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
踩
从编程的角度而言,生产者就是负责向 Kafka 发送消息的应用程序。在 Kafka 的历史变迁中,一共有两个大版本的生产者客户端:第一个是于 Kafka 开源之初使用 Scala 语言编写的客户端,我们可以称之为旧生产者客户端(Old Producer)或 Scala 版生产者客户端;第二个是从 Kafka 0.9.x 版本开始推出的使用 Java 语言编写的客户端,我们可以称之为新生产者客户端(New Producer)或 Java 版生产者客户端,它弥补了旧版客户端中存在的诸多设计缺陷。
虽然 Kafka 是用 Java/Scala 语言编写的,但这并不妨碍它对于多语言的支持,在 Kafka 官网中,“CLIENTS”的入口提供了一份多语言的支持列表,其中包括常用的 C/C++、Python、Go 等语言,不过这些其他类语言的客户端并非由 Kafka 社区维护,如果使用则需要另行下载。本章主要针对现下流行的新生产者(Java 语言编写的)客户端做详细介绍,而旧生产者客户端已被淘汰,故不再做相应的介绍了。
一个正常的生产逻辑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步骤:
代码清单2-1中已经简单对生产者客户端的编码做了一个基本演示,本节对其修改以做具体的分析,如代码清单3-1所示。
- //代码清单3-1 生产者客户端示例代码
- public class KafkaProducerAnalysis {
- public static final String brokerList = "localhost:9092";
- public static final String topic = "topic-demo";
-
- public static Properties initConfig(){
- Properties props = new Properties();
- props.put("bootstrap.servers", brokerList);
- props.put("key.serializer",
- "org.apache.kafka.common.serialization.StringSerializer");
- props.put("value.serializer",
- "org.apache.kafka.common.serialization.StringSerializer");
- props.put("client.id", "producer.client.id.demo");
- return props;
- }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Properties props = initConfig();
- KafkaProducer<String, String> producer = new KafkaProducer<>(props);
- ProducerRecord<String, String> record =
- new ProducerRecord<>(topic, "Hello, Kafka!");
- try {
- producer.send(record);
- } catch (Exception e) {
- e.printStackTrace();
- }
- }
- }
相比代码清单2-1而言,这里仅仅是让编码的逻辑显得更加“正统”一些,也更加方便下面内容的陈述。
这里有必要单独说明的是构建的消息对象 ProducerRecord,它并不是单纯意义上的消息,它包含了多个属性,原本需要发送的与业务相关的消息体只是其中的一个 value 属性,比如“Hello, Kafka!”只是 ProducerRecord 对象中的一个属性。ProducerRecord 类的定义如下(只截取成员变量):
- public class ProducerRecord<K, V> {
- private final String topic; //主题
- private final Integer partition; //分区号
- private final Headers headers; //消息头部
- private final K key; //键
- private final V value; //值
- private final Long timestamp; //消息的时间戳
- //省略其他成员方法和构造方法
- }
其中 topic 和 partition 字段分别代表消息要发往的主题和分区号。headers 字段是消息的头部,Kafka 0.11.x 版本才引入这个属性,它大多用来设定一些与应用相关的信息,如无需要也可以不用设置。key 是用来指定消息的键,它不仅是消息的附加信息,还可以用来计算分区号进而可以让消息发往特定的分区。前面提及消息以主题为单位进行归类,而这个 key 可以让消息再进行二次归类,同一个 key 的消息会被划分到同一个分区中,详情参见第4节中的分区器。
有 key 的消息还可以支持日志压缩的功能。value 是指消息体,一般不为空,如果为空则表示特定的消息—墓碑消息。timestamp 是指消息的时间戳,它有 CreateTime 和 LogAppendTime 两种类型,前者表示消息创建的时间,后者表示消息追加到日志文件的时间。
接下来我们将按照生产逻辑的各个步骤来一一做相应分析。
在创建真正的生产者实例前需要配置相应的参数,比如需要连接的 Kafka 集群地址。参照代码清单3-1中的 initConfig()方法,在 Kafka 生产者客户端 KafkaProducer 中有3个参数是必填的。
注意到代码清单3-1中的 initConfig() 方法里还设置了一个参数 client.id,这个参数用来设定 KafkaProducer 对应的客户端id,默认值为“”。如果客户端不设置,则 KafkaProducer 会自动生成一个非空字符串,内容形式如“producer-1”、“producer-2”,即字符串“producer-”与数字的拼接。
KafkaProducer 中的参数众多,远非示例 initConfig()方法中的那样只有4个,开发人员可以根据业务应用的实际需求来修改这些参数的默认值,以达到灵活调配的目的。一般情况下,普通开发人员无法记住所有的参数名称,只能有个大致的印象。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诸如“key.serializer”、“max.request.size”、“interceptor.classes”之类的字符串经常由于人为因素而书写错误。为此,我们可以直接使用客户端中的 org.apache.kafka.clients.producer.ProducerConfig 类来做一定程度上的预防措施,每个参数在 ProducerConfig 类中都有对应的名称,以代码清单3-1中的 initConfig()方法为例,引入 ProducerConfig 后的修改结果如下:
- public static Properties initConfig(){
