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article > 正文

让工作快乐起来500强企业推崇的新理念

让工作快乐起来500强企业推崇的新理念

1节:序言 我工作 我快乐


  序言

  我工作,我快乐

  美国哈佛大学曾经作过一个有趣的心理调查,调查人员给一位调查对象打电话,提出一个最简单的问题:

  "请问您现在在做什么?"

  "我在上班。"

  "请问您上班的感觉如何?"

  "枯燥乏味,毫无乐趣。"

  "那么您觉得干什么更有趣?"

  "下班以后,我可以和同事一起去酒吧,那里最有趣也最快活。"

  过了两个小时,调查员又打电话给他:"请问您现在在做什么?"

  "我和同事在酒吧喝酒。"

  "怎么样,现在感觉好多了吧?"

  "好什么啊!虽然喝了很多酒,还是没劲。大家谈论的都是些无聊的话题,我想还是去找女朋友好些。"

  过了一个小时,调查人员再次给那个人打电话:"您现在和女朋友在一起吗感觉怎么样?"

  "别提了,简直令人无法忍受。一位女同事打电话来问一件工作上的事,她竟然怀疑我有外遇,不依不饶地盘问我,真是烦死人了。我现在就回家休

息。"

  到了午夜,调查员又把电话打到那个人的家里。他拿起电话没等调查员问话就烦躁地说:"你不用问了,没意思极了。电视几十个台竟然没有喜欢的

节目,杂志全看完了,光碟也看了个遍,真不知道干点儿什么好。仔细想想,还是上班的时候最开心,和同志们一起工作的时候最有趣。明天开始要努

力工作,并且尽情享受工作中的快乐。"

  人之初,并不是为了工作而来到这个世界。但为了在这个现实的世界过上美好的生活,我们必须坚持不懈地工作。许多人都把工作看做是苦差事,

尤其是干自己不喜欢的工作,更近乎是一种折磨。然而,你想过没有,一旦没有任何事情可做的时候,你不仅不能感受到愉悦,反而会感到更加痛苦。

爱尔兰作家巴克莱说:"幸福有三个不可或缺的因素:一是有希望,二是有事做,三是有人爱。"有事做不是造成不幸的因素,而是使我们幸福的一个

不可或缺的要素。当一个人全身心地沉浸在自己所热爱的工作之中时,就会感到前所未有的兴奋与满足,这就是一种幸福。牛顿、爱因斯坦、居里

夫人,这些伟大的科学家,他们投入工作的时候就体会到创造的乐趣,这是一种莫大的享受。

  无论从事哪种工作,都能找到兴趣和满足。一个农妇,一个猎人,尽管他们不认识多少字,对外面的世界也知之甚少,但他们仍能从自己的劳动中

获得乐趣。如果剥夺了他们劳动的权利,他们会感到痛苦。

  快乐工作并不排斥职场奋斗,我们相信马登讲过的那句名言:上帝总会保佑那些习惯于每天早上七点起床的人。在奋斗的历程中,只要你能做到乐

在其中,快乐就是一个长长的过程,而成功仅仅是跨越的一刻,难道你至今还信奉以漫长苦挨的日子去等待成功的一瞬?! 也许你会说只要我历尽艰辛

达到成功,我就会保持永久的快乐。不!这种心态的人会在成功之后想尽各种手段捍卫自己的既得利益,会不择手段地争取进行对下一个高峰的征服。更

何况快乐工作倡导的是,哪怕身处艰难与困苦之中,也要苦中作乐,激励前行,不忘享受过程。

  不管你处于何种职业生涯阶段,你仍然可以继续心怀梦想,朝着既定目标奋斗;况且,无论是成功的职业生涯,还是平凡的职业生涯,都可以快乐或

不快乐,关键是你工作着,是否快乐着!你不能做到职业成功而人很痛苦,没有工作拼命找工作,有了工作又不停地抱怨工作。我工作我快乐,工作着就

是快乐!理由很简单:我们不能痛苦地活着、痛苦地工作。 

  工作的最高境界就是快乐工作,现代上班族最流行的生存方式就是把爱好与工作合而为一。对全美成功人士的一次调查得出的结果令世人羡慕:美国

成功人士的94% 以上都做着他们最喜欢的工作!他们工作着,快乐着,快乐工作的人没有理由不出成果。 

  我们应该把工作当成充满热情的体验,尽管中间会出现工作倦怠和职业枯竭等逆境的困扰,但这只是暂时的,阴霾终将过去,阳光依然绚烂。工作并

快乐着,生活随心所欲而不逾矩,只要你秉持本色,快乐工作,善待自己,礼待他人,你会发现工作着的每一天都可以如此快乐。

  人生是一个漫长的旅程,工作是旅程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占据了生命三分之一的时间,快乐地工作吧,让你的生命更有意义。

  20073
2节:第一章 你工作快乐吗--职场中不可回避的难题(1)


  第一章 你工作快乐吗--职场中不可回避的难题


  1.如果你不快乐,那不是工作的错

  当工作是一种乐趣时,生活就是一种享受;当工作只是一种义务时,生活则是一种苦役。

  --前苏联作家高尔基

  中国历史上有一个皇帝,贵为天子却对治理国家的工作毫无兴趣,唯一的嗜好是做木匠活儿。他好造漆器、砚床、梳匣等精巧器具,尤在雕刻上见

功夫,作品施以五彩,精致妙丽。在做工上,他对自己要求极严,制成一件作品后,先是欣喜,后又不满意,弃之,再做,毫不厌倦。他还醉心于建筑,

按照乾清宫的样式做的小宫殿,高不过三四尺,巧夺天工。皇宫重造工程,他亲自担任项目经理,现场坐镇,现在的故宫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都

有此人的一番功劳。

  他就是明熹宗朱由校。命运似乎和他开了一个玩笑,喜欢做木匠却偏偏当了皇上,否则中国将出一个鲁班式的能工巧匠也说不定。这个不务正业的

皇上疏于朝政,弃本职工作而不顾,最终导致大明朝摇摇欲坠了。

  每个人成年以后都要走上社会,都要承担一份工作,也就是选择一种符合自己愿望的职业,除非他有生理缺陷,或者他愿意做一个只消耗生命资源的

僵尸。社会上的工作岗位成千上万,幸运一点儿的,可以从事自己喜爱的工作,从而选择了一个快乐的人生。像明熹宗那样入错了行,也算是人生的不幸

。喜欢拍照的人,不一定能成为摄影师;喜欢写文章的人,不一定能成为作家;性格文静内向的人当了需要人际沟通能力的推销员;喜欢画画的人当了

酒店经理。现实就是如此,总是偏离我们自己设定的目标。

  那么,没有从事自己所希望的工作,便要视工作为劳役、郁郁不得志地生活下去吗?从早上踏进办公室开始,就急切地盼望着早点儿下班;周一盼着

周末,周末再盼着过节?如此盼下去,大概盼到人生尽头,也就终于不用工作了。既然生命中有那么多的时间在工作,那么,为什么不让自己快乐一点儿?

  快乐工作,工作快乐,这是人们积极乐观的一个口号。对工作的感受很大程度上是心态的问题,你感觉不到工作中的快乐,那绝不是工作的错。如果

视工作为享受,那么我们就会努力地去享受,然后努力地工作,取得满意的结果,从中又得到另一种快乐,于是便形成了良性循环。如果把工作当做一种

痛苦的历程,便会心生不满,万事抱怨,敷衍了事,一事无成,从而满怀怨恨--不止对别人怨恨,亦对自己怨恨。境由心生,大体便是如此,说白了,不

过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

  人常说,感情是培养出来的,快乐也是自己创造的,无论如何,这世上不会每一件事情都能顺应自己的意愿,也不是每一份工作一开始就会适合你

无论是为了物质追求,还是为了让工作开展得更顺利一点儿,请让自己快乐一点儿,把工作当做一种享受,至少你的人生会开心不少!

  快乐终究是属于自己的,即便接触的工作真的违背了自己的意愿,薪水也不是很高,但是如果为此而天天绷着一张苦瓜脸,好像全世界都欠了你似

的,与同事相处不愉快,对待工作只求完成任务,对待上司如同对待仇人。如果真是这样,还不如立马走人别工作算了,首先自己不开心,其次,按这种

态度下去,工作永远没有进展,就算单位不炒你,你也永远没有长进,即使工作个三五年,依然是三五年前的自己。这样工作有何意义?如果非要追寻人

活着的意义,不就是为了能开心地过完自己的人生吗?

  体会工作的乐趣 

  一辈子不用工作最快速的方法是什么呢?就是真心地喜欢上你从事的这项工作,如果你爱上了所从事的这项工作,就等于一辈子都不在工作。唯一

不用工作的方法就是爱上你自己的工作,就是乐在工作。这样做有哪些好处呢?

3节:第一章 你工作快乐吗--职场中不可回避的难题(2)


  第一个好处,它让你非常容易地达成目标。比尔·盖茨每天工作十六七个小时,有人觉得他是一个工作狂。你去跟他讨论工作的时候,他会非常愿

意,可是突然你问他一个跟工作不相关的问题,他马上就失去了精神,他会觉得这件事情毫无意义。他是真正喜欢他的工作,所以他对公司业绩的要求很

高。比如说一般公司市场占有率如果达到82%,就是值得好好庆贺一番的惊人业绩了,可是比尔·盖茨的第一个反应是,那18%被哪家公司占领!他还津津

乐道地去演讲,去宣传他的数字神经系统的概念,并为此出了两本书:一本叫做《拥抱未来》,阐述信息高速公路的远景;另一本叫做《数字神经系统》

,阐述了一个数字化时代的到来。虽然他走在前无古人的大路上,可是出于对工作的热爱,他从未感觉到创立一个全新产业的艰辛。

  第二个好处,就是可以享受工作的乐趣。只要你肯去寻找,每一个人都可以找到工作当中的乐趣。比如说有一个人去作励志演讲,当他站在讲台上讲

解知识的时候,会体验到听众接收到的快乐。如果有人因此而成长改变,并对他表示感谢,他会感觉到无比的快乐。

  像对待朋友一样对待工作

  曾有一个人很让人不解,他总是能疯狂地加班,总是为了一个字是否妥帖而计较得让人抓狂,无论是什么样的工作,总是有无限的热情,跟个永动机

似的,有用不完的精力、耗不尽的激情,长年乐此不疲。然而结果是,他终于得到了梦想的生活,房子车子一一到手,也不过花了三五年时间。

  当然,不能说他的快乐动力是来自金钱,但如果冠冕堂皇地只唱高调,在这个市场经济的年代里,未免太过矫情。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没有高低贵贱

之分,只不过是快乐的两种表现形式而已。事实上,这个人并不是为了某个目的而假装出来的激情与快乐,他是真正把快乐根植到了生活和工作的每一处。

如同与一个朋友相处,某些人是为了和这个朋友相处所产生的快乐,某些人是觉得也许这个朋友能为自己带来什么好处,不同的心态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对待工作,亦如对待朋友,你付出多少真心,便得到多少收获,同样,也能得到多少快乐。

  不是工作需要你,而是你需要工作 

  你到底认定什么是快乐,什么是痛苦,这涉及你人生当中的很多事情。我们来阐述一下如何把这句话应用到工作当中。


  很多医生在最初选择职业时,都有同样的想法:看到有人饱受疾病的痛苦,决定去解救人们的这种痛苦,当疾病被他手到病除、药到病除的时候,病

人对他非常地感谢,他感受到了救助别人的那种快乐,所以他认定做医生是非常快乐的事情。

  有的人做企业家,是因为他们觉得创办一个企业可以为社会创造财富,可以吸引到更多的人才,并创造出更大的价值,这是他的快乐。

  要知道,不是工作需要你,而是你需要工作。人到底是为了生活才工作,还是为了工作而生活?如果你为了生活去工作的话,那等于是为钱而工作,

是金钱的奴隶,也是工作的奴隶。工作是一个人天生的权利,每一个人都应该找到工作当中的极大乐趣。如果你为了工作而生活,只要你真心实意去寻找,

一定会找到属于你的那一份快乐。

  正视你身上出现的问题

  一个人去拜访一位心理学家,他觉得自己的工作毫无乐趣,他对一起工作的同事也充满敌意,他对自己的工作能力表示怀疑,他认定自己的生活里

有许多问题。他为这些问题所累,觉得人生太疲惫,并请求心理学家让他的生活变得没有问题。心理学家听了他的话想了想说:"好吧,我们先来看看

什么样的人没有问题。"于是他们上了汽车,来到医院的太平间,心理学家指着躺在冰柜里的尸体说:"你看,他现在什么问题都没有了,你愿意做这样

的人吗?"那个人恍然大悟:"我懂了,只有死人没有问题。"心理学家点点头说,只要你活在世上,你就会有问题产生,重要的是你有没有找到问题后面

的机会,有没有利用这个机会很好地成长。

4节:第一章 你工作快乐吗--职场中不可回避的难题(3)


  因为金钱的缘故,我们原本热爱的工作失去了魅力。然后,人们开始诅咒金钱是万恶的,使得单纯的工作不再有意义。事实上,金钱非善也非恶

,贪财才是万恶的根源。真正犯错的,并不是金钱,而是我们对工作与金钱的态度,是我们对付出与获得的心态。

  我们要学会适当地调整自己,不能长时间处于一种高负荷的压力之下,这对人的生命绝对是一种摧残。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培养工作能力,为工作

减压;创造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有节奏地生活,为生活减压。把握机遇,避开风险,既积极进取又要知足常乐;乐观豁达,不过于追求完美,不给自

己和他人过大压力;善于与他人合作,工作劳逸结合;压力太大时及时寻求援助;培养一种兴趣,学习一两种放松的技巧,如听音乐、打球等。不要把

自己当成一个气球,吹到很大以后还不知道再松回来,直到爆炸为止。如果你太累了,那就把沉重的包袱卸一卸,减轻点儿负荷,轻松一下。

  2.往日的激情哪里去了

  我们不能把工作看成是几张钞票的事,它是人生的一种乐趣、尊严和责任,只有对工作拥有激情的人才会明白其中的意义。

  --微软公司人力资源主管

  富有激情是一个人最为难能可贵的品质,如同生命一样重要。有了激情,可以释放出巨大的潜在能量,并发展成一种坚强的个性;有了激情,可以把

枯燥的工作变得生动有趣,对成功充满渴望,从而产生对事业的狂热追求;有了激情,还可以感染周围的同事,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组建一个强有力的

