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article > 正文

【NLP】词性标注_nlp词性标注

nlp词性标注

词是自然语言处理的基本单位,自动词法分析就是利用计算机对词的形态进行分析,判断词的结构和类别。
词性(Part of Speech)是词汇最重要的特性,链接词汇和句法

词的分类

屈折语:形态分析
分析语:分词
黏着语:分词+形态分析

基本任务

单词识别&形态还原
考虑特殊的单词:prof. 缩写 不规则变形
形态还原:时态 年代 序数词 货币符号 百分号
合成词还原 seven-year-old

形态分析的一般方法

  1. 查词典
  2. 根据不同的情况查找相对应的规则对单词进行处理,如果在字典找得到该单词的原型,则结束,如果找不到,就按照未登录词处理
  3. 完全陌生的词,按照未登录词处理

汉语自动分词

汉语分词问题

单字词与词素的区分
词与短语的区分

切分歧义

交集型歧义

中国人/为了/胜利
中国/人为/了/胜利
交集串的集合称为叫交集串链,交集串个数称为链长
e.g. 中国产品质量:中国/国产/产品/品质/质量 交集串为:国,产,品,质 ,交集串链为{国,产,品,质},链长为 4

组合型歧义

门/把/手/弄/坏/了
门/把手/弄/坏/了

未登录词的识别

  1. 人名,地名,组织名
  2. 新出现的词汇

汉语分词的基本规则:合并

成语:马马虎虎
定量结构:十三区
定名组合:六点
副词片语:或多或少
重叠结构:高高低低
不可拆分词:进出口

辅助规则:切分

  1. 有明显间隔符或语义分隔的
  2. 太过复杂,正反问句,动词带双音节补语:石油/化工/业,讨论/清楚,喜欢/不/喜欢
  3. 专有名词带普通名词:京沪/铁路

分词,标注的评价方法

测试:封闭测试/开放测试
评价指标:
正确率:测试结果中正确的切分占系统总输出的比例: P = n N × 100 % P= \frac{n}{N}\times100\% P=Nn×100%
召回率:系统输出的答案里面正确的个数 5 占总正确的个数,与文本分类里的 Recall 一样: R = n N × 100 R= \frac{n}{N}\times 100% R=Nn×100
F 测度:同上一章

汉语分词的基本算法

有词典切分/无词典切分
基于规则/基于统计

最大匹配法

-有词典切分,机械切分
正向最大匹配/逆向最大匹配/双向最大匹配
e.g.他是研究生物的一位科学家,假设词典当中的最长词汇长度为 7

正向最大匹配:

先进行最大长度的切分:他是研究生物的/一位化学家
随后逐渐缩小确定第一个切分词:他/是研究生物的一位化学家
然后接着上一个切分的词继续:他/是/研究生物的一位化学家
不断循环,可以得到:他/是/研究生/物/的/一/位/化学家

逆向最大匹配:

他/是/研究/生物/的/一/位/化学家
可以看出来正向匹配和逆向匹配之间存在着差别

优缺点

程序简单,但歧义的消解能力弱,切分准确率在 95% 左右。

最少分词法(最短路径法)

记待切分词串为 S = c 1 c 2 . . . c n S=c_1c_2...c_n S=c1c2...cn,其中 c 均为单个的字,n 为串的长度且大于等于 1,建立一个节点数为 n+1 的切分有向无环图:
1

在相邻节点间创建有向边,边对应词,如果 w = c i . . . c j w = c_i...c_j w=ci...cj为一个单词,则建立有向边(Vi-1,Vj),重复建立并查看是否新词,最后直到考虑单词的长度上限停止,从所有路径中选覆盖了所有节点的尽可能长的路径作为分词结果
e.g. 他说的确实对 可以分为
他/说的/确实/对
他/说/的确/实/对
seg=4<seg=5,选择第一个分词

优缺点

简单方便,需要的资源少,但是对于多条最短路径和长句子时的复杂度表现并不好

基于语言模型的分词方式

对于一个待切分的句子 S,W 是一种可能的切分: W ∗ = arg ⁡ w max ⁡ p ( W ∣ S ) = arg ⁡ w max ⁡ p ( W ) P ( S ∣ W ) W^* = \arg\limits_w \max p(W|S) = \arg\limits_w \max p(W)P(S|W) W=wargmaxp(WS)=wargmaxp(W)P(SW),其中 pW 为语言模型,另一个则为生成模型,用了朴素贝叶斯的理论

基于 HMM 的分词方式

基于字标注的分词方式

将分词过程看成是字的分类问题,每个字具有自己固定的词位:如词首(B)词中(M)词尾(E)或单独成词(S),使得处理未登录词也可以按照字的方向去看待

生成式与判别式

总的来说,通过大量数据构建样本的概率密度模型,并以此推理,就是生成式,建立在贝叶斯与统计基础上;如果直接使用观测值判断模型,而不考虑样本如何,那么就属于对后验概率建模的判别式