- Properties props = new Properties();
- props.put(ProducerConfig.BOOTSTRAP_SERVERS_CONFIG, brokerList);
- props.put(ProducerConfig.KEY_SERIALIZER_CLASS_CONFIG,
- "org.apache.kafka.common.serialization.StringSerializer");
- props.put(ProducerConfig.VALUE_SERIALIZER_CLASS_CONFIG,
- "org.apache.kafka.common.serialization.StringSerializer");
- props.put(ProducerConfig.CLIENT_ID_CONFIG, "producer.client.id.demo");
- return props;
- }
注意到上面的代码中 key.serializer 和 value.serializer 参数对应类的全限定名比较长,也比较容易写错,这里通过 Java 中的技巧来做进一步的改进,相关代码如下:
- props.put(ProducerConfig.KEY_SERIALIZER_CLASS_CONFIG,
- StringSerializer.class.getName());
- props.put(ProducerConfig.VALUE_SERIALIZER_CLASS_CONFIG,
- StringSerializer.class.getName());
如此代码便简洁了许多,同时进一步降低了人为出错的可能性。在配置完参数之后,我们就可以使用它来创建一个生产者实例,示例如下:
KafkaProducer<String, String> producer = new KafkaProducer<>(props);
KafkaProducer 是线程安全的,可以在多个线程中共享单个 KafkaProducer 实例,也可以将 KafkaProducer 实例进行池化来供其他线程调用。
KafkaProducer 中有多个构造方法,比如在创建 KafkaProducer 实例时并没有设定 key.serializer 和 value.serializer 这两个配置参数,那么就需要在构造方法中添加对应的序列化器,示例如下:
- KafkaProducer<String, String> producer = new KafkaProducer<>(props,
- new StringSerializer(), new StringSerializer());
其内部原理和无序列化器的构造方法一样,不过就实际应用而言,一般都选用 public KafkaProducer(Properties properties)这个构造方法来创建 KafkaProducer 实例。
在创建完生产者实例之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构建消息,即创建 ProducerRecord 对象。通过代码清单3-1中我们已经了解了 ProducerRecord 的属性结构,其中 topic 属性和 value 属性是必填项,其余属性是选填项,对应的 ProducerRecord 的构造方法也有多种,参考如下:
- public ProducerRecord(String topic, Integer partition, Long timestamp,
- K key, V value, Iterable<Header> headers)
- public ProducerRecord(String topic, Integer partition, Long timestamp,
- K key, V value)
- public ProducerRecord(String topic, Integer partition, K key, V value,
- Iterable<Header> headers)
- public ProducerRecord(String topic, Integer partition, K key, V value)
- public ProducerRecord(String topic, K key, V value)
- public ProducerRecord(String topic, V value)
代码清单3-1中使用的是最后一种构造方法,也是最简单的一种,这种方式相当于将 ProducerRecord 中除 topic 和 value 外的属性全部值设置为 null。在实际的应用中,还会用到其他构造方法,比如要指定 key,或者添加 headers 等。有可能会遇到这些构造方法都不满足需求的情况,需要自行添加更多的构造方法,比如下面的示例:
- public ProducerRecord(String topic, Long timestamp,
- V value, Iterable<Header> headers)
注意,针对不同的消息,需要构建不同的 ProducerRecord 对象,在实际应用中创建 ProducerRecord 对象是一个非常频繁的动作。
创建生产者实例和构建消息之后,就可以开始发送消息了。发送消息主要有三种模式:发后即忘(fire-and-forget)、同步(sync)及异步(async)。
代码清单3-1中的这种发送方式就是发后即忘,它只管往 Kafka 中发送消息而并不关心消息是否正确到达。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发送方式没有什么问题,不过在某些时候(比如发生不可重试异常时)会造成消息的丢失。这种发送方式的性能最高,可靠性也最差。
KafkaProducer 的 send()方法并非是 void 类型,而是 Future类型,send()方法有2个重载方法,具体定义如下:
- public Future<RecordMetadata> send(ProducerRecord<K, V> record)
- public Future<RecordMetadata> send(ProducerRecord<K, V> record,
- Callback callback)
要实现同步的发送方式,可以利用返回的 Future 对象实现,示例如下:
- try {
- producer.send(record).get();
- } catch (ExecutionException |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 e.printStackTrace();
- }
实际上 send() 方法本身就是异步的,send() 方法返回的 Future 对象可以使调用方稍后获得发送的结果。示例中在执行 send() 方法之后直接链式调用了 get() 方法来阻塞等待 Kafka 的响应,直到消息发送成功,或者发生异常。如果发生异常,那么就需要捕获异常并交由外层逻辑处理。
也可以在执行完 send() 方法之后不直接调用 get() 方法,比如下面的一种同步发送方式的实现:
- try {
