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article > 正文

网络互联技术与实践教程(汪双硕、姚羽)——第一章 网络互联设备与管理_网络互联技术与实践第二版答案汪双顶

网络互联技术与实践第二版答案汪双顶

第一章 网络互联设备与管理

计算机网络就是用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将位置不同的计算机互联起来,实现资源共享。网络最主要的功能有两个:资源共享;用户间通信。

1.1计算机概述

计算机网络是什么已经说过了。最简单的计算机网络就是两台电脑连起来,随后两台计算机可以资源共享。复杂的网络就是将很多很多计算机互联起来,最大的网络就是Internet

1.1.2 计算机网络演进

自1946 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式计算机发明以来,由于其价格非常昂贵,有近十多的时间它只是为少数的研究所拥有,进行科学计算。计算机和通信之间并没有发生联系人们有计算机的需要,就到计算机房去使用计算机,导致计算机设备长时间闲置。为了处理更多的计算,更充分地利用资源,人们开始考虑采用类似电话的工作原开发出用户使用的超级终端设备,通过通信线路连接到远程的大型计算机上,共享大型算机的资源。由此而发展出了最初的计算机网络最简单的联结形式。
  1. 简单网络联结(终端网络)

计算机资源有限,而资源又不能充分利用,就有了终端网络,就是一台服务器外连接多台终端设备(显示器和键盘等),充分利用这台服务器的资源。

一个主机很多显示器和键盘

  1. 多计算机互联网络阶段(局域网

计算机便宜了,大家都可以拥有计算机了,这些个人计算机互相连起来共享资源,就成了局域网以太网在这个阶段产生。

  1. 开放互联计算机网络阶段(广域网)

局域网是多台计算机互联,广域网是多个局域网互联。

  1. 信息高速公路(高速、多业务、大数据量、Internet)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随着美国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执行以来,全球网络技术进入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阶段。宽带网络技术发展成为主流,人们更加注重网络通信质量和网络带宽,注重网络的交互性,Internet 技术成为连接全球计算机之间的网络系统。

这个阶段网络非常重要。嗯。

1.1.3 计算机网络功能

  1. 数据通信
现代社会信息量激增,信息交换日益增多,每年有几万吨信件要传递,利用计算机络来传递信息效率更高,速度更快。通过网络不仅可以传输文字信息,还可以携带声图像和视频,实现多媒体通信,计算机网络消除了传统社会中地理上的距离限制。
  1. 资源共享
互相连接在一起的计算机可以共享网络中的所有资源,从而提高资源利用率。网线中可以实现的共享资源很多,包括硬件、软件和数据。有许多昂贵的资源,如大型数据库巨型计算机等,并非被每一个用户所拥有,实行共享使系统整体性价比得到改善。
  1. 分布式计算,集中式管理
通过网络技术使不同地理位置的计算机通过分布式计算成为可能。对于大型的目,可以分解为许许多多的小课题,由不同的计算机分别承担完成,提高工作效率,增加经济效益。网络技术实现日常工作的集中管理,使得现代的办公手段、经营管理发生了本质的改变。
  1. 负荷均衡
网络把工作任务均匀地分配给网络上的各计算机系统,以达到均衡负荷。网络控制中心负责分配和检测网络负载,当某台计算机负荷过重时,系统会自动转移数据流量到负荷较轻的计算机系统处理,从而扩展计算机系统的功能,扩大应用范围,提高可靠性等。

1.1.4 计算机网络分类

1.分布范围区分

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

局域网结构简单,布线容易。主要特点:

(1)网络所覆益的物理范围小。
(2)网络所使用的传输技术通过广播通信。
(3)网络的拓扑结构多为星形结构。
(4)具有高数据传输率(10Mb/s或 100Mb/s)、低延迟和低误码率特点。

广域网范围大,包括两个或多个局域网,特点:

(1) 适应大容量与突发性通信的要求。
(2) 适应综合业务服务的要求。
(3)开放的设备接口与规范化的协议。
(4)完善的通信服务与网络管理。
互联网(Internet)是目前最大的广域网。广域网具有信道传输速率较低,结构复杂等特点,在物理结构方面一般由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组成。

城域网相当于范围更大的局域网,使用局域网的技术,而不是广域网。一个城域网一般连接着多个局域网。

2.资源组成角度分

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资源子网处理数据存储数据等,通信子网负责在网络中的各节点之间传输数据。

3. 数据通信和传输的角度分

电路交换网络、报文交换网络、分组交换网络。

电路交换:拨号-接通-挂断。整个过程一直占用线路。

报文交换网络:计算机发数据报文,线路中某设备接收,传给下一个设备,直到目的终端。(存储转发)

分组交换:也是报文交换,只是把报文切成每一段长度固定的小报文,这小报文就叫“分组”

电路交换一直占线,有时候你可能就说一两个字,浪费了很多话费(资源),报文交换只把你说话的部分传过去,没说话的部分不占用资源,传报文如果太长的话会很耗时间,所以把报文切成一块一块的,这就就成了分组交换。

1.1.5 网络组成中的硬件设备

一个基本的计算机网络系统通常由下列硬件组成:服务器、工作站、网络接口卡(Network Interface Card,NIC),集线器(hub)、中继器(Repeater)、交换机(Switch)、路由器(Router)、无线接入设备(Access point),防火墙(Firewall)、调制解调器(Modem)和网络传输介质等。

1.2 网络传输介质

网络传输介质包括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和无线信号等。最初的网络是通过又粗重的同轴电缆来传输数据,目前大部分网络则是使用如同电话线一样的双绞线实现传现代网络为实现更高的速度,更多的应用、更高可靠性,网络传输介质也更多使用光纤来进行传输。在有些复杂、不方便布线的环境中,还使用到无线电信号实现传输。

1.2.1 同轴电缆

1.铜线导体传电磁信号;
2.网状金属屏蔽层可以屏蔽噪声;
3.绝缘层通常由陶制品或塑料制品组成,将铜线与金属屏蔽物隔开导体避免以上两者接触造成短路;
4.塑料封壳可使电缆免遭物理性破坏,通常由柔韧性好的防火塑料制品制成。

同轴电缆的绝缘体和防护屏蔽层使得同轴电缆对噪声干扰有较高的抵抗力。

1.2.2 双绞线

应用最广泛的传输介质,便宜易安装。

1.双绞线由两根包有绝缘保护层的铜导线组成,每根导线绝缘层上涂有不同的颜色以示区别。
2.把两根绝缘的铜导线按一定密度互相绞在一起,以降低相互之间信号干扰的程度,每一根导线在传输中辐射的电波会被另一根线上发出的电波抵消,扭线越密其抗干扰能力就越强。
3.如果把一对或多对双绞线放在一个绝缘套管中便成了双绞线电缆。

双绞线电缆类似于电话线,适用于短距离信息传输。
在传输期间信号衰减比较大,并且产生波形畸变。
此外,双绞线在传输信息时信号要向周围辐射,信息很容易被窃听,
因此要花费额外的代价加以屏蔽。

