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article > 正文

软件项目开发流程以及人员职责,软件工程中五种常用的软件开发模型整理_软件开发流程框架

软件开发流程框架

一、软件项目开发流程逻辑图

这张图应该清楚的说明了一个软件项目开发的各个流程。

img

项目启动会

项目启动会的目标是明确该产品开发项目的目标。目标不是孤立存在的,目标与计划相辅相成,目标指导计划,计划的有效性影响着目标的达成。所以在执行目标的时候,考虑清楚自己的行动计划,怎么做才能更有效地完成目标,是每个人都要详情清楚的问题,否则,目标越是不清晰或是过高,都会影响项目的实际结果。

项目启动会需要说明项目目标、阶段划分、组织结构、管理流程等关键事项,并将这些内容写入 PPT(最好是有固定格式和范文,让团队内部或者公司内部共同遵守规范),需要大家达成一致。对于关键角色任命,事前也需要听取相关领导和项目主要干系人的意见。

用户需求

软件开始开发前需要确定代价和所获得价值的对比,也就是 ROI(Return On investment),一旦确定需要创建,就需要安排一系列的资源来支撑这个软件的生存。这是需求的最原始描述。

为什么既要有用户需求,也要有产品需求?因为两者是有差异的,用户需求由用户提出,对技术一般不描述,只描述产品目标。产品需求是根据用户需求转化而来的技术实现需求,需要针对用户提出的产品目标进行细分,总结出具体的每一个功能点,再针对每一个功能点细分为各种不同的操作流程,对每一个操作流程进行技术化定义。

用户需求和产品需求容易发生不一样,这是因为虽然大家都在谈需求,但是出发点可能不同,造成了双方关注点和思维方式不同。用户需求关注的是系统如何支持业务流程,背后的需求是“实现业务目标”。技术人员关注的是合理技术方案,背后的需求是“工作量”、“实现难度”和“系统性能”。

产品需求

我们需要弄清楚产品经理或项目需求提出者为什么要做这个项目?这是最本质的业务需求。需求分析确定的业务需求,都是从业务需求推导出来的,都必须为业务需求服务。

产品需求一般包括产品需求规格说明书和产品需求矩阵。产品需求矩阵一般按照子系统、功能集、执行单元的结构列出所有的功能需求,每列则对应每项功能的工作步骤以及每个步骤的工作量。

产品需求写完后,需要进行评审。在需求评审会上,产品、技术详细评审需求是否完整,产品功能的正常场景是什么?是否形成闭环?异常场景是什么?是否考虑周全?

需求评审后,开发和测试负责人,分别编写技术方案和测试用例。技术方案评审,开发负责人拉上涉及到其他系统的负责人一起讨论,技术方案中必须要有业务流程图和时序图,业务流程图是为了梳理开发对业务的理解,是否和需求一致。时序图是了梳理本次需求涉及的系统交互。技术方案评审通过后,确认工作量和交付时间,反馈给产品。

总体设计

设计阶段的目标主要是对待开发系统的构架进行分析和设计,并建立系统构架的基线,以便为之后的实施工作提供一个稳定的基础。

设计阶段包括了系统架构的输出,一个好的系统架构设计可以帮助人类梳理业务逻辑且抓住核心需求,设计稳定可扩展的业务系统,评估业务开发周期和开发成本,有效的规避风险。例如盖房子的时候得有建筑图纸,有了图纸,才能核算施工周期。

总体设计是整个系统的框架型设计,意义及其重大,一般情况下不能省略(只有维护项目可以省略总体设计,因为基准项目已经设计完毕),所有的产品开发项目均需要首先进行总体设计,它是设计首要步骤,决不允许本末倒置,不能出现先编码后设计的情况,这是软件开发的第二大痛点(第一大是需求不明确、任意变更需求)。

总体设计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初始设计。在对给定的数据流图进行复审和精化的基础上,将其转化为初始的模块结构图。

第二阶段:精化设计。依据模块“高内聚低耦合”的原则,精化初始的模块结构图,并设计其中的全局数据结构和每一模块的接口。

**第三阶段:设计复审阶段。**对前两个阶段得到的高层软件结构进行复审,必要时还可能需要对软件结构做一些精化工作。

概要设计

概要设计的目的是描述系统的每个模块的内部设计,对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承担承上启下的作用。

