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article > 正文

k8s学习笔记(一)_容器化部署方式给带来很多的便利,但是也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说: 一个容器故障停机

容器化部署方式给带来很多的便利,但是也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说: 一个容器故障停机

第一章 kubernetes介绍

本章节主要介绍应用程序在服务器上部署方式演变以及kubernetes的概念、组件和工作原理。

应用部署方式演变

在部署应用程序的方式上,主要经历了三个时代:

  • 传统部署:互联网早期,会直接将应用程序部署在物理机上

    优点:简单,不需要其它技术的参与

    缺点:不能为应用程序定义资源使用边界,很难合理地分配计算资源,而且程序之间容易产生影响

  • 虚拟化部署:可以在一台物理机上运行多个虚拟机,每个虚拟机都是独立的一个环境

    优点:程序环境不会相互产生影响,提供了一定程度的安全性

    缺点:增加了操作系统,浪费了部分资源

  • 容器化部署:与虚拟化类似,但是共享了操作系统

    优点:

    可以保证每个容器拥有自己的文件系统、CPU、内存、进程空间等

    运行应用程序所需要的资源都被容器包装,并和底层基础架构解耦

    容器化的应用程序可以跨云服务商、跨Linux操作系统发行版进行部署

容器化部署方式给带来很多的便利,但是也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说:

  • 一个容器故障停机了,怎么样让另外一个容器立刻启动去替补停机的容器

  • 当并发访问量变大的时候,怎么样做到横向扩展容器数量

这些容器管理的问题统称为容器编排问题,为了解决这些容器编排问题,就产生了一些容器编排的软件:

  • Swarm:Docker自己的容器编排工具

  • Mesos:Apache的一个资源统一管控的工具,需要和Marathon结合使用

  • Kubernetes:Google开源的的容器编排工具

kubernetes简介

kubernetes,是一个全新的基于容器技术的分布式架构领先方案,是谷歌严格保密十几年的秘密武器----Borg系统的一个开源版本,于2014年9月发布第一个版本,2015年7月发布第一个正式版本。

kubernetes的本质是一组服务器集群,它可以在集群的每个节点上运行特定的程序,来对节点中的容器进行管理。目的是实现资源管理的自动化,主要提供了如下的主要功能:

  • 自我修复:一旦某一个容器崩溃,能够在1秒中左右迅速启动新的容器

  • 弹性伸缩:可以根据需要,自动对集群中正在运行的容器数量进行调整

  • 服务发现:服务可以通过自动发现的形式找到它所依赖的服务

  • 负载均衡:如果一个服务起动了多个容器,能够自动实现请求的负载均衡

  • 版本回退:如果发现新发布的程序版本有问题,可以立即回退到原来的版本

  • 存储编排:可以根据容器自身的需求自动创建存储卷

kubernetes组件

一个kubernetes集群主要是由控制节点(master)工作节点(node)构成,每个节点上都会安装不同的组件。

master:集群的控制平面,负责集群的决策 ( 管理 )

ApiServer : 资源操作的唯一入口,接收用户输入的命令,提供认证、授权、API注册和发现等机制

Scheduler : 负责集群资源调度,按照预定的调度策略将Pod调度到相应的node节点上

ControllerManager : 负责维护集群的状态,比如程序部署安排、故障检测、自动扩展、滚动更新等

Etcd :负责存储集群中各种资源对象的信息

node:集群的数据平面,负责为容器提供运行环境 ( 干活 )

Kubelet : 负责维护容器的生命周期,即通过控制docker,来创建、更新、销毁容器

KubeProxy : 负责提供集群内部的服务发现和负载均衡

Docker : 负责节点上容器的各种操作

下面,以部署一个nginx服务来说明kubernetes系统各个组件调用关系:

