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article > 正文

流畅的 Python 第二版(GPT 重译)(十)_python hpc

python hpc

第十八章:with、match 和 else 块

上下文管理器可能几乎与子例程本身一样重要。我们只是初步了解了它们。[…] Basic 有一个 with 语句,在许多语言中都有 with 语句。但它们的功能不同,它们都只是做一些非常浅显的事情,它们可以避免重复的点式[属性]查找,但它们不进行设置和拆卸。仅仅因为它们有相同的名称,不要认为它们是相同的东西。with 语句是一件大事。

Raymond Hettinger,Python 雄辩的传道者

本章讨论的是在其他语言中不太常见的控制流特性,因此往往在 Python 中被忽视或未充分利用。它们包括:

  • with 语句和上下文管理器协议

  • 使用 match/case 进行模式匹配

  • forwhiletry 语句中的 else 子句

with 语句建立了一个临时上下文,并可靠地在上下文管理器对象的控制下将其拆除。这可以防止错误并减少样板代码,同时使 API 更安全、更易于使用。Python 程序员发现 with 块除了自动关闭文件外还有许多其他用途。

我们在之前的章节中已经看到了模式匹配,但在这里我们将看到语言的语法如何可以表示为序列模式。这一观察解释了为什么 match/case 是创建易于理解和扩展的语言处理器的有效工具。我们将研究 Scheme 语言的一个小但功能齐全的子集的完整解释器。相同的思想可以应用于开发模板语言或在更大系统中编码业务规则的 DSL(领域特定语言)。

else 子句并不是一件大事,但在与 forwhiletry 一起正确使用时有助于传达意图。

本章新内容

“lis.py 中的模式匹配:案例研究” 是一个新的部分。

我更新了“contextlib 实用工具”,涵盖了自 Python 3.6 以来添加到 contextlib 模块的一些功能,以及 Python 3.10 中引入的新的带括号的上下文管理器语法。

让我们从强大的 with 语句开始。

上下文管理器和 with 块

上下文管理器对象存在以控制 with 语句,就像迭代器存在以控制 for 语句一样。

with 语句旨在简化一些常见的 try/finally 用法,它保证在代码块结束后执行某些操作,即使代码块由 return、异常或 sys.exit() 调用终止。finally 子句中的代码通常释放关键资源或恢复一些临时更改的先前状态。

Python 社区正在为上下文管理器找到新的创造性用途。标准库中的一些示例包括:

上下文管理器接口由 __enter____exit__ 方法组成。在 with 的顶部,Python 调用上下文管理器对象的 __enter__ 方法。当 with 块完成或由于任何原因终止时,Python 调用上下文管理器对象的 __exit__ 方法。

最常见的例子是确保文件对象会关闭。示例 18-1 是使用 with 关闭文件的详细演示。

示例 18-1。文件对象作为上下文管理器的演示
>>> with open('mirror.py') as fp:  # ①
...     src = fp.read(60)  # ②
...
>>> len(src)
60 >>> fp  # ③
<_io.TextIOWrapper name='mirror.py' mode='r' encoding='UTF-8'> >>> fp.closed, fp.encoding  # ④
(True, 'UTF-8') >>> fp.read(60)  # ⑤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stdin>", line 1, in <module>
ValueError: I/O operation on closed file.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fp绑定到打开的文本文件,因为文件的__enter__方法返回self

fp中读取60个 Unicode 字符。

fp变量仍然可用——with块不像函数那样定义新的作用域。

我们可以读取fp对象的属性。

但是我们无法从fp中读取更多文本,因为在with块结束时,调用了TextIOWrapper.__exit__方法,它关闭了文件。

示例 18-1 中的第一个标注点提出了一个微妙但至关重要的观点:上下文管理器对象是在评估with后的表达式的结果,但绑定到目标变量(在as子句中)的值是上下文管理器对象的__enter__方法返回的结果。

恰好open()函数返回TextIOWrapper的一个实例,其__enter__方法返回self。但在不同的类中,__enter__方法也可能返回其他对象,而不是上下文管理器实例。

无论以何种方式退出with块的控制流,__exit__方法都会在上下文管理器对象上调用,而不是在__enter__返回的任何对象上调用。

with语句的as子句是可选的。在open的情况下,我们总是需要它来获得文件的引用,以便我们可以在其上调用方法。但是一些上下文管理器返回None,因为它们没有有用的对象可以返回给用户。

示例 18-2 展示了一个完全轻松的上下文管理器的操作,旨在突出上下文管理器和其__enter__方法返回的对象之间的区别。

示例 18-2. 测试LookingGlass上下文管理器类
    >>> from mirror import LookingGlass
    >>> with LookingGlass() as what:  # ①
    ...      print('Alice, Kitty and Snowdrop')  # ②
    ...      print(what)
    ...
    pordwonS dna yttiK ,ecilA
    YKCOWREBBAJ
    >>> what  # ③
    'JABBERWOCKY'
    >>> print('Back to normal.')  # ④
    Back to normal.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上下文管理器是LookingGlass的一个实例;Python 在上下文管理器上调用__enter__,结果绑定到what

打印一个str,然后打印目标变量what的值。每个print的输出都会被反转。

现在with块已经结束。我们可以看到__enter__返回的值,保存在what中,是字符串'JABBERWOCKY'

程序输出不再被反转。

示例 18-3 展示了LookingGlass的实现。

示例 18-3. mirror.py:LookingGlass上下文管理器类的代码
import sys

class LookingGlass:

    def __enter__(self):  # ①
        self.original_write = sys.stdout.write  # ②
        sys.stdout.write = self.reverse_write  # ③
        return 'JABBERWOCKY'  # ④

    def reverse_write(self, text):  # ⑤
        self.original_write(text[::-1])

    def __exit__(self, exc_type, exc_value, traceback):  # ⑥
        sys.stdout.write = self.original_write  # ⑦
        if exc_type is ZeroDivisionError:  # ⑧
            print('Please DO NOT divide by zero!')
            return True  # ⑨
        # ⑩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Python 会以除self之外没有其他参数调用__enter__

保留原始的sys.stdout.write方法,以便稍后恢复。

用我们自己的方法替换sys.stdout.write,进行 Monkey-patch。

返回'JABBERWOCKY'字符串,这样我们就有了一些东西可以放在目标变量what中。

我们替换了sys.stdout.write,将text参数反转并调用原始实现。

如果一切顺利,Python 会用None, None, None调用__exit__;如果引发异常,则三个参数将获得异常数据,如本示例后所述。

恢复原始方法sys.stdout.write

如果异常不是None且其类型是ZeroDivisionError,则打印一条消息…

…并返回True以告诉解释器异常已被处理。

如果__exit__返回None或任何假值,则with块中引发的任何异常都将传播。

提示

当真实应用接管标准输出时,它们通常希望将sys.stdout替换为另一个类似文件的对象一段时间,然后再切换回原始状态。contextlib.redirect_stdout上下文管理器正是这样做的:只需将它传递给将替代sys.stdout的文件类对象。

解释器使用无参数—除了隐式的self—调用__enter__方法。传递给__exit__的三个参数是:

exc_type

异常类(例如ZeroDivisionError)。

exc_value

异常实例。有时,传递给异常构造函数的参数—如错误消息—可以在exc_value.args中找到。

traceback

一个traceback对象。²

要详细了解上下文管理器的工作原理,请参见示例 18-4,其中LookingGlasswith块之外使用,因此我们可以手动调用其__enter____exit__方法。

示例 18-4. 在没有with块的情况下使用LookingGlass
    >>> from mirror import LookingGlass
    >>> manager = LookingGlass()  # ①
    >>> manager  # doctest: +ELLIPSIS
    <mirror.LookingGlass object at 0x...>
    >>> monster = manager.__enter__()  # ②
    >>> monster == 'JABBERWOCKY'  # ③
    eurT
    >>> monster
    'YKCOWREBBAJ'
    >>> manager  # doctest: +ELLIPSIS
    >... ta tcejbo ssalGgnikooL.rorrim<
    >>> manager.__exit__(None, None, None)  # ④
    >>> monster
    'JABBERWOCKY'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实例化并检查manager实例。

调用管理器的__enter__方法并将结果存储在monster中。

monster是字符串'JABBERWOCKY'True标识符出现颠倒,因为所有通过stdout输出的内容都经过我们在__enter__中打补丁的write方法。

调用manager.__exit__以恢复先前的stdout.write

Python 3.10 中的括号上下文管理器

Python 3.10 采用了一个新的、更强大的解析器,允许新的语法超出旧的LL(1)解析器所能实现的范围。一个语法增强是允许括号上下文管理器,就像这样:

with (
    CtxManager1() as example1,
    CtxManager2() as example2,
    CtxManager3() as example3,
):
    ...
  • 1
  • 2
  • 3
  • 4
  • 5
  • 6

在 3.10 之前,我们必须编写嵌套的with块。

标准库包括contextlib包,其中包含用于构建、组合和使用上下文管理器的方便函数、类和装饰器。

contextlib实用程序

在自己编写上下文管理器类之前,请查看 Python 文档中的contextlib—“用于with语句上下文的实用程序”。也许您即将构建的内容已经存在,或者有一个类或一些可调用对象可以让您的工作更轻松。

除了在示例 18-3 之后提到的redirect_stdout上下文管理器之外,Python 3.5 中还添加了redirect_stderr—它的功能与前者相同,但用于指向stderr的输出。

contextlib包还包括:

closing

一个函数,用于从提供close()方法但不实现__enter__/__exit__接口的对象构建上下文管理器。

suppress

一个上下文管理器,用于临时忽略作为参数给出的异常。

nullcontext

一个什么都不做的上下文管理器,用于简化围绕可能不实现合适上下文管理器的对象的条件逻辑。当with块之前的条件代码可能或可能不为with语句提供上下文管理器时,它充当替代品—Python 3.7 中添加。

contextlib模块提供的类和装饰器比刚才提到的装饰器更广泛适用:

@contextmanager

一个装饰器,让您可以从简单的生成器函数构建上下文管理器,而不是创建一个类并实现接口。参见“使用@contextmanager”。

AbstractContextManager

一个正式化上下文管理器接口的 ABC,并通过子类化使得创建上下文管理器类变得更容易——在 Python 3.6 中添加。

ContextDecorator

用于定义基于类的上下文管理器的基类,也可以用作函数修饰符,将整个函数在受控上下文中运行。

ExitStack

一个允许您进入可变数量上下文管理器的上下文管理器。当with块结束时,ExitStack以 LIFO 顺序(最后进入,最先退出)调用堆叠的上下文管理器的__exit__方法。当您不知道在with块中需要进入多少上下文管理器时,请使用此类;例如,当同时打开来自任意文件列表的所有文件时。

在 Python 3.7 中,contextlib添加了AbstractAsyncContextManager@asynccontextmanagerAsyncExitStack。它们类似于名称中不带async部分的等效实用程序,但设计用于与新的async with语句一起使用,该语句在第二十一章中介绍。

这些实用程序中最常用的是@contextmanager修饰符,因此它值得更多关注。该修饰符也很有趣,因为它展示了与迭代无关的yield语句的用法。

使用@contextmanager

@contextmanager修饰符是一个优雅且实用的工具,它将三个独特的 Python 特性结合在一起:函数修饰符、生成器和with语句。

使用@contextmanager减少了创建上下文管理器的样板代码:不需要编写一个具有__enter__/__exit__方法的整个类,只需实现一个生成器,其中包含一个应该生成__enter__方法返回的内容。

在使用@contextmanager修饰的生成器中,yield将函数体分为两部分:yield之前的所有内容将在解释器调用__enter__时在with块的开头执行;yield之后的代码将在块结束时调用__exit__时运行。

示例 18-5 用生成器函数替换了示例 18-3 中的LookingGlass类。

示例 18-5. mirror_gen.py:使用生成器实现的上下文管理器
import contextlib
import sys

@contextlib.contextmanager  # ①
def looking_glass():
    original_write = sys.stdout.write  # ②

    def reverse_write(text):  # ③
        original_write(text[::-1])

    sys.stdout.write = reverse_write  # ④
    yield 'JABBERWOCKY'  # ⑤
    sys.stdout.write = original_write  # ⑥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应用contextmanager修饰符。

保留原始的sys.stdout.write方法。

reverse_write稍后可以调用original_write,因为它在其闭包中可用。

sys.stdout.write替换为reverse_write

产生将绑定到with语句中as子句的目标变量的值。生成器在此处暂停,而with的主体执行。

当控制退出with块时,执行继续在yield之后;这里恢复原始的sys.stdout.write

示例 18-6 展示了looking_glass函数的运行。

示例 18-6. 测试looking_glass上下文管理器函数
    >>> from mirror_gen import looking_glass
    >>> with looking_glass() as what:  # ①
    ...      print('Alice, Kitty and Snowdrop')
    ...      print(what)
    ...
    pordwonS dna yttiK ,ecilA
    YKCOWREBBAJ
    >>> what
    'JABBERWOCKY'
    >>> print('back to normal')
    back to normal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与示例 18-2 唯一的区别是上下文管理器的名称:looking_glass而不是LookingGlass

contextlib.contextmanager修饰符将函数包装在一个实现__enter____exit__方法的类中。³

该类的__enter__方法:

  1. 调用生成器函数以获取生成器对象——我们将其称为gen

  2. 调用next(gen)来驱动它到yield关键字。

  3. 返回由next(gen)产生的值,以允许用户将其绑定到with/as形式中的变量。

with块终止时,__exit__方法:

  1. 检查是否将异常作为exc_type传递;如果是,则调用gen.throw(exception),导致异常在生成器函数体内的yield行中被引发。

  2. 否则,调用next(gen),恢复yield后生成器函数体的执行。

示例 18-5 存在一个缺陷:如果在with块的主体中引发异常,Python 解释器将捕获它并在looking_glass内的yield表达式中再次引发它。但那里没有错误处理,因此looking_glass生成器将在不恢复原始sys.stdout.write方法的情况下终止,使系统处于无效状态。

示例 18-7 添加了对ZeroDivisionError异常的特殊处理,使其在功能上等同于基于类的示例 18-3。

示例 18-7. mirror_gen_exc.py:基于生成器的上下文管理器实现异常处理,与示例 18-3 具有相同的外部行为
import contextlib
import sys

@contextlib.contextmanager
def looking_glass():
    original_write = sys.stdout.write

    def reverse_write(text):
        original_write(text[::-1])

    sys.stdout.write = reverse_write
    msg = ''  # ①
    try:
        yield 'JABBERWOCKY'
    except ZeroDivisionError:  # ②
        msg = 'Please DO NOT divide by zero!'
    finally:
        sys.stdout.write = original_write  # ③
        if msg:
            print(msg)  # ④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为可能的错误消息创建一个变量;这是与示例 18-5 相关的第一个更改。

处理ZeroDivisionError,设置一个错误消息。

撤消对sys.stdout.write的猴子补丁。

如果已设置错误消息,则显示错误消息。

回想一下,__exit__方法告诉解释器已通过返回一个真值处理了异常;在这种情况下,解释器会抑制异常。另一方面,如果__exit__没有显式返回一个值,解释器会得到通常的None,并传播异常。使用@contextmanager,默认行为被反转:装饰器提供的__exit__方法假定任何发送到生成器中的异常都已处理并应该被抑制。

提示

yield周围有一个try/finally(或with块)是使用@contextmanager的不可避免的代价,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你的上下文管理器的用户会在with块内做什么。⁴

@contextmanager的一个鲜为人知的特性是,用它装饰的生成器也可以作为装饰器使用。⁵ 这是因为@contextmanager是使用contextlib.ContextDecorator类实现的。

示例 18-8 展示了从示例 18-5 中使用的looking_glass上下文管理器作为装饰器。

示例 18-8. looking_glass上下文管理器也可以作为装饰器使用
    >>> @looking_glass()
    ... def verse():
    ...     print('The time has come')
    ...
    >>> verse()  # ①
    emoc sah emit ehT
    >>> print('back to normal')  # ②
    back to normal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looking_glassverse主体运行之前和之后执行其工作。