双绞线可分为屏蔽双绞线(Shielded Twisted Pair,STP) 和非屏蔽双绞线(Unshielded Twisted Pair,UTP)两大类。

1.与屏蔽双绞线相比,非屏蔽双绞线电缆外面只有一层绝缘胶皮,因而重量轻、易弯曲易安装,组网灵活,适用于结构化布线,多用在无特殊要求的网络环境布线中。
2.屏蔽双绞线电缆的外面由一层金属材料包裹以减小辐射,屏蔽双绞线电缆的价格相对较高,安装时要比非屏蔽双绞线困难,类似于同轴电缆,必须配有支持屏蔽功能的特殊连接器和相应的安装技术,技术要求比非屏献双绞线电缆高。

如果没有特殊说明,应用中双绞线多是指非屏蔽双绞。

1991 年,两个标准组织 TIA(电信工业协会)和 EIA(电子工业协会)完成了对双绞线 TIA/EIA 568 标准规范。TIA/EIA 568 标准将双绞线分成 1,2,3,4 或5类,不久又规划了 6类。

*线序标准:

双绞线连接标准:
1.根据双绞线两端水晶头线序不同,双绞线有直通线和交叉线之分。
2.交叉线:如果双绞线一头使用 568A 线序标准,另一头是 568B 线序标准。交叉线一般用来连接同型设备,如两台计算机直连,两台交换机级联。
3.直通线: 如果双绞线两头使用的都是 568A 标准,或者都是 568B 标准,那么这根网线就是直通线。直通线一般用来连接异型设备,如计算机和交换机之间的连接。

1.2.3 光纤

光纤是一种细小,柔韧并能传输光信号的介质,一根光缆中包含有多条光纤,因此也称为光导纤维。
光纤特性:
(1)传输信号的频带宽,通信容量大,传输距离远
(2)信号衰减小,传输距离长。
(3)抗电磁干扰能力强,传输质量佳,应用范围广。
(4)抗化学腐蚀能力强,适用于一些特殊环境下的布线。
(5)原材料资源丰富,环境保护好。
(6)信号串扰小、保密性能好,难于窃听
(7)尺寸小重量轻,便于敷设和运输
(8)光缆适应性强,寿命长。
(9) 无辐射。
……
光纤缺点:
1.质地脆,机械强度低;
2.切断和连接中技术要求较高;
3.使用光缆最大的障碍是高成本;
4.光缆一次只能传输一个方向的数据。
5.为了克服单向性的障碍,每根光缆必须包括两股:一股用于发送数据,一股用于接收数据。
6.与铜线不同的最后一点是连接光缆非常困难,光缆目前主要用作主干线。
……

根据传输点模数的不同,各种类型的光缆最终分成单模光纤和多模光纤 (“模”是指以一定角速度进入光纤的一束光)两大类。

单模光纤
1.单模光纤传输的信号是单色光,也就是激光,优良的光学特性使激光能够将信号传递很远的距离。
2.单模光纤芯的直径为 8~10um,采用激光二极管 LD 作为光源,携带单个频率光,将数据从光缆一端传输到另一端。
3.单模光纤的纤芯相应较细,传输频带宽、容量大传输距离长。
4.通过单模光缆,数据传输速度更快,并且距离也更远,但是这种光缆开销太大,需激光源,成本较高,因此不被考虑用于一般的数据网络,通常在建筑物之间或地域分散的环境中使用。
多模光纤
多模光纤传输的光信号是多种颜色的光,也就是可见光,光源一般选用发光二极管,因为散射作用,所以多模光纤的传输距离相对于单模光纤要短很多。多模光纤芯的直径是 15~50jm,大致与人的头发粗细相当。采用发光二极管 LED 为光源,多模光缆可以在单根或多根光缆上同时携带几种光波。多模光纤的芯线粗传输速率低、距离短,整体传输性能差,但成本低,一般用于建物内或地理位置相邻的环境中,这种类型的光缆流常用于数据网络。

1.2.4 无线通信介质

  1. 红外线系统
1.红外线局城网采用小于 m 波长的红外线作为传输媒体,有较强的方向性。
2.由于采用低于可见光的部分频谐作为传输介质,使用不受无线电管理部门的限制。
3.红外信要求视距传输,并且窃听困难,对邻近区域的类似系统也不会产生干扰。
4.在实际应用中由于红外线具有很高的背景噪声,受日光、环境照明等影响较大,一般要求的发射功率较高。
电视遥控器使用的就是红外线。
2.无线电波
1.采用无线电波作为无线局域网的传输介质是目前应用最多的,
2.这主要是因为无线电的覆盖范围较广,应用较广泛。
3.使用扩频方式通信时,特别是直接序列扩频调制方法因功率低于自然的背景噪声,具有很强的抗干扰抗噪声能力、抗衰落能力。
4.这一方面使言非常安全,基本避免了通信信号的偷听和窃取,具有很高的可用性。

1.3 物理层设备

1.3.1 集线器

集线器就是把多条线集中在一起,方便网络中的计算机互联,不然线多台计算机两两互联线会很乱,接口也不够。

1.集线器(hub)是早期以太网络中主要的连接设备,通过其对网络进行集中管理。
2.英文 hub 就是中心的意思,集线器好像树的主干一样,是各分支设备的信息汇集点,构成一个物理上的星形连接,如图 1-47 所示。
3.集线器主要应用于星形拓扑的网络环境,提供网络上物理信号放大和转发功能。
数据到达集线器一个端口后,集线器把该端口接收到的信号,以广播的方式转发到其他所有端口。

广播:让所有人都听到,就是把这个数据发给所有计算机。


1.集线器的工作原理

集线器是计算机网络中常用的传输介质共享设备,它的主要作用是将多个计算机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局域网,从而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换。下面是集线器的工作原理:

  1. 集线器提供多个端口,可以将多台计算机通过网线连接到它的不同端口上。

  1. 当一台计算机向网络发送数据时,数据会通过网卡被发送到网线上。

  1. 数据会经过网线传输到集线器的端口,集线器会检测到这个数据包并将其广播到所有其他端口上,包括源地址和目的地址。

  1. 所有连接在集线器上的计算机都会接收到这个数据包,但只有目标计算机会处理这个数据包,其余计算机会将它丢弃。

  1. 如果有多台计算机同时发送数据,集线器会对这些数据进行缓存,然后按照先到先服务的原则依次发送。

需要注意的是,集线器工作在物理层(OSI模型中的第一层),只能将信号放大并重新发送到其他端口,不能识别网络上的数据包,因此无法进行数据过滤和分组。同时,由于集线器采用广播方式将数据包发送到所有端口,因此容易引起网络拥塞和安全问题。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集线器已经被交换机所取代,交换机可以更有效地利用网络带宽,提高网络性能和安全性。


