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article > 正文

我的十年青春(10至20):写博10年1700万PV、创业5年30万学员_达内曹鹏

达内曹鹏

前言

距离上一篇博客又过去了大半年,世事难料,特别是今年上半年突发新冠肺炎,打乱了很多人、公司的计划和节奏,目前疫情即将完全过去,今天正好是5.20,适合向我热爱的事业、人、读者、学员表白,加之如今写博十年、创业五年,也到了该总结一下的时候,包括我们去年19年便经历了很多事,有些事 如果不及时总结 便可能就忘掉了曾经的经验/教训,为了不致忘却 时常自省,特成此文。

此文基本写尽了我过去十年,也见证了我和很多同事、朋友、读者、学员的青春,^.^

第一阶段 创业前的五年:写博、读书会、面试&算法讲座

2010年 开整微软面试100题系列

10年,我还在东华理工读书,但大三课不多了,好好上课同时(总觉得自己得好好努力,别人可以不努力,但自己不行),想搞一些事情,为将来早做准备,比如认识、进而团结一批优秀的人,但要想认识优秀的人,得先优秀的人认识自己,但优秀的人为何要认识自己呢?要么自己看起来是优秀的,要么我能帮到他们。

很快,我就留意到了每年都有大量的IT毕业生找工作,他们会在网上搜罗各种笔试题、面试题,但网上的大部分题都不系统,有时甚至连最简单的排版都很差(那时还感慨,如果他们的排版更好点,阅读量绝对更高),所以我决心开始帮大家整理一系列笔试题、面试题,这就出来了至今还在全网流传的「微软面试100题系列」,而且还有参考答案,阅读量367万(只算我个人博客里的阅读,不算各种乱七八糟的PDF、及各种转载)。

其中最经典的当属此文:教你如何迅速秒杀掉:99%的海量数据处理面试题,读者很多。

2011年 开整经典算法研究系列

11年,整理笔试题面试题的过程中,发现大部分都是跟数据结构、算法有关,但很多书讲的都不好懂,特别是对初学者而言,所以我又开始写「经典算法研究系列」,目前博客内的阅读量412万。后来花明月黯、吴超等朋友还帮忙制作了这个系列的PDF,且带目录/书签。

这个系列里最经典的当属《从头到尾彻底理解KMP(2014年8月22日版)》,这篇文章基本上把KMP讲透了,你在网上找不到更好懂的KMP。

一切不为啥,分享技术 帮助他人,然生活上却捉襟见肘,当时,我想,这就叫青春。

2012年 启动读书会、开写SVM笔记

12年,年初在火车上无意中刷到张栋博士的一条微博,启发我在北京组织「machine learning读书会」的想法。

很快,在张栋(原百度科学家、凤巢系统架构师)、张俊林(后在新浪微博AI Lab担任资深算法专家)两位老师的支持下,读书会第一期正式举办。

再后来,更得到了原百度研究院副院长、现地平线机器人CEO余凯(余凯老师这期来了很多牛人,比如如今已是百度高级副总裁的沈抖老师)等一系列大咖老师的支持与分享。

当时就觉得“分享技术、帮助他人”是一件很棒很酷的事,包括我自己写博客。

也正是因为举办这个读书会,让我第一次接触到了「机器学习」这个概念,印象中张栋老师那会的头像好像是“机器学习在推荐系统领域的应用”,才意识到机器学习在电商推荐等各种领域里早就用的非常广泛了,于是我开始学机器学习。

接触到的第一个AI算法就是SVM,当时发生的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情是:12年初来北京时,因交不起押一付三这4个月的房租,加之毕业了又不想向家里要,于是在一正在创业的朋友柏青那睡了4个月的沙发(当时他们办公室在居民楼里,叫:有鱼网)。你更想不到的是,我当时的电脑都是借的一朋友老田的。

也就是这4个月的时间,我狂学机器学习,特别是SVM,包括在淘宝上买《支持向量机导论》,以及向在清华读研的同学白石请教书里面的数学知识,甚至让白石在我组织的“机器学习实验班”上讲SVM。