这证实了原始的sys.write已经恢复。

将示例 18-8 与示例 18-6 进行对比,在其中looking_glass被用作上下文管理器。

@contextmanager在标准库之外的一个有趣的现实生活示例是 Martijn Pieters 的使用上下文管理器进行原地文件重写。示例 18-9 展示了它的使用方式。

示例 18-9. 用于原地重写文件的上下文管理器
import csv

with inplace(csvfilename, 'r', newline='') as (infh, outfh):
    reader = csv.reader(infh)
    writer = csv.writer(outfh)

    for row in reader:
        row += ['new', 'columns']
        writer.writerow(row)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inplace函数是一个上下文管理器,为您提供两个句柄—在示例中为infhoutfh—指向同一个文件,允许您的代码同时读取和写入。它比标准库的fileinput.input函数更容易使用(顺便说一句,它也提供了一个上下文管理器)。

如果您想研究 Martijn 的inplace源代码(列在帖子中),请查找yield关键字:在它之前的所有内容都涉及设置上下文,这包括创建备份文件,然后打开并生成可读和可写文件句柄的引用,这些引用将由__enter__调用返回。yield后的__exit__处理关闭文件句柄,并在出现问题时从备份中恢复文件。

这结束了我们对with语句和上下文管理器的概述。让我们转向完整示例中的match/case

lis.py 中的模式匹配:一个案例研究

在“解释器中的模式匹配序列”中,我们看到了从 Peter Norvig 的lis.py解释器的evaluate函数中提取的序列模式的示例,该解释器已移植到 Python 3.10。在本节中,我想更广泛地介绍lis.py的工作原理,并探讨evaluate的所有case子句,不仅解释模式,还解释解释器在每个case中的操作。

除了展示更多的模式匹配,我写这一部分有三个原因:

  1. Norvig 的lis.py是惯用 Python 代码的一个很好的例子。

  2. Scheme 的简单性是语言设计的典范。

  3. 了解解释器如何工作让我更深入地理解了 Python 和一般编程语言——无论是解释型还是编译型。

在查看 Python 代码之前,让我们稍微了解一下 Scheme,这样您就可以理解这个案例研究——如果您以前没有见过 Scheme 或 Lisp 的话。

Scheme 语法

在 Scheme 中,表达式和语句之间没有区别,就像我们在 Python 中所看到的那样。此外,没有中缀运算符。所有表达式都使用前缀表示法,如(+ x 13)而不是x + 13。相同的前缀表示法用于函数调用—例如,(gcd x 13)—和特殊形式—例如,(define x 13),我们在 Python 中会写成赋值语句x = 13。Scheme 和大多数 Lisp 方言使用的表示法称为S 表达式。⁶

示例 18-10 展示了 Scheme 中的一个简单示例。

示例 18-10. Scheme 中的最大公约数
(define (mod m n)
    (- m (* n (quotient m n))))

(define (gcd m n)
    (if (= n 0)
        m
        (gcd n (mod m n))))

(display (gcd 18 45))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示例 18-10 展示了三个 Scheme 表达式:两个函数定义—modgcd—以及一个调用display,它将输出 9,即(gcd 18 45)的结果。示例 18-11 是相同的 Python 代码(比递归欧几里德算法的英文解释更短)。

示例 18-11. 与示例 18-10 相同,用 Python 编写
def mod(m, n):
    return m - (m // n * n)

def gcd(m, n):
    if n == 0:
        return m
    else:
        return gcd(n, mod(m, n))

print(gcd(18, 45))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在惯用 Python 中,我会使用%运算符而不是重新发明mod,并且使用while循环而不是递归会更有效率。但我想展示两个函数定义,并尽可能使示例相似,以帮助您阅读 Scheme 代码。

Scheme 没有像 Python 中那样的迭代控制流命令,如whilefor。迭代是通过递归完成的。请注意,在 Scheme 和 Python 示例中没有赋值。广泛使用递归和最小使用赋值是函数式编程的标志。⁷

现在让我们回顾一下 Python 3.10 版本的lis.py代码。完整的源代码和测试位于 GitHub 存储库fluentpython/example-code-2e的*18-with-match/lispy/py3.10/*目录中。

导入和类型

[示例 18-12 显示了lis.py的前几行。TypeAlias|类型联合运算符的使用需要 Python 3.10。

示例 18-12. lis.py:文件顶部
import math
import operator as op
from collections import ChainMap
from itertools import chain
from typing import Any, TypeAlias, NoReturn

Symbol: TypeAlias = str
Atom: TypeAlias = float | int | Symbol
Expression: TypeAlias = Atom | list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定义的类型有:

Symbol

str的别名。在lis.py中,Symbol用于标识符;没有带有切片、分割等操作的字符串数据类型。⁸

Atom

一个简单的句法元素,如数字或 Symbol—与由不同部分组成的复合结构相对,如列表。

表达式

Scheme 程序的构建块是由原子和列表组成的表达式,可能是嵌套的。

解析器

Norvig 的解析器是 36 行代码,展示了 Python 的强大之处,应用于处理 S-表达式的简单递归语法,没有字符串数据、注释、宏和标准 Scheme 的其他特性,这些特性使解析变得更加复杂(示例 18-13)。

示例 18-13. lis.py:主要解析函数
def parse(program: str) -> Expression:
    "Read a Scheme expression from a string."
    return read_from_tokens(tokenize(program))

def tokenize(s: str) -> list[str]:
    "Convert a string into a list of tokens."
    return s.replace('(', ' ( ').replace(')', ' ) ').split()

def read_from_tokens(tokens: list[str]) -> Expression:
    "Read an expression from a sequence of tokens."
    # more parsing code omitted in book listing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该组的主要函数是 parse,它接受一个 S-表达式作为 str 并返回一个 Expression 对象,如 示例 18-12 中定义的:一个 Atom 或一个可能包含更多原子和嵌套列表的 list

Norvig 在 tokenize 中使用了一个聪明的技巧:他在输入的每个括号前后添加空格,然后拆分它,结果是一个包含 '('')' 作为单独标记的句法标记列表。这个快捷方式有效,因为在 lis.py 的小 Scheme 中没有字符串类型,所以每个 '('')' 都是表达式分隔符。递归解析代码在 read_from_tokens 中,这是一个 14 行的函数,你可以在 fluentpython/example-code-2e 仓库中阅读。我会跳过它,因为我想专注于解释器的其他部分。

这里是从 lispy/py3.10/examples_test.py 中提取的一些 doctest:

>>> from lis import parse
>>> parse('1.5')
1.5
>>> parse('ni!')
'ni!'
>>> parse('(gcd 18 45)')
['gcd', 18, 45]
>>> parse('''
... (define double
...     (lambda (n)
...         (* n 2)))
... ''')
['define', 'double', ['lambda', ['n'], ['*', 'n', 2]]]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这个 Scheme 子集的解析规则很简单:

  1. 看起来像数字的标记被解析为 floatint

  2. 其他任何不是 '('')' 的内容都被解析为 Symbol—一个可用作标识符的 str。这包括 Scheme 中有效但不在 Python 中的标识符的源文本,如 +set!make-counter

  3. '('')' 内的表达式被递归解析为包含原子的列表或可能包含原子和更多嵌套列表的嵌套列表。

使用 Python 解释器的术语,parse 的输出是一个 AST(抽象语法树):一个方便的表示 Scheme 程序的嵌套列表形成树状结构,其中最外层列表是主干,内部列表是分支,原子是叶子(图 18-1)。

Scheme 代码、树状图和 Python 对象

图 18-1. 一个 Scheme lambda 表达式,表示为源代码(具体语法)、作为树和作为 Python 对象序列(抽象语法)。

环境

Environment 类扩展了 collections.ChainMap,添加了一个 change 方法来更新链式字典中的值,ChainMap 实例将这些值保存在映射列表中:self.maps 属性。change 方法用于支持后面描述的 Scheme (set! …) 形式;参见 示例 18-14。

示例 18-14. lis.pyEnvironment
class Environment(ChainMap[Symbol, Any]):
    "A ChainMap that allows changing an item in-place."

    def change(self, key: Symbol, value: Any) -> None:
        "Find where key is defined and change the value there."
        for map in self.maps:
            if key in map:
                map[key] = value  # type: ignore[index]
                return
        raise KeyError(key)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注意,change 方法只更新现有键。⁹ 尝试更改未找到的键会引发 KeyError

这个 doctest 展示了 Environment 的工作原理:

>>> from lis import Environment
>>> inner_env = {'a': 2}
>>> outer_env = {'a': 0, 'b': 1}
>>> env = Environment(inner_env, outer_env)
>>> env['a']  # ①
2 >>> env['a'] = 111  # ②
>>> env['c'] = 222
>>> env
Environment({'a': 111, 'c': 222}, {'a': 0, 'b': 1}) >>> env.change('b', 333)  # ③
>>> env
Environment({'a': 111, 'c': 222}, {'a': 0, 'b': 333})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在读取值时,Environment 的工作方式类似于 ChainMap:键从左到右在嵌套映射中搜索。这就是为什么 outer_enva 的值被 inner_env 中的值遮蔽。

使用 [] 赋值会覆盖或插入新项,但始终在第一个映射 inner_env 中进行,本例中。

env.change('b', 333) 寻找 'b' 键并在 outer_env 中就地分配一个新值。

接下来是 standard_env() 函数,它构建并返回一个加载了预定义函数的 Environment,类似于 Python 的 __builtins__ 模块,始终可用(示例 18-15)。

示例 18-15. lis.py:standard_env()构建并返回全局环境
def standard_env() -> Environment:
    "An environment with some Scheme standard procedures."
    env = Environment()
    env.update(vars(math))   # sin, cos, sqrt, pi, ...
    env.update({
            '+': op.add,
            '-': op.sub,
            '*': op.mul,
            '/': op.truediv,
            # omitted here: more operator definitions
            'abs': abs,
            'append': lambda *args: list(chain(*args)),
            'apply': lambda proc, args: proc(*args),
            'begin': lambda *x: x[-1],
            'car': lambda x: x[0],
            'cdr': lambda x: x[1:],
            # omitted here: more function definitions
            'number?': lambda x: isinstance(x, (int, float)),
            'procedure?': callable,
            'round': round,
            'symbol?': lambda x: isinstance(x, Symbol),
    })
    return env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总结一下,env映射加载了:

  • Python 的math模块中的所有函数

  • 从 Python 的op模块中选择的运算符

  • 使用 Python 的lambda构建的简单但强大的函数

  • Python 内置函数重命名,比如callable改为procedure?,或者直接映射,比如round

REPL

Norvig 的 REPL(读取-求值-打印-循环)易于理解但不用户友好(参见 Example 18-16)。如果没有向lis.py提供命令行参数,则main()会调用repl()函数—在模块末尾定义。在lis.py>提示符下,我们必须输入正确和完整的表达式;如果忘记关闭一个括号,lis.py会崩溃。¹⁰

示例 18-16. REPL 函数
def repl(prompt: str = 'lis.py> ') -> NoReturn:
    "A prompt-read-eval-print loop."
    global_env = Environment({}, standard_env())
    while True:
        ast = parse(input(prompt))
        val = evaluate(ast, global_env)
        if val is not None:
            print(lispstr(val))

def lispstr(exp: object) -> str:
    "Convert a Python object back into a Lisp-readable string."
    if isinstance(exp, list):
        return '(' + ' '.join(map(lispstr, exp)) + ')'
    else:
        return str(exp)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这里是关于这两个函数的简要解释:

repl(prompt: str = 'lis.py> ') -> NoReturn

调用standard_env()为全局环境提供内置函数,然后进入一个无限循环,读取和解析每个输入行,在全局环境中评估它,并显示结果—除非它是Noneglobal_env可能会被evaluate修改。例如,当用户定义新的全局变量或命名函数时,它会存储在环境的第一个映射中—在repl的第一行中的Environment构造函数调用中的空dict中。

lispstr(exp: object) -> str

parse的反函数:给定表示表达式的 Python 对象,parse返回其 Scheme 源代码。例如,给定['+', 2, 3],结果是'(+ 2 3)'

评估器

现在我们可以欣赏 Norvig 的表达式求值器的美丽之处—通过match/case稍微美化了一下。Example 18-17 中的evaluate函数接受由parse构建的Expression和一个Environment

evaluate的主体是一个带有表达式exp的单个match语句。case模式以惊人的清晰度表达了 Scheme 的语法和语义。

示例 18-17. evaluate接受一个表达式并计算其值
KEYWORDS = ['quote', 'if', 'lambda', 'define', 'set!']

def evaluate(exp: Expression, env: Environment) -> Any:
    "Evaluate an expression in an environment."
    match exp:
        case int(x) | float(x):
            return x
        case Symbol(var):
            return env[var]
        case ['quote', x]:
            return x
        case ['if', test, consequence, alternative]:
            if evaluate(test, env):
                return evaluate(consequence, env)
            else:
                return evaluate(alternative, env)
        case ['lambda', [*parms], *body] if body:
            return Procedure(parms, body, env)
        case ['define', Symbol(name), value_exp]:
            env[name] = evaluate(value_exp, env)
        case ['define', [Symbol(name), *parms], *body] if body:
            env[name] = Procedure(parms, body, env)
        case ['set!', Symbol(name), value_exp]:
            env.change(name, evaluate(value_exp, env))
        case [func_exp, *args] if func_exp not in KEYWORDS:
            proc = evaluate(func_exp, env)
            values = [evaluate(arg, env) for arg in args]
            return proc(*values)
        case _:
            raise SyntaxError(lispstr(exp))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让我们研究每个case子句及其作用。在某些情况下,我添加了注释,显示出一个 S 表达式,当解析为 Python 列表时会匹配该模式。从examples_test.py提取的 Doctests 展示了每个case

评估数字

    case int(x) | float(x):
        return x
  • 1
  • 2

主题:

intfloat的实例。

操作:

原样返回值。

示例:

>>> from lis import parse, evaluate, standard_env
>>> evaluate(parse('1.5'), {})
1.5
  • 1
  • 2
  • 3

评估符号

    case Symbol(var):
        return env[var]
  • 1
  • 2

主题:

Symbol的实例,即作为标识符使用的str

操作:

env中查找var并返回其值。

示例:

>>> evaluate(parse('+'), standard_env())
<built-in function add>
>>> evaluate(parse('ni!'), standard_env())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
KeyError: 'ni!'
  • 1
  • 2
  • 3
  • 4
  • 5
  • 6

(quote …)

quote特殊形式将原子和列表视为数据而不是要评估的表达式。

    # (quote (99 bottles of beer))
    case ['quote', x]:
        return x
  • 1
  • 2
  • 3

主题:

以符号'quote'开头的列表,后跟一个表达式x

操作:

返回x而不对其进行评估。

示例:

>>> evaluate(parse('(quote no-such-name)'), standard_env())
'no-such-name'
>>> evaluate(parse('(quote (99 bottles of beer))'), standard_env())
[99, 'bottles', 'of', 'beer']
>>> evaluate(parse('(quote (/ 10 0))'), standard_env())
['/', 10, 0]
  • 1
  • 2
  • 3
  • 4
  • 5
  • 6

没有quote,测试中的每个表达式都会引发错误:

  • 在环境中查找no-such-name,引发KeyError

  • (99 bottles of beer)无法评估,因为数字 99 不是命名特殊形式、运算符或函数的Symbol

  • (/ 10 0)会引发ZeroDivisionError

(if …)

    # (if (< x 0) 0 x)
    case ['if', test, consequence, alternative]:
        if evaluate(test, env):
            return evaluate(consequence, env)
        else:
            return evaluate(alternative, env)
  • 1
  • 2
  • 3
  • 4
  • 5
  • 6

主题:

'if'开头的列表,后跟三个表达式:testconsequencealternative

操作:

评估test

  • 如果为真,则评估consequence并返回其值。

  • 否则,评估alternative并返回其值。

示例:

>>> evaluate(parse('(if (= 3 3) 1 0))'), standard_env())
1
>>> evaluate(parse('(if (= 3 4) 1 0))'), standard_env())
0
  • 1
  • 2
  • 3
  • 4

consequencealternative分支必须是单个表达式。如果分支中需要多个表达式,可以使用(begin exp1 exp2…)将它们组合起来,作为lis.py中的一个函数提供—参见 Example 18-15。

(lambda …)

Scheme 的lambda形式定义了匿名函数。它不受 Python 的lambda的限制:任何可以用 Scheme 编写的函数都可以使用(lambda ...)语法编写。

    # (lambda (a b) (/ (+ a b) 2))
    case ['lambda' [*parms], *body] if body:
        return Procedure(parms, body, env)
  • 1
  • 2
  • 3

主题:

'lambda'开头的列表,后跟:

  • 零个或多个参数名的列表。

  • 一个或多个收集在body中的表达式(保证body不为空)。

操作:

创建并返回一个新的Procedure实例,其中包含参数名称、作为主体的表达式列表和当前环境。

例子:

>>> expr = '(lambda (a b) (* (/ a b) 100))'
>>> f = evaluate(parse(expr), standard_env())
>>> f  # doctest: +ELLIPSIS
<lis.Procedure object at 0x...>
>>> f(15, 20)
75.0
  • 1
  • 2
  • 3
  • 4
  • 5
  • 6

Procedure类实现了闭包的概念:一个可调用对象,包含参数名称、函数体和函数定义所在环境的引用。我们将很快研究Procedure的代码。

(define …)

define关键字以两种不同的语法形式使用。最简单的是:

    # (define half (/ 1 2))
    case ['define', Symbol(name), value_exp]:
        env[name] = evaluate(value_exp, env)
  • 1
  • 2
  • 3

主题:

'define'开头的列表,后跟一个Symbol和一个表达式。

操作:

评估表达式并将其值放入env中,使用name作为键。

例子:

>>> global_env = standard_env()
>>> evaluate(parse('(define answer (* 7 6))'), global_env)
>>> global_env['answer']
42
  • 1
  • 2
  • 3
  • 4

case的 doctest 创建一个global_env,以便我们可以验证evaluateanswer放入该Environment中。

我们可以使用简单的define形式来创建变量或将名称绑定到匿名函数,使用(lambda …)作为value_exp

标准 Scheme 提供了一种快捷方式来定义命名函数。这是第二种define形式:

    # (define (average a b) (/ (+ a b) 2))
    case ['define', [Symbol(name), *parms], *body] if body:
        env[name] = Procedure(parms, body, env)
  • 1
  • 2
  • 3

主题:

'define'开头的列表,后跟:

  • Symbol(name)开头的列表,后跟零个或多个收集到名为parms的列表中的项目。

  • 一个或多个收集在body中的表达式(保证body不为空)。

操作:

  • 创建一个新的Procedure实例,其中包含参数名称、作为主体的表达式列表和当前环境。

  • Procedure放入env中,使用name作为键。

Example 18-18 中的 doctest 定义了一个名为%的计算百分比的函数,并将其添加到global_env中。

例 18-18. 定义一个名为%的计算百分比的函数
>>> global_env = standard_env()
>>> percent = '(define (% a b) (* (/ a b) 100))'
>>> evaluate(parse(percent), global_env)
>>> global_env['%']  # doctest: +ELLIPSIS
<lis.Procedure object at 0x...>
>>> global_env'%'
85.0
  • 1
  • 2
  • 3
  • 4
  • 5
  • 6
  • 7

调用evaluate后,我们检查%是否绑定到一个接受两个数值参数并返回百分比的Procedure

第二个define case的模式不强制要求parms中的项目都是Symbol实例。我必须在构建Procedure之前检查这一点,但我没有这样做——为了使代码像 Norvig 的那样易于理解。

(set! …)

set!形式更改先前定义的变量的值。¹¹

    # (set! n (+ n 1))
    case ['set!', Symbol(name), value_exp]:
        env.change(name, evaluate(value_exp, env))
  • 1
  • 2
  • 3

主题:

'set!'开头的列表,后跟一个Symbol和一个表达式。

操作:

使用评估表达式的结果更新env中的name的值。

Environment.change方法从本地到全局遍历链接的环境,并用新值更新第一次出现的name。如果我们不实现'set!'关键字,我们可以在解释器中的任何地方都使用 Python 的ChainMap作为Environment类型。

现在我们来到一个函数调用。

函数调用

    # (gcd (* 2 105) 84)
    case [func_exp, *args] if func_exp not in KEYWORDS:
        proc = evaluate(func_exp, env)
        values = [evaluate(arg, env) for arg in args]
        return proc(*values)
  • 1
  • 2
  • 3
  • 4
  • 5

主题:

一个或多个项目的列表。

保护确保func_exp不是['quote', 'if', 'define', 'lambda', 'set!']中的一个——在 Example 18-17 中的evaluate之前列出。

模式匹配任何具有一个或多个表达式的列表,将第一个表达式绑定到func_exp,其余的绑定到args作为列表,可能为空。

操作:

  • 评估func_exp以获得函数proc

  • 评估args中的每个项目以构建参数值列表。

  • 用值作为单独参数调用proc,返回结果。

例子:

>>> evaluate(parse('(% (* 12 14) (- 500 100))'), global_env)
42.0
  • 1
  • 2

此 doctest 继续自 Example 18-18:假设global_env有一个名为%的函数。给定给%的参数是算术表达式,以强调在调用函数之前对参数进行评估。

case中的保护是必需的,因为[func_exp, *args]匹配任何具有一个或多个项目的主题序列。但是,如果func_exp是一个关键字,并且主题没有匹配任何先前的情况,那么这实际上是一个语法错误。

捕获语法错误

如果主题exp不匹配任何先前的情况,通用case会引发SyntaxError

    case _:
        raise SyntaxError(lispstr(exp))
  • 1
  • 2

这是一个作为SyntaxError报告的格式不正确的(lambda …)的示例:

>>> evaluate(parse('(lambda is not like this)'), standard_env())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
SyntaxError: (lambda is not like this)
  • 1
  • 2
  • 3
  • 4

如果函数调用的 case 没有拒绝关键字的保护,(lambda is not like this) 表达式将被处理为函数调用,这将引发 KeyError,因为 'lambda' 不是环境的一部分——就像 lambda 不是 Python 内置函数一样。

Procedure: 实现闭包的类

Procedure 类实际上可以被命名为 Closure,因为它代表的就是一个函数定义和一个环境。函数定义包括参数的名称和构成函数主体的表达式。当函数被调用时,环境用于提供自由变量的值:出现在函数主体中但不是参数、局部变量或全局变量的变量。我们在“闭包”中看到了闭包自由变量的概念。

我们学会了如何在 Python 中使用闭包,但现在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闭包是如何在 lis.py 中实现的:

class Procedure:
    "A user-defined Scheme procedure."

    def __init__(  # ①
        self, parms: list[Symbol], body: list[Expression], env: Environment
    ):
        self.parms = parms  # ②
        self.body = body
        self.env = env

    def __call__(self, *args: Expression) -> Any:  # ③
        local_env = dict(zip(self.parms, args))  # ④
        env = Environment(local_env, self.env)  # ⑤
        for exp in self.body:  # ⑥
            result = evaluate(exp, env)
        return result  # ⑦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当函数由 lambdadefine 形式定义时调用。

保存参数名称、主体表达式和环境以备后用。

case [func_exp, *args] 子句的最后一行由 proc(*values) 调用。

构建 local_env,将 self.parms 映射为局部变量名称,将给定的 args 映射为值。

构建一个新的合并 env,将 local_env 放在首位,然后是 self.env—即在函数定义时保存的环境。

迭代 self.body 中的每个表达式,在合并的 env 中对其进行评估。

返回最后一个表达式评估的结果。

lis.py中的 evaluate 后有几个简单的函数:run 读取一个完整的 Scheme 程序并执行它,main 调用 runrepl,取决于命令行——类似于 Python 的做法。我不会描述这些函数,因为它们没有什么新内容。我的目标是与你分享 Norvig 的小解释器的美丽之处,更深入地了解闭包的工作原理,并展示 match/case 如何成为 Python 的一个很好的补充。

结束这一关于模式匹配的扩展部分,让我们正式定义一下OR-pattern的概念。

使用 OR-patterns

一系列由 | 分隔的模式是一个OR-pattern:如果任何子模式成功,则它成功。“评估数字”中的模式就是一个 OR-pattern:

    case int(x) | float(x):
        return x
  • 1
  • 2

OR-pattern 中的所有子模式必须使用相同的变量。这种限制是必要的,以确保变量在匹配的子模式中都是可用的,无论匹配的是哪个子模式。

警告

case 子句的上下文中,| 运算符有特殊的含义。它不会触发 __or__ 特殊方法,该方法处理其他上下文中的表达式,如 a | b,在这些上下文中,它被重载以执行诸如集合并集或整数按位或等操作,具体取决于操作数。

OR-pattern 不限于出现在模式的顶层。你也可以在子模式中使用 |。例如,如果我们希望 lis.py 接受希腊字母 λ (lambda)¹² 以及 lambda 关键字,我们可以像这样重写模式:

    # (λ (a b) (/ (+ a b) 2) )
    case ['lambda' | 'λ', [*parms], *body] if body:
        return Procedure(parms, body, env)
  • 1
  • 2
  • 3

现在我们可以转向本章的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主题:Python 中出现 else 子句的不寻常位置。

这样做,然后那样:else 块超出 if

这并不是什么秘密,但是这是一个被低估的语言特性:else子句不仅可以用在if语句中,还可以用在forwhiletry语句中。

for/elsewhile/elsetry/else的语义密切相关,但与if/else非常不同。最初,else这个词实际上阻碍了我对这些特性的理解,但最终我习惯了它。

这里是规则:

for

for循环完成时,else块将运行一次(即,如果forbreak中止,则不会运行)。

while

while循环退出时,else块只会运行一次,因为条件变为(即,如果whilebreak中止,则不会运行)。

try

try块中没有引发异常时,else块将运行。官方文档还指出:“else子句中的异常不会被前面的except子句处理。”

在所有情况下,如果异常或returnbreakcontinue语句导致控制跳出复合语句的主块,则else子句也会被跳过。

注意

我认为else在除了if之外的所有情况下都是一个非常糟糕的关键字选择。它暗示了一个排除性的替代方案,比如,“运行这个循环,否则做那个”。但是在循环中else的语义是相反的:“运行这个循环,然后做那个”。这表明then是一个更好的关键字选择——这在try的上下文中也是有意义的:“尝试这个,然后做那个”。然而,添加一个新关键字会对语言造成破坏性的改变——这不是一个容易做出的决定。

在这些语句中使用else通常会使代码更易读,避免设置控制标志或编写额外的if语句。

在循环中使用else通常遵循以下代码段的模式:

for item in my_list:
    if item.flavor == 'banana':
        break
else:
    raise ValueError('No banana flavor found!')
  • 1
  • 2
  • 3
  • 4
  • 5

try/except块的情况下,else起初可能看起来是多余的。毕竟,在以下代码段中,只有当dangerous_call()不引发异常时,after_call()才会运行,对吗?

try:
    dangerous_call()
    after_call()
except OSError:
    log('OSError...')
  • 1
  • 2
  • 3
  • 4
  • 5

然而,这样做将after_call()放在try块内没有任何好处。为了清晰和正确,try块的主体应该只包含可能引发预期异常的语句。这样更好:

try:
    dangerous_call()
except OSError:
    log('OSError...')
else:
    after_call()
  • 1
  • 2
  • 3
  • 4
  • 5
  • 6

现在清楚了try块是在保护dangerous_call()可能出现的错误,而不是在after_call()中。明确的是,只有在try块中没有引发异常时,after_call()才会执行。

在 Python 中,try/except通常用于控制流,而不仅仅用于错误处理。甚至在官方 Python 术语表中都有一个缩略语/口号来记录这一点:

EAFP

宽恕比许可更容易。这种常见的 Python 编码风格假设存在有效的键或属性,并在假设被证明为假时捕获异常。这种干净且快速的风格的特点是存在许多 try 和 except 语句。这种技术与许多其他语言(如 C)常见的LBYL风格形成对比。

然后,术语表定义了 LBYL:

LBYL

三思而后行。这种编码风格在进行调用或查找之前明确测试前提条件。这种风格与EAFP方法形成对比,其特点是存在许多 if 语句。在多线程环境中,LBYL 方法可能会在“观察”和“跳转”之间引入竞争条件。例如,如果代码if key in mapping: return mapping[key]在测试后,但查找前,另一个线程从映射中删除了键,那么就会失败。这个问题可以通过使用锁或使用 EAFP 方法来解决。

鉴于 EAFP 风格,了解并善于使用try/except语句中的else块更有意义。

注意

当讨论match语句时,一些人(包括我在内)认为它也应该有一个else子句。最终决定不需要,因为case _:可以完成相同的工作。¹³

现在让我们总结本章。

章节总结

本章从上下文管理器和with语句的含义开始,迅速超越了其常见用法,自动关闭已打开的文件。我们实现了一个自定义上下文管理器:LookingGlass类,具有__enter__/__exit__方法,并看到如何在__exit__方法中处理异常。雷蒙德·赫廷格在他 2013 年 PyCon 美国大会的主题演讲中强调了一个关键点,即with不仅用于资源管理;它是一个用于分解常见设置和拆卸代码,或者需要在另一个过程之前和之后执行的任何一对操作的工具。¹⁴

我们回顾了contextlib标准库模块中的函数。其中之一,@contextmanager装饰器,使得可以使用一个yield的简单生成器实现上下文管理器—这比编写至少两个方法的类更为简洁。我们将LookingGlass重新实现为looking_glass生成器函数,并讨论了在使用@contextmanager时如何处理异常。

然后我们研究了彼得·诺维格优雅的lis.py,这是一个用惯用 Python 编写的 Scheme 解释器,重构为在evaluate中使用match/case—这是任何解释器核心功能的函数。理解evaluate如何工作需要回顾一点 Scheme,一个 S 表达式的解析器,一个简单的 REPL,以及通过collection.ChainMapEnvironment子类构建嵌套作用域。最终,lis.py成为一个探索远不止模式匹配的工具。它展示了解释器的不同部分如何协同工作,阐明了 Python 本身的核心特性:为什么保留关键字是必要的,作用域规则如何工作,以及闭包是如何构建和使用的。

进一步阅读

Python 语言参考第八章,“复合语句”中,几乎涵盖了关于ifforwhiletry语句中else子句的所有内容。关于 Pythonic 使用try/except,无论是否有else,雷蒙德·赫廷格在 StackOverflow 上对问题“在 Python 中使用 try-except-else 是一个好习惯吗?”有一个精彩的回答。Python 速查手册,第 3 版,由马特利等人编写,有一章关于异常,对 EAFP 风格进行了出色的讨论,归功于计算先驱格雷斯·霍珀创造了“宽恕比许可更容易”的短语。

Python 标准库,第四章,“内置类型”,有一个专门介绍“上下文管理器类型”的部分。__enter__/__exit__特殊方法也在Python 语言参考中的“With 语句上下文管理器”中有文档。上下文管理器是在PEP 343—“with”语句中引入的。

雷蒙德·赫廷格在他的PyCon US 2013 主题演讲中将with语句视为“胜利的语言特性”。他还在同一会议上的演讲中展示了一些有趣的上下文管理器应用,标题为“将代码转变为优美、惯用的 Python”

杰夫·普雷辛的博客文章“Python with语句示例”对使用pycairo图形库的上下文管理器示例很有趣。

contextlib.ExitStack类基于尼古劳斯·拉特的原始想法,他写了一篇简短的文章解释为什么它很有用:“关于 Python 的 ExitStack 之美”。在那篇文章中,拉特认为ExitStack类似于但比 Go 语言中的defer语句更灵活—我认为这是那种语言中最好的想法之一。

Beazley 和 Jones 在他们的*Python Cookbook*第 3 版中为非常不同的目的设计了上下文管理器。“Recipe 8.3. 使对象支持上下文管理协议”实现了一个LazyConnection类,其实例是上下文管理器,在with块中自动打开和关闭网络连接。“Recipe 9.22. 简单定义上下文管理器”介绍了一个用于计时代码的上下文管理器,以及另一个用于对list对象进行事务性更改的上下文管理器:在with块内,会创建list实例的工作副本,并将所有更改应用于该工作副本。只有当with块在没有异常的情况下完成时,工作副本才会替换原始列表。简单而巧妙。

Peter Norvig 在文章中描述了他的小型 Scheme 解释器,分别是“(如何编写(Lisp)解释器(用 Python))”“(一个(更好的)Lisp 解释器(用 Python))”lis.pylispy.py的代码在norvig/pytudes存储库中。我的存储库fluentpython/lispy包括了lis.pymylis分支,更新到 Python 3.10,具有更好的 REPL、命令行集成、示例、更多测试和学习 Scheme 的参考资料。学习和实验的最佳 Scheme 方言和环境是Racket

¹ PyCon US 2013 主题演讲:“Python 的卓越之处”;关于with的部分从 23:00 开始,到 26:15 结束。

² self接收的三个参数正是在try/finally语句的finally块中调用sys.exc_info()时得到的内容。这是有道理的,考虑到with语句旨在取代大多数try/finally的用法,而调用sys.exc_info()通常是必要的,以确定需要什么清理操作。

³ 实际的类名是_GeneratorContextManager。如果你想确切地了解这是如何工作的,请阅读 Python 3.10 中Lib/contextlib.py中的源代码

⁴ 这个提示是从本书的技术审阅员之一 Leonardo Rochael 的评论中直接引用的。说得好,Leo!