集线器遵循CSMA/CD协议。

CSMA/CD是一种计算机网络中常用的媒体接入控制协议,它的全称是"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即"带冲突检测的载波监听多路访问"。CSMA/CD协议是用来解决共享介质网络(如以太网)上的多个节点同时访问介质可能会发生冲突的问题。

CSMA/CD协议的工作原理如下:

  1. 节点在发送数据之前先监听介质,检测是否有其他节点正在发送数据。如果检测到有其他节点正在发送数据,则等待一段时间后再次监听。

  1. 如果在等待时间内没有检测到其他节点发送数据,则节点可以发送自己的数据。同时,节点会继续监听介质,以确保发送的数据没有发生冲突。

  1. 如果两个或多个节点同时发送数据,就会发生冲突。节点会检测到这个冲突,并发送一个信号通知其他节点停止发送数据。

  1. 节点在停止发送数据后,会等待一段随机时间再次尝试发送数据,以避免在下一次发送时再次发生冲突。

通过CSMA/CD协议的机制,多个节点可以在共享介质上进行数据传输,同时避免冲突和数据损坏。在实际网络中,CSMA/CD协议已经被更高效的协议(如CSMA/CA、TDMA、CDMA等)所取代,但它仍然是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之一。


2.广播域

广播域是指在一个网络中,广播消息可以传播到的范围。广播是指网络中某一个节点向整个网络中的所有节点发送消息的行为。在一个局域网中,所有节点都可以接收到广播消息,因此广播域的范围通常就是整个局域网。


3.冲突域

冲突域是指网络中所有可以相互干扰、导致数据冲突的设备的集合。当两个或多个设备同时向同一网络发送数据时,它们的信号会在网络传输介质上相互干扰,导致数据包丢失或损坏,这就是数据冲突。在以太网等共享介质网络中,冲突域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在一个以太网中,所有连接到同一集线器(hub)上的设备都处于同一个冲突域中。这是因为集线器是一种共享介质的设备,当其中一个设备向网络发送数据时,其他设备必须等待一段时间,以避免数据冲突。因此,集线器通常被称为多点冲突介质。


4. 集线器存在的问题

集线器是早期以太网中常用的设备,它可以将多个设备连接到一个局域网上。然而,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集线器的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多点冲突:集线器是一种共享介质的设备,所有连接到它上面的设备都共享同一个带宽,当多个设备同时发送数据时,容易造成冲突,导致网络性能降低。

  1. 广播风暴:当一个设备向网络发送广播消息时,集线器会将这个消息广播到所有连接的设备上,如果广播消息过多,会导致网络拥塞和性能下降。

  1. 安全性问题:集线器不具备任何安全性控制功能,任何连接到集线器上的设备都可以访问网络上的所有设备,容易受到黑客攻击和网络病毒的侵害。

  1. 网络扩展性差:集线器只能将局域网扩展到一定范围,如果需要将网络进一步扩展,需要增加更多的集线器,容易造成网络管理复杂、带宽受限等问题。

因此,随着技术的发展,集线器已经逐渐被交换机所取代,交换机可以提供更加高效、安全和可靠的网络连接,能够更好地满足现代网络的需求。


1.3.2 无线接入点

无线接入点(Wireless Access Point,简称WAP)是一种用于无线局域网(WLAN)中的设备,它提供了一个无线网络连接点,允许无线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通过Wi-Fi技术连接到局域网或互联网上。

无线接入点通常具有以下功能和特点:

  1. 无线覆盖范围:无线接入点的无线信号范围取决于其发射功率和天线类型,通常可以覆盖一个建筑物或一个房间。

  1. 无线速率:无线接入点可以支持多种无线标准,如IEEE 802.11a/b/g/n/ac/ax等,可以提供不同的无线速率和带宽。

  1. 安全性:无线接入点通常提供了多种安全功能,如WPA2、MAC地址过滤、SSID隐藏等,以保护网络安全。

  1. 管理功能:无线接入点通常可以通过Web界面、SNMP协议等方式进行管理和监控,管理员可以进行配置、监视和故障排除。

无线接入点通常与有线网络相连,可以通过有线网络提供的Internet连接向外连接,实现无线接入互联网的功能。在企业、学校、医院等场所,无线接入点通常被部署在室内的不同位置,以提供更好的无线覆盖和服务质量。


在一些基本的概念上,无线AP(Access Point)确实类似于无线集线器(Hub)。它们都是将多个设备连接到一个网络中的设备。然而,AP和集线器之间也存在很多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工作原理不同:集线器是一种物理层设备,它只是简单地将所有接收到的数据广播给所有连接的设备,不考虑数据帧的内容。而AP是一种工作在OSI模型的网络层或数据链路层的设备,它会根据MAC地址过滤数据包,只向特定设备转发数据。

  1. 无线覆盖范围更广:AP是一种无线设备,它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提供无线连接,覆盖范围比集线器更广。

  1. 安全性更强:AP通常具有更强的安全功能,如支持WPA2、MAC地址过滤、SSID隐藏等,以保护网络的安全性。

  1. 支持更多的特性:AP通常支持更多的特性,如VLAN隔离、无线客户端隔离、数据包过滤等,可以满足更多的网络需求。

因此,尽管AP和集线器在一些基本概念上类似,但它们之间也存在很大的区别,AP更加适合于无线网络的应用,而集线器主要应用于有线网络。


1.4 数据链路层设备

数据链路层是计算机网络中的第二层,主要负责将物理层传输的比特流组装成帧,并对这些帧进行传输控制和错误检测。数据链路层的主要功能是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使得网络中的不同设备可以进行通信。

数据链路层使用的一些重要的概念包括:帧(Frame)、MAC地址(Media Access Control Address)、流控制(Flow Control)、错误检测和纠正(Error Detection and Correction)等。

数据链路层设备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网桥(Bridge):网桥是一种可以将两个或多个局域网连接在一起的设备,它可以实现数据包在不同局域网之间的转发和过滤。网桥在接收到一个数据包时,会检查数据包的目标MAC地址,并将数据包转发到目标MAC地址所在的网段。

  1. 交换机(Switch):交换机是一种多端口网桥,它可以通过学习和缓存MAC地址实现更快速的数据传输。当交换机接收到一个数据包时,它会检查数据包的目标MAC地址,并将数据包转发到目标MAC地址所在的端口。

  1. 网卡(Network Interface Card):网卡是一种连接计算机和网络之间的接口设备,它负责将计算机内部的数据转换为网络可以识别的数据,并将数据发送到网络上。

  1. 无线网卡(Wireless Network Interface Card):无线网卡是一种无线网络连接设备,它使用无线电波进行通信,可以将计算机连接到无线网络中。

  1. 调制解调器(Modem):调制解调器是一种用于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或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设备,它主要用于实现计算机和电话线之间的通信。

这些数据链路层设备在计算机网络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它们的协作,可以实现网络中不同设备之间的高效通信。


