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
踩
我们也是通过自己的先入之见来观察这个世界。
指导我们行为的不是客观的社会现实,而是我们构建的社会现实。焦点效应意味着,人类往往会把自己看做一切的中心,并且直觉地高估别人对我们的关注程度。
与我们的自我概念有关的并不是别人实际上如何评价我们,而是我们想象中他们如何评价我们。
在个人主义文化中,个体的自尊更多的是个人的而不是关系的。在集体主义中,高兴伴随积极的社会交往而来——亲密感、友好和尊敬。在个人主义文化中,高兴通常伴随着解脱的情绪——效能感、出众和骄傲。
我们的自我认识存在有趣的缺陷
。我们常常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以这种方式行动。当观察者也无法发现我们行为的有力影响作用时,我们也会忽视它。这些控制我们行为的内部的微妙过程可能与我们对它有意识的、清楚的解释不同。我们也往往会错误地预测自己的情绪。我们会低估心理免疫系统的力量,并且因此倾向于高估我们对重大事件的情绪反应的持久性。尽管自我的力量可以暂时被耗尽,但自我概念确实会影响我们的行为。在接受了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之后,如果你想象自己通过努力工作而获得成功,那么你在任务中的表现胜过那些想象自己是失败者的人。多想象一些积极的可能性,会让你更有可能制定和实施一个成功的策略。
如果你相信你有能力做一些事,这就是自我效能。如果你由衷的喜欢你自己,这就是自尊。
自我控制:相信自己的命运是由自己控制的,而不是环境控制的。这会让自己得到更好的成绩,拥有更好的人际关系,并且心理更健康。
自我服务归因:把好的结果归因于自己,而把坏的结果归因于其他。
尽管目标高远有利于成功,但是把目标定得太高的人会感到十分失望和抑郁,它们最终要学会使自己的目标更符合现实。
虚假普遍性效应:过分高估或低估他人会像我们一样思考或行事的程度。在观点方面,我们过高地估计别人对我们观点的赞成度以支持自己的立场。
真正的谦卑,与其说是虚伪的谦逊,而更像是不太在意自己。它一方面让自己为自己的专长而欣喜,另一方面也实事求是地认可他人的专长。
悲观主义的思维和乐观主义的思维都具有力量。记住这句格言:学业上的成就既需要足够的乐观精神以支撑希望,同时也需要足够的悲观心态以激发关注。
自我妨碍:有时,人们通过设置障碍来阻挠自己获得成功。这种行为绝不是一种故意破坏自我行为,而恰恰是为了达到自我保护的目的。
我们的记忆系统是一个相互联结的网络,而启动就是唤醒或者激活其中的某些特定联结。
信念固着这种现象是指,人们执着于自己先前所持有的信念以及这种认可这一信念的原因,甚至在这种信念的基础被否定时仍是如此。
对过度自信的矫正:
即时反馈
为了降低"规划谬误"的过度自信,可以分解任务,并分别估算时间
让人们设想自己的判断可能出错的原因:迫使他们去考虑无法证实自己信念的信息
最后,情绪会影响判断。好的和坏的情绪会激发个体对与之相关的经历的回忆。情绪会给我们对当前经历的解释着色。通过分散我们的注意力,情绪还会影响我们做判断时思考的深度和效率。
在我们答应某一个小要求之前,考虑一下之后会发生什么。
自我表露理论假定人们适当调整自己的态度以使其看起来与行为一致
,尤其是那些为了给他人留下好印象而控制自己的行为。我们可以找到证据证实人们确实会因他人的想法而调整自己的态度,但与此同时也发现有时真的会引发真实态度的改变。认知失调理论的解释是,当我们的行为与态度相反或者很难做出决定时,我们会感到紧张。为了降低这种情绪的激活,我们会通过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将自己的行为合理化
。失调理论进一步认为,我们不当行为的外在理由越少,我们越觉得自己对其负有责任,从而会产生越多的失调,态度也改变得越多。自我知觉理论则假定,当我们的态度不很坚定时,我们就通过观察自己的行为及其环境来推断我们的态度。
自我知觉理论的一个有趣的推论是"过度合理化效应":付给人们报酬让他们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能将他们这种乐事变为苦差(如果这些报酬使他们将自己的行为归因于报酬)。失调理论暗示父母应该以非强制的方式诱发期望行为,从而激发孩子内化正确的态度。
不同文化在态度和行为上的显著差异表明,在一定程度上人类其实是文化规范和角色的产物
。然而,跨文化心理学家也试图寻找人类"内在的统一性"。例如,尽管不同的文化存在着差异,但是它们也有一些共同的社会规范,如友谊中的尊重隐私和反对乱伦等。儿童受到的文化影响大部分来自同伴
本能观点认为攻击性的能量会在体内不断积累
,就像水在大坝后积聚一样。虽然这种观点很少有直接证据的支持,但攻击确实受到遗传、血液化学成分和大脑等生物学因素的影响。挫折产生了愤怒和敌意
,如果存在攻击性的线索,这种愤怒就可能激起攻击。挫折感不仅来自剥夺本身,还来自期望和现实之间的差距。攻击是习得的
。通过亲身经历和观察别人的成功,我们会习得攻击的好处。社会学习使家庭、亚文化和大众媒体都能对攻击产生重要的影响。很多攻击行为是群体产生的。激怒个体的情景同样可能激怒群体。通过分散责任和极化行为,群体情景能够增强攻击反应。
我们更愿意为那些与我们相似的人提供帮助行为。
Copyright © 2003-2013 www.wpsshop.cn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