功夫不负有心人,12年6月1日,正式发表这篇SVM笔记,目前阅读量超过100万(七月在线APP里搜:SVM,也能找到)。

随后的几年里,一发不可收拾,便开整了另一个经典系列:机器学习十大算法系列,把机器学习、深度学习领域里一些常见模型/算法写透了,比如CNN目标检测xgboost(此文得益于与我司AI LAB陈博士反复讨论而成,他在我司集训营课程上把机器学习技术讲得十分透彻)、LSTMword2vec等等,可能,你在网上找不到更好懂的。

12年下半年则去上海PPS上班了,做视频编解码,具体地点在民润大厦,住的地方好像是古美小区啥的。

也正是这半年,我算把上海周边都玩遍了,因为高铁太发达,周末足够去附近的杭州、南京、苏州、西塘、乌镇、绍兴等等,真是江南好风景,天下无人不识君。

 在上海,还是继续举办读书会,但IT氛围和北京相比,还是有差距,所以13年又回归北京了。

2013年 办面试&算法讲座

随着写博客、组织读书会,我建立的技术交流q群越来越多,但这么多q群,大家都是各自在一个群里交流,没法统一交流,为方便统一交流,这一年年初,我和几个朋友(王浩、陈志涛、三喜)整了一个论坛,叫"为学论坛”。当时不少朋友还捐助了网站的服务器。

13年4月份,我入职CSDN,做产品运营,负责一款在线编程平台(其实就是OJ),名叫“英雄会”,当时便经常邀请通过博客认识的曹鹏博士来刷题,因为他经常霸榜浙大zoj(ID:javaman)。

我刚进去的半年,我的工作热情是极高的,加之经历了12年各种“漂泊”之后,希望好好做一份工作,情绪也是相比刚毕业那会的“骄傲高调”得到了极大控制和调整,总希望推动身边同事一块把产品/平台做好。

工作之余,我还是继续写博客、办读书会。不过在组织了8期machine learning读书会后,发现有时面对面交流更高效,加之每年找工作的人确实很多,便产生了去高校做面试算法讲座的想法。

13年9月份,在我明知可能会讲的不太好的情况下,我依然坚定上台分享,因为如果不走出第一步,便永远没有持续改进的机会。所以我明知讲不好,我也必须开讲(有没明知山有虎 偏向虎山行的感觉 ^_^)。所幸,那一天,在北理,来的人很多,座无虚席。

自此之后,到随后的许多年,去过了70多所985/211高校做了面试算法讲座,更加喜欢交流、分享了,而且越来越热爱。这么多场讲座中,记忆最深刻的便是14年西电那场

在这一年,我悟出的最重要的一个道理便是: 孤军奋战的时代早已远去,我们只有团结起来,才能帮助到更多更无数的人。

比如写各种算法题的编程艺术GitHub,得益于众人的努力(包括Boshen、cherry等人),在当时冲到了GitHub全球趋势排行榜第一,自己也冲到了开发者第一。后来15年在杨海玲老师等人的帮助下出版成书(海玲、谢工、梁斌、王斌等老师在我刚来北京时帮我不少)。

2014年 开国内机器学习培训之先河

每干一件大事之前,我都得提前思考需要了解啥、做些啥、准备啥,那样在我开始真正干的时候,我能更胸有成竹,也即更有把握。

正如毕业之前我得提前谋划毕业之后的一系列事,比如找工作,所以我提前做分享、写博客,以让很多人认识我,有了足够的人脉后,找工作这种小事自然便不用再愁,那创业和组建公司也同样得提前谋划。

因为在14年年初的时候,我预感到自己不会上班太久了,很快会出来创业,加之12年上半年在朋友创业公司那浸染4个月,已经有了创业的启蒙,所以我开始谋划将来创业、组建公司等事情,并于14年2月15日和一帮朋友成立了“创业者之家俱乐部”。

当我准备的差不多,且不想再忍受一成不变的工作和生活后,这年4月份从CSDN离职,不再上班。一成为无业游民,自己便彻底释放了(现在想想,还是因为当初年轻,有折腾的资本),因为离职之前就已经非常明确的知道自己想干什么,以及怎么干。