1.4.1 网卡

网卡(Network Interface Card,NIC),也被称为网络适配器,是一种计算机硬件设备,用于将计算机连接到计算机网络上。网卡的主要作用是将计算机中的数据转换成网络中可以传输的数字信号,并将其发送到网络上,同时也可以接收网络上的数据,并将其转换为计算机内部可以识别的数据。

网卡通常包括一个物理接口和一个控制器。物理接口是一个插槽,用于将网卡插入计算机的主板上。控制器则是负责控制网卡的一块电路板,它可以将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或者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

不同类型的网卡可以使用不同的传输协议,例如,以太网网卡可以使用TCP/IP协议进行数据传输,而无线网卡则可以使用Wi-Fi协议进行无线数据传输。

现代计算机通常已经内置了网卡,用户可以通过网线或者无线连接到网络上。此外,还有一些独立的网卡设备,可以插入到计算机的扩展插槽中,以提供更高的网络传输速度和更好的网络性能。

其基本原理如下:
1.数据的格式转换计算机中的数据通常以二进制的形式存储,而网络中的数据通常以数字信号的形式传输。网卡需要将计算机中的数据格式转换为网络可以传输的数字信号。为此,网卡中通常包含一个编码器,用于将计算机中的数字数据转换为数字信号。这些数字信号会通过网线或无线信号发送到网络中。

2.信号的发送和接收网卡不仅可以将数据发送到网络上,还可以从网络中接收数据。当网卡接收到一个数字信号时,它会将其解码为计算机可以识别的数据格式。网卡中通常还包含一个解码器,用于将接收到的数字信号转换为计算机内部的数字数据。这些数据可以通过计算机的处理器进行处理。

3.协议的处理网卡需要处理网络传输所使用的协议。不同的协议具有不同的规则和格式,网卡需要将这些协议的数据格式进行解析,并进行相应的处理。例如,在以太网中,网卡需要对数据包进行帧头和帧尾的处理,以及进行CRC校验等操作。

4.物理层接口网卡还需要支持不同的物理层接口,例如,以太网网卡需要支持RJ45接口,而无线网卡需要支持无线网络接口。这些接口需要与物理层设备进行交互,以进行数据传输。
综上所述,网卡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数据的格式转换、信号的发送和接收、协议的处理和物理层接口的支持等方面。网卡的性能和功能也会受到其硬件质量和驱动程序的影响。

1.4.2 以太网交换机

以太网交换机(Ethernet Switch)是一种数据链路层设备,可以在计算机网络中提供高效的数据转发和流量控制功能。以太网交换机的主要作用是将网络中的数据包从一个端口接收,并根据目标MAC地址将其转发到另一个端口,从而实现数据的传输。以下是关于以太网交换机的详细说明:

  1. 工作原理以太网交换机通过交换机芯片(Switching Fabric)实现数据包的转发。当数据包到达交换机时,交换机芯片会查找数据包中的目标MAC地址,并根据其所在的端口表进行转发。如果目标MAC地址在端口表中已有记录,则交换机会将数据包转发到对应端口;如果没有记录,则交换机会将数据包转发到所有端口(广播),并更新端口表。通过这种方式,交换机可以实现对网络中数据流量的高效控制和传输。

  1. 端口和MAC地址交换机中的每个端口都有一个唯一的MAC地址,用于标识其所连接的计算机或其他设备。当数据包到达交换机时,交换机会根据目标MAC地址查找端口表,并将数据包转发到对应端口。同时,交换机也会记录每个端口所连接的设备的MAC地址,以便在以后的数据传输中快速进行查找和转发。

  1. VLAN交换机可以支持虚拟局域网(VLAN)功能,将一个物理局域网分割成多个逻辑子网。每个VLAN都可以有自己的IP地址和子网掩码,从而实现逻辑上的隔离和流量控制。交换机可以通过端口和MAC地址的过滤,将不同VLAN的数据进行隔离和转发。

  1. 网络安全以太网交换机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保证网络的安全性。例如,可以通过端口的访问控制列表(ACL)来限制某些设备的访问权限;可以通过基于MAC地址的策略来限制数据流量的转发;还可以通过虚拟局域网(VLAN)来实现不同设备之间的隔离和保护。

综上所述,以太网交换机是一种重要的网络设备,可以通过高效的数据转发和流量控制来提高网络的性能和可靠性。它的工作原理主要是通过交换机芯片和端口表来实现数据包的转发和查找,同时也支持多种安全和控制功能,以保证网络的安全和可靠性。


1.4.3 交换机的硬件组成

交换机是一种网络设备,类似于一台专用的通信计算机,用于实现数据包的转发路由(三层)等功能。虽然不同型号的交换机有不同的硬件配置和功能,但基本的硬件组成包括:CPU(中央处理器)RAM(随机存储器)ROM(只读存储器)Flash(可读写存储器)接口(Interface)等。其中,CPU是交换机的控制中心,用于控制和管理交换机的各种操作;RAM用于缓存交换机的流量数据和转发表;ROM存储交换机的启动程序等基本信息;Flash存储交换机的操作系统和配置文件等;接口用于与其他设备的物理连接,如网线、光纤等。这些硬件组成部分的协同作用,使交换机能够实现快速、可靠的数据交换,提高网络的性能和可用性。

交换机信息转发的核心通过专用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rgrated Circuit)芯片来实现,ASIC是交换机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实现数据包的快速转发和处理。ASIC是一种定制的芯片,针对特定的应用领域进行设计,具有专门的功能和性能

在交换机中,ASIC能够实现快速、可靠的数据转发,实现高速、低延迟的交换机性能,能够更好地满足网络的性能和安全需求。相比通用的处理器,ASIC拥有更高的数据处理能力和吞吐量,更加节能,且更具可靠性,因此在高性能的交换机和路由器中得到广泛应用。


  1. 固定端口交换机

固定端口交换机是一种网络交换机,通常被用于构建企业网络、数据中心网络和云计算等环境。相比较于模块化交换机,固定端口交换机拥有一定数量的端口,端口数量固定且不能扩展,因此称为固定端口交换机。

固定端口交换机一般包含多个以太网接口,用于连接局域网中的多台计算机和其他网络设备。这些接口通常采用RJ-45接口或SFP接口,支持不同的传输速率和介质类型,例如10/100/1000Mbps以太网和光纤等。

固定端口交换机通常支持的交换容量和转发能力比较有限,但是因为其结构简单、配置容易、价格相对较低,因此在小型网络或较为简单的应用场景中被广泛应用。与模块化交换机相比,固定端口交换机的缺点是不能灵活扩展,因此在网络规模较大或需要频繁扩展的场景中不太适合使用。


2. 模块化交换机

模块化交换机是一种网络交换机,它通常由主机和多个可插拔的交换模块组成,可以根据需要灵活扩展端口数量和功能。相比较于固定端口交换机,模块化交换机的配置更加灵活,适用于需要支持大量用户和应用的大型企业和数据中心网络。

