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
踩
为了避免不理想返回路径的影响,可以采用差分对走线。为了获得较好的信号完整性,可以选用差分对走线来实现高速信号传输。前面介绍的LVDS电平的传输采用的就是差分传输线的方式。
差分信号传输优点:
a. 输出驱动总的di/dt会大幅降低,从而减小了轨道塌陷和潜在的电磁干扰.
b. 与单端放大器相比,接收器中的差分放大器有更高的增益。
c. 差分信号在一对紧耦合差分对中传输时,在返回路径中对付串扰和突变的鲁棒性更好。
d. 因为每个信号都有自己的返回路径,所以差分信号通过接插件或封装时,不易受到开关噪声的干扰。
差分信号的缺点:
a. 如果不对差分信号进行恰当的平衡或滤波,或者存在任何共模信号,就可能会产生EMI问题
b. 与单端信号相比,传输差分信号需要双倍的信号线。PCB上的差分对走线如下图
设计差分对走线时,要遵循以下原则。
a. 保持差分对的两信号走线之间的距离S在整个走线上为常数。
b. 确保D>2S,以最小化两个差分对信号之间的串扰。
c. 使差分对的两信号走线之间的距离S满足S=3H,以便使元件的反射阻抗最小化。
d. 将两差分信号线的长度保持相等,以消除信号的相位差。
e. 避免在差分对上使用多个过孔,因为过孔会产生阻抗不匹配和电感。
在模拟电路的PCB设计中,保护走线被广泛地使用,
例如,在一个没有完整的地平面的两层板中,如果在一个敏感的音频输入电路的走线两边并行走一对接地的走线,串扰可以减少一个数量级。
连接导线与片式元器件时,原则上可以在任意点连接。但对采用再流焊进行焊接的片式元器件,最好按以下原则设计。
a. 对于采用两个焊盘安装的元器件,如电阻、电容,与其焊盘连接的印制导线最好从焊盘中心位置对称引出,且与焊盘连接的印制导线必须具有一样宽度。对线宽小于0.3mm(12mil)的引出线可以不考虑此条规定.
b. 与较宽印制线连接的焊盘,中间最好通过一段窄的印制导线过渡,这一段窄的印制导线通常被称为“隔热路径”,否则,对于2125(英制即0805)及其以下片式类SMD,焊接时极易出现“立片”缺陷。具体要求如图。
PCB布线时应考虑的因素
连接线路与SOIC,PLCC,QFP,SOT等器件的焊盘时,一般建议将导线从焊盘两端引出,如图。
1oz铜厚定义为一平方英寸面积内铜箔的重量为一盎,对应的物理厚度为35μm。
Copyright © 2003-2013 www.wpsshop.cn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