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article > 正文

产品读书《自卑与超越》_母亲带着三个孩子去动物园看狮子

母亲带着三个孩子去动物园看狮子

这本书之前读过,但是最近可能有点书荒,同时也觉得自己的上进心受到了打击,可能是源于内心多多少少的自卑心理,翻出这本《自卑与超越》再读一读,或许能有所新的收获! 

 

”个体心理学“代表作《自卑与超越》这本书的作者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是早期著名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学生,跟着弗洛伊德学习了九年。和荣格、弗洛伊德并称为心理学家中的三巨头,但是后来他也成为了弗洛伊德的反对者,于是便分道扬镳,成立了自己的派别——个体心理学。

导言

阿德勒一直把自卑作为自己心理学体系的核心思想去研究,直到60多岁才出版了《自卑与超越》。《自卑与超越》主要讲了两件事,一件是告诉我们自卑是什么,另一件是教我们如何在自卑中获得补偿,完成超越。阿德勒认为,自卑情绪是指一个人面对问题无所适从的表现,每个人在不同领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人总是不知道满足,总是和别人比较对比。

导致自卑的真正因素大多来源于父母、家庭的溺爱和忽视,学校的教育方式不当以及社交、职业、婚姻方面地不如意。自卑并不可怕,它恰恰是我们人类改善自身环境的动力之源,因为只有当你发现自己不如别人懂得自卑时,你才会努力成长。从自卑中认识到自己的不完美,进而去追求卓越,这是心理学上所说的获得补偿,不过想要获得补偿,实现卓越,你还需要解决好关于生存、人际关系以及婚姻的问题。人生在世,无论做什么都会涉及到与他人之间的合作与连接,也就是口中常说的社会性。一个人在孩童时期其实已经形成了自我,相对稳定的生活态度,我们总会用自己特有的方式来处理问题。阿德勒将这种行为称为生活风格,同时每个人都会以自己特定的生活风格去看待世界,所以一旦你的风格形成,并与社会大多数人格格不入,那么生长过程中就免不了会碰壁。大多数人合作精神的缺失,很大原因要归咎于父母,如果父母不重视与他人的合作,那么孩子也往往不善于和别人交往,因此更容易产生自卑情绪。实际上合作精神是可以通过后期的学习与努力培养出来的。

书中的意思其实就是帮助别人,也接受别人的帮助,不拧巴、不封闭,敞开心扉、积极乐观、悦纳自己,学会与他人社交。关于婚姻中的合作,婚姻没有你想的那么简单,很多人都想要尽快解决单身问题,但想要维持幸福的婚姻,你还要具备强大的功力,爱情和婚姻表现在双方的心心相印,身体的吸引以及生儿育女的共同愿望。这些都体现了相互合作的一面,互相平等相处,携手合作、共赢,才是保证爱情和婚姻成功的基础。

个体心理学强调——自卑感是给人奋发图强的动力,是和个人的努力分不开的,也是实现人生意义的唯一途径。

阿德勒在整本书中反复强调的一点是: 学会与他人合作并对社会做出贡献,是解决所有问题的根源。 在他认为:自我意义就是没有意义,真正的意义是从与人交往中体现出来的。成功和卓越是建立在为他人做贡献的基础上。因此年少时要教孩子与人合作,并让孩子在日常生活或游戏中学会自己处理与同伴之间的关系,培养合作精神是防止神经性疾病产生的唯一方法。

生命的意义

1. 人生三大使命

三大限制:生活在地球上;不是人类的唯一成员;人是由两种性别组成的;

三个问题:在第一限制下选择让自己得以生存的职业;怎样摆正自己在身边之人之中的位置;两性关系;

三大使命:职业;社交;两性;

2. 社会化感受

人生的意义应该是众所周知,每个人都可共享和接受这样的意义。如果只满足了自己,那他的成功只对自己有意义,私人的意义毫无价值可言。

3. 决定性格的儿时经历

我们不是由我们的经历而决定的,而是决定于我们赋予这些经历的意义决定的,同样的经历在不同人看来是不同的意义;