⁵ 至少我和其他技术审阅员在 Caleb Hattingh 告诉我们之前并不知道这一点。谢谢,Caleb!

⁶ 人们抱怨 Lisp 中有太多括号,但仔细的缩进和一个好的编辑器大多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主要的可读性问题是使用相同的(f …)符号来表示函数调用和像(define …)(if …)(quote …)这样根本不像函数调用的特殊形式。

⁷ 为了使递归迭代实用和高效,Scheme 和其他函数式语言实现了proper tail calls。关于这一点的更多信息,请参见“Soapbox”。

⁸ 但 Norvig 的第二个解释器,lispy.py,支持字符串作为数据类型,以及高级功能,如语法宏、延续和正确的尾调用。然而,lispy.py几乎比lis.py长三倍,而且更难理解。

# type: ignore[index]注释是因为typeshed问题#6042,在我审阅本章时尚未解决。ChainMap被注释为MutableMapping,但maps属性的类型提示表示它是Mapping列表,间接地使整个ChainMap在 Mypy 看来是不可变的。

¹⁰ 当我研究 Norvig 的 lis.pylispy.py 时,我开始了一个名为 mylis 的分支,添加了一些功能,包括一个 REPL,可以接受部分 S-表达式,并提示继续,类似于 Python 的 REPL 知道我们还没有完成并呈现次要提示符(...),直到我们输入一个可以评估的完整表达式或语句。mylis 也可以优雅地处理一些错误,但仍然很容易崩溃。它远没有 Python 的 REPL 那么健壮。

¹¹ 赋值是许多编程教程中教授的第一个特性之一,但 set! 只出现在最知名的 Scheme 书籍计算机程序的构造与解释,第 2 版, 由 Abelson 等人(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编写,也称为 SICP 或“巫师书”。以函数式风格编码可以让我们在没有典型的命令式和面向对象编程中的状态更改的情况下走得更远。

¹² λ(U+03BB)的官方 Unicode 名称是 GREEK SMALL LETTER LAMDA。这不是拼写错误:Unicode 数据库中该字符的名称是“lamda”,没有“b”。根据英文维基百科文章“Lambda”,Unicode 联盟采用了这种拼写,是因为“希腊国家机构表达的偏好”。

¹³ 在 python-dev 邮件列表中观察讨论时,我认为 else 被拒绝的一个原因是在 match 中如何缩进它缺乏共识:else 应该与 match 缩进在同一级别,还是与 case 缩进在同一级别?

¹⁴ 请参见“Python is Awesome”中的第 21 页幻灯片

第十九章:并发模型在 Python 中

并发是关于同时处理许多事情。

并行是同时做许多事情的概念。

不同,但相关。

一个是关于结构,一个是关于执行。

并发提供了一种结构解决问题的方法,该问题可能(但不一定)是可并行化的。

Rob Pike,Go 语言的共同发明人¹

本章是关于如何让 Python 处理“许多事情同时发生”。这可能涉及并发或并行编程,即使对术语敏感的学者们对如何使用这些术语存在分歧。在本章的引言中,我将采用 Rob Pike 的非正式定义,但请注意,我发现有些论文和书籍声称是关于并行计算,但实际上主要是关于并发。²

在 Pike 看来,并行是并发的特例。所有并行系统都是并发的,但并非所有并发系统都是并行的。在 2000 年代初,我们使用单核机器在 GNU Linux 上同时处理 100 个进程。现代笔记本电脑具有 4 个 CPU 核心,在正常的日常使用中通常会同时运行 200 多个进程。要并行执行 200 个任务,您需要 200 个核心。因此,在实践中,大多数计算是并发的而不是并行的。操作系统管理数百个进程,确保每个进程都有机会取得进展,即使 CPU 本身一次只能做四件事。

本章假设您没有并发或并行编程的先前知识。在简要的概念介绍之后,我们将研究简单示例,介绍并比较 Python 的核心包用于并发编程:threadingmultiprocessingasyncio

本章的最后 30%是对第三方工具,库,应用服务器和分布式任务队列的高级概述,所有这些都可以增强 Python 应用程序的性能和可伸缩性。这些都是重要的主题,但超出了专注于核心 Python 语言特性的书籍的范围。尽管如此,我认为在《流畅的 Python》第二版中解决这些主题很重要,因为 Python 在并发和并行计算方面的适用性不仅限于标准库提供的内容。这就是为什么 YouTube,DropBox,Instagram,Reddit 等在开始时能够实现 Web 规模,使用 Python 作为他们的主要语言,尽管一直有人声称“Python 不具备扩展性”。

本章新内容

本章是《流畅的 Python》第二版中的新内容。“一个并发的 Hello World”中的旋转示例以前在关于asyncio的章节中。在这里它们得到改进,并提供 Python 处理并发的三种方法的第一个示例:线程,进程和本机协程。

剩下的内容是新的,除了一些最初出现在concurrent.futuresasyncio章节中的段落。

“Python 在多核世界中”与本书其他部分不同:没有代码示例。目标是提及重要工具,您可能希望学习以实现高性能并发和并行,超越 Python 标准库所能实现的范围。

大局观

有许多因素使并发编程变得困难,但我想谈谈最基本的因素:启动线程或进程很容易,但如何跟踪它们呢?³

当您调用一个函数时,调用代码会被阻塞,直到函数返回。因此,您知道函数何时完成,并且可以轻松获取其返回的值。如果函数引发异常,调用代码可以在调用点周围使用try/except来捕获错误。

当你启动一个线程或进程时,这些熟悉的选项不可用:你不会自动知道它何时完成,获取结果或错误需要设置一些通信渠道,比如消息队列。

此外,启动线程或进程并不廉价,因此你不希望启动其中一个只是为了执行一个计算然后退出。通常情况下,你希望通过将每个线程或进程变成一个“工作者”,进入一个循环并等待输入来分摊启动成本。这进一步复杂了通信,并引入了更多问题。当你不再需要一个工作者时,如何让它退出?如何让它退出而不中断正在进行的工作,留下半成品数据和未释放的资源—比如打开的文件?再次,通常的答案涉及消息和队列。

协程很容易启动。如果你使用await关键字启动一个协程,很容易获得它返回的值,它可以被安全地取消,并且你有一个明确的地方来捕获异常。但协程通常由异步框架启动,这使得它们像线程或进程一样难以监控。

最后,Python 协程和线程不适合 CPU 密集型任务,我们将会看到。

这就是为什么并发编程需要学习新的概念和编码模式。让我们首先确保我们对一些核心概念有共识。

一点行话

以下是我将在本章和接下来的两章中使用的一些术语:

并发性

能够处理多个待处理任务,逐个或并行(如果可能)地取得进展,以便每个任务最终成功或失败。如果单核 CPU 运行一个交错执行待处理任务的 OS 调度程序,那么它就具备并发能力。也被称为多任务处理。

并行性

能够同时执行多个计算的能力。这需要一个多核 CPU、多个 CPU、一个GPU,或者一个集群中的多台计算机。

执行单元

执行代码并发的通用术语,每个都有独立的状态和调用堆栈。Python 本地支持三种执行单元:进程线程协程

进程

计算机程序在运行时的一个实例,使用内存和 CPU 时间片。现代桌面操作系统通常同时管理数百个进程,每个进程都在自己的私有内存空间中隔离。进程通过管道、套接字或内存映射文件进行通信,所有这些通信方式只能传递原始字节。Python 对象必须被序列化(转换)为原始字节才能从一个进程传递到另一个进程。这是昂贵的,而且并非所有的 Python 对象都是可序列化的。一个进程可以生成子进程,每个子进程称为一个子进程。它们也彼此隔离,也与父进程隔离。进程允许抢占式多任务处理:操作系统调度程序抢占—即暂停—每个运行的进程,以允许其他进程运行。这意味着一个冻结的进程不能冻结整个系统—理论上。

线程

单个进程内的执行单元。当一个进程启动时,它使用一个线程:主线程。一个进程可以通过调用操作系统 API 创建更多线程以并发操作。进程内的线程共享相同的内存空间,其中保存着活跃的 Python 对象。这允许线程之间轻松共享数据,但也可能导致数据损坏,当多个线程同时更新同一对象时。与进程一样,线程也在操作系统调度程序的监督下实现抢占式多任务处理。一个线程消耗的资源比执行相同工作的进程少。

协程

一个可以暂停自身并稍后恢复的函数。在 Python 中,经典协程是由生成器函数构建的,而原生协程则是用async def定义的。“经典协程”介绍了这个概念,而第二十一章涵盖了原生协程的使用。Python 协程通常在同一个线程中在事件循环的监督下运行,也在同一个线程中。异步编程框架如asyncioCurioTrio提供了事件循环和支持非阻塞、基于协程的 I/O 的支持库。协程支持协作式多任务:每个协程必须使用yieldawait关键字明确放弃控制,以便另一个可以同时进行(但不是并行)。这意味着协程中的任何阻塞代码都会阻止事件循环和所有其他协程的执行,与进程和线程支持的抢占式多任务相反。另一方面,每个协程消耗的资源比执行相同工作的线程或进程少。

队列

一个数据结构,让我们以 FIFO 顺序(先进先出)放置和获取项目。队列允许独立的执行单元交换应用程序数据和控制消息,如错误代码和终止信号。队列的实现根据底层并发模型而变化:Python 标准库中的queue包提供了支持线程的队列类,而multiprocessingasyncio包实现了自己的队列类。queueasyncio包还包括不是 FIFO 的队列:LifoQueuePriorityQueue

一个执行单元可以使用的对象,用于同步它们的操作并避免破坏数据。在更新共享数据结构时,运行的代码应持有相关锁。这会通知程序的其他部分等待,直到锁被释放才能访问相同的数据结构。最简单类型的锁也被称为互斥锁(用于互斥排除)。锁的实现取决于底层并发模型。

争用

争用有限资源。当多个执行单元尝试访问共享资源(如锁或存储)时,资源争用就会发生。还有 CPU 争用,当计算密集型进程或线程必须等待操作系统调度程序为它们分配 CPU 时间时。

现在让我们使用一些行话来理解 Python 中的并发支持。

进程、线程和 Python 臭名昭著的 GIL

这就是我们刚刚看到的概念如何应用于 Python 编程的 10 个要点:

  1. Python 解释器的每个实例都是一个进程。您可以使用multiprocessingconcurrent.futures库启动额外的 Python 进程。Python 的subprocess库旨在启动进程来运行外部程序,无论使用何种语言编写。

  2. Python 解释器使用单个线程来运行用户程序和内存垃圾收集器。您可以使用threadingconcurrent.futures库启动额外的 Python 线程。

  3. 对象引用计数和其他内部解释器状态的访问受到一个锁的控制,全局解释器锁(GIL)。在任何时候只有一个 Python 线程可以持有 GIL。这意味着无论 CPU 核心数量如何,只有一个线程可以同时执行 Python 代码。

  4. 为了防止 Python 线程无限期地持有 GIL,Python 的字节码解释器默认每 5 毫秒暂停当前 Python 线程,释放 GIL。然后线程可以尝试重新获取 GIL,但如果有其他线程在等待,操作系统调度程序可能会选择其中一个继续进行。

  5. 当我们编写 Python 代码时,我们无法控制 GIL。但是一个内置函数或用 C 编写的扩展——或者任何与 Python/C API 级别进行接口的语言——可以在运行耗时任务时释放 GIL。

  6. 每个调用系统调用的 Python 标准库函数都会释放 GIL。这包括所有执行磁盘 I/O、网络 I/O 和time.sleep()的函数。NumPy/SciPy 库中的许多 CPU 密集型函数,以及zlibbz2模块中的压缩/解压缩函数也会释放 GIL。

  7. 在 Python/C API 级别集成的扩展还可以启动其他不受 GIL 影响的非 Python 线程。这些无 GIL 的线程通常不能更改 Python 对象,但它们可以读取和写入支持缓冲区协议的对象的底层内存,如bytearrayarray.arrayNumPy数组。

  8. GIL 对使用 Python 线程进行网络编程的影响相对较小,因为 I/O 函数会释放 GIL,并且与读写内存相比,读写网络总是意味着高延迟。因此,每个单独的线程都会花费大量时间在等待上,因此它们的执行可以交错进行,而对整体吞吐量的影响不大。这就是为什么 David Beazley 说:“Python 线程非常擅长无所事事。”

  9. GIL 争用会减慢计算密集型 Python 线程的速度。对于这种任务,顺序、单线程的代码更简单、更快。

  10. 要在多个核心上运行 CPU 密集型的 Python 代码,必须使用多个 Python 进程。

这里有来自threading模块文档的一个很好的总结:

CPython 实现细节:在 CPython 中,由于全局解释器锁,只有一个线程可以同时执行 Python 代码(尽管某些性能导向的库可能克服这一限制)。如果你希望应用程序更好地利用多核机器的计算资源,建议使用multiprocessingconcurrent.futures.ProcessPoolExecutor。然而,对于同时运行多个 I/O 密集型任务,线程仍然是一个合适的模型。

前一段以“CPython 实现细节”开头,因为 GIL 不是 Python 语言定义的一部分。Jython 和 IronPython 实现没有 GIL。不幸的是,它们都落后了——仍在追踪 Python 2.7。高性能的PyPy 解释器在其 2.7 和 3.7 版本中也有 GIL——截至 2021 年 6 月的最新版本。

注意

这一节没有提到协程,因为默认情况下它们在彼此之间共享同一个 Python 线程,并与异步框架提供的监督事件循环共享,因此 GIL 不会影响它们。在异步程序中可以使用多个线程,但最佳实践是一个线程运行事件循环和所有协程,而其他线程执行特定任务。这将在“委托任务给执行器”中解释。

现在已经足够的概念了。让我们看一些代码。

一个并发的 Hello World

在关于线程和如何避免 GIL 的讨论中,Python 贡献者 Michele Simionato发布了一个示例,类似于并发的“Hello World”:展示 Python 如何“边走边嚼”的最简单程序。

Simionato 的程序使用了multiprocessing,但我对其进行了调整,引入了threadingasyncio。让我们从threading版本开始,如果你学过 Java 或 C 中的线程,这可能看起来很熟悉。