未登录词的识别

困难

未登录词的识别与描述规则太多;新出现的词速度太快

对于姓名的识别

  1. 名字用字范围广,分布松散,规律不明显
  2. 姓氏和名字可以拆开使用
  3. 许多名字中的字可以与其他字关联形成交集串
  4. 缺少文义分隔
    e.g. 祝/贺老板/生意/兴隆 or 祝贺/老板/生意/兴隆
    主要采用姓名库进行识别,并在一句中对可能出现姓名的概率估值进行计算,完成对姓名存在性的判断
计算概率估值

Cname = Xmn
F ( X ) = X 作为姓氏 X 出现的总次数 F(X) = \frac{X 作为姓氏}{X 出现的总次数} F(X)=X出现的总次数X作为姓氏
F ( m ) = m 作为名字中的第二个字 m 出现的总次数 F(m) = \frac{m 作为名字中的第二个字}{m 出现的总次数} F(m)=m出现的总次数m作为名字中的第二个字
F ( n ) = n 作为名字中的第三个字 n 出现的总次数 F(n) = \frac{n 作为名字中的第三个字}{n 出现的总次数} F(n)=n出现的总次数n作为名字中的第三个字
P ( C n a m e ) = F ( X ) F ( m ) F ( n ) P(Cname) = F(X)F(m)F(n) P(Cname)=F(X)F(m)F(n)
f = ln ⁡ P ( C n a m e ) f = \ln P(Cname) f=lnP(Cname)
确定阈值:
姓氏 X 构成名字的最小阈值:
T m i n ( X ) = F ( X ) × M i n ( F ( m ) × F ( n ) ) T_{min}(X) = F(X)\times Min(F(m)\times F(n)) Tmin(X)=F(X)×Min(F(m)×F(n))
通过训练得到 X 的该阈值 T,当 f>T 时,则当前识别的汉字串为中文姓名

使用其他修饰规则

如对于维吾尔族中会出现的点符,可以通过该符号来进一步判断

对于地名机构名识别——建立对应库(略)

基于神经网络的实体识别方法

主要为 RNN(LSTM),此处不展开,详细请在 RNN 相关章节查看

词性标注

主要目的:消除词性兼类的问题
在英文中:flies(动词三单,名次复数)
在中文中:好(形容词,副词,动词),教育(名次,动词)

词性标注的一般原则

标准性:使用普遍认可的分类标准与符号集
兼容性:与已有资源尽量一致
可扩展性:方便扩充与修改

词性标注的方法

  1. 基于规则的词性标注方法
  2. 基于统计模型(学习)的词性标注方法:HMM,CRF,NN
  3. 规则和统计方法相结合的词性标注方法:TBL

HMM 隐马尔可夫模型

学习过程

给定训练数据: ( O i , Q i ) (O_i,Q_i) (Oi,Qi),O 为词序列,Q 为词性序列
训练出函数 f(O),从 O 映射到 Q,即为词序列 O 找到最优的 Q
arg ⁡ max ⁡ Q P ( Q ∣ O ) = arg ⁡ max ⁡ Q P ( O ∣ Q ) P ( Q ) \arg \max\limits_Q P(Q|O) = \arg \max\limits_Q P(O|Q)P(Q) argQmaxP(QO)=argQmaxP(OQ)P(Q)
其中 P ( O ∣ Q ) = P ( o 1 , . . . , o n ∣ q 1 , . . . q n ) = ∏ i = 1 n P i ( o i ∣ q i ) P(O|Q) = P(o_1,...,o_n|q_1,...q_n)=\prod\limits_{i=1}^nP_i(o_i|q_i) P(OQ)=P(o1,...,onq1,...qn)=i=1nPi(oiqi)
P(Q)则为语言模型,可以使用我们先前提到的 n-gram 计算:
P ( Q ) = P ( q 1 , . . . , q n ) = P ( q 1 ) P ( q 2 ∣ q 1 ) . . . P ( q n ∣ q n − 1 ) P(Q)=P(q_1,...,q_n)=P(q_1)P(q_2|q_1)...P(q_n|q_{n-1}) P(Q)=P(q1,...,qn)=P(q1)P(q2q1)...P(qnqn1)
这就是隐马尔可夫模型的原型
词性的马尔可夫链:
3

状态:t 时刻的状态为 q t q_t qt
转移概率: a i j a_{ij} aij表示从状态 i 转移到 j 的转移概率
a i j = P ( q i = j ∣ q t − 1 = i ) a_{ij} = P(q_i=j|q_{t-1} = i) aij=P(qi=jqt1=i)
∑ j = 1 N a i j = 1 \sum\limits_{j=1}^Na_{ij}=1 j=1Naij=1
起始状态:初始状态的概率向量 π = ( π 1 , . . . , π n ) \pi = (\pi_1,...,\pi_n) π=(π1,...,πn),表示各状态作为初始状态的概率
之所以使用隐马尔可夫,是因为马尔可夫只能处理表层的词序列,但是没法处理隐层的词性序列,因此拓展出了隐马尔可夫
4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隐马尔可夫的三个基本问题:
估算问题(计算产生观测序列的概率),解码问题(计算最优的状态序列),参数学习

