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article > 正文

pytest与testNg自动化框架_pytest test 和 testng

pytest test 和 testng

一.pytest

1.安装pytest: pip install pytest
2.编写用例 - 收集用例 - 执行用例 - 生成报告
3.pytest如何自动识别用例

 识别规则如下:
1、搜索根目录:默认从当前目录中搜集测试用例,即在哪个目录下运行pytest命令,则从哪个目录当中搜索;
2、搜索规则:
1)搜索文件:符合命名规则 test_*.py 或者 *_test.py 的文件
2)在满足1)的文件中识别用例的规则:
2.1)以test_开头的函数名;
2.2)以Test开头的测试类(没有__init__函数)当中,以test_开头的函数
4.根据标记名运行测试用例
在pytest当中,先给用例打标记,在运行时,通过标记名来过滤测试用例。
1)注册标签名
通过pytest.ini配置文件注册。在pytest.ini文件当中:
[pytest] # 固定的section名
markers= # 固定的option名称
  标签名1: 标签名的说明内容。
  标签名2
  标签名N
2)在测试用例/测试类中给用例打标记(只能使用已注册的标记名)
在 测试用例的前面加上:@pytest.mark.已注册标签名
3)调用pytest.main()函数,将运行时的参数以列表传进去
根据标签名过滤用例的参数为:-m 标签名
5.fixture用法
我们在编写测试用例,都会涉及到用例执行之前的环境准备工作,和用例执行之后的环境清理工作。
用例执行之前的环境准备工作代码(前置工作代码)
用例执行之后的环境清理工作(后置工作代码)
通常,在自动化测试框架当中,都叫做fixture。
通过@pytest.fixture装饰器来定义fixture。一个函数被@pytest.fixture装饰,那么这个函数就是fixture。
使用fixture时,分为二个部分:fixture定义、fixture调用。
除此之外,还有fixture的共享机制,嵌套调用机制。
1)定义fixture
前置准备工作代码和后置清理工作代码,都写在一个函数里面。通过yeild关键字,区分前置代码和后置代码 。yeild之前的代码为前置代码,yeild之后的代码为后置代码,在实际应用场景当中,可以只有前置准备工作代码,也可以只有后置清理工作代码。
fixture有4个作用域:测试会话(session)、测试模块(module)、测试类(class)、测试用例(function)
通过@pytest.fixture(scope=作用域)来设置。默认情况下,scope=function
session:pytest执行测试用例的整个过程,称为会话
设置scope为session。autouse表示自动使用,一般 function、class、module 级别的 fixture,都不会去开启 autouse=True
@pytest.fixture(scope=“session”,autouse=True)
def init3():
yield
print(“用例执行之后,执行的代码”) # 只有用例执行之后的后置清理代
2)fixture的返回值设置:yeild 返回值(前置代码里的变量,要传递给测试用例去使用。那么首先,就得fixture函数返回变量才行。)
3)调用fixture
调用方法有2种:

  • 在测试用例/测试类上面加上:@pytest.mark.usefixture(“fixture的函数名字”)
  • 将fixture函数名,作为测试用例函数的参数(当用这一种时,第一种可不用)
    6.conftest.py共享机制
    在某些大的业务场景下,很多用例当中,会使用相同的前置准备工作,和后置清理工作。
    pytest框架提供了一个fixture共享的机制 ,可以让不同的用例模块,使用同一个fixture。这就是conftest.py文件。在测试用例文件当中,不需要引入conftest.py文件。直接调用fixture的函数名,会自动去conftest.py当中查找的。
    1)conftest.py层级作用域
    conftest.py 在哪个目录下,此目录下(包含子目录)的所有用例可使用其中的fixture
    根目录下的conftest.py,作用域是整个项目。
    某个python包内,作用域就是该包内
    那么有个问题,如果出现了同名fixture怎么办呢?
    这里涉及到了,测试用例在执行时,调用fixture的顺序。一般来讲,按 就近原则 调用。
    测试用例文件中的fixture > 当前目录中的fixture > 上级目录中的fixture > 根目录中的fixture
    7.fixture嵌套
    嵌套使用即:一个fixture,可以做另外一个fixture的参数,即 init()可作为ini_req_assert函数的入参
    如果用例当中,调用了func_fix3,那么执行顺序为:
    【低级别可调用高级别或同级别 ,反之则不行】
    func_fix的前置
    func_fix3的前置
    ----测试用例----
    func_fix3的后置
    func_fix的后置
@pytest.fixture(scope="class")
def func_fix():
    print("---- 注册帐号 开始1 -----")
    yield True
    print("---- 注册帐号 结束4 -----")

