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
踩
目录
对于 n 个样本点来说,根据距离公式(如欧式距离)去计 算它们的远近,距离越近越相似。按照这样的规则,我们把它们划分到 K 个类别中,让每个类别中的样本点都是最相似的。
K-Means 是一种聚类算法,它属于无监督学习的范畴。与分类不同,聚类不依赖于预先标注的标签,而是尝试将数据集分成由相似对象组成的多个组或“簇”。
优点:
属于无监督学习,无须准备训练集
原理简单,实现起来较为容易
结果可解释性较好
缺点:
需手动设置k值。 在算法开始预测之前,我们需要手动设置k值,即估计数据大概的类别个数,不合理的k值会使结果缺乏解释性
可能收敛到局部最小值, 在大规模数据集上收敛较慢
对于异常点、离群点敏感
使用数据类型 : 数值型数据
第一步,随机选取任意 K 个数据点作为初始质心;
第二步,分别计算数据集中每一个数据点与每一个质心的距离,数据点距离哪个质心最近,就属于哪个聚类;
第三步,在每一个聚类内,分别计算每个数据点到质心的距离,取均值作为下一轮迭代的质心;
第四步,如果新质心和老质心之间的距离不再变化或小于某一个阈值,计算结束。
时间复杂度: K-means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主要取决于几个因素:数据点的数量(n)、聚类的数量(k)、特征的维度(d)和迭代次数(t)。因此,K-means的时间复杂度通常表示为 O(n×k×d×t)。每次迭代中,算法都必须计算每个数据点到每个簇中心的距离,然后更新簇中心。
空间复杂度: K-means的空间复杂度为 O(n×d+k×d)。这包括存储所有数据点(n×d)和所有簇中心的空间(k×d)。如果只考虑额外空间(即除原始数据集外),则主要是存储簇中心和每个点的簇标签,复杂度为 O(k×d+n)。
簇: 所有数据的点集合,簇中的对象是相似的。
质心: 簇中所有点的中心(计算所有点的均值而来).
SSE: Sum of Sqared Error(误差平方和), 它被用来评估模型的好坏,SSE 值越小,表示越接近它们的质心. 聚类效果越好。由于对误差取了平方,因此更加注重那些远离中心的点(一般为边界点或离群点)。
通过改变k的值并计算每个k的总群内SSE来确定最合适的k值。随着k增加,SSE应该会减少,因为簇越多,数据点就越接近其簇中心。肘部法则的关键在于找到SSE迅速下降趋缓的点,这一点通常被视为最佳的k值。
kmeans,如前所述,用于数据集内种类属性不明晰,希望能够通过数据挖掘出或自动归类出有相似特点的对象的场景。其商业界的应用场景一般为挖掘出具有相似特点的潜在客户群体以便公司能够重点研究、对症下药。
例如,在2000年和2004年的美国总统大选中,候选人的得票数比较接近或者说非常接近。任一候选人得到的普选票数的最大百分比为50.7%而最小百分比为47.9% 如果1%的选民将手中的选票投向另外的候选人,那么选举结果就会截然不同。 实际上,如果妥善加以引导与吸引,少部分选民就会转换立场。尽管这类选举者占的比例较低,但当候选人的选票接近时,这些人的立场无疑会对选举结果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如何找出这类选民,以及如何在有限的预算下采取措施来吸引他们? 答案就是聚类(Clustering)。
那么,具体如何实施呢?首先,收集用户的信息,可以同时收集用户满意或不满意的信息,这是因为任何对用户重要的内容都可能影响用户的投票结果。然后,将这些信息输入到某个聚类算法中。接着,对聚类结果中的每一个簇(最好选择最大簇 ), 精心构造能够吸引该簇选民的消息。最后, 开展竞选活动并观察上述做法是否有效。
另一个例子就是产品部门的市场调研了。为了更好的了解自己的用户,产品部门可以采用聚类的方法得到不同特征的用户群体,然后针对不同的用户群体可以对症下药,为他们提供更加精准有效的服务。
电商平台的运营工作经常需要对用户进行分层,针对不同层次的用户采取不同的运营策略,这个过程也叫做精细化运营。
就我知道的情况来说,运营同学经常会按照自己的经验,比如按照用户的下单次数,或者按照
用户的消费金额,通过制定的一些分类规则给用户进行分层,如下表格,我们就可以得到三种
不同价值的用户。
这种划分的方法简单来看是没有大问题的,但是并不科学。为什么这么说呢?这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一方面,只用单一的“下单次数”来衡量用户的价值度并不合理,因为用户下单的品类价格不同,很可能会出现的情况是,用户 A 多次下单的金额给平台带来的累计 GMV(网站的成交金额) ,还不如用户 B 的一次下单带来的多。因此,只通过“下单次数”来衡量用户价值就不合理。因为一般来说,我们会结合下单次数、消费金额、活跃程度等等很多的指标进行综合分析。
另一方面,就算我们可以用单一的“下单次数”进行划分用户,但是不同人划分的标准不一样,“下单次数”的阈值需要根据数据分析求出来,直接用 10 和 50 就不合理。这两方面原因,就会导致我们分析出来的用户对平台的贡献度差别特别大。因此,我们需要用一种科学的、通用的划分方法去做用户分群
