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article > 正文

图解 MongoDB 地理位置索引的实现原理_mongodb地理索引算法

mongodb地理索引算法

图解 MongoDB 地理位置索引的实现原理


地理位置索引支持是MongoDB的一大亮点,这也是全球最流行的LBS服务foursquare 选择MongoDB的原因之一。我们知道,通常的数据库索引结构是B+ Tree,如何将地理位置转化为可建立B+Tree的形式,下文将为你描述。

首先假设我们将需要索引的整个地图分成16×16的方格,如下图(左下角为坐标0,0 右上角为坐标16,16):


单纯的[x,y]的数据是无法建立索引的,所以MongoDB在建立索引的时候,会根据相应字段的坐标计算一个可以用来做索引的hash值,这个值叫做geohash,下面我们以地图上坐标为[4,6]的点(图中红叉位置)为例。

我们第一步将整个地图分成等大小的四块,如下图:


划分成四块后我们可以定义这四块的值,如下(左下为00,左上为01,右下为10,右上为11):

01 11
00 10

这样[4,6]点的geohash值目前为 00

然后再将四个小块每一块进行切割,如下:


这时[4,6]点位于右上区域,右上的值为11,这样[4,6]点的geohash值变为:0011

继续往下做两次切分:



最终得到[4,6]点的geohash值为:00110100

这样我们用这个值来做索引,则地图上点相近的点就可以转化成有相同前缀的geohash值了。

我们可以看到,这个geohash值的精确度是与划分地图的次数成正比的,上例对地图划分了四次。而MongoDB默认是进行26次划分,这个值在建立索引时是可控的。具体建立二维地理位置索引的命令如下:

db.map.ensureIndex({point : "2d"}, {min : 0, max : 16, bits : 4})

其中的bits参数就是划分几次,默认为26次。


[引自] http://blog.nosqlfan.com/html/1811.html

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不代表【wpsshop博客】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您发现有侵权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psshop.cn/w/Monodyee/article/detail/504014
推荐阅读
相关标签
  

闽ICP备140086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