@pytest.fixture
def func_fix3(func_fix):
    print("****  登陆账号2 ****")
    print(func_fix)
    yield func_fix
    print("****  登陆完成3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8.数据驱动
在测试用例方法上打标签@pytest.mark.parametrize(“case”, cases)
9.并发测试
一般是利用第三方插件pytest-xdist,前提是用例之间没有依赖关系且执行是没有顺序的,所以不适合接口自动化
10.失败重试
有利于提高自动化用例的稳定性,可以通过pytest的pytest-rerunfailures插件来实现用例重跑,具体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全局通过命令行: Pytest --reruns 2 --reruns-delay 5,一种是局部在案例方法上打标记@pytest.mark.flaky(reruns=2, reruns_delay=1)

11.pytest跳过测试用例

1.无条件跳过------@pytest.mark.skip()
在测试方法或类前面加上装饰器@pytest.mark.skip(reason=None),表示该条测试用例不执行,参数reason代表跳过的原因,reason可省略
2.有条件跳过------@pytest.mark.skipif()
@pytest.mark.skipif(condition, reason=“xxx”)
说明:condition—跳过的条件,如果为True则跳过该函数,如果为False则不跳过
12.pytes的常用插件
pytest-xdist分布式测试,前提是用例之间是独立的,没有依赖关系,完全可以独立运行,用例执行没有顺序要求
pytest-rerunfailures插件来实现用例重跑
pytest-ordering插件控制用例执行顺序
pytest-dependency插件用于声明用例之间的依赖关系,以确保测试用例按正确的顺序执行

13.pytest参数化作用域
@pytest.mark.parametrize()装饰器方式进行参数化
pytest.fixture()方式进行参数化,fixture装饰的函数可以作为参数传入其他函数
conftest.py文件中存放参数化函数,可作用于模块内的所有测试用例

14.pytest的装饰器
@pytest.fixture(scope=“session>module>class>function”, autouse=True)
结合共享文件conftest.py实现测试用例的前置条件和后置清理操作
@pytest.mark.parametrize(‘参数名’,list):可以实现测试用例参数化。
@pytest.mark.usefixtures():在测试函数中直接使用已定义的fixture
@pytest.mark.skip跳过不需要运行的,可以附带参数来提供跳过测试用例的原因或条件
@pytest.mark.timeout 测试用例设置超时时间.
@pytest.mark.run(order=1):控制用例执行顺序,数字越小,越前执行
@pytet.mark.dependency:用于声明用例之间的依赖关系,以确保测试用例按正确的顺序执行

