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
踩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浙江大学人工智能研究所所长吴飞教授对《人工智能知识点全景图:迈向智能+时代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主要内容进行了详细解读。
浙江大学吴飞教授发布并解读《蓝皮书》
《蓝皮书》主要结合教育部计算机领域本科教育教学改革试点工作计划(简称“101计划”)中《人工智能引论》课程建设阶段性结果,对人工智能教与学的知识点历史发展和建设思路进行思考,包括人工智能诞生、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体系、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知识点演变、ACM和IEEE-CS制定的新版人工智能知识点、101计划中人工智能知识点、K12教育中的人工智能等核心内容。
《人工智能知识点全景图:迈向“智能+”时代蓝皮书》主要内容
《蓝皮书》认为,认知是人类智能的重要表现,其基石和燃料是规范化的知识(如概念、属性和关系等),基于规范化知识就可形成对学习对象的理解和分类。如13世纪末雷蒙·卢尔提出的“知识树”和莱布尼兹提出的“人类知识字母表”就是对知识进行规范的一种努力。对人工智能所涵盖内容分类越细致周全,明晰不同内容之间的边界和联系,对人工智能的理解就越清晰。为此,需要对人工智能不同知识概念有序组织起来,形成规范化的图景,由此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面到体,明晰人工智能宏大复杂的知识网络,《蓝皮书》即为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尝试,对人工智能知识点全景化凝练。
《蓝皮书》回顾了人工智能于1956年在达特茅斯启航后,因为英国政府20世纪70年代发布“莱特希尔(Lighthill)报告”和20世纪80年代神经网络模型能力受限,使得当时人们对人工智能研究产生了质疑,人工智能发展随即两次先后坠入了低谷。人工智能两次进入发展冬天的本质原因在于人们对人工智能期望过大以及对新生事物的未来发展前景难以预测,当时人工智能理论和方法未能产生所承诺的重大影响又进一步影响了人工智能的研究环境。
回顾这些发展历程中的主要挫折,不难发现,当与信息环境的变化趋势不符时,往往就会导致失败。促使人工智能变化的动力既有来自人工智能研究的内部驱动力,也有来自信息环境与社会目标的外部驱动力,两者都很重要,但相比之下,往往后者的动力更加强大。
作为一种使能技术,人工智能天然具有与其他学科研究进行交叉的秉性,从这个意义而言,人工智能可谓“至小有内涵,至大可交叉”。因此,人工智能研究本身以及人工智能人才培养需要融合来自神经科学、脑科学、物理学、数学、电子工程、生物学、语言学、认知学等方面的知识,从而使得研究本身能够解决更复杂问题、所培养人才能够应对复杂问题挑战。
中国人工智能人才培养载体初步形成
2017年7月,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这是本世纪以来中国发布的第一个人工智能系统性战略规划,这一规划提出了面向2030年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明确了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15年内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部署了构建开放协同的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体系、培育高端高效的智能经济、建设安全便捷的智能社会、加强人工智能领域军民融合、构建泛在安全高效的智能化基础设施体系、前瞻布局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科技项目等六项重点任务。2018年4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2020年1月,教育部、发改委、财政部又联合发布了《关于“双一流”建设高校促进学科融合加快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生培养的若干意见》两个文件来推动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在国家顶层战略部署及多方助推下,截至2022年8月,全国一共有440所高校设置了人工智能本科专业、248所高校设置了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2021年1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下发《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专业目录(征求意见稿)》,明确将交叉学科列为第14个学科门类,下设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国家安全学、设计学、遥感科学与技术、智能科学与技术、区域国别学六个一级学科。至此,我国本科和研究生层次的人工智能人才培养载体已经形成。
101计划与人工智能知识点的逐步形成
由于人工智能专业知识体系与计算机课程体系发展息息相关,《蓝皮书》对计算机课程体系发展中人工智能知识点演变脉络进行了梳理,展示了人工智能知识体系从强调程序设计、到算法研究以及功能实现的变化过程。令人感叹的是,在1968年世界上第一个计算机课程体系中,就将“人工智能”列为知识领域,作为计算机专业学生必修知识点。
2021年末,教育部启动实施计算机领域本科教育教学改革试点工作计划(简称“101计划”),围绕“以生为本、聚焦教学、剖析课堂、赋能教师”的理念,集中建设12门计算机核心专业课程,包括诸如课程知识点建设、在线资源建设、实践平台建设等,形成完整的计算机核心课程体系,引领带动高校计算机人才培养质量的整体提升。
《人工智能引论》是12门核心专业课程之一, 来自15所计算机科学类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建设高校中40位老师,以“厚基础、强交叉、养品行、促应用”为理念,按照“厚算法基础、养伦理意识、匠工具平台、促赋能应用”的培养目标,形成了由10个模块和62个知识点(含9个进阶知识点)构成的人工智能知识图谱,涵盖表达与推理、搜索与优化、建模与学习、伦理与安全等核心内容,将算法和模型、工具与系统、应用与平台、伦理和规范等有机结合,反映了人工智能所具有的多学科交叉综合、渗透力和支撑性强、高度复杂等特点,刻画了人工智能技术属性和社会属性高度融合的内禀。
人工智能学习的升维和降维之辩
K12的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日趋重要,中学生所学习人工智能知识与大学本科所学习人工智能知识有一定的交叉重叠,将大学人工智能知识大蓬“降维”为高中所学知识点,为中学生将所学知识在大学阶段进行“升维”做好准备。
在《蓝皮书》中重点强调了2017年12月教育部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对人工智能学习的要求,包括要求学生应该了解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及概念,能描述典型人工智能算法的实现过程,通过搭建简单的人工智能应用模块,亲历设计与实现简单智能系统的基本过程与方法,增强利用智能技术服务人类发展的责任。
2022年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了《K-12 AI课程:政府认可的AI课程图谱》,这是关于K-12人工智能课程全球状况的第一份报告。在这份报告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K12的人工智能教育提出了九个知识点领域,分别是算法与编程、数据素养、领域问题求解、人工智能伦理、人工智能社会影响、人工智能在其他领域应用、理解和使用人工智能方法、理解和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和创新人工智能应用。
人工智能,教育先行。《蓝皮书》的编写是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及101计划《人工智能引论》课程建设组对人工智能知识点一次系统性梳理,以激起更多人学习人工智能的兴趣、了解人工智能的知识脉络、乐于掌握人工智能的技能、形成人工智能伦理品行,“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促进人才链、产业链和创新链的更有效衔接,为构建人工智能领域教学教育、科学研究、人才成长和经济发展的良好生态正在成为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重要议题。推动培养人工智能一流人才,才为我国构筑人工智能发展先发优势贡献资源力量。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后续将继续面向科教协同、产教融合下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方法、路径和手段编制智能科学与人工智能等相关蓝皮书,形成学科知识图谱。
Copyright © 2003-2013 www.wpsshop.cn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