RFM 作为用户价值划分的经典模型,就可以解决这种分群的问题,RFM 是客户分析及衡量客户价值的重要模型之一。其中 ,R 表示最近一次消费(Recency),F 表示消费频率 (Frequency),M 表示消费金额(Monetary)。
我们可以将每个维度分为高低两种情况,如 R 的高低、F 的高低,以及 M 的高低,构建出一 个三维的坐标系。
然后,我们通过用户历史数据(如订单数据、浏览日志),统计出每个用户的 RFM 数据USERPIN:用户唯一 ID;
R:最后一次消费日期距现在的时间,例如最后消费时间到现在距离 5 天,则 R 就是 5;
F:消费频率,例如待统计的一段时间内用户消费了 20 次,则 F 就是 20;
M:消费金额,例如待统计的一段时间内用户累计消费了 1000 元钱,则 M 就是 1000
这样,我们就有了 8000 个样本数据,每个样本数据包含三个特征,分别为 R、F,M,然后根据前面 RFM 分为 8 个用户群体,则意味着 K 值为 8。
最后,我们将数据代入到 K-means 算法,K-means 将按照本节课讲解的计算逻辑进行计算,最终将 8000 个样本数据聚类成 8 个用户群体。这个时候,运营同学就可以根据新生成的RFM 用户分群进行针对性的营销策略了。
其中 2019 年国际足联的世界排名,2015 年亚洲杯排名均为实际排名。2018 年世界杯中, 很多球队没有进入到决赛圈,所以只有进入到决赛圈的球队才有实际的排名。如果是亚洲区预 选赛 12 强的球队,排名会设置为 40。如果没有进入亚洲区预选赛 12 强,球队排名会设置为50。
针对上面的排名,我们首先需要做的是数据规范化。你可以把这些值划分到[0,1]或者按照均值为 0,方差为 1 的正态分布进行规范化。具体数据规范化的步骤可以看下 13 篇,也就是数据变换那一篇。我先把数值都规范化到[0,1]的空间中,得到了以下的数值表:
计算每个队伍分别到中国、日本、韩国的欧氏距离,然后根据距离远近来划分。我们看到大部分的队,会和中国队聚 类到一起。这里我整理了距离的计算过程,比如中国和中国的欧氏距离为 0,中国和日本的欧氏距离为 0.732003。如果按照中国、日本、韩国为 3 个分类的中心点,欧氏距离的计算结果如下表所示:
然后我们再重新计算这三个类的中心点,如何计算呢?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取平均值,然后根据新的中心点按照距离远近重新分配球队的分类,再根据球队的分类更新中心点的位置。计算过程这里不展开,最后一直迭代(重复上述的计算过程:计算中心点和划分分类)到分类不再发生变化,可以得到以下的分类结果:
所以我们能看出来第一梯队有日本、韩国、伊朗、沙特、澳洲;第二梯队有中国、伊拉克、阿联酋、乌兹别克斯坦;第三梯队有卡塔尔、泰国、越南、阿曼、巴林、朝鲜、印尼、叙利亚、约旦、科威特和巴勒斯坦。
- # coding: utf-8
- from sklearn.cluster import KMeans
- from sklearn import preprocessing
- import pandas as pd
- # 输入数据
- data = pd.read_csv('data.csv', encoding='gbk')
- train_x = data[["2019年国际排名","2018世界杯","2015亚洲杯"]]
- df = pd.DataFrame(train_x)
-
-
- # 我们能看到在 K-Means 类创建的过程中,有一些主要的参数:
- # n_clusters: 即 K 值,一般需要多试一些 K 值来保证更好的聚类效果。你可以随机设置一些
- # K 值,然后选择聚类效果最好的作为最终的 K 值;
-
- # max_iter: 最大迭代次数,如果聚类很难收敛的话,设置最大迭代次数可以让我们及时得
- # 到反馈结果,否则程序运行时间会非常长;
-
- # n_init:初始化中心点的运算次数,默认是 10。程序是否能快速收敛和中心点的选择关系
- # 非常大,所以在中心点选择上多花一些时间,来争取整体时间上的快速收敛还是非常值得
- # 的。由于每一次中心点都是随机生成的,这样得到的结果就有好有坏,非常不确定,所以要
- # 运行 n_init 次, 取其中最好的作为初始的中心点。如果 K 值比较大的时候,你可以适当增大 n_init 这个值;
-
-
- # init: 即初始值选择的方式,默认是采用优化过的 k-means++ 方式,你也可以自己指定
- # 中心点,或者采用 random 完全随机的方式。自己设置中心点一般是对于个性化的数据进
- # 行设置,很少采用。random 的方式则是完全随机的方式,一般推荐采用优化过的 k- means++ 方式;
-
- # algorithm:k-means 的实现算法,有“auto” “full”“elkan”三种。一般来说建议直
- # 接用默认的"auto"。简单说下这三个取值的区别,如果你选择"full"采用的是传统的 K-