  1. 首先要明确,一旦kubernetes环境启动之后,master和node都会将自身的信息存储到etcd数据库中

  2. 一个nginx服务的安装请求会首先被发送到master节点的apiServer组件

  3. apiServer组件会调用scheduler组件来决定到底应该把这个服务安装到哪个node节点上

    在此时,它会从etcd中读取各个node节点的信息,然后按照一定的算法进行选择,并将结果告知apiServer

  4. apiServer调用controller-manager去调度Node节点安装nginx服务

  5. kubelet接收到指令后,会通知docker,然后由docker来启动一个nginx的pod

    pod是kubernetes的最小操作单元,容器必须跑在pod中至此,

  6. 一个nginx服务就运行了,如果需要访问nginx,就需要通过kube-proxy来对pod产生访问的代理

这样,外界用户就可以访问集群中的nginx服务了

kubernetes概念

Master:集群控制节点,每个集群需要至少一个master节点负责集群的管控

Node:工作负载节点,由master分配容器到这些node工作节点上,然后node节点上的docker负责容器的运行

Pod:kubernetes的最小控制单元,容器都是运行在pod中的,一个pod中可以有1个或者多个容器

Controller:控制器,通过它来实现对pod的管理,比如启动pod、停止pod、伸缩pod的数量等等

Service:pod对外服务的统一入口,下面可以维护者同一类的多个pod

Label:标签,用于对pod进行分类,同一类pod会拥有相同的标签

NameSpace:命名空间,用来隔离pod的运行环境

第二章 集群环境搭建

本章节主要介绍如何搭建kubernetes的集群环境

环境规划

集群类型

kubernetes集群大体上分为两类:一主多从多主多从

  • 一主多从:一台Master节点和多台Node节点,搭建简单,但是有单机故障风险,适合用于测试环境

  • 多主多从:多台Master节点和多台Node节点,搭建麻烦,安全性高,适合用于生产环境

说明:为了测试简单,本次搭建的是 一主两从 类型的集群

安装方式

kubernetes有多种部署方式,目前主流的方式有kubeadm、minikube、二进制包

  • minikube:一个用于快速搭建单节点kubernetes的工具

  • kubeadm:一个用于快速搭建kubernetes集群的工具

  • 二进制包 :从官网下载每个组件的二进制包,依次去安装,此方式对于理解kubernetes组件更加有效

说明:现在需要安装kubernetes的集群环境,但是又不想过于麻烦,所以选择使用kubeadm方式

主机规划

作用IP地址操作系统配置
Master192.168.109.101Centos7.5 基础设施服务器2颗CPU 2G内存 50G硬盘
Node1192.168.109.102Centos7.5 基础设施服务器2颗CPU 2G内存 50G硬盘
Node2192.168.109.103Centos7.5 基础设施服务器2颗CPU 2G内存 50G硬盘

环境搭建

本次环境搭建需要安装三台Centos服务器(一主二从),然后在每台服务器中分别安装docker(18.06.3),kubeadm(1.17.4)、kubelet(1.17.4)、kubectl(1.17.4)程序。

主机安装

安装虚拟机过程中注意下面选项的设置:

  • 操作系统环境:CPU(2C) 内存(2G) 硬盘(50G)

  • 语言选择:中文简体

  • 软件选择:基础设施服务器

  • 分区选择:自动分区

  • 网络配置:按照下面配置网路地址信息

    网络地址:192.168.109.100  (每台主机都不一样  分别为100、101、102)
    子网掩码:255.255.255.0
    默认网关:192.168.109.2
    DNS:    223.5.5.5

  • 主机名设置:按照下面信息设置主机名

    master节点: master
    node节点:   node1
    node节点:   node2

环境初始化

  1. 检查操作系统的版本

# 此方式下安装kubernetes集群要求Centos版本要在7.5或之上
[root@master ~]# cat /etc/redhat-release
CentOS Linux release 7.5.1804 (Core)

2) 主机名解析

为了方便后面集群节点间的直接调用,在这配置一下主机名解析,企业中推荐使用内部DNS服务器

# 主机名成解析 编辑三台服务器的/etc/hosts文件,添加下面内容
192.168.109.100  master
192.168.109.101  node1
192.168.109.102  node2

3) 时间同步

kubernetes要求集群中的节点时间必须精确一致,这里直接使用chronyd服务从网络同步时间。

企业中建议配置内部的时间同步服务器

# 启动chronyd服务
[root@master ~]# systemctl start chronyd
# 设置chronyd服务开机自启
[root@master ~]# systemctl enable chronyd
# chronyd服务启动稍等几秒钟,就可以使用date命令验证时间了
[root@master ~]# date