模块化交换机主机通常包括CPU、RAM、Flash、交换矩阵等核心组件,以及电源和风扇等辅助组件。交换模块可以分为不同类型,例如光纤模块、千兆以太网模块、10千兆以太网模块等,可以根据不同的网络需求进行选择和组合。

模块化交换机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和高可用性。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逐步增加交换模块来扩展端口数量和功能,从而满足不同规模和应用场景的网络需求。同时,模块化交换机通常具有多种冗余技术,例如冗余电源、冗余风扇、链路聚合、VRRP等,以确保网络的高可用性和可靠性。

总之,模块化交换机是一种灵活、可扩展、高性能、高可用的网络交换机,适用于大型企业和数据中心等需要支持大量用户和应用的场景。

实际上,模块化交换机的端口数量并不是无限可扩展的,最终受限于物理空间、供电和散热等因素。不过相比较于固定端口交换机,模块化交换机可以更加灵活地扩展端口数量和功能,可以通过添加新的交换模块来增加端口数量,也可以通过组合不同类型的模块来满足不同的网络需求。
不同类型的模块具有不同的端口数量和速率限制,例如某些千兆以太网模块可能只有数十个端口,而某些10千兆以太网模块可能有数百个端口。因此,在选择模块化交换机时,需要根据实际的网络需求来确定所需要的端口数量和速率,并选择适当的交换模块进行组合。
总的来说,模块化交换机提供了更加灵活的端口扩展方式,可以满足不同规模和应用场景的网络需求,但是端口数量的扩展仍然受到物理限制。

1.4.4 交换机的工作原理

交换机是一个数据链路层设备,它的工作原理是根据MAC地址表来转发数据包。当数据包到达交换机时,交换机会读取数据包的目的MAC地址,然后查询MAC地址表以确定向哪个端口转发数据包。

当交换机收到一个未知的目的MAC地址时,它会将数据包广播到所有连接的端口,以便学习新的MAC地址。当目的MAC地址在MAC地址表中已知时,交换机会仅向目标端口转发数据包,而不会向所有端口广播。

交换机可以在其端口之间实现不同速率的数据传输,它还可以缓存数据包并使用调度算法来控制转发速率,以确保数据在交换机内部流动时不会发生拥塞。

在交换机中,还有一些重要的概念,如广播域、冲突域和VLAN。广播域是指可以相互广播数据包的一组设备,而冲突域是指可以互相干扰的设备集合。VLAN则是一种将交换机分割成逻辑子网络的技术,它可以提高网络的安全性和灵活性。

总的来说,交换机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查询MAC地址表并控制数据包转发来实现高效的局域网通信。交换机还支持广播域、冲突域和VLAN等概念,以提高网络的安全性和灵活性。


1.4.5 交换机的主要功能

交换机的主要功能是在局域网中进行数据包的转发和过滤,实现不同设备之间的通信。具体来说,交换机的主要功能包括:

  1. 学习和建立MAC地址表:交换机通过监听数据帧的目的MAC地址来学习不同设备的MAC地址,并将其存储在一个MAC地址表中。在数据转发过程中,交换机会查询MAC地址表,确定数据包的目标设备,并将其转发到正确的端口。

  1. 过滤和转发数据帧:交换机通过对数据帧的源MAC地址和目的MAC地址进行比较,来判断数据帧的目标设备是否在同一网络中。如果目标设备不在同一网络中,交换机会将数据帧转发到与目标设备所在网络相连的端口。如果目标设备在同一网络中,交换机会直接将数据帧转发到目标设备所在的端口。

  1. 广播和多播控制:交换机会将广播和多播数据包仅转发到需要接收这些数据包的端口,从而减少网络中的冗余流量和网络拥塞。

  1. 端口管理和虚拟局域网(VLAN)支持:交换机可以对不同端口进行管理,包括端口的启用和禁用,以及对不同端口的带宽限制和优先级设置等。此外,交换机还支持虚拟局域网(VLAN)的功能,通过将不同设备划分到不同的VLAN中,实现网络流量的隔离和安全性的提升。

总之,交换机是实现局域网内设备之间高效通信的重要设备,通过学习和建立MAC地址表,过滤和转发数据帧,控制广播和多播等方式,实现网络通信的高效和安全。


1.4.6 交换机级联和堆叠

交换机级联和堆叠都是将多个交换机连接在一起以扩展网络规模的方法,但它们的实现方式和功能不同。

交换机级联是将多个交换机通过它们的端口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逻辑上的单一交换域,其中每个交换机都拥有自己的 MAC 地址表。当一个数据包到达某个交换机时,它会查找它的 MAC 地址表,找到目标设备所在的端口,并将数据包发送到该端口。如果目标设备不在同一个交换机中,则该数据包将被发送到相邻的交换机,直到目标设备所在的交换机。

交换机堆叠是将多个交换机通过它们的堆叠端口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逻辑上的单一交换机,其中只有一个 MAC 地址表和配置文件。堆叠后的交换机将被视为一个单一的虚拟交换机,可以像单个交换机一样进行管理和配置。堆叠后的交换机还可以提供冗余和负载均衡功能,从而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和性能。

总的来说,交换机级联和堆叠都是扩展网络规模的方法,但它们的实现方式和功能不同。交换机级联将多个交换机连接在一起,每个交换机都拥有自己的 MAC 地址表,而交换机堆叠则将多个交换机视为一个单一的虚拟交换机,只有一个 MAC 地址表和配置文件。


  1. 交换机级联技术

交换机级联指的是将多台交换机通过它们之间的端口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更大的交换机网络。这种技术通常用于扩展网络规模,提高网络的吞吐量和可靠性。

在交换机级联中,多台交换机之间通常会选择一台作为主交换机,其他交换机则作为从交换机连接到主交换机。主交换机扮演着整个网络的核心角色,负责维护整个网络的拓扑结构和处理数据包的转发。而从交换机则通过与主交换机的连接实现对其他交换机网络的访问和数据转发。

在进行交换机级联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交换机之间的连接必须使用交换机之间的端口进行连接,不能使用普通的网线。

  1. 在级联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网络环路的出现,以免出现广播风暴等问题。

  1. 在进行级联时,需要确保所有交换机的VLAN设置和其他配置保持一致,以避免网络中的不一致性问题。

  1. 当交换机级联的数量增多时,网络的性能和可靠性会受到影响,因此需要注意合理控制交换机级联的数量。

总之,交换机级联技术是构建大型企业网络和数据中心网络的重要手段之一,能够提高网络的可扩展性和可靠性。


2.交换机堆叠技术

交换机堆叠技术是指将多个物理交换机组合成一个逻辑交换机来提供更高的端口密度、更高的带宽和更高的可靠性。在交换机堆叠中,多个交换机被连接在一起,并由一台主交换机管理。这些交换机被视为一个逻辑单元,共享同一个管理IP地址、配置和控制平面。交换机堆叠技术可以在许多方面提高网络的性能和可靠性,例如提供更高的带宽和更好的冗余性。此外,堆叠技术还可以简化网络管理,减少管理员的工作量。