15.pytest优势
直接使用assert进行断言
失败用例提供非常详细的错误信息
自动发现和收集测试模块和用例
灵活的fixture管理
mark用例标记
丰富的插件系统
支持失败重试
兼容了unittest
16.unittest和pytest的区别
1.用例设计规则
unittest:
(1)试类必须继承unittest.TestCase
(2)测试函数必须以”test_”开头
pytest:
(1)测试文件的文件名必须以”test_”开头,或者以”_test”结尾
(2)测试类命名必须以”Test”开头
(3)测试函数名必须以”test”开头
2.断言
unittest:
assertXXX
pytest:
直接使用assert进行断言
3.用例前置和后置
unittest:
(1)通过setup每个用例执行前执行,teardown每个用例执行后执行
(2)通过setupclass类里面所有用例执行前执行,teardownclass类里面所有用例执行后执行
每个测试文件必须单独设置前后置
pytest:
通过fixture夹具可以自定义pytest的前置和后置,yield之前是为前置,yield之后为后置,格式@pytest.fixture(scope=“XXX”),scope:有四个级别,function(默认),class,module,session
创建conftest.py文件,当前目录下所有的测试文件都能自动调用该夹具
4.参数化
unittest:参数化需要依赖第三方库,使用ddt去做参数化
pytest:通过装饰器@pytest.mark.parametrize来实现
5.报告展示
unittest:通过HTMLTestRunner生成
pytest:可以集成allure插件生成
6.失败重运行
unittest:不支持
pytest:pytest --reruns=2(2表示重运行2次)
7.挑选用例执行
unittest:不支持
pytest:
(1)创建一个pytest.ini文件,
[pytest]
markers = demo(标记名) : just for display(备注名,如果不写 可以不加冒号)
(2) 在要执行的测试用例/测试类前面加上: @pytest.mark.标记名
(3)main.py文件中添加[-m ,‘要执行用例的标签名’] 根据标签名筛选用例并执行
8.安装需求不同
pytest为第三方单元测试库,需额外安装;unittest为标准库,无需额外安装

二:TestNg

概述:TestNg是Java中的一个测试框架,可以用来做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它可以用注解来强化测试,测试人员一般用它来进行自动化测试用例的执行。
testng.xml文件: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DOCTYPE suite SYSTEM "http://testng.org/testng-1.0.dtd">
<!-- 套件 -->
<!-- TestNG的执行用例的方式:先是把每个测试类文件下找到添加了@Test注释的方法,然后把这些测试方法添加到一个测试套件(Test Suite),然后去执行这个Test Suit
从宏观上解释测试用例的执行就是这么一个过程。从配置文件上来看,就是执行TestNG.xml文件。直接执行时使用的是默认的testng.xml,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编写TestNG.xml来运行脚本
TestNG通过设置testng.xml文件能做以下事情:
1.创建来源不同的包,类,方法的测试套件
2.包括一些选项,例如失败的用例可以重跑
3.支持正则表达式
4.运行把外部参数传入测试方法
5.支持配置多线程的执行环境
 -->
 <!-- suite管理多个test,而test管理多个class,最小单元是一个class文件
  -->
<suite name="Default Suite">
	<parameter name = "browser" value = "firfox"></parameter>
	<parameter name="server" value="172.18.40.37"></parameter>
	<test name ="Java_Learn" >
	<!-- 分组测试:分组测试类似于加标签,每个测试方法给一个标记,当运行时可以根据组来区分运行,如仅运行某组的用例 -->
	<!--<groups>
	<run>
	 <include  name = "API Test"/>
	<include name ="Function Test"/> -->
	<!--excloude标签实现除了这个标签以外的方法  -->
	<!--<exclude   name = "API Test"/>
	<exclude  name ="Function Test"/> 
	</run> -->
	<!-- 组依赖 -->
	<!-- <dependencies>
                <group name="app" depends-on="tomcat" />
            </dependencies>
	</groups>-->
	<classes>
	 <!--<class name = "com.gfapp.test.TestGroupsDemo" />
	 <class name = "com.gfapp.test.TestDependenceDemo" />-->
    <class name = "com.gfapp.test.Testparam" />
    	<listener class-name="com.lemon.listener.AllureReportListener"/>
    	<listener class-name="com.gfapp.common.TestngListener" />	
	</classes>
	</test>
</suite>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1)一个suite(套件)由一个或多个测试(test)构成
(2)一个test(测试)是由多个类(class)组成
(3)一个class(类)是由一个或多个方法(method)组成
是testng.xml的根标记
name:套件的名称,这是一个强制属性
parallel:TestNG是否运行不同的线程来运行这个套件,默认为none,其他级别为methods、tests、classes、instances
thread-count:如果启用并行模式(忽略其他方式),则为使用的线程数

