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
踩
想写这篇文章很久了,因为工作太忙,一直拖了下来。上个月路过南昌,抽时间参观了八大山人纪念馆。纪念馆位于南昌南郊,环境清幽,游客了了。难得有机会静下心来欣赏八大山人的字画,感觉很放松。对八大山人朱耷仰慕已久,他对中国近代水墨写意画影响极大,前承古人,后启来者。白石老人曾有诗曰:“青藤雪个远凡胎,缶老当年别有才。我原九泉为走狗,三家门下转轮来。”这里的青藤雪个指的是徐渭和朱耷,缶老指的是吴昌硕。除绘画外,八大山人的书法、诗词、篆刻的造诣也极深。在欣赏这些作品的时候,仰之弥高,我的脑子里面总是萦怀着一个词,就是:“宗师之境”。那时候就想写点什么了,写写华为的专家们。
--1--
什么是宗师
在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里描写了天下五大宗师:“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郭靖从边陲小镇开始,从江南七怪,全真七子,然后逐步接触到五大宗师。在小说里面,江南七怪、全真七子一度是非常牛的人物,出场的时候声势浩大。只是随着小说展开,眼界和空间放大了,才慢慢落伍了。记得自己刚进华为的时候,参加了3G的第一个版本的开发、联调工作;同时作为市场技术接口,认识了一些客户。导致自信心膨胀,认为已经快天下第一了。我相信很多新员工也会跟我当时有同样的感受,对自己有一个过高的评价。我后来才逐渐知道,那个时候我看到的天下其实就只是一个小镇而已,而我不过是那个刚走出塞外的郭靖。
随着画卷的逐渐展开,在公司和国内这个大环境下,遇到了一群江南七怪。走进国际,在那里遇到了一群全真七子。后来兜兜转转,又有幸陆陆续续遇到那些盘踞在行业顶端的宗师,有机会跟他们一起喝喝茶,听听他们的教诲。就越发感觉到自己的渺小了,也为年轻时候的自满而感觉可笑。
什么是宗师? 写到这里,我脑海里面冒出来的只有一句话:“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在华为这个组织中,是讲事功的,没有赫赫战功,不能帮助公司撑起一片天的专家,很难说是宗师。公司这几年评选的Fellow就是公司认同的宗师级专家,这些专家都是在公司快速的发展过程中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或者正在帮助公司牵引着整个行业的发展,他们对行业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力和控制力。这些人都是公司的瑰宝,也是公司的定海神针。
一个门派是不是很厉害,只靠掌门是不够的。门派里有没有一批能够独挡一面,在江湖上有赫赫威名的宗师级高手可能更关键。高校也一样,一个著名的教授就能够拉起一个学科,撑起一个领域。高校牛不牛,依赖这个高校是否有一批牛的教授。这些专家是无法简单的用人力堆砌替代的,你就是搞来100个普通教师也无法建成一个有影响力的学科。回到公司,其实也一样,一个大的公司,高级专家就好像一个个柱子,帮助公司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
华为发展到今天是需要有一批宗师了。记得2008年,一个国际组织邀请一个华为专家去做Keynote Speech,我们提供了人选。在组委会议上,爱立信的负责人表达了不满,说:为什么华为总派一些年轻小伙子去参加这么重要会议的演讲,影响了大会的品质。言下之意,就是说华为演讲人在业界缺乏影响力。我当时的回答是:华为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公司。负责我们整个无线业务的总裁才35岁左右,你让我去哪里去找资历更深的人呢? 那时候童博、朱博等这批活跃在业界的专家还没有加入华为。其实是挺尴尬的,内部的专家没有走出去,外部的专家没有引进来,我们缺乏一批在业界有影响力的专家,无法有效的给业界传递技术方面的观点。
关于宗师,在《笑傲江湖》这本小说里提及华山派有气宗和剑宗之争。其实我认为公司Fellow也有走气宗、剑宗之路的,有些Fellow在一个技术领域长期扎根,在该领域功力非常深厚,从技术、架构、工程、商业模式、成本都非常清楚,了然于胸,属于气宗。也有Fellow学贯中西,从前端到后端,触类旁通,无一不精。对行业技术领域发生的大小事情,技术选择,来龙去脉,如数家珍,属于剑宗。还有几个Fellow,我认为就是任我行、金世遗、令狐冲之类的,虽然嬉笑怒骂,但也是聪慧绝顶,笑傲江湖,介于两宗之间了。选择不同的流派固然跟一个人成长的道路有关,也跟一个人气质特性有关。但殊途同归,最终都成就了宗师之位。