使用线程的旋转器

接下来几个示例的想法很简单:启动一个函数,在终端中以动画方式显示字符,同时阻塞 3 秒钟,让用户知道程序在“思考”,而不是停滞不前。

该脚本制作了一个动画旋转器,以相同的屏幕位置显示字符串"\|/-"中的每个字符。当慢速计算完成时,旋转器所在行将被清除,并显示结果:Answer: 42

图 19-1 显示了旋转示例的两个版本的输出:首先是使用线程,然后是使用协程。如果你离开电脑,想象最后一行的\在旋转。

Shell 控制台显示两个旋转器示例的输出。

图 19-1. 脚本 spinner_thread.py 和 spinner_async.py 产生类似的输出:一个旋转器对象的 repr 和文本“Answer: 42”。在截图中,spinner_async.py 仍在运行,并显示动画消息“/ thinking!”;3 秒后,该行将被替换为“Answer: 42”。

让我们首先回顾spinner_thread.py脚本。示例 19-1 列出了脚本中的前两个函数,示例 19-2 显示了其余部分。

示例 19-1. spinner_thread.py:spinslow函数
import itertools
import time
from threading import Thread, Event

def spin(msg: str, done: Event) -> None:  # ①
    for char in itertools.cycle(r'\|/-'):  # ②
        status = f'\r{char} {msg}'  # ③
        print(status, end='', flush=True)
        if done.wait(.1):  # ④
            break  # ⑤
    blanks = ' ' * len(status)
    print(f'\r{blanks}\r', end='')  # ⑥

def slow() -> int:
    time.sleep(3)  # ⑦
    return 42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这个函数将在一个单独的线程中运行。done参数是threading.Event的一个实例,用于同步线程。

这是一个无限循环,因为itertools.cycle每次产生一个字符,永远循环遍历字符串。

文本模式动画的技巧:使用回车 ASCII 控制字符('\r')将光标移回行的开头。

Event.wait(timeout=None)方法在另一个线程设置事件时返回True;如果超时时间到期,则返回False。0.1 秒的超时设置了动画的“帧率”为 10 FPS。如果希望旋转器旋转得更快,可以使用较小的超时时间。

退出无限循环。

通过用空格覆盖并将光标移回开头来清除状态行。

slow()将被主线程调用。想象这是一个在网络上慢速调用 API。调用sleep会阻塞主线程,但 GIL 会被释放,因此旋转器线程可以继续执行。

提示

这个示例的第一个重要见解是time.sleep()会阻塞调用线程,但会释放 GIL,允许其他 Python 线程运行。

spinslow函数将并发执行。主线程——程序启动时唯一的线程——将启动一个新线程来运行spin,然后调用slow。按设计,Python 中没有终止线程的 API。你必须发送消息来关闭它。

threading.Event类是 Python 中最简单的线程协调机制。Event实例有一个内部布尔标志,起始值为False。调用Event.set()将标志设置为True。当标志为 false 时,如果一个线程调用Event.wait(),它将被阻塞,直到另一个线程调用Event.set(),此时Event.wait()返回True。如果给Event.wait(s)传递了秒数的超时时间,当超时时间到期时,此调用将返回False,或者在另一个线程调用Event.set()时立即返回True

在示例 19-2 中列出的supervisor函数使用Event来向spin函数发出退出信号。

示例 19-2. spinner_thread.py:supervisormain函数
def supervisor() -> int:  # ①
    done = Event()  # ②
    spinner = Thread(target=spin, args=('thinking!', done))  # ③
    print(f'spinner object: {spinner}')  # ④
    spinner.start()  # ⑤
    result = slow()  # ⑥
    done.set()  # ⑦
    spinner.join()  # ⑧
    return result

def main() -> None:
    result = supervisor()  # ⑨
    print(f'Answer: {result}')

if __name__ == '__main__':
    main()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supervisor 将返回 slow 的结果。

threading.Event 实例是协调 main 线程和 spinner 线程活动的关键,如下所述。

要创建一个新的 Thread,请将函数作为 target 关键字参数,并通过 args 传递的元组提供给 target 作为位置参数。

显示 spinner 对象。输出为 <Thread(Thread-1, initial)>,其中 initial 是线程的状态,表示它尚未启动。

启动 spinner 线程。

调用 slow,会阻塞 main 线程。与此同时,辅助线程正在运行旋转动画。

Event 标志设置为 True;这将终止 spin 函数内的 for 循环。

等待 spinner 线程完成。

运行 supervisor 函数。我编写了单独的 mainsupervisor 函数,使得这个示例看起来更像示例 19-4 中的 asyncio 版本。

main 线程设置 done 事件时,spinner 线程最终会注意到并干净地退出。

现在让我们看一个类似的例子,使用 multiprocessing 包。

使用进程的旋转器

multiprocessing 包支持在单独的 Python 进程中运行并发任务,而不是线程。当你创建一个 multiprocessing.Process 实例时,一个全新的 Python 解释器会作为后台的子进程启动。由于每个 Python 进程都有自己的 GIL,这使得你的程序可以使用所有可用的 CPU 核心,但最终取决于操作系统调度程序。我们将在“自制进程池”中看到实际效果,但对于这个简单的程序来说,这并没有真正的区别。

本节的重点是介绍 multiprocessing 并展示其 API 模仿了 threading API,使得将简单程序从线程转换为进程变得容易,如 spinner_proc.py 中所示(示例 19-3)。

示例 19-3. spinner_proc.py:只显示更改的部分;其他所有内容与 spinner_thread.py 相同
import itertools
import time
from multiprocessing import Process, Event  # ①
from multiprocessing import synchronize     # ②

def spin(msg: str, done: synchronize.Event) -> None:  # ③

# [snip] the rest of spin and slow functions are unchanged from spinner_thread.py

def supervisor() -> int:
    done = Event()
    spinner = Process(target=spin,               # ④
                      args=('thinking!', done))
    print(f'spinner object: {spinner}')          # ⑤
    spinner.start()
    result = slow()
    done.set()
    spinner.join()
    return result

# [snip] main function is unchanged as well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基本的 multiprocessing API 模仿了 threading API,但类型提示和 Mypy 暴露了这种差异:multiprocessing.Event 是一个函数(不像 threading.Event 那样是一个类),它返回一个 synchronize.Event 实例…

…迫使我们导入 multiprocessing.synchronize

…来写这个类型提示。

Process 类的基本用法类似于 Thread

spinner 对象显示为 <Process name='Process-1' parent=14868 initial>,其中 14868 是运行 spinner_proc.py 的 Python 实例的进程 ID。

threadingmultiprocessing 的基本 API 相似,但它们的实现非常不同,而 multiprocessing 有一个更大的 API 来处理多进程编程的复杂性。例如,从线程转换为进程时的一个挑战是如何在被操作系统隔离且无法共享 Python 对象的进程之间进行通信。这意味着跨进程边界的对象必须进行序列化和反序列化,这会产生额外的开销。在 Example 19-3 中,跨进程边界的唯一数据是 Event 状态,它是在支持 multiprocessing 模块的 C 代码中实现的低级操作系统信号量。¹⁰

提示

自 Python 3.8 起,标准库中有一个 multiprocessing.shared_memory 包,但它不支持用户定义类的实例。除了原始字节外,该包允许进程共享 ShareableList,这是一个可变序列类型,可以容纳固定数量的 intfloatboolNone 类型的项目,以及每个项目最多 10 MB 的 strbytes。请查看 ShareableList 文档以获取更多信息。

现在让我们看看如何使用协程而不是线程或进程来实现相同的行为。

使用协程的旋转器

注意

Chapter 21 完全致力于使用协程进行异步编程。这只是一个高层介绍,用来对比线程和进程并发模型的方法。因此,我们将忽略许多细节。

操作系统调度程序的工作是分配 CPU 时间来驱动线程和进程。相比之下,协程由应用级事件循环驱动,该事件循环管理一个挂起协程的队列,逐个驱动它们,监视由协程发起的 I/O 操作触发的事件,并在每次事件发生时将控制权传递回相应的协程。事件循环和库协程以及用户协程都在单个线程中执行。因此,在协程中花费的任何时间都会减慢事件循环和所有其他协程。

如果我们从 main 函数开始,然后研究 supervisor,那么协程版本的旋转器程序会更容易理解。这就是 Example 19-4 所展示的内容。

Example 19-4. spinner_async.py:main 函数和 supervisor 协程
def main() -> None:  # ①
    result = asyncio.run(supervisor())  # ②
    print(f'Answer: {result}')

async def supervisor() -> int:  # ③
    spinner = asyncio.create_task(spin('thinking!'))  # ④
    print(f'spinner object: {spinner}')  # ⑤
    result = await slow()  # ⑥
    spinner.cancel()  # ⑦
    return result

if __name__ == '__main__':
    main()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main 是此程序中唯一定义的常规函数,其他都是协程。

asyncio.run 函数启动事件循环,驱动最终会启动其他协程的协程。main 函数将保持阻塞,直到 supervisor 返回。supervisor 的返回值将是 asyncio.run 的返回值。

本机协程使用 async def 定义。

asyncio.create_task 调度了 spin 的最终执行,立即返回一个 asyncio.Task 实例。

spinner 对象的 repr 看起来像 <Task pending name='Task-2' coro=<spin() running at /path/to/spinner_async.py:11>>

await 关键字调用 slow,阻塞 supervisor 直到 slow 返回。slow 的返回值将被赋给 result

Task.cancel 方法在 spin 协程内部引发 CancelledError 异常,我们将在 Example 19-5 中看到。

Example 19-4 展示了运行协程的三种主要方式:

asyncio.run(coro())

从常规函数中调用以驱动通常是程序中所有异步代码的入口点的协程对象,就像本示例中的supervisor一样。此调用会阻塞,直到coro的主体返回。run()调用的返回值是coro的主体返回的任何内容。

asyncio.create_task(coro())

从协程中调用以安排另一个协程最终执行。此调用不会挂起当前协程。它返回一个Task实例,一个包装协程对象并提供控制和查询其状态的方法的对象。

await coro()

从协程中调用以将控制传递给coro()返回的协程对象。这将挂起当前协程,直到coro的主体返回。await表达式的值是coro的主体返回的任何内容。

注意

记住:将协程作为coro()调用会立即返回一个协程对象,但不会运行coro函数的主体。驱动协程主体的工作是事件循环的工作。

现在让我们研究示例 19-5 中的spinslow协程。

示例 19-5. spinner_async.py:spinslow协程
import asyncio
import itertools

async def spin(msg: str) -> None:  # ①
    for char in itertools.cycle(r'\|/-'):
        status = f'\r{char} {msg}'
        print(status, flush=True, end='')
        try:
            await asyncio.sleep(.1)  # ②
        except asyncio.CancelledError:  # ③
            break
    blanks = ' ' * len(status)
    print(f'\r{blanks}\r', end='')

async def slow() -> int:
    await asyncio.sleep(3)  # ④
    return 42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我们不需要在spinner_thread.py中使用的Event参数,该参数用于表示slow已完成其工作(示例 19-1)。

使用await asyncio.sleep(.1)代替time.sleep(.1),以暂停而不阻塞其他协程。查看此示例之后的实验。

当在控制此协程的Task上调用cancel方法时,会引发asyncio.CancelledError。是时候退出循环了。

slow协程也使用await asyncio.sleep而不是time.sleep

实验:打破旋转器以获得洞察

这是我推荐的一个实验,以了解spinner_async.py的工作原理。导入time模块,然后转到slow协程,并将await asyncio.sleep(3)替换为调用time.sleep(3),就像在示例 19-6 中一样。

示例 19-6. spinner_async.py:将await asyncio.sleep(3)替换为time.sleep(3)
async def slow() -> int:
    time.sleep(3)
    return 42
  • 1
  • 2
  • 3

观察行为比阅读有关它的内容更容易记忆。继续,我会等待。

当您运行实验时,您会看到以下内容:

  1. 显示了类似于这样的旋转器对象:<Task pending name='Task-2' coro=<spin() running at /path/to/spinner_async.py:12>>

  2. 旋转器永远不会出现。程序会在 3 秒钟内挂起。

  3. 显示Answer: 42,然后程序结束。

要理解发生了什么,请记住,使用asyncio的 Python 代码只有一个执行流程,除非您明确启动了额外的线程或进程。这意味着在任何时候只有一个协程在执行。并发是通过控制从一个协程传递到另一个协程来实现的。在示例 19-7 中,让我们关注在拟议实验期间supervisorslow协程中发生了什么。

示例 19-7. spinner_async_experiment.py:supervisorslow协程
async def slow() -> int:
    time.sleep(3)  # ④
    return 42

async def supervisor() -> int:
    spinner = asyncio.create_task(spin('thinking!'))  # ①
    print(f'spinner object: {spinner}')  # ②
    result = await slow()  # ③
    spinner.cancel()  # ⑤
    return result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创建了spinner任务,最终驱动spin的执行。

显示Task为“挂起”状态。

await表达式将控制传递给slow协程。

time.sleep(3)会阻塞 3 秒钟;程序中不会发生任何其他事情,因为主线程被阻塞了,而且它是唯一的线程。操作系统将继续进行其他活动。3 秒后,sleep解除阻塞,slow返回。

slow返回后,spinner任务被取消。控制流从未到达spin协程的主体。

spinner_async_experiment.py教导了一个重要的教训,如下警告所述。

警告

除非你想暂停整个程序,否则不要在asyncio协程中使用time.sleep(…)。如果一个协程需要花一些时间什么都不做,它应该await asyncio.sleep(DELAY)。这会将控制权交还给asyncio事件循环,它可以驱动其他待处理的协程。

并排的监督者

spinner_thread.pyspinner_async.py的行数几乎相同。supervisor函数是这些示例的核心。让我们详细比较一下。示例 19-8 仅列出了示例 19-2 中的supervisor

示例 19-8. spinner_thread.py:线程化的supervisor函数
def supervisor() -> int:
    done = Event()
    spinner = Thread(target=spin,
                     args=('thinking!', done))
    print('spinner object:', spinner)
    spinner.start()
    result = slow()
    done.set()
    spinner.join()
    return result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作为比较,示例 19-9 展示了示例 19-4 中的supervisor协程。

示例 19-9. spinner_async.py:异步的supervisor协程
async def supervisor() -> int:
    spinner = asyncio.create_task(spin('thinking!'))
    print('spinner object:', spinner)
    result = await slow()
    spinner.cancel()
    return result
  • 1
  • 2
  • 3
  • 4
  • 5
  • 6

这里是需要注意的两个supervisor实现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的摘要:

  • 一个asyncio.Task大致相当于一个threading.Thread

  • 一个Task驱动一个协程对象,而一个Thread调用一个可调用对象。

  • 一个协程使用await关键字显式地让出控制。

  • 你不需要自己实例化Task对象,你通过将协程传递给asyncio.create_task(…)来获取它们。

  • asyncio.create_task(…)返回一个Task对象时,它已经被安排运行,但必须显式调用start方法来告诉Thread实例运行。

  • 在线程化的supervisor中,slow是一个普通函数,由主线程直接调用。在异步的supervisor中,slow是一个由await驱动的协程。

  • 没有 API 可以从外部终止一个线程;相反,你必须发送一个信号,比如设置done Event对象。对于任务,有Task.cancel()实例方法,它会在当前挂起协程体中的await表达式处引发CancelledError

  • supervisor协程必须在main函数中使用asyncio.run启动。

这个比较应该帮助你理解asyncio如何编排并发作业,与使用Threading模块的方式相比,后者可能更为熟悉。

关于线程与协程的最后一点:如果你使用线程进行了一些非平凡的编程,你会知道由于调度程序可以随时中断线程,因此理解程序是多么具有挑战性。你必须记住持有锁以保护程序的关键部分,以避免在多步操作的中途被中断,这可能会导致数据处于无效状态。

