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article > 正文

IPD(集成产品开发)_ipd流程

ipd流程

一、简介IPD

IPD是指应用于集成产品开发(Integrated Product Development)的一套流程。

IPD流程可分为很多小的流程,这些流程确保企业做正确的事,且正确地做事

IPD核心的流程之一是PDP(Product Development Process)产品开发流程,把产品开发全过程分为六个阶段,并且通过四个决策评审来确保产品开发的投资是有回报的,通过七个技术评审来确保产品开发从技术上是可以实现的,是有价值的。

IPD强调以市场需求作为产品开发的驱动力,将产品开发作为一项投资来管理。不再是由研发、技术部门作为产品设计和开发的主导。而是由公司的战略、市场、销售、生产、物流、客服、财务等部门的人员作为跨职能团队来全过程参与产品的规划、设计、开发和发布。

二、矩阵式团队协作模式

详细介绍IPD之前,先介绍产品开发过程中有哪些功能部门和团队。

IPD作为一套先进的产品研发管理模式,其成功的基础是功能部门和各团队之间的密切配合。IPD的团队包括以下四个类型:

三、IPD可以帮企业做什么?

1、IPD能够让企业做正确的事

  • 产品战略管理流程    

首先通过产品战略管理流程,制定好企业层面的战略愿景,明确发展方向和竞争定位;再制定各产品线或产品平台的战略,明确产品线的业务模式和产品基本架构等;然后通过市场管理所获得的信息验证战略目标的可实施性和可落地性。

  • 市场管理流程

市场管理通俗来讲,也就是市场调研。开发一个产品,就要“以客户为中心”,所以需要通过市场调研了解客户需求、寻找潜在的机会和目标、市场的竞争环境等等,从而制定产品系列的业务计划,评估投入产出比和商业价值,确认产品开发的计划。

  • 需求管理流程

市场调研所获得的信息,通过分析形成了产品需求,对这些需求全流程的追踪、管理就叫需求管理。需求管理包含对产品内外部需求的收集、澄清和筛选,从不同维度对需求进行分类、排序、拆分,评审需求的合理性、完整性及可实现性,评审通过的需求可以分发到对应的产品、路标中。


IPD中的市场管理和需求管理流程,确保产品以市场、以客户为中心,帮助企业做正确的事。

2、IPD能够让企业正确地做事             

IPD集成产品研发管理流程(Integrated Product Development),俗称小IPD流程。在这个流程中,跨部门组织的管理存在着两个关键的评审点,一个是由IPMT(集成组合管理团队)负责的决策评审点,目在于帮助高层决策整个项目是否继续;另一个是由ITMIT(集成技术管理团队)负责的技术评审点,目的在于为IPMT提供技术层面的帮助,从而协助IPMT做出正确的决策。

要想正确地做事,就要明确以下六个阶段应该做哪些工作,同时做好决策评审和技术评审:

1)概念阶段(What:解决“产品是什么”的问题)

通过组建产品开发团队、决定产品资源分配比例等,明确“做什么样的产品”“产品的投入产出比”“资源分配”等问题。

比如要想研发一款APP,就要明确这个APP的定位是什么,有哪些个性化功能,需要投入多少人力、物力资源,以及这些资源在各个阶段的占比。

  • TR1-产品需求和概念评审

在概念阶段中,会通过TR1技术评审点,对需求及业务方案进行评审。

  • 概念决策评审(CDCP)

在概念阶段后期会有概念决策评审,PDT(产品开发团队)会向IPMT(集成组合管理团队)报告产品的初始情况,由IPMT决策项目是否继续投入资源。

2)计划阶段(How:解决“产品怎么做”的问题)

在这个阶段,要制定出产品的研发计划和实现方案。比如用什么技术实现这个APP,接下来的一个月要实现什么功能,能否做一个MVP投放到市场等。

在计划阶段,还要重点关注2个技术评审点和1个决策评审点:

  • TR2-需求分解和规格评审

重点关注从产品设计需求到产品设计规格的完整性。

  • TR3-总体方案评审

确保设计规格已经完全、正确的在概要设计中体现。TR3通过标志着项目计划被确认,可以交由PDCP进行决策。

  • 计划决策评审(PDCP)

技术评审通过后,IPMT(集成组合管理团队)开始评审产品是否能够推向市场并产生收益。

3)开发阶段:干就完了

开发阶段就是实现产品的过程。如果前面几个流程的地基打得牢,那开发阶段也能够顺利进行。

开发阶段是不需要决策评审点的,因为大的决策在前面阶段已经完成了,开发阶段只要通过TR4和TR5技术评审点来保证技术上不出现问题就可以了。

  • TR4-模块/系统评审、TR5-样机评审

主要针对模块或系统的功能开发进行评审和测试,降低技术风险。

4)验证阶段

是指研发工作完成了内部测试,以及项目相关方或客户的验收。在这个阶段,还会进行技术评审和决策评审:

  • TR6-小批量评审

关注小批量生产,确认功能点能否通过评审。

  • 可获得性决策评审(ADCP)

