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
踩
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在于以平台思维构建系统,意思就是要给存在相互影响和依赖的双边和多边群体提供一个空间(或系统),满足不同群体在这个空间的利益。
在这个转型过程中,以下十大要素是这个平台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各个业务系统都是从系统所属业务主导方的视角构建的,缺乏全局视野,容易由于数据标准、格式不一致导致出现数据孤岛现象。另外,因为业务系统本质上还是不同业务部门从自己局部角度出发而建设的产物,因此系统间所产生的联动成本高本身也是“部门墙”的直观体验,对创新所需的灵动和高效协同是一种极大的阻碍。
因此,业务中台的建设就起着核心作用。我的理解是业务中台就是由一堆的服务中心所组成的(例如我们IT规划中的互联网中台就是由营销中心、用户中心、产品中心所组成),同时这堆服务中心又分别由一堆系统或者一堆微服务所组成(例如营销中心则由券码服务、支付服务、订单服务等一系列服务所组成)。这些对外提供能力的中心跟我们平时建设的系统功能模块有本质的区别。区别在于它们是向所有的前台业务场景或条线提供服务的,因此它们是业务无状态性的、原子性的、租户隔离的。
虽然同业也意识到数据的重要性和大数据的价值,但实际上在很多企业的IT组织架构里面基本一个部门负责系统建设,一部们负责管理数据,容易因为对业务的理解不一致导致难以实现数据驱动业务。
1、业务场景覆盖2、用户触点汇集3、交易处理支持4、数据高效生成
1、产品共享服务层,它从产品应用的全局视角分离出多个产品都需要的公共功能,以服务方式向上次提供支持;2、产品服务层,它主要包含单一业务场景下的功能;3、前端交互层,它的责任在于针对用户终端所需的数据和功能,将下层、产品共享服务层、产品服务层中的这些服务进行组合和处理,并返回到客户端。
使用插件化架构。具体可以参考JAVA原生的SPI机制,Dubbo自己本身也有对应的SPI机制支持扩展点实现个性化业务逻辑,它通过在客户端配置对应的插件,当调用该服务端的时候会自动根据配置将该扩展的插件注入环境中并使用,这样就可以实现个性化的灵活的动态注入。具体例子可以参考数据库驱动类,首先是应用端定义驱动基类,然后作为服务端的各种数据库提供基于基类扩展的个性化驱动,然后在应用端的配置文件配置相应要使用的特定的数据库渠道类即可实现使用该数据库。 基于业务身份的业务间隔离架构。中台需要根据不同的业务身份(我的理解是不同业务部门或BG)进行数据或流程的隔离。
Copyright © 2003-2013 www.wpsshop.cn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