<!--多线程的数量是2:thread-count="2"-->
<!--
    tests级别:不同的test tag 下的用例,可以在不同的线程下执行;相同的test tag下的用例,只能在同一个线程中执行
    thread-count:代表最大并发线程数
-->
  • 1
  • 2
  • 3
  • 4
  • 5

1.常用注解
@BeforeMethod:注释方法将在每个测试方法之前运行
@AfterMethod:注释方法将在每个测试方法之后运行
@BeforeClass:在某个测试类(class)所有测试方法执行开始之前开始执行,注释方法仅运行一次
@AfterClass:在某个测试类(class)所有测试方法执行结束之后开始执行,注释方法仅运行一次
@BeforeTest:在某个测试(test)所有测试方法执行开始之前开始执行
@AfterTest:在某个测试(test)所有测试方法执行结束之后开始执行
@BeforeSuite:在某个测试套件(suite)所有测试方法执行开始之前执行
@AfterSuite:在某个测试套件(suite)所有测试方法执行结束之后执行
@DataProvider:数据提供者,提供数据的方法,dataProvider作为数据提供者只能返回Object[][]和Iterator<Object[]>类型的数据,要从该DataProvider接收数据的@Test方法需要使用与此注释名称相等的dataProvider名称
@Parameters:描述如何将参数传递给@Test方法
@Test:测试方法
注意:除了@Parameters注解的方法中可以有形参,其他注解的方法均是空
@Tes中常用的参数:
@Test(enabled = false):用例就不会运行
@Test(timeOut = 5000):超时测试
@Test(groups=“group2”):分组测试
@Test(expectedExceptions = ArithmeticException.class):预期异常测试
@Test(dependsOnMethods= {“TestNgLearn1”}):依赖测试(硬依赖)
分为hard依赖和soft依赖
hard依赖:默认为此依赖方式,即其所有依赖的methods或者groups必须全部pass,否则被标识依赖的类或者方法将会被略过,在报告中标识为skip,此为默认的依赖方式;
soft依赖:此方式下,其依赖的方法或者组有不是全部pass也不会影响被标识依赖的类或者方法的运行,注意如果使用此方式,则依赖者和被依赖者之间必须不存在成功失败的因果关系,否则会导致用例失败。此方法在注解中需要加入alwaysRun=true即可,如@Test(dependsOnMethods= {“TestNgLearn1”}, alwaysRun=true);
2.testNg常用监听器
IAnnotationTransformer
IAnnotationTransformer2
IHookable
IInvokedMethodListener
IMethodInterceptor
IReporter
ISuiteListener
ITestListener
3.Testng的监听器是怎么使用的?TestNg的数据驱动返回的是什么?
Testng的监听器在自动化中的使用主要集中在失败截图和失败重试
失败重试的需要实现两个接口IRetryAnalyzer、IAnnotationTransformer
失败截图的需要实现ITestListener
实现后需要在testng的配置文件中增加监听标签
Testng的数据驱动返回结果是一个二维数组,因此在做数据驱动时,不管我们的数据是存在excel、xml
或者数据库等存储介质中,最终我们都需要将他们转换成二维数组
4.失败重试
分为局部和全局
局部:a.新建一个类FaileRetry实现IRetryAnalyzer接口,重写retry方法
b.新建一个测试类,在测试方法中加上 @Test(retryAnalyzer = FaileRetry.class)注解
全局:a.跟局部一样先新建一个类FaileRetry实现IRetryAnalyzer接口,重写retry方法,区别是当前正在运行的次数的变量要是公共静态的共享变量
b.新建一个类RetryListener实现IAnnotationTransformer接口,重写transform方法,该类的作用是用来监听所有的测试方法是否有retryAnalyzer注解属性,如果有该属性则不会执行我们设定的重跑机制(局部重跑的优先级比全局的高)
c.第一条案例失败重试次数到达最大值时,后面的案例则永远不会进入重跑机制,所以在每条案例重跑完后,需要重置当前正在运行的次数为初始值
d.有了重试以后,发现重试执行的用例,全部记录到跳过(skipped)里面了,这样会影响我们的测试总数,测试结束后把重试的用例结果从skipped中去掉
e.将监听类添加到testng.xml文件中
注意点:testng版本尽量用高版本,不然可能会出现死循环等其他问题,我用6.14.3版本
具体代码参考:https://blog.csdn.net/Caoqingqing521/article/details/110792727