我经常开玩笑说,我自己是被逼着走了剑宗之路。这些年换了不少技术部门,从业务与网络,兜到接入,再兜到跨层,最后居然跨到了空口物理层,又回到最擅长的网络架构领域。兜了这么久,可能浪费了不少时间,不过也算开了眼界了,认识了不少牛人。
--2--
什么是专家
关于人才,最经典的是蒙哥马利说的:“聪明而懒惰的人可以让他做个将军,聪明而勤劳的人可以当参谋,愚蠢而懒惰的人可以做大兵,至于愚蠢而勤劳的人,趁早让他滚!”这个陈述是值得思考的,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最后一种类型的人虽然很奋斗,但对组织的伤害是最大的,是最需要识别出来的。
我自己对人才有三境界定义:(1)简单 (2)化简为繁 (3)化繁为简。
第一类人才,是指看问题比较简单,并不合适从事复杂逻辑的技术工作的。这类人员在华为技术线上很难生存,应该会转到其他更适合的体系。
第二类人才,是有能力将问题的方方面面考虑得比较周全,找到其中的逻辑。但是千头万绪,没有能力找到一个解决问题的捷径。需要经过大量的尝试和摸索,才能够走到目的地。这类人才在华为有很多,很可能是占多数的。他们可能很奋斗,很能折腾,经常召集一大堆人讨论技术问题,就是没有能力决策,效率比较低。
第三类人才,是扁鹊大哥的类型,“大哥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提前布局,顺道而为,静水潜流。他们首先必须是天资聪颖的,同时有长期在一个领域内积累经历。该走的弯路都走过了,失败过,焦虑过,经历九九八十一难,练就了火眼金睛。往往根据一些现象基本能够判断出大致最终的结果。其实很多领域的首席就是这类专家。这也就是我们说的能够迅速“切一刀”。是遵规循律的庖丁解牛,也可以是厚积薄发的牛刀小试,也可以是果断准确的快刀斩乱麻。这类的专家总体比例不高,他们虽然有流于经验主义的弊端,但依然是我个人推崇的。
这些年大家很忙、很累,有时候是瞎折腾。无序震荡,效率很低,感觉很不美。很多时候就是因为缺乏一批真正的明白人。这跟华为的文化也有一些关系,不折腾的人,有时候也很艰难。你一眼能够看到结果,和通过努力折腾、碰得头破血流最终得出结论,在华为的考评结果可能差距比较大。
公司强调“一次性把事情做好”,一次性把事情做好不但依赖态度,更依赖能力,依赖系统化的思维方法。有一次,一个开发人员来跟我讨论一个产品特性的测试用例及思考。我听了后,感觉有些吃惊和后怕。这是一个2-3年的员工,负责一个重要模块的维护,虽然他有冲劲,但我感觉他不具备系统化思维的能力,我也能够理解产品线为什么这么辛苦了,产品必须跟随着他们成长而成长。苹果公司50个人做出Mac机也是有一定道理的,他们的50人基本抵得上我们300-500人了,公司依然还是处在一个堆人头的时代。所以,我个人建议公司在讲年轻化的时候要有所区分,在专家及架构领域不要过于强调年轻化,在技术领域过于强调年轻人冲锋,可能带来的危机更可怕。记得读硕士的时候,老师交给我一个任务,问我大概多少时间能够完成,我仔细评估了一下,建议2周。导师说,我给你6周时间,最终我用了8周完成。期间遇到的困难和艰辛,是我初期根本没有预料到的。这些经验不是凭白获得的,也不是态度所能够改变的。华为的各条阵线上实际上还继续经历着这种不成熟。
--3--
如何成为一个专家
1、谦虚的心态
在华为这个组织中,你想成为牛人,首先就是不能骄傲。有一次看国内一个视频,说在某个县城发现了一个轻功高手,多么多么的的牛,我满怀期望的打开去看,前面吹了一大堆的牛,到具体表演时候,发现只是一些简单的跑酷。如果不是最近看了太多巅峰跑酷视频,可能还会认为他很不错。天下太大,我们骄傲是因为我们的视野和眼界太低。老余挂在口里的“眼界决定境界”是很有道理的。
华为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呢? 真正是一个精英聚会,人才济济的地方。你看看每年从最顶级的C9联盟招来多少学生,就明白了。你任何时候的一点点骄傲都会很快的被打破,最近我就被老戴震了一把,感觉他用英语演讲比他用中文还牛。记得2001年在杭研的时候,团队还比较小,不到100人,有一阵子流行下围棋,我因为有二段的实力,有段时间内心沾沾自喜的,俨然是高手的风范。但很快,我的那些小自满就被无情的打破了,就这么小的一个组织里,很快发现了一个3段高手。而且更可怕的是,有一天旁边围观的一个新员工说他是业余5段。所以大家不要小看华为的**丝,他们虽然不修边幅,没准换上西装走到台上,就是一个雄辩的高手。高手在民间,这是我在华为十几年的经历中一次次见证过的。