概要设计按照结构化设计方法进行设计。结构化设计方法的基本思路是:按照问题域,将软件逐级细化,分解为不必再分解的的模块,每个模块完成一定的功能,为一个或多个父模块服务(即接受调用),也接受一个或多个子模块的服务(即调用子模块)。模块的概念,和编程语言中的子程序或函数是对应的。

概要设计阶段把软件按照一定的原则分解为模块层次,赋予每个模块一定的任务,并确定模块间调用关系和接口。

在这个阶段,设计者会大致考虑并照顾模块的内部实现,但不过多纠缠于此。主要集中于划分模块、分配任务、定义调用关系。模块间的接口与传参在这个阶段要制定得十分细致明确,需要编写严谨的数据字典,避免后续设计产生不解或误解。概要设计一般不是一次就能做到位,而是反复地进行结构调整。典型的调整是合并功能重复的模块,或者进一步分解出可以复用的模块。在概要设计阶段,应最大限度地提取可以重用的模块,建立合理的结构体系,节省后续环节的工作量。

概要设计文档最重要的部分是分层数据流图、结构图、数据字典以及相应的文字说明等。以概要设计文档为依据,各个模块的详细设计就可以并行展开了。

详细设计

详细设计阶段就是依据概要设计阶段的分解,设计每个模块内的算法、流程,为每个模块完成的功能进行具体的描述,要把功能描述转变为精确的、结构化的过程描述。

详细设计这个阶段,各个模块可以分给不同的人去并行设计。设计者的工作对象是一个模块,根据概要设计赋予的局部任务和对外接口,设计并表达出模块的算法、流程、状态转换等内容。这里要注意,如果发现有结构调整(如分解出子模块等)的必要,必须返回到概要设计阶段,将调整反应到概要设计文档中,而不 能就地解决,不打招呼。详细设计文档最重要的部分是模块的流程图、状态图、局部变量及相应的文字说明等。一个模块对应一篇详细设计文档。

概要设计阶段通常得到软件结构图,详细设计阶段常用的描述方式有:流程图、N-S 图、PAD 图、伪代码等。而详细设计的目的是描述某一个模块内部的处理流程、开发方法和编码技巧。一般来说,详细设计由项目简介、模块说明(具体说明每一个模块内部的流程、功能、逻辑、消耗以及未解决问题)、接口设计(包括内部接口和外部接口)、数据结构设计(包括物理结构和逻辑结构)、特殊处理等几个部分构成。软件的详细设计,最终是将软件系统的各个部分的具体设计方法、逻辑、功能采用文字方式进行表述。这样在实现过程中,编码人员原则上严格按此进行代码实现即可。

编写代码

编写代码可以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先做核心模块的压测:很多程序员,习惯把东西做完,然后等着快上线的时候才做性能测试,那么如果前面设计出了问题,这个就很头大了。当然,后期快上线的时候也要做性能测试,但前期的我认为还是很重要的。当然,做好这一点,需要懂一些业务,你要知道业务压力在哪里,业务请求的重心在哪里,很多时候,产品经理不讲,你也要问清楚。

确保过程可控:代码执行时一定要保持中间的输出,比如说,每处理 10 万条日志,写一条状态日志,记录处理的日志条目数和当前的执行时间。

多打日志:很多时候,代码写的自己也不是很满意,比如某个处理效率不够优化,某个处理的方法不够简洁,或者扩展性比较差,代码写的很弱智,但可能短时间没有办法想清楚最合理的解决方案,考虑到上线初期这里并不是重心所在,所以也不会特意去优化它,但这种情况下我往往会留下注释,并说明下一步优化的可能思路是什么,或者想到的可行方案是什么。

简单易懂的逻辑:千万不要把自己绕进去了,时间一长,谁都看不明白你的逻辑。如果逻辑真的很难在一个函数内完成,尝试切分。

不要沉迷于框架:框架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是过于繁冗的嵌套。为什么我一直很烦框架?因为经常遇到需要一秒钟几千次请求的处理场景,那么调优的时候,要从数不清的框架中寻找数据处理的逻辑,寻找性能卡点,可能改动代码只有两行,但是找问题需要两天。程序员记住,你的技术能力绝对不能被框架约束住。