干什么呢?显而易见,写博客、组织读书会、做面试算法讲座,这三件事都跟IT教育培训相关,加之自己确实喜欢分享,而且分享的同时也确确实实帮助到了很多人,所以说干就干,和曹鹏博士一起,正式组织收费性质的面试算法培训。

包括14年下半年,更是组织了整个国内都很罕见的机器学习培训。

很快,我意识到,要想把这个事情做大做长久,必须得组建团队,并搭建网站了(至少先把上课的部分视频放到网站上,方便全国各地的朋友学习观看)。

于是开始了漫漫的搭建团队之路,直到15年年初。为何漫长呢,因为一开始几乎没人愿意跟我一起干。就连单纯找个PHP全职,我们当时都找了整整一年。

第二阶段 创业后的五年:推动技术传播、人才培养、产业发展

2015年 正式创办七月在线

2015年1月19日,我终于找到了两个全职搭档,并在我住的小区开始正式创业。“未来十年,要你好看”意味着15年起的未来十年只把成功作为唯一目标,别的都不是我的目标或预期。

很快,我们搭建了一个网站,起名字的时候考虑到是做算法相关的课程,所以看是什么算法,后来实在不知道起啥名好,他们提议要不就叫“七月算法”吧,因为我昵称是July(当然,网站后于16年正式改名为“七月在线”,毕竟算法二字局限太大,而“在线”二字预示着“在线教育”,刚好契合)。

但你可能想不到的是,一过完春节,一位伙伴回了老家,一位伙伴回了学校,于是整个3月份,就剩我一个人,每天一觉醒来,举目四顾,看不到一个人,那种茫茫之感,可能只有实际在创业的朋友才能真正理解。

也不知是迷之自信,还是怎的,自2010年以来,但凡遇到的所有一切问题和困难在我看来都只是暂时的而已。4月份,我拉了第一位新全职伙伴Lina,然后直到9月份,才拉来第二位、第三位全职伙伴:海龙、蒿宇(没错,我依然很清楚的记得他们的名字),这个时候 我们搬到了另一个小区:融泽嘉园。

在我们终于有了自己的网站之后,网站需要不断迭代、优化,但海龙和蒿宇分别是iOS、Android开发(当年上半年我们在弄一个七月题库APP,一开始是立勇兼职开发,都是数据结构和算法相关的笔试题、面试题,后来17年底和国内首个AI面试题库合并到了“七月在线APP”上),我们依然没有网站前后端,咋办呢?

这个时候,我又在微博上摇旗呐喊,问谁能周末兼职参与julyedu的迭代开发呀,我想是得益于对梦想的足够激情、热爱,很快我便找到了4~5位PHP朋友,水平都不低,包括有在百度、360的PHP悍将(比如桂龙、老田等,就老田他12年上半年借我电脑用了几个月写出的SVM笔记,还给他电脑时我连称感谢,他说,工作都是通过我博客找到的,说啥谢)。

虽然有朋友帮忙优化网站了,但很多功能一开始都没有,比如我们头一两年没法在网站上直播,便用的qq群视频直播,比较费劲的就是当要给学员提供直播的回放视频时,同事Lina便得用录屏软件手动录屏,有时录屏软件容易崩溃,加之有时周末课多的话,上午下午晚上都是课,这样,周末基本就废了:没法出门。当然,后来不用手动录屏了,因为在官网直播,且网站本身自动录屏。

2016年 搬到写字楼

这一年,我们再次搬了地方,这次终于是搬到写字楼里了,离家也近,两个路口。

如果说15年,我们还只是在做数据结构、算法、机器学习三类课程,那16年我们便开始往这些方向不断深挖了,特别是机器学习、深度学习、CV、NLP等等。比如精讲一些典型模型/算法,老冯经典之作:纯白板手推SVM抽丝剥茧:陈博士从头到尾精讲xgboost机器学习中的数学系列等等。

你可以看到,连续两年:2015和2016年,整个国内,很少有人意识到要做这方面的课程,哪怕16年3月份突然出来了个AlphaGo到一年后的17年,都很少有机构做AI相关的课程,哪怕后来很多的媒体、公号、新闻各种谈人工智能,但在12年~16年,很少有人提人工智能,技术人见面都是谈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及相关的应用方向。

