这些是能力和经验,而且是可以在不同的平台上应用的。

再说说影响力的迁移。

当我在知乎上拥有了30多万粉丝后,其他平台运营人员会觉得这个人有能力,有知识。因此,微博官方运营找到我,邀请我成为微博的“新知博主”,并提供金钱和流量支持,帮助我在微博上取得进展。

我最近加入了微博,成为了新知博主。我的微博粉丝数从不到1万迅速增长到了13万。

这说明什么呢?说明一旦你在一个领域或平台上取得成功,其他平台就会看到你的影响力,并邀请你加入他们的平台给予支持。这就是势能,一旦你起步了,你去其他平台就会带着势能,平台会帮助你发展账号。

所以,影响力可以为你带来势能。

最后,我想再强调一点,因为这一点非常重要。我和许多知乎大V同时期进入微博成为新知博主,但我的增长相对较快。为什么呢?

还是借势起量,顺势而为的思维。当微博官方运营邀请我加入时,会有文档和规则说明如何操作才能得到官方的青睐。那么,我就尽量每天达到标准,这样平台就会给达标的博主更多的支持,粉丝增长自然就快了。

不要以为官方邀请你了,承诺给你流量,你就可以随意发帖了。你需要迎合平台的政策,才能真正借到势能。

无论是能力的迁移、经验的迁移还是影响力的迁移,这些都表明了一个道理:先做好一件事,等你成功了,再去做其他事情时,也会更容易成功。

我们做事时切记不要什么都想做,却什么都做不好;什么都做不好,还什么都想做。

相信我:沉下心来,先专注做好一件事,去体会、感受并理解这件事背后的经验和挑战。等你把这件事做成功了,这会让你在做其他事情时更有信心和感觉。

如果一个人只有失败的经验,他在未来也很难成功,因为他并没有掌握通往成功之路的方法。

广泛社交,突破界限,个体才能崭露头角。你的社交网络就是你的净值。当你拓宽社交圈,结识更多杰出的人,你就能发现更多的商机。

利他主义,应始终保持分享利他的思维。初期不必过于关注金钱,越是只盯着金钱去做事,金钱往往离我们越远。

可能错误的不是赛道,而是方法和手段。不要轻易改变赛道,中国人口基数庞大,哪怕再小的领域,参与者也不会太少。只要把事做透,赚钱自然是水到渠成,成功自然不会遥远。

在行动中,要学会思考和总结一些基本的逻辑。通过这些基本的逻辑思维去判断事情,通常都不会走弯路。例如:复利思维、多元化盈利方法,以及评估是否值得投入的两个重要特点。当你在生活中经常总结规律时,你会发现许多事情并没有那么难。

在行动时,技巧和手段必须顺应趋势,学会借助形势的思维。这样行事,达到预期效果会更轻松。逆势不仅难以成功,还会非常疲惫。当你感到做事非常累时,可能是方法出了问题。这时,问题不在于赛道,而在于方法。不必改变赛道,而要改变方法和手段。

成功不能复制,但可以迁移。先专心做好一件事,等你成功了,其实去做其他事情也会更容易成功。切记,不要什么都想做,结果什么都做不好;什么都做不好,却还想要什么都做。

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不代表【wpsshop博客】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您发现有侵权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psshop.cn/w/Gausst松鼠会/article/detail/424500
推荐阅读
相关标签
  

闽ICP备140086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