在交换机堆叠中,每个物理交换机都被称为堆叠成员。堆叠成员通过堆叠链路相互连接,这些链路可以是普通的链路也可以是特殊的堆叠链路。当一个交换机被加入到一个已有的堆叠中时,它会自动与主交换机同步配置,并加入到逻辑交换机中。在堆叠中,主交换机负责管理整个堆叠,并处理所有交换机之间的通信。如果主交换机失效,备用交换机会接管主交换机的角色,确保网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1.5 网络层设备

网络层是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中的第三层,主要负责网络间的数据传输和路由选择。在网络层中,常用的设备有路由器和三层交换机。

路由器是一种用于实现网络互联和数据传输的设备,其主要功能是根据不同的网络协议进行数据包转发和路由选择。路由器通过获取到数据包的目标地址,匹配自身的路由表,选择最佳路径进行转发。

三层交换机是一种结合了二层交换机和路由器功能的设备。它可以实现二层交换机的高速转发和路由器的智能路由选择,具有较好的性能和扩展性。三层交换机可以根据目标地址进行数据包转发,同时支持 VLAN 等功能。

除了路由器和三层交换机之外,网络层中还有一些其他的设备,例如协议转换器、网关等。这些设备可以实现不同协议之间的转换和连接不同类型的网络。


1.5.1 路由器概述

路由器是一种网络设备,主要用于在网络层上实现数据包的转发和路由选择功能。它是连接不同网络之间的重要设备,可以将数据包从源网络转发到目标网络。路由器能够根据网络层的信息进行智能决策,选择最佳路径,使数据包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和最少的丢包率到达目的地。在互联网中,路由器是实现互联的核心设备之一,也是整个互联网能够正常运行的基础。

路由器具有多个端口,每个端口可以连接不同的网络。它还有一个路由表,用于存储路由器所连接的所有网络的信息,包括网络地址、子网掩码、下一跳路由器等。当路由器收到数据包时,它会根据数据包的目的地址查询路由表,找到最佳的路径,并将数据包转发到下一跳路由器,直到数据包到达目标网络。

路由器还可以实现安全功能,例如防火墙、VPN等,保护网络安全。同时,路由器还可以实现质量服务(QoS)功能,对不同类型的数据流进行优先级和带宽控制,以保证网络的服务质量。

常见的路由器品牌有思科(Cisco)、华为(Huawei)、华三(H3C)等,它们在不同的应用场景和网络规模下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1.5.2 路由器的功能

路由器是一种网络设备,主要功能是在不同网络之间转发数据包并进行路由选择,以便数据包能够正确到达目的地。具体而言,路由器的主要功能包括:

  1. 数据转发:路由器通过查找路由表将接收到的数据包转发到正确的出口,使其能够到达目标网络。

  1. 路由选择:路由器根据不同的路由协议,从多个可能的路径中选择最优路径,以确保数据包能够快速地到达目标网络。

  1. 分段和组装:路由器可以将数据包分成较小的片段以适应网络传输的要求,并在到达目标网络后重新组装这些片段,以便数据能够被正确地接收和处理。

  1. 网络地址转换(NAT):路由器可以使用NAT功能将私有网络中的IP地址映射为公共网络中的IP地址,以实现多个设备共享一个公共IP地址。

  1. 安全功能:路由器可以通过防火墙、访问控制列表(ACL)等安全功能来保护网络不受攻击和侵入。

  1. 管理和监控:路由器提供了丰富的管理和监控功能,管理员可以通过路由器的命令行界面或者图形界面对路由器进行配置、监控和管理。

总之,路由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网络设备,它能够确保数据包能够正确快速地到达目标网络,并提供了丰富的安全、管理和监控功能。


1.5.3 路由器的硬件组成

路由器实际上也是一台特殊的通信计算机,与所有计算机一样,也是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构成。组成路由器的硬件结构包括内部的处理器、存储器和各种不同类型的接口等。

具体来说,路由器的硬件组成包括:

  1. 中央处理器(CPU):用于处理路由器的控制和管理任务,如路由器的启动、配置、诊断、监控等。

  1. 存储器:路由器需要使用存储器存储路由表、操作系统、配置文件、缓存等数据。常见的存储器有RAM(随机存取存储器)和Flash(闪存存储器)。

  1. 接口:路由器需要使用不同类型的接口与其他设备进行通信,如以太网接口、串行接口、ISDN接口等。不同的接口可以支持不同的协议和速率。

  1. 路由卡:路由卡是一种可插拔的模块,用于提供额外的路由处理能力和接口。

  1. 电源供应器:路由器需要使用电源供应器提供电源。

  1. 机箱:路由器的硬件组成通常装在一个机箱内,以保护硬件组件免受物理损坏。

除了硬件组成,路由器还需要使用操作系统和路由协议来实现其功能。路由器操作系统通常是专门为路由器设计的,如Cisco的IOS和Juniper的Junos OS。路由协议则用于控制路由器之间的通信,并将数据包从源地址转发到目的地址。常见的路由协议有静态路由、RIP、OSPF、BGP等。


  1. 路由器的处理器

路由器也包含有一个中央处理器,CPU 的能力直接影响路由器传输数据的速度。路由器 CPU的核心任务是实现路由软件协议运行,提供路由算法,生成、维护和更新路由表功能,负责交换路由信息、路由表查找以及转发数据包。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发展,今天路由器中许多工作任务都通过专用芯片来实现。高端路由器中,通常增加一块负责数据包转发和路由表查询的 ASIC 芯片硬件设备,以提高路由器的工作效率,在一定程度上也减轻了CPU的工作负担。

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芯片是一种专门定制的集成电路芯片,能够根据特定的需求执行特定的功能,可以用于优化路由器的性能和效率。ASIC芯片通过在硬件级别上实现某些常见的操作,比如IP包的解析和路由选择等,来减轻CPU的负担,从而提高路由器的处理速度和吞吐量。与通用的CPU相比,ASIC芯片能够更快速、更精确地执行某些特定的任务,因此在高端路由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 路由器的存储器

路由器的存储器通常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 ROM (Read-Only Memory) 只读存储器:通常用于存储路由器的引导程序和操作系统,这些内容在路由器启动时会被加载到 RAM 中。

  1. RAM (Random Access Memory) 随机存储器:用于存储路由器正在执行的程序和数据,其中包括路由表、缓存表等重要信息。

  1. Flash 存储器:类似于计算机中的硬盘,用于存储路由器的操作系统、配置文件、IOS 镜像文件等。

  1. NVRAM (Non-Volatile Random Access Memory) 非易失性随机存储器:用于存储路由器的配置文件,这些文件在路由器关闭或重启时不会丢失,因此可以保留路由器的配置信息。

这些存储器的组合可以满足不同路由器的需求,例如一些高端路由器还可能配备有辅助存储器、硬盘等设备。


  1. 路由器接口

路由器接口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1. 局域网接口:连接局域网的接口,如以太网接口、无线局域网接口等。