使用熟悉、成熟的技术:很多人根本没搞明白自己的障碍和问题在哪里,根本不知道相关技术产品的优势和劣势在哪里,看一堆第三方的数据测评,脑子一热,去学新技术,然后,掉进坑里出不来,如果是创业公司,可能项目就死在里面了。使用新技术前,建议全面了解该技术的特征,适用范围,以及不适用的范围。

代码审核

众所周知,在团队中进行代码审查(Code Review)可以提升代码质量,分享项目知识、明确责任,最终达到构建更好的软件、更好的团队。

代码审核及其重要,一般来说每周都要做一次代码审核。首先,代码审核有利于你跟踪项目进展情况,我们能真实地看到手下的人进展如何,并且更早发现他们是否误入歧途。有时候,手下人会说“完成得差不多了!”,你去看代码时发现什么都没有或者只是一堆垃圾,诸如此类,总之离完成还很遥远。在管理中,这种情况是最让人讨厌的,所以我认为代码审查是避免这种麻烦的最佳途径。

单元测试

要认识单元测试,首先要明白什么是“单元(Unit)”。所谓“单元”指的是代码调用的最小单位,实际上指的是一个功能块(Function)或者方法(Method)。所以单元测试指的就是对这些代码调用单元的测试。

单元测试是一种白盒测试,就是必须要对单元的代码细节很清楚才能做的测试。所以,单元测试的编写和执行都是由软件工程师来做的。相对于单元测试,还有集成测试。集成测试基本都是黑盒测试,主要是由测试人员根据软件的功能手册来进行测试,需要有专门的测试环境配合。集成测试又分功能测试、回归测试等。

需要单元测试的代码实际上是开发人员自己写的逻辑,测试逻辑所依赖的环境是否正常不是单元测试的目的。在环境访问代码中引入逻辑,只会让逻辑更难测试,导致逻辑代码无法进行单元测试。因此,可单元测试的代码,才能够采用单元测试。判断可测试的代码还有一个方法,就是看这个方法能否用一个 main 函数直接运行,如果可以的话就是可单元测试的代码。可测试的代码还有另一个特征,就是该方法单元的参数,开发人员可以自由模拟,不需要依赖外部环境。

集成测试

集成测试,也叫组装测试或联合测试。在单元测试的基础上,将所有模块按照设计要求组装成为子系统或系统,进行集成测试。实践表明,一些模块虽然能够单独地工作,但并不能保证连接起来也能正常的工作。一些局部反映不出来的问题,在全局上很可能暴露出来。

集成测试是在软件系统集成过程中所进行的测试,其主要目的是检查软件单位之间的借口是否正确。它根据集成测试计划 ,一边将模块或其他模块组合成越来越大的系统,一边运行该系统,以分析所组成的系统是否正确,各个组成部分是否合拍。集成测试的策略主要有自顶向下和自底向上两种。也可以理解为在软件设计单元、功能模块组装、集成为系统时,对应用系统的各个部件(软件单元、功能模块接口、链接等)进行的联合测试,以决定他们能否在一起共同工作,部件可以是代码块、独立的应用、网络上的客户端或服务器端程序。

系统测试

系统测试阶段包括系统测试方案及用例编写、功能性测试、性能测试、稳定性测试。

为了验证需求分析确定的功能是否齐全并被正确实现,同时还要对安装、部署、适应性、安全性、界面等非功能性需求进行测试。系统测试也有测试人员负责,应该在需求分析完成后进行设计,在集成测试完成后进行实施。

功能性测试一般由独立测试小组采用黑盒方式来测试,主要测试系统是否符合“需求规格说明书”。在经过以上各阶段测试确认之后,把系统完整地模拟客户环境来进行的测试。系统测试是将已经确认的软件、计算机硬件、外设、网络等其他元素结合在一起,进行信息系统的各种组装测试和确认测试,其目的是通过与系统的需求相比较,发现所开发的系统与用户需求不符或矛盾的地方,从而提出更加完善的方案。

性能测试验证系统的稳定性和效率,检查系统是否满足规定的性能要求。性能测试通常选择一些典型的功能,检验这些功能在大量用户同时使用系统时系统是否稳定。性能测试由测试人员负责,可以在系统测试完成后进行,也可以对重要模块先进行性能测试,可以贯穿整个测试周期,目的是尽早发现系统的性能瓶颈并提早解决。