使用协程,你的代码默认受到保护,不会被中断。你必须显式await来让程序的其余部分运行。与持有锁以同步多个线程的操作相反,协程是“同步”的定义:任何时候只有一个协程在运行。当你想放弃控制时,你使用await将控制权交还给调度程序。这就是为什么可以安全地取消一个协程:根据定义,只有在协程被挂起在await表达式时才能取消协程,因此你可以通过处理CancelledError异常来执行清理。

time.sleep()调用会阻塞但不执行任何操作。现在我们将尝试使用一个 CPU 密集型调用来更好地理解 GIL,以及 CPU 密集型函数在异步代码中的影响。

GIL 的真正影响

在线程代码(示例 19-1)中,你可以用你喜欢的库中的 HTTP 客户端请求替换slow函数中的time.sleep(3)调用,旋转动画将继续旋转。这是因为设计良好的网络库在等待网络时会释放 GIL。

你还可以将slow协程中的asyncio.sleep(3)表达式替换为等待来自设计良好的异步网络库的响应的await,因为这些库提供的协程在等待网络时会将控制权交还给事件循环。与此同时,旋转动画将继续旋转。

对于 CPU 密集型代码,情况就不同了。考虑示例 19-10 中的is_prime函数,如果参数是质数则返回True,否则返回False

示例 19-10. primes.py:一个易于阅读的素数检查,来自 Python 的ProcessPool​Executor示例
def is_prime(n: int) -> bool:
    if n < 2:
        return False
    if n == 2:
        return True
    if n % 2 == 0:
        return False

    root = math.isqrt(n)
    for i in range(3, root + 1, 2):
        if n % i == 0:
            return False
    return True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在我现在使用的公司笔记本电脑上,调用is_prime(5_000_111_000_222_021)大约需要 3.3 秒。¹²

快速测验

鉴于我们迄今所见,请花时间考虑以下三部分问题。答案的一部分有点棘手(至少对我来说是这样)。

如果你对旋转动画进行以下更改,假设n = 5_000_111_000_222_021——这个让我的机器花费 3.3 秒来验证的质数,那么旋转动画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1. spinner_proc.py中,用调用is_prime(n)替换time.sleep(3)
  2. spinner_thread.py中,用调用is_prime(n)替换time.sleep(3)
  3. spinner_async.py中,用调用is_prime(n)替换await asyncio.sleep(3)

在运行代码或继续阅读之前,我建议你自己想出答案。然后,你可能想按照建议复制和修改spinner_.py*示例。

现在是答案,从简单到困难。

1. 多进程的答案

旋转动画由一个子进程控制,因此在父进程计算素数测试时它会继续旋转。¹³

2. 线程的答案

旋转动画由一个辅助线程控制,因此在主线程计算素数测试时它会继续旋转。

起初我没有得到这个答案:我预期旋转动画会冻结,因为我高估了 GIL 的影响。

在这个特定示例中,旋转动画会继续旋转,因为 Python 默认每 5ms 挂起运行线程,使 GIL 可供其他挂起线程使用。因此,运行is_prime的主线程每 5ms 被中断一次,允许辅助线程唤醒并迭代一次for循环,直到调用done事件的wait方法,此时它将释放 GIL。然后主线程将获取 GIL,并且is_prime计算将继续进行 5ms。

这对这个特定示例的运行时间没有明显影响,因为spin函数快速迭代一次并在等待done事件时释放 GIL,因此对 GIL 的争夺不多。运行is_prime的主线程大部分时间都会持有 GIL。

在这个简单的实验中,我们使用线程来处理计算密集型任务,因为只有两个线程:一个占用 CPU,另一个每秒只唤醒 10 次以更新旋转动画。

但是,如果有两个或更多线程争夺大量 CPU 时间,你的程序将比顺序代码慢。

3. asyncio 的答案

如果在 spinner_async.py 示例的 slow 协程中调用 is_prime(5_000_111_000_222_021),那么旋转器将永远不会出现。效果与我们在 示例 19-6 中替换 await asyncio.sleep(3)time.sleep(3) 时相同:根本没有旋转。控制流将从 supervisor 传递到 slow,然后到 is_prime。当 is_prime 返回时,slow 也返回,supervisor 恢复,甚至在执行一次旋转器任务之前取消 spinner 任务。程序会在约 3 秒钟内冻结,然后显示答案。

到目前为止,我们只尝试了对一个 CPU 密集型函数的单次调用。下一部分将展示多个 CPU 密集型调用的并发执行。

自制进程池

注意

我编写这一部分是为了展示多进程用于 CPU 密集型任务的使用,以及使用队列分发任务和收集结果的常见模式。第二十章 将展示一种更简单的方式将任务分发给进程:concurrent.futures 包中的 ProcessPoolExecutor,它在内部使用队列。

在本节中,我们将编写程序来计算 20 个整数样本的素性,范围从 2 到 9,999,999,999,999,999—即 10¹⁶ – 1,或超过 2⁵³。样本包括小型和大型素数,以及具有小型和大型素数因子的合数。

sequential.py 程序提供了性能基准。以下是一个示例运行:

$ python3 sequential.py
               2  P  0.000001s
 142702110479723  P  0.568328s
 299593572317531  P  0.796773s
3333333333333301  P  2.648625s
3333333333333333     0.000007s
3333335652092209     2.672323s
4444444444444423  P  3.052667s
4444444444444444     0.000001s
4444444488888889     3.061083s
5555553133149889     3.451833s
5555555555555503  P  3.556867s
5555555555555555     0.000007s
6666666666666666     0.000001s
6666666666666719  P  3.781064s
6666667141414921     3.778166s
7777777536340681     4.120069s
7777777777777753  P  4.141530s
7777777777777777     0.000007s
9999999999999917  P  4.678164s
9999999999999999     0.000007s
Total time: 40.31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结果显示在三列中:

  • 要检查的数字。

  • 如果是素数,则为 P,否则为空。

  • 检查该特定数字的素性所花费的经过时间。

在本示例中,总时间大约等于每个检查的时间之和,但是它是单独计算的,正如您在 示例 19-12 中所看到的。

示例 19-12. sequential.py:小数据集的顺序素性检查
#!/usr/bin/env python3

"""
sequential.py: baseline for comparing sequential, multiprocessing,
and threading code for CPU-intensive work.
"""

from time import perf_counter
from typing import NamedTuple

from primes import is_prime, NUMBERS

class Result(NamedTuple):  # ①
    prime: bool
    elapsed: float

def check(n: int) -> Result:  # ②
    t0 = perf_counter()
    prime = is_prime(n)
    return Result(prime, perf_counter() - t0)

def main() -> None:
    print(f'Checking {len(NUMBERS)} numbers sequentially:')
    t0 = perf_counter()
    for n in NUMBERS:  # ③
        prime, elapsed = check(n)
        label = 'P' if prime else ' '
        print(f'{n:16}  {label} {elapsed:9.6f}s')

    elapsed = perf_counter() - t0  # ④
    print(f'Total time: {elapsed:.2f}s')

if __name__ == '__main__':
    main()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check 函数(在下一个 callout 中)返回一个带有 is_prime 调用的布尔值和经过时间的 Result 元组。

check(n) 调用 is_prime(n) 并计算经过的时间以返回一个 Result

对于样本中的每个数字,我们调用 check 并显示结果。

计算并显示总经过时间。

基于进程的解决方案

下一个示例 procs.py 展示了使用多个进程将素性检查分布到多个 CPU 核心上。这是我用 procs.py 得到的时间:

$ python3 procs.py
Checking 20 numbers with 12 processes:
               2  P  0.000002s
3333333333333333     0.000021s
4444444444444444     0.000002s
5555555555555555     0.000018s
6666666666666666     0.000002s
 142702110479723  P  1.350982s
7777777777777777     0.000009s
 299593572317531  P  1.981411s
9999999999999999     0.000008s
3333333333333301  P  6.328173s
3333335652092209     6.419249s
4444444488888889     7.051267s
4444444444444423  P  7.122004s
5555553133149889     7.412735s
5555555555555503  P  7.603327s
6666666666666719  P  7.934670s
6666667141414921     8.017599s
7777777536340681     8.339623s
7777777777777753  P  8.388859s
9999999999999917  P  8.117313s
20 checks in 9.58s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输出的最后一行显示 procs.pysequential.py 快了 4.2 倍。

理解经过时间

请注意,第一列中的经过时间是用于检查该特定数字的。例如,is_prime(7777777777777753) 几乎花费了 8.4 秒才返回 True。同时,其他进程正在并行检查其他数字。

有 20 个数字需要检查。我编写了 procs.py 来启动与 CPU 核心数量相等的工作进程,这个数量由 multiprocessing.cpu_count() 确定。

在这种情况下,总时间远远小于各个检查的经过时间之和。在启动进程和进程间通信中存在一些开销,因此最终结果是多进程版本仅比顺序版本快约 4.2 倍。这很好,但考虑到代码启动了 12 个进程以利用笔记本电脑上的所有核心,有点令人失望。

注意

multiprocessing.cpu_count()函数在我用来撰写本章的 MacBook Pro 上返回12。实际上是一个 6-CPU Core-i7,但由于超线程技术,操作系统报告有 12 个 CPU,每个核心执行 2 个线程。然而,当一个线程不像同一核心中的另一个线程那样努力工作时,超线程效果更好——也许第一个在缓存未命中后等待数据,而另一个在进行数字计算。无论如何,没有免费午餐:这台笔记本电脑在不使用大量内存的计算密集型工作中表现得像一台 6-CPU 机器,比如简单的素数测试。

多核素数检查的代码

当我们将计算委托给线程或进程时,我们的代码不会直接调用工作函数,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获得返回值。相反,工作由线程或进程库驱动,并最终产生需要存储的结果。协调工作人员和收集结果是并发编程中常见队列的用途,也是分布式系统中的用途。

procs.py中的许多新代码涉及设置和使用队列。文件顶部在示例 19-13 中。

警告

SimpleQueue在 Python 3.9 中添加到multiprocessing中。如果您使用的是早期版本的 Python,可以在示例 19-13 中用Queue替换SimpleQueue

示例 19-13。procs.py:多进程素数检查;导入、类型和函数
import sys
from time import perf_counter
from typing import NamedTuple
from multiprocessing import Process, SimpleQueue, cpu_count  # ①
from multiprocessing import queues  # ②

from primes import is_prime, NUMBERS

class PrimeResult(NamedTuple):  # ③
    n: int
    prime: bool
    elapsed: float

JobQueue = queues.SimpleQueue[int]  # ④
ResultQueue = queues.SimpleQueue[PrimeResult]  # ⑤

def check(n: int) -> PrimeResult:  # ⑥
    t0 = perf_counter()
    res = is_prime(n)
    return PrimeResult(n, res, perf_counter() - t0)

def worker(jobs: JobQueue, results: ResultQueue) -> None:  # ⑦
    while n := jobs.get():  # ⑧
        results.put(check(n))  # ⑨
    results.put(PrimeResult(0, False, 0.0))  # ⑩

def start_jobs(
    procs: int, jobs: JobQueue, results: ResultQueue  ⑪
) -> None:
    for n in NUMBERS:
        jobs.put(n)for _ in range(procs):
        proc = Process(target=worker, args=(jobs, results))  ⑬
        proc.start()  ⑭
        jobs.put(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尝试模拟threadingmultiprocessing提供multiprocessing.SimpleQueue,但这是绑定到预定义实例的低级BaseContext类的方法。我们必须调用这个SimpleQueue来构建一个队列,不能在类型提示中使用它。

multiprocessing.queues有我们在类型提示中需要的SimpleQueue类。

PrimeResult包括检查素数的数字。将n与其他结果字段一起保持简化后续显示结果。

这是main函数将用于向执行工作的进程发送数字的SimpleQueue的类型别名。

第二个将在main中收集结果的SimpleQueue的类型别名。队列中的值将是由要测试素数的数字和一个Result元组组成的元组。

这类似于sequential.py

worker获取一个包含要检查的数字的队列,另一个用于放置结果。

在这段代码中,我使用数字0作为毒丸:一个信号,告诉工作进程完成。如果n不是0,则继续循环。¹⁴

调用素数检查并将PrimeResult入队。

发回一个PrimeResult(0, False, 0.0),以让主循环知道这个工作进程已完成。

procs是将并行计算素数检查的进程数。

将要检查的数字入队到jobs中。

为每个工作进程分叉一个子进程。每个子进程将在其自己的worker函数实例内运行循环,直到从jobs队列中获取0

启动每个子进程。

为每个进程入队一个0,以终止它们。

现在让我们来研究procs.py中的main函数在示例 19-14 中。

示例 19-14. procs.py:多进程素数检查;main函数
def main() -> None:
    if len(sys.argv) < 2:  # ①
        procs = cpu_count()
    else:
        procs = int(sys.argv[1])

    print(f'Checking {len(NUMBERS)} numbers with {procs} processes:')
    t0 = perf_counter()
    jobs: JobQueue = SimpleQueue()  # ②
    results: ResultQueue = SimpleQueue()
    start_jobs(procs, jobs, results)  # ③
    checked = report(procs, results)  # ④
    elapsed = perf_counter() - t0
    print(f'{checked} checks in {elapsed:.2f}s')  # ⑤

def report(procs: int, results: ResultQueue) -> int: # ⑥
    checked = 0
    procs_done = 0
    while procs_done < procs:  # ⑦
        n, prime, elapsed = results.get()  # ⑧
        if n == 0:  # ⑨
            procs_done += 1
        else:
            checked += 1  # ⑩
            label = 'P' if prime else ' '
            print(f'{n:16}  {label} {elapsed:9.6f}s')
    return checked

if __name__ == '__main__':
    main()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如果没有给出命令行参数,则将进程数量设置为 CPU 核心数;否则,根据第一个参数创建相同数量的进程。

jobsresults是示例 19-13 中描述的队列。

启动proc进程来消费jobs并发布results

检索结果并显示它们;report在⑥中定义。

显示检查的数字数量和总经过时间。

参数是procs的数量和用于发布结果的队列。

循环直到所有进程完成。

获取一个PrimeResult。在队列上调用.get()会阻塞,直到队列中有一个项目。也可以将其设置为非阻塞,或设置超时。有关详细信息,请参阅SimpleQueue.get文档。

如果n为零,则一个进程退出;增加procs_done计数。

否则,增加checked计数(以跟踪检查的数字)并显示结果。

结果将不会按照提交作业的顺序返回。这就是为什么我必须在每个PrimeResult元组中放入n。否则,我将无法知道哪个结果属于每个数字。

如果主进程在所有子进程完成之前退出,则可能会看到由multiprocessing中的内部锁引起的FileNotFoundError异常的令人困惑的回溯。调试并发代码总是困难的,而调试multiprocessing更加困难,因为在类似线程的外观背后有着复杂性。幸运的是,我们将在第二十章中遇到的ProcessPoolExecutor更易于使用且更健壮。

注意

感谢读者 Michael Albert 注意到我在早期发布时发布的代码在示例 19-14 中有一个竞争条件。竞争条件是一个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错误,取决于并发执行单元执行操作的顺序。如果“A”发生在“B”之前,一切都很好;但如果“B”先发生,就会出现问题。这就是竞争条件。

如果你感兴趣,这个差异显示了错误以及我如何修复它:example-code-2e/commit/2c123057—但请注意,我后来重构了示例,将main的部分委托给start_jobsreport函数。在同一目录中有一个README.md文件解释了问题和解决方案。

尝试使用更多或更少的进程

你可能想尝试运行procs.py,传递参数来设置工作进程的数量。例如,这个命令…

$ python3 procs.py 2
  • 1

…将启动两个工作进程,几乎比sequential.py快两倍—如果您的计算机至少有两个核心并且没有太忙于运行其他程序。

我用 1 到 20 个进程运行了procs.py 12 次,总共 240 次运行。然后我计算了相同进程数量的所有运行的中位时间,并绘制了图 19-2。

每个进程数量从 1 到 20 的中位运行时间。

图 19-2。每个进程数的中位运行时间从 1 到 20。1 个进程的最长中位时间为 40.81 秒。6 个进程的最短中位时间为 10.39 秒,由虚线表示。

在这台 6 核笔记本电脑中,6 个进程的最短中位时间为 10.39 秒,由图 19-2 中的虚线标记。我预计在 6 个进程后运行时间会增加,因为 CPU 争用,而在 10 个进程时达到 12.51 秒的局部最大值。我没有预料到,也无法解释为什么在 11 个进程时性能有所提高,并且从 13 到 20 个进程时几乎保持不变,中位时间仅略高于 6 个进程的最低中位时间。

基于线程的非解决方案

我还编写了threads.py,这是使用threading而不是multiprocessingprocs.py版本。代码非常相似——在将这两个 API 之间的简单示例转换时通常是这种情况。¹⁶ 由于 GIL 和is_prime的计算密集型特性,线程版本比示例 19-12 中的顺序代码慢,并且随着线程数量的增加而变慢,因为 CPU 争用和上下文切换的成本。要切换到新线程,操作系统需要保存 CPU 寄存器并更新程序计数器和堆栈指针,触发昂贵的副作用,如使 CPU 缓存失效,甚至可能交换内存页面。¹⁷

接下来的两章将更多地介绍 Python 中的并发编程,使用高级concurrent.futures库来管理线程和进程(第二十章)以及asyncio库用于异步编程(第二十一章)。

本章的其余部分旨在回答以下问题:

鉴于迄今为止讨论的限制,Python 如何在多核世界中蓬勃发展?