4) 禁用iptables和firewalld服务

kubernetes和docker在运行中会产生大量的iptables规则,为了不让系统规则跟它们混淆,直接关闭系统的规则

# 1 关闭firewalld服务
[root@master ~]# systemctl stop firewalld
[root@master ~]# systemctl disable firewalld
# 2 关闭iptables服务
[root@master ~]# systemctl stop iptables
[root@master ~]# systemctl disable iptables

5) 禁用selinux

selinux是linux系统下的一个安全服务,如果不关闭它,在安装集群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奇葩问题

# 编辑 /etc/selinux/config 文件,修改SELINUX的值为disabled
# 注意修改完毕之后需要重启linux服务
SELINUX=disabled

6) 禁用swap分区

swap分区指的是虚拟内存分区,它的作用是在物理内存使用完之后,将磁盘空间虚拟成内存来使用

启用swap设备会对系统的性能产生非常负面的影响,因此kubernetes要求每个节点都要禁用swap设备

但是如果因为某些原因确实不能关闭swap分区,就需要在集群安装过程中通过明确的参数进行配置说明

# 编辑分区配置文件/etc/fstab,注释掉swap分区一行
# 注意修改完毕之后需要重启linux服务
 UUID=455cc753-7a60-4c17-a424-7741728c44a1 /boot    xfs     defaults        0 0
 /dev/mapper/centos-home /home                      xfs     defaults        0 0
# /dev/mapper/centos-swap swap                      swap    defaults        0 0

7)修改linux的内核参数

# 修改linux的内核参数,添加网桥过滤和地址转发功能
# 编辑/etc/sysctl.d/kubernetes.conf文件,添加如下配置:
net.bridge.bridge-nf-call-ip6tables = 1
net.bridge.bridge-nf-call-iptables = 1
net.ipv4.ip_forward = 1
​
# 重新加载配置
[root@master ~]# sysctl -p
​
# 加载网桥过滤模块
[root@master ~]# modprobe br_netfilter
​
# 查看网桥过滤模块是否加载成功
[root@master ~]# lsmod | grep br_netfilter

8)配置ipvs功能

在kubernetes中service有两种代理模型,一种是基于iptables的,一种是基于ipvs的

两者比较的话,ipvs的性能明显要高一些,但是如果要使用它,需要手动载入ipvs模块

# 1 安装ipset和ipvsadm
[root@master ~]# yum install ipset ipvsadmin -y
​
# 2 添加需要加载的模块写入脚本文件
[root@master ~]# cat <<EOF >  /etc/sysconfig/modules/ipvs.modules
#!/bin/bash
modprobe -- ip_vs
modprobe -- ip_vs_rr
modprobe -- ip_vs_wrr
modprobe -- ip_vs_sh
modprobe -- nf_conntrack_ipv4
EOF
​
# 3 为脚本文件添加执行权限
[root@master ~]# chmod +x /etc/sysconfig/modules/ipvs.modules
​
# 4 执行脚本文件
[root@master ~]# /bin/bash /etc/sysconfig/modules/ipvs.modules
​
# 5 查看对应的模块是否加载成功
[root@master ~]# lsmod | grep -e ip_vs -e nf_conntrack_ipv4

9) 重启服务器

上面步骤完成之后,需要重新启动linux系统

[root@master ~]# reboot

安装docker

# 1 切换镜像源
[root@master ~]# wget https://mirrors.aliyun.com/docker-ce/linux/centos/docker-ce.repo -O /etc/yum.repos.d/docker-ce.repo
​
# 2 查看当前镜像源中支持的docker版本
[root@master ~]# yum list docker-ce --showduplicates
​
# 3 安装特定版本的docker-ce
# 必须指定--setopt=obsoletes=0,否则yum会自动安装更高版本
[root@master ~]# yum install --setopt=obsoletes=0 docker-ce-18.06.3.ce-3.el7 -y
​
# 4 添加一个配置文件
# Docker在默认情况下使用的Cgroup Driver为cgroupfs,而kubernetes推荐使用systemd来代替cgroupfs
[root@master ~]# mkdir /etc/docker
[root@master ~]# cat <<EOF >  /etc/docker/daemon.json
{
  "exec-opts": ["native.cgroupdriver=systemd"],
  "registry-mirrors": ["https://kn0t2bca.mirror.aliyuncs.com"]
}
EOF
​
# 5 启动docker
[root@master ~]# systemctl restart docker
[root@master ~]# systemctl enable docker
​
# 6 检查docker状态和版本
[root@master ~]# docker version

