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
踩
2024年6月14日-15日,第6届北京智源大会将以线下与线上结合的形式召开,线下会场设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会议中心。2024智源大会再次以全球视野,汇聚年度杰出工作研究者,交流新思想,探讨新思路,引领新前沿。目前已正式开放报名渠道。
北京智源大会倒计时:10 天
AI for Science 论坛丨6月15日下午
本次AI for Science(AI4S)论坛致力于探索人工智能在科学研究中应用。论坛汇集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和研究人员,共同分享对AI在科学探索中潜力的认识和见解。通过跨学科交流合作,AI4S旨在推动科学发现的边界,加速创新过程,并解决复杂问题。论坛的核心是促进AI技术与科学领域的融合,包括但不限于生物信息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和材料科学。与会嘉宾将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讨论AI在不同科学问题中的应用、以及探索新的研究方向。我们相信,AI不仅能够提高科学研究的效率,还能够开辟全新的研究路径,探索以前不可能观察到的模式和联系。希望通过本次AI4S论坛,激发新的学术思考,培养跨学科的合作精神,并为科学界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论坛议程
论坛主席
马维英,清华大学惠妍讲席教授,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AIR)首席科学家
马维英博士现任清华大学惠妍讲席教授、智能产业研究院(AIR)首席科学家。他的研究团队专注于人工智能在科学领域的交叉融合,特别是人工智能驱动的药物发现以及用于生物学和化学的生成式人工智能。他曾担任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BAAI)健康计算研究中心主任(2021-2023)、字节跳动副总裁兼人工智能实验室负责人(2017-2020),领导开发了多项人工智能驱动的内容创作和传播技术,并成功应用于抖音、TikTok、今日头条、剪映和飞书等产品中。他于 2009 年至 2017 年在微软亚洲研究院(MSRA)担任常务副院长,他领导的五个研究团队,包括网络搜索与数据挖掘、自然语言计算、机器学习、社交计算和城市计算成功开发了多项整合到微软 Bing 及其他产品中的技术。
马维英博士是 ACM 和 IEEE 的会士,发表超过 300 篇论文,169 项专利。此前,他曾担任 WWW2008 年会议的 Program Co-Chair,以及 ACM SIGIR2011 年会议的 General Co-Chair。
论坛联合主席&主持人
叶启威,智源研究院健康计算研究中心负责人
曾任微软亚洲研究院主管研究员;他的研究兴趣包括生成式人工智能、Ai4Science、强化学习等。曾开发过LightGBM、Suphx等工作。获得ICLR2024最佳论文提名,论文引用量超过1万。目前他致力于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用于解决生命科学中的基础问题。
演讲主题及嘉宾介绍(按照发言先后顺序)
1、当人工智能遇上生命科学
张强锋,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清华-北大生命科学联合中心研究员、博导
张强锋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清华-北大生命科学联合中心研究员、博导,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基金委重点项目,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等资助。于2006年在中国科大获得计算机博士学位,2012年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得生物物理博士学位,随后在斯坦福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15年加入清华大学,主要从事结构生物学、基因组学、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交叉领域研究。以通讯作者身份发表Cell等杂志学术文章20余篇,获得中国生化协会2022年第五届普洛麦格生物化学奖,赛诺菲-Cell Research 2021年度杰出论文奖,工作入选2019、2021年中国生物信息学十大进展。现为Molecular Cell等期刊编委会成员,中国生物信息学学会(筹)人工智能与生命科学专委会主任。
2、基于预训练的蛋白质工程通用人工智能
洪亮,上海交通大学自然科学研究院/物理天文院/药学院 特聘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张江高研院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中心主任
2004年本科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专业,2006年硕士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物理专业,2010年博士毕业于美国阿克伦大学高分子科学专业。2010年在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进行计算生物学的博士后研究,2014年12月份加入上海交通大学。目前就职于上海交通大学自然科学研究院/物理天文院/药学院 特聘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张江高研院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中心主任。从事计算,人工智能和实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分子生物物理和蛋白质设计研究。2016年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青年专家,2021年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在nature,PNAS,PRL等期刊上发表70余篇SCI论文。参与并主导开发了多个创新算法来提升小分子药物,和功能蛋白质的研发效率。
3、微分方程求解的两种范式对比分析、融合与展望
张伟伟,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空气动力学会副理事长,流体力学智能化国际联合研究所所长
张伟伟,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空气动力学会副理事长,流体力学智能化国际联合研究所所长。主要从事智能空气动力学、气动弹性力学和飞行器设计研究,是智能流体力学的倡导者和主要推动者之一。完成航空、航天、兵器等单位型号及预研项目30余项,解决了多个关键技术难题,为C919等重大型号研制做出贡献。曾获得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航空学会青年科技奖、空气动力学会青年科技奖等荣誉。担任中国空气动力学会智能流体力学专业组主任、空气弹性力学专委会副主任,中国力学学会流固耦合力学专委会副主任、智能流体力学产业联合体副理事长,空气动力学学报副主编,AST、TAML、AAMM、AIA等国际期刊编委。
4、AI4Science-机遇与挑战
欧阳万里,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领军科学家,实验室科学智能部门负责人
欧阳万里,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领军科学家,实验室科学智能部门负责人,曾任悉尼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研究主任。其团队在ImageNet和COCO竞赛多次获得第一。获IEEE TCSVT期刊最佳论文,两篇文章入选paperdigest CVPR/ICCV最有影响力的文章。担任人工智能领域顶级期刊TPAMI和IJCV副编,CVPR2023、NeurIPS2024资深领域主席,AAAI24、CVPR2021、ICCV2021领域主席。
5、面向科学发现的生成式人工智能
周浩,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副研究员
周浩博士,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副研究员,曾任字节跳动人工智能实验室研究科学家,副总监。研究方向是面向复杂符号系统的生成式人工智能,主要的应用包括超大规模语言模型,分子生成,蛋白质设计,新材料发现等。曾领导搭建了字节跳动的文本生成中台和AI辅助药物设计两个方向的研发团队,研发产品应用于全球20余个国家,用户规模超过10亿。他长期担任ICML、NeurIPS,ICLR,ACL等人工智能顶级会议的领域主席,在人工智能重要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80余篇。曾获2019年度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优秀博士论文奖,2020年度国际表示学习大会(ICLR)满分论文(34/2594),2019年度自然语言处理领域顶级国际会议ACL 2021最佳论文奖 (1/3350),2021年度中国计算机学会NLPCC青年新锐科学家奖等荣誉。
6、圆桌讨论:人工智能对科学探索推动的边界在哪里?
圆桌讨论嘉宾:
周 浩|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副研究员(主持人)
张强锋|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清华-北大生命科学联合中心研究员、博导
洪 亮|上海交通大学自然科学研究院/物理天文院/药学院 特聘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张江高研院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中心主任
张伟伟|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空气动力学会副理事长,流体力学智能化国际联合研究所所长
欧阳万里|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领军科学家,实验室科学智能部门负责人
叶启威丨智源研究院健康计算研究中心负责人
即刻扫码注册,参与大会报名
本届大会采用线下与线上模式融合,报名通道已开启,欢迎扫码免费注册。由于线下席位有限,请尽早完成注册,组委会将根据注册次序审核,并在会前发送审核结果通知。公开环节将向注册用户全程线上直播。
大会合作、咨询、赞助欢迎联系:press@baai.ac.cn
大会官网 https://baai.org/l/baai2024
Copyright © 2003-2013 www.wpsshop.cn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