- # Means 算法,“auto”会根据数据的特点自动选择是选择“full”还是“elkan”。我们一
- # 般选择默认的取值,即“auto” 。
-
- kmeans = KMeans(n_clusters=3)
- # 规范化到[0,1]空间
- min_max_scaler=preprocessing.MinMaxScaler()
- train_x=min_max_scaler.fit_transform(train_x)
- # kmeans算法
- kmeans.fit(train_x)
- predict_y = kmeans.predict(train_x)
- # 合并聚类结果,插入到原数据中
- result = pd.concat((data,pd.DataFrame(predict_y)),axis=1)
- result.rename({0:u'聚类'},axis=1,inplace=True)
- print(result)
K-means 算 法可以应用场景还有很多,常见的有文本聚类、售前辅助、风险监测等等。下面,我们一一来说。
文本聚类:根据文档内容或主题对文档进行聚类。有些 APP 或小程序做的事儿,就是从网络中爬取文章,然后通过 K-means 算法对文本进行聚类,结构化后最终展示给自己的用户。
售前辅助:根据用户的通话、短信和在线留言等信息,结合用户个人资料,帮助公司在售前对客户做更多的预测。
风险监测:在金融风控场景中,在没有先验知识的情况下,通过无监督方法对用户行为做异常检测。
收集数据: 使用任意方法
准备数据: 需要数值型数据类计算距离, 也可以将标称型数据映射为二值型数据再用于距离计算
分析数据: 使用任意方法
训练算法: 不适用于无监督学习,即无监督学习不需要训练步骤
测试算法: 应用聚类算法、观察结果.可以使用量化的误差指标如误差平方和(后面会介绍)来评价算法的结果.
使用算法: 可以用于所希望的任何应用.通常情况下, 簇质心可以代表整个簇的数据来做出决策.
- # 计算两个向量的欧氏距离
- def distEclud(vecA,vecB):
- return sqrt(sum(power(vecA-vecB,2))
-
-
- # 传入的数据时numpy的矩阵格式
- def randCent(dataMat, k):
- n = shape(dataMat)[1]
- centroids = mat(zeros((k,n)))
- for j in range(n):
- minJ = min(dataMat[:,j]) # 找出矩阵dataMat第j列最小值
- rangeJ = float(max(dataMat[:,j]) - minJ) #计算第j列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
- #赋予一个随机质心,它的值在整个数据集的边界之内
- centroids[:,j] = minJ + rangeJ * random.rand(k,1)
- return centroids #返回一个随机的质心矩阵
-
-
- #k-均值算法
- def kMeans(dataMat,k,distE = distEclud , createCent=randCent):
- m = shape(dataMat)[0] # 获得行数m
- clusterAssment = mat(zeros((m,2))) # 初试化一个矩阵,用来记录簇索引和存储误差
- centroids = createCent(dataMat,k) # 随机的得到一个质心矩阵蔟
- clusterChanged = True
- while clusterChanged:
- clusterChanged = False
- for i in range(m): #对每个数据点寻找最近的质心
- minDist = inf; minIndex = -1
- for j in range(k): # 遍历质心蔟,寻找最近的质心
- distJ1 = distE(centroids[j,:],dataMat[i,:]) #计算数据点和质心的欧式距离
- if distJ1 < minDist:
- minDist = distJ1; minIndex = j
- if clusterAssment[i,0] != minIndex:
- clusterChanged = True
- clusterAssment[i,:] = minIndex,minDist**2
- print centroids
- for cent in range(k): #更新质心的位置
- ptsInClust = dataMat[nonzero(clusterAssment[:,0].A==cent)[0]]
- centroids[cent,:] = mean(ptsInClust, axis=0)
- return centroids, clusterAssment
Copyright © 2003-2013 www.wpsshop.cn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