  1. 广域网接口:连接广域网的接口,如SC接口、高速同步串口、异步串口等。

  1. 配置接口:用于路由器的配置和管理,如控制台接口、Telnet接口、SSH接口等。

常见的路由器接口包括:

  1. 以太网接口:连接局域网的接口,一般使用RJ-45接口,常见的速率有10/100/1000Mbps,用于连接交换机、PC机等设备。

  1. 无线局域网接口:通过Wi-Fi技术连接局域网的接口,常见的标准有802.11a/b/g/n/ac/ax等。

  1. SC接口:一种广域网接口,一般用于连接光纤,常见速率有155Mbps、622Mbps、2.5Gbps、10Gbps等。

  1. 高速同步串口:一种广域网接口,常见速率有1.544Mbps、45Mbps、52Mbps等。

  1. 异步串口:一种广域网接口,常见速率有9600bps、19200bps、38400bps等。

  1. 控制台接口:一种用于路由器配置和管理的接口,一般使用RS-232串口或USB接口。

  1. Telnet接口:一种远程登录路由器进行配置和管理的接口,通过网络连接到路由器。

  1. SSH接口:一种远程登录路由器进行配置和管理的加密接口,提供更高的安全性。


1.5.4 路由器的工作原理

路由器是网络中用于连接不同网络的设备,其主要功能是转发数据包并选择最佳路径。下面是路由器的工作原理:

  1. 接收数据包:当一个数据包到达路由器的接口时,路由器会对数据包进行解封和解码,以确定数据包的目的地址和类型。

  1. 查找路由表:路由器会根据数据包的目的地址查询路由表,路由表记录着不同网络之间的转发路径和相关的路由协议。

  1. 选择最佳路径:通过路由表的查找,路由器会选择一条最佳路径来将数据包发送到目标地址。

  1. 转发数据包:一旦确定了最佳路径,路由器会将数据包发送到下一跳路由器或直接发送到目标设备。

  1. 更新路由表:在数据包转发过程中,路由器会收集其他路由器的路由信息并更新路由表。

总之,路由器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查找路由表选择最佳路径,然后转发数据包到目标地址。


1.5.5 三层交换机

三层交换机是一种能够实现数据包的路由和交换的网络设备。相比于二层交换机,三层交换机还能够实现网络层的功能,即能够识别并处理 IP 数据包。因此,它能够更加灵活地控制数据包的转发路径,提高网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1. 什么是三层交换

三层交换是指可以在数据包的网络层上(第三层)进行交换和路由决策的交换机。它不仅可以像第二层交换机那样学习和转发MAC地址,还能根据IP地址进行路由决策和转发数据包。因此,三层交换机具有第二层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功能,可以实现更灵活和高效的网络通信。


2.二层交换技术

第二层交换技术是指基于MAC地址的交换技术,可以在数据链路层上(第二层)对数据包进行转发和过滤。第二层交换机通过学习源MAC地址和端口,建立MAC地址表,实现快速的数据包转发和广播控制。


3.三层交换技术

第三层交换技术指的是在网络层(即第三层)上进行交换和路由选择的技术。在网络层交换数据包时,需要进行路由选择以确定下一跳地址,实现跨网络的通信。因此,第三层交换技术具有路由选择和分组交换的能力。

第三层交换机主要用于实现跨子网的通信,具有以下特点:

  1. 基于IP地址进行转发:第三层交换机会根据IP地址查找路由表,找到最佳路径进行数据包转发。

  1. 支持多种路由协议:第三层交换机支持多种路由协议,如RIP、OSPF、BGP等,可以根据不同的网络环境和需求选择合适的路由协议。

  1. 支持访问控制:第三层交换机支持对数据包进行访问控制,可以实现网络的安全控制和隔离。

  1. 支持质量 of 服务(QoS):第三层交换机支持QoS,可以根据应用程序的特性和网络状况为数据包分配不同的优先级,提高网络的传输效率和性能。

总的来说,第三层交换技术在网络通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实现高效、安全、可靠的跨网络通信。

三层交换机和路由器都可以实现网络层的功能,但它们在网络中的应用场景和功能有所不同。
三层交换机通常应用于局域网中,主要作用是加速数据包的交换和转发,提高网络的传输效率和速度,同时也支持一些简单的路由功能,如静态路由和默认路由等。由于三层交换机可以通过硬件实现快速转发和过滤数据包,相比路由器有更高的转发速度和吞吐量,而且价格相对便宜,因此更适合在需要快速交换数据包的局域网环境中使用。
路由器则更适合于连接不同网络之间的设备,如连接不同局域网、广域网或互联网。路由器除了具有三层交换机的转发和过滤功能外,还支持更为复杂的路由协议和策略,可以实现更加精细的流量控制、安全管理和QoS等功能。相比之下,路由器价格较高,但可以提供更全面和高级的网络功能,适合于大型企业、运营商和数据中心等需要高可靠性和高安全性的场所使用。

4. 三层交换实现

三层交换机采用硬件实现快速转发和路由功能,相比路由器的软件实现具有更高的性能和速度。ASIC芯片是专门用于处理数据包的硬件,与通用处理器相比具有更快的处理速度和更低的延迟,可以大大提高数据包的转发效率。三层交换机采用了类似路由器的路由协议和路由表,但是在转发数据包时使用硬件实现,从而大幅提高了转发效率。此外,三层交换机还支持VLAN技术,可以将网络划分成多个虚拟局域网,从而提高网络的安全性和灵活性。

对于三层交换机,当接收到来自子网中的数据包时,会首先在二层交换芯片中查找目的MAC地址,如果找到则直接进行二层转发。如果目的MAC地址不在本地网络内,则会使用ARP协议查找目的主机的IP地址对应的MAC地址,如果找到则进行二层转发,否则需要进行三层路由。此时,数据包被送至三层路由引擎,使用ASIC芯片进行查找路由表,并根据路由表信息选择转发的接口进行转发。三层交换机作为局域网不同子网之间的重要连接设备,能够直接进行三层路由,提高了数据包转发的效率和速度。


5. 三层交换过程

三层交换是指在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之间进行转发和路由的过程。下面是三层交换的过程:

  1. 接收数据包:交换机的接口芯片接收到数据包。

  1. 查找MAC地址:二层交换芯片中查找目标MAC地址。如果查到,说明目的主机在同一网段,直接进行二层转发。

  1. ARP解析:如果MAC地址没有被找到,则发出ARP地址解析请求,寻找目标主机的MAC地址。

  1. 查找路由:如果目标主机不在同一网段,三层交换机就会将数据包发送到路由器设备,查找路由表,选择下一跳路由器或者直接转发到目标主机所在的网络。

  1. 转发数据包:根据路由表选择正确的接口,将数据包发送到目标主机所在的网络。

  1. 更新路由表:三层交换机会不断地更新自己的路由表,以保证数据包的正确转发。

三层交换机通过在硬件层面使用 ASIC 芯片等高速转发技术和路由表查找技术,能够实现高速转发和路由功能。与传统路由器相比,三层交换机能够提供更快的转发速度和更低的延迟,适合用于大型企业和数据中心等需要高速和可靠网络传输的场合。


