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的智慧:
- 借鉴一些国外的成功模式
- 洗车连锁(国外有成熟的模式搬过来?和移动,网络互联查询洗车状态,发送关于车信息的新闻,礼品,开业优惠,调研,如何削减成本,对应的客户群(消费群体),文化水平,喜好;因一些洗车的小册子,教用户如何洗车,水的回收利用,如果节约客户看不见的成本。顺带经营一些很薄利的小物件,只是为了吸引用户洗车,这些是让利的部分。洗车的环境,天气,流程,洗车频率,出售一些洗车专用的物品,洗车内部打分或者年终奖的经营模式。自动洗车可以提供给底端洗车的人。放一些音乐,或者电影,或者杂志,笑话,美女帅哥策略)。利用学生勤工俭学的优势?利用好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和一些4s店联合作一些宣传,搞连锁经营。统一的模式管理服装设备,水资源,品牌,饥饿营销。工人手法:洗车,贴膜,美容,护理。未来5年的消费主力,提供wifi,等等硬件环境,以及一些软环境,制定一个plan.有些人怕洗车洗不好,因为他怕专业知识不够,所以需要发一些专门的小册子提供给客人,告诉他们如何正确的洗车。洗车有成就奖。洗了多少次车发一个成就。更多的,可以提供4s店的打折。不过这个定价一定要非常的小心,价格定了就不好改了。洗车要点1:快,研究工具或者技巧,提供最快的洗车;2 不要对车造成任何伤害;3品牌效应4 价格优势;名字与店面装修,工作服,表达一定的特点,比如洗车快,安全,洗得干净,绿色。提供休息大厅。当一个地区的洗车客户到达一定数量,可以提供上门服务。更高级的是汽车美容,当然最好先冲洗车做起,然后再慢慢扩大,这样更灵活,初期投资也不用那么大。附送一些胎压检测一类的小服务并告知客户该车的正常胎压应该是多少,当然这些可以在店面开业初期,这个时期,人员比较少。长途发车护理检查(比如胎压,发动机状态,油电等等检测,这个本身很重要,但是又不耗费资源)。多多考察已经开的不错的洗车美容企业,30家以上为好,总结一些经验。
- 对于工人,提供多个级别:初级、中级、高级、技师和高级技师五个等级,每个级别和薪水等挂钩。
- 必须先学会并研究出手艺,然后再洗(各种价位,各种价格的车,即将上市的车也可以研究车的洗发。不同车漆的硬度也不一样。要用专门的工具洗。要做洗车笔记和录像视频。发布到网络和微波上,打出品牌效应。提供一些宣传活动,主要是给4s店提供广告服务。但是洗车店不要弄得什么都有,给人一种不专业的感觉。)。女性洗车的优势,工资低,异性吸引力;男性洗车的优势,异性吸引力,可以承担一定体力活,男女搭配干活不累。打国外洗车的品牌效应。对于洗多次车的用户提供限定次数的上门服务,这个次数可以通过短信查询。电话查询,网络查询,定期的短信新闻,天气新闻等。如何增加客户的粘性。在保证一定收益的情况下,加大对软硬件以及人员的投资。要有长远打算,不要做1年买卖。最少要有一个5年的计划。连锁经营(一个服务点的优惠卡,其他洗车点也可以使用)。如果做的好,人才可以提供给4s店(这条貌似不太现实。。。4s店本身就有自己的人才策略,花钱才能进去吧)。汽车店的装潢设计需要申请专利么。。。
- http://superspeedwash.com/ssw/consulting/consulting-home/
- http://www.carwashinvesting.com/
- http://forum.autocareforum.com/
- http://tommycarwash.wordpress.com/2011/02/04/how-to-start-a-car-wash-business-the-basics/
- http://www.southlandautowash.com/3-dollar-car-wash.php
- 帮助别人做漂亮的网站。
创业项目选择:
文摘:
经济寒流来袭 Web创业公司紧缩过冬
2008-10-30 11:11:04 来源: 网易科技报道 网友评论 0 条 进入论坛
- 大多数创业者已经不再期望上市或被收购,他们的目标只是坚持下去。
网易科技讯 10月30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硅谷一直是一个充满梦想的地方,在第一次互联网高潮期间,一些创业公司迅速发展壮大了,另外一些却倒下了。
投资者和创业者表示,在这轮经济萧条期间,创业公司纷纷实施紧缩战略,它们希望能够挺过去,不会成为经济萧条的牺牲品。为了节省现金,许多高科技创业公司纷纷裁减员工和降低成本。它们放弃了“成为另一个谷歌”的梦想,只想挺过经济寒冬。
Zivity是一家以模特照片为主要内容的社交网络站点,还没有实现盈利,它可能成为又一家昙花一现的网络公司。Zivity几乎没有营收,注册用户也只有20000人,每月房租只有8000美元,融得了800万美元资金。Zivity本月裁减了8名员工,以节约支出,希望能够挺过2011年。Zivity现在只剩下了14名员工。Zivity的合伙创始人Cyan Banister说,“我们认为我们的产品非常有价值,我们应当能够渡过经济寒冬。”
即使没有出现经济萧条,大多数创业公司也会失败。创建Web 2.0公司门槛较低的因素包括固定成本低、低工资的海外编程人员、广告费用低,而这些因素也使得企业能够紧缩业务,挺过经济寒冬。
风险投资公司Union Square Ventures的一名合伙人Brad Burnham表示,互联网创业公司失败的方式不同于以往了。以往,互联网创业公司通常经营困难,“英年早逝”。现在要掌握退出创业公司的时机越来越困难了,它们并非彻底玩儿不转了。他说,新一代互联网创业公司越来越精于使用资本了,风险投资者已经失去了主动权。
硅谷创业公司的生存环境越来越恶劣了。帮助催生了互联网产业链的显示广告的增长速度正在放慢,风险投资者削减了对创业公司的投资,创业公司上市基本无望,谷歌、雅虎等可能的买主本身也出了问题。许多创业者和经纪人都表示,创业公司倒闭是不可避免的。
风险投资者已经开始要求创业公司削减成本和扭亏为盈。他们的建议是:降低成本、不要寄希望于融得更多资金、迅速行动起来。
创业者似乎接受了风险投资者的建议。互联网广告网络AdBrite已经融得了3500万美元资金,最近裁减了40名员工——约占员工总数的三分之一,期望明年能够扭亏为盈。该公司首席执行官Iggy Fanlo表示,“裁员会严重打击员工士气,我们希望能够扭亏为盈。”
硅谷每天都有裁员的消息出现。过去两周中,音乐站点Imeem、社交网络搜索站点Mahalo、可视化搜索引擎Searchme、房地产网站Zillow、互联网广播站点Pandora和社交网络Hi5纷纷裁减了多达四分之一的员工。
对于许多创业者而言,生存成为他们唯一的目标。依靠5月份融来的600万美元资金,视频博客服务Seesmic还可以支撑3年。该公司首席执行官Lo?c Le Meur最近裁减了7名员工——占员工总数的三分之一,并砍掉了与视频服务非直接相关的所有项目。Le Meur说,“如果不能坚持三年,Seesmic就将被迫倒闭;如果能够挺过当前的经济寒冬,我们会迅速发展壮大。”
音乐站点Lala已经砍掉了两项音乐服务,与各大唱片公司合作推出了一个站点。Lala两年前融得了3500万美元资金,由于比较稳健,该公司目前还有2000万美元现金。最近Lala搁置了使员工数量翻番的计划,并将多余的办公室用于转租。Lala的创始人Bill Nguyen表示,在当前的经济寒冬中需要减少支出。他说,“我们无需在经济萧条期间追求增长。”
期望的改变可能是硅谷最大的变化。大多数创业者已经不再期望上市或被收购,他们的目标只是坚持下去。但是,如果不能获得足够多的用户,营收的增长对潜在的买主没有吸引力,创业公司生存的前景并不光明。
Faraday Media希望为其用户创建个性化的互联网,它一没有营收,二没有办公室(5名员工在家中办公),几乎没有希望吸引到投资者。Faraday Media的创始人Chris Saad表示,他们不会放弃。他说,“我们坚信我们开发的技术将从根本上改变互联网。”(
李开复:
“很多人看到的是Facebook、苹果这些公司,都是由20岁左右的创业者建立的,可是在中国,20多岁的创业者路会走得很辛苦。”创新工场董事长兼CEO李开复认为,国内现在出现“20岁创业”的方向是走不通的。第一,中国教育比较单一,难培育出全才,学生时代很难在财务、产品、交流上均有建树;第二,美国是鼓励做事追随自己的心,而中国还是注重先把书读好别的以后再说。第三,中国互联网江湖化严重,“3Q”、“小3”大战层出不穷,一个刚毕业不久的人很难去交战。李开复这样解释他的理由。他说,在过去这10年,中国互联网上市公司当他们创业时的平均年龄是33岁,上市的时候已经接近40岁。在“孵化”的过程中也发现成熟创业者的成功率要高出初次创业者4-5倍。
李开复创业一年
新闻来源:英才
过去一年间,中国互联网天使投资圈冒出一位“新人”。
一年间,10万份简历、1万个创业计划、200名“工友”、12个成型项目,中经合集团、富士康、联想和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Youtube创始人陈士骏以及硅谷银行、中华电信、联发科以及美国、欧洲、亚洲等多位顶尖投资者注入的10亿元人民币融资……加上这位“新人”所裹挟的微软和Google的职场金字招牌、“青年导师”的形象,李开复的创业显得声势浩大。
创新工场成立一周年之际,李开复以孵化器为平台的天使投资逻辑渐渐成型。然而,历史的经验证明,在中国互联网做天使投资的风险性并不亚于传统VC和PE,甚至更高。
面对《英才》记者,李开复也表达了顾虑。“在中国,当互联网巨头看到一个5—10人的小公司做了一年创新或者创业,他们可能更倾向于自己复制而不是收购,甚至,我们每做一个项目都不能太高调,以免巨头知道会带来麻烦。所以,在中国我们必须选择一个以上市为主导的方式介入,之所以后期期待有别的VC介入,是想让他们决定在哪里上市。”
事实上,过去方兴东主导的互联网实验室也曾经探索过“互联网创业孵化器”模式,但最终因为投资人“出逃”而未能善终,在民间,“煤老板”、“80后富二代”天使投资人也屡见不鲜,2009年,“中国民间天使投资第一人、红鼎投资刘晓人”陷落,让中国天使投资圈透着明显的不成熟。此次,李开复转型出山,将以何种新模式探索?
