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
踩
原文作者:行云创新CEO 马洪喜
前不久,老马很荣幸受邀参加了2023QECon质效城市论坛深圳站,在会上与来自腾讯、思码逸、Agilean的质效专家们交流和探讨了研发过程数字化和的关系,感触颇多,记录下来以供更多朋友们参考,如果能激发一些深度的思考,更是美事一件,希望大家不吝赐教,请加我微信告诉我您的想法。
我本人2018年获得了DevOps沙盘教练认证,后来也带过很多期的学员通过沙盘游戏践行DevOps文化。我经常和学员们感慨,工业领域特别是汽车制造业,对敏捷的采用比软件业高明了很多,很多企业的看板其实是形同虚设的,上面都落灰了——而去修车的时候总会发现4S店的看板用得很高效。软件业谈敏捷、DevOps本身好些概念也是来自于汽车制造业,但DevOps没能很好的落地,这里不乏有软件的工序复杂度问题,超级多任务协同问题、跨部门协调等非技术问题。成功的DevOps可能差不多,不太成功的DevOps则各有各的难处。
我一直都是一名“实用DevOps者”,我强调DevOps的使命是和企业使命(创新、盈利)对齐的,DevOps也绝对不是一个工具或是四个指标,而是一种企业践行创新的文化:高效、协同、主动甚至是奉献精神。我心目中没有100分的DevOps,也没有59分,其实只要去尝试了,哪怕获得一分的受益也比之前好。所以,很多学员朋友说,我们企业有部门墙啊,DevOps落地不了什么的……我觉得是不是可以不要100分,甚至不要80分,先从能做的地方开始,让DevOps对原来的工作有所改善。
当然,践行DevOps这个过程不容易,特别是当阻力颇多的时候,这些挑战让当初兴致勃勃做起来的看板蒙尘。可以有100种困难让DevOps的推进遭遇挫败感,这时我们需要数字化,来看一看,是不是我们的部署频次提升了?上线前置时间变短了?出错的恢复时间短了?出错率低了?如果这四个DORA维度的指标还不能马上体现出来,可以看看平均解BUG时间、PR合入时间等更细的粒度。有了这些数据指标,DevOps的践行客观性多一点、主观性少一点,这样会鼓励多一点、挫败少一点,DevOps也不再是变得虎头蛇尾、大家避而不谈的失败。
我们软件人是在帮助我们的企业我们的客户做数字化转型,但我们自己的数字化手段还很匮乏,甚至是生产力工具还很落后。数据分散在Git, Jenkins, Jira, SonarQube N多不同的研发系统里,之前总是在想怎么样把这些工具串起来做CICD,但很少聚焦于把里面的研发管理数据拉通,为效能服务。
Apache DevLake 就是这样的一个开源项目,他通过插件聚合了不同研发工具的研发活动数据,为研发效能提供数据参考。
更多数据展示示例,请参考:apache官网。
很多优秀的互联网公司研发效率已经很高了,但还是精益求精地利用研发过程数据做进一步的“优化”。反而是没有特别高效的企业研发管理还是多少有一种凭直觉、拍脑袋的做法。对于效率还处于这种“温饱线”的团队,光是逼着大伙加班加点的干也不是办法,升级生产力工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 研发过程数字化是可以尝试采用的手段。
研发过程数字化,DORA指标、PR、BUG的合入、修复的效率固然是很重要的结果性指标,可以通过看不同周期的数据变化来检验DevOps践行的情况。但“牛排几分熟”可能还不是“温饱线”的团队首要关心的,而更应该关注的问题是:团队每天在干啥?早10点最宝贵的时间有多少人真的在开发工作上?晚上21点看起来加班的人不少,但都真的在做开发相关的事吗?一个人一天又有多少时间花在研发上呢?这些数据可能会更有意义,他会告诉我们的研发管理者,可能是会议和其他的杂事太多了,真正干活儿的时间太少了;亦或是,你的团队也在此种内耗中享受摸鱼的快乐。
如何知道“团队里晚上九点有多少人还在真的干活?某位组员一天里哪些时间在编码?”这正是云原生IDE可以监测到并与Apache DevLake连通后可以展现的,与其他DevLake数据融合后的报表,可以给到研发管理者多维的透明度。
想要获取老马在本次质效城市论坛深圳站的主题演讲PPT《Apache DevLake在云原生IDE构建过程中的落地实践》请您与我联系。也欢迎您到 www.titanide.cn 来免费下载云原生IDE,我们把DevLake的研发效能看板做到了TitanIDE的模板市场里,像其他众多IDE模板一样,只需要下载并可一键安装、马上体验到云原生IDE的无限乐趣,并利用研发过程的数字化手段为您的企业创新提效。
Copyright © 2003-2013 www.wpsshop.cn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