安装kubernetes组件

# 由于kubernetes的镜像源在国外,速度比较慢,这里切换成国内的镜像源
# 编辑/etc/yum.repos.d/kubernetes.repo,添加下面的配置 
[kubernetes]
name=Kubernetes
baseurl=http://mirrors.aliyun.com/kubernetes/yum/repos/kubernetes-el7-x86_64
enabled=1
gpgcheck=0
repo_gpgcheck=0
gpgkey=http://mirrors.aliyun.com/kubernetes/yum/doc/yum-key.gpg
       http://mirrors.aliyun.com/kubernetes/yum/doc/rpm-package-key.gpg
​
# 安装kubeadm、kubelet和kubectl
[root@master ~]# yum install --setopt=obsoletes=0 kubeadm-1.17.4-0 kubelet-1.17.4-0 kubectl-1.17.4-0 -y
​
# 配置kubelet的cgroup
# 编辑/etc/sysconfig/kubelet,添加下面的配置
KUBELET_CGROUP_ARGS="--cgroup-driver=systemd"
KUBE_PROXY_MODE="ipvs"
​
# 4 设置kubelet开机自启
[root@master ~]# systemctl enable kubelet

准备集群镜像

# 在安装kubernetes集群之前,必须要提前准备好集群需要的镜像,所需镜像可以通过下面命令查看
[root@master ~]# kubeadm config images list
​
# 下载镜像
# 此镜像在kubernetes的仓库中,由于网络原因,无法连接,下面提供了一种替代方案
images=(
    kube-apiserver:v1.17.4
    kube-controller-manager:v1.17.4
    kube-scheduler:v1.17.4
    kube-proxy:v1.17.4
    pause:3.1
    etcd:3.4.3-0
    coredns:1.6.5
)
​
for imageName in ${images[@]} ; do
    docker pull registry.cn-hangzhou.aliyuncs.com/google_containers/$imageName
    docker tag registry.cn-hangzhou.aliyuncs.com/google_containers/$imageName       k8s.gcr.io/$imageName
    docker rmi registry.cn-hangzhou.aliyuncs.com/google_containers/$imageName
done

集群初始化

下面开始对集群进行初始化,并将node节点加入到集群中

下面的操作只需要在master节点上执行即可

# 创建集群
[root@master ~]# kubeadm init \
    --kubernetes-version=v1.17.4 \
    --pod-network-cidr=10.244.0.0/16 \
    --service-cidr=10.96.0.0/12 \
    --apiserver-advertise-address=192.168.109.100
​
# 创建必要文件
[root@master ~]# mkdir -p $HOME/.kube
[root@master ~]# sudo cp -i /etc/kubernetes/admin.conf $HOME/.kube/config
[root@master ~]# sudo chown $(id -u):$(id -g) $HOME/.kube/config

下面的操作只需要在node节点上执行即可

# 将node节点加入集群
[root@master ~]# kubeadm join 192.168.109.100:6443 \ 
    --token 8507uc.o0knircuri8etnw2 \
    --discovery-token-ca-cert-hash \
    sha256:acc37967fb5b0acf39d7598f8a439cc7dc88f439a3f4d0c9cae88e7901b9d3f
    
# 查看集群状态 此时的集群状态为NotReady,这是因为还没有配置网络插件
[root@master ~]# kubectl get nodes
NAME     STATUS     ROLES    AGE     VERSION
master   NotReady   master   6m43s   v1.17.4
node1    NotReady   <none>   22s     v1.17.4
node2    NotReady   <none>   19s     v1.17.4