观测的似然

e.g.已知每天吃冰淇淋的个数与天气的冷热程度挂钩
求解观测到 ICE CREAM 个数在 3 天里分别为 3-1-3 的概率有多大
P ( O ) = ∑ P ( O ∣ Q ) P ( Q ) P(O) = \sum P(O|Q)P(Q) P(O)=P(OQ)P(Q)
对于某个给定状态时观测的似然 P(O|Q)
如给出天气序列 H-H-C,即计算 P ( 313 ∣ H H C ) P(313|HHC) P(313∣HHC)
P ( O ∣ Q ) = P ( o 1 , . . . , o n ∣ q 1 , . . . q n ) = ∏ i = 1 n P i ( o i ∣ q i ) P(O|Q) = P(o_1,...,o_n|q_1,...q_n)=\prod\limits_{i=1}^nP_i(o_i|q_i) P(OQ)=P(o1,...,onq1,...qn)=i=1nPi(oiqi)
可得 P ( 313 ∣ H H C ) = P ( 3 ∣ H ) × P ( 1 ∣ H ) × P ( 3 ∣ C ) P(313|HHC) = P(3|H)\times P(1|H)\times P(3|C) P(313∣HHC)=P(3∣H)×P(1∣H)×P(3∣C)
再计算语言模型 P(Q)
P ( H H C ) = P ( H ∣ S T A R T ) × P ( H ∣ H ) × P ( C ∣ H ) P(HHC)=P(H|START)\times P(H|H)\times P(C|H) P(HHC)=P(HSTART)×P(HH)×P(CH)
然后综合到一起:
P ( 313 , H H C ) = P ( 3 ∣ H ) × P ( 1 ∣ H ) × P ( 3 ∣ C ) × P ( H ∣ S T A R T ) × P ( H ∣ H ) × P ( C ∣ H ) P(313,HHC) = P(3|H)\times P(1|H)\times P(3|C)\times P(H|START)\times P(H|H)\times P(C|H) P(313,HHC)=P(3∣H)×P(1∣H)×P(3∣C)×P(HSTART)×P(HH)×P(CH)
最后对所有天气状态序列求和
但是我们可以看到这样效率非常低,所以我们引入前向算法和后向算法

前向算法:格栅

111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后向算法

β t ( i ) = P ( o t , . . . , o T ∣ q t = i , λ ) \beta_t(i) = P(o_t,...,o_T|q_t = i,\lambda) βt(i)=P(ot,...,oTqt=i,λ)
与前向算法不同之处在于 q t = j q_t = j qt=j是推导对象还是已知数据,后向算法往前推导
初始化: β T + 1 = 1 , 1 ≤ i ≤ N \beta_{T+1}=1,1\le i\le N βT+1=1,1iN
最终得到: P ( O ∣ λ ) = ∑ i = 1 N π i β 1 ( i ) P(O|\lambda) = \sum\limits_{i=1}^N\pi_i\beta_1(i) P(Oλ)=i=1Nπiβ1(i)
前向算法与后向算法结合可以得到: P ( O ∣ λ ) = ∑ i = 1 N α t ( i ) β t ( i ) , 1 ≤ t ≤ T + 1 P(O|\lambda) = \sum\limits_{i=1}^N\alpha_t(i)\beta_t(i),1 \le t \le T+1 P(Oλ)=i=1Nαt(i)βt(i),1tT+1

解码

已知 Ice Cream 观测序列为 313,且拥有 HMM 的参数 A(状态转移矩阵)B(概率发射矩阵),找到 313 最可能对应的天气状态序列(隐层序列)
一种方法:对于一个观测序列 O 计算 P(Q|O),选取概率最大值对应的状态序列

Viterbi Algorithm

1111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meaning

参数学习

如何找到 HMM 中最好的 A和 B: arg ⁡ max ⁡ λ P ( O t r a i n i n g ∣ λ ) \arg \max\limits_\lambda P(O_{training}|\lambda) argλmaxP(Otrainingλ)
可以分为有监督和无监督两种

有监督

基于已知的正确答案,统计状态的转移,与状态到观测的发射

无监督

基于不完全的数据来进行估计,很难得到解析解,但是可以通过 Baum-Welch (Forward-Backward) 局部最大化算法来逼近

前向-后向算法

随机取一个 lambda,可以计算出似然概率 P(O|lambda)
通过计算,可以看到哪些转移与发射的使用率最高,相对应的提高他们的概率,可以获得新的 lambda,就可以得到新的似然概率,不断逼近局部最优解
(没看明白)

两类概率

TAG 之间的转移概率

e.g.冠词后面即可以接形容词,也可以接名词
极大似然估计法,通过有标记预料估计 P(NN|OT)

词的似然概率
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不代表【wpsshop博客】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您发现有侵权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psshop.cn/w/盐析白兔/article/detail/805280
推荐阅读
相关标签
  

闽ICP备140086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