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
踩
帧格式:
802.3 有线网卡
802.11 无线网卡,无线路由器都支持802.11
802开头的都是国际标准,是由IEEE国际学术组织制定的标准
数据帧的形成:5层应用层传出数据如:“Hello”,4层传输层的防火墙封装TCP/UDP头,3层网络层的路由器封装IP包头,2层数据链路层的网卡封装帧头和帧尾
MAC子层(帧头)构成:目标MAC地址(6字节),源MAC地址(6字节),类型(2字节),总的大小=6+6+2 = 14 字节
FCS(帧尾):提供了一种错误检测机制,用来验证帧在传输过程中的完整性(4个字节)。
一个帧的容量是有限的:MTU值(最大传输单元),国内是1500字节,再加帧头+帧尾18个字节 =1518 字节就是帧的最大长度
MAC地址6字节如何算出来的?网卡的MAC地址就是16进制,由12位组成如:A3-CE-C9-11-AA-39
占用内容大小计算方法:一个16进制占4bit(比特),8bit = 1Byte(字节),而MAC地址的是由12位组成,所以大小为:12 * 4 = 48 bit,转为字节单位: 48 / 8 = 6 个字节
类型:
类型字段的作用:识别上层协议,为上层提供服务
ARP协议的主要功能:是将IP地址解析为MAC地址
ip协议的主要作用:能使连接到网上的所有计算机网络实现相互通信的一套规则,规定了计算机在因特网上进行通信时应当遵守的规则。任何厂家生产的计算机系统,只要遵守IP协议就可以与因特网互连互通
图示:
交换机的作用:交换机是根据MAC地址转发数据
网卡的作用:生成帧(就是加帧同和帧尾)
设:当同一局域网下的两台PC进行通信
信息发送到目标的过程:
1)如:MAC地址为AA的PC向DD发送“Hello a”,会从应用层一路往下直到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的网卡会给数据包(报文)封装帧头和帧尾,形成数据帧,然后把数据继续传。
MAC地址表,记录物理端口和MAC地址的对应关系
2)当数据帧到达交换机的时候:交换机不需要把帧解封装只读取数据帧中的帧头和帧尾,解析完成后就能知道源MAC地址(发送消息PC的MAC)、目标MAC地址(接收消息的PC)和发消息的PC所在的端口(物理端口,如F0/1),然后交换机就完成机生第一次学习学习源MAC地址(一台新的交换机)生成MAC地址表,如果表已经存在那就将记录添加进去(记录物理端口和源MAC地址的对应关系如:AA (源MAC) F0/1(所在的端口))然后交换机根据帧的信息(目标MAC地址DD)转发。
3)转发过程:交换机会先从MAC地址表中寻找,如没找到交换机会把帧除了帧进来的端口都进行广播,连接了这台交换机的设备都会收到这条广播,如:MAC地址为BB的PC也收到了,这时BB的网卡就会判断这个的帧的帧头里面的目标MAC地址是给我的?不是,就不会继续解封装不继续往上送,干掉。直到DD这台PC收到就会进行解封装操作,得到AA发来的数据“Hello a”,这一过程中可能在当前交换机(1)的端口都找不到DD,这时就会找和当前交换机连接的交换机(2),交换机(2)也会继续交换机(1)的过程,生成MAC地址表,进行广播寻找,直到找到DD这台PC进行解封装操作,得到AA发来的数据“Hello a”。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交换机(2)生成的MAC地址表的端口号是他自己的端口号,也就是交换机1进入交换机2的端口号,如:交换机1是从交换机2的F0/2端口进来的那地址表就是:AA (源MAC) F0/2(所在的端口)。
在整个过程中交换机就干了两件事请:
可参考下图:
目标pc收到信息后会进行响应回包过程如下:
1)这时是开始的目标MAC地址为DD的PC给AA回包, 所以源MAC地址就变成了DD,目标MAC地址就成了AA,DD向AA回包过程中交换机(2)也会进行学习,对源MAC地址进行学习,因为之前交换机已经创建MAC地址表,所以现在是向MAC地址表添加,记录物理端口和源MAC地址的对应关系参照下图就是添加记录:DD(源MAC) F0/1(所在的端口)
2)向MAC地址表添加完记录后,交换机就会安照DD提交的数据帧里面帧头包含的目标MAC地址(AA)进行转发数据,交换机就会找MAC地址为AA的PC在哪里?交换机转发数据的唯一依据就是自己的MAC地址表,恰好有记录目标地址AA与物理端口(F0/2)的对应关系,所以这里不需要广播寻找,直接单播把数据帧发送到AA对应的F0/2物理端口,这是数据帧就来到了交换机(1),交换机(1)就会查看帧头内的源MAC地址,你是谁发送过来的呀?目标PC的MAC地址是谁呀?这时交换机(1)就会发现,自己的MAC地址表没有关于源MAC地址为DD的记录,所以交换机(1)再次学习源MAC地址DD然后添加进自己的地址表内:DD(源MAC) F0/3(所在的端口)
3)到这里可能会疑惑,DD对应数据帧不是从交换机(2)的F0/1端口的PC发出来的?为啥记录在交换机(1)的MAC地址表里面就是 F0/3?因为交换机只管数据从自己的那个端口传进来的,不会管,最开始是从那个交换机端口发出的,(简单理解就是:交换机的MAC地址表,只会记录自己的端口,而且只会学习记录源MAC地址,不学习目标地址)