安装网络插件

kubernetes支持多种网络插件,比如flannel、calico、canal等等,任选一种使用即可,本次选择flannel

下面操作依旧只在master节点执行即可,插件使用的是DaemonSet的控制器,它会在每个节点上都运行

# 获取fannel的配置文件
[root@master ~]# wget https://raw.githubusercontent.com/coreos/flannel/master/Documentation/kube-flannel.yml
​
# 修改文件中quay.io仓库为quay-mirror.qiniu.com
​
# 使用配置文件启动fannel
[root@master ~]# kubectl apply -f kube-flannel.yml
​
# 稍等片刻,再次查看集群节点的状态
[root@master ~]# kubectl get nodes
NAME     STATUS   ROLES    AGE     VERSION
master   Ready    master   15m     v1.17.4
node1    Ready    <none>   8m53s   v1.17.4
node2    Ready    <none>   8m50s   v1.17.4

至此,kubernetes的集群环境搭建完成

服务部署

接下来在kubernetes集群中部署一个nginx程序,测试下集群是否在正常工作。

# 部署nginx
[root@master ~]# kubectl create deployment nginx --image=nginx:1.14-alpine
​
# 暴露端口
[root@master ~]# kubectl expose deployment nginx --port=80 --type=NodePort
​
# 查看服务状态
[root@master ~]# kubectl get pods,service
NAME                         READY   STATUS    RESTARTS   AGE
pod/nginx-86c57db685-fdc2k   1/1     Running   0          18m
​
NAME                 TYPE        CLUSTER-IP      EXTERNAL-IP   PORT(S)        AGE
service/kubernetes   ClusterIP   10.96.0.1       <none>        443/TCP        82m
service/nginx        NodePort    10.104.121.45   <none>        80:30073/TCP   17m
​
# 4 最后在电脑上访问下部署的nginx服务

第三章 资源管理

本章节主要介绍yaml语法和kubernetes的资源管理方式

资源管理介绍

在kubernetes中,所有的内容都抽象为资源,用户需要通过操作资源来管理kubernetes。

kubernetes的本质上就是一个集群系统,用户可以在集群中部署各种服务,所谓的部署服务,其实就是在kubernetes集群中运行一个个的容器,并将指定的程序跑在容器中。

kubernetes的最小管理单元是pod而不是容器,所以只能将容器放在Pod中,而kubernetes一般也不会直接管理Pod,而是通过Pod控制器来管理Pod的。

Pod可以提供服务之后,就要考虑如何访问Pod中服务,kubernetes提供了Service资源实现这个功能。

当然,如果Pod中程序的数据需要持久化,kubernetes还提供了各种存储系统。

学习kubernetes的核心,就是学习如何对集群上的Pod、Pod控制器、Service、存储等各种资源进行操作

YAML语言介绍

YAML是一个类似 XML、JSON 的标记性语言。它强调以数据为中心,并不是以标识语言为重点。因而YAML本身的定义比较简单,号称"一种人性化的数据格式语言"。

<heima>
    <age>15</age>
    <address>Beijing</address>
</heima>
heima:
  age: 15
  address: Beijing

YAML的语法比较简单,主要有下面几个:

  • 大小写敏感

  • 使用缩进表示层级关系

  • 缩进不允许使用tab,只允许空格( 低版本限制 )

  • 缩进的空格数不重要,只要相同层级的元素左对齐即可

  • '#'表示注释

YAML支持以下几种数据类型:

  • 纯量:单个的、不可再分的值

  • 对象:键值对的集合,又称为映射(mapping)/ 哈希(hash) / 字典(dictionary)

  • 数组:一组按次序排列的值,又称为序列(sequence) / 列表(list)

