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article > 正文

AGI:走向通用人工智能的【生命学&哲学&科学】第一篇——生命、意识、五行、易经、量子

生命学

AGI:走向通用人工智能的【生命学&哲学&科学】第一篇——生命、意识、五行、易经、量子

导读
经典的物理统一在原子上,量子的物理统一在量子上,化学统一在元素上,而生命统一在DNA上,DNA本身拆干了,其实就是一群元素,按照经典物理和量子物理所进行的组合。
科学本质上是一种经验主义的认识论,属于哲学的一个分支量子理论,要通过哲学语言,量子属于形而上看不到、摸不着的东西。元气的基本五行,是世界万物的行成与演变的方式。
生命的本质是化学,化学的本质是物理,物理的本质用数学描述,数学的本质是由我们的某种语言写出来的。
薛定谔的《生命是什么》指出,生命是一个负熵的过程,万物归于虚无,要一直做功。通过大分子的有序性,来克服小分子和原子的无序性,所构成的一个系统就是生命。

目录

生命

1、关于《生命是什么》

五行

1、五行起源

2、阴阳五行 VS 量子理论

易经

0、易经中难字的读音

1、易经是什么?

2、易经的核心是什么?

3、易经的表达方式是八卦,而八卦又延伸为六十四卦

4、易经有何作用?

5、易经的辨证法则是什么?

量子理论

1、量子理论概念

2、量子理论发展史

3、量子理论影响

4、什么是量子理论?

5、量子理论的解释

6、量子力学VS经典力学

物理界最豪华聚会高清大合照


 相关文章
AGI:走向通用人工智能的【生命学&哲学&科学】第一篇——生命、意识、五行、易经、量子_一个处女座的程序猿的博客-CSDN博客
AGI:走向通用人工智能的【生命学&哲学&科学】第二篇——思维、生命科学、客观世界_一个处女座的程序猿的博客-CSDN博客
AGI:走向通用人工智能的【哲学】之现实世界的虚拟与真实——带你回看1998年的经典影片《The Truman Show》感悟“什么是真实”_一个处女座的程序猿的博客-CSDN博客

生命

        薛定谔的《生命是什么》指出,生命是一个负熵的过程,万物归于虚无,要一直做功。通过大分子的有序性,来克服小分子和原子的无序性,所构成的一个系统就是生命。
       七十年代,数论还是一个离散体系(有范围的)。生命的本质是化学,化学的本质是物理,物理的本质用数学描述,数学的本质是由我们的某种语言写出来的。

1、关于《生命是什么》

        诺贝尔奖得主、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在其1944年的著作《生命是什么?》(What Is Life? )中,提出了一个更加具体但同书名一样发人深省的问题:“是什么让生命系统似乎与已知的物理学定律相悖?”薛定谔当时给出的答案现在看来颇具预见性。他指出,生命的特征在于“密码本”,这个密码本不但可以指导细胞组织和遗传,还能让有机体摆脱热力学第二定律。
       在这本书中,薛定谔提出了生命密码和生命过程负熵的概念,并特别强调用物理和化学的方法研究生命现象的重要性。 本书原来只是一系列通俗科学演讲的结集, 没想到这本为非专家所写的书,最后却成为发现DNA结构并导致分子生物学诞生的关键著作。他的思想影响了一代生物学家,开创了信息生物学研究之先河,对20世纪的生物学革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薛定谔以一种令人放松和愉悦的文笔引领读者探索生命这一令人望而生畏的主题,内容深刻而有趣,极具启发性于希望了解生命起源理论的读者来说,本书无疑是最好的选择之一。
        薛定谔关于生命熵平衡的思想可以被看作是研究生物特权,如复制、记忆、衰老、表观遗传修饰和自我调节,如何被理解为不可忽视环境的非平衡复杂性过程的先驱。令人感兴趣的是,环境和偶然性的类似考虑现在被认为是量子力学的核心,其思想是纠缠、退相干和语境。这是否不仅仅是巧合,我们还不能说。                                                         ----转自网络

五行

1、五行起源

         阴阳本于易经,而五行出于八卦,都基于河图数理。
         五行是中国古代道教哲学的一种系统观,广泛用于中医、堪舆、命理、相术和占卜等方面。五行的意义包涵借着阴阳演变过程的五种基本动态:水(代表润下)、火(代表炎上)、金(代表收敛)、木(代表伸展)、土(代表中和)。中国古代哲学家用五行理论来说明世界万物的形成及其相互关系。它强调整体,旨在描述事物的运动形式以及转化关系。阴阳是古代的对立统一学说,五行是原始的系统论。