团队;有了激情,更可以获得领导与上司的重用和赏识,进而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总之,激情是快乐工作的基础条件,是使企业蓬勃发展的活力源泉。

  有一位著名的民营企业家说:"要想获得这个世界上的最大奖赏,你必须拥有过去最伟大的开拓者所拥有的将梦想转化为全部有价值的满腔激情,以此

来发展和销售自己的才能。"激情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但是激情却难以长久保持。当初入社会的新鲜感退去,当初入职场的青涩消失,当火热

的激情一点点燃尽,快乐和欣喜就会化做一句句的牢骚和抱怨:

  单调乏味的工作让人感到厌倦和讨厌;

  糟糕的工作环境,繁重的工作任务,真是让人无法忍受;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工作,什么时候才能到头;

  ……

   张 先生在一家IT企业做程序员。刚参加工作时,年少轻狂,敢做敢当,对于所作的选择充满自信,对于完全陌生的工作无所畏惧,充满新鲜感、激

情和憧憬,每天早来晚走,干得挺开心快乐。他不仅很快就能独当一面,而且还牵头做了两个好项目,被公司授予开创奖。他站在领奖台上,对大家说

"我愿意为喜欢的事业付出一生。"

  没想到三年以后,情况发生了截然相反的变化。程序员的工作虽然很有创造性,也极富有挑战性,但毕竟很枯燥和乏味。他逐渐发觉闯劲儿不在了

,他对熟悉的工作日生厌烦,甚至产生了抵触情绪。本来起早贪黑拼命工作带给他莫大的成就感,现在却成了精神负担,渐渐感到疲惫不堪。每天朝九晚

五的上班下班,无论刮风还是下雨,无论身体是否舒服,都要急匆匆地赶公交车,都要准时出现在公司打卡机前,都要没完没了地编制一串串的编码,直

到头昏眼花、胃痛心焦……天知道这种日子什么时候才能熬到头。

  没有了激情,自然无法体会到工作的快乐。我们曾有的激情哪去了?激情为什么不能始终与你形影相随?这种可怕的现象来源于工作倦怠,大多出现

在工作三四年后,主要表现是不可名状的厌职情绪弥漫心头,激情资源基本耗尽,对工作丧失原有的热情和冲动,对以往所感兴趣的一切形同陌路。据美

国一个权威机构调查数据显示,工作三年以上有35%的人、工作四年以上有50%的人,不同程度会对自己的工作厌倦和不满。前不久,中国人民大学和新

浪网的某频道组织的一次调查显示,有近七成的上班族"不和谐"地工作着,认为自己的工作毫无乐趣可言,更谈不上富有激情。

5节:第一章 你工作快乐吗--职场中不可

回避的难题(4)

 

发布时间:2007-06-21 01:05:59 发布人:中国文学网 文章来源: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 src="ads/ads_news.js" type="text/javascript"> </script>  

 

 

5节:第一章 你工作快乐吗--职场中不可回避的难题(4)


  调查结果还显示出一种倾向,工作五年之后的人,逐渐积累了较多工作经验,工作职位得到晋升,工作能力和自信心也随之提高,情况便会有所

好转。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四年职场化蛹期,努力奋斗五年之后便可成蝶。

  如此看来,从对工作充满激情到没有激情都是正常的心理状态,是工作的不同阶段所出现的正常现象,我们不应该简单地将它视思想觉悟和自身

素质的表现,而应该从职业心理学和职业规划的角度正视它、对待它,如此才能顺利度过工作倦怠期,重新焕发往日的激情,重拾往日的工作乐趣。

  认识工作的价值

  当你觉察自己的激情在逐渐减退时,不妨认真思考一下:什么是工作?我为什么工作?应该怎样对待工作?饱有激情是一种理智的行为,只有真

正意识到工作的价值和意义,在工作中树立使命感,才能排除各种外界环境的干扰和影响,才能自动自发地对待本职工作,才能确保激情连绵不绝。

  正确认识自己和自己的工作岗位

  要清楚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认清自己的个性和兴趣、自己的爱好和能力,经常问自己:我能干什么?我适合干什么?我将来做什么?我能为

企业创造什么价值?只有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所长,才能够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让自己在能力允许的范围内施展才能。有了准确的定位,就能正

确对待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就能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

  与工作谈一场恋爱

  保持激情的最简单办法就是热爱自己的工作,与工作"谈恋爱"。你爱它,就能发现它的长处,就能发现它可爱的地方,就能发现它带给你的快乐

。就像谈恋爱一样,真的爱上它才能为它真心付出,才能为它倾尽全力,才能充满激情地对待它。

  与富有激情的人交朋友

  也许你没有发现,激情是可以传递和相互感染的,当你感到意志消沉时,当你感到情绪低落时,就去找富有激情的朋友。感受到他们充沛热忱

的魅力,感受他们对生活和工作的热爱和激情,你自己也会变得热血沸腾,变得充满活力和热情。

  微软公司在招聘员工时,除了必须具备相关的技术技能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标准:被录用的人必须是具有激情的人--对公司有激情,对技术有

激情,对工作有激情。世界一流公司为什么把激情作为必备的条件之一,公司的人力主管一语道破了其中真相:"我们不能把工作看成是几张钞票的

事,它是人生的一种乐趣、尊严和责任,只有对工作拥有激情的人才会明白其中的意义。"

  在任何一家公司里,没有哪个人愿意和一个整天委靡不振的人交往。同样,没有哪家公司愿意招聘一个整天提不起精神的人,更没有一个老板

愿意重用一个情绪低落、整日牢骚满腹的员工,因为职场的规则是:奖赏只属于那些对工作充满激情的人。

  激情,就是永远保持高度的自觉,就是把全身心的每一个细胞激活起来,完成心中渴望的事情。激情是一种强劲的情绪,一种对人、事、物和

信仰的强烈感情。人的价值=人力资本×工作中的激情×工作能力。工作激情应该是工作能力的前提和基础,它可以促进工作能力的提高。有了工作

激情,才会丰富工作成果,才能表现工作能力;没有工作激情,成天混日子,那么只会日渐消沉。

  工作中的激情可有效激励你实现每日的工作目标,并能重燃成功的希望,推动我们不断前进,更上一层楼。

  所以,在进入职场后,我们要在工作的难度和复杂程度越来越高的基础上,给自己创造超越自我的机会,才能使自己持续保持工作的新鲜感和

动力,持续保持工作中的激情和使命感,同时也能保持客观向上的心态。

  3.爱一行干一行,还是干一行爱一行

  谁肯认真地工作,谁就能做出许多成绩,就能超群出众。

  --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恩格斯

  这个话题好像有儿点拗口,像是做文字游戏。其实不然,其中蕴涵着哲学的辩证关系。
6节:第一章 你工作快乐吗--职场中不可回避的难题(5)


  爱一行干一行,说白了就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从事自己所感兴趣的职业,可谓"爱好成就事业",这是最理想的状态,是工作的最高境界,

也是完美人生的最佳诠释。

  干一行爱一行,说白了就是做自己不喜欢的事,从事自己不感兴趣的职业,再慢慢地去接纳它、爱上它,从而变成喜欢的和感兴趣的事,最终达

到工作的最高境界。

  社会上的行当多的是,俗话说三百六十行,现在看肯定不止。你真的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那就很幸运,更多的人直到大学毕业找工

作的时候,也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更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也有的人干了好多年,才发现自己一直在干不喜欢的工作。

  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心情肯定是愉快的;自己不喜欢的事还要强迫自己去做,心情自然不会快乐。所以,要想快乐工作,必须是做自己喜欢的工

作。然而,喜欢并不代表你有能力,不代表你能够胜任。喜欢唱歌,却天生没有好嗓子;喜欢打篮球,身高还不到 一米 七……而且,即使有能力也不

一定能够做得了、做得上。所以,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这么幸运,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干自己喜欢的工作。既有社会的原因,也有自身条件的限制,

有许多时候许多事情是无法完全符合主观意愿的。

  爱一行干一行是幸运

  很少有人步入社会的第一份工作就是自己喜欢的,很多人都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才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如果你不喜欢自己的工作,也不要特

别心急,当你心态比较平静、意识比较理智的时候再采取行动。积极主动地想方设法改进,去找寻能够达到目标的一些方法,或者与同事沟通,或者

找领导洽谈,或者自己采取一些行动,这是积极的做法。心急是心态方面出了问题,没有积极采取行动,当然不会有结果,势必在灰心丧气、厌烦倦

怠的泥沼里挣扎。

  学计算机专业的孟帆,毕业后进了一家有一定规模的电脑公司做软件设计员,拿着比其他同学高好几倍的薪水,但她并不开心。工作中接触的都

是年轻的男士,她总觉得他们有些瞧不起她,她自己也很自卑,最关键的是她发现自己根本就不喜欢这份工作。想到未来的日子都是拷贝这样的工作,

心中竟不寒而栗。她缺乏工作热情和灵感,只是为了做而做,为了每个月不菲的薪酬而做。逐渐,孟帆对上班产生了一种莫名的恐惧,一想到那些密密

麻麻的数字,心里就犯憷。后来,情况发展得更严重了,她对上班产生了极大的抗拒,甚至故意装病以摆脱巨大的心理负担。

  一次偶然的机会,孟帆参加了一位大学同学的婚礼。同学嫁了一个美国老公,并举办了中国式婚礼,知道孟帆英语不错,特意请她去照顾新郎的

几个亲戚。听着他们纯正的美国式英语,孟帆内心涌动着一种冲动,兴奋地用英语和他们交流着。从婚礼上回来后,孟帆陷入了深深的思索,她有生

以来第一次发觉自己的兴趣在英语领域。可是,一想到自己学的是计算机专业,没有任何可以证明英语过硬的证件,刚刚鼓起的勇气又被浇灭了。

  然而,由兴趣引发的动力是极强的,再加上她对工作越来越身心疲惫,最后决定给自己一次重新选择的机会。一家公司看了她翻译的文件后,

答应录用她。老板拍着她的肩膀说:"你的能力就是你最好的证书。"听到这话孟帆的眼睛湿润了。

  现在,孟帆已经成为一名同声传译的翻译,在英语这片广袤的天空中尽情地展翅飞翔,虽然困难在所难免,但她有使不完的劲儿,对自己充满了

信心,因为她喜欢自己的工作。

  干一行爱一行是明智

  如果不能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就要调整心态,退而求其次,干一行爱一行了。毕竟现在就业压力很大,能有一份工作已经很不错了,想找到自

己热爱的工作更是难上加难,无论如何生存才是第一位的。人是具有可塑性的,无论干什么,只要真心投入,总会发现其中乐趣,也就是说,只要具

备良好的态度和责任感,即使不是很爱一行,也能干好一行。 兴趣是可以培养的,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爱到爱,需要一个过程,重要的是先去了

解它,接纳它,发现它,时间长了就会慢慢喜欢上它,就像谈恋爱一样。

7节:第一章 你工作快乐吗--职场中不可回避的难题(6)


  如果你不能成为山顶上的一棵松,


  就做一棵小树生长在山谷中,

  但必须是小溪边最好的一棵小树!

  如果你不能做太阳,就做一颗星星,


  但不论你做什么,都要做最好的一名!

  干一行爱一行是爱岗敬业精神的最好体现,是当今社会用人单位挑选人才的一项至关重要的标准,在你所不熟知的领域完全有可能蕴藏着个人更

大的潜力。发光的不都是金子,但只要是金子,一定会处处发光的啊!

  干一行爱一行是职业道德中一个最基本、最普遍、最重要的要求。在每一个具体岗位上,不论平凡与否,高低与否,贵贱与否,都应忠于职守,

不计得失,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一丝不苟,具有高度负责的职业精神和道德意识。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有义务去做好每项工作,这是一种良好

的人生态度。

  人不能在理想和幻想中生活,如果真的找不到自己心仪的工作,就应该明智地接受现实,这就是"不能改变环境,就要改变自己",适应环境的

需要是人生存的本能。山不过来,我就过去!你不去干这一行,又怎么知道自己就一定不会爱上它呢?不论是什么样的岗位、什么样的环境,你身处

其中就应该努力地去适应,所谓适者生存啊!在生存中求发展,为社会作贡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才是最理智的选择!

  我们试想:如果人民教师不能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如果人民医生不能救死扶伤,任劳任怨;如果人民警察不能秉公执法,替天行道……如果"

干一行,不能爱一行",其结果则不堪设想啊!这世上没有什么伟大的人,只有伟大的挑战,这需要我们细微而坚忍的情感和精神!

  总而言之,"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越来越多的声音呼唤着:只有干好你手头的工作,人生才有一个完美的结果!干一行,通一行;干一行,

爱一行,精益求精,不断发展!