“超级天使”当保姆
当李开复在《英才》记者笔记本中写下Y Combinator、Idealab、TechStar和Plug and Play等一连串陌生公司名时,他并不讳言,自己把所有硅谷的早期天使投资模式都研究、学习了一遍,包括去对方总部做探访。
在中国,“超级天使”(Super Angel)模式,即早期天使投资,并不被大家熟知,但近几年,在硅谷却是一派繁荣。
“硅谷每年早期投资规模是200亿美元,而中国整个风险投资规模不过100亿美元”,李开复的创业合伙人汪华对《英才》记者称。
美国科技媒体曾经分析指出,当开源、云计算和在线软件商店在美国成为重要科技趋势之后,软件开发编写代码的时间成本、租用服务器和带宽成本、以及营销成本变相降低,使得两三人小创业团队的成功概率提升。
于是,一批“超级天使”应运而生,此类基金只关注最早期创业团队,在估值涨上去之前介入,以最小的投入换取更好的回报。
“美国‘超级天使’一般都是全职来做投融资,通常只是一个人加一个秘书,一年可能投资10个以上的早期项目,每个项目投入很少的资本金,比如2万美元,便可以获得比较好的回报”,曾经做过天使投资的希腊人Chris Evidemon对《英才》记者称。
“投很少的钱、给予很少的帮助、占很少的股份,迅速退出,这是美国模式。但如果在中国也这么做,就输掉了”,李开复直言,“你看到刚毕业4个月的大学生能做出一款成熟产品并有如此谈吐,但你不知道私下我和汪华一个星期要跟她开多少次会,做多少培训。”
事实上,不仅是创业者缺乏经验,而且,创业环境更不容乐观。
创新工场“行云”项目CEO唐彬森也是开心农场的创始人,他告诉《英才》记者,五年前,很难找到愿意冒风险的天使投资人,更别说孵化器。
显然,照搬美国“大撒网、粗放式”模式必不可行,创新工场必须针对中国国情做出更多改善,并提供给创业者更多支持才可能获得后期的投资回报。
这一年,创新工场的投融资模式渐渐清晰:在底层,搭建一个孵化器平台,提供有关创业的各种服务,不仅是团队建设与优化、项目指导,也包括外联、企宣等等辅助,在平台上,再筛选创业方案,招募优秀工程师和创业者,让其自由组合完成各自的商业策划案。
目前,孵化服务平台中,包括李开复,已拥有40多名核心成员,被誉为“创业导师”。在创新工场的家族谱中发现,他们的履历表中写着:曾经担任谷歌中国战略总监、谷歌中国总裁助理、谷歌中国UI经理、谷歌中国运营总监、奥美财务主管和人力总监、清华同方微电子副总裁、阿里巴巴架构师、瑞星研发总经理等。
“中国创业者需要更多的帮助,建立这个平台,帮助创业者把团队建大一点,这样产品成型会更快”,李开复称。
高风险的新模式
“其实我没有看过任何一个美国模式,我们投资是因为信任李开复”,新东方集团董事徐小平告诉《英才》记者。
但是,创新工场能否锻造出优质的创业计划、顺利退出并获利,才是考验创新工场这种新模式的关键点。
相对于美国Y Combinator模式,一年4个人投资60个项目,创新工场一年只出了12个项目。这份答卷似乎对于“超级天使”并不让人惊艳。
事实上,要从创新工场孵化器平台中顺利“毕业”并非一帆风顺。一般,第一轮会有大约15-20个项目经过筛选进入创新工场“孵化器”,获得种子期的资金和服务,在半年或者一年的时间内,这些入围团队可以自由组合,直到呈现出一个多职能、有营收的团队才能再次获得由创新工场发展基金会投资的百万级别“天使融资”。
决定这些创业计划生死的,将是能否获得外部风险投资,即A轮融资。此轮将由第三方风投主投,创新工场发展基金跟投,通关者将正式从创新工场母体剥离、单独成立公司,而未通关团队则将面临解散。
对于创业者而言,这是一次充满刺激的挑战,对于创新工场而言,同样是一个大赌注。
一年间,创新工场实现“20进12”,李开复称,未来期望“点心”、“豌豆夹”和“友盟”等12个项目在加速之后,能够至少有一半达到A轮融资。
“钱不能只投一轮,要继续投下去”,李开复对《英才》记者直言,既然投入了更多的精力养大一个项目,就不能过早的放掉,之所以要融资10亿,就是未来能在估值更高的时候继续跟投。
直到进入B轮融资,创新工场的投资也不排除继续跟投,但是随着估值的增长,投资比例会一直下降。
李开复透露,一年间,创新工场从零到200人,仅花费400万美元。这预示着,更多的融资已预留给未来的多轮融资。
但是,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互联网大佬对《英才》记者说,探索这种新模式是一件高风险的事,尤其是在互联网领域。一则,创业板审批监管制度的相对不成熟可能将一个好的互联网创业计划做砸;二则,腾讯、百度等中国互联网巨头热衷于“复制”创意模式而鲜有收购之举,这都为未来创新工场的退出机制提出挑战。
创新工场本身既是创业孵化器也是一次依赖于外部资金的创业探索,中经合集团董事总经理邱玉芳也明确表示,希望创新工场“五年之内可以看到业绩。显然,创新工场在投资回报率上的压力也不容小觑。
李开复:创业者易犯“10错” 不能存侥幸心理
2012-09-27 08:26:34 来源: 上海商报 有71人参与
李开复说,“我知道有些创业者还不太明白,我要告诉他们的是,如果创业者无法避免以下十种易犯的错误,那他们和投资人的对话肯定很难超过10分钟。”
创新工场上海基地的开业仪式很务实,务实得甚至让一些创业者觉得“受不了”。“好不容易排长队等到自己向风险投资人介绍项目,没料到刚说几句话,就被劝说别创业了。”从青浦区长途跋涉赶来的创业者小旭一脸无奈地说道。小旭被“劝退”的遭遇并非个案,听听创新工场创始人李开复在创新工场上海基地第一堂“公开课”上是怎么说的。“我并不想表达,一个项目失败或者无法启动全是创业者的过失,但如果创业者无法避免十种易犯的错误,那他们和投资人的对话肯定很难超过10分钟。”
仪式变身投资人见面会
经过两年的发展,创新工场迈出了全国拓展的第一步,出门第一站就选择上海。9月8日,创新工场与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上海市杨浦区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后,创新工场上海基地于上周五正式开业。
创新工场的开业仪式主打“务实牌”,一场名为“创业嘉年华”的系列活动几乎全都围绕着创业者,为他们提供服务和培训。其中,尤以“风险投资人和创业者对话”的环节最为“给力”。多位国内重量级风险投资人受邀到场,不乏草根互联网投资人蔡文胜、起点创投基金合伙人查立等明星“投资人”。
商报记者在现场看到,挤满会场的数百位本地创业者翘首企盼,排着长长的队伍,等候“心仪”的天使投资人为自己指点迷津,这样的场面就算在上海这样具有创业氛围的大城市也并不多见。
然而,记者注意到,有的创业者即使满腔热血,费尽唇舌,也难撼天使投资人的心,这让一些创业者打起了退堂鼓。但是,如果从另一个角度去观察,这看似令人灰心的一幕其实正体现了本次投资人问诊的“务实”一面……
“过去三年,我看到了创业者面临的挑战。在中国这个环境下创业确实很难成功。”创新工场创始人李开复在次日的“公开课”上说道:“昨天,我们被创业者的精神所感动,我也看到许多天使投资人向创业者给出了最诚恳的建议,甚至劝告有的创业者不要再继续创业。”
李开复说,“我知道有些创业者还不太明白,我要告诉他们的是,如果创业者无法避免以下十种易犯的错误,那他们和投资人的对话肯定很难超过10分钟。”
提醒创业者易犯“十错”
李开复表示,第一错“侥幸心态”。创业者堵投资人的门、向投资人群发Email,认为投资人看到邮件就会投资。其实没有这么简单,投资人每天要看数以百计的商业计划书,然后再筛选并做深入调查,不可能让你“侥幸”获胜。
第二错:“拍脑子想点子”。不要认为拍脑子想出的点子就会拿到投资,好点子不值钱。
第三错:“想问题没有深度”。创业者很浮躁,有个点子,马上就写商业计划书、找投资;但见了面,几个问题下来,创业者就被问倒了。
第四错:“堆叠商业模式”。有的创业者喜欢把一系列的“流行商业模式元素”做堆叠,但事实上这让投资人很倒胃口。
第五错:“伪需求”。创业者喜欢把周边人群的需求放大。例如“我老婆有这个需求,我朋友有这个需求”。但这些需求是伪需求,不是创业者从真正用户那里问来的。
第六错:“过分偏执”。极个别创业者为得到投资,以“我得了绝症,你不来看我,我就不活了”这样的偏执话语威胁。这样的情况,就算投资人来见你,但最终还是要看项目。
第七错:“低估创业难度”。创业难,难于上青天。今天即使你得到李开复的投资,进入创新工场孵化,要想成为腾讯、阿里巴巴这样的企业的概率还不及千分之一。
第八错:“故作神秘”。创业者把“点子”当商业机密,与投资人谈条件:“先给钱再说点子”。要知道,创业者是靠执行获胜,不是靠秘密的点子。
第九错:“不诚信”。创业者“盗窃”他人项目的知识产权。
第十错:“描述不清晰,讲话没重点”。投资人希望,创业者能用一句话概述:“项目情况、用户、市场和团队特色。不要浪费彼此时间”
李开复:创业的五个建议和误区
2011/4/13/8:13来源:价值中国作者:李开复
为什么在中国的今天,创业是一个特别合适特别了不起的,让我们充满激情的事情。有五个理由。
再下面我觉得今天中国的创业者有一些误区,有一些创业者有一些误区,我想对这些误区也做一些点评和建议,这方面也有五个建议。
首先谈谈中国的机会,中国今天是了不起的机会,大家想到的第一个理由就是中国的市场是巨大的,在全球面临经济危机的时候,中国的经济依然在蓬勃成长。中国的创业,中国的无论是从初期还是上市的公司,都得到全球的认可,因为中国的每一个市场都在快速的成长,当然我处于的互联网市场成长更快,这个非常容易可以看到,最近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一些公司都表现非常好,大家可以看到,可以预估中国未来的互联网市场绝对会超过美国,从人数已经超过了,从未来的人均消费,也会慢慢的赶上。而且当市场远远超过美国的时候,整个市场的价值会越来越大。所以我想市场肯定是最大的一个理由,让大家看好中国也是为什么我在一年多前决定出来创业。
第二个理由,我们想到的就是人才,中国的人才是非常优秀的,非常刻苦,非常的有毅力,而且对成功有非常强大的欲望。这些都是造成美国硅谷成功的理由,那么这些理由,在中国也慢慢的在蕴育出来,让我们有非常大的未来的期望。而且这些创业者,他们在很多成功的榜样,比如刚才的郭广昌(微博专栏)先生,马云(专栏),马化腾(专栏)等等,中国的成功创业者,而且在非常短的时间得到很大的成功,给了这些创业者非常大的激励。