6. 配置三层交换机

三层交换机最优秀的特色是,其不仅仅具有交换功能,还具有路由功能,每一个物理接口还可以是一个路由接口,连接一个子网络。

三层交换机物理接口默认是交换接口。如果需要开启路由接口,那么三层交换机开启路由功能的配置命令如下

  1. Switch#configure terminal
  2. Switch(config)#no switching

以上代码的意思是,进入三层交换机的配置模式,然后使用命令"no switching"来开启路由功能。三层交换机的物理接口默认是交换接口,如果需要让某个物理接口成为路由接口,还需要使用命令"no switchport"来关闭交换功能。


1.6 应用层设备

应用层设备是指在网络中能够提供应用程序或服务的计算机或设备,通常指在OSI(开放式系统互连)参考模型中的第七层——应用层进行通信的设备。这些设备可以通过各种协议(如HTTP、FTP、SMTP等)向其他设备或用户提供各种服务,如网页浏览、电子邮件传递、文件传输等。典型的应用层设备包括Web服务器、邮件服务器、DNS服务器、文件服务器、网关等。


1.6.1 防火墙

防火墙(Firewall)是一种计算机网络安全设备,其作用是在网络之间实施访问控制策略,保护内部网络不受外部网络的非法访问和攻击。防火墙通常被用于保护企业的内部网络,以及数据中心、云服务等网络环境。

防火墙可以通过控制网络流量来实现访问控制。它可以根据预定义的规则对传入和传出的网络流量进行检查和过滤。防火墙可以实施许多不同的安全策略,如阻止特定的IP地址或端口的流量、检查数据包的源和目的地地址、检查数据包的内容等。

常见的防火墙有软件防火墙和硬件防火墙。软件防火墙是一种安装在计算机上的防火墙程序,它可以对计算机内部的应用程序进行保护;硬件防火墙则是一种独立的设备,通常安装在网络边界处,可以对整个网络进行保护。

防火墙是企业网络安全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可以帮助企业保护网络不受到黑客、病毒、木马等安全威胁的攻击。


一般的防火墙可以达到以下目的:

  1. 认证和授权:防火墙可以限制用户访问网络资源的权限,例如限制某些用户或组织只能访问特定的应用程序或网络服务。

  1. 访问控制:防火墙可以根据源IP地址、目标IP地址、端口号等对流量进行过滤和限制,从而控制网络访问。

  1. 流量过滤:防火墙可以检测并过滤网络上的恶意流量,包括病毒、木马、蠕虫等。

  1. 日志记录:防火墙可以记录所有网络访问请求、连接、数据包等信息,用于监测和审计网络活动。

  1. VPN支持:防火墙可以支持虚拟专用网络(VPN)连接,从而提供安全的远程访问。

  1. 入侵检测和防范:一些高级的防火墙还可以进行入侵检测和防范,通过监测网络活动来发现和防范潜在的安全威胁。

总之,防火墙是一种安全设备,可以帮助保护计算机网络和设备免受恶意攻击和未经授权的访问。


1.6.1 入侵检测系统

入侵检测系统(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简称IDS)是一种安全设备,用于监视网络或系统,以检测未经授权的访问、恶意行为或其他安全事件。IDS分为主机IDS(HIDS)和网络IDS(NIDS)两种。

主机IDS监控单个主机的行为,可以检测主机上发生的任何非正常行为,例如未经授权的文件访问、未知进程的启动等。而网络IDS则监控网络上的数据包流量,以检测网络上的攻击、扫描和漏洞利用等行为。

IDS能够在实时监控网络和主机的同时,快速响应安全事件,可以及时报告并采取措施,保护网络和系统的安全。


IDS(入侵检测系统)是一种网络安全设备,它可以监控网络流量并检测出潜在的安全漏洞、攻击或异常行为。需要IDS的原因包括:

  1. 防火墙不是万能的:防火墙可以控制流量进出,但是不能完全阻止恶意攻击。当黑客利用已知漏洞攻击网络时,防火墙可能无法检测到这些攻击,因此需要IDS来监控并检测这些攻击。

  1. 及时响应:IDS可以在攻击发生时及时发出警报,以便安全团队及时采取措施,例如封锁攻击源、修复漏洞、追踪攻击者等。

  1. 安全管理:IDS可以收集有关网络安全的数据,例如攻击类型、攻击源、攻击目标等,以便进行安全管理和分析,从而更好地保护网络安全。

  1. 合规性要求:许多行业(例如金融、医疗保健等)有特定的安全合规性要求,需要使用IDS来满足这些要求。

总之,IDS可以提供额外的安全保护层,可以在防火墙之外检测和阻止攻击,并为安全团队提供重要的信息和数据,以便更好地保护网络安全。

IDS(入侵检测系统)处理网络上数据信息的过程通常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数据采集:IDS需要从网络上收集数据,包括网络流量、系统日志和其他相关数据。这些数据可以通过网络抓包、镜像端口或者代理服务器等方式收集。
数据预处理:在采集到的数据中,可能包含大量无用或重复信息。IDS需要对数据进行过滤和处理,以便更好地提取有用的信息和特征,同时减少误报和漏报的情况。
入侵检测:在预处理后,IDS会将数据与预定义的规则或算法进行比较,检测是否有异常行为或潜在的入侵行为。如果发现异常,则IDS会生成警报或将其记录下来,以便后续分析和处理。
报告和响应:IDS需要对检测到的入侵事件进行报告和响应。它可以将事件的详细信息发送给安全管理员,提供给其进一步的处理和决策。IDS还可以根据预先设置的规则和策略自动采取措施,如禁止访问、隔离主机等。

防火墙与入侵检测系统有什么区别?

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IDS)都是用于网络安全的工具,但它们的工作方式和目的不同。

防火墙通常位于网络边界,作为一个安全网关,控制网络流量并根据特定的安全策略允许或拒绝流量。防火墙工作在网络层和传输层,并能够基于源IP地址、目标IP地址、协议、端口号等因素进行过滤和检查。其主要目的是保护网络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攻击。

而IDS则是一种监测和识别网络攻击的安全工具。它通过对网络流量进行分析来检测潜在的攻击行为,并根据已知的攻击签名或异常行为来报警。IDS通常位于网络内部,可以监测所有的网络流量。它的目的是检测网络中的安全问题,识别已知的攻击并提供警报,以便安全管理员能够及时采取行动。

因此,防火墙和IDS都是网络安全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它们的作用和工作方式有所不同。防火墙更多的是一种预防性的安全措施,而IDS则更多地是一种响应性的安全措施。

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不代表【wpsshop博客】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您发现有侵权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psshop.cn/w/weixin_40725706/article/detail/162611
推荐阅读
相关标签
  

闽ICP备140086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