  我们可以再一次去审视自己的工作,清楚地分析自己为何要从事这项工作,这项工作的最终目的何在。然后回想自己从事这项工作起初的心愿,紧

紧把握住这份心愿,不为起伏不定的酬劳所迷惑,就能从工作中获得最大的乐趣。

  全心全意地热爱自己的工作,热爱自己的岗位,即使有荆棘,有羁绊,即使苦些累些,只要"心跟事业一起走",一定能在追求与付出中体验到

奋斗的快乐与慰藉。

  4.可以不上班但不能不工作

  真正的自由,属于那些自食其力,并且在自己的工作中有所作为的人。 

  --英国哲学家、历史学家、美学家乔治· 科林伍德


  台湾著名画家朱德庸用七年的时间,画了一部关于上班族的漫画集《关于上班这件事》。真不知道人类社会是从什么时候正式上班的,总之从那

一天起,人生中最长的一部集体悲喜剧便开始了。你可以不上学,你可以不上网,你可以不上当,你就是不能不上班。朱德庸的漫画讲的正是每个人

都难以逃避的这件事--上班,他用七彩画笔,饱蘸幽默、辛辣和自嘲,描绘了一部都市上班族的人生百态、办公室人间风景;他触到上班族的痒处,

也触到上班族的痛处,并将缺德老板的缺德秘籍翻了个底朝天。

  看了这些漫画能引发人们关于上班的思索: 我们为什么要每天雷打不动地去上班?我们从中能够得到什么?我们又会因此而失去什么?做20 

甚至30 年的上班族,最后把自己变成了上班的动物,这就是我们所要的吗   

  世上万物中,只有人类有上班族,想一想都觉得可笑,再一想又会觉得可悲。人出生以后只有几年自由自在的好时光,从6岁开始就必须过有

规律的生活:每天早上六七点起床,穿衣、洗漱、吃饭,然后背上书包去上学;等中学或大学毕了业,还要每天早起,穿衣、洗漱、吃饭,然后拎着

公文包去上班……周而复始。如果60岁退休的话,在50多年的时间里,你都必须在某种规范下做特定的事情,不管愿意还是不愿意。

  关于上班的事还没有说完,又一本漫画书《可不可以不上班》问世了。好像出版界特意开设一个主题一样,始终围绕着上班族关注的热点。

8节:第一章 你工作快乐吗--职场中不可回避的难题(7)


  关于上班,最让刘笑受不了的是打卡,她在杂志社做编辑,这本是一种智力创造性的工作,是以字数和页数以及内容质量衡量工作绩效的,竟

然也搞得像计时工一样。这让她百思不得其解,并为之痛苦了三年。打卡机那冷酷无情的"咔嗒"声,让人怕,让人恨,更让人屈辱,与没完没了地

迎合领导的要求一样让人厌烦。

  更让刘笑无法忍受的是办公室还是个封闭的是非盒子,来来去去的几个人,朝夕相对,难免有横挑鼻子竖挑眼的事情发生,何况还有利益之争,

还有唯恐天下不乱的小人,这办公室局势不见得比海湾局势来得简单。思想简单、缺乏社会经验的刘笑莫名其妙地成为了某些人的假想敌,最后成

了工作的模范、物质利益的弃儿。

  好在她嫁了一个月收入近一万的丈夫,理所当然地辞去工作成了 全职 太太,优哉游哉地享受着家庭的幸福和温馨。没想到这样的日子仅仅过了三

个月,她就再也无法忍受了,因为太清闲,因为太无聊,因为有力无处使。

  现在,她成了一家杂志的兼职编辑、一家广告公司的兼职策划,每天在家里办公,免去了人际关系上消耗的精力,她非凡的创造力得到了彻底的

发挥,她感到工作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现在你知道了吧,一个人可以不上班,但是不能不工作。有人说:工作就是上班,上班就是工作,怎么能把工作和上班分开呢

  上班和工作的区别

  上班和工作有什么区别吗?当然有,上班意味着准时出现在公司,准时离开公司,我来了就代表我上班了,至于在公司里干什么就另当别论了。

工作则是生活的组成部分,是经济来源的保障,是一种激动人心的对事业的追求,随心所欲,没有限制,没有上下班时间之分。上班是一种被动的机

械化的劳动,是为了养活自己和家人不得已而为之,有固定的时间、地点,还要听从上司命令,要与各种人打交道,往往会平添许多烦恼!上学只是

为了获得一张意义不大的学历证明,必须在学校老老实实学习,不准出差错。现实生活中的上班就是为了获得支付各种费用的工资单,而必须老老实实

地听话照做。工作就像求学求知,不一定非要在学校里才能获得知识技能,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以学习,而且获得的知识技能更多,获得成功的机会更

大。工作就是一种对自我完善的不断追求,没有固定的时间地点,就是为了实现理想而不断努力奋斗!许多人都不上班,却在紧张地工作,他们为了

自己的目标和理想,没有节假日地工作着!

  上班是给别人打工,你上班完成了分内的工作就有人给你发工资,给你钱少了你会不高兴,不给你工资你就会不干了,所以上班族也叫打工族、

工薪族。而工作就不同,有许多人工作自己给自己发工资(自己做老板),有的甚至没有工资(义务帮工), 然而他们依然热情高涨、精神百倍地

忙碌着。

  人们通常会说要热爱工作,人因工作变得伟大和富有,却不曾听说要热爱上班的,经常听到的是上班真累人、无聊、烦死了等等。工作则是一种

不满现状的主观愿望和追求,是实现超越自我价值的过程!

  被动上班七宗罪

  1.出工不出力。将上班看成是不得不做的事,就不会有热情和乐趣,就会身在曹营心在汉,出工不出力,一天的活拖到三天才干完,一次办的事

几次才办成。

  2.得过且过。将上班当成谋生的手段,就不会有责任心,就不会有荣誉感,做事情推诿拖延,只求过得去,不求做得好。

  3.给一分钱干一分活。将上班作为出卖劳动的交易,就会计较是否绝对的公平,给多少钱干多少活,多干一点儿都觉得冤屈。

  4.打自己的小算盘。把上班当成逛农贸市场,把自己放到公司的对立面,时时处处只考虑自己,不考虑他人,更不考虑公司。

  5.精神不集中。上班后不是看报纸就是泡茶水,条件好一点儿的就上网聊天,利用中间的空隙做自己的本职工作,自然是敷衍了事。

9节:第一章 你工作快乐吗-

-职场中不可回避的难题(8)



  6.没有长远打算。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你对我好我就多干几天,对我不好,对不起,我不伺候,拜拜了您。

  7.扒拉一下动一下。没有主观能动性和主动精神,告诉一样干一样,不告诉就不干,哪怕是待着也什么都不干。

  也许你会说:这不能怨我,谁让老板给我的工资低、谁让老板是个斤斤计较的抠门、谁让老板每天像看囚犯一样看着我们……其实这都不应该成为

你消极怠工的理由,原因是你的价值标准和做人原则不能建立在别人身上。如果这七宗罪之中你占了一多半,奉劝你还是不要上班了,因为这样既浪费你

的生命,也浪费公司的资源。

  苦在其中,乐也在其中

  快乐工作不是仅仅把工作视为谋生的手段,而是要当成事业来做,当成生命的需要、精神的需要来做,这样才会给你带来奋斗的喜悦。工作二字里

面包含着责任、热情、能力,包含着你的爱,热爱你的工作,就能心甘情愿地去付出,就能积极主动地去劳动,就能想方设法地达成预期的目标。

  要想获得工作上的突出业绩,就必须付出艰辛的努力。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说过:"人生最重要的就是两件事--努力获得你所需要的,然后去享用它。

"所谓获取所需并不是简单地实现一个小小的愿望,主要是指事业上的成功。享用并非坐享其成、坐吃山空,而是消化和巩固成果。"生活在奋斗中,前进

在学习中,享受在成功中。无论如何不能蒸发在无所事事的空气中。"

  成功的脚下布满鲜花,但通往成功的道路是艰辛和坎坷的。


  要成功当然首先必须用功。一般来说,如果不偏题,一分辛苦一分收获是错不了的。成功不能靠祈祷,不能仅仅靠敲希望的钟。成功不仅仅是一种

憧憬,而是实实在在的结果。有一句名言:"莫问收获,但问耕耘!"所谓莫问收获,并不是不希望收获,而是充分相信耕耘,把收获的希望放在耕耘上。

  享受成功,其实也包括享受奋斗的过程。伟人毛泽东有一句豪迈的名言: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

  这就是苦在其中,乐也在其中的道理,也是人们离不开工作的原因。

  5.加班--办公室里的""

  热爱你做的事并感受它的意义--还有什么比这更有乐趣呢?


  --美国《华盛顿邮报》总裁格雷厄姆


  办公室是人们的工作场所,一天24小时,有8小时是在工作岗位上度过的,对这8小时许多人都会用正确的态度来对待,因为公司付给你薪水,所

以你必须尽心尽力为公司工作,这是最起码的职业道德。但是,8小时以外还要加班加点工作,有些人就会心生不满,甚至发牢骚或抱怨。

  记者:可以采访你一下吗?

  上班族:好啊。

  记者:使你感到痛苦的事是什么?

  上班族:加班。

  记者:比加班更痛苦的呢?

  上班族:天天加班。

  记者:比天天加班更痛苦的呢?

  上班族:免费加班。

  于是二人紧紧拥抱:真是同病相怜。

  漫画画得生动逼真,很多上班族都产生了共鸣。

  有一网站对一部分职业人士进行了调查,在1.5万职场人士参与的加班调查中,只有4%的被调查者是从来不加班的,有44.5%的被调查者是偶尔加

班的,经常加班的占34.8%,几乎每天都加班的占16.6%

  "你加班了吗"这句话对于很多员工来说,跟"你吃饭了吗"一样平常。"今天晚上加班""这个周六加班",已经成为很多部门主管最难于启齿的话,

也是员工们最不愿意听到的

  话,加班已经成为员工们心里的痛。

  肖潇在一家网站做编辑,每天都有大量内容更新工作要处理,还要作新频道的计划和新栏目的设置,上班后就扒在电脑前工作,连上厕所都是一路

小跑。周五这天一上班,她就开始打听明天会不会加班,因为网站改版,已经接连两个星期没有休息了,她心里暗暗祈祷这周千万不要加班,否则她真

的会晕了。

10节:第一章 你工作

快乐吗--职场中不可回避的难题(9)



  下午四点多钟,离下班只有半个多小时了,她看到自己的MSN上部门主管的留言:明后两天需要加班,我希望你能来。天啊!肖潇的神经几乎要

崩溃了,她真想大哭一场,可是看看其他的员工好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一样,她双眼噙满泪水,把目光投向了窗外。

  她主观上并不是不想来加班,只是觉得自己太疲劳了,身体像塌方的建筑一样根本无法支撑起来。但是,工作需要加班,只能服从工作需要,她

强打起精神熬到下班时间。

  晚上,她在博客上写道:生活暂停,记忆暂停,心情暂停,朋友的感觉也暂停了……一切一切似乎被寒冷的季节冷冻了!这个季节,微风都显得那

么刺骨,阳光都格外寒气逼人!哎,悲哀的周六。

  曾几何时,加班已成为许多企业不成惯例的惯例,尤其是初建的企业、正在成长的企业,以及想要转型的企业,经常通过加班来推动工作进展,在

一些大的企业里,加班甚至成为一种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员工,在工作量大、时间紧、人员不足的情况下,应该积极主动、情绪饱满地加班,这不

仅有利于公司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自身能力的提高。企业有一万个加班的理由,员工就会有一万个不加班的理由,只是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而已。

作为企业自然要以经济效益和长期发展为目标,无论是特殊时期还是正常时期,都希望每一个员工都是工作狂人、都有忘我的工作干劲儿和热情。但

是,长期需要以员工的额外劳动来维持正常的经营运转就有问题了,或者是员工数量不够,只能以额外的劳动来进行补偿;或者是人员工作效率严重低

下,大量工作需要在工作以外的时间来完成。

  员工和企业是一条航船上的同行者,企业的发展和个人的发展应该可以实现双赢。一个好的环境的确能够有利于个人的成长,如果有这样好的成

长,每个人都应该怀有感恩的心。而企业有众多的优秀员工加盟,一定会逐渐走向强大和成功。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和经营者要有感恩之心,感谢自己团

队和员工能够尽职尽责地帮助企业完成既定的目标。同样,员工也应该感谢经营者和管理者曾经给他施展才华的机会,虽然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但

不是每一个有准备的人都能及时得到机会。因此,为企业加班就是为自己加薪,保留一颗感恩心就是保留一颗豁达心,保留一颗回报心,这样的心就能

应对一切工作的艰难和险阻,所谓办公室的恐怖事件自然会逐渐消失。

  但是,有一点是无法否认的,那就是加班有时是一件很枯燥的事,尤其是很少几个人加班的时候,孤寂就会不断地袭来。还有,加班毕竟是消耗体

力和精力的事,适当补充营养和调节情绪都是必不可少的内容。如何把快乐工作延伸至快乐加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高招。

  加班--累并快乐着

  IT行业、广告行业人士及媒体工作者会经常遇到不可避免的加班,有时候为赶一个项目,或是安排一张订单,或是赶排一期稿件,甚至会连续

几天加班,甚至通宵。他们常常戏言,上班的路上只有24小时便利店开着,下班后也只有24小时便利店开着,他们几乎和百货公司购物无缘,和娱

乐生活无缘。

  加班通常是枯燥、无聊、痛苦的,为了身体健康,也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一定要事先准备好宵夜,不能让自己饿着肚子干活。身体毕竟是革命的

本钱嘛,有了好身体才能坚持不断地工作下去。吃晚饭的时候和同事开开玩笑,听听流行歌曲以及抒情音乐,吃完饭后立马再投入到火热的加班中去。

觉得自己要撑不下去的时候就放摇滚音乐震撼一下,或者去茶水间喝一杯咖啡或冰冻可乐,这都是累并快乐着加班的高招。

  虽然累,却能自得其乐


  做文秘、行政以及客户维护工作,加班意味着回复大量的电子邮件。因为给客户的回复内容大同小异,一般都会有一个专门的模板,只要按照固

定的格式填进不同的题目和时间就行了。这类工作看起来很枯燥,也没有很多的创意,容易让人产生厌烦的心理,甚至成为一种负担。如果在加班的

时候,针对不同的客户回复不同内容的邮件,不再用模板里统一的"此致敬礼"或者是"顺颂商祺"之类的,而是将回信当做一次练笔的机会,便可以将枯

燥的工作变成快乐写作的享受。 这样一点儿微小的改变,也许会让你逐渐喜欢上这个过程,尤其是客户夸奖你文笔好的时候,以及客户用特别温馨优

美的信纸回复你的时候。

11节:第二章 职业

枯竭--破解不快乐的密码(1)



  创造加班的"附加值"

  销售员加班大多意味着出差,最短则要三天,最长则可能是一两个月,甚至半年。一个人出门在外辛苦自然不必说,忙了一整天,回宾馆除了

给家里打个电话就无所事事了,实在是又累又无聊,时间长了就会对自己的工作产生消极的影响。最好的办法就是和做同样工作的人结成朋友,几

个人一块儿到某个城市出差。

  具体做法是出差之前,先在同学录或者MSN上发个启事,把即将要去的地方告知各位。如果运气好的话,肯定会有同道的人主动靠过来,甚至

可以一起订机票,一起订旅店。到了那里,白天各办各的公事,晚上凑到一起聊聊,人多的话还能凑个牌局,一扫出门在外的孤独与乏味。最重要

的是,出差的苦闷经历有了新的乐趣,从此抢着出差也很有可能。

  陪员工一起加班

  作为公司的中层主管或者更高层的管理者,召集手下员工加班绝对是一件需要看别人脸色的事,没有办法,只好当做没有看见那些稀奇古怪的表

情。毕竟加班占用了员工的休息时间,无论如何都应该有所补偿,所以不仅要与员工一起加班,而且应该尽量安排好晚餐或是宵夜。如果因为大项目

需要接连加班几天,最好天天都能亲历亲为,一来可以鼓舞士气,二来能够体察民情,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工作圆满结束后,应该请辛苦工作

几天的员工出去吃饭,以庆祝工作顺利完成。

  工作就是这样,大家齐心协力、同心同德地一起努力, 公司的效益好了,大家都能受益,如此一来抱怨就会销声匿迹,恐怖事件就会转化为愉

快事件。

  第二章 职业枯竭--破解不快乐的密码

  1.《一个枯竭的案例》引发的问题

  我们常常听人说,人们因工作过度而垮下来,但是实际上他们十有八九是因为饱受担忧或焦虑的折磨。

  --英国银行家卢伯克·J.

