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
踩
既然是搞IT出身的,那就先来个专业点的吧!
恩。。。我考虑了一下,决定请上自己的一个助手,正如Word的助手一样,多少可以帮上一点忙不是!
AI助手:有问题,请按F1键!
我自己:... .... ...
哎,还是我自己来说这个题外话吧:
其实,按照我自己的性格还有人生价值观等等各方面因素来说,我不是很想写东西的,因为写东西需要心静和心境,还需要大把大把的时间与精力,可惜这些对于我目前的状况而言,很是尴尬,所以现在写的,都是一点一点挤出来的,自己一直都很担心更新不够给力被鄙视啊!
AI助手:zzzZZZZ
我:好了,我赶紧说正事,题外话就2点:
1.尽信书不如无书;
2.再好的书,也只是一个工具,关键不在书,关键在于看书用书的人;
AI助手:学究了,太学究了!
我:对不起,我马上说明:
对于第一点,借历史故事一个:
一天,齐桓公正端坐于大堂之上读书,朗朗上口陶醉其中。有一个名叫轮扁的工匠正在削木头准备做车轮。他看到齐桓公手舞足蹈吟诵的样子,有点好奇,就放下手中的活计,凑向前去问:“请问国君您读的是什么书?”齐桓公:“我读的是古圣贤的书。”
轮扁:“圣人还活着吗?”齐桓公:“圣人早死了。”轮扁:“那么国君您读的书不过是古人的糟粕而已。”齐桓公勃然大怒:“我读书,你一个小小的工匠怎敢妄加评论!有道理讲出来,我可饶你不死;否则,马上要你性命!”
轮扁说:“大道理我不懂。就拿我制造车轮这行手艺来说吧。削木为轮,要把轮子做得又牢固结实,又圆转灵活,就得有一种极熟练的技巧。这种功夫只能靠得之于心,应之于手。我甚至不能单用口授的方法将技艺传给我的儿子。所以,我今年70岁了,还得在这里做车轮。依此类推,圣人已死,所留下的几本书,也已成为过去的东西,难道不是古人的糟粕吗?”齐桓公当下无言。
真是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轮扁的话真的很令人震撼啊。
AI助手:就这?
我:是啊,怎么啦?
AI助手:绘画!
我:... ... ...
AI助手:第二点那?
我:意思是。。。
AI助手 抢答:我懂的!
我:... ... ...
【第一篇正文】
做IT的我,一般都喜欢走逻辑路线、喜欢分析一下,所以鉴于这难以改掉的坏习惯,我准备向自己妥协一下,嘿嘿!
AI助手 继续抢答:我。。。
我飞起一脚。
其实,以上说的2点,基本上算是一个通用模式,用写程序上的术语来描述的话,是可以写成通配符或者带参数的函数的。
那么上面的2点将会变成以下的方程式:
1.尽信 XX 不如无 XX;
2.再好的 XX ,也只是一个工具,关键不在 XX,关键在于 XX 的人;
这就意味着,人一直是关键中的关键。
可惜遗憾的是,纵观世界,无论是个人、企业、组织、政府、国家对于这点的认识,停留在口头上的居多,整天喊着“21世纪是人才的世纪”“人才稀缺”,但实际行动上却完全背道而驰。
而在我看来,目前这有3个问题:
1.缺少的不是人才,而是发现人才的慧眼;千里马少,伯乐更少;
2.发现了人才,但是却不会使用人才,造成大材小用、小才大用;或者不能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3.即使拥有了人才,但却并不善待人才,造成人才流失。
以上也是个顺序问题,先有1才有2才有3。
第一点说的其实就是伯乐,而伯乐一般都是比较少的,可是企业组织又很多,伯乐的数量很难满足它们的需求;
而且很遗憾的是,伯乐是不能培养和量产的;伯乐和各行各业的大师一样,都是天生的,我觉得这是这个世界最最精彩的地方之一;
伯乐是一个非常有挑战性的东东,试想一下,在朱元璋还是一介平民的时候,谁能慧眼识珠?
鉴于此,现在的面试就显得非常尴尬了,因为伯乐数量上的稀少,所以大多数的面试不太可能有伯乐的参与,那么要找到合适的人才基本就变成了一句空话,这样的情况,人才不稀缺--才怪;
其次,假设你是伯乐,你找到了想要的人才,但是却不能知人善用,也是不行的,试想下:如果让只懂打仗的将军去搞国家的内政建设,是不是会乱套?
而现实中,不少企业组织中,这却是常事。
再假设你做到了前两点,但如果没有善待人才,而只是把他们当工具利用一下,那更悲剧,为什么?
其实很简单,你的对手一直都在虎视眈眈的盯着你,人才很可能会被他们所用,然后三两下把你来了个大卸八块。
纵观古今,能做到此三点的,基本都成了帝王,刘邦、李世民、朱元璋等等,皆是如此。
最后让我们来看看刘邦的原话吧:“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粮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能取天下也。”
所以说,做到此三点,帝王江山都可得,何况企业组织?
不过还是遗憾的很,此三点乃天生之本性,后天无法培养、学习的!
这再次印证了一点:人,才是关键中的关键,而不是什么制度、流程、法律。
这里加一点题外话:现在的国家、企业、组织等,都在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精力,来完善法律、规章、制度、流程等等,可是结果那,我想大家都有目共睹。
原因在哪里?就是因为他们都忽略了最关键的因素:人!
所以我从来都不相信什么ISO9000系列认证、这个认证、那个认证等等等等,名目繁多不说,含金量也不一定有多高,收点钱赚点外快倒是很有可能的;退一万步说,就算某些认证含金量比较高,也并不代表国家企业组织里面的人就能完全按照标准来做,而且在认证的有效期内,根本就不能保证时刻都有监督检查机构来确保标准的执行。
其实,这些都很容易理解,社会国家企业都是由人组成的,不管这些组织里到底有着怎样的法律、规章、制度,最终要面对的其实还是人,所以从根本、本质上而言,都是在与人打交道,也就是在与人的思想、行为和心理等等打交道。
而如果没有意识到这点的话,那么那些所谓的管理、制度、法律都将只是一纸空文。
那么,就没有办法了吗?当然不是,方法总是比困难多的。
我觉得:人 用法 治 人!人 用制度管理 人!
这才是王道!
【未完待续。。。】
Copyright © 2003-2013 www.wpsshop.cn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