Python 在多核世界中

请考虑这段引用自广为引用的文章“软件中的并发:免费午餐已经结束”(作者:Herb Sutter)

从英特尔和 AMD 到 Sparc 和 PowerPC 等主要处理器制造商和架构,他们几乎用尽了传统方法来提升 CPU 性能的空间。他们不再试图提高时钟速度和直线指令吞吐量,而是大规模转向超线程和多核架构。2005 年 3 月。[在线提供]。

Sutter 所说的“免费午餐”是软件随着时间推移变得更快,而无需额外的开发人员努力的趋势,因为 CPU 一直在以更快的速度执行指令代码。自 2004 年以来,这种情况不再成立:时钟速度和执行优化已经达到瓶颈,现在任何显著的性能提升都必须来自于利用多核或超线程,这些进步只有为并发执行编写的代码才能受益。

Python 的故事始于 20 世纪 90 年代初,当时 CPU 仍在以指令代码执行的方式呈指数级增长。当时除了超级计算机外,几乎没有人谈论多核 CPU。当时,决定使用 GIL 是理所当然的。GIL 使解释器在单核运行时更快,其实现更简单。¹⁸ GIL 还使得通过 Python/C API 编写简单扩展变得更容易。

注意

我之所以写“简单扩展”,是因为扩展根本不需要处理 GIL。用 C 或 Fortran 编写的函数可能比 Python 中的等效函数快几百倍。¹⁹ 因此,在许多情况下,可能不需要释放 GIL 以利用多核 CPU 的增加复杂性。因此,我们可以感谢 GIL 为 Python 提供了许多扩展,这无疑是该语言如今如此受欢迎的关键原因之一。

尽管有全局解释器锁(GIL),Python 在需要并发或并行执行的应用程序中蓬勃发展,这要归功于绕过 CPython 限制的库和软件架构。

现在让我们讨论 Python 在 2021 年多核、分布式计算世界中的系统管理、数据科学和服务器端应用开发中的应用。

系统管理

Python 被广泛用于管理大量服务器、路由器、负载均衡器和网络附加存储(NAS)。它也是软件定义网络(SDN)和道德黑客的主要选择。主要的云服务提供商通过由提供者自己或由他们庞大的 Python 用户社区编写的库和教程来支持 Python。

在这个领域,Python 脚本通过向远程机器发出命令来自动化配置任务,因此很少有需要进行 CPU 绑定操作。线程或协程非常适合这样的工作。特别是,我们将在第二十章中看到的concurrent.futures包可以用于同时在许多远程机器上执行相同的操作,而不需要太多复杂性。

除了标准库之外,还有一些流行的基于 Python 的项目用于管理服务器集群:像AnsibleSalt这样的工具,以及像Fabric这样的库。

还有越来越多支持协程和asyncio的系统管理库。2016 年,Facebook 的生产工程团队报告:“我们越来越依赖于 AsyncIO,这是在 Python 3.4 中引入的,并且在将代码库从 Python 2 迁移时看到了巨大的性能提升。”

数据科学

数据科学—包括人工智能—和科学计算非常适合 Python。这些领域的应用程序需要大量计算,但 Python 用户受益于一个庞大的用 C、C++、Fortran、Cython 等编写的数值计算库生态系统—其中许多能够利用多核机器、GPU 和/或异构集群中的分布式并行计算。

截至 2021 年,Python 的数据科学生态系统包括令人印象深刻的工具,例如:

Project Jupyter

两个基于浏览器的界面—Jupyter Notebook 和 JupyterLab—允许用户在远程机器上运行和记录潜在跨网络运行的分析代码。两者都是混合 Python/JavaScript 应用程序,支持用不同语言编写的计算内核,通过 ZeroMQ 集成—一种用于分布式应用的异步消息传递库。Jupyter这个名字实际上来自于 Julia、Python 和 R,这三种是 Notebook 支持的第一批语言。建立在 Jupyter 工具之上的丰富生态系统包括Bokeh,一个强大的交互式可视化库,让用户能够浏览和与大型数据集或持续更新的流数据进行交互,得益于现代 JavaScript 引擎和浏览器的性能。

TensorFlowPyTorch

根据O’Reilly 2021 年 1 月报告,这是两个顶尖的深度学习框架,根据他们在 2020 年学习资源使用情况。这两个项目都是用 C++编写的,并且能够利用多核、GPU 和集群。它们也支持其他语言,但 Python 是它们的主要关注点,也是大多数用户使用的语言。TensorFlow 由 Google 内部创建和使用;PyTorch 由 Facebook 创建。

Dask

一个并行计算库,可以将工作分配给本地进程或机器集群,“在世界上一些最大的超级计算机上进行了测试”——正如他们的主页所述。Dask 提供了紧密模拟 NumPy、pandas 和 scikit-learn 的 API——这些是当今数据科学和机器学习中最流行的库。Dask 可以从 JupyterLab 或 Jupyter Notebook 中使用,并利用 Bokeh 不仅用于数据可视化,还用于显示数据和计算在进程/机器之间的流动的交互式仪表板,几乎实时地展示。Dask 如此令人印象深刻,我建议观看像这样的15 分钟演示视频,其中项目的维护者之一 Matthew Rocklin 展示了 Dask 在 AWS 上的 8 台 EC2 机器上的 64 个核心上处理数据的情况。

这些只是一些例子,说明数据科学界正在创造利用 Python 最佳优势并克服 CPython 运行时限制的解决方案。

服务器端 Web/Mobile 开发

Python 在 Web 应用程序和支持移动应用程序的后端 API 中被广泛使用。谷歌、YouTube、Dropbox、Instagram、Quora 和 Reddit 等公司是如何构建 Python 服务器端应用程序,为数亿用户提供 24x7 服务的?答案远远超出了 Python “开箱即用”提供的范围。

在讨论支持 Python 大规模应用的工具之前,我必须引用 Thoughtworks Technology Radar 中的一句警告:

高性能嫉妒/Web 规模嫉妒

我们看到许多团队陷入困境,因为他们选择了复杂的工具、框架或架构,因为他们可能需要扩展”。像 Twitter 和 Netflix 这样的公司需要支持极端负载,因此需要这些架构,但他们也有极其熟练的开发团队能够处理复杂性。大多数情况并不需要这种工程壮举;团队应该控制他们对Web 规模的嫉妒,而选择简单的解决方案来完成工作[²⁰]。

Web 规模上,关键是允许横向扩展的架构。在那一点上,所有系统都是分布式系统,没有单一的编程语言可能适合解决方案的每个部分。

分布式系统是一个学术研究领域,但幸运的是一些从业者已经写了一些基于扎实研究和实践经验的易懂的书籍。其中之一是 Martin Kleppmann,他是《设计数据密集型应用》(O’Reilly)的作者。

考虑 Kleppmann 的书中的第 19-3 图,这是许多架构图中的第一个。以下是我在参与的 Python 项目中看到或拥有第一手知识的一些组件:

  • 应用程序缓存:[²¹] memcachedRedisVarnish

  • 关系型数据库:PostgreSQLMySQL

  • 文档数据库:Apache CouchDBMongoDB

  • 全文索引:ElasticsearchApache Solr

  • 消息队列:RabbitMQRedis

结合多个组件的数据系统架构

图 19-3. 一个可能的结合多个组件的系统架构[²²]

在每个类别中还有其他工业级开源产品。主要云服务提供商也提供了他们自己的专有替代方案。

Kleppmann 的图是通用的,与语言无关——就像他的书一样。对于 Python 服务器端应用程序,通常部署了两个特定组件:

  • 一个应用服务器,用于在几个 Python 应用程序实例之间分发负载。应用服务器将出现在图 19-3 中的顶部,处理客户端请求,然后再到达应用程序代码。

  • 建立在图 19-3 右侧的消息队列周围的任务队列,提供了一个更高级、更易于使用的 API,将任务分发给在其他机器上运行的进程。

接下来的两节探讨了这些组件,在 Python 服务器端部署中被推荐为最佳实践。

WSGI 应用程序服务器

WSGI——Web 服务器网关接口——是 Python 框架或应用程序接收来自 HTTP 服务器的请求并向其发送响应的标准 API。²³ WSGI 应用程序服务器管理一个或多个运行应用程序的进程,最大限度地利用可用的 CPU。

图 19-4 说明了一个典型的 WSGI 部署。

提示

如果我们想要合并前面一对图表,图 19-4 中虚线矩形的内容将取代 图 19-3 顶部的实线“应用程序代码”矩形。

Python web 项目中最知名的应用程序服务器有:

对于 Apache HTTP 服务器的用户,mod_wsgi 是最佳选择。它与 WSGI 一样古老,但仍在积极维护。并且现在提供了一个名为 mod_wsgi-express 的命令行启动器,使其更易于配置,并更适合在 Docker 容器中使用。

块图显示客户端连接到 HTTP 服务器,连接到应用程序服务器,连接到四个 Python 进程。

图 19-4. 客户端连接到一个 HTTP 服务器,该服务器提供静态文件并将其他请求路由到应用程序服务器,后者分叉子进程来运行应用程序代码,利用多个 CPU 核心。WSGI API 是应用程序服务器和 Python 应用程序代码之间的粘合剂。

uWSGIGunicorn 是我所知道的最近项目中的首选。两者通常与 NGINX HTTP 服务器一起使用。uWSGI 提供了许多额外功能,包括应用程序缓存、任务队列、类似 cron 的定期任务以及许多其他功能。然而,与 Gunicorn 相比,uWSGI 要难以正确配置得多。²⁵

2018 年发布的 NGINX Unit 是著名 NGINX HTTP 服务器和反向代理的制造商推出的新产品。

mod_wsgiGunicorn 仅支持 Python web 应用程序,而 uWSGINGINX Unit 也可以与其他语言一起使用。请浏览它们的文档以了解更多信息。

主要观点:所有这些应用程序服务器都可以通过分叉多个 Python 进程来使用服务器上的所有 CPU 核心,以运行传统的使用旧的顺序代码编写的 Web 应用程序,如 DjangoFlaskPyramid 等。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可以作为 Python web 开发人员谋生,而无需学习 threadingmultiprocessingasyncio 模块:应用程序服务器会透明地处理并发。

ASGI——异步服务器网关接口

WSGI 是一个同步 API。它不支持使用 async/await 实现 WebSockets 或 HTTP 长轮询的协程——这是在 Python 中实现最有效的方法。ASGI 规范 是 WSGI 的继任者,专为异步 Python web 框架设计,如 aiohttpSanicFastAPI 等,以及逐渐添加异步功能的 DjangoFlask

现在让我们转向另一种绕过 GIL 以实现更高性能的服务器端 Python 应用程序的方法。

分布式任务队列

当应用服务器将请求传递给运行您代码的 Python 进程之一时,您的应用需要快速响应:您希望进程尽快可用以处理下一个请求。但是,某些请求需要执行可能需要较长时间的操作,例如发送电子邮件或生成 PDF。这就是分布式任务队列旨在解决的问题。

CeleryRQ 是最知名的具有 Python API 的开源任务队列。云服务提供商也提供他们自己的专有任务队列。

这些产品包装了一个消息队列,并提供了一个高级 API,用于将任务委托给工作者,可能在不同的机器上运行。

注意

在任务队列的背景下,使用 生产者消费者 这两个词,而不是传统的客户端/服务器术语。例如,Django 视图处理程序生成作业请求,这些请求被放入队列中,以便由一个或多个 PDF 渲染进程消耗

直接引用自 CeleryFAQ,以下是一些典型的用例:

  • 在后台运行某些东西。例如,尽快完成网页请求,然后逐步更新用户页面。这给用户留下了良好性能和“灵敏度”的印象,即使实际工作可能需要一些时间。
  • 在网页请求完成后运行某些内容。
  • 确保某事已完成,通过异步执行并使用重试。
  • 定期调度工作。

除了解决这些直接问题外,任务队列还支持水平扩展。生产者和消费者是解耦的:生产者不调用消费者,而是将请求放入队列中。消费者不需要了解生产者的任何信息(但如果需要确认,则请求可能包含有关生产者的信息)。至关重要的是,随着需求增长,您可以轻松地添加更多的工作者来消耗任务。这就是为什么 CeleryRQ 被称为分布式任务队列。

回想一下,我们简单的procs.py(示例 19-13)使用了两个队列:一个用于作业请求,另一个用于收集结果。CeleryRQ 的分布式架构使用了类似的模式。两者都支持使用 Redis NoSQL 数据库作为消息队列和结果存储。Celery 还支持其他消息队列,如 RabbitMQAmazon SQS,以及其他数据库用于结果存储。

这就结束了我们对 Python 中并发性的介绍。接下来的两章将继续这个主题,重点关注标准库中的 concurrent.futuresasyncio 包。

章节总结

经过一点理论,本章介绍了在 Python 的三种本机并发编程模型中实现的旋转器脚本:

  • 线程,使用 threading

  • 进程,使用 multiprocessing

  • 使用 asyncio 进行异步协程

然后,我们通过一个实验探讨了 GIL 的真正影响:将旋转器示例更改为计算大整数的素性,并观察结果行为。这直观地证明了 CPU 密集型函数必须在 asyncio 中避免,因为它们会阻塞事件循环。尽管 GIL 的存在,线程版本的实验仍然有效,因为 Python 周期性地中断线程,而且示例仅使用了两个线程:一个执行计算密集型工作,另一个每秒仅驱动动画 10 次。multiprocessing 变体绕过了 GIL,为动画启动了一个新进程,而主进程则执行素性检查。

下一个示例,计算多个素数,突出了 multiprocessingthreading 之间的区别,证明只有进程才能让 Python 受益于多核 CPU。Python 的 GIL 使线程比顺序代码更糟糕,用于重型计算。

GIL 主导了关于 Python 并发和并行计算的讨论,但我们不应该过高估计其影响。这就是“Python 在多核世界中的应用”的观点。例如,GIL 并不影响 Python 在系统管理中的许多用例。另一方面,数据科学和服务器端开发社区已经通过针对其特定需求定制的工业级解决方案绕过了 GIL。最后两节提到了支持 Python 服务器端应用程序规模化的两个常见元素:WSGI 应用程序服务器和分布式任务队列。

进一步阅读

本章有一个广泛的阅读列表,因此我将其分成了子章节。

线程和进程并发

在第二十章中涵盖的concurrent.futures库在底层使用线程、进程、锁和队列,但您不会看到它们的单独实例;它们被捆绑并由ThreadPoolExecutorProcessPoolExecutor的更高级抽象管理。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关于使用这些低级对象进行并发编程的实践,Jim Anderson 的“Python 中的线程简介”是一个很好的首次阅读。Doug Hellmann 在他的网站和书籍The Python 3 Standard Library by Example(Addison-Wesley)中有一章标题为“进程、线程和协程并发”的章节。