  有一位事业有成的建筑师,在功成名就之后却渐渐发现以往的工作热情在慢慢消失,那种对于成就的满足感也荡然无存,工作逐渐变成了日复

一日不堪忍受的精神压力。在经历了一段痛苦的挣扎后,他最终决定放弃曾经无比热爱的工作,逃进非洲的原始森林,开始一种全新的生活。

  这是1961年美国作家格林尼所写小说《一个枯竭的案例》(A Burn-out Case)的故事梗概,这部小说第一次反映了人长时期在紧张工作以及巨

大的压力下生活,最终会患上一种近乎于歇斯底里的病症,把现代社会下虽然能够享受到巨大的物质利益,但精神上却得不到必要的舒缓的问题摆

在了人们的面前。

  小说出版后在美国引起轰动,美国精神分析学家费鲁登·伯格首次将"职业枯竭"这一概念应用到心理健康领域,用来特指各个行业的从业人员由

于工作所要求的持续情感付出所造成的身心耗竭状态。六七十年代的美国和日本,职业枯竭的问题相对比较严重,因而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经过二

十几年的治理,各种预警系统日益完备,一些大公司还为员工设立了援助计划,人们工作理念日趋走向健康,职业枯竭的问题得到了很大的缓解。我

们国家目前正处在迅猛发展的阶段,正在逐渐进入职业枯竭症状的高发期。

  发生职业枯竭的一般规律

  按照一般的规律,个人与职业的关系要经历几个时期:最开始是"蜜月期",这个时期美好的理想激励着你,个人觉得有充足的精力,对工作的

满意度较高;紧接着进入"适应期",开始接受工作内容的高度重复和工作环境的单调乏味,热情在逐渐丧失;然后是"挫折期",出现了身心失调的不

健康病症,疲劳不堪、生理疾病、愤怒和抑郁持续出现,个人的自信心受到威胁;最后阶段是"淡漠期",个人无法继续工作,出现严重的心理衰竭状

况,对周围的人和事表现出极端的冷漠态度。在经历上述的几个阶段后,一种衰弱的感受紧紧地抓住了人们,疲劳成了最明显的生理上和心理上的感

受。

  职业枯竭的具体表现

12节:第二章 职业

枯竭--破解不快乐的密码(2)



  职业枯竭具体表现为身心疲乏、神情冷漠、情绪失控、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效率低下、记忆力衰退、成就感丧失,整个人有种被掏空的感觉。

  进一步地详细区分包括:角色模糊,不知道自己究竟在做什么,怎样做;工作状态,创造力正在慢慢消失,并且伴随着价值感的降低,越来越

感到身心俱疲;人际应激,无端担心自己的人际关系,进而影响到对自己工作的满意程度;职业发展,困惑自己究竟会走向何方,对前途缺乏信心;

组织结构,开始抱怨所在单位的人事、组织结构,将责任归咎于同事;家庭关系,家庭不再是缓解压力之源,反而加重了心理的负担等。

  职业枯竭的特点

  在我国,职业枯竭症状表现具有地域性、时间性和行业性等几大特点:

  地域:在工作节奏快、人口密度高的上海、深圳、广州等大中城市比较普遍。

  时间:一般在职场中工作57年就会面临着就业竞争力的提升和职业技能不断更新的挑战,此时是职业枯竭的高发阶段。

  行业:较多发生在"助人行业",如教师、医护人员、警察、心理咨询师等需要情感付出的职业。

  "高压"群体,如电脑工程师、管理人员和新闻工作者等工作压力较大的群体;"自我评价较低"的群体,如自信心低的人群等,都易患职业枯竭症。

  值得庆幸的是,我们已经开始关注这个问题,无论是公司的老总、高级管理者、还是普通的员工,都逐渐对自己的职业和心理状态有了极大的关爱。

  徐刚从北京大学毕业后,跨进了建设部的大门。三年后,他放弃了顺着政府机关的台阶向上发展的想法,毅然离开建设部,下海到一家公司。又过

了三年,徐刚已经是世界著名咨询公司的高级咨询顾问,再往上就是首席代表了。但是,公司从香港派了一个比他年轻五岁的美国名校MBA来做首代

,就不会再提升他。尽管别人升到这个位置大约需要五年,而他只用了两年半,但在这种跨国咨询公司里,没有国外留学背景的他已经升到了顶头,

算是遇到了"玻璃天花板"。八年时间,徐刚凭借勤奋和悟性,走了一条与同龄人截然不同的路。国家机关、企业、咨询公司,已经是最有价值的发展

途径了,但是,他按捺不住内心的冲动,总想着自己应该还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可是,公司的现状摆在眼前,他几乎没有继续升职的可能。出国深造

吗?现在的年龄已经不允许了,即使学成回来能否得到现在的位置都不好说啊。转行干别的吗?他没有工作经历,难免又要从头做起。

  差不多有半年时间,他处在极度困惑状态,职业发展陷入停滞状态。他晚上睡不着觉,早晨又不想起床,每天神情恍惚,昏昏沉沉,无精打采。

周末出门不知道去哪里,待在家里又好像坐不住。徐刚想尽各种办法试图获得一个清晰的判断选择,越着急越没有清晰的思路,长这么大他第一次

遇到了这种进退两难、不知所措的时候。

  就在他举棋不定的时候,他遇到了大学里的老师,得到了他的分析指点,最后他辞职创办了自己的咨询公司。

  据有关资料显示,高压力、高投入、高收入的人群是职业枯竭症的高发人群。

  他们陷入职业枯竭一般有以下的原因:首先,因为竞争激烈,他们势必接受很繁杂的信息,如果大脑接受了大量杂乱无序的信息,又来不及消化,

就会发生所谓的"信息消化不良",导致焦虑、烦躁的出现;其次,他们所从事的工作感性成分比较缺乏,容易让人陷入一种机械的重复,从而失去兴趣,

变得越来越冷漠;再次,因为工作压力大,竞争自然激烈,人际关系复杂化,缺少宣泄情绪的渠道,使心理长期处于压抑状态。

  另外,这个人群普遍的性格特征也是他们容易陷入职业枯竭的重要原因。一般来讲,这些人对自己的要求非常高,做事追求完美,竞争意识强。

这些性格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他们出色地完成工作,然而,如果过了度,又很容易将他们推向职业枯竭的深渊。

13节:第二章 职业

枯竭--破解不快乐的密码(3)



  职业枯竭的自我调适

  如果你不幸被职业枯竭症击中,积极进行个人调节是非常重要的。

  1.在认知上能正确看待职业枯竭的到来。职业枯竭提醒你重新思索自己的位置,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习惯。如果你把职业枯竭当成对自己未

来的一种督促,焦虑感就会大大降低。

  2.建立科学、健康的工作方式,有张有弛,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目标,对时间进行合理管理,不能过分超越自己的能力。

  3.要寻找多种不良情绪的宣泄途径,积极培养生活乐趣。和周围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如果经过调节,仍然不能走出职业枯竭的困惑,此时,向专业机构寻求支持是最明智的选择。

  2."职业枯竭"了吗

  人们最出色的工作往往是在处于逆境的情况下做出。思想上的压力,甚至肉体上的痛苦都可能成为精神上的兴奋剂。

  --英国学者贝弗里奇

  工作多年,你是否觉得自己越来越像一部工作的机器,活力、激情、斗志被忙碌而没有空隙的工作重压打磨得已全无棱角,日复一日,像个疲

惫的陀螺经常感觉疲倦困乏,坐久一点儿就腰酸背疼,干什么事情都提不起精神,对手头上的工作也感觉很烦躁乏味,对现状深感不满,工作只有

压力没有动力要小心,很有可能,你已经患上了职业枯竭症了。

  产生职业枯竭的两大原因


  从个人因素看,有些人是理想及完美主义者,经常为自己制定很高的目标,通过狂热的工作来达到目标。但有的时候由于目标过高,非自己

能力所及,或是自我要求过高,长此以往,工作非但不能带来愉快,反而经常体验挫折。此外,还有超负荷的工作量和额外的工作,社会变迁和

革新所带来的适应不良,家庭和职场多重角色带来的冲突等等,都会引发职业枯竭。如果一个人本已处在这种压力之下,又得不到领导、同事

的配合,同时缺乏家人、朋友的支持,只是一个人默默承受,则有可能在倦怠的泥潭里越陷越深。

  从环境因素看,某些职业的工作负荷量很大,且需要工作者付出大量的脑力和情感,因此这类职业的工作者也就成了容易出现职业枯竭的高危

人群。此外,工作不能提供给个体想要的东西,或是薪酬等物质层面的东西,或是成就感等心理层面的东西,也会导致情绪低落。还有一些人,他们

工作清闲,报酬也不差,他们却觉得毫无乐趣,觉得体现不出自我的价值。有的人长时间从事一成不变、没有任何新意的工作,也会导致职业枯竭。

  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生活节奏变得越来越快,也是产生职业枯竭的原因之一。

  职场就像达尔文笔下的原始丛林,强者生存,弱者淘汰,不进则退,许多人都有了深深的危机感。如果仅凭实力说话还好些,一些明争暗斗使得

人际关系越来越复杂,一不小心就会碰到雷区,长年身处这样一个硝烟弥漫的场所,很难不产生排斥的心理。

  此外,管理者与员工沟通不足、作决策不征求员工意见、政策不灵活、福利待遇不佳等,也会加剧员工职业枯竭的程度。角色冲突、工作过量、

工作气氛差、决策参与和同事支持少是影响枯竭的重要组织因素,角色混乱、缺乏上级支持在这种因果关系中也很重要。组织文化因素和环境,如责

任定义不明确、规则模糊、可用资源不足、工作环境封闭、缺乏隐私,都会对员工心理造成不利的影响。

  五大症状检查你是否职业枯竭

  1.生理耗竭的主要表现特征:出现身体能量的耗竭感、持续的精力不济、极度疲乏、虚弱,身体对疾病的抵抗力下降,伴有失眠、头痛、背痛、肠

胃不适等症状,饮食习惯或体重突然改变。

  2.心智枯竭的主要表现特征:空虚感明显,觉得自己好似掏空了一般,无法满足工作需要,工作热情减退,丧失理想,缺乏动机,自我评价下降,

怀疑自己、退缩、感到无能和失败,从而减少心理上的投入。

  3.情绪衰竭的主要表现特征:工作热情完全丧失,情感资源就像干涸了一样,无法关怀他人。烦躁易怒,冷漠麻木,悲观沮丧,深感无助,易迁怒

于他人。心理健康低于身体健康水平,情绪低落,工作满意度低。

14节:第二章 职业

枯竭--破解不快乐的密码(4)



  4.价值枯竭的主要表现特征:个人成就感降低,对自己工作的意义和价值的评价下降,工作变得机械化且效率低下,时常感觉到无法胜任,不

再付出努力,消极怠工,离职倾向加剧甚至转行。

  5.失去人性化的主要表现特征:人际关系恶化,以一种消极的、否定的、麻木不仁的态度和冷漠的情绪去对待自己周围的人,对他人不信任,

无同情心可言,冷嘲热讽,把人当做一件无生命的物体看待,肆意贬损他人,与他人刻意保持距离。对他人的过度反应,导致人际关系恶化。

  当压力事件不断出现时,持续数分钟的放松,往往比一小时睡眠的效果还好。在工作中学习让自己喘口气也是一门学问。适时适当休假,让身

心恢复,也可借此机会思考然后再重新出发。如果短期之内没有休假的机会,一些日常的松弛方法,如游泳、做操、散步、洗热水澡、听音乐等

也十分有效。此外,还可以学习放松训练的应付压力技术,如深呼吸、肌肉放松等。

  在忙碌中留点儿空间给自己,因为塞得太满容易窒息。"简单,就会快乐",最好的东西都是最简单的,例如微笑,是最好的生活态度;运动,是

最好的保健药。

  测测职业枯竭离你远吗

  1.你是否感觉工作负担过重,常常感觉难以承受,或有喘不过气来的感觉?

  A.经常B.有时候会C.从来不会

  2.你是否感觉缺乏工作自主性,往往老板让做什么就做什么?