然,当媒体不咋谈AI了,一些朋友疑问:AI是不是不火了。

做好AI教育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更不是随便一家机构说做就能做好的,单师资就够耗费时间了。我们到了后来19年讲师团队超过100人(基本都是大厂技术leader,不少是通过我博客认识的,比如CV seven博士、NLP张博士、推荐王老师、广告章老师等等),课程积累五年后,我们才敢说 我们专业且标准化了,包括标准化项目流程 第一周干啥 第二周 第三周 第四周各自干啥,这很重要。

所以对我们来说,就突出两点:实战前沿、持续改进。比如后来我们把CV方向所有典型前沿应用场景全部讲个遍,像无人驾驶、无人机、关键点检测、slam视觉实战、目标检测实战、视觉跟踪实战、行为识别与分析、图神经网络等等。

至于一家机构随便做了一两年,然后自称专业AI师资团队超过100人,我就微微一笑。

此外,在这一年下半年,还发生过一些有意思的事。

在q3,我和当时的同事李伟、骁哲做了一系列学梵高作画等实验的教程,然后把教程发布到博客和微博上,最终发动了近1000人跟我们一块做实验,也是有趣。

在q4,千万人支持外,有一些人对我冷嘲热讽,当时还挺苦恼的,后来我告诫自己,只需保证:1 不伤天害理,2 创造价值、对社会有用、对众人有用,其他皆次要。如今再看,其实没啥,但当时给我的一些好友带来些许困扰,还是有些抱歉的。

当年我们规模小,知名度也不高,希望和各类公司达成各种战略合作关系,以提高知名度和证明公司的地位。如今再看,虽早已过了需要证明的时代,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事业起步阶段,有些事情确实不易。

2017年 血亏与迷茫

对这一年,印象最深刻的就两件事:

一,17年9月份,为了类似传智、达内做纯线下班,我们去上海注册了个分公司,结果招生不够且成本巨大导致血亏(当时除了上海的两位林老师外,还从山西和辽宁分别调过王老师、唐老师),更把北京总部也带亏了,总之是得不偿失;

二,正是因为上海分公司和北京总部接连亏损,搞得突然之间就发工资困难了,迷茫也很煎熬,当时同事元超建议找融资,结果投资人一问你公司的战略是什么,准备把公司做成什么样,才发现这些问题之前竟然都没想过(但正是随后半年一系列投资人对我的不断质问、反问、疑问,让我一直不断思考为什么、凭什么,使得自身的认知提升非常大,是我创业头三年来认知提升最大、最快的时候)。

所以整个17年第4季度,我和我们都过得很痛苦、也很迷茫,所幸,在一位投资人孟总的点播之下,猛然醒悟,于2018年1月19日年会上首次提出公司的战略:四个三年四个体系,第一个三年做课程体系 第二个三年做服务体系:教学培训、招聘就业、测评认证,加上社群。

而对于课程方面,不再做纯线下班,而做助力研究生就业与传统IT转型AI的线上线下集合的集训营(一开始只有机器学习方向的集训营,后扩展出深度学习、大数据,总共三大方向),在随后的两年多的时间帮助了超过1000人成功转型AI。而传统IT转型AI的四大金刚:课程 题库 OJ 竞赛,我司全部提供。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年年底,随着AI的火热,为帮助大家找AI方面的工作,除了课程之外,我再次重操旧业,和公司同事们又整理了BAT机器学习面试1000题,覆盖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大数据、CV、NLP、推荐、金融、广告等各领域,基本应有尽有,一网打尽。

而我也曾和同事们疯狂录题,比如,19年春节连续10天(2.2~2.11),大年二十八到大年初七,总计录了超过100道面试大题,那会,每天不录几道题则浑身不自在。后来19年年底还精选100题打印成册,供内部集训营/就业班学员学习。

2018年 拿下好未来千万天使轮

整个18年的上半年,我们都在休养生息或恢复中,在清晰战略之后,还做了三件事情:算清账本、明确目标、搭全团队,你可能没想到的是在创业三年半后,我们才正式搭建了销售团队、运营团队,之前纯靠自然流量、自然转介绍、自然口碑。