对生命意义错误总结的最大诱因的3种境遇

  • 身体缺陷:我们不能仅凭生理指标来评断一个人的心理方向是好是坏。
  • 娇生惯养:这些孩子从小就认为自己的愿望就是法律,不付出努力就可以得到他人的重视,他们认为生命的意义就是成为第一,占据他人心中首要的位置。
  • 疏于照看:这些孩子认为社会无情冷漠,无法相信他人,也低估了自己在他人帮助之下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最初的记忆和梦:经历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些经历一直留存在记忆之中,并被具化个体对于生命意义的理解,比如黑历史。

5. 学会合作的重要性:解决人生所有问题都需要一种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心灵和身体

1. 思想和身体的相互作用:思想控制着身体,身体生理上的极限限制着思想

2. 情感的作用:情感就像人的生活方式一样固定,比如,懦夫永远是懦夫,即便在弱势群体前表现得骄傲自大,在得到他人的庇护时会勇猛无畏,没人能够证明他们的焦虑感,但他们为了保护自己费尽周折足以表明他们性格中懦弱的部分

3. 心理和生理特征:也许这些生理上有缺陷的人在长大之后会越来越以自我为中心,越来越悲观,越来越内向,也许他们会更多地向别人寻求帮助,当他们发现自己没有得到足够关注时,便会变得尖酸刻薄而且多疑。

自卑感和优越感

阿德勒说,其实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那些自高自大的人同样有着隐藏的自卑感。明确来说,当一个人遇到他无法解决的问题却深信自己能解决时,就会表现出自卑情结。这并不是坏事,人类只有认识到自己的无知,才会持续进步。

阿德勒从小就有身体缺陷,因此他在书中多次提到身体缺陷对性格造成的影响。自卑感如何获得补偿,源于人们对优越感的追求,这是一种动力。比如一个人想成为医生,可能在他早期目睹过死亡,产生了人生是没有安全感的印象。激发他努力学医,找到一种与死亡对抗的方法。一个人确定自己的目标后,他的人生态度就会为此服务。阿德勒认为对优越感的追求是决定整体性格的最关键因素。

案例:一位母亲带着她的三个孩子去动物园看狮子。第一个孩子被吓得哇哇大哭,第二个孩子睁大着眼睛故作镇定,但是腿在发抖,第三个孩子对母亲说:妈妈,我可以对那个狮子吐口水吗?虽然三个孩子表现出了三种不同的表现,但是他们的心里都是畏惧狮子的,这种畏惧的来源就是一种自卑感。

1. 自卑情结

  • 源自他们自己没办法过一个有意义的生活,源自他们的努力程度不够,活动范围不足
  • 可能的来源:野心勃勃的为自己设置目标,却无法实现
  • 精确定义:当问题出现,个体无法进行恰当地调整以应对,并高度坚信自己无法解决,此时出现的便是自卑情结
  • 表现:因为自卑感常常带来压力,所以总是会有一种补偿行为来获取优越感,只不过这种行为根本不能解决问题,而真正的问题却被束之高阁,或者搁置一边。个体将会尝试限定自己的活动范围,而其更多的心力也放在如何规避失败上,而不是克服困难,赢得成功,在他人眼里,他们表现得犹豫不决,止步不前,甚至面对困难一再退却。
  • 总结:在所有优越感的行为背后,隐藏着一种自卑感,使得患者会穷极一切隐瞒事实的方法,自卑并不是一种异常的感受,相反,这种感受也许是人类境况得到改善的根源,是推动人类发展的动力

2. 优越感目标

  • 优越感目标因人而异,取决于个人赋予生命的意义,一旦一个人的优越感目标得到确定,他的生活方式便不会再存在错误,因为所有的言行举止都会与这个目标相一致。个人为了达到自己所宣称的目标所形成的一切习惯和行为都是完全正确的

自卑感不仅仅是停留在字面意思上的自卑,在深层次中更是一种希望追求优越感的体现。自卑感可能演变成自卑情结

案例:有一个小女孩在六七岁就开始偷东西,后来每天夜不归宿和男人鬼混,成了问题少女。阿德勒找到了这个少女,然后和她进行一些沟通发现她是一个从小缺乏关爱的孩子,其实她并不愿意偷东西,而是因为觉得做这些坏事可以让自己的心理得到满足,也可以体会到一丝优越感,好像实现了自己的价值和意义。