稳定性测试和性能测试都必须等到系统基本没问题、趋于稳定时再进行才有效果,否则很难顺利测下去,出现异常也不能定位究竟是系统架构的问题,还是功能上的缺陷。

稳定性测试(亦可称可靠性测试)通过给系统加载一定的业务压力,让系统持续运行一段时间(一般为 7x24 小时),检测系统是否能够稳定运行。

产品发布

产品发布是系统测试结束后的最后一步,通常在软件产品开发过程中不需要产品试制环节,可以直接上线,只需要系统测试员输出系统测试报告并批准产品发布(上线)就可以了。

产品发布前需要通过产品发布说明会形式,对整个产品开发过程从立项开始回溯过程,指出整个过程中的不足点,总结经验,为下一个项目提供经验案例。这一会议可以通过正式会议形式召开,需要召集产品经理、主要开发人员、测试人员、上级领导等参与,准备充分,尽最大可能说清楚这个产品发布之后的效果、效益,为上线后的价值评估做准备。这一环节不可缺少,即便在互联网公司,迭代速度很快的情况下,这一环节也需要满足。

开发过程复盘

其实开发过程体系里并没有这一过程,但它却非常重要。

所有的总结,只有带着问题去思考才会有收获,这就是复盘。不论说多少,如果没有过类似的经验,就很难有很强的共鸣。看清一个问题最好的方式,就是曾经处在一个问题的两个不同的角色中。

总结项目经验教训的目的,在于总结问题、分析原因,避免以后犯同样的错误,而不是追究谁的责任。

假设一个需求理解的缺陷,如果在需求阶段发现,修改一下可能只要一个小时,但是如果到了设计完成时发现这个缺陷,因为涉及的人员、文档增多,估计要一天时间,而如果等到代码都编写完成时才发现这个缺陷,可能需要十天八天了。如果缺陷没被发现,而是直接到了生产系统中呢?这就不是工作量的问题了,估计损失就难以估计了。在质量管理的理论中,缺陷每延迟一个阶段被发现,修复的代价就要乘上十倍。


再看一个百度百科的

开发流程

需求分析

1.相关系统分析员向用户初步了解需求,然后用相关的工具软件列出要开发的系统的大功能模块,每个大功能模块有哪些小功能模块,对于有些需求比较明确相关的界面时,在这一步里面可以初步定义好少量的界面。

2.系统分析员深入了解和分析需求,根据自己的经验和需求用WORD或相关的工具再做出一份文档系统的功能需求文档。这次的文档会清楚列出系统大致的大功能模块,大功能模块有哪些小功能模块,并且还列出相关的界面和界面功能。

3.系统分析员向用户再次确认需求。

概要设计

首先,开发者需要对软件系统进行概要设计,即系统设计。概要设计需要对软件系统的设计进行考虑,包括系统的基本处理流程、系统的组织结构、模块划分、功能分配、接口设计、运行设计、数据结构设计和出错处理设计等,为软件的详细设计提供基础。 [2]

详细设计

概要设计的基础上,开发者需要进行软件系统的详细设计。在详细设计中,描述实现具体模块所涉及到的主要算法、数据结构、类的层次结构及调用关系,需要说明软件系统各个层次中的每一个程序(每个模块或子程序)的设计考虑,以便进行编码和测试。应当保证软件的需求完全分配给整个软件。详细设计应当足够详细,能够根据详细设计报告进行编码。

编码

软件编码阶段,开发者根据《软件系统详细设计报告》中对数据结构、算法分析和模块实现等方面的设计要求,开始具体的编写程序工作,分别实现各模块的功能,从而实现对目标系统的功能、性能、接口、界面等方面的要求。在规范化的研发流程中,编码工作在整个项目流程里最多不会超过1/2,通常在1/3的时间,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功,设计过程完成的好,编码效率就会极大提高,编码时不同模块之间的进度协调和协作是最需要小心的,也许一个小模块的问题就可能影响了整体进度,让很多程序员因此被迫停下工作等待,这种问题在很多研发过程中都出现过。编码时的相互沟通和应急的解决手段都是相当重要的,对于程序员而言,bug永远存在,你必须永远面对这个问题!