第三个理由,我们刚才今天早上也听到了政府对创业有非常大的支持,今天我们看到来会场的这些国家领导,政府领导,还有地方政府领导,都是对创业充满了激情和热情,政府也提供了各方面的帮助,在创新工厂的这一年多我深深感觉到,在北京市和其他的城市也好,都对创新创业有相当大的支持。
第四个理由,可能更针对性的对创新工厂来说,看到了互联网巨大的机会。因为互联网的创新和创业,现在是面临一个历史的时机。因为我们谈到投资,其实看两点,一个是成本,一个是回报。我们现在可以看到的是互联网上成功的公司,它的回报是巨大的,他的估值是最高的,而创业的成本又是最低的。做互联网企业,只要有人就行了,没有硬件方面的巨大投资,只要有人,能把一个点子执行好就可以创造很大的价值,我觉得互联网创业在中国,尤其是在中国特别特别好的机会。还有很多的行业,比如新能源,绿色方面的这种投资,也很好,而且也得到了很大的政府的支持。
第五个理由,国外的灵感。中国虽然投资环境很好,创业环境很好,市场也很好,但是毕竟在有一些领域,比如说,新能源,比如说互联网,还是美国走在前面的。那么中国的创业者,可以看到,美国创业者的灵感、点子、成功和失败。而从中学习,这里我并不鼓吹,直接抄袭,但是很多美国的成功和失败,还有别的国家成功和失败,都可以帮创业者走更少的弯路。
我对中国今天的创业是充满了热情和信心,也就是为什么我在一年多前,也决定在中国做创业这样的一件事情。
但是我对中国的创业者也有五个担心和五个劝告。所以如果刚才郭广昌先生泼了一点冷水,我可能要泼一点冰水。
李开复:创业的五个建议和误区
2011/4/13/8:13来源:价值中国作者:李开复
第一个比较担心,在没有准备好的时候,过早出来主导创业。尤其是大学生,大学生对创业充满热情非常好未来有创业的梦想非常好。但是梦想自己一毕业就可以成为下一个马化腾,这个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是不现实的。因为中国的教育虽然进步很快,但是跟美国还是有相当的距离。美国之所以能够看到这么多大学出来的学生,毕业或者甚至未毕业就成功出来创造了了不起的企业,从比尔盖茨,这些例子让我们很振奋,但是不要忘记了这是在美国多元化的教育之下,这些人出来不仅仅是科技精英,他们对团队、执行力、经验有相当的累积。在中国教育虽然在进步,但是中国的教育相对比较专注。一个学理工,学做计算机的,可能对计算机懂的不少,但是要管理团队,有执行力,经验,让他能够把一个团队从无到有,把一个市场做出来,这个经验往往在大学毕业的时候还是不足够的。所以在座的大学生,你们如果想创业,我鼓励你们走上创业之路。《先参与创业再主导创业》我写的一篇文章,给自己几年的时间,加入一个创业的公司,在里面经过一个有经验领导者,看他怎么做事情,看市场怎么被建立起来,看产品怎么被创造起来,经过几年的学习,你会得到资金和辅助,成为一个成功的创业者。当然像刚才郭广昌先生所说的,创业失败概率很大,没有必要把一个70%的失败概率变成99%的失败概率,因为丝毫没有经验没有团队就出来,凭着自己拍脑子想出来的点子有认为你可以改变世界,那么你失败的概率就会是99.99%,所以没有必要让自己这么困难,给自己一点时间来学习,来培养自己创业的这种牵制和经验,在学校里面参加这类的会议,都是非常非常的好,只是多给自己一点时间。大学毕业的时候你22岁,如果你25岁或者28岁能出来创业,这还是非常非常年轻的,不必要赶在今朝,这是第一个建议。
第二个建议,由于很多创业者认为,我有一个好点子,这个点子就是一切了。甚至有一些人认为说,我这个点子我要藏起来,不能让别人知道,不让风投和天使知道。我想分享的是,真正这种点子改变一切的是非常非常少的,点子非常多相对来说点子是不值钱的,我相信每一位如果仔细想想,都可能可以想出10—20个不错的点子,而且足够好让风投来投资的点子,所以点子不是最值钱的。创业的成功或与否,在过去创新工厂这一里我看到有三件事情是最重要的。
第一个方向要把握的准,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第二个,团队要非常的好,要看人。第三个,团队要有执行力,知道如何把一个点子执行出来。所谓方向要看的好,我举一个创新工厂的例子,在一年半前,我们看好智能手机,看好第一步将打好基础设施软件,于是我们投资了智能手机的操作系统,投资了电子商店,投资了广告平台,投资了开发者工具,投资了与PC同步的工具,这些都是一个未来智能手机成的重要的基础。当时我们在正确的时间做了正确的投资,现在很多的VC都来希望能够在下一轮参与,而且估值都非常好,这五个方向都成为了业界的第一。
下一个阶段廉价智能手机出来了,就要看好中国的年轻用户所要用的娱乐应用,比如游戏、音乐、视频、社交,这些方向成为了第二轮的投资方向。举一个别人的例子,如果说20年前有人拿了谷歌的商业计划去投了的话,会失败的,如果是15年前有人拿了Facebook的商业计划也会失败,而今天他们成功了,是因为他们在正确时间做了正确的事情,而不是一个点子本身改变了世界。能够很好的把握计划投资才会成功。看人看团队,刚才也讲了很多了,其实投资创业,真的是一个人的事业。
李开复:创业的五个建议和误区
2011/4/13/8:13来源:价值中国作者:李开复
执行力,中国的例子,京东商城,这个点子改变世界吗,很了不起吗?没有人想过吗,并不是,电子商务很多人想做。但是为什么今天京东商城这么成功,成功不是来自于他的点子了不起,是因为他的团队,是因为他的团队很厉害,是来自于他们对物流很懂,他们对用户的需求和市场的发展看的很清楚,是来自于他们很有执行力。让我们再一次看到重点不在点子,是团队,正确的时间昨正确的事情。
第三点误区,创业的目的是为了上市,创造很多的财富,打倒竞争对手。确实大家都想赚很多的钱,都想上市,但是上市不是一个最终的目标,而是一个新的开始。创造一个有价值的产业,能够让产业链达到工共赢才是最好的目标。我们看美国的一个很好的产业,比如说谷歌这样的一个公司,他其实是用他的技术,造富了用户,内容生产商,还有广告主。这三者都得到利益,还有他自己也会得到利益,并不是说把一个谁,竞争对手压死了,打死了,把别人的钱到自己的口袋作为一个目标。因为互联网是一个非常成长快的一个企业,我们应该希望在他成长的过程当中,把饼做的更大,让大家达到共赢,而不是你死我活。所以我希望在中国的创业者,更多有这种胸怀和心态创造一个很好的环境,很正面的一个生态系统。
第四个误区,刚才郭广昌先生也提到,就是创业并不只是一个科技创新,这两者不是等号。当然如果你有科技创新,那会为你的创业加分,提高竞争的门槛等等。但是我们不要过分认为说,每一个创业,都是在研究室,在实验室里面,发明了一个新的东西,申请了一些专利,然后出来改变了世界,这个是很少的例子。
更重要的是对市场的理解,和对用户的细腻的理解和分析。一个成功的公司,无论是大家认为特别创新的公司,像苹果,或者一个对市场有很深很了解的,对用户有很深的洞悉力的公司,像腾讯这样的公司,同样得到成功,但是同样的一点是他们对用户有非常细腻的了解,他们非常尊重用户,把用户的利益放在非常的前面。然后这些理由,才造成了他们的成功。而且他们在互联网上面,尤其无论是国外的谷歌,或者国内的这些淘宝,腾讯之类的公司,他们都充分利用到了互联网的特性,也解决说,互联网其实是一个实验室,你应该尽快尽早推出一个足够好的产品,但是不是一个最终的产品。然后在他之上来获取用户的使用习惯和信息,用这个信息把产品做的更好。这个是纬有互联网时代才能做的事情。
在互联网上,可以把整个互联网和用户,当做一个实验,非常快速的推荐你的产品。这个微创新就是互联网的精神,很多人把微创新和抄袭划等号,这是不对也是不公平的,更多人应该需要理解这一类的微创新,快速把握住市场的方向和用户的需求,这个才是真正的成功之道。
最后我想谈的一点误区就是,认为风投认为VC他们提供的价值就是钱,也就是说我创业,谁能给我钱,钱在哪里,我怎么能够有第一笔钱,我去做我的事情,这一个误区。其实真正成功的风投,他们提供的价值是在钱之外的,他们能够帮你介绍人脉,提供下一轮的融资,帮你把我市场的方向,帮助你把产品做的更好,让你了解国内外的市场,帮助你介绍人,帮你招聘,帮你理解法律的这种诠释,还有帮你做更好的财务,让你更快能够,但是在合适的时候能够赚钱。这些才是风险投资家他们的本质,他们能提供最大的价值。
希望每一位创业者,不要只看到钱的来源
李开复:创业的五个建议和误区
2011/4/13/8:13来源:价值中国作者:李开复
今天在中国有非常多有钱的人,如果有好的方向和团队,一定可以融到字,但是一定要挑选给你最大加分的风险投资者,这样才能对得起自己创新工厂就是一个初期的天使投资机构,我们过去一年半当中,累计了接近40位十年经验以上的在商务、法务方面,在招聘方面有巨大的累积,我们每年可以招到一百个优秀大学生的工程师,让创业者来到我们这里,可以没有后顾之忧专注做他的创业。而对有经验的创业者,我们可以除了提供资金之外,最重要提供刚才谈到的多方面的帮助的价值,几乎就像是武侠小说里面,如果是创业者,在创新工厂可以得到多个师傅,可以在他的领域是专家,可以把他的专长教给你。另外对于那些有热情得大学生他们想创业,我们提供了众多大学毕业生参与的机会,参与团队,在一个有五年十年经验的创业家的领导下,学会如何创业,将来如果有创业的潜质,这样的工作能够让他更快速发挥他潜质。我们创新工厂一共投资了17个比较大的项目,在这17个项目里,我们今年预估应该有10个可以拿到外部的融资,其他在明年应该也会拿到一些融资。我们在现在以达到一轮的成功率和失败率相对来说,看起来应该是在75%左右,也就是说75%的项目从我们这里,从无到有的创造,一直到有75%可以拿到第一轮的投资。这不是最后的成功,最后上市,那还是有很长的路地但是75%阶段性成功的概率,验证了我们这样的一个模式。能够吸引到很好的创业者,搭配着很多参与创业者,针对着用户,把握着用户的需求创造价值,这样的
一个成功率是让我们相当自豪的。然后在这里也希望跟大家分享我们过去的工作得到阶段性的成果。所以,我们希望在以后,能够更多的与在国内外的创业者有合作的机会。能够让中国的创业者,能够帮助中国的创业者,提供一个像美国硅谷一样好的环境,让我们来共同创造以后世界创业的未来。谢谢大家!