  A.经常B.有时候会C.从来不会

  3.你是否认为自己基本上待遇微薄,付出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

  A.经常B.有时候会C.从来不会

  4.你有没有觉得组织待遇不公,常常有受委屈的感觉?

  A.经常B.有时候会C.从来不会

  5.你是否会觉得工作上常常发生与上层不和的情况?

  A.经常B.有时候会C.从来不会

  6.你是否觉得自己和同事相处不好,有各种各样的隔阂存在?

  A.经常B.有时候会C.从来不会

  7.你是否经常在工作时感到困倦疲乏,想睡觉,做什么事儿都无精打采?

  A.经常B.有时候会C.从来不会

  8.你是否以前都很上进,而现在却一心梦想着去度假?

  A.经常B.有时候会C.从来不会

  9.你是否在工作上碰到一些麻烦事时急躁、易怒,甚至情绪失控?

  A.经常B.有时候会C.从来不会

  10.你是否在吃工作餐时感觉没食欲,嘴巴发苦,对美食也失去兴趣?

  A.经常B.有时候会C.从来不会

  11.你是否对别人的指责无能为力、无动于衷或者消极抵抗?

  A.经常B.有时候会C.从来不会

  12.你是否觉得自己的工作不断重复而且单调乏味?

  A.经常B.有时候会C.从来不会

  把你得到的分数相加,选A5分,选B3分,选C1分。

  看一下测试的结果吧:

  1220分,很幸运,你还没有患上职业枯竭症,你的工作状态不错。

  2140分,你已经开始出现职业枯竭症的前期症状,要警惕,你要为自己的职业状况进行一些反思和规划。

  4160分,你很危险,你对现在的工作几乎失去兴趣和信心,工作中的状态不佳,长此以往极不利于个人发展,最好尽快找职业规划方面的专

家来帮助你。

  3.职场定时炸弹随时引爆

  一个人也许会相信许多废话,却依然能以一种合理而快乐的方式安排他的日常工作。

  --英国作家诺曼·道格拉斯

  你有没有感觉到自己就像一台被榨干了的机器,目前不过是在靠惯性机械地运转?你有没有一种"本领恐慌",看着比你年轻却比你有才华、有

冲劲、学历更高的后起之秀一拨又一拨地站起来,心里感到惶恐不安?或者是,外人看起来你似乎很有业绩,但是你自己却觉得依然在原地踏步,

自我重复,江郎才尽,进入了一个个人发展的"瓶颈"?这样的情形在职场当中越来越多,犹如上班族身上背着一个定时炸弹,一旦处理不好,可能随时引爆。

15节:第三章 改变

心态--别让负面情绪影响

(1)



  在一家网络公司从事管理兼编程工作的小李,最近不知为什么感到浑身疲乏无力,总也休息不够,心情烦躁不安,肠胃憋闷不适,总是疑心自己

身体的其他部位也发生了什么病变,对自己从事的工作也产生了严重的厌恶感和倦怠感,时常有种摆脱工作的念头。

  其实,小李现在已经处于自己的职业枯竭期了。他日常所作的管理和编程工作都是极易导致职业枯竭心理疾病的工作,小李对自己长期从

事的工作产生了疲倦感,从而引起了心理和生理两方面的问题。职业枯竭,有如一颗定时炸弹,随时都有可能被引爆。

  "职业枯竭"这颗炸弹对个人职业生涯会有哪些潜在威胁呢

  危害一,丧失最宝贵的时间成本

  处于职业枯竭的人,一般会陷于渴望成就与害怕改变的矛盾冲突之中。在一切基本需求都得到满足的时候,实现自我价值就成了一个人的最终

目标。没有计划地例行工作,最容易导致工作倦怠。在变化中求生存,在机会中求发展,这是很多人都明白的道理。

  但是,说时容易做时难。许多人尽管已经对所处现状感到厌烦和不满,还是惧怕改变自己。多年养成的工作生活习惯已经定型,程式化的思维和

工作方法已经固定,工作的辛苦和劳累度、缺乏创新的刺激,已经使他们的大脑越来越懒惰,他们不愿去想、不敢去想潜伏在身边的种种危险。

  一方面缺乏成就感须要改变,一方面又惧怕改变,而这样的冲突状态一般很难得到有效改变,特别是无法确定决策是足够科学和理性的情况下,

许多人不得不在原地踯躅。这种状态持续下去不仅会给现有工作带来负面影响,还会失去晋升的机会,白白浪费宝贵的时间成本。

  危害二,多重角色的冲突带来生活压力

  步入成熟期的职业白领通常担当着不同的社会角色:公司职员、慈爱父母和孝顺儿女等。他们必须在工作、家庭和个人空间之间不断平衡。时间

和精力的分配问题常常导致职业人压力的增大。特别是女性,家庭中的琐事占据生活中一大部分,更容易陷入焦虑状态中。众多角色集于一身,难免

会给人造成很大的压力,既想工作有所成就,又想顾及家庭的幸福,使许多职场中人终日殚精竭虑,失去了生活的乐趣。此时如果遭遇职业发展的困

境和挫折,生活中的诸多矛盾冲突升级将不可避免。

  危害三,人际交往的减少形成心理失衡

  社会的进步和飞速发展使社会分工更加细化,先进的管理措施和高级的技术设备,使人处于无休止的忙碌状态,相互交流的时间减少、空间缩小。

人是有感情的动物,对交往的需求永远都存在,尤其是工作压力大的时候更需要情感上的抚慰。但是现代社会感情冷漠的土壤,员工之间、员工与上

司之间、中层管理者之间除了工作联系外根本没有私人情感交往,特别是有一定地位的管理阶层,更不愿意放下自尊心,不愿意主动和人交流。虽然

他们很渴望别人的关心、希望和别人交流自己的想法,但是他们还是压抑着自己的情感,龟缩在微小的心理空间。

  第三章 改变心态--别让负面情绪影响你

  1.不要放弃金钱,要放弃只想金钱的头脑

  钱是没有罪的,相反它还是一个好东西。所以,不要放弃钱,要放弃只想钱的头脑。

  --印度哲学家奥修

  对于金钱的理解,从古至今,莫衷一是。有人对它恨之入骨,说它是罪恶、肮脏、不仁不义的根源;有人赞美它,说它是成功的标志、幸福的源

泉。""真是个怪东西!"有啥也别有病,没啥也别没钱",一句简单至极的话,道出了天下所有人的心声。

  靠工资吃饭的人与富豪比是穷人,与有自己的事业、自己的公司的人比也是穷人,总感觉自己拿的这点儿工资有些可怜。不错,几乎人人都觉得

自己是穷人。而且,一个人再富也不大可能说自己富有,毕竟对财富的追求是无止境的。月收入一千,盼着月收入五千;月收入五千又盼着能每月

拿一万;月薪一万的又想着年薪二十万、三十万……即使最富有的人也不会说"我的钱够多了,给我也不要了",可见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是一个填不

满的无底洞。

16节:第三章 改变

心态--别让负面情绪影响

(2)



  "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却是万万不能的。"的确,有钱买不到健康,却可以买到药材和营养品;有钱也买不到智慧,却可以买到书籍,雇到教师;

有钱不可以使你事业成功,但有钱你就可以投资项目,雇专门人才为你工作。试想:假使曹雪芹衣食不愁,又有钱治病,《红楼梦》不就像十五的月亮

一样完美无缺了吗?有钱,能使多少梦想成真;没钱,又会产生多少无可奈何啊!

  然而,多赚钱就能获得更多的快乐吗?


  从小在农村长大的小刘,大学毕业后被一家律师事务所录用。上班后的第一个月,就拿到2000元的工资,事务所还承诺,一年后他的收入就可翻一

番。于是他拼命地工作,大量地接案子,一年过去了,工资果然涨到了4000,他自我感觉好多了。不久,他接了一个很棘手的作家侵权案子,由于悉心

取证和对于著作权法律知识的了解,他把这个看似没有希望的官司打赢了,结果名声大振,工资也涨到了6000元。第二年,他房子、车都有了,因为是

按揭买的,所以他迫切地需要赚更多的钱。

  后来,所里的业务扩大,让他和两名律师独立出来成立知识产权分所,专门负责知识产权的案子,他的工资与分所业绩挂钩,如果干得好年底可

多拿

三五万。开始的时候,效益不好,工资比原来有所降低,好在三个人同心同德一起努力,一年结束时,效益非常好。他确实多拿了不少钱,可是由于

另外两个人却因奖金分配问题与他产生矛

盾,最后大家不欢而散。多年的辛劳让小刘患上了严重的胃炎和神经衰弱,每天要靠吃药才能入睡。钱虽然赚得比以前多了很多,但是他没有感到

快乐,

反倒觉得有些伤感和悲哀,他非常怀

念当初与同事们一起努力工作的日子,怀念自己健康的体魄,那种快乐和舒心是金钱所买不来的。

  看来,快乐不快乐与薪水的高低、赚钱的多少没有关系,许多时候,有了钱却没了朋友,有了钱却没了健康,有了钱却没了快乐……蒙牛集团的

老总牛

根生说得好,"钱散人聚,钱聚人散",道出了人与金钱的真正关系。

  每天尽心尽力地工作,会给我们带来固定或非固定的收入,无论钱多钱少都是工作的副产品,如果把它当做工作的主要目的和最终目标,就会本

末倒

置,得不偿失。尽管追求财富和舒适生活也是人之常情,但若将它作为唯一的目标沉溺其中,烦恼也将随之而来。

  不要放弃金钱,要放弃只想金钱的头脑

  其实,金钱是一个很美好的工具, 是一种交换的媒介,如果没有钱,就不可能有发达的文化、社会或文明。如果反对金钱,那么所有舒适的、

能带给

你方便的东西都将会随着它一起消失。如果反对金钱,我们就会陷入绝对的贫穷。钱做了一件很重要的工作,一个人必须珍视它,因此我们强调的是

不要放

弃金钱,要放弃只想金钱的头脑。

  头脑里只想着金钱就会执著于金钱,就会将工作中的一切和金钱挂钩,将责任义务、才能热情、道德情操统统抛到九霄云外,将生命的意义和目

的全

部改变。如此一来你的工作就会变得和做生意一样,所有的内容都要贴上价格标签进行出卖,整天都要考虑这笔生意划不划算,工作就会完全变了样

子,

这样的工作有什么意思呢

  只想着金钱就会放弃很多值得追求的东西,会让你的心胸狭窄、头脑变得偏激,就会丢掉团结互助、友谊爱心、同情支持等同事之间最美好的

东西,

就会脱离工作的集体,就会成为孤家寡人,那时候的你甚至连自己都厌恶。

  不要为了金钱而工作

  钱赚得多了,生活的标准和要求也随之而高了,房子、车继而是更大的房子和更好的车,出入豪华酒店,身穿世界名牌,休闲要高尔夫,旅游

要国外

……人类享受的本能是先天的,不用到任何学校学习和培养,周围环境的潜移默化就足以让一个穷孩子脱胎换骨。如果你自己创业成就一番事业,

那么

这一切都会在你历尽磨难、饱受艰辛后才能得到。如果你只是一个工薪族、打工仔,那么你的苦日子则可能永远到不了头,因为你有可能一辈子都要

为房

子和车而工作,说白了就是一辈子为银行工作。

17节:第三章 改变

心态--别让负面情绪影响

(3)



  金钱是工作的副产品

  美国富豪洛克菲勒的第一份工作是簿记员,他每天天刚蒙蒙亮就去上班,每天都要面对许多枯燥的数字,但那份工作从未让他感到乏味,相反令

他着迷和喜悦,办公室里的一切繁文缛节都不能让他失去热情。工作的结果是老板总是不断地为他加薪。

  他说:"工资只是你工作的副产品,做好你该做的事,出色完成你承担的工作,理想的薪金必然会得到。而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劳苦的最高报酬,

不在于我们所获得的,而在于我们会因此成为什么。"许多人拼命工作决不只是为了赚钱,使他们工作热情得以持续的东西要比只知敛财的欲望更为高

--他们在从事一项事业。

  其实,天堂与地狱都由自己建造。如果你赋予工作意义,不论工作大小都会感到快乐,那么人生就是天堂。如果你不喜欢做的话,任何简单的事

都会变得困难、无趣,那么人生就变成了地狱。

  2.没有不好的工作,只有不适合的工作

  生活的乐趣取决于生活本身,而不是取决于工作或地点。

  --美国作家爱默生

  工作不快乐,说明这项工作不适合我,正所谓没有不好的工作,只有不适合的工作。为了能够享受快乐工作,很多人选择了跳槽、改行。

  现如今讲究的是双向选择,工作干不好、达不到公司的要求,老板可以炒你的鱿鱼,没商量;反过来你干得不开心,不能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或

者对工作毫无兴趣,也可以递一纸辞呈,再说一声"拜拜",抬腿走人。这是现代社会的宽松和自由,给了人们更大更广阔的选择职业的空间。虽说任

何的选择都是有风险的,但是不去尝试怎么知道自己适不适合,多一些比较才能找到一份喜欢而又满意的工作。频繁地跳槽、不停地尝试真的能换来

工作的快乐吗?