                                                      五行相生:木→火→土→金→水
                                                      五行相克:金→木→土→水→火
         相生,是指两类属性不同的事物之间存在相互帮助,相互促进的关系;具体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相克,则与相生相反,是指两类不同五行属性事物之间关系是相互克制的;具体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2、阴阳五行 VS 量子理论

      量子理论,只有通过哲学语言,量子属于形而上看不到、摸不着的东西。元气的基本五行,世界万物的行成与演变的方式。

易经

         《易经》指《连山》、《归藏》、《周易》三部易书。其中《连山》和《归藏》已经失传,现存于世的只有《周易》。从本质上来讲,《易经》是阐述关于变化之书,是博大精深的辩证法哲学书。《易经》被誉为“诸经之首大道之源”,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总纲领,蕴涵含着朴素深刻的自然法则和和谐辨证思想,是中华民族万千年智慧的结晶。
        《易经》长期被用作“卜筮”。“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易经》含盖万有,纲纪群伦,是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广大精微,包罗万象,亦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其内容涉及哲学、政治、生活、文学、艺术、科学等诸多领域,是群经之首,儒家、道家共同的经典。

0、易经中难字的读音

  • 爻:音 yáo ,2声。组成八卦中每一卦的长短横道:爻象。
  • 兑:音 dui,4声。兑卦喜悦可见,快乐照临人。
  • 夬:音 guai,4声。决也,刚决桑也。
  • 彖:音 tuan,4声。本义为“猪跑脱”。篆为从彖声之字。
  • 贞:即祯,“贞”为动词,卜问的意思,“祯”为形容词吉祥的意思。
  • 筮:音 shì。占吉凶,如筮短龟长。



1、易经是什么?

  • (1)、严格说来《易经》和《易传》构成了《周易》;而《周易》、《连山》、《归藏》又构成了《三易》。《连山》是夏代的易学,《归藏》是殷代的易学,《周易》是周代的易学。可惜,《连山》、《归藏》已失传。
  • (2)、《易经》又称本经,简称《易》,成书于西周初至晚周,距今约三千年前。《易经》由卦辞及爻辞组成共有六十四卦每卦有六爻,共三百八十四爻。而《易传》有十翼即:彖上、彖下、象上、象下、文言、系辞上、系辞下、说卦、序卦、杂卦十篇。《易传》成书于春秋至战国中期,是对易经的注释和发挥。
  • (3)、史学界认为《周易》为伏羲、文王、周公、孔子四圣合著,即伏羲画八卦,文王作卦辞,周公著爻辞,孔子撰《易传》。

2、易经的核心是什么?

         易经的核心就是著名的“三易说”,即:简易、变易、不易。

  • (1)、简易:是指世界上的事物再复杂再深奥,一旦人类的智慧达到,就可以把它们转换成人们容易理解和处理的问题。
  • (2)、变易:是指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每时每刻都在变化发展着,没有一样东西是不变的,如果离开这种变化,宇宙万物就难以形成。
  • (3)、不易:是指在宇宙间万物皆变的前提下,还有唯一不变的东西存在,就是能变出万象之物的东西不变;即是说万物皆变的规律是永远不变的。

         所谓"不易",就是基本平衡;"变易"就是发展变化,就是不平衡;"简易"就是世界上所有最复杂的事物可以用最简单的符号来概括。发展变化、不平衡是绝对的、永恒的,平衡是相对的、暂时的。

3、易经的表达方式是八卦,而八卦又延伸为六十四卦

  • (1)、八卦是由:乾、兑、离、震、巽、坎、艮、坤八个单卦组成。知道了八卦就可以推出六十四卦。  乾: 天;坤: 地;兑: 水;离: 火;震: 雷;坎: 水;艮: 山;巽: 风 。
  • (2)、在《易经》经文中,用"-"表示阳爻,用"--"表示阴爻。阴阳爻就组成了卦。  
  • (3)、具体说,每一个卦有六个爻,或者是由三个阳爻或三个阴爻组成;或者是由一个阴爻与两个阳爻;或是由一个阳爻与两个阴爻组成。八卦就是八个单卦。再由八个单卦互相重合,组成六十四卦。
  • (4)、“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阴阳的变化由太极开始,由太极产生出两仪即阴阳。即有阴阳,使相互感应,阳育阴,阴含阳,于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所以阴阳二气,又分为四,名曰四象。四象现在一般是指少阳、老阳、少阴、老阴。

4、易经有何作用?