早期的记忆

1. 解读个性的关键

  • 在所有的心理表现形式中,最能揭示真相的便是个体的记忆。
  • 个体每天都会接受数之不尽的记忆,但他们只会选择记住那些有影响的事情

2. 早期的记忆和生活方式

  • 一个人的记忆不会与他的生活方式背道而驰。如果一个人内心自卑,那他就会记住所有他认为是出丑的事情。
  • 早期记忆尤为重要

3. 分析早期记忆

过去对梦的解析 ,一直认为梦里包含着很多未来的信息。弗洛伊德说做梦是为了满足没有实现的愿望,梦境中所包含的意义能够得到科学的解释。阿德勒则认为人们是为了寻找未来的发展方向才做梦,梦会为我们找到要走的路。也许我们醒来记不得做过什么梦,但会记住梦中的情感和感受。在梦中我们会选择与我们人生态度一致的事情。

个体心理学的方式

  • 加固生活方式:有时我们虽然忘记了所做的梦,但是记住了它的情感
  • 符号与象征:梦主要都是有符号和象征组成的,这样就可以躲避常识

家庭的影响

孩子从小合作能力的培养,首先是从和母亲的合作开始的。孩子首次体验合作精神也是从看到父母的合作开始的。从父母那里产生对婚姻的初次印象。孩子刚来这个世界,所有行为都是为了和母亲建立联系,母亲要观察和理解孩子,满足他们的需要。当母亲和孩子关系变得良好而稳定的时候,再让孩子把这种关系延伸到父亲身上。之后再将这种关系延伸扩大到周围环境中。。

1. 母亲角色

  • 母性比其他本能都强大,因为母亲将孩子看作是自己的一部分,性格的发展并没有固定的原因,但是孩子却能利用自己的经历来获取人生目标,将他们转变为自己的人生观

2. 父亲角色

  • 如果母亲是掌权之人,女儿便会效仿母亲,男孩子会变得非常沉默,害怕每个女孩都会像母亲一样唠叨
  • 父亲的任务:亲情,好丈夫,好爸爸;友情,广交朋友,让家庭成为社会的一部分;工作,支撑家庭;
  • 父亲对孩子的影响非常重要,以致很多孩子一生以父亲为榜样

3. 关注与忽视

4. 兄弟姐妹之间的平等

5. 家庭成员

  • 最大的孩子:培养保护和帮助他人的品质
  • 第二个孩子
  • 最小的孩子
  • 独生子女

母亲的双重责任是 ,让孩子有信赖他人的初次经历,然后将这种信任延伸到整个社会。父亲和母亲在家庭中的地位同等重要。孩子在家庭中排行的不同,长子或次子,是最小的孩子还是独生子女,对他性格的影响也各不相同。

学校的影响

阿德勒认为学校是对家庭教育的弥补和延伸。在家庭教育中,孩子的性格缺陷已经形成,教师的责任是尽量帮助孩子在学校里健康成长,所以教师的意义重大。

教师不仅教授知识,当孩子不知道如何与人交往适应学校的时候,老师要对他们进行帮助,尽快让他们融入环境。如果孩子在学校得不到肯定就会厌恶上学,甚至和逃学的孩子混迹一起,因为和他们一起得到的赞扬更多,更能找到了成就感和价值感,这种孩子很容易被诱骗。

1. 教育的变革:学校是家庭的延伸

2. 老师的角色:不仅教会孩子自食其力,还要让他们造福人类

3. 性格培养的重要性:让老师认识到性格培养的重要性

4. 师生关系:发现学生问题,纠正家长错误

5. 让孩子对学习感兴趣:正确引导孩子的兴趣

6. 教室里的竞争与合作: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7. 评定孩子的发展:不应该将智商作为最终判决