“红鼎”坠落:草根PE生存极端样本 |
2009-07-01 14:27:00 来源: 经济 作者:经济 阅读:492 |
|
“世事难料。”6月10日,小Y在自己的博客上写道。 这一天,昔日有“民间创投第一人”、“天使投资大哥”尊称的红鼎创投董事长刘晓人,因为涉嫌集资诈骗罪被浙江省德清县公安局批捕。之前的5月5日刘晓人就早已为躲债而投案自首。 本报此前在当地调查显示,当地政府统计的一个数据是,留在社会上的累计集资金额为2.15亿元,其中的1.97亿无法按时偿还,其债权人覆盖了浙江德清、杭州、宁波等地。 “昔日鼎盛、今日落魄”,仿佛送与刘晓人的一句判词。 然而刘晓人的下场却出乎小Y的意料之外。在事发前的美国之行中,小Y还在旧金山机场见到了刘晓人,当时刘“依然侃侃而谈”:他要把投资做到美国去。可以作为佐证的是,刘此前曾透露,红鼎当时就有2亿元人民币的储备。 由此,小Y始终无法相信“刘晓人拿到集资款后,仅将极小部分用于投资”,而其中的近2亿元被他用于支付高额借款利息以及个人挥霍了。 “我始终觉得,是他的资金链断了。”刘晓人以及红鼎此前宣称是做天使投资的,投向IT项目。小Y认为,是国内互联网投资回报周期过长造成了刘资金链断裂。 “他被自己的理想催眠了”。到底发生了什么,仍是一个谜。红鼎内部和刘晓人关系密切的一位人士事后发来短信,“等事情过去了,再和你讲讲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 若以善意推断,假使刘晓人起初确实怀了“希望10年以后,红鼎能在国内投资领域和国外VC巨头拥有一样地位”的梦想,但他选择的路径显然和其梦想不匹配。 与刘晓人事件几乎同时,6月初在PE发展论坛上,北京PE协会秘书长熊焰等都提出,PE管理办法的出台是目前中国PE发展的当务之急。 刘晓人是个偶然性,但中国PE现有的生存状态下,刘晓人的出现是否又是必然? “合会模式”泛化 刘晓人的第一次借款,可以回溯到2004年。在刘晓人的债务人最为集中的浙江德清上柏村,知情人士如是说。 这一年,刘晓人转型做起了专职投资人。红鼎此后的联合创始人之一的项建标指出,他与刘晓人合作超过10年,“从最初炒房、炒煤、典当、茶叶、工艺品、传媒、娱乐一路携手走进了风投行业”。在这10多年中,刘晓人据说在这些传统行业中投资过几十个项目,“平均回报在20%左右”。 可想而知,认为“做VC和投资房地产没什么区别”的刘晓人,也把传统领域投资的“成功经验”带入了专职投资过程中:通过亲友引荐推荐项目,如果赚了就大家分红,如果亏了就大家一起承担损失。 然而这种模式并非刘晓人专利,事实上几乎是普遍做法。 青岛的一位天使投资人说,他们在投资项目时“肯定是要融资的,但一般都是亲戚朋友的资金”。上述天使说,“如果项目好,才会考虑融资”,但对这些融资的对象,由于“大家都是圈内的、彼此信任”,因此很少需要分析投资的风险因素等。 这种模式甚至是许多机构化了的所谓人民币基金的运作方式,这些 基金 的投资人群体是个松散的联盟,“有好项目时就把他们召集到一起,感兴趣的人就各家认购一定比例的股份”。 与沈南鹏、邓锋、丁健等在创业投资支持下成长起来的创业者或创业型职业经理人转投VC、PE市场不同,“传统企业主的转型变得尤为困难”。 业内人士指出,毕竟VC、PE是非常“专业的生意”,即使前种类型的投资人还遭遇着种种问题,何况是从来没有接触过VC、PE的刘晓人们? 2006年第一次投资一个互联网项目,带来了百分之几百的回报,或许更坚定了刘晓人对民间集资、投资然后退出这种模式的认可。 此后的2006年8月,其与金库网总裁项建标等同道成立了红鼎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专事互联网天使投资,开始介入以境外风险投资和政府投资为主的领域。 “红鼎投资是在寻找一种模式:一个民营初创型投资公司如何介入早期项目,如何进行之后的机构化运作。”项建标此前说。从目前看来,刘更可能是将最初投资成功的经验在红鼎的平台上“规模化”了。 尽管红鼎此前的联合创始人此前披露,红鼎用于投资的资金从来没有超过3000万,刘晓人集资所得并没有用于投资而是用在了自己的生意上。刘晓人自己也始终认为,通过产业资本介入投资领域的企业家不应就此放弃原有产业的经营,“产业+投资”是一种更合理的方式。他自己也承认,在以更多的精力介入投资业务的同时,这两年多他并没有放弃原有业务。 但这也并不能全盘否认,刘晓人用募集来的钱在红鼎的平台以外进行投资。 2008年初,刘晓人在北京曾经和人私下提及,其投资项目超过了40个。比如2008年6月前后,刘晓人注册成立了茶易小铺(中国)管理有限公司,此后又成立红田茶业连锁公司,专卖茶业与茶具。 刘式创投法? 从一开始,刘晓人就认识到自己没有投资经验。 尽管在红鼎成立之前,其已经在互联网领域投过几个项目,但如何从传统行业介入职业互联网投资是他面临的最大问题。刘晓人的办法是,“先认识记者,再经过记者进入圈子”,因此“我特别喜欢和记者聊天”。 而为了弥补自身投资经验的不足,红鼎一开始就跟互联网实验室达成了战略合作协议,由后者帮助其筛选投资项目,并启动了名为“天使寻宝”的千万天使基金征集创业项目的活动。“但是互联网实验室又有多少投资经验可以借鉴呢?”一位业内人士问道。 更何况刘晓人的态度是,先恭而后倨。 曾任和讯网CEO、YAHOO中国总经理的谢文此前就顶了红鼎创投“投资顾问”的虚名,但他却说从来没有“顾问”过任何一笔投资案。与红鼎创投曾经共同投资某B2C网站的VC人士说,刘晓人在投资后,曾私下认为合作方在“对公司的运营、赢利情况的判断,以及交易的定价等方面”也不过如此。 与刘晓人接近人士说,其“喜欢喝茶聊天,爱读书,人也极聪明”。但显然其也有聪明人“自视过高”的缺点。北京一位投资圈人士说,此前很多人认为刘晓人是“马云第二”,但刘晓人在看过与 马云 相关的书之后却在私下认为,“马云的做法、曾经说过的话,他也同样有过”。因此尽管其去年就专程赴硅谷去考察VC的运作,但“私底下他只是把这当作是结交朋友的机会,并没有真正地去了解基金是怎么投资的”。 因此对最初定位于天使投资的红鼎创投,刘晓人有自己的一套见解和运作方式。比如关注大学生创业,其考察的流程也很简单:了解这些学生在学校的一些情况,“从班主任是不是愿为你推荐,到同学之间怎么相处”。而他认为,国内创业板出来之后,其投资的项目“会有不少能去创业板上市”。 当其看后的项目遭到其他股东一致反对时,刘晓人会自掏腰包进行投资。 “比如觉得一个大学生人不错,也不管是否有商业模式就进行投资”。刘晓人曾经公开表示,即使红鼎最初的3000万元全部失败了也没什么,“就当是交学费”。 “他显然没有考虑过投资是需要考虑投资回报的,作为天使投资,可能在第一笔启动资金之后后续还会有大量的资金需求。”北京一位投资人说,“他也没意识到,中国的天使投资市场和创投之间没有过度的桥梁。” 此前,红鼎的一位联合创始人就指出,红鼎几乎是刘晓人一人说了算,“没有董事会制约,没有任何投资决策程序可言”。到2007年,一些股东在经手公司财务时发现资金进出比较多,“而且有些资金是高利贷”。 从2007年到今年事发,将近2年,为何其他股东、创始人没能制止刘晓人、没能保护自身的相关权益?这成了个谜。 也许这些股东也并不知道如何规范运作、如何保护自身权益。 不仅仅是个案 在浙江德清县上柏村,那些刘晓人的债权人,“大多数根本没有协议,很多都是自己写个借条而已”,而在很多借款上,甚至连借款的本金、利息都不写。 那些借给刘晓人钱的,大多是“种茭白的、养猪的”。大部分人都是冲着高利率去的,“利息最高的时候甚至能达到9分、1毛”。而这样的人多达上千人。上万亿的民间资本过去20年“横冲直撞”,寻求各种可能的投资出口,他们却又对“VC、PE”不懂。 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彭冰指出,按照《证券法》的规定,公开发行证券,必须经过中国证监会的公开发行核准;而公开吸收存款只有商业银行才可以从事。 “如果私募基金采取了公开筹集的方式获得资金,则可能构成非法集资”。 但是许多专家也指出,“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产品、保险公司的投连险产品,甚至包括一些由银行代为销售的信托产品,都采取了公开或者广告的方式宣传,并针对不特定的公众群体”。这些理财产品都构成了公开发行,但却又在《证券法》和《商业银行法》的监管范围之外。 “这些投资人,怎么才能得到公平保护?”大成律师事务所律师魏君贤认为,这是包括发展私募基金所要面临的重要问题。 而在此前的PE发展论坛上,厚朴资本董事长方风雷透露,证监会方面之所以对PE行业心存犹豫,就是怕“其投资人表面上符合基金人数的上限”,但在显性的投资人背后却又有一连串的隐形投资人,“不好监管”不说,也无法保护这些隐形投资人的利益。 而在刘晓人案中,很多债权人“也是借了亲戚朋友的钱”。 刘晓人案,恐怕只是冰山浮出水面的一角。 “我曾经去过一个基金的融资宣讲会,”北京某VC机构人士说,“那家基金不仅明确提出30%的固定投资回报率,而且投资的最低门槛是10万元人民币。”据该人士说,提及的这家基金其北京办公室就在长安街上。 另一家VC基金的负责人更提及,国内机构“甚至有在自己的网站上公开发售基金份额的”。出于好心,这位基金人士曾经提醒过对方,但过了很久这个广告才能网站上被撤掉。 “不要说民间新设立的基金会怎么做,这家基金却是已经有七八年的发展历史,而且频频当选中国风险投资50强企业。”上述人士说。 |
红杉传奇 |
2008-05-14 11:27:00 来源: 《环球企业家》 作者:佚名 阅读:1919 |
|