# 纯量, 就是指的一个简单的值,字符串、布尔值、整数、浮点数、Null、时间、日期
# 1 布尔类型
c1: true (或者True)
# 2 整型
c2: 234
# 3 浮点型
c3: 3.14
# 4 null类型 
c4: ~  # 使用~表示null
# 5 日期类型
c5: 2018-02-17    # 日期必须使用ISO 8601格式,即yyyy-MM-dd
# 6 时间类型
c6: 2018-02-17T15:02:31+08:00  # 时间使用ISO 8601格式,时间和日期之间使用T连接,最后使用+代表时区
# 7 字符串类型
c7: heima     # 简单写法,直接写值 , 如果字符串中间有特殊字符,必须使用双引号或者单引号包裹 
c8: line1
    line2     # 字符串过多的情况可以拆成多行,每一行会被转化成一个空格
# 对象
# 形式一(推荐):
heima:
  age: 15
  address: Beijing
# 形式二(了解):
heima: {age: 15,address: Beijing}
# 数组
# 形式一(推荐):
address:
  - 顺义
  - 昌平  
# 形式二(了解):
address: [顺义,昌平]

小提示:

1 书写yaml切记: 后面要加一个空格

2 如果需要将多段yaml配置放在一个文件中,中间要使用---分隔

3 下面是一个yaml转json的网站,可以通过它验证yaml是否书写正确

https://www.json2yaml.com/convert-yaml-to-json

资源管理方式

  • 命令式对象管理:直接使用命令去操作kubernetes资源

    kubectl run nginx-pod --image=nginx:1.17.1 --port=80

  • 命令式对象配置:通过命令配置和配置文件去操作kubernetes资源

    kubectl create/patch -f nginx-pod.yaml

  • 声明式对象配置:通过apply命令和配置文件去操作kubernetes资源

    kubectl apply -f nginx-pod.yaml

类型操作对象适用环境优点缺点
命令式对象管理对象测试简单只能操作活动对象,无法审计、跟踪
命令式对象配置文件开发可以审计、跟踪项目大时,配置文件多,操作麻烦
声明式对象配置目录开发支持目录操作意外情况下难以调试

命令式对象管理

kubectl命令

kubectl是kubernetes集群的命令行工具,通过它能够对集群本身进行管理,并能够在集群上进行容器化应用的安装部署。kubectl命令的语法如下:

kubectl [command] [type] [name] [flags]

comand:指定要对资源执行的操作,例如create、get、delete

type:指定资源类型,比如deployment、pod、service

name:指定资源的名称,名称大小写敏感

flags:指定额外的可选参数

# 查看所有pod
kubectl get pod 
​
# 查看某个pod
kubectl get pod pod_name
​
# 查看某个pod,以yaml格式展示结果
kubectl get pod pod_name -o yaml

资源类型

kubernetes中所有的内容都抽象为资源,可以通过下面的命令进行查看:

kubectl api-resources

经常使用的资源有下面这些:

资源分类资源名称缩写资源作用
集群级别资源nodesno集群组成部分
namespacesns隔离Pod
pod资源podspo装载容器
pod资源控制器replicationcontrollersrc控制pod资源
replicasetsrs控制pod资源
deploymentsdeploy控制pod资源
daemonsetsds控制pod资源
jobs控制pod资源
cronjobscj控制pod资源
horizontalpodautoscalershpa控制pod资源
statefulsetssts控制pod资源
服务发现资源servicessvc统一pod对外接口
ingressing统一pod对外接口
存储资源volumeattachments存储
persistentvolumespv存储
persistentvolumeclaimspvc存储
配置资源configmapscm配置
secrets配置

操作

kubernetes允许对资源进行多种操作,可以通过--help查看详细的操作命令

kubectl --help

经常使用的操作有下面这些:

命令分类命令翻译命令作用
基本命令create创建创建一个资源
edit编辑编辑一个资源
get获取获取一个资源
patch更新更新一个资源
delete删除删除一个资源
explain解释展示资源文档
运行和调试run运行在集群中运行一个指定的镜像
expose暴露暴露资源为Service
describe描述显示资源内部信息
logs日志输出容器在 pod 中的日志
attach缠绕进入运行中的容器
exec执行执行容器中的一个命令
cp复制在Pod内外复制文件
rollout首次展示管理资源的发布
scale规模扩(缩)容Pod的数量
autoscale自动调整自动调整Pod的数量
高级命令applyrc通过文件对资源进行配置
label标签更新资源上的标签
其他命令cluster-info集群信息显示集群信息
version版本显示当前Server和Client的版本

