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
踩
近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智能装备技术研究中心正式发布"智慧设施AI工具集"网站(http://106.38.30.16:10016/)。作为国内首个面向设施农业的人工智能工具集成平台,该网站的上线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
记者了解到,该平台充分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围绕设施农业生产全过程,研发并集成了作物生长监测、温室环境调控、水肥管理、病虫害预警等40余项实用工具。平台以开放、共享的理念面向社会提供智慧农业解决方案,致力于为设施农业现代化发展赋能。
"传统农业主要依靠经验,现代农业强调数据和模型。我们的目标就是要让先进适用的农业AI技术惠及更多生产主体,助推农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团队负责人魏晓明研究员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据悉,该中心自2015年起就着手布局现代农业装备与信息化领域,建立了完善的农业物联网监测体系,积累了海量生产数据,并自主研发了多项核心算法模型。此次网站的上线集中展示了中心最新科研成果,实现了从科学研究到应用服务的转化。
平台的一大特色在于依托团队多年科研积淀,自主研发关键AI技术,避免了对商业算法的依赖。以番茄智能识别工具为例,研究人员采用当前国际领先的RTDETR深度学习模型,建立了包含3万多张番茄生长图像的样本集,通过迁移学习等方法,最终实现了对番茄植株生长状态和果实成熟度95%以上的准确识别,为番茄规模化种植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撑。类似地,温室ET0计算器基于FAO-56标准,对Penman-Monteith公式进行了本地化改进,使其能够更加精准地估算设施条件下的参考作物蒸散发量,从而指导灌溉决策。
除了聚焦核心模型自主研发外,平台在功能设置上也突出了系统性和全面性。水足迹计算、碳足迹评估等工具从不同视角审视农业生产的资源利用和环境影响;环境预测、营养配方优化等工具环环相扣,形成闭环;远期规划工具与当前生产管理工具并重,兼顾战略和战术。负责人表示:"我们的目标是做成一个全场景、全要素的智慧农业AI工具集,为产前、产中、产后提供全流程解决方案,实现农业生产管理的全面智能化。当前发布的40多项工具只是一个良好开端,未来还将持续完善和扩充。"
值得一提的是,平台采用开放式设计,不仅面向最终用户提供便捷易用的操作界面,支持多种终端访问;还面向开发者开放API接口,允许第三方基于平台进行功能扩展和二次开发。"我们提供的是基础工具和通用模型,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进来,共同打造智慧农业应用生态。"中心技术人员于景鑫表示,"平台与各类传感器、控制设备、管理软件等深度兼容,农户可以在网页上直接使用,技术服务机构也可以利用这些工具为农户提供个性化的精准管理服务。"
北京农科院此举开创了农业科技服务的新模式。国内一家农业信息化公司负责人认为,该平台的建立有望改变农业科技"孤岛"现状,破除科研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的障碍,对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和成果推广具有重要示范意义。这是科研机构探索科研与生产深度融合的有益尝试,对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都将产生积极影响。
在"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大背景下,北京农科院积极顺应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深度融合的趋势,抢占智慧农业制高点,为我国设施农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思路新动力。相信以该平台为代表的农业AI工具产品和服务,将推动形成多方协同创新、共享共赢的产业新业态,为现代农业插上腾飞的翅膀。
Copyright © 2003-2013 www.wpsshop.cn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