  做技术工人,嫌不自由;做管理人员,嫌太清闲;做销售人员,嫌太辛苦……大学毕业4年的小叶在回首自己的职场经历时,懊悔当初不该频频

跳槽,其结果是什么都不精,"心态也搞坏了",每天的心情都是郁闷的。

  2002年,小叶在武汉某大学机械专业毕业后,来到广东一家企业谋得了一份工程师的工作,每月底薪1500元,加上加班工资和各种补贴,每月收

入超过2000元。因为要经常加班,小叶觉得不自由,所以工作一直很郁闷。

  一年多后,小叶回到武汉,应聘到一家物业公司任主管,管理几名保安和保洁员。每天没有太具体的工作,很是清闲,而且月薪也不算太低,达

1700元。没过多久,小叶又觉得整天无所事事太清闲,看到高中同学做医药的推销员,工资能开到三四千,于是又跳槽到一家医药公司做销售代表。

也许是他把销售工作想得太简单了,所以面临业绩考核的挑战时,又觉得太辛苦、压力太大。业绩一时做不上去,小叶只好又跳槽到另外一家公司做

销售员。

  再次跳槽后的小叶月薪虽然有千余元,但是因为交通、吃饭等开销大,一个月下来根本没有节余。前不久,小叶索性辞职,又加入到了人才市场的

求职大军里。"4年换了4份工作,越换越差。换得自己也不知道想从事什么样的工作了,感觉现在很迷茫,没有方向,心情一天比一天糟糕。"

  这是小叶现在的心理状态,也是职场上很多"跳蚤"的感言。究竟是什么惹的祸呢?很简单,这是人们总认为"别人家的饭好吃"的固有心理使然。


  绝大多数人跳槽原因主要有这么几种:对薪资福利不满意;认为没有发展机会;认为公司前景不好;人际关系处理不好;工作压力大;单位地点变

……大家可以看到,这些跳槽原因大多数都是主观原因,跳槽的目的则是美好的期望:加薪良好的发展机会 有挑战性的工作 良好的工作氛围……

在几番折腾尘埃落定后,人们才认识到似乎最初的工作并不是那么糟糕,而新的工作也并不是那么完美。虽然跳槽总让人心动,但是结局为什么往往

尽如人意呢?问题的关键是不仅要有美好的愿望,还要有科学合理的规划和清晰明确的目标,还要有良好的心态和承受的底线,这样才能保证越跳越

高、越跳越好,也才能在跳不好的时候减小心理的落差。就像炒股票的人一样,总想买到最低价、卖到最高价,但是那种机会是非常少的。有些人总

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对收入的期望过高,才造成不切实际、患得患失、犹疑不定的错误。

18节:第三章 改变

心态--别让负面情绪影响

(4)



  没有不好的工作,只有不适合的工作

  其实,任何工作都是相对令人满意的,绝对令人满意的工作也只是暂时的,甚至是不存在的。如有的工作工资水平高,工作强度和工作压力也

会很大;有的工作轻松,环境好,工资水平可能就很低;有的工作工资水平高,工作环境也好,可能人际关系复杂……总之,没有十全十美的工作,

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工作。对于人人向往的"钱多事少离家近,位高权重责任轻"的工作,我相信几乎没有,就算有也只属于极少数,而且对于那些注重

工作成就感、勇于实现自我价值的人而言,在这样的环境中反而适应不了。

  反复盲目跳槽弊大于利

  佛家说:"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对于那些具有明确的自我奋斗目标和个人定位的人来说,跳槽是实现他们人生理想的阶梯。这种理性跳槽

者一般都已做好了迎接挑战的准备,具备一定的心理适应能力。他们一旦通过跳槽找到属于自己追求的事业,就会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极大的热情投

入到工作中去,为实现个人目标而拼搏。这种良性的人才流动无论对个人的发展、企业的优化还是社会的资源整合,都是极其有利的。

  事实上,现在社会上的大多数跳槽者都是非理性的,有的人根本没有想好什么职业适合自己,以自己的能力水平能找到什么职业,就盲目跳槽,跳

槽变得非常随意,甚至盲从。跳槽不再是个人事业发展的踏板,而成为测量心情好坏的指标。这种人总是处于焦躁不安之中,即使有不错的工作,但只

要看到他人的薪水和职位比自己的高,就会忍不住急于跳槽,从而陷入焦虑、抑郁、烦恼之中而不能自拔。

  盲目跳槽会使人变得越来越孤僻,越来越不敢面对现实、面对困难,甚至渐渐失去自信。因为经常跳槽的人会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一种惯性,工作中

遇到困难想跳槽,人际关系紧张想跳槽,不能升迁想跳槽,碰见好机会还想跳槽,甚至莫名其妙就是想跳槽,总觉得下一个工作才是最好的,似乎一

切问题都可以用跳槽来解决。渐渐地,这些人不再勇敢地面对现实、积极主动地克服困难,而是编造各种借口和理由去回避、退缩,还总是说服自己

全是别人的错,与自己无关。他们总是寄希望于下个工作,结果每次都以失败告终。逐渐成为一个怪圈,使人深陷其中而不自知,失望沮丧、失去自信

,或多或少的自卑心理自然也会影响与他人的交往,性格也就越来越古怪。

  频繁跳槽还会使人丧失成就事业最宝贵的敬业精神和团队精神。这些人往往凡事浅尝辄止,知难而退;做事心浮气躁,敷衍了事;没有耐心和毅力

,只知躲闪和退让;不懂得与他人团结合作,要么孤芳自赏,要么自以为是;这山望着那山高,空有一腔抱负,无心执著追求,以为换个工作就会有新

的开始,结果跳来跳去最终一事无成。

  个人事业发展的最理想品德便是坚韧不拔和有顽强的意志,经常跳槽的人恰恰缺乏这一点,企业在选择员工时也会因此而有所顾忌,这样也会丧失

一些好的工作机会,即使争取到工作,别人也不太信任你对企业的忠诚度。而且,轻率跳槽的人还会经常为跳槽失败而自责、后悔,但这并不会阻止

他们继续跳来跳去,因为自责和懊恼的心态会使他们越来越失去理智,心境难以平和,也会影响他们的判断能力,难免造成下一次失误。

  跳槽要有计划

  虽然在经济快速发展时期,更换工作是既快速又容易获得更好职位与更高薪金的途径,但一旦经济发展速度有所下降,或是像这几年大量毕业生

面临就业的时期,人才市场的竞争就会相当激烈。此时,未看清形势就盲目跳槽的人处境就会变得十分不稳定。他们要求的收入相对于其他求职者而

言可能显得略高,这会使他们在竞争中处于劣势。

  因此,跳槽时考虑问题应该长远,要看一份工作是否有发展前景,而不是注重它眼前所能带来的利益。应考虑企业发展和个人的职业生涯两者是否

冲突,对职业的判断不应取决于眼前所能得到的,职业生涯长达三四十年之久,考虑清楚在每一个机遇前能够成长多少,并能在前进的过程中充实自我

、良好发展才是最重要的。有专家建议,在选择工作时,大企业看企业文化、中型企业选行业、小企业选雇主才是明智之举。同时,在跳槽前也要对自

己作一个比较全面与客观的分析,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和目标来选择,分析清楚自己的职业特长、学识、工作经验和心理适应能力,而不要凭一时喜

好冲动决定。

19节:第三章 改变

心态--别让负面情绪影响

(5)



  所以,频繁跳槽的职场人士一定要摆脱定势思维,清醒地认识到"别人家的饭不一定好吃",以平和的心态来进行职业转换的分析,使自己每走

一步都能上一个台阶,为积累核心竞争力不断奠定坚实的基础,而不是在频繁跳槽的失落与迷茫中浪费宝贵的时光。

  记住:没有不好的工作,只有不适合的工作。

  3.小心绕过职场的岔道

  为把明天的工作做好,最好的准备是把今天的工作做好。

  --美国作家哈伯德·E

  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快、知识更新快、理念变化快、工作变动快,在这些飞速的发展变化中,职场上已经很难看到一生只从事一个职业的人,有

多人一边干着自己的工作,一边爱上了别人的工作。有很多人在一个工作岗位上做了几年,感到工作得心应手、轻车熟路,不再有学习的东西,就想换

个工作来点儿新的尝试;也有的人感到自己所在行业、企业没多大发展,想跳向一个朝阳行业,追求更大的发展。不爱自己的工作了,爱上了别人的工

作,就像放着自己的日子不好好过,偏偏爱上了别人的爱人一样,可望而不可即,害得自己茶饭不思、心神不宁。其实不管哪一行,只要做精做好都会

有所成就,不到一处一处迷,千万不要像围城那样:城里的人想出来,城外的人想进去。

  林秀是计算机应用大专生,毕业后通过关系进入一家私企软件公司,当了4年程序员。计算机这个高科技产业技术更新太快了,男士过了30

都会面临被淘汰的危险,何况她还是一名女性,性别上就不占优势,搞技术更不是强项。搞点儿简单编程,以后两年只能搞点儿维护,但总不可能到

了中年还同年轻人一样搞维护吧?她感觉没什么前途,一直认为进入这行是一个错误,于是想改行干别的。

  看到有同学考上了公务员,不由得十分羡慕,于是一门心思往那里使劲儿。可是,考公务员谈何容易难度胜过考研多少倍,最终的结果是名落

孙山。越向往的东西越是得不到,总是事与愿违、背道而驰,只好进了一家公司做行政助理。但是那颗心却不甘于此,一有机会就上公务员方面的网站,

别看考不上,却能说出这里面的玄机来,很多人都来向她讨教,都快成了咨询专家了。

  爱上了别人的工作,又忍耐不住,那就会出现两种结局:一是幻想一下,做个美梦,又回到现实中来,为了生存、为了养家糊口,继续干自己熟

悉的工作;二是头脑发热,盲目动作,轻易转型、转行,接下来掉入沼泽地,拔也拔不出,很快陷入痛苦甚至绝望中。

  对自己熟悉的行业和工作不要轻言放弃

  每个人都在社会大潮里游泳,机遇与风险并存;每个行业都像一支股票,高高低低,既随大势,又有自己的独特走势,但是,进出行业却不能像

股票那样可以随时买进卖出。因为隔行如隔山,新的行业里你没有优势,很难进入。即使进去了,也要在师弟师妹们后面爬行,心中很难平静,必然

引发再次跳槽改行,造成职业生涯脚步紊乱。行走职场,思维不能错乱,应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如今,求职难,要长久地做一份工作也难,要在一个

领域或行业内做出成绩更是难上加难。主观不发生变故,客观变化也让一个人无所是从,这几年的下岗热潮已经让很多人领教了被动失业的痛苦。这

就是职场供大于求,太多的风向标、晴雨表,是职场潜在的危机。如果主观上再人为地给自己制造地震,那就危机四伏了。所以,对自己熟悉的行业

和工作千万不要轻言放弃!

  在底部蓄势待发

  自己的行业处于低谷,最好的办法是在底部蓄势待发,等待反弹。坚持,可以让我们在困惑时柳暗花明。多钻研技术,多积累知识资本,多学

习一些新知识,建立知识存储器,分门别类整理好知识,整合自己的所有优势,逐步扩大工作技能范围,能够使你感到自己原来是可以取得更大成绩

的,也让你意识到自己可以为公司创造更多价值。对前途失去信心的人,永远也享受不到成功的喜悦,唯有不断奋斗,坚持到底,辛勤耕耘于自己的

沃土,才会最终收获属于自己的硕果。如果可以,不妨在自己的专业方面深造一下,在轻车熟路的基础上更加精益求精。争取做公司里的蓝筹股、绩

优股,千万不要成为垃圾股。

20节:第四章 快乐

文化--公司和员工的共赢

法宝(1)



  对自我对企业充分认识

  了解自我,明确自我,对各个行业、公司人才构架和要求的了解,这是有转型、转行愿望之后必须考虑的问题。不同的行业,对各种职业层

次人才的要求是不一样的。越是基础的职位,像助理、销售之类,专业背景的限制可能越不明显。但是到了中高级管理层,专业就是一个很重

要的因素。比如说在一个生产型的企业里,没有相关的技术背景或者金融、财务的专业背景,进军高层是非常困难的。你如果不具备这些条件,

就应该学会扬长避短,到别的领域,比如咨询、教育行业去发展。

  转型必须有个平稳的过渡阶段

  转型是一种对职业发展的渴望,往往意味着职业层次的进一步提升,从"营销"转到"营销+管理"、从"技术"转到"技术+管理"、从"技术"

"营销",是较为集中的转型地带。转型既是一种机会也是一种危机,有其两面性,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当一个人不得不放弃从事多年的工作,

而转向另外一个行业或者工作类型时,从熟悉到陌生,没有了原始的积累,就会产生困惑和疑虑。为此,在转型过程中,为了尽可能避免转型过程中

"阵痛",首先,要认清自身的不足,充分考虑自身的特点。无论如何都不应放弃自身职业中的重要的价值观。其次,要充分了解市场的发展趋势,

以及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以这两点为准则选择自己的方向,找到最理想的转型切入点。再次,转型时要选择与自身专业相关的行业,使转型有个

平稳的过渡阶段,让自己尽快熟悉新角色。

  转型中必须考虑到自身的特质及行业个性,包括原有的行业经验、人脉资源、个人的兴趣爱好及能力倾向,在此之间找到一个最佳的契合点,

达到安全入垒,平稳过渡。有的人仅仅是因为一次抉择不慎、转型失败,便从此一蹶不振,葬送了自己的职业前程。有的即使尚有挽回的余地,也会

付出巨大的时间和机会成本,甚至伤了元气,需要后半生的养息和补救。

  如果真的想要转行

  转行相对转型的风险就更大些,可利用业余时间培养自己对其他职业的了解和兴趣,但要有选择、有侧重。多头进行,效果反而不佳。自己的

优势在哪里、劣势是什么、哪个领域才是自己最佳的英雄用武之地,这些问题随着经验的积累和对职场认识的加深会渐渐清晰,但弄清这些也需

要付出一定的时间成本。最好能用一年或更多的时间为转行作准备,比如喜欢搞市场策划,除了平时多注意这一领域的工作方式、工作技巧之外,还

应该多认识从事相应职业的业内人士,积累圈内的人脉资源。在没有对心仪的行业有所掌握和了解、在不能承担一两个职务之前,不要轻易坐上旋

梯,不要轻易放弃自己的专业和经验。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如果两手空空,老板和同事会把你当成门外汉,身价也会随之下跌一大截儿,