测试

测试编写好的系统。交给用户使用,用户使用后一个一个的确认每个功能。软件测试有很多种:按照测试执行方,可以分为内部测试和外部测试;按照测试范围,可以分为模块测试和整体联调;按照测试条件,可以分为正常操作情况测试和异常情况测试;按照测试的输入范围,可以分为全覆盖测试和抽样测试。以上都很好理解,不再解释。总之,测试同样是项目研发中一个相当重要的步骤,对于一个大型软件,3个月到1年的外部测试都是正常的,因为永远都会有不可预料的问题存在。完成测试后,完成验收并完成最后的一些帮助文档,整体项目才算告一段落,当然日后少不了升级,修补等等工作,只要不是想通过一锤子买卖骗钱,就要不停的跟踪软件的运营状况并持续修补升级,直到这个软件被彻底淘汰为止。

软件交付

在软件测试证明软件达到要求后,软件开发者应向用户提交开发的目标安装程序、数据库的数据字典、《用户安装手册》、《用户使用指南》、需求报告、设计报告、测试报告等双方合同约定的产物。

《用户安装手册》应详细介绍安装软件对运行环境的要求、安装软件的定义和内容、在客户端、服务器端及中间件的具体安装步骤、安装后的系统配置。

《用户使用指南》应包括软件各项功能的使用流程、操作步骤、相应业务介绍、特殊提示和注意事项等方面的内容,在需要时还应举例说明。

验收

用户验收。

维护

根据用户需求的变化或环境的变化,对应用程序进行全部或部分的修改。 [2] [3]

软件维护

维护是指在已完成对软件的研制(分析、设计、编码和测试)工作并交付使用以后,对软件产品所进行的一些软件工程的活动。即根据软件运行的情况,对软件进行适当修改,以适应新的要求,以及纠正运行中发现的错误。编写软件问题报告、软件修改报告。

1、软件数据库管理

2、用户跟踪培训

3、故障分析解决

软件升级

需求调整分析

软件功能拓展

优化系统


软件项目开发流程以及人员职责

实行软件工程项目管理:

▲ 项目经理(负责人):项目经理(负责人)对整个项目负完全责任,是指导、控制、管理和规范某个软件和软/硬件系统建设的人,项目经理(负责人)是最终对客户负责的人。

▲ 软件项目经理(负责人):软件项目经理(负责人)对一个项目的所有软件活动负完全责任,控制一个项目的所有软件资源,按照软件约定与项目经理(负责人)打交道。

▲ 软件工程组: 软件工程组是负责一个项目的软件开发和维护活动(例如:需求分析、设计、编程和测试)的人员(包括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

▲ 系统工程组: 系统工程组是负责下列工作的人(既有经理也有技术人员)的集团:规定系统需求;将系统需求分配给硬件、软件和其它成分;规定硬件、软件和其它成分之间的界面;以及监控这些成分的设计和开发以保证它们符合其规格说明。

