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article > 正文

图像分类的发展史_图像分类发展

图像分类发展

图像分类的发展史

图像分类技术的发展史与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神经网络等诸多领域紧密相连。它是一场从理论探索到实际应用的演变历程,同时也是一次由人类视觉启发来模拟视觉感知的冒险之旅。

初始阶段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图像分类技术尚处于起步阶段。此时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简单模式识别以及特征提取技术。

早期探索

进入80年代,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图像处理技术取得显著进展,如边缘检测、角点检测等成为图像分类研究的热点。图像分类开始依靠简单的线性模型,并逐渐引入非线性模型。
在图像分类技术的起步阶段,研究集中在以下几个方向上:

  1. 基本的模式识别技术:早期研究者尝试通过设计算法识别和分类图形、文字等简单模式。这种识别通常是基于定义好的模板或特定的数学描述。

  2. 特征工程:研究人员开始发展用于提取图像特征的手段。特征提取包括边缘检测、纹理识别、颜色分析等,这些特征被用于描述图像的内容从而进行分类。

  3. 简单的分类算法:这个时期的分类算法相对原始,例如最近邻分类器(k-NN)、决策树、以及线性分类器。这些方法的性能受限于手工选取特征的质量和判别能力。

在这个阶段,由于硬件能力和理论知识的限制,图像分类的精确度和复杂性都有较大的局限性。然而,这个时期奠定了后续更高级图像分类技术发展的基础。

早期的特征工程方法中,有几项技术是特别常用的,这些技术的目标是提取能够代表图像内容和形状的有用信息:

  1. 颜色直方图:通过分析图像中颜色的分布来描述图像的特征,这是一种非常简单且有效的特征提取方法。

  2. 纹理分析:提取图像中的纹理信息,包括纹理的平滑度、粗糙度、方向性等。常用的纹理分析算法包括灰度共生矩阵(GLCM)和Tamura特征等。

  3. 边缘检测:边缘是图像中亮度变化明显的地方,是物体轮廓的重要特征。常见的边缘检测技术有Sobel边缘检测器、Canny边缘检测器等。

  4. 角点检测:角点是两个边缘的交点,是图像中局部特征变化剧烈的点。角点检测算法,如Harris角点检测,用于寻找这些特征点。

  5. 尺度不变特征变换(SIFT):虽然是稍后出现的技术,但SIFT算法可以提取具有尺度不变性的图像局部特征,对于图像匹配和识别非常有用。

  6. 方向梯度直方图(HOG):用于提取图像中局部对象的形状信息,并在计算机视觉任务中广泛使用,尤其是在人体检测中。

  7. Gabor滤波器:通过模拟哺乳动物视觉皮层的简单细胞来提取图像的局部空间频率特征,常用于纹理和边缘检测。

这些特征提取方法中的任何一个都可以为图像分类任务提供有力的描述,也可以组合使用来获得更为丰富和鲁棒的特征表示。

尺度不变特征变换(Scale Invariant Feature Transform, SIFT)在图像识别中非常有用,因为它具备以下关键特性:

  1. 尺度不变性:SIFT特征对图像尺度变化具有不变性,意味着即使图像的大小发生了变化,同一个对象的SIFT特征仍然保持一致。这使得它在不同尺寸的图像中识别相同物体成为可能。

  2. 旋转不变性:SIFT算法能够提取出对旋转不敏感的特征描述符,即使目标物体的方向发生变化,其特征描述也不受影响。

  3. 局部性:SIFT特征是基于图像的局部特性来提取的,这意味着特征对局部光照变化和几何形变都有一定程度的稳健性。

  4. 鲁棒性:SIFT提取的特征能够对噪声和光照变化具有很强的抵抗能力,提高了识别的准确度。

  5. 唯一性和可重复性:SIFT算法能够识别出图像中独特并可在不同图像中重复识别的关键点,这使得物体匹配和识别更加准确。

  6. 高维特征空间:SIFT描述符是通过生成一个高维特征向量来表示每个关键点的,这为匹配提供了丰富的信息。

因为SIFT算法的这些优势,它在许多图像识别和匹配的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场景重建、物体识别、机器人导航、图像缝合等任务中表现出色。

数据集

ImageNet是当下最广为人知的大规模视觉数据库之一,用于计算机视觉研究中的图像分类和对象识别。以下是对ImageNet数据集的介绍和相关研究引用:

ImageNet 简介

  • 创建者:ImageNet由李飞飞教授的团队在斯坦福大学创建。
  • 规模:ImageNet包含超过 1,000 万的带有标签的高分辨率图像,覆盖 2 万多个类别。
  • 结构:数据集的结构是基于 WordNet 的层次结构(每个同义词集表示一个概念),并且以此组织图像。
  • 用途:广泛用于训练深度学习模型,尤其是卷积神经网络(CNN),在计算机视觉领域具有
    ImageNet 在图像分类领域的发展起到了革命性的推动作用。以下是几个有关ImageNet对图像分类发展推动作用的重点:

ImageNet的里程碑意义

  • 卷积神经网络(CNN)的崛起:ImageNet竞赛,特别是2012年的胜利,标志着深度学习特别是CNN在图像分类上的突破性成功。
  • 性能基准:ImageNet为计算机视觉研究者提供了一个有力的性能基准,推动了诸多创新算法的生成和测试。
  • 预训练模型:大量的预训练CNN模型均在ImageNet数据集上训练得来,成为了后续图像相关任务的基础。

影响及研究

  • 转移学习的典范:ImageNet上训练的模型在其他图像数据集及不同视觉任务上的惊人性能,极大促进了转移学习的研究和应用。
  • 算法与技术的进步:对ImageNet数据集的测试推动了正则化、优化算法、网络结构等方面的改进。
  • 新问题的提出:研究ImageNet模型泛化能力、抗干扰能力、解释性能力等问题,引发了一系列新的研究方向。

在图像分类领域,数据集的作用至关重要,它们帮助研究人员和工程师训练、测试和评估算法。以下是关于数据集在该领域的未来展望:

  1. 更大、更多样化的数据集:有望出现更大规模和更多样化的图像数据集,这将有助于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和在各种场景下的表现。

  2. 高质量的标注:数据标注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模型的表现,预计会有更加精细精确的标记方法,例如使用专家系统或众包来提高数据集的标注质量。

  3. 动态更新的数据集:为了保持模型的适用性和有效性,数据集将会进行更频繁更新,以反映现实世界的变化。

  4. 专门化和场景特定的数据集:针对特定应用或行业的数据集(例如医学影像、航拍图像或特定物种的标本)会愈加丰富,这有助于在这些特定领域内培养高度专精的图像分类模型

  5. 引入隐私保护的数据集:由于越来越多的担忧要求对隐私进行保护,未来可能会发展新的数据集创建方法,以确保在不侵犯个人隐私的基础上使用个人数据。

  6. 使用合成数据的数据集:通过计算机图形技术或GANs(生成对抗网络)生成的合成图像可能会更多地被用来创建或扩充数据集,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克服真实数据获取的难度和道德问题。

  7. 跨领域的数据集:为了更好地推动知识迁移和模型泛化,预计未来会出现更多跨领域的数据集,这将有助于多个领域间技术和知识的共享和传递。

  8. 自监督学习与数据集:自监督学习的兴起预计将推动对未标注数据集的利用,这将允许利用大量未标记的数据来训练机器学习模型

  9. 开放访问与共享数据集:开源运动和对数据民主化的需求推动了数据集公开共享的趋势,未来将有更多的开放获取数据集供研究者使用。

神经网络的引入

90年代,神经网络的引入为图像分类技术带来了新的视角。尤其是在LeCun等人于1989年提出的用于手写数字识别的卷积神经网络(CNN)模型,它在图像分类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 CNN)是一种深度学习模型,专门用来处理带有网格结构的数据,例如图像。这里将简要介绍CNN的核心概念和在图像分类中的作用。

核心组件

  1. 卷积层:CNN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使用一系列可学习的滤波器来提取图像的局部特征。每个滤波器会在输入图像上滑动并计算滤波器与图像区域之间的点乘操作,从而产生特征图(feature map)。

  2. 激活函数:例如ReLU(Rectified Linear Unit)激活函数,用于增加网络的非线性,让网络可以学到复杂的模式。

  3. 池化层:也称下采样层,它会减少特征图的空间尺寸,增加特征的抽象度,同时减少参数数量和计算量,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

  4. 全连接层:在CNN的最后几层通常会有全连接层,用于将学到的“高级”特征映射到最终的分类结果。

工作流程

  1. 特征学习:通过层层卷积和池化操作,网络能够从简单的边缘特征逐渐学习到更复杂的形状和对象部分的表征。

  2. 分类决策:在通过多个卷积和池化层后,将高级特征通过全连接层映射到最终的分类结果上。

在图像分类中的应用

卷积神经网络之所以在图像分类中如此有效,是因为它能自动并且有效地学习到图像的层次化特征表征。它不需要像传统的机器学习模型那样依赖人工设计特征,而是可以直接从数据中学习特征,大大提高了图像分类的准确性和效率。

自从AlexNet在2012年的ImageNet挑战中取得突破以来,CNN已经成为图像识别和分类任务中的标准工具,后续的模型如VGGNet、ResNet等都在这个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的改进和优化。

深度学习时代

21世纪初,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爆发,以AlexNet为代表的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开始在图像分类任务上取得超越人类的性能。此后,VGGNet、GoogLeNet、ResNet等一系列创新的深度网络结构相继出现,并在ImageNet等大规模视觉识别竞赛中大放异彩。

