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
踩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已进入了信息爆炸的时代,日常生活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信息需要接收,越来越多的人会深刻的感受到用于学习的时间不够用,除了知识量大之外,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人们接收并掌握信息的方式低效,导致学习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且收效甚微,如何破解这个难题,提高学习的效率呢,物理学家费曼为我们提供了一套新的学习方法帮助我们提供学习的效果。
经过对人类大脑的研究发现,大脑进行联想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相关性联想,既越是熟悉的内容和概念,大脑越喜欢,识记的速度越高效果越好;一种是联想性记忆,在不同的概念之间强行建立联系,比如看到餐桌,可以联想到美女,进而联想到咖啡,一栋房子、一个家庭甚至幸福的一生等等。大脑长期习惯于第一种学习模式,而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如何能够激发大脑使用第二种学习模式呢,这就要依靠学会依靠对新知识的输出来激励大脑,这也是费曼学习法中最核心的观点。
“费曼学习法”将学习的过程分为如下五个阶段,第一阶段要确立要学习的目标,费曼认为学习目标需要经过筛选和思考,而不是看到什么就学习什么;第二个阶段是要理解你要学习的对象,包括准备和整理资料;第三个阶段是以交代学,通过输出倒逼信息的输入;第四个阶段是进行回顾和整理,对模糊不清楚的地方有针对性的复习、反思和回顾;第五个阶段是对知识进行简化和吸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把书读薄的阶段。
本书共分为六大部分,首先以全新的视角告诉我们学习的本质是什么,之后告诉我们如何确立一个学习的对象,其次交给我们一些理解所学习的知识点的方法,这之后就是全书最核心的部分,告诉我们输出是最强大的学习力以及进行输出过程中的一些方法和原则,再次是告诉我们如何进行回顾和反思,最后介绍简化吸收知识的一些原则和方法。
在读本书之前,我一直认为学习无外乎就是为了掌握更多的知识,寄希望于需要的时候能用上创造价值,换句话说就是学习唯一的目的是输入。手段无外乎是以输入为主——死记硬背,教条主义——老师/书上说什么就是什么,标准化应用——生搬硬套。
费曼认为,学习究其本质是思维方式的比拼,而非知识储备的较量,也非学位的竞争。通过解读知识传递给我们的信息,判断未来的趋势;从知识看清事物的本质,快速解决问题,掌握事物的规律;通过浓缩、重演知识、提取精华,为我所用,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理查德·费曼不鼓励以天才为榜样,因为学习不能倡导以过度消磨意志力为荣,学习应该是轻松地的,轻松到几个易于理解的步骤便能收获很大的成就。事实上,很多精英人士便是这么做的,他们善于抓住学习的黄金时间,将全部的精力聚焦于选定的目标之上,心无旁骛地把这门知识/技能学通、学精和化为己用。比如读书时可以快速通读一遍,寻找感兴趣的内容——锁定那些自己有兴趣或需要了解的部分,集中精力去阅读它们。
任何事成功的关键都不在于你想做好几件事,而在于你能否做好几件事。那该如何找到正确的方向呢?第一步是对自己提出一些关键问题,比如未来的方向、当下的焦点等等,未来方向帮助我们树立一个宏观的目标,当下的焦点则能指引你指定正确的行动和学习计划;第二步就是把这些重要的事情变成自己的方向,我们可以利用一些小工具,比如手机屏保、日历、笔记本、墙贴来时刻提醒自己。
关于目标有几点需要强调,一方面是要判断目标是否正确,这里可以借用SMART原则1进行判断,保证目标符合自身的兴趣的同时也符合自身的能力;另一方面就是目标的设立要符合一定的原则——目标原则2
逻辑就是理解知识的出发点、角度、立场和思维方式,理解学习是为了什么(要非功利、非倾向性和非偏执性)、视野要宽阔、客观科学的逻辑。
系统性则是能否将知识纳入一个宏观的知识体系,相互印证和科学对比,对既有知识形成补充。
这里作者提到了自己筛选知识的方法论,1要清楚自己的短板是什么,要重点学习哪方面的内容;2要快速准确的找出相关内容,照着需求的“药方抓药”。
分辨假知识时,可以通过 首先屏蔽来源不确定的知识,其次要小心对待差异化的知识,最后要用对比的方式挑选和分辨知识。
将知识系统化是一个很重要的步骤,可以通过读书笔记或思维导图的方式,对所学到的和即将学习的内容进行加深和巩固。
将知识的不同点以列表、图像、分支的形式展现在一张纸上,让知识的节点一目了然。例如,对要读的书先画一张概念图,把主题、用途等要素图形化,突出书的理论和观点;其次画一张结构图,揭示目录、大章以及概念之间的关系,把书的不同板块分类,形成一个简明的层次结构,有利于针对性的阅读,再就是画一张因果图,列出观点的前因后果,论据与推理逻辑之间的关系。
第一次复述是一个自己问自己的过程。建议大家放下手中的书,创建一个类似的场景,然后问自己几个问题:
以教代学的要求:解释概念时只需要把它写成一两句话,说出来,就能让一个完全不了解甚至没听过这个领域的菜鸟听得懂,还要有很深的印象。
这里有一个很好的教育子女的方法:当孩子放学回家后,让他把老师当天讲的课对我讲一遍,就当我是个学生。如果我有听不懂的地方,就让孩子解释。如果孩子解释不出来,就让他回到学校后请教老师。
输出知识时不仅仅是简单的复制粘贴,而要总结出知识的精华,并加入自己的理解,并且要求用大家都能听得懂、看得懂的语言进行传播。这里《如何成为有效学习的高手》的作者介绍了他的学习经验——学完一门知识,就将它制作成课程,挂到互联网上销售。这要求我们学到的知识必须满足如下条件:
费曼认为,你懂得什么并不重要,能让任何人都能听明白,才代表你真正学透了这个知识。
此处作者提到了知识的记忆流程。首先是识记——编码的过程,也就是要辨别和挑选出需要记忆的内容;接下来保持——存储的过程,信息需要先存储在“感觉区”,此时属于短时记忆,也叫第一印象,大脑在加工处理后把信息传入“海马区”,海马神经细胞回路网络受到连续刺激,加强突触的结合时间,信息停留的时间被延长,便产生了“第一级记忆”,之后经过筛选后,蛋白质参与信息保留,意味着信息将被使用,这就是“第二级记忆”;再次是再现——检索,从单向的输入转变为同步的输入输出,输出知识时,大脑内要准确地再次呈现神经元反映的信息,指导合成信息蛋白并把知识再现出来;最后是回忆——巩固,知识如果不复习注定被遗忘,输出是一次高质量的复习。
美国心理学家佩沃主张“对文字信息的处理以‘意码’为主,既抽象理解,对非文字信息的处理以‘形码’为主,既图像理解。”
第一次复述是把自己当做倾听者,第二次复述是进入真实的传授知识的场景,向别人甚至多个人阐述你对某项知识的看法。
在复述的过程中,一方面可以利用分组讨论的机会进行,这是因为
“回顾和反思”是从“学习知识”到“转化知识”的关键。
回顾和反思的过程要注意几个原则:
怀疑和探索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查漏补缺,而且可以帮我们重新检查知识库、验证知识的关联,如果正确则可以加强记忆帮助形成“长时记忆”;如果不正确,则要寻找原因。是自身的理解偏差,还是观点本身存在问题。
不要一味地追求学习的数量,而要着眼于学习的质量,提高学习的效能。
只重视学习数量的现象反映了五方面的问题:
要进行“有用的学习”,什么是有用的知识呢?
知识可以简单的分三类
一、具有生长能力的知识(比如专业知识、关乎知识源头的问题、概念、定理和应用,可以用来指导实践),这部分要重点学习;
二、工具性、模块化的知识(有普遍的应用价值,能用来做很多事情)有针对性的学习;
三、碎片化的知识,这类知识要少学或坚决不碰。
总结一下,
一、知识的原理比知识本身重要;
二、探究知识背后的东西是重要的思维训练过程;
三、简化知识体系,可以使学习简单、节省时间;
四、掌握知识原理可以帮助我们对所学领域建立基本概念。
如何简化知识的要点呢?
通过获取知识、简化知识、吸纳知识、转化知识(外部新知识与已有知识体系有效结合)、创新知识这几个步骤,完成外部知识向自身知识体系的转化。
这里特别强调“在线学习”的一些原则,这里也是本人读完后深有体会的地方,以前在这里浪费了很多时间学习而且效果还特别差,看看作者是怎么说的。
不需要横向掌握所有知识,但要深入的就一两个点集中突破、深入研究、举一反三。
从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入手,深入的研究问题的本质,并伴以大量的持续练习。
通过重要内容摘录、画知识图谱、标记核心要点、内容分类、概要总结等工具,将外在的知识转化为内化的知识。
知识不是拿来搬开脚下的石头,或让你明白过去,而是帮你读懂未来。要通过学习解释问题、解决问题、预测问题。通过对学习对象的行为、表征、演化和结果的观察,搜集信息、获取宝贵的要素,再演绎出新的知识。
通过通读全书,收获有以下几点:
在了解了全书的核心观点——以教代学 后,对自己后续的学习过程中采用新的方式方法会有很大的积极意义,希望能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强化学习的效果。
同时也纠正了自己之前学习过程中喜欢紧盯细枝末节而不能把控整体的错误习惯。
SMART原则:
S目标必须清晰和可以形容;M目标必须量化和能够评估;A目标必须在能力范围内;R目标必须有积极地意义,能够产生满足感和成就感;T目标必须有实现的期限。 ↩︎
目标的原则:
目标的全面性原则,指定的目标能匹配你的阅历、经验和过去的知识积累,体现一段时期内的任务;
目标的重点性原则,目标要有侧重点和针对性,可以切中要害;
目标的挑战性原则,指定的目标能挖掘和激发自己的潜能,且不能在学习过程中人为调低难度;
目标的可行性原则,目标要切实可行,符合我们的客观实际;
目标的可调性原则,随着环境和内外条件的变化,可以必要的调整,适应变化,也就是实施过程中留有余地。 ↩︎
心理表征:
知识以形象化的方式在我们的大脑中形成的抽象概念。特点:精炼的语言表达;文字表述的图像化。 ↩︎
Copyright © 2003-2013 www.wpsshop.cn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