         易经是中国儒家千年总结的哲理和经验,它包罗万象涉及的范围很广,几乎所有的知识都包括在内的一部百科全书。易经给人类带来三把金钥匙。

  • (1)、第一把金钥匙是“阴阳”,世上任何事情阴阳平衡就达到了和谐,和谐就能发展进步。
  • (2)、第二把金钥匙是“五行”,万事万物都离不开五行的身影,风水的命理学和位理学都从它而起。
  • (3)、第三把金钥匙是“八卦”,由八卦延伸为“文王六十四卦”。他告诉我们宇宙的六十四个密码,大千世界都逃脱不了这个秘密。

5、易经的辨证法则是什么?

     "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这是《系辞》中说的,也是《易经》中的一个重要的辨证法则:通变致久。

  • (1)、天道运行的规律:[唯变所适]。事物有变就有常,有常就有变。《易经》就在这种[变动不居]中、显示了[恒常通久]的不变法则,又在这种“恒常通久”中、表现了“唯变所适”的可变规律。这种规律就是所谓的[天行],即天道运行的规律。
  • (2)、事物变化遵循天道运行的规律。世间万物都是变化着的,只有天道规律本身不变,所以事物变化必须遵循天道运行的规律。
  • (3)、所以《易经》认为既然世间万物都是变化着的,只有天道规律本身不变,那么人就应该效法天道,不违天逆常,顺时适变,如此才可以保持长久。
  • (4)、《易经》的两个指导人行为的概念,即[时]与[中]:中]指中庸之道:在天地自然之道正中运行,既不太过,又不不及。[时]指与时势一致:也就是说和谐、与时俱进。



 

量子理论

1、量子理论概念

         量子(quantum)是现代物理的重要概念。最早是由德国物理学家M·普朗克在1900年提出的。他假设黑体辐射中的辐射能量是不连续的,只能取能量基本单位整数倍,从而很好地解释了黑体辐射的实验现象。
         后来的研究表明,不但能量表现出这种不连续的分离化性质,其他物理量诸如角动量自旋、电荷等也都表现出这种不连续的量子化现象。这同以牛顿力学为代表的经典物理有根本的区别。量子化现象主要表现在微观物理世界。描写微观物理世界的物理理论是量子力学
         量子一词来自拉丁语quantus,意为“有多少”,代表“相当数量的某物质”。自从普朗克提出量子这一概念以来,经爱因斯坦玻尔、德布罗意、海森伯、薛定谔、狄拉克、玻恩等人的完善,在20世纪的前半期,初步建立了完整的量子力学理论。绝大多数物理学家将量子力学视为理解和描述自然的基本理论。

2、量子理论发展史

         在经典物理学中,根据能量均分定理:能量是连续变化的,可以取任意值。19世纪后期,科学家们发现很多物理现象无法用经典理论解释。当时德国物理界聚焦于黑体辐射问题的研究。1900年左右,M·普朗克试图解决黑体辐射问题,他大胆提出量子假设,并得出了普朗克辐射定律,沿用至今。普朗克提出:像原子作为一切物质的构成单位一样,“能量子”(量子)是能量的最小单位。物体吸收或发射电磁辐射,只能以能量量子的方式进行。普朗克在1900年12月14日的德国物理学学会会议中第一次发表能量量子化数值、一个分子摩尔(mol)的数值及基本电荷等。其数值比以前更准确,提出的理论也成功解决了黑体辐射的问题,标志着量子力学的诞生。
         1905年,德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把量子概念引进光的传播过程,提出“光量子”(光子)的概念,并提出光同时具有波动和粒子的性质,即光的“波粒二象性”。
         20世纪20年代,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提出“物质波”概念,即一切物质粒子均具备波粒二象性;德国物理学家海森伯等人建立了量子矩阵力学;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建立了量子波动力学。量子理论的发展进入了量子力学阶段。
         1928年,英国物理学家狄拉克完成了矩阵力学和波动力学之间的数学等价证明,对量子力学理论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并将两大理论体系——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成功地结合起来,揭开了量子场论的序幕。量子理论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基石之一,从微观层面理解宏观现象提供了理论基础。