▲ 系统测试组:系统测试组是一些负责策划和完成独立的软件系统测试的个人(既有经理又有技术人员)的集团,测试的目的是为了确定软件产品是否满足对它的要求。

▲ 软件质量保证组: 软件质量保证组是一些计划和实施项目的质量保证活动的个人(既有经理又有技术人员)的集团,其工作的目的是保证软件过程的步骤和标准得到遵守。

▲ 软件配置管理组: 软件配置管理组是一些负责策划、协调和实施软件项目的正式配置管理活动的个人(既有经理又有技术人员)的集团

总体流程如下:
计划阶段-》需求分析阶段-》软件开发阶段-》测试阶段-》完成
*一、项目计划阶段*
项目计划草案和风险管理计划作为第一步,当有一个商业机会后,根据公司高层负责制定的初步商业计划书来完成项目的计划草案,确定、分析项目风险并确定其优先级,还要制定风险解决方案。本阶段的目的是确立产品开发的经济理由。
当确定开发之后则制定软件开发计划、人员组织结构定义及配备、过程控制计划。
( 1 )项目计划草案
项目计划草案应包括产品简介、产品目标及功能说明、开发所需的资源、开发时间和里程碑。
( 2 )风险管理计划
也就是把有可能出错或现在还不能确定的东西列出来,并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方案。风险发现得越早对项目越有利。
( 3 ) 软件开发计划
 软件开发计划的目的是收集控制项目时所需的所有信息,项目经理根据项目计划来安排资源需求并根据时间表跟踪项目进度。项目团队成员根据项目计划以了解他们的工作任务、工作时间以及他们所依赖的其他活动。
可将计划分成总体计划和详细计划,总体计划中每个任务为一个里程碑,详细计划中必须将任务落实到个人。
软件开发计划还应包括产品的应收标准及应收任务(包括确定需要制订的测试用例)。
( 4 )人员组织结构定义及配备
常见的人员组织结构有垂直方案、水平方案、混合方案。垂直方案中每个成员充当多重角色。水平方案中每个成员充当一到两个角色。混合方案则包括了经验丰富的人员与新手相互融合。具体选择根据人员实际技能情况进行选择。
( 5 )过程控制计划
过程控制计划的目的是收集项目计划正常执行所需的所有信息,用来指导项目进度的监控、计划的调整,确保项目按时完成。
*二、需求分析阶段*
需求分析阶段的目的是在系统工作方面与用户达成一致。
( 1 )软件需求规约
详细说明系统将要实现的所有功能。
( 2 ) 用户界面原型
可以有三种表示方法:图纸(在纸上)、位图(绘图工具)、可执行文件(交互式)。

*三、* *软件开发阶段*
本阶段从物理上实现目标系统。采用了面向对象方法。
( 1 )软件架构
说明软件的组织结构、部署结构及运行环境。
( 2 )类设计

定义类之间的关联和类的属性、方法。
( 3 )数据库设计
定义数据库表之间的关联和各个表的字段。
( 4 )编码和单元测试
按照设计文档进行编码,每完成一个模块应进行单元测试。
( 5 )集成系统
按软件组织结构的要求将各个子系统组合起来。
*四、测试阶段*
测试的目的是在发布之前找出程序的错误。包括:核实每个模块是否正常运行(参考设计文档)、核实需求是否被正确实施(参考需求文档)。

( 1 )测试计划
收集和组织测试信息,为测试工作提供指导。
( 2 )测试数据
尽量使用真实数据。
( 3 ) 测试报告
记录测试结果,详细描述问题,提出解决办法。
( 4 )帮助文件和用户操作手册

*五、* *管理软件开发过程*
有以下几方面地工作:
( 1 )组织会议
讨论会议、总结会议等。
( 2 )评审程序
对各个阶段的工作结果进行审核。
( 3 )协调人员
( 4 ) 配置管理

​ 使用一些配置管理工具进行开发文档管理,如: visual sourcesafe , teamsouce 等
*六、* *各参与角色的具体职责描述及对人员的要求*
( 1 ) 项目经理

职责:
1 、 制定产品的目标。
2 、 制定各个工作的详细任务表,跟踪这些任务的执行情况,进行控制。
3 、 组织会议对程序进行评审。
4 、 综合具体情况,对各种不同方案进行取舍并做出决定。
5 、 协调各项目参与人员之间的关系。
人员要求:
对产品有激情,具有领导才能。
对问题能正确而迅速地做出确定。
能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和方法来解决问题。
能跟踪任务,有很好地日程观念。
能在压力下工作。
( 2 )系统分析员
职责:
1 、 了解用户需求,写出《软件需求规约》。
2 、 建立用户界面原型。
人员要求:担任系统分析员的人员应该善于协调,并且具有良好的沟通技巧。担任此角色的人员中必须要有具备业务和技术领域知识的人才。
( 3 )设计员
职责:
1 、 定义类的方法和属性以及各个类之间的关联,画出类图。
2 、 进行数据库设计。
人员要求: 掌握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技术,统一建模语言 (uml) 。
( 4 )程序员
职责:按项目的要求进行编码和单元测试。
人员要求:良好的编程技能和测试技术。
( 5 )测试员
职责: 执行测试,描述测试结果,提出问题解决方案。
人员要求:了解被测试的系统,具备诊断和解决问题的技能,编程技能

小结一下:

可行性研究:一般只有大型的项目才有。

一、需求分析

1、采集、整理需求,写出需求说明书( 叙述该项软件开发的意图、应用目标、作用范围以及其他应向读者说明的有关该软件开发的背景材料。解释被开发软件与其他有关软件之间的关系。详细说明系统将要实现的所有功能。)