门罗公园的沙丘路,袒露在加州明媚得不太真实的阳光下。 它并不算太宽阔,路旁的建筑也颜色素朴。树木太多,让那些兴建于20世纪上半叶的2、3层小楼,大多只显现出木质的低斜屋顶。平日里,阳光、树影和路对面起起伏伏的小山包,合为一组恬静的风光,透入百叶窗的缝隙中。 与这种安静、平凡的景象恰成对比的是,这条绵延数里的道路,因密布着共掌管2600亿美元的上百家风险投资公司,而被一些人称作“美国西海岸的华尔街”。尽管这里缺乏华尔街式的威严或贵族气,但只要想到,自1969年英特尔创立以来,绝大多数硅谷的高科技公司都由这里的投资者扶植壮大,便可知它对华尔街意味着什么。 在这条奇迹铺就的道路上,红杉资本(Sequoia Capital)是一个真正的传奇。作为一家运营近35年的风投公司,它战胜了科技跃迁和经济波动,从而获得与这一生命长度相呼应的优秀项目密度:在大型机时代,它发掘了PC先锋苹果电脑,当PC大肆发展,它培养起网络设备公司3Com、思科,而当电脑被广泛连接,互联网时代来临,它又投资于雅虎和Google……因其秘而不露自己的投资业绩,外界便常引用这样一种说法:它投资超过500家公司,其中130多家成功上市,另有100多个项目借助兼并收购成功退出。因其投资而上市的公司总市值超过纳斯达克市场总价值的10%。 让这本杂志提供给你一些在中国从未披露过的数字:以8年为周期,红杉于1992年设立的6号基金的年化内部回报率(annualized IRR)为110%,1995年设立的7号基金的内部回报率为174.5%,即使因设立较晚而未完全收回回报的8号基金,在1998年到2003年初之间的内部回报率也达到了96%。这是一系列足令风投业任何人侧目的数字:行业内部回报率的平均水平,在15%至40%之间。 而且,红杉的传奇还在继续:业内推算,2004年Google上市后,红杉将其1250万美元变为50亿美元以上回报。而它在YouTube上的1150万美元投资也随着Google的收购,变成了4.95亿美元。 在一个充斥着才智之士的高竞争行业取得如此与众不同的成就,让红杉不可避免地成为业内备受瞩目的对象,而其明星项目的投资者,如投资于苹果、甲骨文和思科的唐·瓦伦坦(Don Valentine)和发现雅虎、Paypal和Google的迈克尔·莫瑞茨(Michael Moritz),则成为沙丘路上的超级明星——几乎所有评论者都会将瓦伦坦、莫瑞茨与早年投资于英特尔的亚瑟·洛克、KPCB的约翰·杜尔并称为这一行业的“四大天王”——即使如此,多数业内人士也坦率承认,红杉令人费解。 今年3月在沙丘路的一间办公室内,本刊记者询问Mayfield基金执行合伙人邝汲荣(Kevin Fong):“你觉得谁是这里最好的投资者?”他直接表示:“迈克尔·莫瑞茨”。原因?“因为他能投出别人投不出的项目。”而NEA投资公司前合伙人斯图尔特·奥索普则称:“我和莫瑞茨竞争过很多的机会,但是我不知道他如何做投资决定,我很困惑。” 想解析这部“价值机器”的运转方式,确非易事——莫瑞茨对本刊坦率表示:“我们并无兴趣为其他风险投资公司提供行动指南”——但一个难得的视角是红杉中国的建立。它较为完整地反映了红杉如何选择团队,如何与新成员形成默契,以及如何在一个全新的市场发现新机会。为此,过去三个月间,《环球企业家》数度采访红杉中国4名主要负责人、将近其一半项目的创始人,并在一年间再度采访莫瑞茨(关于其人其事,参见本刊2006年4月号《点金之手》)。 “风险投资业有很多‘层次’,你看上去很简单,但想做好,就要学习、领会很多层次。这跟好的绘画作品一样,即使表面看来简单,其实蕴涵大量的复杂性。”迈克尔·莫瑞茨比喻称。其人从不打高尔夫,业余时间喜欢绘画。而他对红杉的总结是:“我们是一群人,非常非常勤奋地工作,试图确定我们投资的下一家小公司能够变得伟大。” 这个曾经修习七年历史、撰写过两本商业著作的威尔士人有着绝佳的文笔和巧妙的比喻能力,但他更喜欢用朴素的方式阐述自己的理念。比如,关于一个不可忽视的小问题:红杉如何定义一家风险投资公司的成功? 2006年9月12日,亲临中国的莫瑞茨对着上百名创业者,阐述了这样一种观点:衡量创业公司的成功标准只有一个,活下去。而投资者的成功标准,就是最大程度帮助创业公司活下去。而在2004年的一次采访中,莫瑞茨称,好的风险投资公司需要保持两种素质:其一是有说服力的投资回报记录,其二是保持高度竞争性。 这并非虚妄之言。如果说红杉的独特之处体现于其连续30年走在技术潮流之前,深层次而言,这源于一些保持竞争力的方法:勤奋、保持好奇心和危机意识、不为市场波动改变投资基本原则、在长时间里形成合伙人之间的默契与共同进步……它们并不难归纳,但很难长期落实。 虽然这只是一家数十人规模的合伙人企业的方法论,但它实则具备很大的普适意义。在这个加速的商业时代,以往经年不变的商业模式往往在取得2、3年的成功后就面临挑战。看看微软、英特尔、索尼这些处境尴尬的创新先锋,以及整个汽车业——持续走在趋势前面,寻找那些具有巨大爆发力的商业机会,正是任何一家企业都应从红杉的经验中学习的。 “下注于赛道,而非赛手” 美国思想家爱默生曾说:“一个机构就是一个人影响力的延伸”。在红杉,这个人就是创始人唐·瓦伦坦。 所谓瓦伦坦的风格,可以归纳为一句话:“投资于一家有着巨大市场需求的公司,要好过投资于需要创造市场需求的公司”。因其过于强调市场对一家公司的意义,多年以来,这句话被引申为更通俗的“下注于赛道,而非赛手”。 这或许是沙丘路上最著名的一句专属于风险投资业的方法论,也是行业内引发争议最多的名言。表面看来,这句话似乎太过看轻企业家精神对于创业公司的价值,而且显得颇为个人经验主义:在瓦伦坦创立红杉之前,他曾在仙童半导体和国家半导体两家公司担任销售方面的要职,被认为善于读解市场变化,并知道如何应对这些变化。而他个人的风险投资教育也来自于国家半导体时期的经历:因为当年其规模尚小,资源有限到甚至不能为全部客户提供产品,就必须有人来判断哪些客户前途广阔,值得长期合作,哪些客户需要果断拒绝。负责这一决策的瓦伦坦必须根据对方公司的市场前景和短期产品的商业价值来不停做出预测。 但也需要指出,瓦伦坦并非不善相人之术。1960年代他还在仙童半导体公司任销售经理时,就招聘了一批日后硅谷的风云人物。如AMD创始人杰里·桑德斯、Maxim创始人杰克·吉佛德和苹果公司首任CEO迈克·马库拉。 既然如此,瓦伦坦个人倾向的论述为何成为一家风险投资公司连续30年的风格取向? 根本而言,这是一种差异化努力。虽然所有风险投资者都会承认市场的重要性,但即使在美国,因关于市场状况的数据总是匮乏,多数人更愿意变换角度考察公司,而去回答那些看似重要的问题:技术是否独特?管理团队是否足够好?产品是否可以被专利化?这些问题并非不重要,但它们都只能为一个判断提供片面支持,而当投资者试图同时回答多个问题时,就很容易失去焦点。 比如,不乏有业内人士指出,比起投资雅虎和Google,更令人感到神奇的是红杉投资X.com。在多家投资公司同时看好X.com时,它突然经历了一次员工集体辞职,令其他投资商望而却步。但莫瑞茨未改初衷,并最终将其出售给eBay,大赚一笔。 在本刊就此次“火中取栗”之举询问莫瑞茨时,他最直接的回答是:“我们依旧相信该市场前景”。就其当时的判断,X.com开拓的电子支付市场是存在的,且拥有巨大发展空间。唯一的问题是,它与不过一街之隔的Paypal一直处在焦灼竞争之中,双方均消耗巨大。这就让它面临一个并不复杂的选择:不惜稀释股份将两家公司合并,获得此市场的领导地位。 “下注于赛道”的另一个理由是,天才创业者实则非常罕见。瓦伦坦曾表示,自己一生只见过两个拥有超人洞见的创业者:英特尔的罗伯特·诺伊斯和苹果的史蒂夫·乔布斯。即使如此,1977年乔布斯找到了瓦伦坦时,年仅22岁,只读过半年大学,爱打赤脚,形象仿佛胡志明,其经历和身份都很难以说服投资者。 同样的问题出现在雅虎这个项目上。雅虎创始人杨致远曾告诉本刊:“莫瑞茨关键的本领还是看人,当年我和费罗以及后来Google的两个创始人,还都是学生,我们自己都不会赌自己一定成功。” 但对红杉来说,这实则并不是个问题。莫瑞茨发现雅虎时,它还处在只有两个创始人的初创期,仅从两个人的天赋判断其未来成就几乎没有可能。也因此,这并不是莫瑞茨首要的考量要素。真正的问题,也是多数投资者困惑的是:如果雅虎上的全部信息都是免费的,它如何挣钱? 这最终依然取决于莫瑞茨对市场的判断。曾在《时代》周刊就职几年的他深知,广播和电视也是免费的,但它们仍能取得商业上的巨大成功,这也应是雅虎的未来。正是他将自己看到的未来传递给杨致远和大卫·费罗,让一个分类信息检索页面变成了门户网站,并最终成为首个网络上的媒体帝国。 当然,也并不是说,红杉全不在意创业者的品质。 如果审视一下红杉投资组合中的创始人阵容,不难发现,虽然红杉很少寻找那些“八面玲珑”、能够解决从技术到管理的各种问题的创业者,但它最成功的项目通常由特点互补的团队构建。比如思科的创始人是一对情侣,桑迪·勒纳是个极富攻击性、精明且意志强大的女科学家,而其男友林·博萨克性格开朗、喜欢放手管理,且有些理论主义。雅虎的杨致远外向、喜欢思考商业事务,费罗内向、专注于技术。而Google的拉里·佩奇喜欢思考事情是如何发生,谢尔盖·布林喜欢对既成事实进行改善……他们都清楚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以及另一个人所能对公司做出的贡献。 而且,红杉几乎很少投资于那些有过巨大成功的创业者,而更愿意投资于那些有过挫败经历的创业者。在红杉看来,那些持续成功的人往往并不能客观认识成功的原因,很容易陷入个人英雄主义而忽视了大势、时机、他人以及运气因素。而那些失败过的人,如果依然渴望成功的话,能够更好地审视自己。比如1970年代末期的威尔夫·科瑞根,他曾在摩托罗拉有过极好的提升过程,但他前往仙童半导体的几年则极不顺利。当瓦伦坦再次遇见他时,他已经从错误中学习到了什么是无效的,这让他获得了红杉投资于其LSI Logic公司的机会。与此相反,当乔布斯被苹果扫地出门,创办NeXT公司时,红杉反而没有对他进行投资。仅仅因为,这是一家“以复仇为目的”的公司。 这就再次回到了“赛手与赛道”的关系这一问题。就像莫瑞茨玩笑所说:“从生存几率上判断,你愿意赌天才跳下悬崖,还是赌普通人从二层跳下去?”。 |
“没有下一个Google”
瓦伦坦曾经宣称,自从自己1959年去到硅谷,“没有什么是革命性的,全是进化”。就是说,所有技术进步都是相互呼应的,所以投资决策并非凭空而来。
一定程度而言,红杉的故事的确可以被简化为顺应技术进化下的连锁反应:投资苹果电脑后,会发现它需要存储设备和软件,于是红杉投资5英寸软盘业务Tandon公司和甲骨文,接下来便是将小范围内的电脑连接起来的以太网设备公司3Com,当以太网技术成熟,更广阔地域范围的电脑连接就势在必须,于是红杉找到了思科。而在互联网的基础设施成熟后,对雅虎、Paypal的投资就顺理成章。甚至,投资Google的最初想法是:至少它对雅虎的搜索引擎有所助益……
但本质问题在于:几乎所有风投公司都置身于科技流变之中,感受到宏观趋势变化并不困难,为什么是红杉频频抓住每次技术沿革中最优秀的公司?