“做轰轰烈烈的大事,低低调调的做人”是华为的基本文化,老板就是楷模。他干的事情哪件不是震动天下,又哪里看到他的丝毫自满呢。
2、开放与贡献
记得在2004年,有次在云南开会,我请教我司专家任宜军如何成为一个专家,他的一个建议我一直记得很清楚,而且反复推荐给其他的同事。“多参加技术讨论,多贡献自己的观点,然后你才能提升能力、构建口碑”。开放和贡献是做一个专家的基本条件。其实,有时候,只要你走出去,你就会发现,你私珍的神器,在别人的领域很可能是常识。举个简单的例子,以前我在整理胶片的时候,总是一页页的调整版面,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效果往往还不好。后来偶然跟MO一起写一个材料,发现他只用了简单的几个操作,就将全部版面就调整了。我当时就想到了用1万个1来写万的的那个傻孩子。所以要成长的快,一定要多从别人身上汲取营养,同时作为交换你只有开放自己,才有更多的机会汲取。就如同我前面提及的那个轻功高手,相信他是有非常好的身体素质的,如果能够去跟那些顶级跑酷高手过过招,我相信他应该能够更快的成长。
3、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要努力进入圈子,找到标杆。
关于这些观点,我已经在前面的博文《浅谈创新的方法》里面有较多描述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我就不重复写了。我想额外提一下的是,专家的成长是需要时间的,不可能一蹴而就。
4、聚焦目标,战争中成长。
这点也不展开讲,大家应该都非常明白,只有实战和压力下,专家才能迅速成长,躲在温室的环境下,是很难成就大才的。
5、不能过于唯上
作为一个专家,如果没有一点坚持,你最终是无法成为大才的。公司里面有句话:“铁打的专家,流水的主管”。意思是专家会在一个领域里面长期扎根,而公司的主管有任期制,基本上3年左右就会进行一次调整。其实我一直认为这个机制是非常好的,在一个领域扎根太久就容易思维固化、僵化,主管的轮动就是帮助去打破这个固化的。主管和专家就好像角力的两个极,不停的碰撞才能够帮助业务健康的发展。但专家不能对主管过于盲从,也要有所坚持。因为主管是打破,而不是否定。 尤其新来的主管,即便再优秀的人,对业务的熟悉和了解也需要有一个时间,虽然这个时候可能会给一些值得深思、有创新的想法和建议,但也肯定会存在很多误解。
一个技术的发展,自有其道,包括发展趋势和时间节奏,只有长期沉浸在其中的专家才能把握住规律。当然也要避免在坚持的过程中将自己误伤、阵亡了。能够成就宗师的人大多都是情商和智商都非常高的。当然在华为也不绝对,我认为我司有个Fellow的情商为0,如果知道的兄弟肯定都会会心一笑。他要感谢华为这种英雄不问出处,只看结果,兼容天下的机制,同时也是幸运的遇到几个理解他、能够荣忍他的领导。
最关键的是,主管也是会成长的。如果哪天他Change his mind, 回过头来,你当初的盲从或者坚持,都是体现为一个专家的品质。就如最近热播的《纸牌屋》里面主角所说的,对权利人物的坚持可能会让他短期不快,但如果你的坚持被证明正确的,那么最终会获得他对你极大的信任。
--4--
结尾
公司发展到这个规模,很多人就没有太多犯错误的机会了,历练的机会也少很多,成长也慢了,这一点是没有办法改变的。李一男的现象只能发生在公司初期,到今天来看是不可思议的。也不是说他的能力有多强,只能说当时整体水平还很低,时势造英雄而已,那时候的华为和现在的华为不是一回事情。新人如何快速成长,是当今的华为需要考虑的。
一个公司只有一批宗师还是不够的,行业在发展,新的技术和技术领域会不断冒出来,过去的成功不代表能够打赢未来新的战争。新的学科就需要有新的技术领袖,“大机会时代,呼唤英雄。”让我们期待新的宗师冒出来,带领华为打赢下一场ICT融合的战争,帮助公司能够撑起一片天。
能够让老大们有心情去喝喝咖啡,吹吹牛。
1:
2:
3:
Copyright © 2003-2013 www.wpsshop.cn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