在恢复过程中,我依然继续在拉投资,甚至拉到有个公司想并购我们,为此在选择是否并购这个问题上,有过纠结,也是所幸,还是没选择被并购。十年后,我依然会感谢当初挺了下来,没有动摇。

在我们通过18年q2到q3的业绩增长之后,我们终于于10月份拿到了好未来产业基金的1000万天使轮投资(感谢当时牵头/执行这轮投资的罗戎、海峰、一隽以及保利资本等各同仁,没有他们细致而专业的调研,以及在对比市面上所有同类机构后对我们的肯定,这事没法成,特别感谢一隽,知遇之恩永不忘),也是我们第一笔融资,振奋了全体所有人的心。

也是第一次明确对全体说出六年内上市的目标。

2019年 创造单月最高业绩

2019年,确实发生了太多太多的事,我们团队扩增到了超过40人(当然,本质上50人以下的团队没有太多管理,更多是执行),且健全了各部门的人员配置,单月业绩也创造了有史最高。

更推出了BAT大咖小班教学、保证就业的就业班(后侧重针对已经做AI的在职提升,分为CV NLP 推荐 金融 广告五大方向)。

也在这一年的q3,我们统一了公司的使命、文化、价值观。

但也暴露出了很多问题,比如人效没有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再比如各部门之间的合作可以更顺畅(所以有一个各部门的统一总目标很重要,避免各个部门成为一个个分散的力量,而没形成足够合力),又比如对效果要有足够的预判 对结果要有足够的复盘 避免为了搞而搞 导致部分浪费,再比如激励好每一个人,这些都是后一年20年上半年全力改进的事。

包括人效这事(这点也是好未来董事对我提的最多的一个词),无论对于多大规模的公司,包括对大公司,只有人效有保证,扩大规模时 产出才能达到对等增长,否则就是即便几千人,也很容易分崩离析。那怎么提高人效呢?比如统一目标 做好激励之外,还可面向结果激发更多人的责任担当感。当然,CEO是第一责任人。

2020年 统一目标 提高人效

今年年初至4月份,我们陆续推出具有“0门槛、强交互、边学边练”等特色的python图文小课(此课获公司19年度最具创新性产品/课程)、机器学习图文小课,为的是让大家更好的入门python、机器学习。要是当年有这么通俗好懂的课程,我会少走很多弯路。所以这两课一上线,我就天天刷,最爽的一次就是某次出差广州,早上醒来对着珠江进行python编程,好不惬意。

春节期间,除了每天都在想公司今年的计划,就是看书,直至近期。比如《曾国藩传》、《全球通史》,以及不少伟人传记。

只是没想很快突发疫情,无奈之下,q1立马开源节流。当然,q1中,我们还支持了中科大、东华理工等学校的在线教学。此外,今年上半年我们陆续做了一系列措施:

  1. 不断改进教学,不断标准化集训营/就业班的项目流程,即一周周每周干啥;
  2. 不断促进就业,集训营和就业班都考核就业率(进一步,再细推到项目提交率、回访率、考试率直播率/完课率、实训率、答疑率、预习率、入门门槛),特别是就业班,除了在职提升的,如果是求职或转型的,则要保证每个人都最终就业,不就业不停止服务,且即便就业了 继续服务,相当于一次报名 辅导三年 服务终生;
  3. 不断促进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打破部门之间的隔阂,减少形式主义,比如各种拉群,方便全公司任意两两之间在双方leader所在的群里可以直接对话、沟通、推进;
  4. 4月15日起,用一系列销售新方法、新规则,所有规则都是从让业绩更好出发、从结果出发:制定好KPI、做好结果,且不止销售,所有部门皆如此,比如做任何一件事情/活动之前,先定义好效果预判和目标指标,因为凡事不是为了搞而搞;
  5. 统一目标 提高人效,比如q2,我们把管理层统一近期目标:共做月收入(当然,最终本质是做利润),q3,还将统一全员目标。统一且细化目标,真的很重要;
  6. 战略聚焦,把之前的“三大集训营 五大就业班”聚焦到“一大集训营 三大就业班”上,每年都要对公司战略进行梳理和思考,所谓战略,即定位、方向、目标、取舍,一切避免“为了搞而搞、没有方向”,毕竟只有解决了“为什么搞、搞什么”,才到怎么搞好的问题;
  7. 加快节奏,永远不能放松,特别是CEO,不仅得第一负责战略,而且还得一直管具体事务(一定放权是OK的,但要避免过度放权),更得有完善的制度保证不断更好(有制度兜底,做好奖惩,且每月人人有进步,不断自我批评和自省,“用好”人,落实到责任人,激发责任担当感),从而不断“创造价值 帮助众人”,直到百年。