因历史的偶然性,彻底回答这一问题的充分必要条件并无可能。但值得思考的是:红杉投资过程的独特之处是什么?
首先,红杉并不顺应舆论营造的流行趋势。它很少附庸大公司们以大量资金打造的趋势,比如有线电视公司鼓噪的“交互电视”,也尽可能远离资本市场上的火热概念,如近年的纳米科技和P2P软件。
这种高度独立性在一些时候甚至显得过于冷酷。投资过甲骨文的瓦伦坦于近年公开否定拉里·埃利森提出的“软件业将被整合为几个大公司的天下”,却对小型软件公司的开放和创新表示赞许。曾因看到硬件外包潮流而投资于伟创力的莫瑞茨则无情指出,因为利润低、需要大量的市场推广预算、且需和零售巨头的自有品牌及亚洲的仿制品们肉搏,最近几年的热门投资概念之一消费电子产品是“大粪与泥潭”。
其次,红杉相信“思维模式迁转”(paradigm shift)下的小公司的机会。
在传统行业,“大卫战胜哥利亚”的故事并不多见,但在高科技领域,这却是主旋律。看看半导体行业,早在1960年代初,德州仪器已经规模巨大,但技术创新仍让仙童半导体迅速崛起,随后英特尔又超越了仙童。直到近年,长期的追随者AMD又在挑战英特尔的地位。
虽然行业的变迁发生得相当自然,但让某个个体坚持在潮流变换中持续自我更新,尤其是拒绝成功带来的束缚,则极为不易。
一个细节是,1967年瓦伦坦离开仙童前往国家半导体公司时,仙童的核心成员罗伯特·诺伊斯曾表示不解:“现在去办一家半导体公司太晚了。你为什么不留在这里,我们已经做得够好了,还能做得更好。”对此,瓦伦坦的回答是:“我的命运就是继续前进。”到了1969年,诺伊斯前去创办英特尔时,瓦伦坦特意致电对方:“鲍伯,两年前你跟我说太晚了,为什么你现在又去办一家半导体公司?”
在红杉内,瓦伦坦和他的合伙人努力保持永不停止的自我更新。每当红杉在一家开时代之先的公司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它都像电脑重启一般告别过去,重新寻找那些小的、未得到广泛认可的创新概念。
关于此,不妨参考Google之后,迈克尔·莫瑞茨的投资组合:博客公司Sugar Publishing、天气预报网站Weatherbug、一次性相机销售公司Pure Digital、服务于50岁以上人群的网站Eons、借记卡发行公司Greendot、在线游戏租赁服务公司Gamefly、网络通讯簿Plaxo、电子商务公司RedEnvelope和Zappos、旅游网站Kayak、手机游戏公司Digital Chocolate、用纳米技术制造下一代锂电池的A123、培训软件公司Saba和印度的商务流程外包服务商24/7 Customer。
所有这些公司都与流行的资本概念毫不沾边,而且,你几乎找不到它们与Google、雅虎这些成功案例的相似之处。对此,莫瑞茨表示,只要它们能够提供第一流的服务,就能获得巨大的用户群。而他没有多谈的是:所有这些公司,都拥有着广阔的提供增值服务的空间。
比如天气预报网站Weatherbug,它费心搭建了一个北美洲最完整的天气预报信息网络,如果这些信息能够让大量用户养成在这里了解天气的习惯,它就能提供与天气情况对应的每天的饮食、衣着、旅游等增值服务——这些内容,都可能成为广告销售源头。
这种刻意求新的努力,一定程度上来自于此前的教训。莫瑞茨可能是最爱与他人分享失败经验的投资者,他经常提起,在1997年至1999年间,自己在Webvan投入5350万美元,这家公司试图改变物流运送体系,并用大量资金在全国大量铺设网点。这让其在技术领域声名鹊起,但粗放的管理让其在网络泡沫破灭后轰然破产。
这次失败加固了莫瑞茨自身的投资信念:只瞄准那些有丰厚利润率的企业、避开资金聚集的产业、决不小看改变用户行为的困难、在确定路径正确之前不去轻易尝试。最大的教训?华尔街准备投资成千上百万美元的领域,不是真正的目标所在。
而与华尔街的火热概念类似的是以前的成功经验。“没有下一个Google,就像没有下一个思科、下一个雅虎、下一个苹果、下一个英特尔、下一个微软一样”,莫瑞茨称,“公司各有不同,伟大的公司则有他们自己独一无二的生意之道,有其自己的印记和标识。”
而在变化万千的市场中找到“伟大的公司”的方法,依然是回答最基本的问题:谁在意这个产品?人们会不会在一个足够长的时间——比如对于风险投资公司,8年是一个周期——保持对这种产品的关注?几乎所有日后被证明伟大的投资,都能给这两个问题以惊喜答案。
“尊重规则”
到此为止,红杉的故事都以两个人为主角展开。这种讲述方式保证了叙述的效率,但也容易引起一种误解:仿佛红杉的成功是两个人的游戏。
如果和红杉中国区的合伙人有所交流,不难感受到,虽然瓦伦坦和莫瑞茨在外声名显赫,但在内部,他们只是美国20名合伙人中的两人。即使你强调说,他们是红杉的领袖,这一说法也会被校正为:红杉已经有两代投资者,第一代以唐·瓦伦坦和皮埃尔·莱蒙德(Pierre Lamond)为主导,第二代的代表人物是莫瑞茨和道格·莱昂内(Doug Leone)。
谁是皮埃尔·莱蒙德和道格·莱昂内?比起拥有一系列明星项目的瓦伦坦和莫瑞茨,他们所投资的项目名气并不算大。但这无碍于公司内部对两人的尊敬。
这正是红杉鲜少展露给外界的一面。除了依据一系列正确的方法努力走在潮流之前,让其保持竞争力的根本方式还是合伙人之间形成的互补、默契与共同成长。
形式上,这体现为两方面:其一,除了基金创始人唐·瓦伦坦,它还有5名1980年代加入的合伙人。这群占到总合伙人数量1/3的“资深人士”,相当于超过120年的红杉经验。其二,即使瓦伦坦或莫瑞茨,也不会滥用个人权威。正如红杉资本中国基金董事周逵表示,红杉给他最大的感受是:“这里非常尊重规则,虽然每个人都很成功,但它依然是个所有人都尊重规则的组织。”
“规则”,对于这家以创造力为收益源泉的公司而言,实则是个相当重要的词汇,但却也是外界最常忽略的。如果说其投资方法指向的是红杉选择什么,其规则,或说价值观,就明确了它放弃什么。
如在进入中国的问题上,红杉考察中国市场行之有年,考虑过收购、合资、合作等多种方式,但迟迟未做推进,主要原因就是不愿为利益牺牲价值观。而最终选择沈南鹏、张帆这对组合,也不止因为他们有过多么辉煌的投资履历,还因为双方能在一些基础价值上一拍即合。
这一最终促成中、美两支团队合作的关键因素,乍看来似乎有些空泛。“首先,成功不取决于我今天是否投资了Google,获得了多少回报。其次,红杉中国的成功甚至不是一期基金、两期基金的成功,而应该像红杉在美国一样,是个多年的发展平台。所以,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是建立一个很强的投资基金的文化,不仅要扶植创业者,还必须让这个投资团队在运作中获得最大提升。”沈南鹏总结称。
但它是可以落实的。至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红杉中国的两个创业者都不能将全部精力放在寻找项目上,而是用大量时间与美国、中国的合伙人进行讨论,以及进行内部管理。一年以来,红杉中国每周的固定会议都有莫瑞茨等人电话参与。不过,给每个与会者印象深刻的是,即使莫瑞茨等美国合伙人总能犀利地提出问题,但他们并不去妨碍沈南鹏、张帆全权负责中国的投资决定。
“莫瑞茨对于我们,应该就像当初唐对他一样”,沈南鹏说。虽然在国内投资界已经获得相当高评价,他仍乐于接受这种“传承”——当记者向莫瑞茨询问刚加入红杉时如何寻找项目,他回答说:“红杉合伙人们不遗余力让我明白:在红杉里真正的成功不是我在最初的几年找到多少数额的投资项目,而是我对我的伙伴们提供了多少帮助”,而他自称早期的贡献就是“别犯太多错误,并认识到什么是我不懂的。”
另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是,就像瓦伦坦和莱蒙德、莫瑞茨和莱昂内,红杉中国也实行“双头制”——张帆曾是百度、空中网和分众传媒的投资者,沈南鹏则是携程、如家的联合创始人,并曾投资于分众传媒——这两个都曾有过卓越成绩的人,如何为长期合作奠定好基础?