转行就容易适得其反,以失败告终。

  转型或转行之后迅速适应


  一旦转型、转行已经形成事实,那就要学会面对现实中的一切,无论成功的概率有多大,都要以平常心对待,心态要好,开弓没有回头箭,

唯一的出路就是迅速适应新的行业、新的职位、新的老板、新的主管、新的同事。虚心向周围的人学习、请教,以最快的速度适应环境、适应工作

,以最快的速度让大家忘记你曾是这个行业的门外汉。如此一来,快乐工作的最佳状态也就会出现了。

  第四章 快乐文化--公司和员工的共赢法宝

  1.员工快乐工作,企业才有未来

  不应该追求一切种类的快乐,应该只追求高尚的快乐。

  --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里特

  对员工而言,快乐是一种心态;对企业而言,快乐是一种人文关怀。只有员工以快乐的心态和谐地融入企业之中,整个团队才有力量,才能创

造出更多的财富。员工在苦恼中工作,效果再好也不可取,因为这种状况不会保持长久。人的一天只有24小时,8小时工作快乐了,才能延伸到8

小时以外的生活快乐,晚上8小时才能有一个好梦,第二天才能有充沛精力快乐工作,企业才能拥有美好的未来。

21节:第四章 快乐

文化--公司和员工的共赢

法宝(2)



  市场竞争激烈,企业生存艰难,员工和企业领导者一样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假如我们可以在管理模式上进行选择,何不尝试"改变员工对工作的

态度,让员工快乐起来"这种更人性化的管理方法呢以"在工作中超越自我,在奋斗中享受快乐"的文化理念,注重营造快乐、和谐、宽松的氛围,采

取正面激励、鼓励倡导、适度考核等方式,让员工从工作中体味快乐,在奋斗中品尝快乐,于拼搏中实现快乐,这是企业和员工双赢的康庄大道。

  浙东建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邱兴祝,是一位63岁笑口常开的富者和仁者,他的座右铭是"善待员工,善待财富"。他平时喜欢编顺口溜,不仅

娱乐自己,员工们听着也都快快乐乐的,"人心齐泰山移,上下同心才有利""得意不要忘形,垂头不要丧气""老板厚道,职工地道,生财有道"

已经成为特有的企业文化,而"以诚待人,以理服人,以爱容人"不仅是邱兴祝一直信奉的做人道理,也是他的企业经营之道。

  邱兴祝认为,要想拥有称心如意的员工,你首先要做一个开朗合格的老板。搞企业最关键的是做人的工作,光嘴巴说说当然不行,最实在的就是

搞好员工福利,员工的切身利益保证了,人心自然也收齐了。

  浙东的员工80%以上是外地人,公司每年都会给困难职工发3000元到3万元的补助;给新婚职工发660元的恭贺费;经常组织优秀员工去香港、

澳门旅游;每逢过年都要向退休职工发放660元的"六六大顺红包";给普通员工发手表、项链、电视机、冰箱等用品;春节串休加班的职工,公司还

会安排丰盛的团圆饭,甚至买好7天电影票,让他们能开开心心地过个好年。

  老板善待员工,员工也用实际行动回馈老板。浙东有3个车间是员工义务劳动建成的。那时企业还不大,因为资金不足,党员就率先带头修建厂

房,在他们的带动下,300多名员工自愿加入义务劳动,连续干了88夜,不但为企业省下2000万元资金,而且还让工期提前了一年。

  以前只听说外国企业的老板提倡人性化管理,主张一些比较超前的管理理念,尝试一些新颖独到、效果显著的管理方式,而今中国的企业家尤其

是民营企业家,也开始用本土化、符合中国国情的管理方式和方法,"快乐工作"的企业文化正在被越来越多的老板所接受。像浙东邱兴祝那样审时度

势、有独到眼光的民营老总越来越多,这也是民营企业里员工职业枯竭现象发生率相对较低的根本原因。

  适当的压力是促进

  健全的管理制度、监督、考核体系是组织所必需的。每位员工清楚自己的岗位职能、权利和责任,工作完成有考核,其结果与薪酬挂钩。员工

有成绩及时表彰,犯了错误按制度处罚,奖罚分明。如果,未肯定成绩,犯了错误未遭到惩罚,消极后果可想而知。毕竟,多数员工都希望组织

有一个严格的管理制度和美好的未来,个人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尽管员工会在受到制度的惩罚后有些怨言,但谁都期望组织有更大的发展。

  适当的表扬是激励

  有一个著名的电器企业,他们在强调企业文化的时候重点放在了三个和谐上:在企业内部,做到领导与员工的和谐,员工与企业的和谐,员工

与员工的和谐;在企业外部,做到企业与社会和谐,企业与自然和谐,企业与客户和谐。而领导与员工的和谐主要表现在及时表扬、适当夸奖上,在

温暖着员工心的同时,也极大地鼓舞了员工士气。他们认为适当的夸奖是一种精神激励,让员工快乐地工作是贯穿始终的主旋律。领导的肯定必然

带来好的心情,好心情换来了高效率与好成绩。苦与乐的转换原来是如此简单。

  适当的交流是推动

  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企业总想将人力成本降到最低,而员工总是想把个人的薪酬抬到最高,双方出发点不同无法达成一致,因此是一对无法调

和的矛盾,领导与员工间有一堵看不见、摸不着的墙。其实如果双方都为对方着想,这个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老板与员工平等相处,一起工作,一起

吃饭,一起交心,同心同德,这样的企业怎能不兴旺发达人各有各的个性,各有所长,要发挥每个人的个性和特长,只要他为企业着想,努力工作,

诚实守信,不管能力大小,就是企业的好员工。要用爱心维系和谐,用道德打造诚信,用合力推进企业发展,用领导的表率作用和实际行动赢得员工的

信赖,推动员工为企业创造更大的效益,这样的企业肯定能走向成功。

22节:第四章 快乐

文化--公司和员工的共赢

法宝(3)



  注重效率。工作没有效率是很难有快乐的。试想,一小时的工作,八小时还没有做完,忙得焦头烂额,没有头绪,还有什么快乐而言呢!这

就要求我们要不断学习,努力提高工作能力,积累工作经验,积极创新探索,改进工作方法,争取做到事半功倍,自然扬扬自得,快乐油然而生。

  2.公司是老板的,舞台是自己的

  人生最大的快乐不在于占有什么,而在于追求什么的过程。

  --德国化学家本生

  许多人总是一边工作一边抱怨:"为老板打工真是太累了,自己根本就是公司的赚钱工具,毫无乐趣可言。" 但是我要告诉你:不要以为你

是在为别人工作!其实,每个人正在做的事都是在为自己工作,都是在为自己的成功铺路搭桥。如果消极怠工、敷衍了事,那么成功之路恐怕会

崎岖坎坷,甚至成功会遥不可即。所以,请你记好了:"对工作有利的就是对自己有利的。"

  工作中要么忙里偷闲或出工不出力,要么上班迟到、早退,要么在上班时用电脑聊天,老板在时便表现出努力工作的样子,老板一走就立即

闲散下来,这些人也许暂时没有因此被开除,但是如果照此下去被炒鱿鱼是早晚的事。如果他们想改换门庭,也不会有公司对他们感兴趣的。

  现在,有许多年轻人对于薪水常常缺乏更深入的认识。其实薪水只是工作的一种物质回报方式,而精神的回报却被人忽视。工作能够丰富我们

的经验,增长我们的智慧,激发我们的潜能,这些都是让你终身受益的财富,它比金钱重要万倍,既不会遗失也不会花光。所以,认真工作才是

提高自己能力的最佳方法,认真工作才是在为自己积累资本。只要你把工作当做难得的学习机会,不断地从中学习处理业务和人际交往的经验,就

可以获得很多知识,还能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认真工作的员工不会为自己的前途担忧,那是由于他们已经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到任何公

司都会受到欢迎。

  一个人无论从事什么行业,无论担任什么职务,心中应该常存责任感,要热爱自己的工作,时刻表现出忠于职守、尽职尽责的敬业精神,不仅仅

要完成他自己分内的工作,而且还要时时刻刻为所服务的企业着想。公司会为拥有如此关注其发展的员工感到骄傲,只有这样的员工才能够得到

公司的信任。事实上,只有那些勇于承担责任并具有很强责任感的人,才有可能被赋予更多的使命,才有资格获得更高的荣誉。无论是什么人,

只要永远保持积极的工作态度,就会得到他人的称许和赞扬,就会赢得公司的器重,同时也会获取一份最可贵的财富--自信和热情,它将推动你走

向成功,将会给你带来欢欣和喜悦。

  小张是一个企业终端科的科长,只负责对销售终端布置的规范性进行指导和提供咨询。可小张除了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外,还总喜欢接手一些

相关的工作--企业培训导购员时,他是当仁不让的组织、策划和对口管理者;依仗灵活多变的谈判能力和对消费者需求的熟知程度,积极参与促销

活动所需的礼品采购;他还大包大揽地承接了信息收集工作,为此安排专人每日为企业高层与相关职能部门整理、报送各项最新资讯……同事都觉

得小张是"傻瓜",甚至有人对他冷嘲热讽。小张对此处之泰然,他说:"我不光是为老板打工,更不是为了赚钱,我是在为自己的梦想打工,为自己

的前途打工。我要在业绩中提升自己,我要使自己工作所产生的价值远远超过所领的薪水。只有这样我才能得到我想得到的东西--工作的快乐,成

功的快乐。"

  一年以后,小张的下属已经从最初的几人增加到了几十人,随着部门的扩容和职能的增多,他所在的部门由科级升为处级,当时说小张是傻

瓜的人,有的成了他的下属,有的辞职另谋出路。

  莎士比亚曾说过:"我们宁愿重用一个活跃的侏儒,也不要一个贪睡的巨人。"

  现实生活中,像小张这样的人很多,像说小张是傻瓜那样的人也不少,他们没有想到"公司是老板的,舞台是自己的"这个浅显的道理,结果错

过了机会,错过了时光。你要永远记住:多干一份活,你的能力就多增一分,你的影响力同时也多增一分。个人能力与绩效的提升最能说明问题:

老板可能没看到你长期废寝忘食忙碌工作的身影,但不会对你的进步视而不见。如果对上司交办的事务和其他部门邀请的工作,能推就推、能挡就挡

,总是以"这事我做不了""这不是我们部门的事"来应对推托,到头来你就会发现,你所在部门的重要性与影响力将会越来越低、你自己的话语权与

活动空间将会越来越小。工作得过且过是会伤害你的老板、你的公司,但受伤害最深的却是你自己。一些人花费很多精力来逃避工作,却不愿花相同

的精力来努力完成工作,他们以为自己骗得过老板,其实,他们愚弄的只是自己。老板或许并不了解每个员工的表现,或不熟知每一项工作的细节,

没有哪个公司愿意出钱养闲人,当有一天你终于完全闲下来的时候,不只你的部门要被撤销,甚至连你本人也离下岗不远了。那时候,你还想享受少干

工作所带来的轻松快乐那只能是痴心妄想。

23节:第四章 快乐

文化--公司和员工的共赢

法宝(4)



  不要为了老板而工作,也不仅仅是为了金钱而工作,要向小张那样--为梦想而工作,为自己的前途而工作。周围环境不是你懒散的借口,要

时刻牢记: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3.勇于承担责任,成为企业最受欢迎的人

  快乐之道不只在于做自己喜爱的事,更在于喜爱自己不得不做的事。

  --英国学者巴里

  勇于承担责任,是对人心灵的历练,同时也是对思想价值的提升。很多人有这样的观念:只要有能力就能打遍天下无敌手,就能攻无不克,战无

不胜。其实这些人不知道,光有能力是远远不够的,有时候,责任心比能力更重要。

  爱默生说:"责任具有至高无上的价值,它是一种伟大的品格,在所有价值中它处于最高的位置。"责任是对自己所负使命的忠诚,是对工作的出

色完成,是困难中的忘我坚守。有责任心的人哪怕能力低一些也终会取得骄人的成就;没有责任心的人能力再强也毫无建树,有时甚至会拖延工作,

或者造成经济损失和不良社会影响。

  人的能力千差万别,但如果有强烈的责任心,就会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从而有所成就。从大禹治水的"三过家门而不入",到诸葛孔明的"鞠躬尽

瘁,死而后已";从岳飞的"精忠报国"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从鲁迅的"甘为孺子牛",到王进喜的"铁人精神"……无一不是

强烈的责任心造就了他们平凡而又伟大的成就。

  责任是一个沉重的字眼,一个人真正成为社会一分子的时候,责任就沉重地落在了他的肩上,是躲开还是勇敢地承担下来,就看你责任心强不强

。工人责任心不强产品质量就无法保证;医护人员责任心不强,就会出现医疗事故,生命就会凋零;演员责任心不强,就会敷衍观众甚至假唱;军人

责任

心不强就会丢失阵地,输掉整个战役……

  美国著名心理学博士艾尔森曾经进行过一项调查,让他十分惊讶的是,在世界100名各领域的杰出人士中,有61%的成功人士承认,他们所从事

的职业并非内心最喜欢做的,至少不是心中最理想的。

  一个人竟然能够在不喜欢的领域里获得巨大成功,除了聪颖和勤奋以外,还需要什么呢? 艾尔森 博士又走访了多位商界英才,最终纽约证券公

司的金领丽人苏珊给了他一个满意的答案。

  苏珊出身于中国台北的一个音乐世家,从小酷爱音乐,考大学时却阴差阳错地进了工商管理系。尽管苏珊并不喜欢这个专业,但她学得很认真,

各科成绩均是优秀。毕业时,她被保送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当时许多学生可望而不可即的MBA,后来她又以优异的成绩拿到了经济管理专业的博

士学位。

  如今,苏珊已成为美国证券界的风云人物,但面对采访,她依然心存遗憾地说:"坦白地讲,直到现在,我仍然谈不上喜欢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如

果能够重新选择,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音乐,但那只能是一个美好的'如果'罢了,我只能把手头的工作做好……"

   艾尔森 博士问她:"你不喜欢自己的专业,为何学得那么棒?不喜欢眼下的工作,为何又做得那么优秀?""因为我在这个位置上,这里有我应尽的

职责,所以我必须认真对待。"苏珊的眼里闪着坚定的目光,"不管喜欢不喜欢都是自己必须面对的,都没有理由草草应付,都必须尽心尽力,那是对工

作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

  苏珊所说的"因为我在那个位置上"非常耐人寻味,凝聚了她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敬重,凝聚了她不甘平庸的理念。正是她的这种"在其位,谋其