图像分类的深度模型

AlexNet

2012年,AlexNet在ImageNet挑战中取得了巨大成功,它不仅赢得了比赛,还以很大的优势领先。AlexNet通过引进ReLU激活函数、Dropout正则化等新技术,大幅提高了图像分类任务的精确度。

VGGNet

随后,VGG模型通过使用更小的卷积核以及更深的网络结构进一步提高了分类的性能。虽然VGGNet网络结构较简单,但它的性能却非常出色。

GoogLeNet(Inception)

GoogLeNet引入了称作Inception的模块,能够更高效地利用计算资源。它的设计开始考虑计算参数的优化,更加适合于现实世界的应用。

ResNet

ResNet模型通过引入残差学习的概念来解决深度网络训练中的退化问题,使得网络可以包含更多的层次而不会影响训练效率和效果。

近期进展

最近几年,图像分类技术正朝着更加精细化和专业化的方向发展。不仅在通用图像分类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也在医学影像、遥感影像等特定领域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其中,卷积神经网络与其他技术的融合,比如结合图像分割、语义理解等方面的研究,正在成为新的研究热点。表现出一些新特性:

多任务学习和迁移学习:多任务学习旨在同时解决多个相互关联的问题,而迁移学习则涉及将从一个任务中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另一个任务。这些方法对于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和应用于不同领域的图像数据集非常有价值。

数据增强技术:通过各种方法如旋转、翻转、调整亮度等手段,该方法能大大增加训练样本的多样性,提升模型在新颖图像上的泛化能力。

自监督学习:自监督学习是一个崭新的范式,在这种范式中,模型学习在没有标签的数据上捕捉到有用的表示。最近的一些研究显示,自监督学习能非常有效地用于图像分类。

神经网络架构搜索(NAS)技术:NAS通过搜索最优的网络架构来提升性能,这在设计有效的图像分类模型时极为有用。

视觉 Transformer:视觉 Transformer是一种新型的架构,它借鉴了自然语言处理中的Transformer架构,但针对图像进行了适应。这些模型表现出令人瞩目的性能,尤其是在处理大规模图像数据集的时候。


参考文献

[1] Wang W., Yang Y., Wang X., Wang W., Li J. (2019) Development of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and its application in image classification: a survey. Optical Engineering.
[2] Kumar N., Kaur N., Gupta D. (2020) Major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 in image classification: a survey. 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oT Inclusive Life (ICIIL 2019).
[3] Lu D., Weng Q. (2007) A survey of image classification methods and techniques for improving classification performanc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
[4] Gonzalez, R.C., & Woods, R.E. (2008).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Pearson/Prentice Hall.
[5] Duda, R.O., Hart, P.E., & Stork, D.G. (2001). Pattern classification. John Wiley & Sons.
[6] Haralick, R.M., Shanmugam, K. & Dinstein, I. (1973). Textural features for image classification. IEEE Transactions 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
[7] Lowe, D.G. (2004). Distinctive image features from scale-invariant keypoint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 vision.
[8] Dalal, N., & Triggs, B. (2005, June). Histograms of oriented gradients for human detection. In 2005 IEEE computer society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and pattern recognition (CVPR’05).
[9] Lowe, D.G. (2004). Distinctive image features from scale-invariant keypoint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 vision.
[10] Krizhevsky, A., Sutskever, I., & Hinton, G. E. (2012). ImageNet classification with deep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 Advances in neur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s.
[11] Simonyan, K., & Zisserman, A. (2014). Very deep convolutional networks for large-scale image recognition. arXiv preprint arXiv:1409.1556.
[12] He, K., Zhang, X., Ren, S., & Sun, J. (2016). Deep residual learning for image recognition. In Proceedings of the IEEE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and pattern recognition (pp. 770-778).
[13] LeCun, Y., Bengio, Y., & Hinton, G. (2015). Deep learning. Nature, 521(7553), 436-444.
[14] Krizhevsky, A., Sutskever, I., & Hinton, G. E. (2012). ImageNet classification with deep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 Advances in neur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s.
[15] Simonyan, K., & Zisserman, A. (2014). Very deep convolutional networks for large-scale image recognition. arXiv preprint arXiv:1409.1556.
[16] Szegedy, C., Liu, W., Jia, Y., Sermanet, P., Reed, S., Anguelov, D., … & Rabinovich, A. (2015). Going deeper with convolutions. In Proceedings of the IEEE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and pattern recognition.
[17] He, K., Zhang, X., Ren, S., & Sun, J. (2016). Deep residual learning for image recognition. In Proceedings of the IEEE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and pattern recognition (pp. 770-778).

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不代表【wpsshop博客】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您发现有侵权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psshop.cn/w/笔触狂放9/article/detail/100971
推荐阅读
相关标签
  

闽ICP备14008679号