这显然是个想象空间很大的话题:在中国投资界,“强强联手”实则并不多见。当记者把这个问题抛给张帆,他站起来,就此问题不间断地说了十分钟。
能让他们长期合作的另一个基础是:虽然两个人都属于国内商界“年轻得志”的代表,但他们的自我并不膨胀。沈南鹏是个天生的创业者,即使在投资银行时,他也并不盲目与同行争夺大单,而是找到了利润率更高、更适合其所在投行操作的垃圾债券。随后携程的创业经验,则让其切身体会在市场低潮时期的艰辛开拓过程。比沈年轻3岁的张帆则在20岁出头就经历过“挫折”,就读于清华仅两年,他就随家人迁居美国,没有大学学历,张帆先是进入一家医疗设备领域的创业公司担任底层技术人员,不久后该公司的失败,他也骤然失业。日后不断反思这段生活,让他能够更客观的判断问题。
“如果我们之前对此没有思考的话,红杉也不会对我们产生这么多的信任”,这是一个结论。而所谓的思考,是几种团队不和的可能,以及他和沈南鹏为何可以避免。
两个比较容易规避的可能性是:一,两个创始人一个很勤奋,另一个则很休闲;二,其中一人乐衷于公司政治。因为两个人目前的愿景是“建构帝国”,且均因工作狂而闻名,短期内产生巨大差异的可能并不大。
深层次的危险在于,两个人是否能在投资风格上达成一致?因其竞争力系于考察与判断,就要求共同决策的两个人,能够在推导结论的路径上有所默契。如果一个人非常细节,另一个人非常宏观,或者一个着重于看人,另一个着重于看商业模式,冲突就成为了必然。
至少目前为止,沈、张二人都保持着对另一方足够的信任。他们在2003年相识,在随后的2年里保持着对各种项目的讨论,并“对彼此的项目判断能力都印象深刻”。而他们似乎拥有着同样的思考方法,用张帆的话说:“能够在细节上有很好的观察,但能够退回到宏观层面上进行把握。”
即使如此,他们仍小心翼翼在流程上保持“平衡”。除了每周例行的会议,双方每看到一个具备一定投资可能的项目,都会即时跟对方电话沟通,听取反馈。这种一次次的即时讨论,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最终做出投资决策时的重大分歧。
甚至,他们可以替代彼此的角色。如关于众合保险这一项目,源于沈南鹏偶然从美林中国区主席刘二飞处听到,当晚他就与创业者进行了长达3小时的沟通,兴趣盎然。但他其时正在香港,推进项目的唯一方式是:让张帆在第二天前去与众合保险团队面谈。
最后的问题是:两个人分处不同创业公司的董事会,如果其中一人担任董事的公司成就明显好于另一个人,逐渐形成的心理落差是否会影响长期合作?
“每个决策都是我们一起决策的,如果有一家公司失败了,那也是我们共同的错,而不是某一个人的错”,沈南鹏果断地回答。
破冰者
尽管红杉中国成立不过一年时间,判断其成就为时尚早,但今年春节以来,它接连投资的一系列项目仍令业内侧目。
一则,其投资组合显得颇为奇怪:既有时下主流的Web2.0网站,如MySpace、YouTube和Facebook这种美国Web 2.0成功范例的中国版本,也有一系列难于被归类、在美国红杉的投资组合中绝迹者,如蔬菜、保险、动画、彩票公司,甚至还有一些领域偏僻的小公司,如BitTorrent下载网站Bitcomet和移动搜索公司Gototel。
其次,一些关于其投资额的报道让红杉中国显得出手颇为慷慨,动辄以千万美元规模进行投资,这与美国红杉谨慎的投资倾向似乎颇为不符。
关于后者,红杉中国的团队可以轻易辩驳:从2005年9月至2006年8月的一年间,他们投资的十余个项目总额不过5000多万美元,甚至没有单一投资超过1000万。
较为难以解释的,是前一个问题:它似乎没有红杉美国投资组合的连贯感与线路感——这恰恰是红杉之所以是红杉的原因:即使有美国如此成功的范本,当它进入一个新市场,仍去挖掘与以往完全不同的机会。
“1970年代看红杉,你也看不出来它的路径,但你30年后,反过来看,一切就很清晰。我们的也是这样”,张帆称。而沈南鹏的总结是,他们所做的不过是寻找中国GDP增长下,个人消费提升所带来的新需求。因为美国的消费品市场早在几十年前就已成熟,红杉只能专注于科技发展,但在中国,除了技术变化,消费市场的发展本身也是巨大的机会。
这就强迫作为投资者的张、沈去考察那些概念上并不“性感”,但在具体领域内有所创新的破冰者(breakthrough)。
就此,早在创立携程之前,沈南鹏已经颇有留意。而携程、如家的成功则坚定了其理念:在中国好的项目并非一定要像Google、Skype般扮演“破坏者”(disrupter)角色,只要能创造性地对一个传统行业提供增值、改进,且其模式可以被广泛复制到一个比较大规模的市场,就可创造巨大价值。而沈多年积累下的人际资源,就成为了红杉在此领域率先发现机会的突破口。
如保险中介公司众合保险的创始人郑磊,早在1999年就与尚在德意志银行工作的沈南鹏相识。当时郑磊在创立一家服务于证券市场的信息终端公司,因为对风险投资态度谨慎而未能及时融资,最终因资金问题创业失败。
随后,他仔细地观察了携程、国美的模式后,决定用同样的模式进军保险行业:像携程、国美一样,如果单一市场经营,它的经营效果会非常糟糕,但如果能将一个成熟的商业模式扩大到全国范围,获得相对于保险公司较好的谈判能力,则能够获得规模效益。而在一个遍及全国的销售渠道被建立起来后,众合又能从车险业务延伸至财险和寿险。而且,与携程提供的机票、酒店预定不同,保险业务的成本更低。
能够最好判断其价值的投资者,莫过于沈南鹏。两人在电话中交谈未久,沈就得出结论:“这就是我要找的金融服务业的携程模式。”而两人多年的交谊让郑放弃了原本从三家投资商处融资的计划,选择由红杉单一投资。
在郑磊的预计中,公司在融资后第一年的利润即可达到300万美元,到3年后则能够获得3000万美元的利润,到时便可上市。
而2000年底超大农业上市以来,沈南鹏一直关注农业产业,特别是在2004年中国绿色食品上市后,沈相信,这个行业已经成为资本市场的一个版块:如果有新的改良型公司出现,上市并不成问题。
顺此思路,他找到了前超大农业高管、在农业领域有十余年从业经验的马承榕。虽然经常下到田地里工作的马承榕并未研究过所谓的携程模式,但他的利农集团有着同样的扩张思路:在高附加值但也难于种植的蔬菜领域,找到一套可以被普遍复制的生产管理模式,然后借助沃尔玛的渠道广泛销售出去。
构建这一模式并不容易:蔬菜的种植效果因地而异,而各地消费蔬菜的习惯也不相同。而且,管理种植蔬菜的农民,和管理写字楼中的白领需要截然不同的智慧。
但马承榕极有规划地将其“工业化生产”的准备工作分为三个层面:其一,通过大量试验,确保其蔬菜品种的领先。目前利农每年试验超过3000个品种的蔬菜,从中找出产量高、抗病性好、外观好以及能够辐射一个较大市场消费习惯的产品,成功率约为千分之一。其二,雇佣专业人员对每个城市的消费习惯进行研究,以了解每个月里哪些品种的蔬菜能够获得比较好的销量和销售价格。其三,成为沃尔玛的供应商,从福建市场开始塑造品牌。
目前为止,一切进展得尚算顺利。据称,整套规范将在2006年12月完成。如果能够顺利实行,将让今年收入3000万元人民币的收入数倍扩大。
虽然沈、张两人并无明确分工,但对于红杉在网络领域的投资,曾经扶助百度、空中网成长,专注于此领域长达5年的的张帆的风格就更有代表性。
比起红杉中国在消费领域风格独特的一系列投资,它在网络领域的特色似乎更难凸现:过去一年间,国内对于网络公司的投资颇多,但明显的赢家尚未出现。换个角度看,这一竞争环境中的投资效果,将更好显示红杉在美国的方法,是否能在中国被完全复制。
如果总结目前红杉对于网络业的投资,应该可以归结为两种考量:其一,寻找那些顺应市场潮流的需求,其二,与那些具备较为丰富经验和灵活性的团队合作。两个标准相结合,就为其投资的公司获得了比较大的变化空间——像莫瑞茨在美国所做的各种投资一样,只要产品本身具有较长期的市场价值,究竟用何种盈利方式并不是急需考虑的事情。
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周鸿和齐向东创立的奇虎。虽然奇虎将自己定义为针对社区和博客的搜索引擎,但很难说它会坚持于一个模式不去改变。如果周鸿在3721的经历足以说明什么,那就是他非常善于以一个技术切入市场,在完善技术的同时根据行业变化调整商业模式。
这种品质在红杉的投资组合中似乎具有普遍感。无论业界争议较多的51.com的CEO庞升东、还是低调开拓细分市场的大众点评网创始人张涛,甚至在过去六年中一直饱受挫折、勉强维持公司生存的占座网创始团队,他们能获得投资,实则因为共同的特质:具备足够强大的信念,在某一个领域浸淫足够长时间,体验过失败与成功。而用张帆的说法总结,这就是蕴藏着厚积薄发能量的团队。
业内的一则逸闻是,某天沈南鹏与同样由创业者转型为投资者的田溯宁聊天,询问其忙碌程度。田说:“还好,比我在网通时要轻松一些。”沈的回答是:“那就不对了,应该比自己创业还忙。”目前,沈、张两人每天工作十余个小时,可谓强度极高。
这种工作状态甚至让他们的好友周鸿不解:“至少沈南鹏已经是中国前一百位富豪之一,他为什么这么勤奋,我也不懂。”
关于其动力的最合理解释,或许应该是张帆反复强调的:“现在是个建造帝国的时代,而我们则希望成为其中的一家百年老店。”在红杉中国内部,张帆经常引用高盛集团传奇人物古斯·列维的名言:“We are greedy,but we are long term greedy”。虽然其中的greedy一词通常被译为“贪婪”,但高盛内部更看重这一词汇中“动力”意味——“我们有欲求,但我们是长远的欲求。”
学习今日资本和红衫的投资理念 |
2008-05-26 15:26:00 来源: 新财富 作者:匿名 阅读:1242 |
|
