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
踩
弥散张量成像(DTI),是一种描述大脑结构的新方法,是核磁共振成像(MRI)的特殊形式。举例来说,如果说核磁共振成像是追踪水分子中的氢原子,那么弥散张量成像便是依据水分子移动方向制图。弥散张量成像图(呈现方式与以前的图像不同)可以揭示脑瘤如何影响神经细胞连接,引导医疗人员进行大脑手术。
弥散(diffusion)是指分子的随机不规则运动,是人体重要的生理活动,是体内的物质转运方式之一,又称布朗运动(brownian motion)。弥散是一物理过程,其原始动力为分子所具有的热能。在溶液中,影响分子弥散的因素有:分子的重量、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即粘滞性)和温度。
弥散是一个三维过程,分子沿空间某一方向弥散的距离相等或不相等,可以将弥散的方式分为两种:一种是指在完全均匀的介质中,分子的运动由于没有障碍,向各个方向运动的距离是相等的,此种弥散方式称为各向同性(isotropic)弥散,例如在纯水中水分子的弥散即为各向同性弥散,在人脑组织中,脑脊液及大脑灰质中水分子的弥散近似各向同性弥散。另一种弥散具有方向依赖性,在按一定方向排列的组织中,分子向各个方向弥散的距离不相等,则称为各向异性(anisotropic)弥散。
b为弥散敏感系数,b=γ2G2δ2(△-δ/3)。γ—旋磁比,G—梯度场强,δ—每个梯度脉冲施加时间,△—脉冲施加时间间隔。b 值为常数,由施加的梯度场强的参数来控制。b 值越大对水分子的弥散运动越敏感,可引起较大的信号衰减。
在人体生理环境中D值受多种因素影响,所以常用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来衡量水分子在人体组织环境中的弥散运动,即把影响水分子运动的所有因素(随机和非随机)都叠加成一个观察值,反映弥散敏感梯度方向上的水分子位移强度。根据Stejiskal-Tanner公式,ADC=ln(S2/S1)/(b1-b2) ,S2与S1是不同b 值条件下的信号强度。磁共振DWI即利用ADC值分布成像。ADC值越高,组织内水分子弥散运动越强,在DWI图上表现为低信号,相反ADC值越低,DWI图上表现为高信号。
axial diffusivity (AD)
fractional anisotropy (FA)
mean diffusion (MD)
radial diffusivity (RD)
Copyright © 2003-2013 www.wpsshop.cn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