8.  先天与后天:教育比遗传更重要

9. 认清性格类型

  • 只有得到表扬和认可才会学习,无法自己独立解决问题
  • 一直想成为众人关注的中心
  • 懒惰的孩子几乎都是那些有着雄心壮志却又害怕失败的孩子,他们从不会体会失败的滋味,因为他们从来就没有面对过一场真正的测试,他们逃避问题,在美好的白日梦中寻找避难所,以我不是没能力,只是太懒来维持自己的自尊
  • 喜欢掌控和统治他人

老师要了解孩子的兴趣以及他们的优势所在,如果孩子对某件事充满自信,那么对其他事物会有同样的自信。一个成绩不好的孩子,会失去自信,但成绩不是固定不变的,他们的思想会束缚他们的能力,即使是学校中的差生,只要拥有自信,同样可以取得巨大的成功。

阿德勒认为遗传并不决定人的智力和能力。这个观念在当时是超前并有争议的。

青春期的引导

青春期的孩子迫切想证明自己长大了,因此表现出一些不同的行为,孩子并非此时才与父母对抗,而是因为到了有对抗能力的年龄。当父母继续强制管理,为了证明自己长大了,孩子就会叛逆。青春期的孩子面对友情、爱情和事业的问题,常常会不知所措,批评施压和警告会让他们更受挫,除了鼓励,没有其他方法。

1. 青春期是什么

  • 心理范畴:证明自己已经长大成人,叛逆心理;
  • 生理范畴:身体发育,第二性征明显

2. 青春期的挑战

  • 有的孩子还没有准备好步入成年
  • 对成人的问题感到恐慌
  • 缺乏自信,少言寡语
  • 感觉自己是一个失败者
  • 害怕与异性交流

3. 一些青春期常见问题

  • 被娇惯的孩子:感觉自己不再是众人的中心;
  • 留恋童年:假装自己永远是个孩子;
  • 小型犯罪:认为自己很聪明;
  • 神经质行为:不够积极外向的孩子,逃避问题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竞争
  • 与预期相矛盾:得到较高期望的孩子有可能失败,看起来天赋较低的孩子可能迎头赶上
  • 寻求赞扬和认可:早期觉得被冷落,被忽略的孩子渴望得到欣赏

4. 青春期的性

  • 男性化:女性高估了男性重要性;
  • 影响我们发展的那几年:预知青春期;

青春期的身体变化并不被孩子们过度重视,反而是社会赋予他们的责任使他们变得担心。

犯罪及预防

阿德勒认为犯罪的人和问题儿童、神经官能症患者、自杀者、精神病人等等都是同一类型,他们会犯同一错误:不知何为社会责任,也不知道为别人考虑。他们没有走上正确的道路是因为他们不知道社会的要求和与人合作的作用。精神上的压抑成为犯罪的根本原因。他并不赞同犯罪与遗传基因和环境相关。

帮助罪犯改正的有效方法是了解他的童年生活,看有什么事阻碍了他与别人合作。如果罪犯懂得了为人类贡献自己的力量,懂得关心人并与人合作面对生活的难题,就不会再犯罪。所以我们要从小培养孩子的自信,让他对他人产生兴趣,学着融入社会。

1. 了解犯罪心理

  • 人类对优越性的追求:努力让自己从自卑到超越,从失败到成功,从下游到上游;
  • 环境、遗传和改变:无论是环境还是遗传都无法强迫一个人犯罪;
  • 童年的影响和犯罪的生活方式:他们的经历,对这些经历的态度;
  • 罪犯的人格结构
  • 犯罪、精神失常、懦弱:所有罪犯都是懦夫

2. 罪犯预防

3. 合作的重要性

  • 性格、生活和三大使命:我们与他人之间的关系,所有与工作有关的问题,所有与爱情有关的问题,
  • 合作能力的早期影响:家庭环境、贫穷、身体缺陷、社会缺陷(孤儿);

4. 犯罪问题的解决:不起作用的体罚,合作能力的培养,一些可行的措施,预防措施

父母在孩子面前经常抱怨社会不公、世事艰难,数落亲戚邻居过失,流露对他人不满,孩子也会受此影响。

思考生活意义的三个事实

1. 竞争:地球上的资源少,人口却逐渐增多,由于这种趋势会不断演变下去,便产生了竞争。

2. 合作:社会本来就是人与人之间形成的关系网,如果我们孤零零的站在这个社会,不与他人合作、不与他人沟通,那么我们就会消耗殆尽自己的能力,最终导致失败和死亡。

3. 婚姻:如果没有爱情、没有婚姻,那么人类的生命就无法得到延续。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每个人又会被独立出来,如此社会便成了被放大分割的个体单位,人与人之间不能联系便丧失了合作能力,人们也就不能在地球上继续生存和发展。