Brett Slatkin 的Effective Python,第 2 版(Addison-Wesley),David Beazley 的Python Essential Reference,第 4 版(Addison-Wesley),以及 Martelli 等人的Python in a Nutshell,第 3 版(O’Reilly)是其他涵盖threadingmultiprocessing的一般 Python 参考资料。广泛的multiprocessing官方文档在其“编程指南”部分中包含有用的建议。

Jesse Noller 和 Richard Oudkerk 贡献了multiprocessing包,该包在PEP 371—将 multiprocessing 包添加到标准库中介绍。该包的官方文档是一个 93 KB 的*.rst*文件,大约 63 页,使其成为 Python 标准库中最长的章节之一。

High Performance Python,第 2 版,(O’Reilly)中,作者 Micha Gorelick 和 Ian Ozsvald 包括了一个关于multiprocessing的章节,其中包含一个关于使用不同策略检查质数的示例,与我们的procs.py示例不同。对于每个数字,他们将可能因子的范围—从 2 到sqrt(n)—分成子范围,并让每个工作进程迭代其中一个子范围。他们的分而治之方法是科学计算应用程序的典型特征,其中数据集庞大,工作站(或集群)拥有比用户更多的 CPU 核心。在处理来自许多用户的请求的服务器端系统上,让每个进程从头到尾处理一个计算更简单、更有效—减少了进程之间的通信和协调开销。除了multiprocessing,Gorelick 和 Ozsvald 还提出了许多其他开发和部署高性能数据科学应用程序的方法,利用多个核心、GPU、集群、性能分析工具和像 Cython 和 Numba 这样的编译器。他们的最后一章,“实战经验”,是其他高性能 Python 计算从业者贡献的短案例的宝贵收集。

Advanced Python Development由 Matthew Wilkes(Apress)编写,是一本罕见的书,其中包含简短的示例来解释概念,同时展示如何构建一个准备投入生产的现实应用程序:一个类似于 DevOps 监控系统或用于分布式传感器的 IoT 数据收集器的数据聚合器。Advanced Python Development中的两章涵盖了使用threadingasyncio进行并发编程。

Jan Palach 的Parallel Programming with Python(Packt,2014)解释了并发和并行背后的核心概念,涵盖了 Python 的标准库以及Celery

“关于线程的真相”是 Caleb Hattingh(O’Reilly)在Using Asyncio in Python第二章的标题。该章节涵盖了线程的利弊,其中包括了几位权威来源的引人注目的引用,明确指出线程的基本挑战与 Python 或 GIL 无关。引用自Using Asyncio in Python第 14 页的原文:

这些主题反复出现:

  • 线程使代码难以理解。
  • 线程是大规模并发(成千上万个并发任务)的一种低效模型。

如果你想通过艰难的方式了解关于线程和锁的推理有多困难——而又不用担心工作——可以尝试 Allen Downey 的练习册The Little Book of Semaphores(Green Tea Press)。Downey 书中的练习从简单到非常困难到无法解决,但即使是简单的练习也会让人大开眼界。

GIL

如果你对 GIL 感兴趣,请记住我们无法从 Python 代码中控制它,因此权威参考在 C-API 文档中:Thread State and the Global Interpreter LockPython Library and Extension FAQ回答了:“我们不能摆脱全局解释器锁吗?”。值得阅读的还有 Guido van Rossum 和 Jesse Noller(multiprocessing包的贡献者)的帖子,分别是“摆脱 GIL 并不容易”“Python 线程和全局解释器锁”

CPython Internals由 Anthony Shaw(Real Python)解释了 CPython 3 解释器在 C 编程层面的实现。 Shaw 最长的章节是“并行性和并发性”:深入探讨了 Python 对线程和进程的本机支持,包括使用 C/Python API 从扩展中管理 GIL。

最后,David Beazley 在“理解 Python GIL”中进行了详细探讨。在演示文稿的第 54 页中,Beazley 报告了在 Python 3.2 中引入的新 GIL 算法对特定基准测试处理时间的增加。根据 Antoine Pitrou 在 Beazley 提交的错误报告中的评论,在真实工作负载中,这个问题并不显著:Python 问题#7946

超越标准库的并发

Fluent Python专注于核心语言特性和标准库的核心部分。Full Stack Python是这本书的绝佳补充:它涵盖了 Python 的生态系统,包括“开发环境”,“数据”,“Web 开发”和“DevOps”等部分。

我已经提到了两本涵盖使用 Python 标准库进行并发的书籍,它们还包括了大量关于第三方库和工具的内容:High Performance Python,第 2 版Parallel Programming with Python。Francesco Pierfederici 的Distributed Computing with Python(Packt)涵盖了标准库以及云提供商和 HPC(高性能计算)集群的使用。

“Python,性能和 GPU”是 Matthew Rocklin 在 2019 年 6 月发布的“关于从 Python 使用 GPU 加速器的最新情况”。

“Instagram 目前拥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Django Web 框架部署,完全使用 Python 编写。”这是 Instagram 软件工程师 Min Ni 撰写的博文“在 Instagram 中使用 Python 的 Web 服务效率”的开头句。该文章描述了 Instagram 用于优化其 Python 代码库效率的指标和工具,以及在每天部署其后端“30-50 次”时检测和诊断性能回归。

由 Harry Percival 和 Bob Gregory(O’Reilly)撰写的Architecture Patterns with Python: Enabling Test-Driven Development, Domain-Driven Design, and Event-Driven Microservices介绍了 Python 服务器端应用程序的架构模式。作者还在cosmicpython.com免费提供了这本书的在线版本。

用于在进程之间并行执行任务的两个优雅且易于使用的库是由 João S. O. Bueno 开发的lelo和由 Nat Pryce 开发的python-parallelizelelo包定义了一个@parallel装饰器,您可以将其应用于任何函数,使其神奇地变为非阻塞:当您调用装饰的函数时,它的执行将在另一个进程中开始。Nat Pryce 的python-parallelize包提供了一个parallelize生成器,将for循环的执行分布到多个 CPU 上。这两个包都构建在multiprocessing库上。

Python 核心开发者 Eric Snow 维护着一个Multicore Python维基,其中记录了他和其他人努力改进 Python 对并行执行的支持的笔记。Snow 是PEP 554—Stdlib 中的多个解释器的作者。如果得到批准并实施,PEP 554 将为未来的增强奠定基础,最终可能使 Python 能够在没有multiprocessing开销的情况下使用多个核心。其中最大的障碍之一是多个活动子解释器和假定单个解释器的扩展之间的复杂交互。

Python 维护者 Mark Shannon 还创建了一个有用的表格,比较了 Python 中的并发模型,在他、Eric Snow 和其他开发者在python-dev邮件列表上讨论子解释器时被引用。在 Shannon 的表格中,“理想的 CSP”列指的是 Tony Hoare 在 1978 年提出的理论通信顺序进程模型。Go 也允许共享对象,违反了 CSP 的一个基本约束:执行单元应通过通道进行消息传递。

Stackless Python(又名Stackless)是 CPython 的一个分支,实现了微线程,这些线程是应用级轻量级线程,而不是操作系统线程。大型多人在线游戏EVE Online是基于Stackless构建的,游戏公司CCP雇用的工程师一度是Stackless维护者Stackless的一些特性在Pypy解释器和greenlet包中重新实现,后者是gevent网络库的核心技术,而后者又是Gunicorn应用服务器的基础。

并发编程的演员模型是高度可扩展的 Erlang 和 Elixir 语言的核心,并且也是 Scala 和 Java 的 Akka 框架的模型。如果你想在 Python 中尝试演员模型,请查看ThespianPykka库。

我剩下的推荐几乎没有提到 Python,但对于对本章主题感兴趣的读者仍然相关。

超越 Python 的并发性和可扩展性

Alvaro Videla 和 Jason J. W. Williams(Manning)的RabbitMQ 实战是一本非常精心编写的介绍 RabbitMQ 和高级消息队列协议(AMQP)标准的书籍,其中包含 Python、PHP 和 Ruby 的示例。无论您的技术堆栈的其余部分如何,即使您计划在幕后使用 CeleryRabbitMQ,我也推荐这本书,因为它涵盖了分布式消息队列的概念、动机和模式,以及在规模上操作和调整 RabbitMQ

阅读 Paul Butcher(Pragmatic Bookshelf)的七周七并发模型让我受益匪浅,书中有着优美的副标题当线程解开。该书的第一章介绍了使用 Java 中的线程和锁编程的核心概念和挑战。该书的其余六章致力于作者认为更好的并发和并行编程的替代方案,支持不同的语言、工具和库。示例使用了 Java、Clojure、Elixir 和 C(用于关于使用OpenCL 框架进行并行编程的章节)。CSP 模型以 Clojure 代码为例,尽管 Go 语言值得赞扬,因为它推广了这种方法。Elixir 是用于说明 actor 模型的示例的语言。一个免费提供的额外章节关于 actor 使用 Scala 和 Akka 框架。除非您已经了解 Scala,否则 Elixir 是一个更易于学习和实验 actor 模型和 Erlang/OTP 分布式系统平台的语言。

Thoughtworks 的 Unmesh Joshi 为 Martin Fowler 的博客贡献了几页关于“分布式系统模式”的文档。开篇页面是该主题的绝佳介绍,附有各个模式的链接。Joshi 正在逐步添加模式,但已有的内容蕴含了在关键任务系统中多年辛苦积累的经验。

Martin Kleppmann 的设计数据密集型应用(O’Reilly)是一本罕见的由具有深厚行业经验和高级学术背景的从业者撰写的书籍。作者在领英和两家初创公司的大规模数据基础设施上工作,然后成为剑桥大学分布式系统研究员。Kleppmann 的每一章都以大量参考文献结尾,包括最新的研究结果。该书还包括许多启发性的图表和精美的概念地图。

我很幸运能够参加 Francesco Cesarini 在 OSCON 2016 上关于可靠分布式系统架构的出色研讨会:“使用 Erlang/OTP 进行可扩展性设计和架构”(在 O’Reilly 学习平台上的视频)。尽管标题如此,视频中的 9:35 处,Cesarini 解释道:

我即将说的内容很少会是特定于 Erlang 的[…]. 事实仍然是,Erlang 将消除许多制约系统具有弹性、永不失败且可扩展性的偶发困难。因此,如果您使用 Erlang 或在 Erlang 虚拟机上运行的语言,将会更容易。

那个研讨会基于 Francesco Cesarini 和 Steve Vinoski(O’Reilly)的使用 Erlang/OTP 进行可扩展性设计的最后四章。

编写分布式系统具有挑战性和令人兴奋,但要小心web-scale envyKISS 原则仍然是可靠的工程建议。

查看 Frank McSherry、Michael Isard 和 Derek G. Murray 撰写的论文“可扩展性!但以什么代价?”。作者们在学术研讨会中发现了需要数百个核心才能胜过“胜任的单线程实现”的并行图处理系统。他们还发现了“在所有报告的配置中都不如一个线程表现”的系统。

这些发现让我想起了一个经典的黑客警句:

我的 Perl 脚本比你的 Hadoop 集群更快。

¹ 演讲“并发不等于并行”的第 8 张幻灯片。

² 我曾与 Imre Simon 教授一起学习和工作,他喜欢说科学中有两个主要的罪过:用不同的词来表示同一件事和用一个词表示不同的事物。Imre Simon(1943-2009)是巴西计算机科学的先驱,对自动机理论做出了重要贡献,并开创了热带数学领域。他还是自由软件和自由文化的倡导者。

³ 这一部分是由我的朋友 Bruce Eckel 提出的,他是有关 Kotlin、Scala、Java 和 C++的书籍的作者。

⁴ 调用sys.getswitchinterval()以获取间隔;使用sys.setswitchinterval(s)来更改它。

⁵ 系统调用是用户代码调用操作系统内核函数的一种方式。I/O、定时器和锁是通过系统调用提供的一些内核服务。要了解更多,请阅读维基百科的“系统调用”文章

zlibbz2模块在Antoine Pitrou 的 python-dev 消息中被特别提到,他为 Python 3.2 贡献了时间切片 GIL 逻辑。

⁷ 来源:Beazley 的“生成器:最终领域”教程第 106 页幻灯片。

⁸ 来源:“线程对象”部分的最后一段。

⁹ Unicode 有许多对简单动画有用的字符,比如盲文图案。我使用 ASCII 字符"\|/-"来保持示例简单。

¹⁰ 信号量是一个基本构件,可用于实现其他同步机制。Python 提供了不同的信号量类,用于线程、进程和协程。我们将在“使用 asyncio.as_completed 和一个线程”中看到asyncio.Semaphore(第二十一章)。

¹¹ 感谢技术评论家 Caleb Hattingh 和 Jürgen Gmach,他们让我没有忽视greenletgevent

¹² 这是一台配备有 6 核、2.2 GHz 英特尔酷睿 i7 处理器的 15 英寸 MacBook Pro 2018。

¹³ 今天这是真实的,因为你可能正在使用具有抢占式多任务的现代操作系统。NT 时代之前的 Windows 和 OSX 时代之前的 macOS 都不是“抢占式”的,因此任何进程都可以占用 100%的 CPU 并冻结整个系统。今天我们并没有完全摆脱这种问题,但请相信这位老者:这在 20 世纪 90 年代困扰着每个用户,硬重置是唯一的解决方法。

¹⁴ 在这个例子中,0是一个方便的标记。None也经常用于这个目的。使用0简化了PrimeResult的类型提示和worker的代码。

¹⁵ 在不失去我们身份的情况下幸存下来是一个相当不错的人生目标。

¹⁶ 请查看Fluent Python代码库中的19-concurrency/primes/threads.py

¹⁷ 要了解更多,请参阅英文维基百科中的“上下文切换”

¹⁸ 这可能是促使 Ruby 语言创始人松本行弘(Yukihiro Matsumoto)在他的解释器中使用 GIL 的相同原因。

¹⁹ 在大学的一个练习中,我不得不用 C 实现 LZW 压缩算法。但我先用 Python 写了它,以检查我对规范的理解。C 版本大约快了 900 倍。

²⁰ 来源:Thoughtworks 技术咨询委员会,《技术雷达》—2015 年 11 月。

²¹ 对比应用程序缓存—直接被应用程序代码使用—与 HTTP 缓存,它们将放置在图 19-3 的顶部边缘,用于提供静态资产如图像、CSS 和 JS 文件。内容交付网络(CDN)提供另一种类型的 HTTP 缓存,部署在更接近应用程序最终用户的数据中心。

²² 图表改编自马丁·克莱普曼(O’Reilly)的《数据密集型应用设计》第 1-1 图。

²³ 一些演讲者拼写 WSGI 首字母缩写,而其他人则将其发音为一个与“whisky”押韵的单词。

²⁴ uWSGI的拼写中“u”是小写的,但发音为希腊字母“µ”,因此整个名称听起来像“micro-whisky”,但“k”换成“g”。

²⁵ 彼得·斯佩尔(Peter Sperl)和本·格林(Ben Green)撰写了“为生产部署配置 uWSGI”,解释了uWSGI中许多默认设置对许多常见部署场景都不适用。斯佩尔在2019 年 EuroPython上介绍了他们建议的摘要。强烈推荐给uWSGI的用户。

²⁶ 卡勒布(Caleb)是Fluent Python本版的技术审查员之一。

²⁷ 感谢卢卡斯·布鲁尼亚尔蒂(Lucas Brunialti)给我发送了这个演讲链接。

²⁸ Python 的threadingconcurrent.futures API 受到 Java 标准库的重大影响。

²⁹ Erlang 社区将“进程”一词用于 actors。在 Erlang 中,每个进程都是自己循环中的一个函数,因此它们非常轻量级,可以在单台机器上同时激活数百万个进程,与本章其他地方讨论的重量级操作系统进程没有关系。所以这里我们有教授西蒙描述的两种罪行的例子:使用不同的词来表示相同的事物,以及使用一个词来表示不同的事物。

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不代表【wpsshop博客】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您发现有侵权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psshop.cn/w/秋刀鱼在做梦/article/detail/895160
推荐阅读
相关标签
  

闽ICP备140086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