这时产品正式公开发布、推向市场前的最终决策评审,验证在计划阶段制定的内容是否已经实现,产品是否已经准备好发布。ADCP通过,意味着产品可大批量上市。

5)发布阶段

在完成验证后,产品的发布也是一个重要节点,意味着产品正式进入市场。一般公司会通过发布新闻稿、推送动态或发送邮件的方式,和客户进行同步。

6)生命周期阶段

人有生老病死,产品自然也有从上市到消亡的过程。如果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调整产品方向,就能有效延长产品生命周期。

  • 生命周期终止决策评审(LDCP)

在这一阶段,会有一个生命周期结束决策评审点:由IPMT(集成组合管理团队)关注该产品的退市是否与公司或产品线战略一致,是否会对现有以及潜在客户的满意度造成影响等,从而决策是否同意产品的退市。

有了体系化的产品研发流程,接下来的IPD产品研发流程可以把产品需求正确地开发出来,使得产品开发的过程规范、高效、质量有保障。从需求梳理到上线,端到端的IPD集成产品研发管理流程可以保证企业正确地做事。

四、技术评审TR及其关键核心关注点

技术评审TR(Technical Review)的目的是什么?

1. 检查产品在该阶段是否满足预定的技术目标,评估目标完成情况。

2. 发现并评估当前阶段遗留的技术问题和风险。

3. 对下一阶段的计划、方法、资源等提出建议或纠正措施。

4. 评估产品的设计、验证方案是否充分完整。

5. 对技术问题进行技术交流,以达成技术共识。

6. 确定关键技术指标或要求,作为后续阶段的输入。

7. 评估产品是否具备进入下个阶段的技术准备条件。

8. 对于量产阶段,评估产品设计是否达到生产成熟度。

9. 检查每阶段的工作产出是否满足质量标准要求。

10. 找出流程或质量体系方面的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TR1:需求和概念评审

TR1发生在产品开发过程的概念阶段。其主要目标是确定产品包需求的完备性以及选择的产品概念是否满足这些需求。此外,评审小组还会对产品设计需求的关键点进行评估。

1、需求明确性和全面性:定义的产品需求是否清晰、明确和全面?需求文档是否包括了所有可能的使用场景和用户需求?

2、需求的可实现性:产品的需求是否具备可实现性?是否存在技术难题或者需要过多资源才能实现的需求?

3、概念的创新性和实用性:提出的产品概念是否具有创新性?是否能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和市场趋势?

4、需求与概念的匹配度:所选定的产品概念是否能满足所有的产品需求?是否存在需求与概念不匹配的情况?

5、市场需求和用户反馈:市场上是否存在对这个产品的需求?已经收集了哪些来自潜在用户的反馈?

6、竞品分析:竞争对手在同一领域的产品有哪些?他们的产品有哪些优点和缺点?

7、风险评估: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可能遇到哪些风险?如何应对这些风险?

8、资源评估:完成这个产品的开发需要哪些资源?公司是否具备足够的资源?

9、合规性:产品开发是否符合相关的法规和标准?

10、可持续性:考虑到环保因素,产品的设计是否具有可持续性?

TR2:设计规格评审

TR2发生在产品开发过程的计划阶段。其目标是检查设计规格是否充分映射了设计需求,并且是否能够指导后续的产品开发活动。此阶段会对产品架构/配置进行详细审阅。

1、设计规格是否充分映射了设计需求?是否有遗漏或不清晰的地方?

2、设计规格是否明确、具体和可执行?是否有足够的详细信息来指导后续的产品开发活动?

3、产品架构和配置是否合理和有效?是否符合业务需求和技术策略?

4、是否考虑了所有的功能领域?是否有疏漏?

5、在设计规格中是否明确了所有的关键设计决策和设计约束?

6、是否考虑了产品的性能、可靠性、安全性、可用性等关键品质属性?

7、产品设计规格中是否考虑了产品的生命周期,包括产品的生产、运营、维护和退役等阶段?

8、是否有明确的变更控制策略,用于管理设计规格的变更?

9、是否考虑了设计规格中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是否制定了相应的风险管理计划和应急措施?

10、是否考虑了产品的可持续性,包括产品的环境影响、能源效率和回收处理等问题?

11、是否对设计规格进行了可行性验证和有效性评估?

TR3:概要设计评审

TR3发生在产品开发的计划阶段,确保设计规格已经完全、正确地在概要设计中得到体现。这一阶段的评审结果将决定是否投入更多资源进行后续的详细设计活动。

1、概要设计是否充分、准确地反映了设计规格?是否有遗漏或不清晰的地方?

2、概要设计是否完整、详细且清晰,足以指导后续的详细设计活动?

3、是否所有的设计元素和模块都已经在概要设计中得到了反映?是否已经定义了各个模块之间的接口和交互方式?

4、是否对概要设计进行了风险和可行性分析?是否考虑了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挑战,是否制定了相应的应对策略和应急措施?

5、是否考虑了产品的性能、可靠性、安全性、可用性等关键品质属性?是否对这些品质属性进行了预测和评估?

6、是否有明确的变更控制策略,用于管理概要设计的变更?

7、产品的概要设计是否符合产品的设计规格、产品策略、产品配置的要求?