3、量子理论影响

         量子假设的提出有力地冲击经典物理学,促进物理学进入微观层面,奠基现代物理学。但直到现在,物理学家关于量子力学的一些假设仍然不能被充分地证明,仍有很多需要研究的地方。
         经典的物理统一在原子上,量子的物理统一在量子上,化学统一在元素上,而生命统一在DNA上,DNA本身拆干了,其实就是一群元素,按照经典物理和量子物理所进行的组合。

4、什么是量子理论?

         经过几千年的争论,我们现在终于知道了,物质追根究底是由像电子、夸克这样的微观粒子组成的。这些小家伙像乐高积木一样组合在一起,形成了原子和分子,而原子和分子又是拼成宏观世界的“乐高积木”。
         为了描述微观世界是如何运作的,科学家发展出一套叫量子力学的理论。这个理论做出的预言虽然非常古怪(例如,粒子可以同时出现在两个地方),但它是目前物理学中最精确的理论,在过去近百年里经受住了严格的检验。没有量子理论,我们周围的许多技术,包括电脑和智能手机里的芯片,都是不可想象的。
         量子理论很古怪,但它的正确性不容怀疑。科学家们所争论的,仅仅是如何解释它。

5、量子理论的解释

  • 哥本哈根学派的解释:在我们测量之前,确定的现实是不存在的。只有我们在观察的那一刻,观察的行为导致波函数“塌缩”,一种确定的现实才呈现出来。哥本哈根诠释归纳起来有三个核心:玻恩的概率解释、海森堡的不确定性原理、玻尔的互补原理这三大核心原理合力摧毁了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前两者合力摧毁了经典世界的因果性,后两者合力捣毁了世界的客观性。
     

    (1)、用一个简单硬币现象来理解哥本哈根诠释        
            一个硬币一般情况下它的状态,我们认为它要么是正面,要么是反面,这是很明确的。但是,有一种情况,它的状态是不明确的,这种情况就是当它在旋转的时候,我们是不知道它是正面还是反面的。我们认为它是量子状态(我们用硬币代替粒子,实际上在宏观世界这不是量子态)。这时,可以用一个波函数来描述它的状态,也即用这个波函数来描述硬币在旋转时正面和反面的概率
             但是,当我们想去测量清楚它到底是正面还是反面时,我们就必须将硬币摁倒,这就破坏了硬币正在旋转的这种量子态,也就是它的波函数坍缩了。而在硬币旋转的时候,硬币就处于正面和反面的叠加态,或者说它即表现出是正面,又表现出是反面,这就类似于量子表现出波动性和粒子性一样。

  • 多世界解释:每一次对量子的测量都将触发无数平行宇宙的诞生,叠加态中的每一个可能性,分别都在每一个新生的宇宙中成为了现实。你之所以观察到薛定谔猫还活着,仅仅因为这个“你”碰巧跟那只活的猫处于同一个新生宇宙中而已。
  • 德布罗意的导波解释:微观粒子的行为跟经典粒子差不多,只是你要把它们想象成像冲浪者一样骑在所谓的导波上。粒子产生波,而波又引导粒子运动,如此反复。

6、量子力学VS经典力学

         说实话,统治我们熟悉的“经典”世界的规则在微观世界基本上都失效了。只有少数几个硕果仅存,像能量守恒、电荷守恒等等。
         “经典”是物理学家用于描述“日常感觉”的术语——当事物的表现不超出你日常经验的范围,我们就说它是“经典”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微观和宏观世界的规律完全“老死不相往来”。作为物理规律,量子规律无疑更基本,但是当很多粒子聚集在一起时,其整体行为就非常趋近于经典物体的行为了,这时你就可以用经典规律来描述。

物理界最豪华聚会高清大合照

送上1927年第五届索尔维会议合影,物理界最豪华聚会高清大合照

参考文章
薛定谔《生命是什么?》出版75周年纪念
人人都能懂的量子理论 
九个问题告诉你,《易经》讲什么?

 

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不代表【wpsshop博客】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您发现有侵权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psshop.cn/w/weixin_40725706/article/detail/508331
推荐阅读
相关标签
  

闽ICP备140086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