职业问题

想解决职业问题,首先要处理人际交往的问题,要适应他人、关爱他人。形成友谊,培养责任感并与他人合作。如果一个孩子在儿童期就为自己的未来定下了准确的目标,他的成长会更顺利。孩子在12-14岁,对于人生目标会有更明确的认识,如果还不知道自己将来要做什么,通常是因为缺乏合作精神,不知如何定位。

1. 均衡人生的三大使命

  • 这三个问题不会单独出现,每一个问题都需要另外两个问题得以解决
  • 三种限制:生活于地球表面,资源有限;我们的生存必须与他人联系起来;我们只能是男性或者女性

2. 早期教育

  • 家庭和学校的影响:揭示理想,扩充阅历;
  • 纠正潜在的错误:有一类人选择任何一种职业都不满足, 他们想要的并不是工作而是优越感
  • 天赋和早期努力:只有天资聪慧又能为公众的利益做出巨大贡献的个体才能称之为天才
  • 能力的培养

3. 发现孩子的兴趣

  • 儿时的宣言:了解孩子长大后想从事何种职业
  • 早期记忆
  • 游戏

4. 择业的影响因素

  • 弥补自己的童年阴影
  • 超越家里的其他成员
  • 如果家庭生活过于强调金钱的价值,孩子会倾向凭借工资来看待问题

5. 解决办法:找出他们的兴趣

个体与社会

1. 为了团结而努力

人类最古老的追求就是与身边的同伴团结一致

宗教的作用:同一信仰的人团结在一起

政治和社会运动:政治家的最终目标应该是提升人类的合作水平

2. 缺乏社会化兴趣及其导致的失败

自身利益:只关注自己的人生观严重阻碍了个体和集体的进步

神经错乱:失去了与他人建立联系的能力,源自社会化兴趣的缺乏

过失犯罪

3. 社会兴趣和社会平等

教会孩子关心和帮助他人

爱情与婚姻

婚姻中的合作需要一生的时间,它的承诺不单指爱情长久的誓言,还包括养育子女的决心和对子女的教育。同样是合作与奉献以及责任感的问题。

1. 爱情、合作和社会化兴趣的重要性

  • 合作是婚姻的先决条件
  • 应该彼此关心对方,这是爱情和婚姻能够成功的唯一条件

2. 婚前准备

  • 做好接受彼此,共同承担一切的准备
  • 生活方式、父母和结婚态度

3. 友谊和工作的重要性

阿德勒不主张父母过早的让孩子了解性方面的知识,或让他们知道超出他们理解能力的性知识,对性过早熟的孩子,长大反而容易对爱情产生恐惧感。我们要做的是不欺骗孩子,也不回避他们的问题,向他们解释他们想知道的,且能理解的事。让孩子凭他们的认知能力去学习自己想知道的知识。

  • 性教育
  • 友谊是社会化兴趣的培养方式之一

4. 伴侣选择的影响

5. 婚姻中的承诺的责任

  • 常见的逃避借口
  • 求爱

6. 让婚姻持久

  • 婚姻中的性
  • 一夫一妻制、努力工作以及现实主义
  • 解决婚姻问题

7. 婚姻和男女之间的平等

总结

1. 弗洛伊德特别强调童年经历对人的决定作用,但阿德勒却提出: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创造性地解读自己的经历,去改变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而改变命运。

2. 这就回答了开头的几个问题:不幸的经历,并不会决定人生。一个人既可以因此自暴自弃,也可能从此奋发图强。对经历不同的解读方式,会给人带来不同的命运。 这也给家长和老师们提了个醒:不是遗传或者经历在决定孩子的能力,真正束缚一个人能力的,是他自己的思想。 