4)交换机(1)学习完之后,就会找你的数据帧内对应的目标MAC地址我的表里面有没有啊?恰好有记录目标地址AA与物理端口(F0/1)的对应关系,然后交换机(1)会把数据帧,通过单播的形式转发给AA也就是IP地址为10.1.1.1的PC,这时该PC就能都到数据帧了
如果已经某台PC对应的MAC地址已存在,交换机的MAC地址表内记录了,那么把这根网线拔掉对应的记录会默认在300s后消失,如果在这300s内把网线插到另一台PC上,那对应的表记录会立即更新,如:A对应的物理端口是F0/1,把B对应的物理端口是F0/2,拔出换给A,最后A的记录是F0/2(就是同一个MAC地址出现了不同的端口,表中该记录会立即更新到目前的状态)
注意:这里讲的过程在现实中交换机都是自动完成的,而且都是电脑连接交换机之后开机就自动完成了, 因为电脑一开机就会发送DHCP Discovery(发现)广播包(目的:寻求服务器),这时就会被交换机的MAC地址表记录下来,之后就很少会使用广播寻找,都使用单播,除非,目标是表里没有的,交换机不知道,才会再次广播。
F0/1
接口速率自适应:1000/100/10M自适应
速率工作模式可以为10,100,1000任何一种状态
物理层状态(1层) | 数据链路层状态(2层) | 含义 |
up | up | 成功:物理层的网线插上了,数据链路层的交换机之类的也匹配成功 |
down | down | 没插网线 |
up | down | 物理层的网线插上了,数据链路层没匹配成功 |
administratively down | down | 物理层的接口被人工关闭了(命令:shutdown 关闭 no shutdown 开启) |
双工模式:单工、半双工、全双工
单工:单向通信(如BB机、收音机)
半双工:虽然能双向通信,但不能同时(如:你说我听或你说我听,但是不能同时说话)
全双工:能同时双向通信(如:现在手机打电话)
第一次配置网络设备,需要使用console线,一头连接需要配置网络设备,一头连接PC
在PC需要使用“超级终端”或其他软件
可以查看交换机的基本简单,且不能做任何修改配置!
进入特权模式命令:
Switch>enable # 缩写:en
可以查看所有配置,不能修改配置,但可以做测试、保存、初始化等操作
进入命令:
Switch#configure terminal # 缩写:conf t
默认不能查看配置,但可以修改配置,且全局生效
命令:
Switch(config)#interface 接口名(如:fa0/1) # 缩写:int f0/1
默认不能查看配置,但可以修改配置,且对该接口生效
进入命令:
Switch(config)#line console 0 # 缩写:line co 0
默认不能查看配置,但可以修改配置,且对console口生效
exit # 退到上一级
end # 直接退到特权模式
ctrl + u # 光标前面的字符全部删除
ctrl + a # 快速定位光标到行首
ctrl + e # 快速定位光标到行尾
line co 0 # 进入console 口控制模式
hostname 名称(如:sw-gz-01-04)# 修改交换机名称)
缩写:ho 名称
注意:要进入 console 口需要从全局配置模式下输入命令进入,要进入全局配置模式下就要从特权模式进入
line co 0 # 进入console 口控制模式
password 密码
login # 下次进入交换机的用户模式时需要登录验证
conf t # 进入全局配置模式
enable password 密码(明文)
enable secret 密码 (密文:在配置文件内是以哈希值的形式保存)
en # 进入特权模式
reload # 重启交换机,会询问是否确定重新加载,会车就好,重启之后之前的配置都会消失
在内存中存在一个文件:running-config 里面存储了我们对交换机所有的配置
第一次开机,系统会在内存中自动创建一个干净的 running-config 文件
建议:每配置一些设置就保存一下配置
en # 进入特权模式
copy running-config startup-config # 把内存中的running-config文件复制到交换机的内置硬盘,并改名为startup-config
或
write 缩写:wr
先从硬盘好查找startup-config文件是否存在
en # 进入特权模式
show running-config 简写:sh run
show startup-config # 查看硬盘中的startup-config配置文件
en # 进入特权模式
erase startup-config # 重置硬盘的startup-config配置文件
en # 进入特权模式
show mac-address-table # 在软件上没有真实机哪么智能,MAC地址表要在软件上手动ping另一台pc才会生成
en # 进入特权模式
show ip int brief # 缩写: sh ip int b
端口状态:up/down down表示端口处于关闭状态,up则是打开状态
down的3中可能:
conf t # 进入全局配置模式
int f0/1 # 进入要down掉的端口 f0/1
shutdown # 关闭端口
no shutdown # 开启端口 缩写:no shut
其他模式加do空格可以强制使用特权模式下的命令
之前的使用方法例:
1)查看running-config配置文件
en # 进入特权模式
sh run # 查看