- Future<RecordMetadata> future = producer.send(record);
- RecordMetadata metadata = future.get();
- System.out.println(metadata.topic() + "-" +
- metadata.partition() + ":" + metadata.offset());
- } catch (ExecutionException |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 e.printStackTrace();
- }
这样可以获取一个 RecordMetadata 对象,在 RecordMetadata 对象里包含了消息的一些元数据信息,比如当前消息的主题、分区号、分区中的偏移量(offset)、时间戳等。如果在应用代码中需要这些信息,则可以使用这个方式。如果不需要,则直接采用 producer.send(record).get() 的方式更省事。
Future 表示一个任务的生命周期,并提供了相应的方法来判断任务是否已经完成或取消,以及获取任务的结果和取消任务等。既然 KafkaProducer.send() 方法的返回值是一个 Future 类型的对象,那么完全可以用 Java 语言层面的技巧来丰富应用的实现,比如使用 Future 中的 get(long timeout, TimeUnit unit) 方法实现可超时的阻塞。
KafkaProducer 中一般会发生两种类型的异常:可重试的异常和不可重试的异常。常见的可重试异常有:NetworkException、LeaderNotAvailableException、UnknownTopicOrPartitionException、NotEnoughReplicasException、NotCoordinatorException 等。比如 NetworkException 表示网络异常,这个有可能是由于网络瞬时故障而导致的异常,可以通过重试解决;又比如 LeaderNotAvailableException 表示分区的 leader 副本不可用,这个异常通常发生在 leader 副本下线而新的 leader 副本选举完成之前,重试之后可以重新恢复。不可重试的异常,比如第2节中提及的 RecordTooLargeException 异常,暗示了所发送的消息太大,KafkaProducer 对此不会进行任何重试,直接抛出异常。
对于可重试的异常,如果配置了 retries 参数,那么只要在规定的重试次数内自行恢复了,就不会抛出异常。retries 参数的默认值为0,配置方式参考如下:
props.put(ProducerConfig.RETRIES_CONFIG, 10);
示例中配置了10次重试。如果重试了10次之后还没有恢复,那么仍会抛出异常,进而发送的外层逻辑就要处理这些异常了。
同步发送的方式可靠性高,要么消息被发送成功,要么发生异常。如果发生异常,则可以捕获并进行相应的处理,而不会像“发后即忘”的方式直接造成消息的丢失。不过同步发送的方式的性能会差很多,需要阻塞等待一条消息发送完之后才能发送下一条。
我们再来了解一下异步发送的方式,一般是在 send() 方法里指定一个 Callback 的回调函数,Kafka 在返回响应时调用该函数来实现异步的发送确认。
有读者或许会有疑问,send() 方法的返回值类型就是 Future,而 Future 本身就可以用作异步的逻辑处理。这样做不是不行,只不过 Future 里的 get() 方法在何时调用,以及怎么调用都是需要面对的问题,消息不停地发送,那么诸多消息对应的 Future 对象的处理难免会引起代码处理逻辑的混乱。使用 Callback 的方式非常简洁明了,Kafka 有响应时就会回调,要么发送成功,要么抛出异常。
异步发送方式的示例如下:
- producer.send(record, new Callback() {
- @Override
- public void onCompletion(RecordMetadata metadata, Exception exception) {
- if (exception != null) {
- exception.printStackTrace();
- } else {
- System.out.println(metadata.topic() + "-" +
- metadata.partition() + ":" + metadata.offset());
- }
- }
- });
示例代码中遇到异常时(exception!=null)只是做了简单的打印操作,在实际应用中应该使用更加稳妥的方式来处理,比如可以将异常记录以便日后分析,也可以做一定的处理来进行消息重发。onCompletion() 方法的两个参数是互斥的,消息发送成功时,metadata 不为 null 而 exception 为 null;消息发送异常时,metadata 为 null 而 exception 不为 null。
- producer.send(record1, callback1);
- producer.send(record2, callback2);
对于同一个分区而言,如果消息 record1 于 record2 之前先发送(参考上面的示例代码),那么 KafkaProducer 就可以保证对应的 callback1 在 callback2 之前调用,也就是说,回调函数的调用也可以保证分区有序。
通常,一个 KafkaProducer 不会只负责发送单条消息,更多的是发送多条消息,在发送完这些消息之后,需要调用 KafkaProducer 的 close() 方法来回收资源。下面的示例中发送了100条消息,之后就调用了 close() 方法来回收所占用的资源:
- int i = 0;
- while (i < 100) {
- ProducerRecord<String, String> record =
- new ProducerRecord<>(topic, "msg"+i++);
- try {
- producer.send(record).get();
-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 ExecutionException e) {
- e.printStackTrace();
- }
- }
- producer.close();
close() 方法会阻塞等待之前所有的发送请求完成后再关闭 KafkaProducer。与此同时,KafkaProducer 还提供了一个带超时时间的 close() 方法,具体定义如下:
public void close(long timeout, TimeUnit timeUnit)
如果调用了带超时时间 timeout 的 close() 方法,那么只会在等待 timeout 时间内来完成所有尚未完成的请求处理,然后强行退出。在实际应用中,一般使用的都是无参的 close() 方法。
Copyright © 2003-2013 www.wpsshop.cn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