5.TestNG多线程测试时
a、测试方法中的并发
在测试方法上加入@Test(threadPoolSize = 5,invocationCount = 10)
说明: threadPoolSize 表明用于调用该方法的线程池容量,该例就是同时起 5 个线程并行执行该方法;invocationCount 表示该方法总计需要被执行的次数。
b. test, class, method级别的并发,可以通过在 testng.xml 中的 suite tag 下设置



它们的区别如下:
tests 级别:不同 test tag 下的用例可以在不同的线程执行,相同 test tag 下的用例只能在同一个线程中执行。
classes 级别:不同 class tag 下的用例可以在不同的线程执行,相同 class tag 下的用例只能在同一个线程中执行。
methods 级别:所有用例都可以在不同的线程去执
6.参数传递方式
a.通过parameter传参
直接在测试方法上加上@Parameters({ “browser”, “server” }) //
xml文件里


b.通过dataprovider传参
// 注解的方法必须返回一个Object[][]和Iterator<Object[]>类型的数据
// 提供数据的一个测试方法。注解的方法返回一个Object[][],其中每个对象[]的测试方法的参数列表中可以分配。该@Test方法
// 希望从这个DataProvider的接收数据,需要使用一个dataProvider名称等于这个注解名的名字
@DataProvider(name = “user”)
public Object[][] getstr() {
return new Object[][] { { “admin”, “123456”, “登录成功” }, { “admin”, “12345”, “密码错误” },
};
}
// DataProvider返回的是一个Object的二维数组,二维数组中的每个一维数组都会传递给调用函数,作为参数使用。运行的时候会发现
// @Test 标识的test
// method被执行的次数和object[][]包含的一维数组的个数是一致的,而@Test标识的函数的参数个数,也和object内一维数组内的元素数是一致的
@Test(dataProvider = “user”)
private void sout(String uname, String pword, String msg) {
System.out.println(uname + “->” + pword + “->” + msg);
}

三:HttpClient基本使用

使用之前,需要导包,使用maven
.使用HttpClient发送请求、接收响应步骤:

  1. 创建HttpClient对象。 
    HttpClient client = HttpClients.createDefault();
  2. 创建请求方法的实例,并指定请求URL。如果需要发送GET请求,创建HttpGet对象;如果需要发送POST请求,创建HttpPost对象。
  3. 如果需要发送请求参数,可如果需要发送请求参数,可调用setEntity(HttpEntity entity)方法来设置请求参数(一般时post请求)
  4. 调用HttpClient对象的execute(HttpUriRequest request)发送请求,该方法返回一个HttpResponse。
  5. 调用HttpResponse的getAllHeaders()、getHeaders(String name)等方法可获取服务器的响应头;调用HttpResponse的getEntity()方法可获取HttpEntity对象,该对象包装了服务器的响应内容。程序可通过该对象获取服务器的响应内容。
  6. 释放连接。无论执行方法是否成功,都必须释放连接
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不代表【wpsshop博客】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您发现有侵权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psshop.cn/w/Gausst松鼠会/article/detail/649482
推荐阅读
相关标签
  

闽ICP备140086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