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
踩
或是一颗空树,或是具有如下性质的二叉树:
(1) 若它的左子树不空,则 左子树 上所有结点的值 均小于 它的根结点的值;
(2) 若它的右子树不空,则 右子树 上所有结点的值 均大于 它的根结点的值;
(3) 它的 左、右子树又分别为二叉排序树 。
重要性质:
1、二叉排序树的中序遍历输出一定是一个单调递增的序列。
2、二叉排序树查找指定数值相当于是一个二分查找。
下图中的这颗二叉树就是一颗典型的二叉排序树:
二叉排序树既然是名字当中带有 排序 二字,这就是它相对于普通二叉树的优势所在。
二叉排序树的每个节点上下边界如下图所示,构建、插入均是通过该边界条件判断插入位置:
假设我们初始时有如下 无序序列:
第一步:插入 8 作为根结点。
第二步:插入 3 ,与根结点 8 进行比较,发现比8小,且根结点没有左孩子,则将 3 插入到 8 的左孩子。
第三步:插入10,首先与根结点比较,发现比 8 大,则要将 10 插入根结点的右子树;根结点 8 的右子树为空,则将 10 作为 8 的右孩子。
第四步:插入 1,首先与根结点比较,比根结点小,则应插入根结点的左子树。再与根结点的左孩子 3 比较,发现比 3 还小,则应插入 3 的左孩子。
第五步:插入 6,先与根结点8比较,小于 8,向左走;再与 3 比较,大于 3,向有走,没有结点,则将6 作为3的右孩子。
第六步:插入14,先与8比较,比 8 大,向右走;再与8的右孩子10比较,比10大,向右走,没有结点,则将14作为10的右孩子。
第七步:插入4,先与8比较,发现比8小,向左走,再与3比较,比3大向右走,再与6比较,向左走且没有左孩子,将4作为6的左孩子。
第八步:插入7,先与8比较,发现比8小,向左走,再与3比较,向右走,在与6比较,继续向右走,发现6没有右孩子,则将7作为 6的右孩子插入。
第九步:插入13,先与8比较(大于)向右,再与10比较(大于)向右,再与14比较(小于)向左,发现14的左孩子为空,则将13插入到14的左孩子位置。
(1)中序遍历验证(二叉搜索树的中序遍历一定是单调递增的数列)
# Definition for a binary tree node.
# class TreeNode:
# def __init__(self, val=0, left=None, right=None):
# self.val = val
# self.left = left
# self.right = right
class Solution:
def isValidBST(self, root: TreeNode) -> bool:
def recur(root: TreeNode)->[]:
return recur(root.left)+[root.val]+recur(root.right) if root else []
res = recur(root)
return all(res[i]>res[i-1] for i in range(1, len(res)))
(2)构建规则验证(利用每个节点的上下界来判断是否是搜索树)
class Solution:
def isValidBST(self, root: TreeNode) -> bool:
return self.dg(root,-(2**32),2**32) #这里我直接粗暴地将最小值和最大值设置为一个足够小(大)的数,你可以设置你认为的最优解
def dg(self, root, min_v, max_v):
# 参数:root:当前节点,min_v:允许最小值(下界),max_v:允许最大值(上界)
if not root:
return True
# 同时满足所有条件才是二叉搜索树:
# 1、当前节点root.val在上下界范围内;2、当前节点的左孩子是二叉搜索树;3、当前节点的右孩子是二叉搜索树
if min_v<root.val<max_v and self.dg(root.left, min_v, root.val) and self.dg(root.right, root.val, max_v):
return True
return False
附:每个节点的上下界范围,省得各位姥爷往上翻了
Copyright © 2003-2013 www.wpsshop.cn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