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
踩
参考链接:
北京大学施柏鑫:从审稿人视角,谈谈怎么写一篇CVPR论文
《计算机视觉会议论文从投稿到接收》施柏鑫-北大计算机系20200317
1. 审稿人拿到待审稿件后,可以有一些横向的对比。小同行评审下,审稿人可能手里拿到的几篇论文都是非常相似的工作(解决同一个问题)。
2. 如何从作者的角度迅速抓住审稿人的眼球?第一印象非常重要,一片文章阅读5-10分钟后审稿人就已经有了大致的判断,写comments时候不会与预判相差太多
3. Introduction+图表抓住核心,让审稿人基本清楚作者提出并解决了什么问题,以及对应的结果,会有一个非常良好的印象。若Introduction犯了多个语法错误或常识错误,整体图表的精致程度和对问题描述的准确程度都存在明显问题的情况下,审稿人很容易找到理由拒稿。
4. 重点关键词——constructive,及建设性。审稿人不能直接说文章没有新颖性novelty。需要指明哪部分没有新颖性,
哪部分的工作类似工作已被人做过,文章提出方法只是已有方法的简单改进等,并给出具体的分析或证据。或实验哪一部分不充分,让作者明白文章没有赢得审稿人青睐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late reviewwe是一个常见的问题,一般审稿人会有一个月的时间审稿,但是大部分审稿人都是在距离评审公布deadline 的前两三天完成审稿。因此论文作者需要好好思考,如何写出快速让审稿人领会文章要点的、高品质的文章。
5. 领域主席决定录用的过程。在拿到了最终的分数以后,在开会之前,一般来说会对分数进行排序。比如说比较低分的文章,大于444的分数文章先放在一起。然后把剩下分数特别高、评价一致正面的文章(比如222以下)也放在一起。这些文章一般来说没有太大的争议,AC看后也会觉得评价很客观,没有什么明显的瑕疵和问题,会提前写好推荐。
6. 其实处于两端的文章都不多,绝大部分的文章都存在争议。比如有一些文章的分数是224,一开始收到这个分数作者可能还挺开心的。经过rebuttal的时候,这个分数就会变化。但是即使最终分数是两个偏向接收的,一个偏向拒绝,或者反过来,这篇文章都存在接收或者拒绝的可能。AC会根据每篇文章的分数与其他AC讨论进行具体分析。
7. 包括向他自己搭档的secondary AC做汇报,询问这篇文章是否有问题。也就是说,每一篇都要拿出来讨论,到底这篇文章里面审稿人的negative意见更有道理,还是作者rebuttal说的更有道理,要进行反复论证。大家可能觉得AC的权力很大,但其实他的决定都得经过和其他AC商量后做出,不能一个人决定自己处理的每篇文章。
8. 这里存在一些非常特殊的情况。推翻审稿人的一致性意见是要尽量避免的事情,一定要争得其他领域主席和程序委员会的同意,才能推翻。所以这就是为什么AC工作中存在Triplet的组合,即三个人两两组合,然后一个当Primary AC做主要负责人,另一个人做辅助。最后大家相互check,看这篇文章领域主席是否均衡考虑了所有的review,并且从里面适当选取形成最终的推荐意见(metareview)。最终录取和拒稿的决定肯定是两个人以上的建议,保证公平正确。
Copyright © 2003-2013 www.wpsshop.cn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