经过上半年q2的全力以赴,全体人效提升了近2倍。

对于下半年,除了不断提升经营水平之外,重点是狠抓教学和就业、提升B端,且提前修炼“经营50到100人公司”的水平,制定好制度 抓过程 抓结果,做好结果追踪 落实到责任人 分配好责权利,持续统一目标 提升人效。

具体说来,除了支持青大、嘉应学院等高校的在线培训之外,下半年还做了以下几个事:

  1. 8月,回归教育本质:狠抓、严抓教学质量,完善集训营/就业班的教学规范,包括且不限于:课件提前传、每次课都教研/备课、准时上课、每天答疑、项目讲透 保证就业等等数十条规范,不断提高讲师团队的人效,且不断强化就业、服务体验、销售节奏、销售激励(加班、晨会、分享),比如结课不久的CV一就业班就业率截止到8月中旬高达94%,只差一人就业即实现100%..
  2. 9.11当天创造有史以来单日最高业绩,且q4重点将5年30万学员的资源和经验:“100+AI名师 300多门AI课 完整教学和就业服务 CPU&GPU双云实验实训平台”,完整输出给高校和企业,赋能高校AI教学、助力企业人效和产值的提升;
  3. 10月份做了一系列合纵连横,比如C端流量、B端高校、高校渠道、B端企业、企业渠道,以及讲师团队的巩固,包括竞赛圈阿水的加入,使得集训营的讲师配置达到最优,此外,新增多位推荐和NLP新讲师,均是大厂技术专家,毕竟只有讲师足够多 才能真正挑选出最好的老师服务大众;
  4. 谈了很多合作,比如和CSDN合作集13、和京东合作推荐8,只为更好的服务更多人,帮助更多人就业、转型、提升。一般来说,合作能谈成,特别是那种大的合作,本质在于抓住了双方的诉求,以及共同的目标、利益,即所谓的合作共赢。没谈成的,要么双方诉求碰不到一块去,要么共同目标、利益的部分或程度有限,当然,合作一大,前期大量、反复、来回的沟通是必不可少的。
  5. 12月前半月,继和京东、CSDN合作后,再和融汇金信合作金融4,CV和NLP也在和相关大厂洽谈合作。12月后半月,除了继续巩固教学规范外,继续加大力度抓教研,所谓教研,在于大纲如何设计、课程如何安排等等。

后记

很少写非技术性文章。

总之,十年来 头五年写博客 后五年做教育,两者都极力推动了AI技术传播,其中,创业五年 挫折不少,但每次挫折 我们恢复非常快,有时挫折越大 反弹崛起越高,这点上看,还是团队士气高、力量大。不过 还得更快发展,当然 发展过程中要少犯错(最终少犯错误 × 扩好空间 × 提高效率)。

当然,2021年还有这么几点值得记录下

  1. 对于创业公司来讲,流量一半来源于自身,一半来源于渠道
  2. 责任有大小,但绝不存在这不是我的责任
  3. 凡事有目标(目标会拆解 没有拆解的目标不具备可执行性),继而有规划(怎么一步步实现目标)、有方法(怎么高效率、高结果的实现各阶段的目标),执行过程中做好阶段跟踪(比如做好数据管理,没有数据管理就是拍脑袋 凭感觉),最后完成后做好结果复盘、改进

更多在这篇文章里记录了:《走过20 21两年的九死一生之后,继续百年征程》。最后,诚邀诸君与我们共同见证未来更精彩的十年。

July、最后更新于二零二一年十二月十六日。

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不代表【wpsshop博客】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您发现有侵权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psshop.cn/w/你好赵伟/article/detail/569676
推荐阅读
相关标签
  

闽ICP备140086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