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article > 正文

国外博士后/访问学者申请中的面试形式及应对技巧

国外博士后/访问学者申请中的面试形式及应对技巧

在国外博士后/访问学者申请中都有哪些面试形式?申请者应如何应对?本文知识人网小编就以上问题展开叙述。

在国外博士后/访问学者的申请过程中,面试考核这一环节比较关键,也具有挑战性。申请者一方面要克服语言沟通障碍,另一方面还要对可能出现的考核做充分地准备。

前些年访问学者的申请很多是不需要面试的,但近年来要求面试的情况越来越多,特别是申请名校或牛导的课题组。因为申请者众多,接收时要进行筛选,所以外方多要开展面试以确定候选者。总的说,访问学者的面试形式及过程相对比较简单。而国外博士后的面试就复杂多了,面试环节必不可少甚至是要经历多轮面试及其它考核,才能最终确定候选人。那么都有哪些面试形式?申请者应如何应对?下面我们就这些问题做详细叙述。

面试常规注意事项

目前国外博士后/访问学者的面试方式多采用线上(online)视频,最常见是使用zoom或Skype等国际通用软件。参见“国外访问学者博士后常用的网络视频面试软件”。插入链接因此在准备面试前,必须提前在电脑上准备好这些软件并确保正常运行。如果有条件,甚至可以事先联系国外的朋友通过这些软件提前进行模拟会议面试,确保和国外顺利连接并视频通畅。

面试时,要选择一个安静、没有干扰的场所,避免背景嘈杂或过于杂乱;一定要确保WIFI网络信号的通畅和稳定,避免使用手机流量等可能导致面试过程中信号卡顿的途径;关闭电脑上其他无关的软件,避免被各种弹出窗口所干扰。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时差原因,有时候面试会在深夜甚至是凌晨进行。因此,申请者需要提前和导师确定双方都方便的面试时间,并调整好自己的作息以确保面试时保持最佳的精神状态。

面试形式及应对技巧

一、与合作导师一对一的直接面试

部分国外课题组的面试过程比较简单,对方的导师(课题组总负责人、教授或副教授)通过在线会议软件发起一对一面试

这种面试,一般合作导师会先请申请者做PPT演讲,然后再根据之前了解到的情况,如:申请者的简历(CV)、自荐信(Cover letter)等针对性地对申请者进行提问,并对部分他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详细提问。

完成PPT展示环节后,合作导师多会介绍他的研究大方向和课题组基本情况以及博士后的待遇等。一般情况下合作导师一对一直面的时间在30分钟至2小时之间。如果面试较满意,一般一轮面试后合作导师可能就会直接做出决定是否聘用申请者。

应对技巧:因为面试中对方会在短时间输出很多信息,所以申请者需要快速地记住重点,并针对性提出申请者自己所感兴趣的问题。

二、合作导师+课题组成员

部分国外课题组的面试过程相对复杂,不仅仅是合作导师参与面试,同时合作导师还会携带至少1名课题组成员全程参与面试。

这种面试形式为多对一,但主场还是由对方合作导师把控。与一对一直面类似,合作导师会先听申请者讲完PPT,然后针对性地提出他感兴趣的问题。当申请者回答完大部分他的问题后,他携带的陪同面试成员会提出一些他们感兴趣的小问题进行补充。最后合作导师再介绍他们课题组及所在地区的特点及博士后的待遇。

这个过程中对方导师携带的陪同面试成员会针对他们导师的阐述内容进行一些补充和解释。

应对技巧:由于陪同面试成员一般是工作人员或博士后甚至是博士生,他们补充的内容更具细节性及实操性,申请者也可以适当向他们询问工作细节。

三、合作导师一轮面试+课题组成员二轮面试

部分国外课题组的面试步骤会更多,可能是合作导师先完成一场专业面试,再安排课题组大部分成员开展与生活或科研相关的第二轮面试。

这种面试形式为多轮面试。在第一轮面试过程与前面的类似。一般情况下,通过第一轮面试后预示着申请者有可能已经被意向课题组选中,但是为了评估申请者是否具备与现有课题组成员之间进行有效良好的沟通能力,第二轮面试中申请者会和该课题组的多名成员进行互动。

面试聊天内容非常宽泛,从生活到科研甚至到未来的计划都会聊到。

应对技巧:相比之下,在第二轮面试时申请者可能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如果这个课题组的成员来自不同国家,申请者需要快速听清楚他们的口音并合理地进行回答。不过不要担心,如果无法听明白少部分成员的口音,也不会对申请者的面试成绩造成太大影响。因为第一轮面试通过后代表课题组的负责人已经考虑聘用申请者了,第二轮面试课题组成员提供他们的参考意见。如果大部分人对申请者评价不错,申请者基本上会很快收到聘用通知。少数成员的问题,无法马上流利回答也是情有可原的。

四、现场附带考核任务的面试

有些专业方向,面试时可能会附带一些考核任务。如计算机专业可能会考核相关编程软件;生物信息学相关领域也会遇到类似情况。因为生物信息学设计到较多的数据分析或程序编写任务。而数据分析或程序编写都是在计算机上完成,所需要的媒介相对简单。因此生物信息相关背景的申请者在面试期间有可能会收到对方课题组提出的考核需求。

有位申请者在参加国外博士后面试时就遇到了对方导师提出的编程能力考核环节,而这位申请者很快想到了解决思路,便回答可以完成相关程序的编写。他当时就切换了ZOOM的屏幕至程序编辑器页面,现场用自己熟悉的编程语言完成了程序的编写。

另有一些申请者反馈,有的导师可能要求面试者对于一些模拟数据利用R语言或SAS完成相关的统计学分析并绘制统计图。

应对技巧:一般情况下携带现场考核任务的面试在完成考核任务后具有极高的通过率。具有现场考核的面试也能很快让对方导师更合理地了解申请者的基本能力。

五、面试完成后再安排考核任务

这种情况是面试完成后,如果对方导师对申请者整体印象较好,他会要求申请者在未来一周内完成一份研究计划(Proposal)。这份研究计划是基于申请者在和对方导师面试的过程中谈到的问题,如未来开展的研究中针对某个具体问题进行研究方案的撰写。

研究计划要包含研究背景、科学问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案、可能会得到的结果、根据结果如何回答科学问题、可行性分析及可能需要的时间、参考文献等。大概2000~4000左右的单词(不包括参考文献)。

这种考核任务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特别是当申请者之前的研究方向和合作导师方向存在差异时。

应对技巧:申请者需要在面试后快速了解合作导师目前的研究方向,并找出一个合适的研究焦点,既有申请者之前研究方向的延伸,又要涉及合作导师研究的领域。相比之下,这种面试后又完成了考核任务将会具有更高的聘用率。

此外,面试结束后,申请者可以给面试官发一封感谢邮件,在邮件中要提及尽可能多的细节信息,比如在面试过程中提到的某个话题,或者对申请者有启发的内容。如果没有面试官的联系方式,也可以把这封邮件发给有关招聘人员,并请求他们帮助转发给面试官。

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不代表【wpsshop博客】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您发现有侵权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psshop.cn/w/我家自动化/article/detail/415162
推荐阅读
相关标签
  

闽ICP备140086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