下面以一个namespace / pod的创建和删除简单演示下命令的使用:

# 创建一个namespace
[root@master ~]# kubectl create namespace dev
namespace/dev created
​
# 获取namespace
[root@master ~]# kubectl get ns
NAME              STATUS   AGE
default           Active   21h
dev               Active   21s
kube-node-lease   Active   21h
kube-public       Active   21h
kube-system       Active   21h
​
# 在此namespace下创建并运行一个nginx的Pod
[root@master ~]# kubectl run pod --image=nginx -n dev
kubectl run --generator=deployment/apps.v1 is DEPRECATED and will be removed in a future version. Use kubectl run --generator=run-pod/v1 or kubectl create instead.
deployment.apps/pod created
​
# 查看新创建的pod
[root@master ~]# kubectl get pod -n dev
NAME                   READY   STATUS    RESTARTS   AGE
pod-864f9875b9-pcw7x   1/1     Running   0          21s
​
# 删除指定的pod
[root@master ~]# kubectl delete pod pod-864f9875b9-pcw7x
pod "pod-864f9875b9-pcw7x" deleted
​
# 删除指定的namespace
[root@master ~]# kubectl delete ns dev
namespace "dev" deleted

命令式对象配置

命令式对象配置就是使用命令配合配置文件一起来操作kubernetes资源。

1) 创建一个nginxpod.yaml,内容如下:

apiVersion: v1
kind: Namespace
metadata:
  name: dev
​
---
​
apiVersion: v1
kind: Pod
metadata:
  name: nginxpod
  namespace: dev
spec:
  containers:
  - name: nginx-containers
    image: nginx:1.17.1

2)执行create命令,创建资源:

[root@master ~]# kubectl create -f nginxpod.yaml
namespace/dev created
pod/nginxpod created

此时发现创建了两个资源对象,分别是namespace和pod

3)执行get命令,查看资源:

[root@master ~]#  kubectl get -f nginxpod.yaml
NAME            STATUS   AGE
namespace/dev   Active   18s
​
NAME            READY   STATUS    RESTARTS   AGE
pod/nginxpod    1/1     Running   0          17s

这样就显示了两个资源对象的信息

4)执行delete命令,删除资源:

[root@master ~]# kubectl delete -f nginxpod.yaml
namespace "dev" deleted
pod "nginxpod" deleted

此时发现两个资源对象被删除了

总结:
    命令式对象配置的方式操作资源,可以简单的认为:命令  +  yaml配置文件(里面是命令需要的各种参数)

声明式对象配置

声明式对象配置跟命令式对象配置很相似,但是它只有一个命令apply。

# 首先执行一次kubectl apply -f yaml文件,发现创建了资源
[root@master ~]#  kubectl apply -f nginxpod.yaml
namespace/dev created
pod/nginxpod created
​
# 再次执行一次kubectl apply -f yaml文件,发现说资源没有变动
[root@master ~]#  kubectl apply -f nginxpod.yaml
namespace/dev unchanged
pod/nginxpod unchanged
总结:
    其实声明式对象配置就是使用apply描述一个资源最终的状态(在yaml中定义状态)
    使用apply操作资源:
        如果资源不存在,就创建,相当于 kubectl create
        如果资源已存在,就更新,相当于 kubectl patch

扩展:kubectl可以在node节点上运行吗 ?

kubectl的运行是需要进行配置的,它的配置文件是$HOME/.kube,如果想要在node节点运行此命令,需要将master上的.kube文件复制到node节点上,即在master节点上执行下面操作:

scp  -r  HOME/.kube   node1: HOME/

使用推荐: 三种方式应该怎么用 ?

创建/更新资源 使用声明式对象配置 kubectl apply -f XXX.yaml

删除资源 使用命令式对象配置 kubectl delete -f XXX.yaml

查询资源 使用命令式对象管理 kubectl get(describe) 资源名称

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不代表【wpsshop博客】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您发现有侵权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psshop.cn/w/很楠不爱3/article/detail/136778
推荐阅读
相关标签
  

闽ICP备140086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