需求设计文档(主要把握以用户需求说明书为基线原则。主要内容与用户需求说明书相似,用户需求说明书是需求说明书站在用户角度、使用通俗语言编写的,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则是开发者角度、使用开发者的语言编写的,主要差异在于前者是对外的,后者是对内的,通过前者得出后者。)

二、架构设计

(一)概要设计

1、系统结构设计: 定义和设计软件的模块化,软件系统各模块之间的关系。

2、数据设计:定义数据库功能模块表结构。数据库设计要考虑到以后的扩展性。

(二)详细设计: 逐个地给出各个层次中的每个程序的设计考虑。

三、编码

代码规范

四、软件测试

开发人员内部测试(内测)、交给客户的公开测试(公测)


软件工程中五种常用的软件开发模型整理

软件工程中五种常用的软件开发模型整理


软件系统开发流程七大详细步骤完整介绍

系统软件开发方面有很多信息要素各类问题,今天跟大家来谈谈流程问题,软件开发公司的流程是怎样的呢?流程很重要吗?这也将帮助您在选择软件开发公司合作时,多一重保障。

*系统软件开发流程七大步骤介绍:*

*步骤********一********:确定开发功能。*

1.产品经理向用户初步了解需求,进行市场调查,用word列出开发系统的大功能模块,每个大功能模块有哪些小功能模块,在需求明确相关接口时,可以在此步骤中初步定义设计。

2.产品经理和项目经理深入理解和分析需求,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市场情况,用办公工具、原型设计工具等制作详细的功能需求文件。本次文档将明确列出系统的大致功能模块,大功能模块有哪些小功能模块,并列出相关接口和接口功能。对整个项目需求进行审查,哪些功能优先于第一阶段开发?什么样的功能很难实现?

3.产品经理向用户再次确认需求,签订合同,进入研究开发。

img

*步骤********二********:设计开发。*

1.概要设计:首先,开发人员需要概要设计软件系统,即系统设计。概要设计需要考虑软件系统的设计,包括系统的基本处理流程、系统的组织结构、模块划分、功能分配、接口设计、运行设计、数据结构设计和错误处理设计等,为软件的详细设计提供基础。

2.详细设计:在概要设计的基础上,开发人员需要进行软件系统的详细设计。在详细的设计中,需要说明与具体模块相关的主要算法、数据结构、类别的层次结构和调用关系,说明软件系统各层次的各个程序(各模块或子程序)的设计考虑,进行代码和测试。必须保证软件的需求完全分配给整个软件。详细设计应充分详细,并可根据详细设计报告编码。

img

*步骤********三********:代码开发。*

在软件编码阶段,开发者根据软件系统的详细设计方案,对数据结构、算法分析和模块实现等方面的设计要求,开始具体的编写程序,分别实现各模块的功能,实现对目标系统的功能、性能、界面、界面等方面的要求。

*步骤********四********:产品测试。*

进行软件测试,测试过程按四个步骤进行,即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确认测试和系统测试和发布测试。测试制作的系统,如果没有问题的话可以准备交货。

*步骤********五********:软件交付。*

软件测试证明软件达到要求后,软件开发者应向用户提交开发的目标安装程序、数据库数据字典、用户安装手册、用户使用指南、需求报告、设计报告、测试报告等双方合同约定内的产物。

img

*步骤********六********:软件检查。*

软件配送查询所有功能都可以实现,开发商配送项目,客户配送尾款。

*步骤********七********:售后服务。*

根据需求方的需求和双方的合同规定,开发人员履行合同,对产品进行后期运营和维护。

以上就是关于****软件系统开发****流程的相关介绍,软件开发流程看似简单,但却真正影响软件开发,关乎客户自身利益。所以我们的客户在选择公司合作的时候,也要特别注意一下合作流程问题。选择一个负责任的公司,那么合作就会非常愉快,常常是事半功倍的效果。****互联网助手****在互联网软件开发这块已经有10年的经验,合作过各行各业的客户,也有丰富的案例,我们对待每一位客户都是从专业流程出发,充分考虑到客户需求与利益,既有强大的实力,也有服务客户的诚心,是值得信赖的专业的软件定制开发服务公司。

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不代表【wpsshop博客】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您发现有侵权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psshop.cn/w/你好赵伟/article/detail/997171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