3. 这本书之所以叫《自卑与超越》,是因为阿德勒把“自卑感”看做心理学的核心概念,认为:自卑感是人类文化的基础。正是有了自卑感,才驱动我们提升自己,实现超越。

4. 你可能觉得,只有看起来胆小、懦弱的人才会感到自卑。其实不对。自卑感人人都有,只是表现形式不同。你身边可能有这样一类人:说话做事不容置疑,哪怕是小的反对意见,也会立刻翻脸。这其实就是他们在用表面的强势,来伪装内心的自卑。 

5. 我们常常有个误区,认为自卑感是不好的情感,是个贬义词。恰恰相反。在个体心理学看来:自卑感是促进人类进步的动力,是人类文化的基础。为啥呢?因为自卑的背后,是人对自身状态的不满,正是基于这种不满,人才会做出各种改变现状的努力,从而为人类提供源源不断的进步的动力。

6. 要注意的是:在学术上,“自卑感”和“自卑情结”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自卑感是促进人进步的动力;自卑情结则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这些人往往逃避真正的问题,在一些不重要的小事上寻找优越感。 比如一些缺乏父母关心的青少年,不选择和父母沟通,而是用作对的方式,比如夜不归宿、小偷小摸等默默对抗。所以说,自卑感人人都有,自卑情结才是我们要克服的。

7. 除了“自卑感”以外,还有一种人人都有的心态,叫“优越感”。自卑感像背后提供推力的发动机,优越感像在前面牵引的火车头,二者共同提供了超越自我的动力。 比如,很多医生小时候经历过亲人的离世,所以他们就有一种自卑感,认为人生不安全;又会努力成为医生,通过跟死亡对抗来实现自己的优越感。 

8. 过去,我们矫正人的行为,或者治病,是从行为本身入手,单纯消除病症。但阿德勒认为这是不对的:人的所有行为,哪怕是生理行为,都有明确目的。所以,改变一个人的行为,要先找到这个行为产生的目的。 比如,一位病人长期头疼,多种方法都难以治愈,深入调查才发现,他把头疼当成了逃避问题的手段:只要头疼,就能让同事帮忙写报告、见用户,把责任甩给其他人,头疼反而变成了一笔财富。如果不明白这个,什么药都治不好他的病。

 9. 那个体和社会是什么关系呢?在阿德勒看来:个体是社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个体的超越为社会提供了进步的动力。这给我们思考人生意义,提供了个思路:孤立地看,一个人的人生就毫无意义;只有将自己融入到更大的价值体系中去,人生的价值才会在获得凸显。最后让我们记住一句金句:过往经历,并不决定一个人的人生。我们都可以通过创造性地解读自己的经历,去改变行为,进而改变命运。

10. 阿德勒的观点在于自卑感和自我超越,而且他不停的在强调自卑感和超越在人生命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但是他一边阐述这些观点,却没有承认一个事实:这些观点和他小时候所受的遭遇是有关系的,和他自身的一些自卑的性格也是有关系的。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战争与竞争非常激烈、物质贫乏,所以就使阿德勒产生了这样的想法,而且那个时候的心理学派大多都是各成一派,不与别的学派进行联系和学术交流。所以各学派之间没有交叉发展,只是针对于自己观点的纵向发展。

11. 在影响人的行为和发展的条件还有很多。比如说遗传、环境、人格、潜意识、社会文化等等。

我们也是如此,如果我们只封闭在我们自己的小屋子里,总是不去接受新的思想,不去体验新的事物,那么我们就会孤独的走下去,就会走在自己思考的深渊之中无法自拔、沉溺下去,因为我们永远都得不到结果。

在人类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多接受新兴事物和有用的知识,并为己所用。取其精华,弃其糟泊。只有我们虚怀若谷的接受他人的想法的态度,才能获得更多的知识。如果只是一味的高高在上、高傲不屈,那我们就丧失了更有质量的创新和社会健康的发展,人类就会生活在一片黑暗之中。

12. 我们也不可以单独的过分强调合作的作用。

因为当个体处在群体中,智力的水平和道德水平会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因为个体存在于群体之中,会有一种安全感。 个体会不由自主认为大多数人说的是正确,这时候他们就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并容易随波逐流,这对问题的解决是不利的。