2)查看当前交换机接口状态列表
en # 进入特权模式
sh ip int b
3)查看MAC地址表
en # 进入特权模式
show mac-address-table
4)把交换机恢复出厂设置
en # 进入特权模式
erase startup-config # 重置硬盘的startup-config配置文件
5)保存配置
en # 进入特权模式
copy running-config startup-config
之前都是要进入特权模式才能使用,这就显的很呆,频繁在切换模式,以后再其他模式在要使用特权命令方法:在特权模式命令前面加上do (普通模式除外,do 是无法使用tab键补全命令的 )
1)在哪个模式下配置的,就在哪里删除
2)命令前加no空格
3)原命令中有参数,并且具有唯一性,删除时不需要加参数
如:
配置交换机名: conf t
hostname sw1
删除: conf t
no hostname
路由器的模式和命令和交换机的差不多
int 接口名(如:fa0/0)# 进入要配置的端口
ip add IP地址 子网掩码 (如:ip add 10.1.1.254 255.255.255.0)
no shut #开启端口
当使用路由器连接交换机的时候,会发现连接提示灯是红色,那是因为路由器的端口默认是关闭状态,不同于交换机默认是开启状态
conf t # 进入全局配置模式
line vty 0 4 # 表示开启4台虚拟终端,最多只能4个人可以控制,取值0-15,如果只写一个0表示只有一人可以控制
,
2)开启登录验证并设置远程登录密码:为了安全起见,给该端口设置身份验证,以后别人要通过连接该端口远程控制路由器,就需要输入密码
password 密码
login # 开启登录验证
连接命令:telnet 10.1.1.254(路由器的ip)
注意:如果是在远程控制模式下要进入特权模式,且路由器的特权模式没有设置密码,会报错提示“未设置密码”,解决方法:设置路由器特权密码,远程连接时通过密码进入
去设置路由器特权密码(如果是现实中需要拿console线插到路由器进行设置)
conf t # 进入全局配置模式
enable password 密码(明文)
enable secret 密码 (密文:在配置文件内是以哈希值的形式保存)
两种设设置密码方式选一种就行
重新从PC上进入路由器的特权模式
因为使用telnet链接23端口,不安全容易被人截获,为了安全起见不使用23端口,使用ssh连接过程都是加密的
conf t # 进入全局配置模式
line vty 0 4 # 这条命令默认开启23端口
transport input ssh # 开启指定的端口,可选参数:ssh(22)telnet (23)all(23和22)none(不开启)
ip domain-n xx.com # 为路由器起个域名,最后的 xx.com和公司的域名没关系,随便写就行
crypto key generate rsa # 生成秘钥,执行这条命令的前提是有自定义域名和路由器名
ssh -l 路由器名称 路由器ip # 如:ssh -l R1 10.1.1.254
如何现实中的路由器使用上面的命令连接不上,可以试试:ssh R1@10.1.1.254
上面的登录时的身份验证,还是有缺点,用户名都是使用交换机名的,没有和个人绑定的
conf t # 进入全局配置模式
line vty 0 4 # 开启远程连接
no login # 关闭之前的身份验证
login local # 这条命令需要执行 line vty命令成功才能配置login 开启身份验证,local 使用本地的数据库进行身份验证
username 用户名 password 密码 # 往数据库添加信息
可以使用 do sh run 查看本地运行配置文件,看命令有没有配置成功
以后远程登录管理路由器,无论是使用telnet 或者 ssh 登录都需要用户名和密码,并且每配置一条命令,日志文件都有记录是谁配置的
conf t # 进入全局配置模式
int vlan 1 # 进入虚拟接口1
ip add ip地址 子网掩码
no shut # 开启接口
可以查看交换机的接口状态验证一下:do sh ip int b
交换机配置了IP后交换机一样可以像上面写的路由器一样可以被远程管理,命令一样,先用PC使用ping 交换机IP # 看两个能否连通
conf t # 进入全局配置模式
line vty 0 4 # 开启远程连接
no login # 关闭之前的身份验证
login local # 这条命令需要执行 line vty命令成功才能配置login 开启身份验证,local 使用本地的数据库进行身份验证
username 用户名 password 密码 # 往数据库添加信息
连接命令:telnet 10.1.1.253(交换机的ip)
之后就是输入登录交换机的登录密码
目的:可被跨网段管理
如:10.1.1.0的网段的PC,要管理处于20.1.1.0网段的交换机
conf t # 进入全局配置模式
ip default-gateway 20.1.1.254(交换机所在的路由器IP地址)
目的:有时输错命令,要等很久才能在输入,应该一直在解析还解析不了
conf t
no ip domain-lookup
Copyright © 2003-2013 www.wpsshop.cn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