8、是否考虑了产品的生命周期,包括产品的生产、运营、维护和退役等阶段?

9、是否在概要设计中考虑了产品的可持续性,包括产品的环境影响、能源效率和回收处理等问题?

TR4:详细设计评审

TR4发生在详细设计阶段。主要目标是确认概要设计是否已经被完全且正确地体现在详细设计中,也会关注到设计的执行情况,包括设计的质量和资源分配等。

1、详细设计是否充分、准确地反映了概要设计?是否有遗漏或不清晰的地方?

2、详细设计是否具有完整性和可执行性,足以指导后续的产品实施和测试活动?

3、是否所有的设计元素和模块都已经在详细设计中得到了反映?每个设计元素或模块的实现方式和细节是否清晰明了?

4、是否进行了详细设计的风险和可行性分析?是否考虑了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挑战,是否制定了相应的应对策略和应急措施?

5、是否考虑了产品的性能、可靠性、安全性、可用性等关键品质属性?是否对这些品质属性进行了预测和评估?

6、是否有明确的变更控制策略,用于管理详细设计的变更?

7、是否对详细设计进行了有效性验证和有效性评估?是否有充分的数据和证据支持设计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8、是否考虑了产品的生命周期,包括产品的生产、运营、维护和退役等阶段?

9、设计执行情况如何,包括设计的质量、资源分配、时间进度等?

10、是否在详细设计中考虑了产品的可持续性,包括产品的环境影响、能源效率和回收处理等问题?

TR4A:产品试验准备评审

TR4A发生在产品试验阶段之前,重点是评审产品试验的准备情况,试验计划和方法的科学性和实施的可行性。

1、SDV测试的结果是否达到了预期?是否有任何遗留的问题或风险需要处理?

2、已经制定的改进计划是否全面并且有效?是否能够解决SDV测试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3、是否可以判断产品已经准备好进入系统集成测试?是否有足够的证据支持这个判断?

4、原型机的技术成熟度是否满足要求?是否已经可以进入初始产品测试阶段?

5、采购和制造能力是否得到了充分的评估,并确定了相应的基线?这些能力是否足以支撑初始产品的生产?

6、如果产品有多个Build版本,是否对每一个版本都进行了TR4A评审?这些评审是否在启动初始产品生产之前完成?

7、是否已经对所有潜在的技术问题和风险进行了全面的评估,并制定了有效的应对策略?

8、是否已经就所有关键的技术问题和风险制定了明确的责任人和处理计划?

TR5:生产准备评审

TR5发生在产品生产阶段之前,关注的是产品生产的准备情况,生产计划和方法的科学性和实施的可行性。

1、初始产品的功能和性能是否符合产品设计规格的要求?是否有遗漏或者不符合的地方?

2、是否所有在系统集成测试阶段发现的问题都已经得到了有效的解决?是否有遗留问题需要在后续的验证测试阶段中解决?

3、初始产品的制造过程是否有可能影响产品的功能、可靠性或者性能?如果有,这些影响是否已经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4、是否已经对产品的功能和性能进行了全面的验证?这些验证的结果是否满足产品的设计需求?

5、是否已经制定了产品的发布计划?这个计划是否已经准备好进行产品的小批量生产和销售?

6、产品的技术成熟度和设计稳定性是否满足产品发布的要求?

7、所有的项目活动是否按照项目计划进行?是否有延期或者超出预算的情况?如果有,这些问题是否已经得到了有效的解决?

8、是否已经评估了产品发布可能带来的风险,并制定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TR6:市场投放准备评审

TR6发生在产品投放市场之前,重点是评审产品的市场准备情况,市场策略和方法的科学性和实施的可行性。

1、系统总览:整个产品系统是否已经完全和准确地实现了设计需求?是否有任何遗漏或不符合设计需求的部分?

2、计划评审:项目计划是否按照预定的时间表和预算执行?是否有任何延期或超预算的情况?

3、量产评审:产品的制造能力是否已经准备好进行全球范围内的发货?是否有任何可能阻碍产品大规模生产的问题?

4、供应商评审:供应链是否稳定并且能够满足产品生产的需求?是否有任何供应商相关的风险需要关注?

5、制造计划周期:包含装备、装配计划、测试计划、资源分配等,是否具备批量生产所需的所有元素?

6、物料管理计划:是否执行良好以支持放量生产?

7、产品保证:遗留问题是否已经解决?产品质量目标是否符合要求?

8、可靠性、可维护性、可安装性、可服务性目标是否符合要求?

9、所有特性(含功能、性能)的目标是否符合要求?

10、Beta测试中的问题是否已经被解决?

11、最终产品配置是否已经被完全文档化,并且所有的变更请求都已经得到了处理?

12、生产和产品支持系统是否已经通过验证,并且已经准备好进行小批量生产?

13、技术和销售支撑系统是否已经准备好,并且已经收集了发布阶段所需的所有信息?

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不代表【wpsshop博客】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您发现有侵权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psshop.cn/w/人工智能uu/article/detail/921076
推荐阅读
相关标签
  

闽ICP备140086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