“我们不关心企业何时盈利或上市,我们只关心它何时成为行业第一。” “这个市场现在发生了很多变化。第一,钱越来越多,第二,好企业也越来越多。”拥有十几年直接投资经验的今日资本总裁徐新表示,国际投资市场资金充沛,给中国风险投资业的发展提供了机会。比如今日资本中国成长基金不仅募集时间短,而且存续期长达12年。“中国本来就是高风险高回报的市场,如果投资人急于套现,我们不会要他的钱。”徐新说,一个项目从起步到成熟通常要3-5年,有的需要8-9年甚至更长,她多年的投资经验表明,持有时间越长的投资,获利越丰厚。 从2005年1月离开霸菱集团直接投资部门起,徐新一直坚持做自己的VC品牌,到2006年10月,今日资本旗下的今日资本中国成长基金成立,规模为2.8亿美元,其LP包括英国政府投资基金、国际金融公司、宝马家族基金等欧美著名的政府基金、养老基金。徐新表示,做自己品牌的好处是“我们不必请示任何人,可以马上在本土做决定,这一点对国内创业者至关重要”。成立短短几个月,今日资本中国成长基金已经投资了包括快餐连锁“真功夫”、品牌鸡蛋“德青源”、B2C网站“京东”、视频网站“土豆网”等项目,还包括央视创业选秀节目“赢在中国”的6个项目。 第一行业,第二团队,第三品牌潜力 绝大多数VC都认为,团队是决定投资时最重要的考察因素。但徐新认为,行业比团队更重要。“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我们看到过很多优秀的企业家,因为处在一个不景气的行业,再努力也没有效果。”在行业选择上,徐新表示她的策略始终没有改变,就是跟踪中产阶级和新生代的消费变化,此外,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也是一个重要的方向。 徐新认为,中产阶级和新生代人群的消费能力正在逐渐提高,在购房购车、旅游、餐饮、子女教育方面的消费将越来越多;新生代都是独生子女,渴望与人群交往,网络游戏、聊天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今日资本就是从这些视角寻找潜力企业的。比如,“京东”是把电子商城搬到网上,符合新生代对网络购物的兴趣;而网络视频正在成为新生代的一种生活习惯,投资“土豆网”就是投资未来。在今日资本的团队里,有人专投传统行业,有人专投新经济,如果意见有分歧,会通过辩论和投票进行决定,比如来自英联投资的温保马最近成功说服了徐新和其他成员,主导了对土豆网的投资。 打造本土品牌,推动本土上市 徐新认为,中国市场和其他海外市场的不同之处在于,中国的市场非常大,因此企业并不一定要急于全球化,可以专心做Home market(本土市场),“我们不关心企业何时盈利或上市,我们只关心它何时成为行业第一”。在投资企业之后,今日资本主要在品牌营销方面帮助企业成长。如果企业盈利,徐新通常会建议企业把最初两三年的盈利都投入品牌建设。比如“中华英才网”,在她担任董事长以后,强化了品牌宣传,在央视、地铁、公交、户外广告牌等媒体上投放了大量广告,知名度大大提升。徐新认为,优秀企业必须重视品牌,在国外企业进入之前抓紧把品牌建好。“要论砸钱,我们的企业跟国际巨头肯定没法比。但是,国际知名的品牌中国人多数并不知道。”她举例说,国际著名电机品牌博世在国内的品牌效应不足,因此她所投资的“元征科技”等企业的前景看好;蒂梵尼(Tiffiny)在国际珠宝行业大名鼎鼎,但国内的知名度并不高,这为中国珠宝企业建立品牌留下了机会。“品牌建立起来以后,这块利润别人就抢不走了。” “二级市场的股票可以随时卖掉,而对于私募投资者来说,如果一家企业三五年以后的情况有很大不确定性的话,就不适合投资。我们一定是看长期的。” “这两年风险投资市场确实发生了很大变化。”沈南鹏说,从2007年很多行业的上市公司财报可以看出,企业业绩出现了巨大改善,出现了一大批高速成长的公司,这是前些年所没有的。“这就是说,投资基金的客户范围扩大了,有更多的企业可以选择。”沈南鹏认为红杉中国的投资项目分为两类,一类是早期的初创企业,另一类是已经达到一定利润规模的企业。“作为风险投资来讲,不能老是锦上添花,也要雪中送炭。这也是我们今天在中国看到的两种不同的投资机会。两种机会同样有价值。” 三方面考察被投资公司 利农中国、奇虎、众和保险、51.com......自2005年9月成立以来,红杉中国的投资领域覆盖了从农业、保险、卡通、半导体到互联网的各个领域。这不仅与红杉美国集中投资IT、互联网行业的特征不同,与其他本土VC相比也显得更加“兼容并包”。沈南鹏认为,看似杂乱的投资方向背后其实有统一的思路:第一,公司所处的市场必须很大,比如不能做一个市场整体容量只有1亿美元的行业;第二,是行业中的领先企业,有一个执行力强的优秀团队;第三,有一个独特的商业模式。“虽然不同行业有不同的情况,但不论是哪个行业,都适用这三个条件。因此,我们也不会给自己限定一个行业。”沈南鹏说,虽然红杉很广泛地去“看”企业,但是投资的筛选标准非常严格。“如果一家企业对你讲,今年会成长30%或50%,你不要被这种情况所迷惑,要想一下这种成长能否持续,竞争对手怎么样,将来是否会很激烈,毛利率、净利率会怎样变化。”他说,私募基金尤其不能追逐股票市场的热点去投资,“二级市场的股票可以随时卖掉,而对于私募投资者来说,如果一家企业三五年以后的情况有很大不确定性的话,就不适合投资。我们一定是看长期的。” 拥有携程、如家创业经验的沈南鹏认为,团队比商业模式重要,他所投资的公司都不是复制美国同类公司的商业模式。“中国的情况很特殊,即使在美国或欧洲可以找到对应的公司,商业模式也还是有很大不同。”他表示,对于中国创业者来说,通常都是因为发现市场有需求而开始做,在做的过程中发现美国有一家公司也在做同样的事情,因而在某些方面进行了一些学习和借鉴。“商业模式可以不断探索、完善,但是企业一定要是行业中的领头羊。这一点我们在投资时非常明确。”沈南鹏说,这就要求团队的执行力要非常强,即使行业发生变化,团队仍然可以找到解决办法。 多方面改善“软资产” 红杉中国在投资之后,对于不同阶段的公司,在公司治理、财务、法律、人才引进等方面提供不同的帮助。对于创业初期的公司,侧重于帮助完善团队,商业模型和发展计划,而对于接近上市阶段的公司,主要在于完善法律、财务的机制。“不能期望创业初期就拥有一个完整的团队,所以我们在招募人才方面会给他们的帮助多一些。”沈南鹏说,比如,红杉中国投资宏梦卡通公司之后,搭桥引进原华润万佳CEO王敬担任该公司总经理。 2007年4月26日,红杉中国投资入股的北京宽视网络在东京证券交易所创业板正式挂牌上市,这是红杉中国投资中首家上市的企业。在沈南鹏看来,企业在选择上市交易所时,除了成本等方面的因素外,流动性也应当是一个重点考察的指标。“好的交易所应该提供很好的流通性。如果公司股票缺乏流动性,员工期权计划将不能提供很好的激励,也很难利用股票进行收购兼并,与私募融资没有多大区别。”他认为,对于规模较小的、市值在5000万美元到1亿美元之间的公司来说,应当在交易所和私募融资之间进行仔细衡量。首先,一般1000-2000万美元的融资需求是私募能够满足的;其次,公开上市的时间成本较高,一般需要6-9个月的准备时间,上市后还需要拨出相当多的时间披露季报、年报等文件,而通过私募融资不仅能压缩时间,而且对管理层发展业务的影响更小,对于需要集中精力创业的企业家来说更为有利。 |
达晨创投钟情现代农业 三年投资已获利7.2亿元 |
2009-10-22 10:31:00 来源: 南方都市报 作者:李宽宽 阅读:400 |
|
本周三,齐心文具、圣农发展、太阳光缆等三只股票同时登陆中小板,而在其中两家消费概念的公司齐心文具与圣农发展其背后都有深圳本土创投的身影:如作为圣农第二大股东的达晨创投和作为齐心文具股东的深圳深港产学研创投、深圳创新投、在这个秋天,本土创投迎来自己的收获季节。 达晨三年投资获利7.2亿元 数字显示,发行价定为19.75元的圣农发展首日收盘价为26.25元,涨幅为32%,市值达到107亿人民币。 在此之前,达晨创投曾于2006年、2007年两次投资福建圣农,总投资金额4600万人民币,最终拿到8%股权,并成为公司第二大股东,而其股权公司上市之后占发行后总股本的7.2%,达晨创投三年中从该项目获利约7.2亿人民币,投资回报率为15倍左右。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总部位于福建的圣农是长江以南规模最大的白羽鸡生产企业,具有“饲料加工、种鸡养殖、种蛋孵化、肉鸡饲养、屠宰加工”完整产业链,其中公司60%的产品是通过直销模式销售的,直销客户主要为餐饮和食品加工企业公司,已成为肯德基和德克士在中国的前三大鸡肉供应商之一,也有十几种熟食产品铺货的终端渠道。近三年公司销售收入和净利润年增长率分别达到49.96%和84%。 而此前,达晨创投曾于三年前在禽流感危机中投资福建圣农,达晨合伙人傅哲宽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工业化程度高是促使达晨创投下决心的重要原因。”在傅哲宽看来,“在国外,养鸡企业可能并不需要这么完整的产业链流程,其养殖与屠宰环节可以彼此独立。”但在风险投资人看来,目前圣农的“大而全”的作用就是可以起到“抗风险”。 “齐心”模式吸引风投 也在同一天,总部位于深圳的齐心文具收盘价达到28.20元,涨幅为40%,市盈率达到60倍。而著名本土投资公司深圳深港产学研、深圳创新投均为公司股东,而另一外资背景的PE太誉投资也布局其中。招股说明书显示,2007年4月,深圳市深港产学研创投以2450万元的价格认购466.6667万股,公司所持股比例为5.83%。 2007年6月,齐心文具又向太誉投资、深圳市创新资本投资分别增发1238.0952万股和95.2381万股,增发完成后太誉投资跻身为公司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为13.27%,而深圳市深港产学研创投和深圳乔治投资发展公司的持股比例下降到了5%,深圳市创新资本投资的持股比例为1.02%。 按目前深港产学研所持齐心发行后总股本的3.75%计算,公司在两年的时间里也获得了5倍的投资回报。 在风投眼中,虽已成为品牌制造商,齐心文具最吸引风投之处还在于其集成供应的能力和渠道优势,目前在国内已编织起连锁店和直销大客户等营销渠道,并辅以扁平化和无缝营销管理,集品牌拥有者和渠道控制者于一身,并发展出集成供应商的模式。 资料显示,齐心目前的经营模式共分为三类,其中品牌制造业务比重占到54%,毛利率最高,同时OEM /ODM的比重降到21%,而这部分业务毛利率最低,而毛利率较高的集成供应的比例提高到25%,根据国信证券的报告,认为“这也提升了公司的ROE,(净资产收益率)由2005年的14%上涨到目前的20%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