政,成其事"的崇高责任感和敬业精神,让她赢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功。

  一个人是否有责任心,不仅影响到个人的成长和成功,而且还会影响到企业的命运,许多巨型企业轰然崩塌与员工的责任心缺失有关。而员工的

责任心缺失,又与企业管理激发员工责任心的能力低有关。

  前几年,东北一家商厦发生特大火灾,造成54人死亡、70余人受伤,经济损失难以估量,对社会的负面影响更是无法形容。而导致这场灾难的直

接原因是员工的责任心问题:一是员工违反规定在仓库吸烟,二是值班人员擅自离岗,三是安全隐患和防火措施没有落实到位。三个环节的责任心缺

失,最终酿成了悲剧,企业遭到灭顶之灾,领导者受到党纪或者政纪的处罚,具体责任人难逃法律制裁。

  有诗云:润物细无声。需要责任心的地方,往往是那些看似无大碍的小节之处,并不一定马上涉及企业的生存,而这些小节的积累必然会在某一

时间爆发,那时就会影响企业的兴衰、决定企业的命运。

  一位国外的客商想同国内的企业合作一个上亿的大项目,他给两位有过一面之交的老板各发了一封电子邮件。其中有一家企业连发几次都被退回,

与那位老板的秘书查询时,秘书说邮箱满了。可四天过去了,还是发不过去,再去问,那位秘书还是说邮箱是满的!外商想老板身边的员工用这样的态

度工作,其他部门的工作也好不到哪儿去。而另一家企业却很快回复,并将相关的资料信息传真过来,还就一些细节来电查询,外商最终选择了这家

企业。

  一封小小的邮件使企业丧失了一笔大生意,当那位老板得知真正原因后,自责不已,那位秘书首当其冲地受到处罚。

  在一个企业的售后服务部门,电话铃声持续地响起,旁边的员工却慢条斯理地处理着自己的事,根本充耳不闻。问之则曰"还没到上班时间",其

实离上班时间仅差一两分钟,看着表就是不接电话。有的客户服务部门的员工还津津乐道自己部门的秘密:"五点下班得赶紧跑,不然慢了,遇到顾客

投诉就麻烦了--耽误回家。即使有电话也不要轻易接,接了就很可能成了烫手的山芋。"

  这些问题看起来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恰恰反映了员工的责任心。而正是这些细小之事,关系着企业的信誉、信用、效益、发展甚至生存。 在

这样的企业当领导,操心挨累不算,还要每天紧张忙乱地解决各种问题和事故,就像消防队员一样到处救火,必定心力交瘁,疲惫不堪,脾气暴躁。

员工们自然更加懈怠松散,人心涣散,最后导致工作瘫痪。因此,企业要想顺利发展,一定要善于经营责任心。

  流程管理保证科学高效

  要想保证员工尽职尽责,首先对业务流程、服务流程和管理流程等所有工作流程作科学设计,从流程上确保工作质量,只有流程上科学合理,才

能高效。如果把工作流程严格地规定出来,要求必须完成所有程序,员工的责任心也就有章可循、有的放矢了。什么叫管理?管理就是把复杂的问题

简单化,简单问题流程化,流程问题表格化、标准化。

  把每一项常规工作的内容分解成几道工序,让员工严格按照程序工作,员工的责任心就有章可循了。然后再进行有效的监督,确保每道工序都能

落到实处,久而久之形成了制度和习惯,工作的效率和质量都能得到保障。

  领导以身作则

  工作流程在客观上保证了责任的落实,还需要员工在主观上树立起尽职尽责的责任心,在培养员工责任心上,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必须身体力行,

起到模范的作用。领导一正能压百邪,领导邪一寸,下属能邪百里。如果只是要求一般的工作人员如何按照流程和标准来做,要求一般工作人员严格

按制度办事,而作为领导者超越制度和监管,出了问题,领导率先逃避责任,那么流程再好也不起作用。有些领导爱面子,惩罚自己觉得是丢人的事

情,这是不够自信的表现。只有领导敢负责任,员工才能敢负责任。领导都担负不起责任来,一般员工的肩膀又能扛得住多大的责任重担呢?如果领

导敢于担责任,那么员工就会不惧怕犯错误,就会勇于创新,大胆探索,为企业的发展献计献策,工作尽职尽责,企业岂有不发展之理?个人岂有不

进步之说

24节:新闻

稿及书评(1)



  工作不快乐是谁的错

  《让工作快乐起来》一本改变员工精神面貌的自主自励读物

  本报讯:当"你在为谁工作"的问题逐渐得到解决以后,员工以怎样的精神状态投入工作就成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抱怨要工作,痛苦要工

作,快乐要工作,为什么不选择快乐工作,这是哈尔滨出版社最近出版的新书《让工作快乐起来》所阐述的"快乐工作,享受生活"职业新理念。

  本书的作者是来自企业第一线的人力资源师,其工作特点决定了他必须关注企业员工的精神面貌,他有充分的机会接触到第一线的员工。他

从亲身感受到的员工工作实际,运用了大量真实生动的事例,向读者展示了那些根本无法体会到工作乐趣的人,内心的苦闷和无奈:每天干着自己毫

无兴趣的工作、重复单调毫无创造性的忙碌、没完没了无尽头无休止地加班、心理和生理都处于极度疲倦和烦闷的状态、不愿意上班甚至想辞职不干了

、对于自己的前途毫无信心和规划……员工在这样的精神状态下怎能有高效率的业绩,怎么能有工作的激情和创造性,这样的员工多了企业怎么能

发展前进。所以,作者提出了"一流的管理造就快乐的员工,优秀的员工必定快乐工作"的新管理理念,对员工而言快乐是一种心态,对企业而言快

乐是一种人文关怀,只有员工以快乐的心态和谐地融入企业之中,整个团队才有力量,才能创造出更多的财富。

  当快乐成为一种企业文化,企业和员工就会在同一个空间里共同成长,因此说快乐工作是企业和员工的双赢之道。

  从员工自身来讲,快乐与不快乐都是一种心态,如果你不快乐那绝不是工作的错,没有人对你的快乐负责,你应该从自身找原因。假如你不喜

欢自己的工作,唯一的办法就是想方设法""上它;如果你确实不适合做目前的工作,那么你完全可以调整你的工作岗位;如果你进入了职业生涯的

瓶颈阶段,就应该树立信心努力突破争取更上一层楼……所有的不快乐都是可以转化为快乐的,关键看你是不是能够舍弃一些不必要的东西。总之,

我们不能没有工作拼命找工作,有了工作又抱怨工作、厌恶工作,快乐工作的秘诀不是做自己喜欢的工作,而是"喜欢自己做的工作"

  《让工作快乐起来》另一个特点是摆脱了其他培训、励志书完全站在企业管理者的角度空洞说教的弊端,从员工和管理者两方面来谈快乐工作的

意义和必要性,这样就更加具有说服力,更加体现了人文关怀,让员工从中感受到的是浓浓的情义,这样就会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让他

们将全部的精力都投放到工作中去,并从中体味快乐,品尝快乐,实现快乐。

  (天为)

  让工作快乐起来,让阅读快乐起来

  --《让工作快乐起来》书评

  毕业后踏入职场,一晃已有三年。这三年来,在我的身边,见到过很多这样的人:他们为了工资整日忙碌着,他们的脸总是阴沉着,他们的笑容

只吝惜地用在发工资的时刻。当你问他,他对自己的工作有什么感觉时,你只能看到他一脸的茫然。

  这些人是怎么了呢?工作为何让他们如此麻木呢?

  答案很简单,因为他们没有发现工作的快乐。工作是每个人一生中必须面对的问题,单从时间上来讲,除了睡觉以外,工作占用了人一生中

大部分的时间。

  因此,正在遭遇麻木、枯竭的你,需要一本书来作为治疗心理上的解药!

  近日,哈尔滨出版社出版了一本《让工作快乐起来》的好书,正是最好的疗方!本书旗帜鲜明地指出,"让工作快乐起来"是世界500强所推崇的

最佳工作状态、是企业与员工的双赢之道。本书倡导"快乐工作,享受生活"的职业新理念,一流的管理者造就快乐的员工,优秀的员工必定快乐地工

作。

  《让工作快乐起来》一书作者林少山是人力资源师,曾为国内众多企业提供战略策划服务,指导职业生涯规划,他在书中提出:"在工作中体味

快乐,在奋斗中品尝快乐,在拼搏中实现快乐。快乐要工作,痛苦也要工作,为什么不选择快乐工作?"围绕这个问题,他从四个方面展开本书的论述:

25节:新闻稿及

书评(2)



  第一章 你工作快乐吗--职场中不可回避的问题

  第二章 职业枯竭--破解不快乐的密码

  第三章 改变心态--别让负面情绪影响你

  第四章 快乐文化--公司和员工的共赢法宝

  《让工作快乐起来》一书在研究了大量理论专著和世界著名企业工作理念的基础上,深入浅出地把"快乐工作"的理念精髓表达得淋漓尽致。

而本书精美的装帧与简洁大方的版式又让人爱不释手。

  的确,工作是一种态度,是一种选择,是对快乐的选择。用乐观的态度对待工作,可看到"青草池边处处花""百鸟枝头唱春山";用悲观

的态度对待工作,举目只是"黄梅时节家家雨",低眉即听"风过芭蕉雨滴残"。譬如打开窗户看夜空,有的人看到的是星光璀璨,有的人看到的是

黑暗一片。你的工作是否快乐,来自你对工作的态度的选择。

  一位哲人曾这样说过:快乐的秘诀,不是做自己喜欢的事,而是去"喜欢自己做的事"。如果你视工作为一种乐趣,人生就是天堂;如果你视工

作为一种负累,人生就是苦役。快乐只是一种心态,和你的富裕程度无关,甚至和生活的顺利与否、成功的多少无关。我们无法选择不去工作,因

为只有工作,我们才能维持自己的生计,但对待工作,我们可以选择工作的态度。选择快乐的工作,让愉悦的音符飘荡在你每一天的工作中,你的

一生也定将是多彩和快乐的。

  正如《让工作快乐起来》一书封底的一句话所言:"从事一项工作,不如喜欢这项工作;喜欢这项工作,不如享受这项工作。"把工作当作一

种享受,让工作快乐起来,让阅读快乐起来。找个时间,在安静的角落读一读《让工作快乐起来》,你会发现,原来你的天空如此灿烂,你的道

路如此宽敞!

  让工作快乐起来/哈尔滨出版社20076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书号:978-80699-964-6/定价:18.00

  员工快乐工作,企业才有未来

  --《让工作快乐起来》书评

  做了多年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也为许多企业作过员工素质培训,很多企业跟我说起让他们最头疼的就是,他们的员工工作没激情,整天为

了工作而工作,每天见到的脸都是茫然的,麻木的。而企业的效益也没有什么根本的提高。他们问我有什么办法,我给他们开了一剂七个字的药

方:"让工作快乐起来"

  对员工而言,快乐是一种心态;对企业而言,快乐是一种人文关怀。只有员工以快乐的心态和谐地融入企业之中,整个团队才有力量,才能创

造出更多的财富。员工在苦恼中工作,工作再好也不可取,因为它不可能保持长久。

  关于这个"快乐工作"的理念,在我的同行 林少山 先生著作《让工作快乐起来》(20076月由哈尔滨出版社正式出版)一书中有精彩的阐述。

  《让工作快乐起来》是 林少山 先生根据长期培训实践中所发现的员工实际工作状态,在研究了大量理论专著和世界著名企业工作理念的基础上,

总结出来的理念精髓。书中所描绘的事例、阐述的观点,不仅可以使人们对于工作的本质有新的认识,而且对工作的定义也会重新审视。

  本书旗帜鲜明地指出,"工作快乐起来"是世界500强所推崇的最佳工作状态、是企业与员工的双赢之道。本书倡导"快乐工作,享受生活"的职

业新理念,一流的管理者造就快乐的员工,优秀的员工必定快乐地工作。

  快乐的员工是企业的财富,和谐的团队是企业的灵魂,无论什么性质的企业,拥有快乐的员工、和谐的团队无疑都是一种幸福。将心比心,公

司对员工好,员工就会对公司好,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员工水平提高,客户才会满意,公司才能得到利润。如果利润能转化为对员工的再投资

,就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精明的企业家和老板,必须学会增加"员工的快乐指数",建立新型的劳动关系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使员工快乐工作

成为企业发展的源泉,不竭的动力。

  能让员工快乐地工作,在工作中享受愉悦和满足,进而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和战略,是企业管理者最根本的目的。能让员工从快乐中迸发热情和

灵感,获得不断努力投入工作的力量源泉,达成公司的目标这就是"共赢机制"

  市场竞争激烈,企业生存艰难,员工和企业领导者一样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假如我们在管理模式上进行选择,何不尝试"改变员工对工作的态

度,让员工快乐起来"这种更人性化的管理方法呢!以"在工作中超越自我,在奋斗中享受快乐"的文化理念,注重营造快乐、和谐、宽松的氛围,采

取正面激励、鼓励倡导、适度考核等方式,让员工从工作中体味快乐,在奋斗中品尝快乐,于拼搏里实现快乐,这是企业和员工的双赢的康庄大道。

  《让工作快乐起来》一书精彩语录非常的多,可以作为企业在为员工做职业生涯规划时的参考,我们不妨来看看:

  对员工而言,快乐是一种心态;对企业而言,快乐是一种人文关怀。

  只有员工以快乐的心态和谐地融入企业之中,整个团队才有力量,创造出更多的财富。

  选对人,快乐之始;用好人,快乐之道;善交人,快乐之桥。

  当快乐工作成为一种企业文化,企业和员工就会在同一个空间里共同成长。

  ……

  让工作快乐起来/哈尔滨出版社20076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书号:978-80699-964-6/定价:18.00

 

 

 

 

 

 

 

 

 

 
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不代表【wpsshop博客】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您发现有侵权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psshop.cn/w/神奇cpp/article/detail/1005077
推荐阅读
相关标签
  

闽ICP备140086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