实现自我超越的两种类型

1. 人对自己的解读方式

如果孩子从小家里就很穷,如果他一直延续这样的想法,那他就会自暴自弃到最后沦落仍然是一贫如洗。可是他如果不是这样,意识到了自己现在的处境并去奋发图强的学习、努力工作,那他就会脱离这种潦倒的困境,走向更优质的生活。

2.未来的目标比过去经历更加重要

案例:

一个人总是非常的头痛,去看了很多次医生,跑了很多趟医院也没有查出病因。但是在和心理医生沟通的过程中发现,他只是以头痛为借口来逃避一些事物。比如说家务、工作、等等。

阿德勒认为,这也是一种自卑的表现。当他选择逃避的时候,他会得到一丝安全感,他会觉得暂时不用面对那些事物,可以避免自己心里的焦虑。但其实并不是如此,因为这样下去不仅不能帮助他逃离困境,反而会越陷越深。

如果他把他的目标放眼在未来,那么它就会努力克服这些不良的思想和情绪,让自己走出困境,用自己的勤奋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

 

好句摘抄

1.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我们都想让自己更优秀,让自己过更好的生活。

2.只是想逃避困难的人,必然会落后于他人。

3.生活的不确定性正是我们希望的来源。

4.我们生活在与他人的联系之中,假如因自卑而将自己孤立,我们必将自取灭亡。我们必须超越自卑。

5.当一个人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却深信自己不能够解决时就会表现出自卑情节。

6.我们生存于与他人的联系中,如果我们选择孤独,便等于选择了死亡。

7.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变得重要、有价值,但如若不能搞懂个人的成就建立在对他人做出贡献的基础之上,那就太容易走上歧途。人的理想和行为,同样遵从这一原则:对于他人有意义的,才能算是意义。

8.人的一生很短暂,生命很脆弱,我们还需要不断地克服困难,完善自己,绝不能放弃努力寻求生命的意义。

9.个体心理学认为人类的所有问题都可归于职业、交际和两性这三个问题。每个人对于这三个问题的反应,都明了地显现出他对生命意义的深层次诠释。

10.我们只要留心观察个人的行为举止就能了解这个人。行为举止是永远受到人生意义的制约的。

11.能够成功应对生活难题的人似乎都明白生命的意义在于懂得关注他人,与他人合作;在遇到困难时,能用不损害他人利益的方式解决。

12.人人都在追求属于自己独有的一种优越感。它取决于人们赋予生命的意义。

13.其实,自我意义就是没有任何意义。真正的意义是从与人交往中体现出来的,一个人的意义是没有任何用处的。每个人都在力争与众不同,但如果并不明白自己的成功和卓越是建立在为他人作贡献的基础之上,那么错误就难以避免。人生的理想和行为与此同理,其唯一的意义就在于对他人是否存在意义。

14.一个人的精神思想是与其人生态度相一致的。

15.对于每个人而言,世界从来不是客观的。我们感知到的事物,从来不是事物原本的样子,而是经过我们的思维处理后的事物。

16.如果我们能意识到武力永远无法赢得合作与爱,这个世界就可以避免无数的紧张关系,不用做那么多的无用功。

17.在爱情和婚姻中,如果我们想让对方感受到幸福和快乐,就会极力表现自我,将全部关心投入到对方身上。如果我们只是按照自己的性情去发展,而不顾对方的感受,那么所得的结果一定是:我们变得趾高气昂,让人厌恶。

18.如果一个有身体缺陷的人思想上积极,并主动克服困难,那么他也会获得成功。

19.意义不是由环境决定的,而我们则以我们赋予环境的意义决定了我们自己。

20. 生命的乐趣正是因为存在诸多不确定。所以,我们活着,便是不断地把这些不确定的事情变得确定。任何结果,经由一定过程得来,才变得有意义,否则,便会让人觉得淡然无味。

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不代表【wpsshop博客】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您发现有侵权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psshop.cn/w/知新_RL/article/detail/800694
推荐阅读
相关标签
  

闽ICP备140086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